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文件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1.0 目录 1.0 目录 2.0 目的 3.0 适用范围 4.0 职责 5.0 控制程序 5.1 设备的购置 5.2 设备的验收 5.3 设备的存放与使用 5.4 设备的管理 5.5 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5.6 仪器设备及标准品的报废 5.7 设备记录及档案管理 6.0 定义 7.0 相关文件 8.0 记录表格 2.0 目的 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明确管理要求并严格实施,保障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0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研发分公司所有检测设备(包括辅助设备,下同)的管理。 4.0 职责 4.1 技术负责人负责本程序的归口管理; 4.2 检测室负责检测设备的采购、更新、报废申请的提出;技术负责人负责申请的技术审核;质 量负责人负责停用、降级、封存申请的批准;主任负责采购和报废申请的批准; 4.3 设备管理员负责检测设备周期检定/校准/维护保养计划的制订与组织实施;检测室负责期间 核查计划的制定;技术负责人负责计划的审核;主任负责计划的批准; 4.4 设备管理员负责检测设备校准计划的实施和证书的确认,负责设备档案及相关记录的保存;负 责设备变更申请的提出,技术负责人负责申请的审核;质量负责人负责申请的批准。 5.0 控制程序

5.1 设备的购置 5.1.1 检测中心根据自身的试验需要,合理配备开展样品检测(包括样品制备、环境控制 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全部设备。保证检测中心的所有重要和关键设备都是自 有设备,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各检测室提出技术规范的要求(包括名称、 型号、生产单位、不确定度及购置理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拟购仪器设备的技术 指标、性能进行评审、论证,提出评审意见,报主任批准。 5.1.2 获得批准后,由采购联系供应商,索取合同书,检测室确定技术指标、运输、安装、 调试要求、质量验收标准及验收程序等,最后由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退 货或更换。 5.2 设备的验收 5.2.1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必要时通知供货商参 加,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或装箱单检查有无缺件或损坏。 5.2.2 根据合同规定,技术负责人组织供货商、技术人员及设备管理员对仪器进行安装、 调试、测试,设备管理员安排进行检定/校准,当确认仪器设备符合规定的技术条件 后,相关人员要做好验收记录。 5.3 设备的存放与使用 5.3.1 分析检测中心所有投用设备均以标签、唯一性编码的标识方式来表明其校准状态, 包括上次校准日期、有效期、指定维护人等信息。检测员必须经过培训,熟练掌握 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方允许开机操作。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或设备使用 说明等规定。主要设备由经技术负责人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最新版本的操作说明 书或作业指导书都应使设备操作人员易于取得。 5.3.2 当防护措施需配置设施或有区域隔离、房屋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或检测设备的储存 和使用有环境条件要求时,设备负责人要提出配置申请,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 对易引起误操作或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操作过程,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编写详 细的设备操作规程。 5.3.3 检测中心对关键设备和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备都应制定校准计划,并按时执行, 保障设备有利于实验室试验活动的进行。检测员在开展检测工作前,要先对检测设 备的适宜性(如设备准确度是否满足要求等)、有效性(是否在检定/校准周期内) 和功能的正常性进行核查,在检测使用后要对其正常性进行确认。 5.3.4 当操作不当或检测设备示值不稳定、显示结果可疑、已表明检测设备有缺陷或超出 规定极限等异常情况发生,或检测设备损坏时,立即停用,检测员要及时报告技术负 责人核查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对以前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影响,并在检测设备上作出

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HK-QP-08 制定部门:品质部 1.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量测与测试设备进行控制,确保其处于受控状态,并得到适当的维护和校正,以保持其精密度与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从而保证各阶段的检验与测试结果的正确性,使产品的质量符合规格。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检验、量测与测试的仪器和设备。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校验计划的审核及对外部校验机构联络; 3.2生产部负责检测器具的采购; 3.3品质部负责检测器具的管理及制定、执行校验计划,校验失效器具之处理; 3.4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使用的检测器具的申购、维护和保管。 4.作业内容 4.1作业流程图(附件一) 4.2请购与管理 4.2.1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购需求,经公司规定审批程序后,交采购部进行采购。 4.2.2检测器具设备购入允收后交品质部统一登记,品质部需须验证其合格证书并进行校准, 如无法内校,送国家认可的计量测试部门确认其是否符合使用精度要求,并列入《检测仪 器清单一览表》 4.2.3仪器发放时,所有在用的检测器具应由管理员编号登录于《检测仪器清单一览表》中 加以控制,编号要求按《设备维护与保养控制程序》4.1.2条款进行编号。 4.2.4《检测仪器清单一览表》须维持器具的最新状况,新增加检测器具时,管理员将其列 入《检测仪器清单一览表》。 425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使用的检测器具的使用、维护和保管,使用者若发现检测器具有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品质部处理,如使用过程发生有离职、调整岗位、使用者变更 等情况请办理检验设备交接手续,并到品质部进行登记。 4.3标准器的管理 4.3.1本公司所有用来检验的标准器,均可追溯符合国家或国际认可的合法标准原器。 4.3.2标准器仅供作为校验检测仪器的标准,不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由品质部管理。433标 准器须在《检测仪器清单一览表》的备注栏注明此器具仅供作标准器用。 4.3.4标准器须在适当位置贴“标准器”标签。 4.4检测器具的校验 4.4.1需接受校正之器具,由品质部依据《检测仪器清单一览表》所注的校正日期安排校正。. 4.4.2校验不合格的仪器,若已用于检测产品,品质部应要求品质部对该仪器所检测的产品进 行追溯,以合格的仪器重新取样验证,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并保留检验记录。 4.4.3标签使用

测量仪器管理程序

1.目的Purpose 建立维持监视对测量装置的控制和计量系统,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测设备以及用于环境监测的检测设备合格有效。Keep watch on the control of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s and measuring system, to ensure it is meet the standard of the regulation,and the equipment used for environmental is qualified and valid. 2.适用范围Scope of application 所有产品质量有关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以及用于环境监测的检测设备。Keep watch on the quality of all products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measuring equipment. 3.定义Definition 3.1测量设备:所有的测量器具、测量标志、标准物质和辅助设备,以及针对特殊产品而制定的特殊检具。Measuring equipment: All measuring instruments, measurement marks, standard materials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special inspection for special products. 3.2校准: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一组操作。它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比对。 Calibr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value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and measuring system, or measuring tool or the value of the reference material on behalf, a set of operations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 value. It includes the verification, calibration, test, comparison. 4.职责Responsibility 质量部负责测量仪器申请,计量,保养,维修,停用,报废工作,根据测量仪器状态,更新台帐。组织开展计量校验工作,对检测设备的流转实行监督管理;负责公司内所有检测设备的采购申请控制及维修工作。其它部门负责日常使用,清洁,保管工作。The quality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apply, measure, maintain, repair, disable, discard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update account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instrument status. Organizations to carry out calibration work, keep watch on the transfer of the testing equipment; Also responsible for purchasing application control and repair work. Other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daily use, clean and safe keep. 5.检测设备的采购Testing equipment purchasing 5.1质量部根据设备使用部门使用要求以及产品需要或测量任务所要求的准确度,帮助申请部门审核选购的检测设备的准确度和测量范围。 5.2新购的检测设备由采购部通知质量部接收,以便进行校验或验收,再由质量部分发给设备申请部门。对一般计量器具,有CMC标志且出厂时间不超过一年,作功能检查后入库,进行编号,登入计量器具台帐,建立《量仪管理一览表》。 5.3质量部应对检测设备的技术资料、校验记录、维修记录等进行档案化管理。 6测量仪器的校验Calibration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6.1属国家强制性检定的检测设备,由当地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周期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6.2对于非强制检定的检测设备,可采用内部的测试或校准,比产品仿形检具。质量部可以用高一等级量具测试,一经测试合格,登入《自制量具台账》,并在检具上编码标识,在检具完好的情况下永久有校,相关测试报告需备案。若产品技术变更,则需根据新要求进行测定,若不可以继续使用则作报废处理,并记录在案,自制检具校验周期每年一次。 6.3本公司无条件进行校验的检测设备,可委托具有校验资格的计量部门进行校验。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了对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仪器,比较标准进行控制,确保这些仪器在存放、搬运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已知的准确度。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仪器的控制与管理。 3.0职责 3.1工程部负责管理监视和测量仪器的采购申请、验收、送检以及报废的审批和建立总 台帐。 3.2各管理处负责监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管理处的《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的 建立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报告与采取相应措施。 4.0实施程序 4.1监视和测量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4.1.1 由工程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并对所有监视和测量仪器进行统一 编号。 4.1.2 所有监视和测量仪器应在检定合格期内使用。 4.2 监视和测量仪器的采购和验收 4.2.1 各部门需用监视和测量仪器时,由本部门填写《请购单》,经工程部经理审核,总 经理批准实施采购。 4.2.2采购的监视和测量仪器由工程部负责安排验收,验收合格后在《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 卡》上进行登记,统一编号管理。 4.3 监视和测量仪器的领用 验收合格后,由工程部将监视和测量工具仪表分派到使用部门。 4.4 监视和测量仪器的校准 4.4.1工程部负责根据监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状况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编制《监视和测量 仪器校准计划》,经工程部经理批准后执行。 4.4.2 对于委外送检仪器,由工程部选择合格的计量服务供应商送检。 4.4.3 对于自检的仪器,应按仪器的有关技术资料进行自检,并将校准结果记入《监视和 测量仪器管理卡》。

4.4.4校准合格的监视和测量仪器必须贴有《校准合格证》,《校准合格证》必须注明有效期, 无有效合格证的不得使用。 4.4.5 经校验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仪器,应贴上标识。 4.5 监视和测量仪器的修理和报废 4.5.1监视和测量仪器损坏或失效时,由工程部统一安排送到合格的计量服务供应 商处进行修理,重新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4.5.2监视和测量仪器无法修复,需要报废时,需经工程部经理批准后予以报废,并在《监 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上注销。 5.0相关记录 QR009—01 请购单 QR013—01 监视和测量仪器管理卡 QR013—02 监视和测量仪器校准计划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确保检验、量测与试验用量测仪器能予以有效管理、校正和维护。 2. 范围 本公司所有用于检验、量测与试验之量测仪器。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 生产部品检负责量测仪器的管理校验作业之计划、执行及校正失效器具之处理; 4.2. 使用部门负责量测仪器的申购、使用和保管; 4.3. 采购部负责量测仪器的采购。 5. 程序 5.1. 由使用部门提出需求,生产部品检申购,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部按照《采购控制程 序》进行采购。采购回来的器具须在生产部品检登记,校验合格后再发给使用者。 5.2. 建立量测仪器资料: 5.2.1. 生产部品检对本公司内所有量测仪器进行编号管理。 5.2.2. 所有器具均需登录于《测量仪器管理台帐》上,以方便管理。《测量仪器台帐》须维 持器具的最新状况。 5.3. 校正周期: 由生产部品检在《测量仪器管理台帐》中注明量测仪器的校正周期。 5.4. 年度校正计划之编制、批准: 需接受校正之器具,由生产部品检于《测量仪器管理台帐》上注明。 5.5. 量测器具催校: 生产部品检依《测量仪器管理台帐》,在有效期限到期前,将需接受校正之器具收回,以 安排校正。因其它情况致使器具超出期限而仍未校正时,则由生产部品检贴“暂停使用” 标签,限制使用,并立即安排校正。 5.6. 执行校正: 5.6.1. 由生产部品检统筹安排,联系合格校正机构进行校正,要注意量测仪器的装箱、搬 运等条件,以不损及量测仪器为准。最后检准资料由品管统一保存。 5.6.2. 对于新购或自制量具,须经仪校管理人员确认其校验状况是符合要求才予以使用, 如有疑点,则应校正合格后才予以使用。 5.7. 校正不合格时,依下列方式处理: 5.7.1. 贴上“暂停使用”标签以限制使用,再予以修理,修理后补校正,并登录于《测量 仪器管理台帐》上。 5.7.2. 无法维修之量测仪器,得由仪校管理人员填写《报废申请单》申请报废,经生产部

监测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对公司食品安全体系中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亦称计量器具)进行控制,确保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保证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同时对公司环境进行有效监督与测量。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所用的监视与测量装置的控制与过程检查。 3.0术语与定义 3.1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 全部工作。 3.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 的量值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3计量器具:凡能用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量具、仪器、仪表、标准物质 和专用测量设备,统称为计量器具。 3.4检测设备:指用作检验,测量及试验产品和环境污染控制之检测使用的,仪表及量 具,测试软件等。 3.5外校机构:指有资格,有能力且通过ISO/IEC17025认可,或具有同类国际认可资质 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3.6外校:由外校机构进行的校准工作。 3.6.1 需校正,而在本厂无法自行校正。 3.6.2 若为国内校正,则应追溯至国家标准,若为原厂校正,则应由原厂追溯至国际标准。 3.7内校:指具有经培训及合格的内部校正人员,依据可追溯至国家标准的系统进行的 测量设备/装置的校准工作。 3.7.1 使用经外校合格之标准器,利用量值传递原理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 3.7.2 凡先用标准件测量一组(比对件),再用被校件量测后比对者称为比对校法。 3.7.3 所有本程序出现的校验别“内校”或“校验作业”即为“仪器比对”。 3.7.4 “校验人员”即为“仪器比对人员”。 3.8免校: 3.8.1 不用于产品品质上的测量,仅限于取值、维护任务或参考用的检测设备。 3.8.2 制造设备上用于观察机械状况的仪表等。 3.9控制计划中需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检测设备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执行。。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规范的管理、准确的测量和有效的控制,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满足预期用途,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XX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计量管理工作。 3.术语 3.1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淮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2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3.3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4校准:在规定的条件下的一组操作,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 3.5法制计量:计量的一部分,即与法定计量机构所执行工作有关的部分,涉及到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和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4.主要职责 4.1运行与安全管理部负责法制计量管理,负责策划并建立计量管理网络,推进计量管理网络运行,负责对本公司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管理,负责能源计量工作。 4.2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负责计量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运行与安全管理部配合。 4.3计控技术分公司依据与宝武集团马鞍山区域签订的自动化仪控维护合同,负责对合同范围内的在线自动化仪表实施计量管理工作。 4.4系统集成分公司负责实施与产品制造相关的计量管理工作。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xx0051 4.5自动化技术分公司负责实施控制系统集成相关的计量管理工作。 5.工作程序 5.1法制计量 5.1.1运行与安全管理部依据XX股份《法制计量管理办法》及时获取

计量法律、法规,组织识别及法规宣传、教育;组织并监督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 5.1.2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部门法律法规。 5.2计量人员管理 5.2.1运行与安全管理部组织建立本公司计量管理网络Q 5.2.2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建立并动态管理本公司《计量人员名册》,并报XX股份相关部门备案。 5.2.3运行与安全管理部对计量培训需求进行调查、识别和申报。每年11月底填写《计量人员培训需求表》报相关部门,并配合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计量培训计划,对计量人员进行上岗能力确认。 5.3测量设备管理 5.3.1测量环境控制管理 5.3.1.1各分公司依据XX股份《测量环境控制管理办法》的要求识别所负责区域的测量设备工作环境管理点并上报运行与安全管理部。 5.3.1.2各分公司对工作环境管理点需实施定置管理,做到工作环境安全整洁,符合测量的技术要求,处于受控状态。 5.3.2测量设备流转和分类管理 5.3.2.1各分公司依据XX股份《测量设备流转和分类管理办法》对测量设备进行识别及QABC分类,确定本部门的《测量设备QABC分类管理目录》并上报运行与安全管理部。 5.3.2.2运行与安全管理部汇总审核本公司《测量设备QABC分类管理目录》,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5.3.2.3各分公司每季末月28日前将《测量设备明细台帐》 (xx005301)上报运行与安全管理部,由运行与安全管理部汇总建立本公司《测量设备明细台帐》。 5.3.2.4运行与安全管理部组织各分公司编制测量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标准并予以实施。 5.3.2.5商务中心依据各分公司申报的测量设备采购计划,按照本公司《设备采购管理办法》(xx0013)进行购置、验收、发放。各分公司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的领用、发放、保管、确认、维护、调整、维修、报废。 5.3.3标识管理 5.3.3.1各分公司应严格按XX股份《测量设备流转和分类管理办法》文件的要求,正确使用和管理计量标识。 5.3.4确认间隔管理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3篇)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一、保管、维护制度 1、测量仪器设备应由专人维护和保管,并建立仪器台账,并根据仪器使用和检定情况及时更新。 2、测量仪器贮存必须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做好防晒、防潮、防震、防腐,防压工作。 3、在夏天和车里,保证温度在一定仪器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未经许可的人员禁止接触仪器。 4、测量仪器使用实行登记制度,使用前领用人必须在确认仪器及设备完好后才能签字领取,使用后确保仪器及设备状态完好后,才能入库存放。 5、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做好清洁保养,保持仪器外观干净。 6、测量仪器及通信用的电子设备等,使用前后要开箱检查电量,以防电量不足影响测量作业。 二、自检与检定制度 1、测量仪器及设备根据使用情况,要定期对测量仪器自检,例如水准仪i角检验,全站仪校正及常规检验、对中杆圆水准气泡等。 2、测量仪器必须按相关规定要求定期检定,严禁使用不在检定有效期内的测量仪器及工具。

3、经检定合格的仪器要贴有检定合格标识,标识上要标明仪器型号和有效期起止日。 4、对于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及设备,要停止使用并要有相应的标识。 5、对于未取得检定合格报告及检定不合格的仪器及设备严禁带入施工现场。 三、测量仪器及设备操作规定 1、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落地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用完后按原样放回。 2、测量仪器在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别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 3、测量仪器应安置在地势平坦,施工干扰小的位置,安置时要注意脚架是否可靠,确认后方可松手 4、仪器开箱使用时应当观察仪器的角螺旋位置、电量状态、轻转望远镜等,以检测仪器工作状态是否异常。 5、观测结束后应将脚螺旋和制动、微动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6、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禁止将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和损害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测量仪器是工程建设、科研实验和质量检测等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对于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的测量仪器管理制度对于有效管理和维护测量仪器具有重要意义。 一、测量仪器的购置与验收 1.购置程序:根据工作需要,制定测量仪器的购置计划,详细 列明购置的仪器名称、型号、用途以及数量,并交由有关负责人审定。由采购部门依据计划进行询价比较,并制定采购方案。最后,经过有关负责人的审批,确定具体的供应商和购买方式。 2.验收程序:购买的仪器交由验收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包括外观、功能、精度等方面的检测。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测量仪器,定期进行检验评定,确保其精度和性能符合要求。 二、测量仪器的保管与使用 1.保管规定:测量仪器应存放在专用的仪器仓库或设备管理系 统中,并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对于易腐蚀、易受潮、易损坏等特殊仪器,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同时,每件仪器都应配备专用的保护箱和标识牌,方便及时检索和辨别。 2.使用规定:任何人在使用测量仪器前,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仪器的使用应按照说明书和相关规程进行,并严禁私自篡改、修理或改变仪器的重要参数。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校准和保养,确保仪器的完好性和

正常运行。 三、仪器的调配与借用 1.调配程序:对于不同科室或项目组的仪器调配,应由仪器管 理部门统筹安排,确保仪器的合理利用。在调配过程中,需要编制调配单,并交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调配后,需要及时更新仪器的库存清单,并做好记录。 2.借用管理:对于需要临时借用仪器的情况,需要填写借用申 请表,并交由仪器管理部门审批。借用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使用,需提前申请并经有关负责人批准。在归还仪器时,需要经过验收人员确认,确保仪器完好无损并记录在案。 四、仪器的维护与报废 1.维护保养: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校准、润 滑等工作。记录检修情况和维护保养记录,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定期对仪器进行检定,确保其测量精度和性能满足要求。 2.报废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对于超过报废年限、损坏严重或者功能降低的仪器,应及时报废。报废程序包括填写报废申请表、组织验收、编制报废证明书,并及时更新仪器库存清单。 总之,建立健全的测量仪器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规范化的购置与验收、保管与使用、调配与借用、维护与报废等管理流程,能够充分发挥测量仪器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定期进行培训和检验评定,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测量技术和仪器发展动态,为本单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管制程序 1.0目的 为了对各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从验收、使用、校准、保养、维修及失效报废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管控,以保证设备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能力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种通用、专用量具、检具、计量、检测及试验设备。 3.0职责 3.1品管部:负责专用量、检具的设计与制作;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维修。 3.2资材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采购及售后服务联络。 3.3品管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验收、台账建立、外校管理及测量系统分析。 3.4 使用部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申购及日常点检与保养。 4.0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4.1 测量系统:指由人员、量具、操作程序及其它设备或软体所集合组成称为测量系统。 4.2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范围的评定。 4.3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约定)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5.0工作内容 5.1请购与制作 5.1.1各部门需要购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时,须填写《请购单》经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后,再交资材部进行采购作业。 5.1.2 资材部收到《请购单》后,寻找合适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具体按《供应商及采购控制程 序》执行,对贵重、精密、关键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还须召集工程部、品管部参与调研与评估,以确保所购买的设备符合我司的检测能力要求。 5.2 设备的验收: 5.2.1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到厂后,由资材部通知品管部及申请单位验收,如为重要测试设备还需 通知工程部门共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记录于《设备验收记录表》。 5.2.2 对部分无法验收之仪器,使用单位可先领出,由使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进行验收动作,如验收不 合格,则由资材部联络供应商重新选购。 5.2.3 自行制作的检具、量具由品管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投入使用,验收结果须记录在《设 备验收记录表》验收栏内。 5.2.4 验收为不合格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及检具、量具,一律不准入库,更不允许投入使用,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确保本质检站用于测试的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状态,并满足测试工作的要求。2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检站所有测试用仪器设备的管理控制。 3职责 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 设备专管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设备使用人员负责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 4控制要求 4.1仪器设备和配置 质检站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测试范围和工作量的需求,配置质检站仪器设备,其技术性能和指标应满足测试工作的要求。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和建档应按照《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执行。 4.2仪器设备的管理 4.2.1质检站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负责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状态控制。大型仪器设备设有仪器设备专管人,并根据《仪器设备管理程序》要求,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4.2.2所有对测试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均列入尝试室仪器设备清单,并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同一编号、管理。档案内容应包括: a.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设备编号、代价、存放位置、启用日期及负责人等; b.仪器设备操作手册、使用维护说明书及操作规程(可单独存放于使用区域); c.仪器设备验收及调试报告; d.仪器设备的校准计划和记录,包括检定证书以及预检日期; e.仪器设备维修记实; a.设备维护计划; b.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可单独存放于使用区域); 4.3仪器设备的校准 对测试结果有间接影响的仪器设备应由计量管理员制定校准计划。在投入利用前必须按《测量溯源性控制步伐》的规定进行校准。并加贴三色标识,以表明仪器设备所处的校准状况。 4.4仪器设备的利用维护

4.4.1所有仪器设备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与环境,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置、使用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避免仪器设备损坏或污染。 4.4.2所有仪器设备均由指定人员操作,所有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人员培训程序》的要求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获得相应的技术资格后经授权批准方可上机操作。设备使用人员在操作时,应按设备操作规程开机测试。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应使使用人员在工作区内可及时方便地获取。 4.4.3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显示结果可疑时,应零丁存放或加停用标识。对测试结果可能造成影响时,应按照《不合格测试事情控制步伐》,采取措施及时处理。4.4.4如果仪器设备长期脱离本站的间接控制,在规复利用前,应对其功能和状况进行检查或验证。 4.4.5所有仪器设备应由仪器设备专管人,严格进行维护和保养。 4.5利用中的检查验证 为了坚持对仪器设备在利用期的有效利用状况的充裕信心,设备专管人及利用人员应根 据设备本身的检查或验证规程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检查或验证。4.6仪器设备的维修

监视、测量资源控制规定(测量和试验设备(仪器)管理程序)

1目的 本办法规定了“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过程中所使用的监视、测量资源的分类、使用、维护保养、周期检定、封存和报废等管理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过程中所有监视、测量资源。 2范围 3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ZZZZ001 保持的成文信息控制程序 Q/ZZZZ002 保留的成文信息控制程序 Q/ZZZZ007 设计输入、输出控制程序(设计和开发的控制程序) Q/ZZZZ017 企业档案管理办法 4职责 4.1质检部负责公司监视、测量资源设备的(建立台帐、标识,周期检定和报废)等日常管理。 4.2技术部负责按“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的需要提出监视、测量资源设备需求。 4.3生产供应部负责监视、测量设备的购买和自制量具的制作。 4.4各使用部门负责做好日常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按周期检定要求的送检工作。5要求 2020-01-03批准 2020-02-02实施

5.1监视、测量设备的分类 5.1.1最高计量标准器 用于量值传递的最高依据,通过法定计量机构传递、实施强制检定。 5.1.2工作计量标准器 接受最高计量标准器检定,并传递到工作计量标准器的各种计量器具。 5.1.3现场制造的物项过程中所使用计量器具 根据“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质量特性的要求对现场使用计量器具的要求进行分类,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 5.1.3.1 A类计量器具 对国家法规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按周期规定要求送外委鉴定或校准。 5.1.3.1 B类计量器具 对B类计量器具按规定送外鉴定或校(B类计量器具一般用于如下范围): a)用于“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控制工艺参数。 b)用于“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加工过程中需用的专用量具。 c)用于“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出厂测量、验证的。 5.1.3.3 C类计量器具 除A、B类和因“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特殊需要自制的专用量器具以外的计量器具。对C类计量器具和仪表根据其可校准的程度要求又分为C1、C2类。 a) C1类为辅助用于试验(测量)并可通过对比校准的方式进行控制的。 b) C2类为不可校准,由使用部门的管理员会同使用人员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送检修理或调换。 5.1.4监视、测量和校验用的检测设备。 5.2监视、测量设备的申购 5.2.1监视、测量设备的购买和自制量具的制作归口为生产供应部。凡因“新研发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施工设计(制造)项目”设计(工艺)规定或生产制造需用的监视、测量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质检部核准,(必要时可组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精品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FTCX.229A001.06.1-2016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日实施日期2016年12月日 商用车事业本部 LIGHT COMMERICIAL VEHICLE BUSINESS UNIT

1.目的 为规范监视设备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明确规划、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的管理要求及相应职责,确保有效实施过程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轻型商用车事业本部车辆产品生产和试验所用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控制,主要包括:蒙派克、风景和图雅诺等商务汽车及校车、新能源汽车、伽途V3、伽途V5、T3、M4等。 3.术语与定义 3.1监视与测量设备:是监视设备与测量设备的统称,包括监视设备、测量设备、检具、 通用检具及专用检具。 3.1.1监视设备:对过程参数值、表现状态能够进行连续获取的设备。一般情况下监视设 备是伴随着大型设备、专用设备、特殊设备而一起采购的。 3.1.2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 器械或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司称为检测设备;包括生产用测量设备、检测用测量设备、计量理化设备。测量设备包含了专用检具和通用检具。 3.2检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用于控制产品各种尺寸(例如孔径、空间尺寸等)的简捷工具, 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质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 3.3通用检具(或称测量工具):是测量某个性质的工具,如长度、温度、时间、质量、力、 电流、电压、电阻、声音、无线电、折射率和平均色散。其不需要特殊定制,通过购买就可获得。 3.4专用检具:为了克服部分零部件尺寸、外形使用通用检具无法测量的现象,专门设计 并制造的检具。 3.5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计量确 认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及标签。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等。 3.6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出 具检定证书。

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测量仪器、仪表的管理,控制和优化工艺条件,降低物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应根据计量测量仪器检测,控制与联锁、报警要求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测量仪器、仪表计量管理和维修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加强测量仪器、仪表的维护与管理。 第三条公司必须严格制定与实施测量仪器、仪表保管与使用规程,维护检修规程,调整试验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等。 第四条公司必须建立带有工艺控制点的模拟流程图、仪表安装施工竣工图和调校记录,仪表工作电源系统图,仪表空气管道系统图等基础技术资料。 第五条测量仪器、仪表日常管理工作: (一)要做到岗位有责任制、巡回检查有规定,使用维护有要求,检修调校有周期、有计划,以保证测量仪器、仪表测量精度,灵敏好用,控制平衡,不断提高测量仪器、仪表的受检率、合格率和信号联锁的投运率。 (二)测量仪器、仪表使用人员,应对在用测量仪器进行妥善保管、正确使用,经常保持测量仪器、仪表的完整和清洁。 (三)企业标准计量器具应有规程要求的工作间,指定专人保管使用,精心维护,定期检定,确保精度,办理建标取证

手续,经当地计量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量值传递。 (四)测量仪器、仪表的报废和更新,由主管车间提出申请,报公司分管测量仪器、仪表的职能部门组织经济技术论证。认为技术先进,性能良好,经济合理,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办理报废更新手续。 (五)工艺控制的仪表整定参数或继电保护整定值的变更,均应由公司生产技术职能部门或电气管理职能部门提出,经主管副总(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 第六条测量仪器、仪表安全运行: (一)仪表空气、电源、管线保温蒸汽的供给系统,要经常维护检查,消除缺陷、保持完好,保证正常供给、安全运行。 (二)测量仪器、仪表保护器件,联锁和报警设施的解除与停用,均应由生产技术管理职能部门提出,报主管副总(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企业应组织定期或季节性测量仪器、仪表大检查,作好事故防范工作,以保证安全可靠运行。 第七条本制度由生产、设备部门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量测仪器管理程序

量测仪器管理程序 简介 量测仪器管理程序是一种帮助企业或机构管理和跟踪其量测仪器的程序。通过使用该程序,用户可以更加高效地跟踪其量测仪器的时间、位置以及使用情况。量测仪器管理程序还可以帮助用户预防性维护其量测仪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停机时间和维修费用。 功能列表 量测仪器管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功能: •量测仪器的登记和维护:用户可以通过该程序登记和管理其所有的量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记录和维护量测仪器的历史数据。 •量测仪器的跟踪和定位:用户可以通过该程序跟踪和定位量测仪器,包括存储位置、当前使用者和过去的使用记录等。 •量测仪器的预防性维护:用户可以通过该程序实现定期检查、校准和保养其量测仪器,避免停机时间和额外的维修费用。 •量测仪器的关联管理:用户可以通过该程序关联不同的量测仪器,交叉使用和出借等管理。 •量测仪器的领用和归还:用户可以通过该程序记录所有量测仪器的领用和归还记录,以便更好地跟踪量测仪器的状态和位置。 应用场景 量测仪器管理程序适用于以下一些场景: •工业制造业:在制造业中,一个企业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量测仪器来监测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和性能特征。通过使用量测仪器管理程序,企业可以更好地跟踪和管理其量测仪器,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方面,不同的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校准,才能确保它们的正确性和准确性。通过使用量测仪器管理程序,医疗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其量测设备,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费用。 •实验室和学术机构:不同的实验和学术研究往往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量测仪器,这些设备需要及时归还、维修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通过使用量测仪器管理程序,实验室和学术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其设备,同时减少误差和不必要的成本。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文件号: 版本号: 受控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1 目的 为确保运营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有效控制;使其技术状态和使用性能满足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运营中使用的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3.1 监视与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总称.. 3.2 计量器具:用于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计量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以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3.2 能源计量器具:用以测量能源和载能工质量值的计量器具.. 3.2 检定:明确监视与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 3.3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4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安全防护、环境检测、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3.5 法定计量机构:负责在法制计量领域实施法律和法规的机构..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 3.6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简称;是指经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批准;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的计量标准..

3.7 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器具简称计量标准;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其他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包括社会公共计量标准、企业计量标准器和工作计量器具.. 3.9 计量基准:是计量基准器具的简称;是指用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值;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通常计量基准分为国家计量基准主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三类.. 3.10 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计量器具特性评定和法制管理的计量技术法规.. 3.11 能源计量器具的级别:进出公司的能源计量作为一级能源计量;公司内部一级单位产、耗能源计量;作为二级能源计量;由计量管理部门管理成本中心和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作为三级能源计量;由一级单位自行管理.. 4 职责 4.1 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使用和维修保养.. 4.2 物资部负责监视与测量设备的购置、入库和发放、报废处理.. 4.3 安全技术部负责对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维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5 工作程序 5.1 配置 5.1.1 使用部门需新增监视与测量设备时;制定该部门的配置计划;计划应注明需配置器具的数量、准确度等要求.. 5.1.2 物资部根据批准后的配置计划;按设备、物资采购控制程序进行采购;组织使用部门共同进行验收..购置的计量器具须具有制造许可证CMC标志和编号、出厂合格证.. 5.2 分类管理: 1) 2) 对准确度有一定要求用于辅助生产的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