构建特色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构建特色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构建特色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构建特色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服务区域经

济建设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科技资源建设为例

杨宇涵

2013-3-19 11:19:33 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8期摘要:文章以黑龙江省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为实例,确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自上而下建立起完善的、科学高效的科技资源组织、建设与运行的管理机制,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协调布局,使科技资源共享获得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文章对构建区域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框架体系在组织形式、技术路线、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区域经济

围绕黑龙江省科技工作确定的主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企业创新平台,从根本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从源头上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从内涵上提升科技支撑产业能力。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共享服务机制为核心,围绕我省重点支柱产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多赢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与利用模式,合理有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搭建服务于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

一、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1.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科技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人力、物质、能量等多种资源一起,共同构成了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

体系,在资源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国际竞争焦点,也是衡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帮助政府和企业选择决策,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资源的损耗,降低成本和节约开支等;有利于加速经济主体多元化、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从速度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统筹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科技、教育、就业、医疗等各种社会服务,方便社会公众的社会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省经济发展处于全国的中游水平,加快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飞跃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基于黑龙江省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开发研究,以煤电化产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共享服务机制为核心,围绕我省煤电化产业发展,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成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开展从科研到产业化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为煤电化行业科技进步提供科技资源网络化服务和技术支撑。

2.资源共享的社会性。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社会其享的核心任务是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用。针对全省科技基础条件较差,且信息资源比较分散、条块分割、各自所有、重复建设的问题,以整合相关领域的存量资源为基础,优化增量资源配置,建立共享机制。建设科技资源平台社会共享,就是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

最大限度地将相关优秀创新团队和人才、科研设施条件及先进知识、成果、信息等集聚在一起,以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研究、开发、转化与产业化的创新系统,齐心协力开展研发攻关和创新服务。可以说,整合与集聚是平台形成新的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强化研发与服务是平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离开资源整合建平台,搭起平台不搞好服务,也就失去了建立平台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利用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形成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服务平台,有效改善我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资源服务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广泛集成全省信息资源与服务而建立的一个面向终端用户的信息共享平台,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的四大共享平台之一,服务于黑龙江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信息资源和社会共享服务,是集成网络资源与服务,还将集成和共享全省科技信息资源和省其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信息资源,是一个资源丰富、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3.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从黑龙江科技资源数据库中查得目前我省还没有专门的煤电化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主要表现在:(1)煤电化科技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长期以来,在科技资源基础条件建设方面,我省存在校研企科技资源单位分割、单位所有的局面,缺乏共享的观念和社会氛围,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2)煤电化科技资源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稳定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上海、广东、北京等地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技资源基础条件建设,而我省对科技资源基础条件建设的经费投入远远低于这些省份。(3)尚未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化技术支撑与服务队伍。我省这方面的专业人

才缺乏,难以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专业技术人才重视不够,待遇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煤电化科技资源没有很好积累和保护。相当一部分资源严重短缺,信息滞后、数据垄断、资源流失。“重有形资源,轻无形资源”、“重建没、轻运行”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4.煤电化科技源优势。我校是省内唯一一所具有矿业特色的高校,在60多年的办学中,积累了大量的为煤电化行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成果及技术服务的宝贵资源。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为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服务,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校企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桥梁作用。

煤电化特色资源是我校几十年来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和知识应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积累,正迎合了我国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时机,顺应了我省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好高校科技创新源、人才库作用,为煤电化基地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的需求。积极鼓励和支持煤电化基地企业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研发基地,直接为企业提供和孵化科技成果,挖掘区域内产业技术工人潜力,加快建设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科技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发展,能够有效地利用已有大量的、多种学科的科技资源的关键是提供较完善的对科技资源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工具——基于黑龙江省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提供完善的科技创新、校研企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资源服务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科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应是思维方法,研究工具和科研环境的创新。

5.资源建设与服务目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基于煤电化科技成果、数据资源、专家在线、企业技术招标、校研企合作等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并提供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手段,创建新的科技创新环境,从而有效的改善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的条件和环境。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构建富有黑龙江省煤电化特色的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成为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为煤电化产业资源共享、校研企合作科技创新提供科技资源网络化和信息化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环境的建立正是为实现这种

目标所采取的步骤,基于计算机数据库、网络互联环境,可使煤电化科技资源的传播和利用方式得到改变,可以为校企合作科技创新人员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

二、开发建设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采取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观念,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我校为依托,建立黑龙江省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

1.构建“平台中心—分中心网”特色资源网络服务体系。以黑龙江科技学院为依托,构建黑龙江省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中心网,再以中心网为核心,围绕我省东部煤电化产业区域,对分散在我省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机械制造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煤电化企业中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充分调动和扶

持一批有资源优势和开发能力的单位积极参与开发,建设1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资源分中心。由此构建成的“平台中心一分中心网”煤电化特色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体系,使我省东部煤电化产业区域各具特色的数据库、重点学科资源库都链接到中心网共享服务平台上,并在中心网的组织和协调下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功能上,中心网对各分中心进行组织协调、统一管理、技术规范和资源导航;分中心网在中心网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如此形成的我省东部煤电化产业区域性网络化协作组织,系统庞大、资源丰富、体系完备,可服务于我省东部煤电化产业区域的每一个成员单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省东部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共享的目标,充分体现出网络共享资源强大的整体效应和联合保障作用。

2.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建设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研发设备及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资源共享平台、煤电化科技人才共享平台、煤电化科技文献(科技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技术报告、工程设计手册等文献资源)共享平台。针对我省煤电化行业资源的需求和资源优势,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使产学研的资源优先对接,形成资源共享的产业链条,使企业共享优势的数据资源、大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人才、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1)建立煤电化科技资源服务中心:提供一个可满足上述应用需求的高层次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撑环境来实现资源共享。(2)开展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数据库服务:与国内外同行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达到煤电化科技资源共享。(3)开展创新人才网络教育培训服务: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建设课程网络服务平台,为煤电化企业开展网络教育服务,现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79门,现有企业学员4000多人参加了网络教育培训。利用精品课建设网有关学科知识和内容,加以开发和利用适合于网上不同层次的用户教育培训。

(4)研发设备及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平台的建设为我省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仪器设备方面的支持,减少中小企业的投资成本,解决他们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缺少仪器的问题。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以共享单位为主体构建四大体系:一是以信息收集为工作重点,以检测中心为共享基础,建立仪器共享平台检测体系;二是以检验中心为共享基础,建立大型仪器检测骨干网络;三是以高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为骨干,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协调体系;四是以共享共用为桥梁,建立大型仪器平台的交流合作体系。通过与我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有效链接,有效地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改善企业创新的环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5)人才资源共享平台:根据区域产业特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专家数据库,组织专家咨询团队开展科技评估服务,解决企业深层次需求问题;针对中小企业信息需求,开展项目科技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科技(环境影响)评估等专家咨询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对我校的矿业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进行遴选和重点培养,开展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等。(6)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努力收集、整理与整合,加强科技文献建设,坚持整合、共享和提高,建立和完善全省煤电化科技文献资源服务网络。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加强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7)开展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和集成Internet

上已有的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开展综合科技信息服务。包括煤电化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科技人才、专家在线咨询、项目外包服务、研究报告、科技信息、区域投资环境和经济动态及国内外其他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以现有成熟的技术广泛吸收和集成Internet业已存在的煤电化科技信息资源,使用户在网上能够及时地获取有关科技信息。

3.资源中心的架构设计。在上述建设理念与原则的指导下,对煤电化科技资源中心进行设计与构架,基于煤电化科技资源中心的总体架构。资源中心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资源制作、知识整合三大功能子系统,同时满足应用环境需要。(1)资源管理:除了构建中心资源库外,对其他节点的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目录共享,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动态维护的问题,完成资源浏览、搜索以及资源评价等功能。用户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一般和组合搜索,对于检索出来的资源进行浏览、下载、收藏到个人资源库、查看资源的属性描述以及对资源进行评价等操作。对上载的资源则实现分布存储和统一目录检索服务。(2)资源制作:资源中心要提供丰富、即时的科技资源,并且为内容、形式、流程等方面的制作提供简单易用而又丰富强大的功能,使资源中心的资源能够及时更新和添加,保证其不断扩充、动态发展。并通过入库过程自动纳入标准化资源库,以便于资源使用中的跟踪。(3)资源整合与扩展:资源中心提供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服务资源,但这些资源还需要进行科学、有效和富有个性化特点地应用。为此,资源整合与扩展模块通过“我的项目(课题)”、“我的技术创新”、“我的主页”等为煤电化科技创新进行整合与应用提供了便利工具。通过“讨论社区”与同行、专家以及其它资源中心建立信息交流网来获取资源共亨与应用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拓展发展空间。

三、坚持研究和开发并进,完善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研究和开发并进,树立全球化市场意识和个性化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体系,推进经营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以科技市场网络服务平台为基础,联合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科技成果孵化科技成果转让服务、科技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成果转化、成果孵化、技术交易、科技评估、科技咨询、风险投资和人才中介等方面的服务。

煤电化专业领域科技资源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它和整个科技、经济、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网络服务的平台和特色数据库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工作是对资源的征集与开发,但决不仅仅是对资源的征集与开发,而应同时注意四个环节:开发、研究、应用和评价。开发——包括资源开发和技术开发两个方面,资源开发包括对各种科技资源的收集、审查、筛选、优化、整合等工作;技术开发则包括对资源内容进行管理和整合的技术支持以及将资源转化为数据库的开发工作。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应该是研究数字资源制作技术及数字资源制作过程,包括数字资源的制作平台搭建,制作及发布技术,数据库的整合维护技术,网络资源查找制作发布技术,网页维护技术,制作过程是利用已开发好的网络服务平台完成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不注意对资源建设内容、开发方法、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就不能保证内容的高层次、高质量,就不能保证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高水平、高标准。应用——要发挥网络服务的优势,就必须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持。发展网络服务的核心是网络化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采用数据库方式组织,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管理效率,降低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评价——对资源开发

和网络技术开发过程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价,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与完善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四、全面展开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1.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与我省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开发科技资源的查询、检索、文献提供、认证等支撑系统,构筑服务于研究开发、科技管理、科技成果传播、利用与转化的科技资源网络环境,形成跨地域、多功能、高效、快捷的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和技术保障平台。坚持立足黑龙江、面向全国,创建跨区域、多层次、多功能的全省煤电化科技资源和科技基础条件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我省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广泛开展中俄、中日、中韩等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我省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体系建设。实现资金、信息、资源、技术、人才的共享。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我省各级政府的调控作用,切实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鼓励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注重效益,缩短周期,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成果转化基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3.建立平台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黑龙江省煤电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家委员会和各有关专业的专家组,负责研究和起草平台建设的规划、实施办法和步骤,审核有关项目;成立平台运行监测组,负责对平台运行的监测及评价。成立黑龙江省煤电化平台建设办公室,负责对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工作计划的落实,各有关单位具体事务的联系、有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并定期向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汇报工作。

4.建立开放化、多元化投资机制。增加政府对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并保证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扩大投资渠道,鼓励和吸引全社会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投资参与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开放式、多元化投入格局。编制和发布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完善项目招投标、绩效评估和财务监管等相关法规,使经费管理和使用步入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轨道,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5.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实现高效共享。建立科技资源网络服务体系的运行、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强对各种科技成果鉴定、评价、转化、推广机构的领导,强化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促使其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从我省省情和科研条件实际出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监督及科技奖励等制度,注重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与其他政策法规的配套与衔接,营造平台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的制度环境,实现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二是构建开放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变科技资源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现状,理顺各种关系,促进管理方式创新,建立高效的平台运行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保障平台建设与运行的良性发展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监督机制:建立平台建设绩效评估机制、日常统计监测机制和相关监测规范,实现立项、预算、建设、验收等全过程的动态评估监测。发挥专家、社会专业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评估监测活动,探索网上评估监测模式,逐步形成评估监测网络体系。

6.广泛宣传,充分共享,实现科技资源的社会化。一是强化共享意识: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宣传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弘扬共建共享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科技资源的共享意识。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和各种媒体,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与普及工作,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了解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建设情况,并享有使用平台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二是展示共享成果:大力宣传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共享的成果与效益,并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社会共享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国家和省的科技创新资源服务,改善知识创新环境,配合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基础研究、战略性研究,以及知识传播和科技创新服务等,并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措施和发展策略。必将发挥出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做出更大的贡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技资源平台共享建设确实大有可为,在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接续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社会发展环境等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渗透、倍增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企业产品的设计、制造、供应链、营销、服务等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强化设计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带动我省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贵德.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规划研究.软科学研究报告,2008(3-4)

2.尹明理.面向中小企业的区域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9)

3.张青.打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升科技竞争力[J].科技广场,2007(6)

4.杨宇涵.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网络资源建设与服务.调研报告,2008(8-10)

5.杨勇.资源共享是科技创新的基石[J].河南科技,20019(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

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10年秋季县处级干部进修三班刘金祥 不久前,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以研究制定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为主要议程的此次会议,清晰而具体地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为我国的“十二五”发展定了“调”,备受各界瞩目。其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目标,就是强调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个人认为,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基础。展望“十二五”,我们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结合我省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便民不够,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审批、服务事项项目多,部门受理办理点分散,且程序复杂,群众办理各种事项存在多头问、多头跑的现象,既给大家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2.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目前,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务办理受理中心,窗口设施规模较大,相对独立,特别是其网络系统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造成了政府房产资源和信息网络设施资源的浪费。此外,各中心在采集信息、资料归档等方面自我封闭,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客观上造成了信息资源和其他库房设施资源的浪费。 3.标识不一,办事地点标识不规范仍然存在。办事地点、名称、服务窗口标识不规范,服务指南和告知不统一。如,法律咨询窗口的名称就有“司法110联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律师接待”等等。

4.配置不足,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与群众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仍然存在。政府的全能角色定位和居民对政府的无限依赖,政府供给能力的有限与需求的无限,是我们当前的基本矛盾。随着我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显示社会公共资源配置还明显不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还跟不上我省目前乃至今后发展需求。 二、建立“多快好省”公共服务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湖北省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又迎来了又好又快的重要发展时期,据调查目前广大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众需要了解政府部门设置情况,需要了解服务的内容,在与政府的接触点上,希望政府象一个整体,尽量减少公共的接触点。 2.对于简单的服务流程,提交政府后,希望答复时间迅速,且具有确定性;对于流程周期长、跨部门现象,公众希望随时查看进展,希望答复的时间能低于心理的预期。 3.大众希望了解政府行为并进行监督,能够及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处理。 回应民众的需求,针对湖北的省情,我们应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经验,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创新管理,全面构建湖北省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多快好省”的大众服务: ①“多”种形式的服务:提供多种形式民众服务,如现场、电话、网络等,将所有涉批、涉证、涉费等与大众密切相关的多种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各类服务中心办理,把中心建成方便群众,透明高效的“政务超市”。 ②“快”捷高效的服务:规范和加快项目审批业务工作流程,直接向群众提供公开、便捷、人性化的办事服务,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扇门、少走一道程序。

信息资源建设_肖希明_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意义,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具体含义,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背景 1.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了挑战。 (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以合作、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逐渐形成。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不排除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特殊性。 (二)科学技术背景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门类不断增加,各门类的信息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每个图书馆难以收齐所有的信息资源。各文献信息机构必须协调合作,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专业的细化和综合化趋势,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联系逐渐加强。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突破了本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多样化。显然,任何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三)文化背景 ?当代文化的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将普遍加强。 ?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 ?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文化横向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政治背景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政治民主化成为时代潮流; ?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广泛的信息交流活动。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原因 (一)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剧增长与图书馆有限收藏能力的矛盾加剧 (二)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图书馆满足需求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反 (三)网络环境使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协调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形成各具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提高整体信息资源系统的保障能力; h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建设模式,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h各馆资源优势互补,国家信息资源宏观体系整体功能增强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国家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能够得到最优化使用; h经费能集中购买本馆分工采集的那些能够体现本馆重点与特色的学科与类型

构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特色亮点典型材料

构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特色亮点典型材料X年以来,X市X区法院认真贯彻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议精神,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按照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标准,在全省率先完成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目标,构建起更加精准便捷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一、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实现诉讼服务功能集约化。为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便利群众的诉讼服务职能,X年X月,X区法院全力推动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目前,X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占地面积X平方米,共分为安检区、导诉台、休息等候区、登记立案区、自助服务区、司法保全和司法确认区、多元解纷区等功能模块,集约设置导诉、立案、自助服务、保全、司法确认、鉴定评估、集中送达、案件款缴退等窗口,确保群众“一站式”办理。 在导诉台,集中对诉讼群众开展诉讼引导,对案件进行调裁分流;在登记立案区,立案窗口对案件进行集中受理;在司法保全、确认区,集中办理全院所有诉讼保全案件,对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快立快办;在鉴定评估窗口,集中办理对外委托鉴定、评估工作。在多元解纷区,共设置X个调解室和X个速裁审判庭,速裁团队X名员额法官带领X名特邀调解员开展审前调解和简案速裁,推动简单民商事纠纷快速化解。 二、在拓宽渠道上下功夫,实现立案服务方式多样化。

建立“互联网+诉讼服务”的立案新模式,全面畅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立案渠道。力争当场立案,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要求,当场立案率达到X%,切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引导自助立案,大力推行自助立案服务,设置自助立案终端,安排专人辅导,提高自助立案效率,减少当事人排队等候时间。 推行网上立案,建立远程网上立案系统,对当事人选择网上立案的一律网上办理,做到凡是能网上立案的案件,应上尽上。X年,共通过自助立案终端和网上立案系统成功立案X件,占立案总数的X.X%。落实跨域立案,开通跨域立案专门窗口,X年X月以来,已对X件外地法院管辖案件就近受理,跨区域远程立案。 三、在智慧服务上下功夫,实现诉讼服务智慧化。在X 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无声叫号系统通过短信、微信实时提醒诉讼群众办理业务,诉讼服务环境更加安静有序。在自助服务区,群众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进行对案件承办法官、开庭公告、法庭位置等信息进行自助查询;通过自助立案终端和公共计算机进行自助立案或网上立案,避免长时间叫号等待;通过诉讼和执行风险评估自助终端详细了解和降低诉讼风险;通过智能诉状自助终端自助生成和诉状;通过自助阅卷终端进行卷宗查阅和打印。为减少异地诉讼群众诉累,X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X个互联网法庭,通过远程视频庭审系统调解、审理案件X件,让异地群众参与诉讼不再

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 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教育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是学习型社会的一种必要的支撑,也对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领域中的实践,正在为实现现代服务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探索有效的途径。 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时问和空间上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主要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学生在广阔的地域内分散地进行个体学习,必须有相应的机构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对他们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对学习过程予以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因此,国外许多著名的开放大学、网络大学和远程教育机构,如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法国远程教育中心等,都十分重视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各自的方式建设了强大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子系统。英国开放大学投人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实行一元化的管理体制,建成了覆盖全国包括13个地区办公室、250多个学习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自身举办的各类远程教育提供了堪称世界一流的支持服务,美国凤凰城大学校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和英国开放大学相似,但在线学习的支持服务方面更具有鲜明的特色。法国远程教育中心建立了由总部、8个专业分院、130多个教学辅导站、500多个教学点组成的全国性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它由政府主导建设,为高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服务,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远程教育校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一种新形式,上述远程教育大学(或机构)由于具有强大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高水平的服务,不仅使远程教育规模在国内甚至全球迅速扩大,而且教育质量在国内得到高度认可,在国外也享有很高声誉。国外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远程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组织网络和技术平台的支撑,更为提高远程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因而,建设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远程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在我国,建设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必须遵循远程教育的规律,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有利于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又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根据我国国情,从1979年开始依靠各级政府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电大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系统。20世纪末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高校网络学院也没有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依托各种社会力量建设学习中心的方式,所以校外支持服务体系的学习中心基本是由当地承建单位管理人、财、物。经过近8年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实践,各个网络学院在网络设施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学习中心责任主体复杂,有的网络教学环境设施达不到标准、人员缺乏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经验,所以网络教学点建设、学习过程支持服务与管理等方面仍然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给主办学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和很高的成本。从国家层面看,各校自建校外支持服务系统也容易形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局面。显然,校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前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利用国家现有资源,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杜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 几年的实践表明,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为众多办学机构提供服务,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和综合利用,也使办学单位更能集中精力关注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时,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一支服务完善、管理规范和运作高效的专业化队伍,能进一步加强教学支持服务、规范网络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 应该看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是发展我国现代教育服务业的重要举措。我国网络教育多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本文阐明并厘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 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3-0048-04收稿日期:2012-01-08 作者简介:李巍(1982—),女,山东蓬莱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十二五’时期山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11krgb3056。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都需要有充分的社会活力和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做支撑,而这些条件的产生又都依赖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是解

决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管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政府都要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才能“纲举目张”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方面。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条件。只有以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创造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在任何国家,一个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增进公共利益,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组织化活动;另一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导、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5)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天津市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天津市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共建共享 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1.项目概况 “天津市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是利用和拓展教育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构建全市统一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由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建设与实施。 1.1 建设意义 实施“天津市基础教育特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工程,是天津市教委承担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项试点工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特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教技函[2012]70号《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综合投资实施方案》提出的“建立全市统一的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基本覆盖”的基础保证,是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的有效途径。

1.2 发展现状 天津市教研室现有教职员工64人,下设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室,以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坚持“研训一体”的工作方式,立足通过教育信息化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多年来,天津市教研室始终致力于教研信息化建设,将教研信息化工作纳入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天津市教研室建有网管中心,有一支技术过硬的网络建设与管理的队伍,在确保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畅通、快捷、高效”运转的同时,重点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自1997年建立天津教研网,为全市中小学广大师生教学研究和开展学习搭建门户网站,将学科教研和网络建设紧密结合,提高学科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推动网上教研模式的开展。2003年出台《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业务网络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对市、区县、学校三级教研业务网络建设进行指导,对推动各区县教研信息化,提高全市教研系统信息化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004年,根据市教委指示精神,市教研室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建设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库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出台《关于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不断探索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方法,借鉴承担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省级实验区的经验,组建以教研人员为首的各学科教学资源开发队伍,致力于构建市、区县、学校共建共享的

5步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步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府或企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没有各种信息系统的支持,很多政府或企业其核心的业务和职能几乎无法正常运行。这无疑说明信息系统比传统的实物资产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损害,更应该加以妥善保护。而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系统来讲,更是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这就使得更多的用户、厂商和标准化组织都在寻求一种完善的体系,来有效的保障信息系统的全面安全。于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综合有效的建设,让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能够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标准,进一步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常所指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含了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运维体系。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 构建第一步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具体目标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包括信息安全组织和策略体系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安全治理来达到具体的建设目标。 信息安全的组织体系:是指为了在某个组织内部为了完成信息安全的方针和目标而组成 的特定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管机构四部分组成。

信息安全的策略体系:是指信息安全总体方针框架、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制度的总和。策略体系从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策略总纲 策略总纲是该团体组织内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制度,是组织内任何部门和人不能违反的,说明了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 第二层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 遵循策略总纲的原则,结合具体部门、应用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较专业要求和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技术指南:从技术角度提出要求和方法; 管理规定:侧重组织和管理,明确职责和要求,并提供考核依据。 第三层操作手册、工作细则、实施流程 遵循策略总纲的原则和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具体系统,对第二层的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进行细化,形成可指导和规范具体工作的操作手册及工作流程,保证安全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 构建第二步确定适合的信息安全建设方法论 太极多年信息安全建设积累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法论,也称 “1-5-4-3-4”。即:运用1个基础理论,参照5个标准,围绕4个体系,形成3道防线,最终实现4个目标。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1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这抓住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的任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收入分配等,都离不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公共服务需求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需求不断拓展和逐步得到满足的过程。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物质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需求增长呈现逐步加速的趋势,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使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将是我们在较长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 公共服务供给滞后是当前社会问题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较快进展,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领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因素,但也存在资源配置和分享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相当部分的中低收入群体还没有被完全纳入服务对象。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社会财富初次分配的不平衡,并对初次分配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和抑制利益分化进程及其引发的社会矛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公共服务逐步扩展到整个社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促进社会公平和权利平等提供强大的基础平台,有利于振奋社会成员的精神,提高社会总体效率。 当前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公共支出结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虽然公共服务并不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但政府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反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状况适应与否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支出总量规模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从1978年的1100多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3000多亿元,但公共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大、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偏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个人承担的费用迅速上涨。这虽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公共服务支出水平严重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 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社会分享公共服务不均衡。我国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源于计划经济

全面客户服务体系

1目得 1、1以集团得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建立具有竞争力得服务 体系。 1、2以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为指导,展开各项针对性得服务 工作。 1、3藉由服务体系达成以下得成果: 1、3、1深度了解客户需求,提供物超所值产品。 1、3、2顺畅运作各项流程,创造优质贴心服务。 1、3、3促进客户深度满意,提升客户关系价值。 1、3、4积累集团品牌资产,实现集团发展愿景。 2范围 2.2包含: 2.2.1土地开发得指导—根据市场调研与客户需求,提 出对土地开发得建议。 2.2.2产品规划得指导—藉由系统化调研与对市场深入 得了解,提出产品定位与规划得建议,并对成果进 行审查与提出修正意见。 2.2.3工程管理—运用专业、科学化管理得手段,进行 各项工程得监理,以确保工程品质、进度、成本与 安全。

2.2.4营销推广—从客户观点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定位、 包装、广告、文宣、公关运作、产品推广等活动。 2.2.5销售交易—从客户观点进行潜在客户开发、接电 接访、销售洽谈、小订、大订、签约、退房、换房、 合同制订、合同变更等活动。 2.2.6售后服务—从客户观点进行日常联系、日常服务、 办理按揭、交屋准备、交屋入住、产权登记等活动。 2.2.7物业管理—从客户观点进行物业管理各项活动, 包含小区安全、卫生、美观、秩序、维修、保养、 收费、各项设备运行、文化塑造、形象维护、增 值服务等。 2.2.8内部客户服务—将集团内部所有人员视为内部客 户,并从工作态度、行为举止、沟通交流、信息 传递、工作协调、工作能力、工作成果等方面, 全面提高内部客户满意度。 2.2.9客户关系管理—针对潜在客户与客户,进行数据 建立、更新、关系维护、关系升级等活动。 2、2、10服务伙伴管理—为确保客户满意,针对各相关 服务伙伴得管理活动。 2.2不包含

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第1章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1.1 系统安全目标与原则 1.1.1安全设计目标 长春市二道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安全总体目标是:结合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系统恢复能力,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等方面保证“长春市二道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运行,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操作的不可否认性,避免各种潜在的威胁。 具体的安全目标是: ●具有灵活、方便、有效的用户管理机制、身份认证机制和授权管理机制,保证关 键业务操作的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确保合法用户合法使用系统资源; ●能及时发现和阻断各种攻击行为,特别是防止DoS/DDoS等恶意攻击,确保长春 市二道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受到攻击; ●确保长春市二道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确保主机资源安 全,及时发现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漏洞,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的发生,做到防患 于未然; ●确保长春市二道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被病毒感染、传播和发作,阻止不 怀好意的Java、ActiveX小程序等攻击内部网络系统; ●具有与长春市二道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确保 数据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敏感数据的机密性; ●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具有有效的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机制,确保突发 事件后能迅速恢复系统; ●制定相关有安全要求和规范, 1.1.2安全设计原则 长春市二道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设计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对任何信息系统,绝对安全难以达到,也不一定是必要的,安全保障体系设计要正确处理需求、风险与代价的关系,做到安全性 与可用性相容,做到技术上可实现,组织上可执行。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doc

初一数学测试题(第一章 有理数) 时间:90分钟 满分:150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3分,共42分) 1、 比-3大的负整数是 . 2、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3、5 1 - 的倒数是 . 4、b a +的相反数是 . 5、有资料表明,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正以每年15000000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每年森林的消失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公顷. 6、比较大小: 109 11 10 7、a =6,则a = . 8、数轴上的点A 所对应的数是3 2 2-,那么与点A 相距2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9、()()()()10910812111110109----Λ= . 10、若0>a ,0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5、一名宇航员向地球总站发回一组数据,他观测到甲、乙二行星的直径分别约为 km 4101.6?,km 41010.6?,请问这两个数据有差别吗?( ) A .无差别 B .有差别 C .差别是km 4 100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6、若a a 1 < ,则a 满足 ( ) A .0>a B .10<a D.01<<-a 或1>a 17、x ,y 互为相反数,下列各组数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 ) A .x 3和y 3 B .x 2 1 - 和y 21- C .2x 和2y D.3x 和3y 18、a 为任意实数,则下列四组数字都不可能是2 a 的末位数字的应是 ( ) A . 3,4,9,0 B . 2,3,7,8 C . 4,5,6,7 D. 1,5,6,9 19、四个各不相等的整数a ,b ,c ,d ,它们的积9=???d c b a ,那么d c b a +++的值是 ( ) A .0 B .4 C .8 D.不确定 20、小亮从一列火车的第m 节车厢数起,一直数到第n 节车厢(m n >),他数过的车厢节数是 ( ) A .n m + B .m n - C .1--m n D.1+-m n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30分) 21、()()345265194.72.9-+-+?? ? ??-++---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文章

对做好“村村通”工程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县广播电视台汪选民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50户以上自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并且启动实施了全国、全省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我县均挤进了上述工程建设笼子,为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对做好“村村通”工程建设、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一、做好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做好新时期“村村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共完成了34个行政村通有线电视、20个50户以上自然村和235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并且完成了聚龙山发射台的中央台和省台无线覆盖改造工程,解决了我县20多万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

基本实现了全县行政村、20户及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全县农村广播电视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出现滑坡,广播电视覆盖还存在“死角”,部分农村地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差。这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与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 当前,改革后的广播电视台仍然担负着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任务,要进一步提高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认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6]79号文件精神上来,再鼓干劲,再添措施,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为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基础。 二、切实明确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一)我县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目标是:紧紧围绕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加大投入、强力推进,进一步巩固农村广播电视建设成果,强化公益性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传输覆盖能力和质量,逐步消除广播电视覆盖“盲区”,到2015年,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收听收看的节目套数明显增加,内容丰富多彩。 (二)我县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1.1.1. 数据资源体系 按照XX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要求,信息资源应按照“统一标准、一数一源、共建共享、逻辑集中、职属管理、授权使用”的原则统筹设计、应建立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省、市两级政务资源目录中心,县级为政务信息采集点,各职能部门通过目录中心共享和发布政务资源,省、市提供各自信息;分别建立维护、管理、信息采集和更新制度,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一) 省级基础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来源于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支持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类应用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目前省级已经建设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信息和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基础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共享,不得重复建设。基础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规范参见《XX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 (二) 数据资源建设要求 基础数据库由全省统一建设,统一为市区和各区县、各部门提供相关基础信息的共享、比对、决策支撑等服务。与各个基础数据库有关的数据要避免重复采集、重复建库,在各部门要共享,充分使用基础数据库提供的服务。对各部门有以下几点要求:

(1) 部门业务库数据的变更应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相应数据。 (2) 各部门在建设基础库时要充分利用示范区统筹建设的信息资源及相关服务。 (3) 各部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共享数据的安全。 (4) 基础数据库相关数据信息不能重复采集。 (三) 专业数据库建设 示范区各部围绕本部门核心业务需求建设核心业务数据库,部门业务数据库是各政府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既为本部门开展业务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也是基础信息、共享主题信息的基础和来源,对于本部门业务应用中需要使用的、产生于其它部门的业务数据,或可从其他部门共享获取的数据,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需求,并依托示范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从其它部门获取,是原则上不再重复采集,可对其它部门共享的数据资源,也应通过注册共享提供目录供其它部门检索。 (四) 主题数据库 共享主题信息资源围绕跨部门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为业务协同提供支持,是在一个较高层次对数据进行综合、归类所生成主题对象信息的过程,侧重于面向行业应用主题、趋势分析主题、综合应用主题等的应用,比如证照信息资源、居民健康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等。能够依申请和授权为各级政务部门及社会提供相应政务信息资源服务。 1.1. 2. 数据资源共享要求

如何有效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如何有效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府或企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没有各种信息系统的支持,很多政府或企业其核心的业务和职能几乎无法正常运行。这无疑说明信息系统比传统的实物资产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损害,更应该加以妥善保护。而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系统来讲,更是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这就使得更多的用户、厂商和标准化组织都在寻求一种完善的体系,来有效的保障信息系统的全面安全。于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综合有效的建设,让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能够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标准,进一步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常所指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含了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运维体系。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 构建第一步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具体目标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包括信息安全组织和策略体系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安全治理来达到具体的建设目标。 信息安全的组织体系:是指为了在某个组织内部为了完

成信息安全的方针和目标而组成的特定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管机构四部分组成。 信息安全的策略体系:是指信息安全总体方针框架、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制度的总和。策略体系从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策略总纲 策略总纲是该团体组织内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制度,是组织内任何部门和人不能违反的,说明了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 第二层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 遵循策略总纲的原则,结合具体部门、应用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较专业要求和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技术指南:从技术角度提出要求和方法; 管理规定:侧重组织和管理,明确职责和要求,并提供考核依据。 第三层操作手册、工作细则、实施流程 遵循策略总纲的原则和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具体系统,对第二层的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进行细化,形成可指导和规范具体工作的操作手册及工作流程,保证安全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 构建第二步确定适合的信息安全建设方法论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 方 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2012年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