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保课程设计

继保课程设计
继保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题目: 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F1202 学生姓名:雷建磊学号:201216040103 指导教师:邵锐教师职称:讲师

评语及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1 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具体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要完成的任务 (2)

2 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2)

2.1 设计规程 (2)

2.1.1 短路电流计算规程 (2)

2.1.2 保护方式的选取及整定计算 (2)

2.2 本设计的保护配置 (3)

3 短路电流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等效电路的建立 (3)

3.2 保护短路点的选取 (4)

3.3 短路电流的计算 (4)

3.3.1 最大方式短路电流计算 (4)

3.3.2 最小方式短路电流计算 (4)

4 保护的配合及整定计算 (5)

4.1 主保护的整定计算 (5)

4.1.1 保护I段电流的整定计算 (5)

4.1.2 保护II段电流的整定计算 (5)

4.2 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 (6)

4.2.1 动作电流的计算 (6)

4.2.2 动作时间的计算 (7)

4.2.3 灵敏度校验 (7)

5 二次展开原理图的绘制 (7)

5.1 原理接线图 (7)

5.2 交流回路展开图 (8)

5.3 直流回路展开图 (9)

6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 (9)

6.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9)

6.2 继电器的选择 (9)

7 保护的评价 (10)

参考文献 (10)

1 设计内容

1.1 课题简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本次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六大部分,分别为运行方式的选择、电网各个元件参数及负荷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对所选择的保护装置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点。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具体题目

如图1.1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Un=115kV ,1G X =15Ω、Xg3=10Ω, 1L =60km 、

3L =40km 、C B L -=50km 、D C L -=30km 、E D L -=20km ,线路阻抗Xo=0.4Ω/km ,I rel K =1.2、

II rel K =III rel K =1.15,max C B I -=300A ,max D C I -=200A ,max E D I -=150A ,ss K =1.5,Kre=0.85.

图1.1 系统原理网络图

试对线路AB段保护2进行三段电流保护的设计。

1.3 要完成的任务

(1)保护的配置及选择;

(2)短路电流整定计算(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点、短路类型);

(3)保护配合及灵敏系数校验;

(4)保护原理展开图的设计;

(5)对保护的评价。

2 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2.1 设计规程

2.1.1 短路电流计算规程

在决定保护方式前,必须较详细地计算各短路点短路时流过有关保护的短路电流,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在满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和题目给定的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采用简单的保护方式。其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

需考虑发电厂发电容量的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

(2)短路点的考虑

求不同保护的整定值和灵敏度时,应注意短路点的选择。

(3)短路类型的考虑

相间短路保护的整定计算应取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以作动作电流整定之用;而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计算两相短路电流,以作计算灵敏度之用。若采用电流电压连锁速断保护,系统运行方式应采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和电压的数值作为整定之用。

2.1.2 保护方式的选取及整定计算

采用什么保护方式,主要视其能否满足规程的要求。能满足要求时,所采用

的保护就可采用;不能满足要求时,就必须采取措施使其符合要求或改用其他保护方式。

选用保护方式时,首先考虑采用最简单的保护,以便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当采用简单保护不能同时满足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要求时,则可采用较复杂的保护方式。选用保护方式时,可先选择主保护,然后选择后备保护。通过整定计算,检验能否满足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当采用的保护不能很好地满足选择性或速动性的要求时,允许采用自动重合闸来校正选择性或加速保护动作。

当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在满足速动性的前提下,可考虑利用保护的相继动作,以提高保护的灵敏性。

后备保护的动作电流必须相互配合,要保证较靠近电源的上一元件保护的动作电流大于下一元件保护的动作电流,且有一定的裕度,以保证选择性。

2.2 本设计的保护配置

2.2.1 主保护配置

选用三段式电流保护,经灵敏度校验可得应使电流1段、2段作为主保护。

2.2.2 后备保护配置

经分析应使过电流保护作为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

3 短路电流计算

3.1 等效电路的建立

图3.1 系统等效电路图

由已知可得,线路的总阻抗的计算公式为:

X Z

L

其中,Z —线路单位长度阻抗;L —线路长度。

所以,将数据代入公式可得各段线路的线路阻抗分别为:

L1140(147%)0.423.5()X ZL ==?+?=Ω )(16404.03L3Ω=?=?=L Z X )(20504.0Ω=?=?=-C B BC L Z X

)(12304.0D C CD Ω=?=?=-L Z X )(8204.0E D D E Ω=?=?=-L Z X 经分析可知,最大运行方式即阻抗最小时,则有两台发电机运行,线路1L 、

3L 运行,由题意知1G 、3G 连接在同一母线上,则

()s m i n 11G 3G 3()||()(1523.5)||(1016)15.52

G L X X X X X =++=++=Ω 其中,符号“||”表示并联的意思。

同理,最小运行方式即阻抗值最大,分析可知在只有1G 和1L 运行,相应地有:

Smax G1L11523.538.5()X X X =+=+=Ω

3.2 保护短路点的选取

选取B 、C 、D 、E 点为短路点进行计算。

3.3 短路电流的计算

3.3.1 最大方式短路电流计算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流过保护元件的最大短路电流的公式为:

k s Σk Z Z E Z E I +==?? 其中,?E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 k Z —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s Z —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的阻抗;?K —短路类型系数、

三相短路取1,两相短路取2

3。

对于保护2,母线C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2的最大短路电流为:

BC smin kCmax X X E I +=

代入数据得: Ikcmax=1.869KA

3.3.2 最小方式短路电流计算

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流过保护元件的最小短路电流的公式为:

φkmin Smax L

32E I Z Z =+ 其中,?E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smax Z —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

的阻抗;

L Z —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所以带入各点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各点的的最小短路电流为:

Emin 311510.73()238.5201283I k =??=A +++

Dmin 311510.82()238.520123I k =??=A ++

Cmin 311510.98()238.5203I k =

??=A +

4 保护的配合及整定计算

4.1 主保护的整定计算

4.1.1 保护I 段动作电流的计算

最小保护范围计算式为:

φI set smax 1min 32z E I Z L =?+

其中 ,?E —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s.max Z —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阻抗; 1z —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阻抗。

对于保护2,母线C 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5的最大短路电

流为: Ikcmax=1.869KA 相应的速断定值为:

Iop2=1.869*1.2=2.243KA

所以,以上计算表明,在运行方式变化很大的情况下,电流速断保护在较小运行方式下可能没有保护区。

4.1.2保护II 段动作电流的计算

限时电流速断定值根据如下公式可以计算:

Ⅰs e t Ⅱ

r e l Ⅱs e t I K I = 其中,Ⅱrel K —可靠系数,取值为1.15。

经分析,保护2的限时电流速断定值为:

①与保护5的Ⅰ段相配合

分支系数为:

48.21610165.231015333131=++++=++++=L G L L G G b X X X X X X K

保护5的Ⅰ段电流整定值为:

ΙΙset.3rel kCmax 2.24()I K I kA ==

保护2的Ⅱ段电流整定值为:

rel set.9set.3b 1.5 2.24 1.35()2.48K I I k K ?===A ⅡⅡⅠ

②与保护4的Ⅰ段相配合

发电机的短路电流值为:

()φKGmax G11L3

115

3 1.2223.51516L E I k X X X ===A ++++ 保护4的Ⅰ段电流整定值为:

I I set.4rel kGmax 1.2 1.22 1.46()I K I kA ==?=

保护2的Ⅱ段电流整定值为:

II II I set.9rel set4 1.15 1.46 1.68()I K I kA ==?=

比较后取两值较大者:

II II I .9set4 1.15 1.46 1.68()set rel I K I KA ==?=

保护2处的灵敏度系数为:

..min sen99 1.490.89 1.31.68

k B set I K I ===<ⅡⅡ 也不满足sen K ≥1.2的要求。 可见,由于运行方式变化太大,2处的限时电流速断的灵敏度远不能满足要求。

4.2 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

4.2.1 动作电流的计算

过电流整定值计算公式为:

III rel ss L.max set r I e II K K I I

K =

其中,Ⅲrel K —可靠系数,取值为1.15;ss K —可靠系数,取值为1.5;

re K —可靠系数,取值为0.85。

代入公式,可得:rel ss D-Emax set.2rel 1.15 1.5150 2.031500.3(kA)0.85

K K I I

K ??===?=ⅢⅢ

对于2的Ⅲ段存在分支系数,因此,线路L1的最大电流值为:

)(A K I I k 120b

Cmax -B L1max ==

保护2的三段电流值为: 244(kA).0rel L1max ss Ⅲrel Ⅲset.9==K I K K I

4.2.2 动作时间的计算 假设母线E 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0.5s ,保护2的三段动作时间为:

t7=0.5s

t6=t7+0.5=1s

t5=t6+0.5=1.5s

t2=t5+0.5=2s

4.2.3 灵敏度校验

保护2作为远后备保护的灵敏度为:

D.min set.9set.90.82 1.33 1.30.6I K I ===>ⅢⅢ

满足作为远后备保护灵敏度的要求。

5 二次展开原理图的绘制

5.1 原理接线图

如图5.1所示,每个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都画在一个图形内,所有元件都用设备文字符号标注,如图中KA 表示电流继电器,KT 表示时间继电器,KS 表示信号继电器。原理接线图对整个保护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概念。

≥1

≥1≥1≥1

KCO KS1KS2KS3

KT2

TAc

KAa1 KAc1 KAa2 KAc2 KAa3 KAc3 KAb3

图 5.1 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接线图

5.2 交流回路展开图

展开图中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分开表示,分别如图5.2和图5.3所示。其特点是每个继电器的输出量根据实际动作的回路情况分别画在图中不同的位置上,但仍然用同一个符号标注,以便查对。在展开图中,继电器线圈和出点的连接尽量按照故障后的动作顺序连接,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的排列。如下图5.2所示:

TAa1TAa2TAa TAa3

KAb

3

TAc 交交交交交交

TAc1TAc2TAc3

图5.2 电流保护交流回路展开图

5.3 直流回路展开图

QF

+wc

-wc KAa1

KAb3

KAc1

KT2

KT3

KCO KS1KAa2

KAc2

KAa3

KAc3

KCO YR

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跳闸回路KT1KT3KS2KS3

图5.3 电流保护直流回路展开图

6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

6.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 或10A ,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其一次侧接在一次系统,二次侧接测量仪表与继电保护装置等。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选用互感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小电流选线装置用零序电流互感器;

(2)与DD11/60型继电器配套使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3)与DL11/0.2型继电器配套使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

(4)精度与容量(额定负荷)的关系。

6.2 继电器的选择

正确选用继电器的原则应该是:

(1)继电器的主要技术性能,如触点负荷,动作时间参数,机械和电气寿命等,应满足整机系统的要求;

(2)继电器的结构型式(包括安装方式)与外形尺寸应能适合使用条件的需要;

(3)经济合理。

7 保护的评价

在做继电保护配置时我们应该使配置的结果满足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可是这四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它们达到一定的平衡即可。

通过这次设计过程可以看出,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与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的短路电流相差很大。按躲过最大运行方式下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的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值很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定值必须与下一级线路电流速断保护的定值相配合,所以其定值也很大,灵敏度也均不能满足要求。过电流整定按照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其动作之受运行方式的限制不大,作为近后备和远后备灵敏度都能满足要求,一般采用受运行方式变化影响很小的距离保护。

参考文献

[1] 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于永源,杨绮雯. 电力系统分析[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王永康.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调制电路课程设计

前言 相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传统的2PSK (二进制相位键控)调制可采用直接调相法即双极性数字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相位选择法即由振荡器和反相器电路来实现调制的方法。对数字信息进行调制可以便于信号的传输;实现信道复用;改变信号占据的带宽;改善系统的性能。 相移键控在数据传输中,尤其是在中速和中高速的数传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移键控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在有衰落的信道中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二进制移相键控(2P SK)方式是载波相位按基带脉冲序列的规律而改变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和模拟调制不同的是,由于数字基带信号具有离散取值的特点,所以调制后的载波参量只有有限的几个数值,因而数字调制在实现的过程中常采用键控的方法,就像用数字信息去控制开关一样,根据数字基带信号的两个电平,使载波相位在两个不同的数值之间切换的一种相位调制方式。当两个载波相位相差180度时,此时称为反向键控,也称为绝对相移方式。 本次设计实验旨在将理论和实践地结合。依据所学知识,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实验电路设计和仿真。

目录 一、设计实验目的 (1) 1.掌握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的概念。 (1) 二、设计指标 (1) 三、原理框图介绍 (1) 四、单元电路设计 (2) 1.载波发生器模块—555脉冲发生电路 (2) 2.载波倒相器 (5) 3.信码反相器 (5) 4.模拟开关CD4066 (5) 五、整体电路图设计与仿真 (6) 1.整体电路图设计说明 (6) 2.总电路图及仿真结果 (6) 六、设计总结 (8) 参考文献 (8) 附件二:元器件清单 (9)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大学生就业分析

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分析专业:工业工程 姓名:夏彬张智威况涵文陈 超 号: 11104080126、27、2

指导老师:肖燕

二0—六年五月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作者:夏彬张智威况涵文陈超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关键词】:SWOT分析就业理念社会环境国家政策 【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找出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 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方案的权重,找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症结 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具体的对策。 【Abstract 】: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 nt and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 on, the employme 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 nts is beco 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e will use in 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to ide ntify the in flue nee factors, in-depth an alysis and evaluati on on the employme nt of college stude 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 on, then use hierarchical an alysis method to determ ine the weights of evaluati on scheme, find ou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 termeasur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题目2

1.汽车板簧分选实验压力机(立式),液压缸对工件(汽车板簧)施加的最大压 力为3万N,动作为:快进→工进→加载→保压→慢退→快退,快进速度14mm/s,工进速度0.4mm/s,要求液压缸上位停止、下行时、保压后慢退不能失控。最大行程600mm。试完成: (1)系统工况分析; (2)液压缸主要参数确定; (3)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选取液压元件; (5)油箱设计(零件图);* (6)油箱盖板装配图、零件图;* (7)集成块零件图; 2.钻孔动力部件质量m=2000kg,液压缸的机械效率ηw=0.9,钻削力Fc=16000N 工作循环为:快进→工进→死挡铁停留→快退→原位停止。行程长度为150mm ,其中工进长度为50mm。快进、快退速度为75mm/s,工进速度为1.67 mm/s。导轨为矩形,启动、制动时间为0.5s。要求快进转工进平稳可靠,工作台能在任意位置停止。 3.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要求设计的动力滑台实现的工作 循环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主要性能参数与性能要求如下:切削阻力FL=30468N;运动部件所受重力G=9800N;快进、快退速度1=

3=0.1m/s,工进速度2=0.88×10-3m/s;快进行程L1=100mm,工进行程 L2=50mm;往复运动的加速时间Δt=0.2s;动力滑台采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μs=0.2,动摩擦系数μd=0.1。液压系统执行元件选为液压缸。 4.卧式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设计一台卧式钻孔组合机床的液压系统, 要求完成如下工作循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机床的切削力为25×103 N,工作部件的重量为9.8×103 N,快进与快退速度均为7 m/min,工进速度为0.05 m/min,快进行程为150 mm,工进行程为40 mm,加速、减速时间要求不大于0.2 s,动力平台采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为0.2,动摩擦系数为 0.1。要求活塞杆固定,油缸与工作台连接。设计该组合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 5.某厂需要一台加工齿轮内孔键槽的简易插床,插头刀架的上下往复运动采用 液压传动。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采用手动进给。 其主要技术规格如下: 1)加工碳钢齿轮键槽,插槽槽宽t=12mm,走刀量S=0.3mm/行程; 2)插头重量500N; 3)插头工作行程(下行)的速度为13m/min。 试设计该插床的液压系统及其液压装置。 6.设计一台钻镗专用机床,要求孔的加工精度为二级,精镗的光洁度为▽6。加 工的工作循环是工件定位、夹紧——动力头快进——工进——快退——工件松开、拔销。加工时最大切削力(轴向)为20000N,动力头自重30000N,工作进给要求能在20-120mm/min内进行无级调速,快进、快退的速度均为6m/min,动力头最大行程为400mm,为使工作方便希望动力头可以手动调整进退并且能中途停止,动力滑台采用平导轨。 要求:1)按机床工作条件设计油路系统,绘系统原理图。 2)列出电磁铁动作顺序图。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所属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同组成员: 完成时间: 2016年1月16日

目录 (1)设计题目名称 (2)设计任务、技术指标和要求 (3)设计方案选择与论证 (4)总体电路的原理和功能框图(方案比较和说明)(5)功能块及单元电路的设计与主要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的说明等 (6)全部元器件、型号清单 (7)仿真过程波形和结果 (8)PCB底版布线图及说明(选择) (9)课程设计体会和收获

课程题目:波形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1.掌握运用模数电知识的应用能力 2.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设计任务、技术指标及要求 1.设计任务 设计制作一台能产生方波、锯齿波、正弦波和三次正弦波的波形发生器。 2.技术指标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10V,失真度小于2%; ③方波幅值为10V; ④锯齿波峰-峰值为20V; ⑤各种波形幅值均连续可调; 3.设计要求 ①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 ②出集成运放、二极管、电阻、电容、电位器、转换开关等全部元件的清单;

三、设计方案选择与论证 (1)使用NE555芯片构成多谐振荡器,输出方波; (2)从NE555的THR 与THI 端引出信号接上一个比例放大器即可产生锯齿波,同时作为产生正弦波与三次正弦波的输入; (3)让锯齿波通过一个KHz f H 10=的二阶无源低通滤波器,通过滤波产生一次,8KHz 到10KHz 的正弦波; (4)让锯齿波通过一个24KHz~30KHz 的带通滤波器,输出三次正弦波。其中滤出三次谐波的理论依据是,由于锯齿波是一个关于t 的周期函数,并且满足狄利克里条件: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有限个间断点,且在这些间断点上,函数是有限值;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有限个极值点绝对可积,则有如下公式(*)成立。称为积分运算()t f 的傅里叶变换 ()()dt e t f w F jwt -∞ ∞ -? = (*) 根据欧拉公式2 cos 000t jw t jw e e t w -+= 就可以将锯齿波中的三次正弦波滤出来。

2PSK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基于 Matlab 的 2PSK 系统设计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302 班 学号: 完成时间:2016年 5 月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 2PSK 系统设计 一、设计任务 利用 MATLAB设计一个2PSK 系统。 二、设计内容 2PSK 系统中包括调制、加噪滤噪与解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内 ( 1)产生基带信号; 容 ( 2)产生已调信号; 及 ( 3)已调信号通过高斯白噪声信道; 任 ( 4)对信号输出端的混合信号中的噪声进行滤除; 务 (5)信号的解调; (6)抽样判决码元再生。 三、设计要求 设计出一个 2PSK 系统,对 2PSK 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 [1] 樊昌信 ,曹丽娜 .通信原理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要 [2] 刘晓东 ,董辰辉 .MA TLAB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参 考[3] 常华 ,袁刚 ,常敏嘉 .仿真软件教程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资[4] https://www.360docs.net/doc/e918893152.html,/view/17338d1733687e21af45a9c8?Pcf=2#6,2015-12-14料[5] 朱阳燕 .基于 MATLAB的2PSK系统仿真[J].科技信息,2008(17):82. 教 研 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摘要 现代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系统,通信系统设计研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 技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越来越重视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系 统分析和设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仿真研究和设计辅助工具,发展成为今 天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这就使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具有更重要和更实用的意义。 课程设计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和课题的研究内容,其次描写了2PSK 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论,着重讲解了2PSK 系统的两种调制方式: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和它的解调方式,相干解调。然后在掌握了2PSK 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 MATLAB 软件对数字调制方式 2PSK 进行了编程仿真实现, MATLAB 是一个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设计、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可用于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及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 型的建立等。在 MATLAB 平台上建立 2PSK 调制和解调技术的仿真模型,并在建立模 型过程中加入一个加噪滤噪的过程。构思好2PSK 系统设计的流程后即可在 MATLAB 仿真平台上进行2PSK 系统的调制与解调,加噪和滤噪,并对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得出 仿真系统的波形图,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其系统的工作流程,得出更好的结论。通过 2PSK 系统的仿真过程进一步学习了 MATLAB 编程软件,将 MATLAB 与通信系统中数字调制解调知识联系起来,从理论学习的轨道逐步引向实际应用,为以后在通信领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字调制和解调; MATLAB ;2PSK

课程设计模板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参考题目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题目 (各班按点名册顺序确定) 1、设计一台专用铣床的液压系统,工作台要求完成快进——工作进给——快退——停止的自动工作循环。铣床工作台重量4000N,工件夹具重量为1500N,铣削阻力最大为9000N,工作台快进、快退速度为 4.5m/min,工作进给速度为0.06~1m/min,往复运动加、减速时间为0.05s。工作采用平导轨,静、动摩擦分别为fs=0.2,fd=0.1, 工作台快进行程为0.3m,工进行程为0.1m。 2、设计一台校正压装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要求工作循环是快速下行——慢速加压——快速返回——停止。压装工作速度不超过5mm/s,快速下行速度应为工作速度的8~10倍,工件压力不小于10×10+3N。 3、设计液压绞车液压系统,绞车能实现正反向牵引与制动,最大牵引力14吨,最大牵引速度10m/min,牵引速度与牵引力均可无级调节,制动力矩不小于2倍的牵引力矩。 4、设计一饲草打包机液压控制系统,液压缸最大行程为800mm,可输出推力100t,实现四个工作程序:饲草压实、打包、回程、卸荷。 5、设计一液压牵引采煤机的液压系统,实现容积调速、高压保护、补油及热交换。采煤机的最大牵引力50吨,最大牵引速度15m/min。 6、设计一台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要求完成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所需夹紧力不得超过6000N。该系统工作循环为:快进——工进——快退——停止。机床快进快退速度约为6m/min,工进速度可在30~120mm/min范围内无级调速,快进行程为200mm,工进行程为50mm,最大切削力为25kN,运动部件总重量为15kN,加速(减速)时间为0.1s,采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为0.2,动摩擦系数为0.1。 7、设计一台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要求实现快速空程下行——慢速加压——保压——快速回程——停止的工作循环。快速往返速度为3m/min,加压速度为40~250mm/min,压制力为200kN,运动部件总重量为20kN。 8、设计EBZ200掘进机的工作机构水平与上下摆动驱动装置的液压系统。 9、设计掩护式液压支架液压系统,实现升降、推移、侧护,工作阻力4600kN,支撑高度1.5-2.6m。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模拟电路部分)课程设计题目 一、课程设计要求 1、一个题目允许两个人选择,共同完成电子作品,但课程设计报告必须各自独立完成。 2、课程设计报告按给定的要求完成,要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稿(A4)。 3、设计好的电子作品必须仿真,仿真通过后,经指导老师检查通过后再进行制作。 4、电子作品检查时间:2010年3月4日,检查通过作品需上交。 4、课程设计报告上交时间:2010年5月20日前。 二、课程设计题目 方向一、波形发生器设计 题目1: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转换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V,; ③方波幅值为2V; ④三角波峰-峰值为2V,占空比可调; ⑤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可用实验室电源。 题目2: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函数转换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V,; ③方波幅值为2V; ④三角波峰-峰值为2V,占空比可调; ⑤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可用实验室电源。 题目3:设计制作一个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函数转换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V,; ③方波幅值为2V; ④锯齿波峰-峰值为2V,占空比可调;

⑤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可用实验室电源。 题目4:设计制作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0.02Hz~2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V; ③方波幅值为2V,占空比可调; ④三角波峰-峰值为2V; ⑤锯齿波峰-峰值为2V; ⑥设计电路所需的直流电源可用实验室电源。 方向二、集成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题目1:设计制作一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直流电压1.5∽10V可调; ②输出电流I O m=300mA;(有电流扩展功能) ③稳压系数Sr≤0.05; ④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题目2:设计制作一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负电源电路。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输出直流电压1.5∽10V可调; ②输出电流I O m=300mA;(有电流扩展功能) ③稳压系数Sr≤0.05; ④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题目3:设计制作一串联型二路输出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 设计任务和要求 ①一路输出直流电压12V;另一路输出5-12V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②输出电流I O m=200mA; ③稳压系数Sr≤0.05;

毕业生就业统计系统-C语言课程设计

目录 一、需求分析 (2) 二、程序流程图 (4) 四、技术要点 (15) 五、个人总结 (20) 六、参考文献 (21) 七、源程序 (21)

一、需求分析 经过对程序设计题目的分析可知,整个程序的设计实现大致分为七个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函数,它们的功能分别是:读取文件信息函数,录入学生信息函数,显示学生信息函数,查询函数(包括对学生工作单位、城市、单位性质的查询)。在这些函数的实现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而前面的三个函数属于附加功能。 1、录入学生信息函数主要实现程序最初运行时学生信息的录入以及其后的运行中学生信息的追加功能; 2、显示学生信息函数主要实现对录入的学生信息进行显示方便下面的调用; 3、查询函数实现的功能是按照要求对学生的信息记录进行查询、调用; 4、查询相同单位学生信息函数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实现的是对相同单位学生的信息的调用、查询; 5、查询相同城市学生信息函数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实现的是对相同城市学生的信息的调用、查询; 6、查询相同性质单位信息函数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实

现的是对相同性质单位的信息的调用、查询; 7、退出函数实现的是在程序的一次运行当中循环执行所有功能时根据需要终止程序的执行的功能。 每一个学生记录都包含学号、姓名、班级、专业,而每一个学生的单位信息包含单位名称、地点、性质还有签约时间,在程序当中,将学生记录类型定义为结构体类型,添加以及追加的学生信息直接写入D盘的student.dat文件中,其它函数每次对学生记录的访问,其数据来源都是student.dat文件,这样做不但可以保证学生数据的一致性,而且可以对学生数据进行永久保存,保证每次运行程序都可以采用原来的数据。

(完整版)液压与气压传动毕业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设计 班级机设 0821 姓名黄俊 小组其它成员纪堃、韩点点、胡俊、田严华

目录 题目部分 (1) 设计、计算部分 一、负载分析 (2) 二、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3) 三、液压系统的参数计算 (5) (一)液压缸参数计算 (5) (二)液压泵参数计算 (8) 四、液压元件的选择 (10)

五、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11) (一)压力损失的验算及泵压力的调整 (11) (二)液压系统的发热和温升验算 (14) (附)六、液压阀块的设计 (一)液压阀块的三维效果图 (15) (二)液压阀块的二维效果图 (17)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 某卧式单面多空钻孔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题目部分 一、设计课题 设计一台卧式单面多轴钻孔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有三个液压缸,分别完成钻削(快进、工进、快退)、夹紧工件(夹紧、松开)、工件定位(定位、拔销)。其工作循环为:定位→夹紧→快进→工进→快退→拔销松开,如图1所示。 二、原始数据 1、主轴数及孔径:主轴6根,孔径Φ14mm; 2、总轴向切削阻力:12400N; 3、运动部件重量:9800N; 4、快进、快退速度:5 mmin; 5、工进速度:0.04~0.1mmin;

6、行程长度:320mm ; 7、导轨形式及摩擦系数:平导轨,f 静=0.2,f 动=0.1; 8、夹紧、减速时间:大于0.2秒; 9、夹紧力:5000~6000N ; 10、夹紧时间:1~2秒; 11、夹紧液压缸行程长度:16mm ; 12、快进行程230mm 。 三、系统设计要求 1、夹紧后在工作中如突然停电时,要保证安全可靠,当主油路压力瞬时下降时,夹紧缸保持夹紧力; 2、快进转工进时要平稳可靠; 3、钻削时速度平稳,不受外载干扰,孔钻透时不气冲。 设计、计算部分 一、负载分析 负载分析中,暂不考虑回油腔的背压力,液压缸的密封装置产生的摩擦阻力在机械效率中加以考虑。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工作液压缸的负载情况。因工作部件是卧式放置,重力的水平分力为零,这样需要考虑的力有:切削力,导轨摩擦力和惯性力。 导轨的正压力等于运动部件的重力,设导轨的静摩擦力为F 静,动摩擦力为F 动, N N Fn f F N N Fn f F 98098001.0196098002.0=?=?==?=?=动动静静 加速减速的时间大于0.2秒,选定其为0.25秒,则惯性力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 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 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 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 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 (1)总体方案框图: 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 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 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基本数字单元电路有: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包括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等。 为了保证单元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某些单元电路进行参数计算和电子元件 选择,比如:放大电路中各个电阻值、放大倍数计算;振荡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计算;单稳态触发器中的电阻、电容、输出脉冲宽度的计 算等;单元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容量选择。

PSK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2PSK系统仿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XX年XX月 一、实验需要材料 MATLAB软件 二、实验要求 完成规定系统的MATLAB编程以及simulink的仿真,基本内容包括:输入信号,系统中各个关键模块的输出情况。并调整仿真的参数得到不同的仿真结果。 三、设计原理 2PSK汉语全称: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是的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它用两个相隔为180的来传递信息。所以也被称为BPSK。 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基于Matlab平台的着名仿真环境Simulin 作为一种专业和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仿真工具,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青睐,它搭建积木式的建模仿真方式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信道具有带通特性而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为了使数字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使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的特性相匹配。这种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 数字调制技术的两种方法: ①利用模拟调制的方法去实现数字式调制,即把数字调制看成是模拟调制的一个特例,把数字基带信号当做模拟信号的特殊情况处理。 ②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特点通过开关键控载波,从而实现数字调制。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键控法,比如对载波的相位进行键控,便可获得相移键控(PSK)基本的调制方式。 图1 相应的信号波形的示例 1 0 1 调制原理: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 相键控(2PSK)信号。2PSK信号调制有两种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 0° 和 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 1 和 0,模拟调制法用两个反相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 2PSK以载波的相位变化作为参考基准的,当基带信号为0时相位相对于初始相位为0°,当基带信 号为1时相对于初始相位为180°。 键控法,是用载波的相位来携带二进制信息的调制方式。通常用0°和180°来分别代表0和 1。其时域表达式为: 其中,2PSK的调制中an必须为双极性码。两种方法原理图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模拟调制法原理图 图1-2 键控法原理图 在 所示)。 为2PSK方式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但在本次仿真中是直接给其同频同相的载波信号, 所以不存在此问题。 图2-2 相干解调中各点波形图 相关公式: 2PSK信号在一个码元的持续时间Ts内可以表示为 u1T(t) 发送“1”时 S T(t)= u oT(t)=- u1T(t) 发送“0”时 其中 Acosωc t , 0< t < Ts u1T(t)= 0 ,其他 设发送端发出的信号如上式所示,则接收端带通滤波器输出波形y(t)为 [a+n c(t)]cosωc t-n s(t)sinωc t ,发送“1”时 y(t)= [-a+n c(t)]cosωc t-n s(t)sinωc t ,发送“0”时 y(t)经过想干解调(相乘—低通)后,送入抽样判决器的输入波形为 a+n c(t) ,发送“1”时 x(t)= -a+n c(t) ,发送“0”时 由最佳判决门限分析可知,在发送“1”和“0”概率相等时,即P(1)=P(0)时,最佳门限b*=0. 此时,发“1”而错判为“0”的概率为 P(0/1)=P(x≦0)=∫0-∞f1(x)dx=1/2erfc(r)

大学毕业生课程设计总结归纳与展望范文格式精选

大学毕业生课程设计总结归纳与展望范文格式精选工作总结 珍贵的三年大学学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我们迎来了大学最后一个比较关键的课程——毕业设计,因为它是衡量每个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而且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毕业设计是学校对我们在大学中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它几乎包含了我们学习的全部专业知识.毕业设计工作做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个人现阶段实力的强弱,我们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用心搞好毕业设计.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不过乐趣尽在其中! 接到任务书以后进行选题,选择方案,了解课题思路.刚刚拿到课题——《多路可寻址遥控开关系统设计》的时候觉得有点恍惚,当时我有一种想法:觉得这么高难度的东西凭我的实力要完成简直是不可能,题目确定后就是找资料,完成图纸初稿.资料是做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此资料是否全面、可靠,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的进程.总之,不管通过哪种方式查的资料都是有利用价值的,要一一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在图书馆和百度搜索中我查到了相关的资料和电路图,但是还是不太完善,后来又去找老师找到了相关的书籍.

通过前面几周不断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已经对所选的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大概的设计思路已经确定了.于是和我们组的成员找到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周红兵老师,说明了我们对整个系统电路的设计与想法,指导老师给我们系统的设计思路讲述了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的思路就越加清晰了,这不得不让我相信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了,也坚定了我做毕业设计的信心.,这一步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综合已有的资料来更透彻的分析题目,最后完成图纸初稿.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难很不顺手,看似很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给设计出来,是很难的一件事,特别是整个电路图的设计,同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了我们学习过的专业知识,也使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相结合起来;考验了我们借助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组织材料的综合能力;从中可以自我测验,认识到自己哪方面有欠缺、不足,以便于在日后的学习中得以改进、提高;这也使我明白要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 展望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但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培养了我独立工作与思考的能力,激发了我的创新意识.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的探索的艰难和成功的喜悦.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机械工程学院学院(系、部) 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液压传动指导教师陈义庄职称教授 学生姓名 xx 专业班级 xx 学号 xx 题目组合机床切削的液压系统 成绩起止日期2015年 12 月 22 日~2015年12 月 30日 目录清单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组合机床切削的液压系统 学院(部):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 学生姓名:xx 班级:xx学号xx 指导教师姓名:xx

目录 0.设计任务书 (2) 1.设计要求及工况分析 (3) 2.主要参数的确定 (6) 3.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9) 4.液压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10) 5.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13) 6. 参考资料 (15) 7.设计总结 (16)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 —2016学年第 1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工程专业xx班级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设计题目:组合机床切削的液压系统 完成期限:自 2015年 12 月 22 日至 2015 年 12月 30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 xx 2015 年12 月 10 日 系(教研室)主任: 2015 年12 月 10 日

1. 设计要求及工况分析 1.1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的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实现的工作循环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主要性能参数与性能要求如下:最大切削力F=30000N ,移动部件总重量G =3000N ;行程长度400mm (工进和快进行程均为200mm ),快进、快退的速度均为4m/min ,工作台的工进速度可调(50~1000)mm/min ;启动、减速、制动时间△t=0.5s;该动力滑台采用水平放置的平导轨。静摩擦系数fs =0.2;动摩擦系数fd =0.1;液压系统中的执行元件是液压缸。 1.2负载与运动分析 (1)工作负载 由设计要求可知最大工作的负载F=30000N (2)惯性负载 F m =( G g )(?v ?t )=(30009.8)(4 60?0.5 )=40.82≈41N (3)摩擦负载 因为采用的动力滑台式是水平导轨,因此作用在上面的正 压力N=G=3000N 。 静摩擦阻力 F fs =f s ?N =0.2?3000=600N 动摩擦阻力 F fd =f d ?N =0.1?3000=300N 取液压缸的机械效率ηm =0.90,得出的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负载如表1.2.1

铣床液压课程设计(最终版)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07机械国内 姓名毛显源 学号070155208 成绩

2. 夹紧液压缸负载与运动分析 工作负载 Fc=9.8KN 摩擦负载 夹紧液压缸采用平导轨:Fr= fF=f(G+N) 其中,N —为液压缸承受的压力,此处忽略不计。 又有夹紧液压缸的行程短,只有10mm,时间为2S,因此可以把 它作为 匀速运动的计算。 静摩擦负载: Ffs=Mc >F=0.2x 90N= 18N 3?液压缸承受的负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台液压缸承受的负载 表1 工 况 计算公式 总负载F% 液压缸推力%〃 启 动 F= Ffs 500 543.48 加 速 F= Ffs+Fal 500+38.23=538.23 585.03 快 进 F= Ffd 250 271.74 减 速 F= Ffd+ F L —Fa2 250+32000-37.84=32212.16 35013.22 工 进 F= F L +Ffd 32000+250=32250 35054.35 制 动 F= Ffd+ F L -F U 3 250+32000-0.39=32249.61 35035.92 反向加速 F= Ffd +Fa4 250+38.23=288.23 313.29 快 退 F= Ffd 250 271.74 制 动 F= Ffd —F J 5 250-38.23=211.77 230.18 工 况 计算公式 总负载F% 液压缸推力% 锁 紧 F= Ffs +Fc 8900+18=8918 9693.5 放 松 F=Ffd 9 9.78 减速 制动 反向加速 斑=耳巴竺 mi 。。。x (4.5-46X 10-) =3784N g At 9.81 60x0.5 (G + N) Av 2.5x1000 gA?" 9^81 46 x IO- 60x0.5 =0.39N 反向制动 Fa4 = (G ±N)Av = 2.5xlQ00x g At 9.81 Fa5 = (G ±N)Av = 2.5xlQ00x g At 9.81 -------- =38.23N 60 x 0.5 -------- =3&23N 60 x 0.5 动摩擦负载: F"吋F =0」x 90N=9N

2PSK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Matlab的2PSK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302班 学号: 完成时间:2016年5月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

现代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系统,通信系统设计研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越来越重视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仿真研究和设计辅助工具,发展成为今天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这就使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具有更重要和更实用的意义。 课程设计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和课题的研究内容,其次描写了2PSK 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论,着重讲解了2PSK系统的两种调制方式: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和它的解调方式,相干解调。然后在掌握了2PSK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字调制方式2PSK进行了编程仿真实现,MATLAB是一个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设计、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可用于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及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等。在MATLAB平台上建立2PSK调制和解调技术的仿真模型,并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加入一个加噪滤噪的过程。构思好2PSK系统设计的流程后即可在MATLAB 仿真平台上进行2PSK系统的调制与解调,加噪和滤噪,并对仿真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仿真系统的波形图,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其系统的工作流程,得出更好的结论。通过2PSK 系统的仿真过程进一步学习了MATLAB编程软件,将MATLAB与通信系统中数字调制解调知识联系起来,从理论学习的轨道逐步引向实际应用,为以后在通信领域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字调制和解调;MATLAB;2PSK

大学毕业生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大学毕业生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工作总结 珍贵的三年大学学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我们迎来了大学最后一个比较关键的课程——毕业设计,因为它是衡量每个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而且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毕业设计是学校对我们在大学中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它几乎包含了我们学习的全部专业知识.毕业设计工作做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个人现阶段实力的强弱,我们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用心搞好毕业设计.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不过乐趣尽在其中! 接到任务书以后进行选题,选择方案,了解课题思路.刚刚拿到课题——《多路可寻址遥控开关系统设计》的时候觉得有点恍惚,当时我有一种想法:觉得这么高难度的东西凭我的实力要完成简直是不可能,题目确定后就是找资料,完成图纸初稿.资料是做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此资料是否全面、可靠,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的进程.总之,不管通过哪种方式查的资料都是有利用价值的,要一一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在图书馆和百度搜

索中我查到了相关的资料和电路图,但是还是不太完善,后来又去找老师找到了相关的书籍. 通过前面几周不断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已经对所选的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大概的设计思路已经确定了.于是和我们组的成员找到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周红兵老师,说明了我们对整个系统电路的设计与想法,指导老师给我们系统的设计思路讲述了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的思路就越加清晰了,这不得不让我相信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了,也坚定了我做毕业设计的信心.,这一步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综合已有的资料来更透彻的分析题目,最后完成图纸初稿.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难很不顺手,看似很简单的电路,要动手把它给设计出来,是很难的一件事,特别是整个电路图的设计,同时,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了我们学习过的专业知识,也使我们把理论与实践从真正意义上相结合起来;考验了我们借助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组织材料的综合能力;从中可以自我测验,认识到自己哪方面有欠缺、不足,以便于在日后的学习中得以改进、提高;这也使我明白要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 展望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

液压课程设计模版

一、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目的: 1、综合运用《液压传动》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工程实际知识,以课 程设计为载体,通过液压功能原理及液压装置的设计实践,使理论和工程实际知识密切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并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设计计算能力。 2、使学生掌握根据设计题目搜集有关设计资料和文献的一般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综合利用设计资料的能力,为独立从事液压传动设计建立良好的基础。 3、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方案论证及拟定方法,掌握液压回路的组合方法及液压元件的选用原则、结构形式,深化对液压系统设计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二、液压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要求驱动它的液压传动系统完成快速上升一慢速上升一停留一快速下降的工作循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垂直上升工作的重力为 7OO0J,滑台的重量为500C N,快速上升的行程为450mm其最小速度为55mm/ s;慢速上升行程为200mm其最小速度为13mm/s;快速下降行程为450mm速度要求55mm/s。滑台采用V型导轨,其导轨面的夹角为90,滑台与导轨的最大间隙为2mm启动加速与减速时间均为0.5s,液压缸的机械效率(考虑密封阻力)为0.9。

目录 1前言 (1) 2负载分析 (2) 2.1负载与运动分析 (2) 2.2 负载动力分析 (2) 2.3负载图和速度图的绘制 (4) 3设计方案拟定 (5) 3.1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5) 3.2液压系统原理图 (6) 3.3 液压缸的设计 (6) 4主要参数的计算 (9) 4.1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9) 4.2计算液压缸的主要尺寸 (9) 4.3活塞杆稳定性校核 (9) 4.4计算循环中各个工作阶段的液压缸压力,流量和功率 (10) 5液压元件的选用 (11) 5.1确定液压泵的型号及电动机功率 (11) 5.2选择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12) 6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13) 6.1压力损失及调定压力的确定 (13) 6.2验算系统的发热与温升 (14)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