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管理工作总结

标杆管理工作总结
标杆管理工作总结

标杆管理工作总结

标杆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一:

(一)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初步建设对标队伍

今年下半年,集团邀请实效对标管理专家杨天河老师对集团团中高层及对标推行者进行标杆管理的相关培训,统一了集团的对标理念和对标方向,对集团公司的对标工作推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为进一步建设对标队伍,集团与中国标杆管理研究中心、广州共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编辑了《标杆管理普及版资料》(**专用推行人员版),供集团对标管理相关人员学习。与此同时,集团还邀请了实效对标管理专家杨天河老师对集团及相关分子公司对标管理人员进行了辅导。

为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对标意识、强化对标技能,集团还与中国标杆管理研究中心、广州共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编辑了***集团专用的对标管理学习辅导资料,如《标杆管理基础知识手册》(**专用基层版)、《标杆管理普及版资料》(**专用中层版)、《标杆管理普及版资料》(**专用高管版),并组织了初步研讨。

(二)推进部分对标项目,在摸索中获得成效

今年,围绕集团业务发展需要,在摸索中开展了战略管理、品牌建设、流程重组等对标工作,初步起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组织部分对标交流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

为拓宽视野,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围绕业务发展需要,组织了一些标杆参观交流活动,如:

在战略对标过程中,集团组织考察了******;

为提高***能力,集团先后组织多次标杆参观交流活动,先后到****等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

为*****,集团组织了****等单位到香港参观了****等单位,学习其*****;

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公司先后到***等地参观****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推出*****。(四)外聘专家把脉,构建长效对标体系

为使对标工作有效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并建立长效对标机制,集团特邀请了实效对标管理专家杨天河老师对集团进行了调研和诊断,设计集团对标战略及对标管理运作方案。

标杆管理工作总结范文二:

根据公司九月份下达的生产任务情况,经我对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完成,完成的工作量有:

1、完成了井下各处通风系统、监测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

标杆管理教学文案

一、标杆学习团队的类型 应该由哪些类型的人从事标杆学习活动?应该有多少人参与?这些问题都是有系统、有构架的标杆学习流程,应及早进行处理。为什么要及早决定人选呢?答案很简单。一旦了解标杆学习的客户需求以后,就可以展开实际的流程了。此时,大家会发现,规划、组织及推动一个设计完善的标标学习流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强调工作分担,并设计一种公平的分工方式,不仅是基于现实的考虑,而且往往不可或缺。此外,如果在流程初期就指派一个够资格、充满活力的标杆学习团队,就可以更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多元化的经验、人脉关系以及个人热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为什么要用“团队”这个词?难道个人不能进行标杆学习吗?当然不是。不过,标杆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庞大工作量,仅靠个人负担确实有些困难。另外,组成团队的一个更好的理由就是,它能集思广益。不同的观点、特殊的技巧、各式各样的企业关系、不同的地点......这些都是团队成员能带入标杆学模型的资源。 总之,对于有意把标杆学习活动作为持续流程的企业而言,组建标标学习团队是其责无旁贷的任务。那么,标杆学习团队都有哪些形态呢? 1、完整的工作团队 第一种团队是完整的工作团队,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标杆学习团队和日常工作团队相重合,比如研发部门自身可能就是一个标杆学习团队。在这些团队中,日常工作主管往往就是标杆团队召集人,而且工作团体的每位成员,都以标杆学习团队成员身份参与活动。不过,在大型工作团队中,参加标杆学习的人数反而可能有限,必须视项目范围及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负担而定。 完整工作团队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本身通常就是标杆学习的客户。这种情况的一个优点,是团队需要外界批准,就可以进行标杆学习流程。同时也能根据调查进展所获得的信息,自行调整各种需要或者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完整工作团队可能会将标杆学习当成一种持续的流程,而非仅是单一特定的调查或项目。 2、跨功能团队 这类团队通常是以任务团队或项目小组的形式组建,有着明确的章程以及一群特定的客户。入选的团队成员,往往是因为具某种特定的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准。而且,他们也是自己所属部门、地点或单位的代表人。另外,跨功能团队的召集人或项目经理,一般不是大多数团队成员日常的工作主管。 由于此种团队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议题或问题,因而一旦调查完成之后,团队通常就可以解散。不过,有时组织会期望团队作定期的调查。例如,一群专业人士(如培训经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师、运输专家)或许会定期(例如,每年一次)进行一次标杆学习活动,以便能发现其工作领域里最先进的经营作业方式,并且据此提出行动建议,以改进产出或工作流程。 3、特别任务团队 特别任务团队可以说是标杆学习团队中最具有弹性的一种形式。参与一个特别任务团队的员工,人数不一,但往往都具有共同的兴趣与责任,而且一致认同需要在某个主题上发起标杆学习调查。在成员身份上,它可能是由主管组成,也可能是由任何个别或一群员工组成。团队召集人或项目经理,也常由团队选定或由活动发起人担任。从成立动机来看,特别任务团队可能是经由某人个号召成立的,也可能是某个团队一致发起的。因此,特别任务团队的运作,往往是由选定标杆学习的特定议题开始,直到标杆学习调查结束才停止。 在成熟的标杆学习公司,由于大家对标杆学习模型的认识、支持程度以及实践经验都已达到相当水平,也就更有能力成立一个标杆学习特别任务团队。而且,这些组织会营造出一种环境,鼓励及奖赏员工自动自发从事这种类型的活动。因此,他们的员工往往会主动找机

对标管理指标及数据的意义作用

对标管理指标及数据的意义作用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格局愈加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寻找与新的竞争环境相匹配的经营管理模式。对标管理被视为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在同业对标中,对标数据起着重要作用。 泓冰标杆企业管理机构近年来专注对标数据统计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客户服务及项目经验,拥有各行各业指标体系及对标数据,包括能源、矿业、电力、制造、烟草等行业,涉及生产数据、销售数据、库存数据、固定资产数据等,为正在对标的企业单位提供专业数据服务。 对标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明确自身位置,找准自身差距,发现管理问题,运用对标数据,制定精益措施,实施针对性改进,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研究探索对标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对标工作水平。标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标杆管理的重要基础,结合行业和自身特点对关键指标进行分解、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是对标数据库建设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标杆管理强调结合实践,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去解决。标杆管理可以达到优化流程、量化管理、实现岗位创标建模、指标体系搭建、多部门协同作战、企业持续改进、实现创新落地等目的。其中核心的方法及工具包括:泓冰标杆四法及对标管理软件系统。 泓冰标杆四法: 泓冰标杆管理四法是陈泓冰老师在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是标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毕博、埃森哲等

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采纳并服务于其咨询实践。泓冰标杆管理四法的价值正逐步被全球企业界、管理学术界及公共机构所认知、重视与推崇。关于更详细的案例及使用方法,可参考陈老师的《标杆兴国》一书。 第一法——剪刀思维法 剪刀思维法:是指将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交叉思维汇合而成的思维方式,有着剪刀一样一张一合的工作路径。它可以把事物进行发散的创想,然后有逻辑性、目的性地交叉,不断地沿着一条主线去延展,进而把复杂的事物形成自身的逻辑结构,不断的提出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剪刀思维法的工作路径在对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于把任何复杂的管理工作及技术研发工作有效的梳理清楚,因此,也被称为对标管理第一思维法。 第二法——责任层级法 责任层级法:又叫“一域多层分析法”,在标杆管理中,它是一种按组织中各层级人员的职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即:应用剪刀思维法把组织中所有相关的、类似的问题进行聚焦,聚焦成一个典型的“工作案例”,再把这个案例作为“交叉点”发散出去,分析案例中各层级的人员职能不足和应完善之处,寻找出系统的解决思路,使相关的、类似的问题从此得以解决。责任层级法在对标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效地对标管理方法。 第三法——要素建模法 要素建模法:就是将管理中的各模块按层级分解,直至围绕各管理环节背后的关键要素来进行创标建模,使所有管理工作显性化,从而达到全面全环节管控到位。 要素建模法是标杆管理中的精髓,它的作用在于,不论战略问题和宏观问题,

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宝钢

标杆管理案例——宝钢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在23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模式确立、体系建构、机制形成和管理深化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之路。 为了跻身于世界第一流钢铁企业之林,宝钢在2000年引入实施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工具,选定了164项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进行标杆定位的具体内容,选择了45家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标杆管理的引入和实施为宝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可信、可行的奋斗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一、战略战术相统一 23年来,上海宝钢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之路,把技术创新作为宝钢的主要发展战略。在企业的飞速发展中,技术创新已从借鉴学习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在这种情况下宝钢把标杆管理与技术创新跨越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寻找突破和超越,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起点的引进和后发优势为核心的模式是宝钢技术创新的基石,这是宝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引进战略思路。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实施标杆管理成为与战略相统一的经营策略,标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恰恰是在对比、模仿中进行创新。 确定实施标杆管理之后,负责人同时在企业内广泛宣传与世界最先进钢铁企业对标的意义,统一思想,形成标杆管理的预热过程。 二、多层次标杆管理 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宝钢集团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 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标杆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标杆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另外宝钢股份冷轧厂、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标杆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标杆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研发基地建设,不断进行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现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在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发展方面,宝钢集团也与世界500强同行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发现在此方面公司的计划已经远远落后,因此集团公司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 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进行装备技术对标后,宝钢集团发现钢铁子公司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进行升级。因此集团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用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开始建设具有当今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及意义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对更新管理理念、步入现代优秀企业行列具有重要意义。 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结晶和我国优秀企业 的共同追求,也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可实现公司与世界一流的管理模式迅速接轨,成功借鉴世界一流公司的管理经验。 (二)、对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完善的标杆管理体系并实施推进,对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对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整合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完善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四)、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树立卓越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卓越绩效标准”是一种实现企业卓越绩效的系统方法,它被国际上称为“企业成功的路线图”。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企业以系统的方法进行经营管理 “卓越绩效标准”内容包括七大方面:(1)领导、(2)战略、(3)顾客和市场、(4)资源、(5)过程管理、(6)测量分析改进、(7)经营结果。前面六大内容,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六大“过程”,标准对其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性,只有全面满足了这些要求,企业才会有卓越的“经营结果”。 2.促进企业实现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创新不仅仅在于研发和技术部门,同样适用于战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管理领域。“卓越绩效标准”的各项要求充分体现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并要求将管理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和日常工作中。 3.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保持和提升竞争能力 “卓越绩效标准”的条款都突出了改进、标杆管理的思想,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标准采用了独特的A-D-L-I成熟度评价方法,即:“方法”(Approach),评价企业在六大管理要素方面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展开”(Deployment),评价企业以上方法的展开程度,即方法是否持

标杆管理之我见

标杆管理之我见 [摘要]: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标杆并不是盲目的树立的。本文探讨了标杆管理的不足及其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标杆管理,企业战略,标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它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且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呢? 一、标杆管理概念之我见 目前理论界关于标杆管理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标杆管理。 (一)实行标杆管理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企业要实行有效的标杆管理,就必须要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的先进企业进行系统地、持续的比较和衡

量,对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臵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了本企业的优缺点,才能界定标杆学习的明确主题,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在实行标杆管理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简单模仿,而应该在保持本企业的长处之上,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不断吸收标杆企业的优点,使之与本企业的文化相融合成为一个学习与创新并举的循环往复过程。 (二)标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标杆管理就是持续的将本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不断学习、赶超的过程。标杆确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标杆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每一轮学习完成时,都需要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研究的假设和标杆管理的目标,根据自身发展完善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标杆,来谋取自身的更大的发展。 (三)标杆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标杆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并且开展标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会涉及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这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标杆管理工作机构,由企业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另一方面由于标杆管理往往涉及到业务流程的重组,要求改变一些人的行为方式,甚至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因此也必须要求员工的积极配合参与。

模仿中创新:标杆管理实操(可以看看案例,学习他们是怎么做的,可以具体学习里面的步骤)

模仿中创新:标杆管理实操 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的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如施乐,AT&T,Kodak,Ford,IBM等行业领袖,那些通过标杆管理取得了系统突破的企业其投资回报在五倍以上。标杆管理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它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如今标杆管理的使用范围已经超出了企业,很多非盈利单位也开始积极采用。 一、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 1、标杆管理是定点赶超的学习程序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对标杆管理的定义是: 标杆管理是一个系 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其实这个定义并不全面深刻,标杆管理不仅仅是个信息过程和评估过程,它还设计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过程。 笔者认为标杆管理本质是定点赶超的学习程序。企业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就关键绩效行为在自身与这些行业领先企业

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分析绩效差距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企业重新思考和经营改进,从而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的程序与方法。 2、标杆管理分为战略和营运两大层次 2.1战略标杆管理和营运标杆管理 几乎企业所有的职能和流程管理体系都可以应用标杆管理,但从层面的角度可分为二:战略标杆管理和营运标杆管理。 层次目的方法 战略标杆管理寻找最佳战略,进行战略转变收集各竞争者的财务、市场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并比较,寻求绩优公司成功的战略和优胜竞争模式 营运标杆管理注重具体运作,找出达到同行最佳运作方法通过对环节、成本和差异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寻求最佳运作方法 2.2职能标杆管理与流程标杆管理 营运标杆管理从内容上可分为流程标杆管理和职能标杆管理。 层次定义对象要求 职能标杆管理以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职能或业务实践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和分享技术市场信息

标杆管理数据获得的方法

标杆管理数据获得的方法 和其他管理系统一样,实施标杆管理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并要对数据进行仔细地分类、筛选、加工、处理、分析和运用。如:政经数据资料、经济技术数据、环境数据资料、行业数据资料、标杆对象的各类数据、国外同行数据、其他优秀组织的最佳实践、企业内部各类数据等等。标杆管理的“四化”(数据化、标准化、模板化、系统化)建设无一离得开数据和数据分析。从战略到目标,再到创标和持续改善行动,也始终以数据处理为基线。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数据,标杆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那么,如何收集实施标杆管理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呢? 通常,获取数据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是研究和综合公开发表的各种文献资料(如书籍、杂志、文章、上市公司年报、技术报告等),二是用专门的数据收集手段和方法(如访谈、标杆对象现场调研、逆序制造、竞争对手专题研究等等)。但在实际构建标杆数据库时会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要审慎规划数据收集途径,尤其要考虑数据的可信度和精确性、数据的可获取性、数据的获取成本、数据的覆盖面等关键要素。 开展标杆管理的企业应该首先要对企业内部运行情况有一个详尽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关注并收集足够的内部数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获取外部数据资料,避免盲目性,减少外部数据资料收集的难度和成本。根据研究和综合,我们建议企业可以通过如下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 内部专家 企业内部的各种专业的专家对标杆数据的获得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内部他们掌握着各类数据的源头;在外部这些专家同时又是寻求外部潜在标杆对象的有效信息源泉,并且很可能是与标杆对象建立合作关系的牵线人。 文献研究 企业可以根据对标项目的不同需要,利用关键词进行索引,在众多的图书资料中识别出所需要的论文、出版物、报告以及相关的书目。这类数据库有些免费,有些则需要付费购买数据。在对标过程中常用于收集分析数据的文献资料有: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企业目录、公开发表的杂志、各种新闻报纸和期刊、专题报道、技术说明书、行业协会的出版物、各专业学会研究报告和成果、书籍、各种会议活动纪要等等。 分析这些数据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企业的战略、经营、流程等最佳实践具有重大的作用,开阔了对标思路、路径和方向。。 行业或专业协会\学会研究报告和成果

最新规章制度的作用(精选多篇)

规章制度的作用(精选多篇) 第一篇: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 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 (1)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2)好的企业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3)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职工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主管任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 (4)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及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 第二篇: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作用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作用 一、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将纠(请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好的企业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

低企业经营成本。 三、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职工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主管任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 四、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及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 第三篇:企业规章制度有什么作用 企业规章制度有什么作用 1、规章制度首先是应用于标准化管理。即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管理等。这样说起来比较空泛。比如:有着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广泛调动,因为不会出现有人干的工作少而拿到和平日经常加班的同事一样多的薪金待遇;这也是出于人力资源的考虑,员工最注重的因素——发展和公平。公平就是靠制度来体现的。 2、有些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应用于标杆管理。即制度中明确指出公司的发展目标,指出面向此标准所要做到的项目。

【推荐下载】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键入文字]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标杆管理做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商学频道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不是说我不如别人。但即使是最优秀的,也还是会在某个方面落于人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龙头老大不可小觑实力不如自己的企业,应挖掘对方的优点并学习之——倘若在自己的行业内没有值得学习的对象,也可以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解,并针对某个具体环节向其它行业的高手学习。所以标杆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超越的自我改进系统。 ?美孚石油(Mobil)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在1992年,它的年收入就高达670亿美元,这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收入还高,真正是富可敌国。不过,美孚的进取心是很强的,还想做得更好。于是他们在1992年初做了一个调查,来试图发现自己的新空间。当时美孚公司询问了服务站的4000位顾客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结果发现:仅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其余的80%想要三件同样的东西:一是快捷的服务,二是能提供帮助的友好员工,三是对他们的消费忠诚予以一些认可。?美孚把这三样东西简称为速度、微笑和安抚。 ?美孚的管理层认为:论综合实力,美孚在石油企业里已经独步江湖了,但要把这三项指标拆开看,美国国内一定还有做得更好的其他企业。美孚于是组建了速度、微笑和安抚三个小组,去找速度最快、微笑最甜和回头客最多的标杆,以标杆为榜样改造美孚遍布全美的8000个加油站。 ?速度小组锁定了潘斯克(Penske)公司。 ?世界上赛车运动的顶级赛事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即F1赛车。但美国人不玩F1,它有自己的F1赛车,即“印地500汽车大赛”(Indy500)。而潘斯克公司就是给“印地500 1

标杆管理经典案例

标杆管理经典案例:美孚石油公司的标杆管理 由洛克菲勒一手建立的石油王国在美国大地上屹立了超过150年的光景,除了洛克菲勒本人的才能之外还不能否认其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 当美孚石油公司先将一支著名的比赛队伍,然后是一个优雅的酒店作为标杆实施标杆管理时,美孚公司的一些主管心中充满了疑问。当美孚公司开始进行标杆管理之初,它从它的行业跳出来,到与它所在的公司如此不同的企业里去,以至于人们会认为他们是疯子。 1992年,美孚公司向4000多名客户询问他们的需要,其结果令公司很惊奇。只有20%的人关心价格,而80%的人关心的都是服务。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同样三件事情:他们需要乐于助人的友好的加油站服务人员,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快捷的服务,他们希望自己对美孚的忠诚能得到一些认可。而调查的结论得出:客户基本上都不喜欢加油站的服务。因此,美孚公司着手考虑如何才能使加油变成一个愉快的体验,成为一个顾客会记住的经历。 于是美孚公司成立了三支团队运用标杆管理来改变客户不满意的情况。 微笑团队将把提供优异客户服务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速度团队将能够快速完成服务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安抚团队将致力于客户忠诚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 团队成员的组成有多样性的背景,他们中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有技术人员,有来自加油站的一线员工,这些人员中有的从来没有从事过销售或市场方面的工作,让他们一起开动脑筋。 速度团队认为:如果被成为“公路勇士”的那部分客户需要快速服务,最好以那些在速度方面是全世界榜样的公司作为标杆。在他们心中,代表速度的群体之一就是赛车队。速度团队找到了Penske公司,它在美国“Indy500”汽车大赛中以快捷方便的加油服务而闻名。他们去观看了赛车活动,也参观了车队总部。当速度团队成员在离开时,有了许多关于他们加油站服务的想法。 例如,关于快速通道的设置。如果在加油站的外线上,修建我们的停靠点,这是专门为满足被称为公路勇士的人们需要尽可能快速进出所设计的。 他们注意到Indy500大赛中,短暂停留处的人员、赛车手、教练之间的电子头套耳机的使用。他们由此得到灵感,我们也可以在加油站使用耳机,可以让我们的服务员带着耳机与商店的人对话,让商店的服务员提前准备好顾客所要的食物、饮料以及零钱,就可以大大加快服务的速度。 另外,Pensek车队成员看上去就像一直团队,是因为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速度团队认为,如果我们的服务人员也统一制服,打着领带,客户就会认为我们很专业。 微笑小组锁定了丽嘉-卡尔顿酒店作为温馨服务的标杆。丽嘉-卡尔顿酒店号称全美最温馨的酒店,那里的服务人员总保持招牌般的甜蜜微笑,因此获得了不寻常的顾客满意度。美孚的微笑小组观察到,丽嘉-卡尔顿酒店对所有新员工进行了广泛的指导和培训,使员工们深深铭记:自己的使命就是照顾客人,使客人舒适。小组的斯威尼说:“丽嘉的确独一无二,因为我们在现场学习过程中实际上都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在休息时,我准备帮助某位入住旅客提包。我实际上活在他们的信条中。这就是我们真正要应用到自己的业务中的东西,即那种在公司里,你能很好地服务你的客户而带来的自豪。那就是丽嘉真正给我们的魔力。在我们的服务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同样的自豪,不能有与丽嘉-卡尔顿酒店一样的客户服务。” 微笑的标杆找到了。现在,用加油站服务生约翰的话说:“在顾客准备驶进的时候,我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汽水和薯片,有时我在油泵旁边,准备好高级无铅汽油在那儿等着,他们都很高兴———因为你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企业标杆管理的特性

标杆管理的特性 ——标杆管理知识系列专题之二 苏丹(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曾任美国航空制造企业研发部门标杆管理项目经理)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都经过发现-归纳/演绎-系统化-传播应用这样一个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循环往复,不断丰富。知识体系如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问世、牛顿万有引力论的应用、达尔文物种起源对生物科学研究的指导等,都经历了这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标杆管理知识体系的形成也不例外。在标杆管理的理念受到企业和学术界的垂青之前,人们的标杆意识和活动只是停留在原始无序的状态中。用则用矣,却没有人去想对它说个一二三来。当二十多年前的美国企业界几个“好事者”把这样一个理念及其应用写成文章发表,拱手送上一个让企业老板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管理工具时,人们为之兴奋和欢呼起来,纷纷效仿。一时间各种标杆管理的程序、功能、目的充斥坊间。实践者们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兴趣高涨过,也回落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那个早已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对标”与形成知识体系后“标杆管理”的差距。前者是跟着感觉走,后者却是讲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熟悉的是自己的感觉,陌生的却是大家都得遵守的规矩。 为什么标杆管理非得有规矩不可?这得要从标杆管理的特性说起。简单地说,标杆管理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两个部门之间或者两个企业之间的事情。傻子过年也好,东施效颦也好,有模仿者就必定有被模仿者。你要模仿,我不让,这个交易就不成立。这是标杆管理的对比交流特性。你我之间能不能达成交流的共识取决于你想知道什么和我能提供什么。这是标杆管理信息的拥有权及其价值特性。在我考虑什么可以与你交流,什么不可以与你交流之前,我必须知道你为什么要和我交流。这是标杆管理的目的性。具备了这三个特性的交流项目就是标杆管理项目。 首先,第一个特性:对比交流。标杆管理与其他情报搜集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前者是在对方允许的前提下主动提供对标资料,后者是在隐秘状态下不让对方知道的行动。前者是交流行为,后者是间谍行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有两大世界知名企业同时开发同一类型、同一水平的新产品。由于他们的零部件供货商常常为同一家公司,在技术资料共享方面两家企业对待供货商的方式大同小异。供货商把技术资料弄混淆的事时有发生。曾有一次,美国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自己的电子邮件里发现了那家欧洲企业的技术资料。尽管当时两家企业在桌面上正在进行着高层次标杆交流,但这位工程师仍然立马将那封电子邮件在没有继续读下去之前加密发给了本部门主管处理。这家美国企业高层在短时间内将此事照会对方那家欧洲企业,并将相关的电子邮件从本公司电脑系统中清除。这一案例无疑是应该推崇和借鉴的。从标杆管理的角度看,因为双方并没有就该资料达成交流的共识,所以对方任何资料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都不应该被另一方接触到。假如这家美国公司截留了这份资料,其性质就不是标杆交流,而是情报间谍行为了。 其次,第二个特性:对标资料内容能否用于交流的价值特性。即尊重所谓“知识产权”的法律地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各行各业里,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本企业对自己战略和

什么是泓冰标杆管理

什么是泓冰标杆管理 陈泓冰标杆管理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来源于社会实践,作用于社会实践,检验于社会实践,以崭新的理念,实现了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飞跃。 陈泓冰: 全球全面标杆(基准)管理模式理论体系创始人; 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实践研究者;“标杆兴国论”的倡导者; 基准经济学理论奠基人;要素管理、战略协同理论奠基人; 品牌国际化及跨文化管理、精细化、精益管理、集团管控、政府创新、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管理高级顾问。 陈泓冰老师有着从销售人员到国外大型综合集团市场总监、国内中型企业集团副总经理,从管理咨询师至高级培训师等从业经历。目前为多家知名大学客座、特邀教授。 陈泓冰老师曾任职于国际TANICO销售总监(海外),带领多国籍销售团队,客户遍及亚非欧美50多个国家,并在海外指导大型中国商贸城规划及运营; 陈泓冰老师曾任职于北京某集团投资顾问公司副总(实体投资及房地产),创下全国地产单价最高纪录(50.08元/天/米),大型地产开业筹备时间最短纪录(立项到开业20天); 陈泓冰老师曾任职于JAMEWISH国际品牌顾问公司高级咨询师,与多个全国知名专家合作数十个大型咨询项目,塑造多个全国知名品牌。 标杆管理又称为“基准管理”。“标”是指标准,“杆”是指参照物。 “标杆”是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可以是工作方法,模式,流程,或是某一个具体标准。标杆管理的本质意义是通过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在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过程中,创造组织自身的管理模式或者工作模板,从而推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简约化、高效化,最终达到建设卓越组织,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管理环境,极大地创造价值和效益的目的。 陈泓冰以20年的工作实践和广泛的社会调研为基础,以美国目前最先进的标杆管理为最初研究起点,融合西方众多哲学思想、管理理念和中华传统文化、本土现代管理经验于一体,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立“主脑”,剪“支脉”,研究创建了一套简单、直接的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方法——泓冰标杆管理体系。 泓冰标杆管理四法,是陈泓冰老师在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是标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毕博、埃森哲等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采

标竿管理知识综述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先开辟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施乐公司的罗伯特·开普则是标杆管理的先驱和最著名的倡导者。公司将标杆管理定义为“一个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业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 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垄断地位的施乐遇到了全方位挑战,如佳能、NEC等公司以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且能够获利,产品开发周期、开发人员分别比施乐短或少50%,施乐的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面对竞争威胁,施乐公司最先发起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通过全方位的集中分析比较,施乐弄清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机理,找出了与佳能等主要对手的差距,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很快收到了成效,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在提高交付定货的工作水平和处理低值货品浪费大的问题上,同样应用标杆管理方法,以交付速度比施乐快3倍的比恩公司为标杆,并选择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措施,使仓储成本下降了10%,年节省低值品费用数千万美元。

从那时起,标杆管理的一套严密的、受控的方法成为世界范围内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流程再造和变革推动的首要步骤。它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商学院要培养人很多东西,其中核心的一个就是所谓进取心,在台湾叫做“企图心”。但在现实里面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那些很杰出的企业和企业家该去模仿和学习谁呢?比如在国内,你让张瑞敏去学习哪个家电企业、让柳传志去学习哪个IT企业呢?当然,张瑞敏和柳传志们可以去学习美国通用电气(GE),国内最好的那些企业家好像都在学习通用电气的韦尔奇;那么,韦尔奇又该去学习谁呢?岂不是和武林里的独孤求败一样失去攀比的对象了?不会的,商学院的经典课程之一,就是所谓的标杆管理,课程的目的是教给你如何去找一个学习榜样,来保持你的进取心或者叫企图心,哪怕你是很优秀的企业。下面这个案例就是哈佛的一个很优秀的案例,讲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企业——美孚石油公司是怎样找“师傅”,来使自己从卓越到更卓越的。 美孚石油(Mobil)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在1992年,它的年收入就高达670亿美元,这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收入还高,真正是富可敌国。不过,美孚的进取心是很强的,还想做得更好。于是他们在1992年初做了一个

【推荐下载】精选经典标杆管理案例分析

[键入文字] 精选经典标杆管理案例分析 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本文整理了精选经典标杆管理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其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标杆管理是创造模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版,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 ?【联想集团标杆管理】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营业额达到206亿元,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联想电脑从1996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点击查看:联想集团中的标杆管理 ?【美孚石油标杆管理】 ?美孚石油(Mobil)公司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公司之一。在1992年,它的年收入就高达670亿美元,这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收入还高,真正是富可敌国。不过,美孚的进取心是很强的,还想做得更好。于是他们在1992年初做了一个调查,来试图发现自己的新空间。当时美孚公司询问了服务站的4000位顾客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结果发现:仅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其余的80%想要三件同样的东西:一是快捷的服务,二是能提供帮助的友好员工,三是对他们的消费忠诚予以一些认可。?点击查看: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1

世界一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标杆管理

世界一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标杆管理世界一流企业的战争,不是品牌战争,世界一流企业的战争,不是品牌战争,而是人力资源中高端人才的战争。随着经济全球化,并加剧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将是应对这种新挑战的关键。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对提高企业的研究能力固然有重要作用,但这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来说是有限的。企业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国际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应在人力资本方面加大投入。美国经济专家、明尼苏达大学国际经济政策教授爱德华。舒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年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了上述观点。 参观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什么?传统经济理论中资本的概念仅包含生产资料和货币,而忽视了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能力,这是不全面的,难以对经济增长做出合理的解释。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有必要将传统的资本概念中包括进人力资本的概念,而不仅仅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 “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华为基本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人力资本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新的治理结构将主要围绕如何激励和约束人力资本来安排。企业若想发展壮大,必须让人力资本拥有企业的产权。当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态存在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保证人力资本的地位及利益,约束机制则可以防止人力资本侵犯货币资本的利益。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环境的动态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多,使得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本管理的趋势愈加明显。 全球化是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为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作为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的优势工具,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要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怎么做?企业的人力资本如何管理? 全球化背景下,谁拥有一流的国际人才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特别是流到美国,其中华裔占到了1/3.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的资本和技术不断涌入,人才竞争的国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仅仅靠防守型的人力资源战略守住人才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如果不学会以世界对抗世界,让世界的人才为我所用,必定会被淘汰,无法生存。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快车道,中国许多企业实现了高速成长,并将“全球500强”作为赶超目标。标杆管理——一种有效地复制领先企业的各种优势与策略的方法正在中国企业间蔓延,2004年6月美国最大公司GE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来中国布道,更加使得这种风气一时成为企业家的时尚。 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由施乐公司自创,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与规范化。目前,全球500强中约90%以上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标杆管理。 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就知道了;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合不合企业的现状,对照标杆体系就清楚了。标杆管理可以为企业造出合脚的鞋子。

标杆管理重要性认识与实施

标杆管理重要性认识与实施 中国有句古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其实,做企业也是这样。在自己面前树立一面镜子,明得失,找差距,而后才能进步。富瑞分公司作为同行业中的新兴企业,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才是公司不断发展的动力,无疑推行标杆管理将是最快捷、实用的途径。针对标杆管理的学习谈一点认识以供共勉。 一、标杆管理的起源及应用现状 自施乐(Xerox)公司成功首开标杆管理以来,全球众多的知名企业,如IBM、AT&T、Kodak、美孚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把标杆管理作为竞争的最佳指导,优化企业实践,来改善或巩固自己的竞争地位。标杆管理成为了国外企业公认的一种“求强”的管理方式,它也被列为“美国国家品质奖”审核的一项关键项目。而且,在国外它已得到了政府公共部门等非企业组织的重视和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标杆管理”一词在国内也已不再陌生,我国像海尔、雅芳、李宁、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通过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实际上通俗地讲,标杆管理就是“向榜样学习”,道理非常简单,但标杆管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是解决向榜样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要学得怎样的“成绩”等关键问题的利器。 二、标杆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对标杆管理的定义是:“标杆管理是一项有系统、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组织流程与全球企业领导者相比较,以获得协助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借鉴这个定义,本文认为标杆管理是以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来不断地寻找和甄别业界或其他行业中某一层面的最佳实践,并将本组织的相同层面与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进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并进行赶超的一种持续的管理活动。标杆管理蕴含着科学管理规律的深刻内涵,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标杆管理虽然产生于企业,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学习性和开放性,它同样适用于政府公共部门等非企业组织,它背后的理念是开放的:主动谦虚地以“合作”和“双赢”的态度向一切可以借鉴的最佳实践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不断地实现绩效的突破、提高、超越。 三、标杆管理的实施 标杆管理属于应用研究,它有其系统化、结构化的实施步骤。经查阅大量的资料归纳、总结了如下一些学习心得,仅供探讨。 1 确定标杆项目及目标、范围;明确的目标和一个控制严格、界定清晰的范围对成功地实施标杆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避免实施标杆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 2 分析自己的程序勾画出一张详尽图表,展示标杆项目工作程序中的每一步骤和工作程序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定位关键点,注明工作程序的完成方式,以便对实际正在运作的情况有一个透彻了解。 3 考察潜在的标杆对象(合作伙伴);标杆管理小组要从尽可能

绩效管理第八章(1)

第八章绩效考核方法 第一节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流程 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是将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的基本原理 应用于绩效评价中,把它相应的分为绩效目标计划、绩效指导、绩效检查和激 励四个阶段。 1.绩效目标计划阶段 2.绩效指导 3.绩效检查 4.激励 (二)目标管理法的优点 1.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2.参与管理可以增加员工对工作目标的认同度,使得员工的积极性提高 3.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增强组织凝聚力 (三)目标管理法的不足 1.只考虑结果,不考虑过程。 2.工作过程本身也很重要 3.为不同部门或岗位设置目标的难易程度难以掌握 4.一般都属于短期目标 5.目标管理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保持其明确性和肯定性 (四)目标管理法的应用条件与要求 目标管理法适用于独立性强的部门 1.充分沟通目标管理 2.与下属一起确立工作目标 3.执行目标管理 4.营造积极的组织环境 二、基于工作标准的绩效考核 基于工作标准的绩效考核是事先设计好工作标准、只能标准或者行为标准,将工作者的实际表现与标准进行对比,评出绩效分数或者等级的考核方法。此类考核方法常用的有:图尺度评价量表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混合标准量表法、评价中心法等 (一)图尺度评价量表法 图尺度评价量表法的特征是:列出绩效考核的维度或者考核要素,并给出评价 尺度 最大的不足:它没有明确规定每个评价等级分数适合何种具体情况,所以需要 结合关键事件法、强迫分配法、目标管理法等,来客服其自身的不足。 (二)行为锚定量表法 行为锚定量表法是以尺度评价量表法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考核方法。 优点:通过全面、准确的绩效维度的定义来提高绩效的可信度,绩效考核结果 反馈信息非常具体明确,员工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和应该努力的方 向。 (三)混合标准量表法 混合标准量表法是为克服评价者的主观误差设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