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简介及习俗

七夕节的简介及习俗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农历七月七日庆祝,也称为乞巧节、牛郎节、织女节等。据传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相见,因此被视为是爱情的节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七夕节的来历、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庆祝方式。

一、来历

传统的七夕节起源于古代民间的祭神活动,早期的七夕节大多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相传天帝有一位女儿织女,她善于织纺,织成了美丽的锦衣,但天帝却不允许她下凡,织女因此伤心流泪。念及人间的爱情,天帝特地让织女下凡,织女和牛郎在河边相遇并相爱,后被迫天上相离,每年仅在农历七月七日银河相会。

二、传统习俗

1. 乞巧:古时候女子们都要在这一天乞巧,乞巧其实就

是向织女祈福,希望自己能够学会织布、绣花等手工艺,成为聪明巧妇。

2. 端午摆帘:端午节与七夕节相隔约一个月,古代人民

认为这两个节日都与神仙有关,因此在端午节归来后立即用五彩的纱布绣制七夕彩帘,以此庆祝节日。

3. 点烛:为纪念牛郎织女,有的地方在七夕节这天点烛,即在门口放置七支蜡烛,每个人点一支,寓意为七夕之夜,银河璀璨,而七支烛光则象征家庭的团聚。

4. 吃巧果:巧果是一种特别制作的红枣糯米团子,这也

是七夕节中的传统食品之一。人们认为吃巧果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巧妙,同时也可以象征着自己的情感。

三、现代庆祝方式

现如今,人们庆祝七夕节的纪念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习俗,还有一些新的庆祝方式。

1. 情人节:受到西方情人节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将

七夕节视为自己的情人节,用表白信、花束、巧克力等礼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观影:七夕节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大陆的情人节,许

多情侣会选择或发现院线上映的爱情电影或者是在家里一起观看经典爱情电影来庆祝这一节日。

3. 挑战乞巧:由于七夕节中的乞巧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

习俗,有的地方甚至开设了挑战乞巧的活动。

总之,七夕节传承下来的习俗多种多样,同时也不断地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产生变动和适应。而在这个节日里,我们欣赏美丽的传说同时也可以通过行动来表达真挚的情感。

七夕节的主要风俗

七夕节的主要风俗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和 风俗习惯,以表达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下面将详细介绍 七夕节的主要风俗。 一、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最具有代表性的传说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根据传说,在天河 两岸分别住着一个牛郎和一个织女,他们相爱却被王母娘娘禁止在一起。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他们可以在银河上相会一次。为了 纪念这个传说,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二、乞巧 “乞巧”是指女孩子们在这一天向织女许愿学习巧艺手工技能的活动。人们会准备五色线、针等材料,在晚上摆上桌子,供女孩子们拜祭, 并向织女许下心愿。此外,还有送灯笼、放烟火等活动,以表达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三、穿针引线

穿针引线是七夕节的另一项传统风俗。在这一天,女孩子们会用五色 线穿过针眼,然后将线系在桂花树上。据说,如果女孩子能够顺利地 穿过针眼并将线系在桂花树上,就能够得到织女的庇佑和保佑。 四、赏月 七夕节也是赏月的好时机。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赏月,并欣赏月亮下 的美景。此外,在赏月过程中还可以品尝月饼、喝茶等活动,以增加 节日气氛。 五、吃巧果 吃巧果也是七夕节的传统风俗之一。巧果是用豆沙、糯米粉等制成的 小点心,形状各异,寓意着人们希望自己能够学会巧艺手工技能,在 生活中做出更多美好事物。 六、其他习俗 除了以上几种传统风俗外,还有许多其他习俗与七夕节相关联。例如,在这一天人们会挑选桂花、菊花等鲜花,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在水中放荷叶、石灰粉等活动,寓意着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清澈明 亮的心灵。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通用8篇)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通用8篇) 七夕节的来历篇一 七夕是中国的浪漫情人节,也就是农历七月初七,这就是人们俗称的 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 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七月初七的 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 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 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如何过七夕篇二 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南北朝时就有所谓“七夕节”, 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 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 蒙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 当夜的花样更多。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选择 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红豆。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最讲 的还是中国结。 穿针乞巧 七夕节的传说篇三

七夕节也称作乞巧节,这是一个节日比较独特的形式,也在侧面反映 出来,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面有一个比较流传较远又独特的活动。这也是 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 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 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 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 巧少。民间亦效之” 七夕的优美句子篇四 1、所谓岁月静好,好不过能有个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懂你的人,才配得上你的余生,愿我们彼此默契,走尽千帆,仍能携手相伴。 2、我有风里雨里的暴脾气,可我最爱的人还是你。 3、初识你,那是缘分的天意,喜欢你,那是心灵的所系,爱上你, 那是幸福的开始,拥有你,只愿一生不分离。 我们之间没有惊天动地的虐恋情深,但我有一颗真心,满满的全是你。 4、你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渐渐地,如呼吸一般, 一秒钟也不中断,弄得我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5、你是百看不厌的书,我甘愿翻阅细读,字字珍贵,句句入心。 6、如果叫我许愿,我希望:晴天,我愿做一只宠物;雨天,我愿做 一把雨伞;总之,时刻被你带在身边,你走到哪我跟到哪。 七夕节的来历篇五

七夕节的简介及习俗

七夕节的简介及习俗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农历七月七日庆祝,也称为乞巧节、牛郎节、织女节等。据传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相见,因此被视为是爱情的节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七夕节的来历、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庆祝方式。 一、来历 传统的七夕节起源于古代民间的祭神活动,早期的七夕节大多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相传天帝有一位女儿织女,她善于织纺,织成了美丽的锦衣,但天帝却不允许她下凡,织女因此伤心流泪。念及人间的爱情,天帝特地让织女下凡,织女和牛郎在河边相遇并相爱,后被迫天上相离,每年仅在农历七月七日银河相会。 二、传统习俗 1. 乞巧:古时候女子们都要在这一天乞巧,乞巧其实就 是向织女祈福,希望自己能够学会织布、绣花等手工艺,成为聪明巧妇。 2. 端午摆帘:端午节与七夕节相隔约一个月,古代人民 认为这两个节日都与神仙有关,因此在端午节归来后立即用五彩的纱布绣制七夕彩帘,以此庆祝节日。

3. 点烛:为纪念牛郎织女,有的地方在七夕节这天点烛,即在门口放置七支蜡烛,每个人点一支,寓意为七夕之夜,银河璀璨,而七支烛光则象征家庭的团聚。 4. 吃巧果:巧果是一种特别制作的红枣糯米团子,这也 是七夕节中的传统食品之一。人们认为吃巧果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巧妙,同时也可以象征着自己的情感。 三、现代庆祝方式 现如今,人们庆祝七夕节的纪念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习俗,还有一些新的庆祝方式。 1. 情人节:受到西方情人节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将 七夕节视为自己的情人节,用表白信、花束、巧克力等礼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观影:七夕节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大陆的情人节,许 多情侣会选择或发现院线上映的爱情电影或者是在家里一起观看经典爱情电影来庆祝这一节日。 3. 挑战乞巧:由于七夕节中的乞巧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 习俗,有的地方甚至开设了挑战乞巧的活动。 总之,七夕节传承下来的习俗多种多样,同时也不断地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产生变动和适应。而在这个节日里,我们欣赏美丽的传说同时也可以通过行动来表达真挚的情感。

七夕节的习俗介绍

七夕节的习俗介绍 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或“乞巧节”,因为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可以相会一次。七夕节的习俗丰富多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 了解一下这些有趣的习俗吧! 一、织女星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七夕节最为重要的故事之一。据说在每年的七 夕节这天晚上,织女星和牛郎星会在银河上相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织女星是住在天上的女神,她喜欢织布。牛郎星是一个勤劳 善良的农民,他擅长耕田和放牧。每年的七夕夜,人们流传着一种追 求美好姻缘的传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织女星的聪明和美丽,以及牛 郎星的勤劳和善良。 二、乞巧 乞巧是七夕节最有趣也是最受欢迎的习俗之一。乞巧的传统可以追 溯到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织女星教会了人们织丝绢的技巧,因此七 夕节这一天,年轻的女子们会在庭院或者室内摆放一个小桌,在桌上 摆放一些纱线和针线等织布工具,然后燃起大红蜡烛并向银河祈祷。 女子们相信,在这一天里,织女星会帮助她们完成美丽的工艺品。乞 巧的活动现在已经变成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展示和制作大赛,有助于 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技巧。 三、赏月

赏月是七夕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因为七夕节的时间正好是在中国 的中秋节前一周左右,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月亮节之一。中国人喜欢在月亮最亮的时候欣赏月亮。在七夕节这天晚上,人 们会在露天地方聚集在一起,分享食物、欣赏月亮并祈祷幸福和美好 的未来。有的地方还会举行舞龙和舞狮等传统表演活动,增添节日的 喜庆氛围。 四、灯笼展览 在七夕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办灯笼展览。这些灯笼绘有各种各 样的图案和祝福语,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人们 可以在展览中欣赏到各种各样精美的灯笼装饰,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 温馨。这些灯笼展览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拍照和记录美好时刻的机会。 五、送花 七夕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送花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互送花朵以 表达爱意和祝福。玫瑰花是七夕节最受欢迎的送花之一,因为它象征 着爱情和浪漫。不同颜色的玫瑰花也传达出不同的含义,如红色玫瑰 代表热情和爱情,粉色玫瑰代表友谊和宽容,白色玫瑰代表纯洁和无瑕。 六、约会 七夕节也是情侣们约会、相聚的日子。很多年轻情侣会在这一天一 起去看电影、吃晚餐或者享受浪漫的散步。七夕节的氛围给了人们一 个增进感情和寻找幸福的机会。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15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 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 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 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 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 早日返回天界。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 共 5 页 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 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叫牛郎自立门户。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 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 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 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 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 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 七月初七,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下面将 为大家介绍七夕节的由来和相关的风俗习惯。 一、七夕的由来 七夕节的由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 和织女是两颗隔岸的星星,一年只有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才有机会 相会。人们将这一天定为七夕节,也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根据传说,牛郎是天上的牛星,而织女则是织女星。为了让两人能够相会,大家 搭起了一座由鹊鸟帮助建成的银河桥,让牛郎和织女得以跨越星河相聚。这个故事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坚贞不渝,也成为了中国七夕节的 核心寓意。 二、七夕的主要风俗 1. 鹊桥相会 七夕节的最重要的风俗习惯之一是搭鹊桥。按照传说,织女利用鹊 鸟搭起银河桥与牛郎相会。因此,人们在七夕节那天,会在天空中寻 找出现的一对鹊鸟,认为它们是来帮助牛郎和织女相见的。很多地区 的人们还会在庭院或公园里搭建小型鹊桥,象征着爱情的相会。 2. 编织七夕

中国各地的女孩子在七夕节前后,都会准备一些五彩缤纷的丝线、彩纸和玫瑰花等,用来编织七夕的手工艺品,如七夕乞巧、剪纸等。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古老的风俗之一,女孩子们会在这一天借助织女的智慧,祈福求智能和巧妙的手工艺才能。 3. 点亮星空 七夕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或者户外摆放绿色植物和装饰,点亮星空。人们相信,星星可以传达他们对另一半的爱意和祝福,所以他们会把心愿写在纸片上,系在竹竿上挂在庭院里,期待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此外,不少地区还会举行舞龙、舞狮、灯会等庆祝活动,乐观向上的氛围洋溢在每一个角落。 三、七夕节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七夕节在中国的庆祝方式逐渐丰富多样。原本是情侣们的浪漫之夜,如今七夕节已经成为了传递爱意的节日,不仅有恋人们的情侣约会和相赠礼物,还有越来越多的平行人群加入到这一喜庆的节日中。七夕节也被商家们广泛利用,在这一天推出各种促销活动。 然而,无论是传统的方式还是现代的方式,七夕节始终保留着对真爱的赞美和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七夕节的美好寓意将继续在人们的心中传承,让每个人都能通过这一天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感受到爱的力量和温暖。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牛郎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庆祝,以纪念古代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在这一天相会的故事。这个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据中国民间传说“天 河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相传在天上有一个叫做织女的仙女,她身手灵巧,在天上织绸缎,然而她却十分孤独寂寞。天帝见她寂寞无伴,就让她下凡寻找知己。于是织女便一路寻觅,最终来到了一个叫做河神庙的地方。在那里,她遇见了一个叫做牛郎的人。这个牛郎虽然是个贫穷的农民,但却品德高尚,勤劳善良,而且他也十分孤独,因为他没有妻子。于是织女和牛郎开始了甜蜜的生活。 可是天帝不喜欢这个局面,他认为织女下凡是违反了天条,而且织女的工作也没有完成,因此命令织女回到天上。牛郎和织女十分伤心,于是顶着月亮偷偷地来到了天上。但天帝很生气,他不允许他们在一起,因此他下令将天河分开,让牛郎和织女隔开了。 但是,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天上的善良仙女们给牛郎和织女搭起了一座鹊桥,让他们可以相会。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天上的仙女们都给牛郎和织女搭起鹊桥,让他们可以相会。久

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了人们纪念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也就是七夕节。 二、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是一种浪漫情调的节日,也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日子。因此,许多习俗和活动与之相关。 1.送女儿节礼物 在七夕节,男士们会向自己的女朋友或妻子送礼物,以表示深深的感情。常见的礼物包括巧克力、玫瑰花、项链等。女性也可以向自己的男友或丈夫表达感激之情。 2.乞巧 在古代,女性都喜欢在这一天乞巧。她们会将自己的巧手展示给亲友,展示她们制作的精美的手工艺品。 3.燃放孔明灯 七夕节也是燃放孔明灯的日子。孔明灯是一种灯笼,由薄纸、竹子和蜡烛构成。燃放孔明灯象征着祈求平安、福寿和幸福。 4.赏花灯 七夕节时,各种各样的花灯将点亮街边、广场和公园。家庭和社区也会点亮自己的花灯,增加节日气氛。 5.吃七夕节特色食品

七夕节的来历及习俗大全

七夕节的来历及习俗大全 2017-03-17七夕节的来历七夕,原名为乞巧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的习俗一: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 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 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 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 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它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庆祝,因此得名。七夕节的习俗独特多样,充满了浪漫和传统文化的味道。 一、传统习俗 1. 织女穿针 七夕节的传说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讲述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的爱情故事。根据传统习俗,许多女孩在七夕节这一天会在家中织布,寓意着向织女学习勤劳和技巧。 2. 祈福 七夕节也是祈福的时刻。人们会前往庙宇或神社,向神明祈祷平安和幸福。他们会点燃香烛,祭拜神像,同时祈求心愿能够实现。 3. 点亮灯笼 在七夕节这一天,许多地方会举行灯笼展览。人们会点亮华丽的灯笼,用来祭祀神明和祈福。夜晚的灯笼展览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4. 探索天文 七夕节也是天文学的重要时刻。人们利用这一天晴朗的夜空观察星星,寻找牛郎织女星等,寄托着对爱情的期望。同时,人们还会互相赠送星星戴花,寓意着希望爱情能够长久美好。

二、现代习俗 1. 送花和礼物 在现代七夕节,送花和礼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习俗。许多人选择 在这一天送给自己的爱人鲜花或浪漫的礼物,以表达他们的爱和关心。 2. 约会和浪漫晚餐 七夕节也是情侣们约会的时刻。人们会选择一个特别的地方度过这 一天,享受浪漫的晚餐和时光。餐厅和咖啡厅通常会准备特别的七夕 套餐,吸引情侣们前来共度美好时光。 3. 写情书和诗歌 七夕节也是写情书和诗歌的好时机。人们会在七夕节这一天表达自 己的感情,用美丽的文字将深情和思念传达给对方。一封真诚的情书 或一首动人的诗歌,能够让人永远铭记。 4. DIY手工艺品 很多人喜欢在七夕节这一天动手制作一些特殊的手工艺品,以表达 对另一半的爱意。例如,制作一只纸鹤或编织一条七色纱线手链,这 些特别的礼物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和情感。 三、七夕节的意义 七夕节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更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 重要方式。通过庆祝七夕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传 说中的勤劳、智慧和爱情。

七夕的由来及习俗

七夕的由来及习俗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 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 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 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 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 日之一。 牛郎是人间孤儿,父母双亡之后,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给牛朗一头老牛。织女是天上一位聪明美丽、擅于织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与其他仙女一道到银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来到银河边将织女的天衣偷走。织女不能重返天宫,遂于牛郎结成夫妻,生有一儿一女,自耕自织过着幸福美满生活。天帝知道后大为震怒,派了天兵天将到 人间将织女抓回天宫。牛郎十分悲痛,抱着一双儿女哭作一团。老牛临死前,嘱咐牛郎在 它死后穿上它的皮即可携儿女上天宫去寻找织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着儿女来到 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划,二人之间顿时出现一 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泣。织女和牛郎及他们儿女的哭声感动了天帝, 天帝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无数的喜鹊在天河 两岸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此相会。每到七夕,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 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 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 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 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 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 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 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 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 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 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 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 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 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 又称“喜寿”。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 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 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 “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 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 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 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 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 上乞得蜘蛛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