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交流会的感想

交流会感想
可以不去参加陈奕迅的演唱会,也可以不去看电影,但是这交流会真的不得不去参加,说实话很少会有类似这样的交流会,也是我生平中如此面对面和和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交流,很多公司的负责人和法人,身在其中,感觉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颗蠢蠢欲动的分子,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价也在提升,或许真的是心理作用,但这机会确实难得,整场交流会和答疑真的让我很是震惊,我忽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口才真的和你的先天性无关,后天决定你的一生。人得品味也是和你的后天的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很喜欢的,我相信每个喜欢旅游的同学或同志应该都是很喜欢它的,或多或少的程度上也给很多想旅游却未达成心愿的火花和欲望: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 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是在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在《心灵鸡汤》这篇小说中有提到威斯敏斯特教堂有这样一块墓碑,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去看看,或许会对你的人生亦或生活、感情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 我就特别喜欢 最近在我看《北京青年》时也突然发现如此相似的一段话从一个细化旅游的女孩子嘴里说出来,顿时产生亲切之感,或许这就是志同道合者的惺惺相惜吧!有种莫名的共鸣和好感。

还是言归正传吧


王建硕,百姓网CEO,毕业于上海交大,曾在

微软任职,优秀企业领导人。这是最主要的嘉宾

一开始的前奏也无需多说,在坐的经理级别以上的人都在提问题,十个问题,足以让这个台上的可爱的王总有点超记忆的高大形象了

首先说的是code:代码,我们现在大部分公司都是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类的公司核心,这也是为何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开发项目都是以写代码出生的原因之一。像ebay、facebook、cisco、等等都是以写代码为主的,软件的吸引力在哪?关键在于互联网给我这些软件公司很长很大的杠杆,这给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甚至是国家和社会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而且ebay和cisco的问世都是和创始人的妻子有关,为爱妻做事,找打她的需求了,以她为客户,找打某个产品的灵感甚至需求。为妻子做事是很幸福的,更加幸运的是就这样成立了一家公司,没有人走的市场那么这块蛋糕就全部是你的,一旦有人来投入这块市场那就意味着这块蛋糕你的和别人分,瓜分的结果就是矛盾的出现,市场的竞争,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和因素推动着社会市场的变化。这无疑让我想起8月份的苏宁、国美和京东之战,众人纷纭,却始终没有结果,这算是一场炒作吗?还是单纯的一场价格战?谁都说不清。。。。王总说自己是代码出生,在微软干了7年,后来离开了微软,自己创业和一个founder以及他们的太太四个人,说实话确实挺不容易的,最后就剩下自己和太太在独撑着公司,一直到最终百姓网现在的成果,其实一路的过程或许是他们最怀念的吧!一个以技术为主的互联网公司的ceo最少每天都要写代码?code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但至少给予员工和企业一个single,因为写code足以证明ceo对这个programe的重视,此外也会给人以压力,乔布斯就停了一次客服的电话,足以让那么多的员工时刻都保持着精神昂然的状态,因为他们知道总有一天乔布斯可能会看到自己的那一段录音或视频,换做一种说法,也给人一种有和无的区别,如果乔布斯不去亲自看客服的工作情况,那么所有的员工都会认为乔布斯不可能来视察的,但如果乔布斯来了一次那他的员工都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工作,就是因为工作可能会随时被乔布斯看到,尽管概率可能会很小,甚至只有百万分之一,但这就是由于无的区别,所有1和0.99永远不是相等的,也不可能画上等于号。江南春的老总为何会自己亲自销售,卖酒?这就是给予一个ceo或者管理者一个特别的鉴赏力,这种鉴赏力不是时间可以决定的,而是你在这个方面的经验和领悟决定的,所以想做互联网行业的ceo或管理者就得需要懂得些代码,这样你就会对你的developer有一的鉴赏力

,你会很快的在一群人里面找出合适的人才。最后再补充一点,公司的业务是什么,ceo或者founder里面至少其中有一个会这个业务(像互联网行业就需要会写code的),而且会这个业务的水平至少是在平均水平以上,更有甚者,就是在这个领域是个佼佼者。而且ceo参与日常公司的主要业务,说明了什么?说明重视这项工作。ceo是一家公司的灵魂啊,和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证明对此事是何等的重视和关注啊。
突然觉得这么一说,很多的写code的人很喜欢copy,甚至没有自己公司的主题函数。在sort里面写出一个list,然后再list里面随便的扔函数,你说是垃圾也可以,你可以随便的排序,只要你的算法是正确的就行,而怎样的函数才是一个好的函数呢?函数虽说是企业的重点,但是如何让一个好的函数能够很好的在公司使用下去这就是很多人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面对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为何有些人需要用22000多行代码完成,而有些人只需要用192行代码就可完成呢?这就是函数的区别。解决问题的思维的区别,框架设计的区别,并不是什么东西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用最简便的方法做出最简便的事情更好!记得某一次课堂上老师说:教授是什么?就是把很多的书读薄了,然后如何想方设法的让某个知识点变难,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文章,最终站稳了教授的根。听起来很滑稽,不过也不是不无道理啊~嘻嘻

写code告一段落了,写code的人最后升级成什么?——毫无疑问,hacker,很多企业很喜欢hacker精神的员工,因为hacker不是为了钱而工作的,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美国一hacker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甚至不惜一切,这种人既具有反叛精神又具有标新立异的精神。所有当你接受一个人的好的时候必然要接受这个人的不好,所有的褒义词和别贬义词都是相互孤立的,也是相互密切的联系的,如果你接受一个人的单纯就必须得接受这个人的幼稚,如果你接受一个人的成熟就必须接受这个人的圆滑,如果你接受一个人的执着就必须接受这个人的固执,如果你接受一个人的冒险精神就必须接受这个人的冲动精神,这就是食物的对立又貌似食物的融合和渗透,就好比太极,永远是黑面融入白面的时候总是无穷小,相对另一面就是无穷大,而黑面就是无穷小,食物总是不断地相溶却又相互排斥。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hacker精神呢?给他一个他恨不感兴趣的idea或者program,让他去做,而且给他工资加倍,如果半年之后他还是不走的话那么这个人必定不是hacker,hacker其实还是比较容易判断出来的。那么如何才是一个hacker呢?hacker可以理解成是真正

解决问题的人。前提是至少得有一个很安静的环境和大脑,工作环境至少是比家里的环境好的,而且一个人,可以说是个游离的状态吧,可以不跟任何人讨论,不跟任何人打招呼,这个很感兴趣的很难实现的功能我这个hacker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让做?应该怎么实现最简便的方法?等等,半夜三更的一个人在写代码,突然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好,总是处在最佳状态,以前我很是不理解一些些code的朋友为何总喜欢晚上写这些在我看来是乱七八糟的程序呢?现在终于理解他们了,这就是需要一个状态,一个圆融的状态,充分的发挥孤独者的固有思维和发散思维,充分的思考自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何实现这个功能,这些时hacker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于他们可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几天几夜不睡觉,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记得美国一黑客费曼在曼哈顿计划里真实做了几乎所有人都难以想象的事情,在曼哈顿计划时,费曼用破解保险柜密码锁作为无聊时的消遣。而且他还很轻松地将密码锁打开,偷出机密文件后,竟然在柜子里留个字条:“这个柜子不难开呀———聪明鬼留。”把保险柜保管员吓得面无人色。 这就是著名的理查德费曼*费曼,也是中国的钱学森,发明了原子弹。就是在他的曼哈顿计划里面。他还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很完美很成功的人,第一次听他是从我一个复旦大学的朋友那里听来的,那时候他介绍我去看英文版费曼讲义,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后来选择快乐费曼文学,不过还是看起来很吃力,我也顿时明白了为何他的英语那么好,其实英语的学习并不需要任何的刻意,很多人喜欢问我,英语应该怎么学?如何才能学好?其实英语的学习在于平常的生活中,我相信每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的,平常对关于这方面的语言的文献或报刊杂志的阅读以及在生活中对这种语言的交流,这很快就会让你融入一种习惯和氛围。当然这需要很多的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你个人的因素吧!环境因素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可以让你更好更快的学习!说到好与坏,我想说明,究竟是好重要呢?还是快重要?中国有古话:好事多磨,磨刀不耽误砍柴的工,切勿急于求成,细水长流,等等都无疑证明了一点重要,那就是好!所有如果是一直温度计,你应该把好放在哪个位置?把快放在哪个位置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吧!

说到cisco公司,它是SanFrancisco的最后五个字母。据说,当初申请建立公司的时候,一个委托人不小心把印有SanFrancisco的前7个字母的纸片撕掉了,后来没办法

就成Cisco。公司的徽标logo也和旧金山有所关联,由金门大桥而来,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师夫妇,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主任 莱昂纳德·波萨克(Leonard Bosack)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Sandy Lerner),夫妇二人因为每天下班回家需要传给对方菜单,需要买什么什么菜或者其他,但总是传了相互收不到,于是相互发现对方的需求,于是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用于斯坦福校园网络(SUNet),将校园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这个联网设备被认为是联网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可见这个发明对互联网行业的重要,为妻子做事确实是一件很兴趣的事情啊!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工程师和他的妻子,妻子喜欢每天写博客,可是不好发布,那个软件也不好用,于是妻子逼着丈夫给她写一个好用的软件可以很好的写 博客,丈夫想了很久很久,最终就写下了那个程序,那个软件只是用来给妻子写博客的,可是后来放到互联网上,下载的用户过百万,于是就以这款软件命名创办了一家公司,也就是我们现在都可以经常写博客的软件,发现自己妻子的需求,并为之奋斗,为心爱的人写程序何尝不是件幸福而又甜蜜的事情呢、。?在哄得妻子开心,满足妻子需求的同时自己还可以创业,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谁不想啊!其实找一个写code的丈夫也是挺好的,至少他可以帮你解决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或用程序编出一些很好玩。很罗曼蒂克的程序,在七夕的时候就收到很多人家用程序编出来的小程序,很多的玫瑰花,很多的百合,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漂亮程序,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很甜蜜美好的事情呢?


无论是在一个创业型公司工作,还是在一个大公司里面工作,你是希望选择另外4个人和你一起创业呢?(一起也就是5个人)为什么你不去选择第六个人?这是为什么?很多的市场调研发现,超过5个或5个以上的人就会出现工作工作水平平均的降低出现工作的负产出者,这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一个公司什么部门的人员最多,毫无疑问是市场部,那么多的人去做市场,某一个人一天可以谈很多笔单子,可以创造的价值很大,给公司的利益带来的也是很大的,甚至是社会的利益,可是也有人几个月谈不到一笔单子,公司照样会给他们发基本工资,两个人是一样的发放的,只是奖金不同而已。你愿意把你的劳动成果和别人一起分享吗?圈子和部门或者公司的人越多,你分出去的也会越多,因为中国的企业几乎都是在吃大锅饭的。所以你觉得是呆在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好呢?呆在什么样的而一个

部门好呢?这话题无疑是很多人的纠结和脑袋大的关键之所在吧!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精英主义,但是真正的精英主义确实是很残酷的,很多大型的名都是在招那种能够在公司平均水平以上的人,不然公司里谁愿意和你这个在平均水平以下的人一起来分蛋糕呢?就好比技术部的人愿意和行政部的人分钱吗?那是不可能的,双方创造的价值是无法比较的。

developer只是会写code里面的那一层很薄很薄的人,只是在进入一个虚拟时代而已。
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源有:当你压制了一种行为,另一种行为也必然被压制;规则不是好方法,但没有比规则不发布的好方法。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刻意的去做什么,你要特别想做什么,而不是有什么利益的关系之所在的,或许你就会发现一很大很大的宝藏。我还是觉得人应该有追求,有勇气,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有不顾一切解决一个问题的闯劲,有为了爱人一定要完成一件事的决心,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上的生存者。什么样的人最可怕?全心全意认真的人!

以上便是我参加这次交流会的感想,很受启发,里面的思路和内容都是通过交流会上的讨论和倾听所收获的知识~

yangyang
2012-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