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答案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答案
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

A.165m B.198m C.22lm D.330m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击掌后经0.3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可知声音从这边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

10.3s

=0.15s 2

t=,

110.15s330m/s=49.5m

s vt

==?,

同理,再经0.7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即声音从另一边山到人所用的时间为:

20.7s

=0.35s 2

t=,

220.35s330m/s=115.5m

s vt

==?,则峡谷的宽度为:

1249.5m+115.5m=165m

s s s

=+=,

故选A。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

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 正确;

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3.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详解】

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

4.如图是华为在巴塞罗那对外发布的首款5G折叠手机 Ma t e X,该机创新采用鹰翼式折叠设计,机身非常轻薄,合上后的厚度也只有11mm左右,单手持握也不会费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可以辨别来电者

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所以,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来电者,故B错误;

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要求屏幕材料具有的可塑性,但仅通过手机屏幕能够折叠不能说明

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故C错误;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以光速进行,故D错误。故选A。

5.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D.铃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学们开始答卷是因为听到的铃声,在这里铃声就是一种信息,同学们接收到了这种信息,故本题中主要是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应选D.

6.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音调太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

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超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即音调太高了,所以人不能觉察到,不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大;故选B。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掩耳盗铃”中的“掩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

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听声就能辨人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8.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

故选A。

9.我国一艘潜艇在执行任务时在水面下某处静止不动,声呐系统发现在正前方3.8 km处有一艘不明潜艇匀速驶来。声呐系统立刻再次发出超声波,经过5.0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声呐系统接收到声波后立刻向不明潜艇发射直线运动的鱼雷,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鱼雷的平均速度是80 m/s。求:

(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

【答案】(1)20m/s;(2)37s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不明潜艇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据我方潜艇的距离为

111

5s

1500 m/s=3750m

2

s v t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为

1

3800m3750m

==20m/s

5s

2

s v

t -

=不明潜艇

不明潜艇

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20m/s。

(2)鱼雷与不明潜艇相向而行,其相对速度为

20m/s+80m/s=100m/s

从第二次超声波接触到不明潜艇,至第二次超声波返回我方潜艇,不明潜艇前进的距离为

22

20m/s 2.5s=50m

s v t

==?

不明潜艇

发射鱼雷时两艇的相对距离为

3750m-50m=3700m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

3

3

3

3700m

==37s

100m/s

s

t

v

=

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37s。

答:(1)不明潜艇行驶的速度20m/s;

(2)鱼雷命中不明潜艇的时间为37s。

10.长沙市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1)85m;(2)17m;(3)20m/s

【解析】

【详解】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

由v=

s

t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2)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85m?68m=17m;

(3)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

t′=△t?t1+t2=0.9s?0.25s+0.2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s

t

'

'

=

17m

0.85s

=20m/s。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17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

[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

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12.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如图 1 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 10m 间的通话,说明了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 2 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 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 a 和 b,则是为了研究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 c 和 d 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 a、b、c 或 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答案】固体能传播声音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不能 ad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土电话通过细绳连接,所以能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2)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3)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时,声音就不能传到听者耳朵里.

(4)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应选择只有长度不同的两根线,所以选ad.琴弦 a 和 b只有粗细不同,所以研究的是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选择 c 和 d 进行研究时,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控制变量.

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可以选择琴弦ac.

13.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和_____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如图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点.

【答案】长度 a b A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张力有关,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到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两者的粗细和张力相同,所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应该控制他们的长度和张力相同,满足该条件的是a和b两弦线.

(2)按住AC两点比较,按住A点时弦较短,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A,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C按住BC两点比较,按住B点时弦较粗,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C,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B,所以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

14.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

实验声音为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

【答案】振动响度 Hz 音调音色

【解析】

【分析】

【详解】

(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2,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15.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信息响度

【解析】

【详解】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进行防空警报演练时,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声波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二、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6.下列关于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A.0℃的物体内能为零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D.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内能不为零,A 错误;

B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大的物体温度可能较低,那么热量就可能是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B 错误;

C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内能还和质量、状态有关,C 错误;

D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可能不变,比如说0℃的冰熔化为0℃的水后,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是吸收了热量,内能变大,D 正确。

17.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示数为﹣4℃,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2℃,把它放在某教室时温度计示数为28℃,教室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答案】33℃ 【解析】 【分析】 【详解】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而该温度计的96个小格表示100℃,设温度计示数为28℃时的实际温度为t ,则:

10000 92(4)28(4)

t --=----℃℃℃℃℃℃℃ 解得

t ≈33℃

18.有一只不准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为2℃,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为98℃,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显示为30℃,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29.2℃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温度计每一刻度表示的温度是

0100-025

98-224

t =

=℃℃℃℃℃

当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30℃时,实际的温度是

()25

30-2029.224

?+≈℃℃℃℃℃ 答: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显示为30℃,则实际的温度约是29.2℃。

19.某小型汽油发电机外形如图所示,其实质是利用一个汽油机带动一个发电机来发电.该发种电机铭牌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求: 发动机(汽油机) 发电机

型号 XGQF5.0

型号

XGQF5.0

额定功率8.3kW 额定输出功率5kW 噪声

73db 额定输出电压220V 连续运行时间8h 额定频率 50Hz

强制水冷四冲程

自动电压保护

(1)在允许的连续运行时间内,发电机以额定功率输出,能够提供的电能是多少度? (2)已知汽油的热值是q =4.6×l07J/kg ,密度是0.71×103kg/m 3,设该汽油机的效率为35%,则该汽油发电机油箱的容积至少需要多大? (3)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多少? 【答案】(1)40(2)20.9L (3)21.1% 【解析】 【分析】

(1)已知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连续工作时间,根据公式W

P t

=的变式,可求发电机能够提供的电能;

(2)已知汽油的热值和效率,根据公式100%100%P t W Q Vq

ηρ=?=?机有用

放可求消耗的汽油体积;

(3)先计算出1小时产生的电能,已知产生的电能和机械能,二者之比就是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详解】

(1)发电机能够提供的电能

5kW 8h 40kW h 40W P t ==?=?=电电度

故能够提供的电能是40度。

(2)根据W

P t =

,m V

ρ= ,Q mq =放得,汽油机的效率 100%100%P t W Q Vq

ηρ=

?=?机有用

放 则油箱的最小容积:

33

337

8.310W 83600s 0.0209m 20.9L 0.7110kg/m 35% 4.610J/kg

P t

V q ρη???====????机 故油箱的最小容积为20.9L 。

(3)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33337

100%100%5000W 83600s

100%20.910m 0.7110kg/m 4.610J/kg 21.1%

W Q P t Vq

ηρ=

?=???=

??????=电

则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21.1%。

答:(1)在允许的连续运行时间内,发电机以额定功率输出,能够提供的电能是40度; (2)该汽油发电机油箱的容积至少需要20.9L ; (3)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21.1%。

2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步进入普通家庭.若某轿车以20kW 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1000s ,消耗汽油2L .[已知ρ油=0.7×103kg/m 3、q 油=4.6×107J/kg ,c 水=()3

4.210J/kg ??℃].求:

(1)轿车做的功;

(2)汽油机的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中有4.2%被水箱中的质量为7kg 初温为20℃的水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大约升高多少℃(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1)7210J ?;(2)31.1%;(3)80℃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轿车做的功为

720kW 1000s 210J W Pt ==?=?

(2)消耗汽油的质量为

33-330.710kg/210m 1.4k m g m V ρ==?=??油油油

消耗汽油2L 放出的热量为

774.610J/kg 1.4kg 6.4410J Q q m ==??=?油油放

汽油机的效率为

77

210J 100%100%31.1%6.4410J

W Q η?=?=?≈?放 (3)设能使水的温度大约升高t ?,由题意可知

4.2%Q c m t =?水水放

可求得

()734.2% 4.2% 6.4410J

924.210J/kg 7kg

Q t c m ???=

==???放水水℃℃ 由于这是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最高温度为100℃,所以能使水的温度大约升高

100-2080=℃℃℃

答:(1)轿车做的功为7210J ?;(2)汽油机的效率为31.1%;(3)如果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中有4.2%被水箱中的质量为7kg 初温为20℃的水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大约升高80℃.

21.如图甲所示是小敏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从85℃开始,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

(1)实验中小敏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是3 min 时小敏小组的温度计示数,则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____℃。 (3)小敏的其他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85

86

87

91

93

95

97

99

101

101

10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可以推测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于标准大气压。 (4)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____________)

(5)小敏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图所示的两种现象,则图 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6)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减小水的质量89 101 大 b a 升高不变

【解析】

【详解】

(1)[1]实验中小敏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这是水的质量太大了,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她应减小水的质量;

(2)[2]从图乙中可以看到,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89℃;

(3)[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从第9min到第11min,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这说明水在沸腾,水的沸点是101℃;

[4]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于水的沸点是101℃,根据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关系可知,大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可以推测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4)[5]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对应的点,如下图所示;

(5)[6]水在沸腾前,水温不均匀,下面温度较高,上面温度较低,下面的气泡上升时,遇上温度较低的水,那么会液化成水,气泡会变小,所以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7]水在沸腾时,温度均匀,下面的气泡上升时,水的压强越来越小,气泡会变大,所以图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6)[8][9]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2.小明同学探究了“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同时又探究了“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你认为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选用_______组器材(选填“甲”、“乙”)。

(2)甲组实验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甲组实验中,正确操作后收集到如下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__。

加热时间/min01234

沙子2025293439

温度/℃

水2021222324

(4)甲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________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

D.盛放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

(5)乙组实验中,将质量相等的两种燃料A和B放入燃烧皿中,点燃后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加热,燃烧相同的时间后发现B加热的水升温多,此时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B燃料的热值大。

【答案】乙加热时间的多少见解析所示 B 不能。

【解析】

【分析】

(1)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选用不同的燃料。

(2)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的点,然后作出图像。

(4)在“比较水与沙子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影响水和沙子升温快慢的因素有质量、物质的种类、加热的热源等,同时要求实验时的容器等也应该相同,据此做出判断。

(5)根据A、B的燃烧情况分析。

【详解】

(1)[1]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用不同的燃料,加热相同的物质,因此选乙组器材。

(2)[2]甲组实验,相同的加热装置,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多少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的点,然后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4)[4]A.实验中,应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相同的热量,则有必要,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对升温的快慢不会造成影响,属多余的量,故B符合题意;

C.实验中,必须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则有必要,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盛放水和沙子的容器也会影响其吸热与升温的情况,故应使容器保持相同,则有必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5]将质量相等的两种燃料A和B放入燃烧皿中点燃后,由于不清楚两种燃料的燃烧情况和燃烧的质量,发现B加热的水升温多,可能是火焰大造成的,故无法判定热值的大小。【点睛】

研究比热容和热值的实验,要知道两实验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两种方法都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注意理解体会两种实验方法的精髓所在。

23.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验记录(选填烧杯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①②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③④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1)(2)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答案】①③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

【解析】

【分析】

(1)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种类有关,保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分析比较哪两个烧杯;

(2)比较①②两烧杯,同种物质,质量不同,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分析吸收的热量与哪个因素有关;比较③④两烧杯,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分析比较吸收的热量与哪个因素有关;

(3)根据(1)(2)中的结论,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详解】

(1)[1]①杯的质量是300g,升高10℃用的时间是12min,③杯的质量是300g,升高10℃用的时间是6min,而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说明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2]①②两烧杯,同种物质,质量不同,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3]③④两烧杯,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3)[4][5][6]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点睛】

本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需要知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上海上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0 31 2x t t- 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0 21 x t t- C.动车的加速度为 () ()()() 0321 213231 2 x t t t t t t t t t -+ --- 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 ()() 0321 2131 2x t t t t t t t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段的平均速度 31 2 AC AC AC x x v t t t == - 由图可知,B点是AC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 21 AB AB AB x x v t t t == - 故B正确; C.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 0213 3121312132 2(2) ()()() 22 AC AB v v x t t t v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 ?--- - 故C错误; 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021331212(2) ()() x t t t v a t t t t t --?=?= -- 故D 错误; 故选B 。 2.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 A .1 2 12 · t t L a t t + B .1 22112· 2t t t t L a t t +-- 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D .2121 12·2 t t t t L a t t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 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 1 2 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可得: 11 L v t = 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2 02t t +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则 22 L v t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 2121022t t v v a t ? ?=-+- ?? ? 联立解得: 21210122 t t t t L t a t t --= ?- A. 1 2 12 ·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A 错误. B. 1221 12·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B 错误. C. 2121 12·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相符,故C 正确. D. 2121 12· 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D 错误.

2020-2021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声现象问题求解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 故选A。 2.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_____(填“1”“2”“3”“4”“5”“6”“7”)音。 【答案】相同“1”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2]最右边瓶子装水最多,瓶子和水的质量最大,最难振动,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所以最右边瓶发出的是“1”音。 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有关.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空气能传声乙一高频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声音由振动产生,为了表示发声体的振动,采用放大法,所以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音叉的振动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而乒乓球的跳动很容易看到,所以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就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右边音叉的振动能通过空气传递到左边的音叉,即空气能传声;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是乙图,因为声波不能从右边传递到左边,而敲击甲图的音叉是仍然能够振动的,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 (3)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即保证振幅相同,而两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可以比较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比较两种情况,第一次钢尺伸出短,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这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4.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_______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

2014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100列

2010年物理中易错题集锦 一、开放性易错题 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向________运动,且v Z______v甲(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问题。通过审题可看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运动的方向不确定,因此要分两种可能的情况讨论。 (1)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甲车向东运动,由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可知, 乙车也向东运动,又由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东运动可知:v乙> v甲; (2)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甲车向西运动,由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可知、乙车也向西运动。又由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东运动可知:v乙< v甲。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题答案应为:“东,大于”或“西,小于”。 2: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1和 F2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F,则( )。 A、如果F1≠ F2,那么F的方向总是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B、如果F1= F2,那么F=0 C、如果F1> F2,那么F= F1- F2 D、F总大于F1和 F2的任意一个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本题中的 F1、 F2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大小关系已在各选项中作了假设,但各个力的方向未说明,两个力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那么合力的情况就不同了,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3:重为100牛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米2,现用一个大小为20牛的力竖直作用在物体中央,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 )。 A、一定是200帕 B、可能是1000帕 C、可能是800帕 D、可能是200帕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择答案A,其原因是认为作用在物体中央的大小为20牛的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实际上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力的方向,只是说明力竖直用在物体中央,所以该力有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两种可能。当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为120牛,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1=F1/S1=120牛/(0.1米2)=1200帕 p2=F2/S2=120牛/(0.1米2)=800帕本题正确选项为C。 4:某物体重为0.5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牛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 A、一定为0.3牛 B、可能为0.2牛 C、一定为0.5牛 D、可能为0.4牛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的问题。在容器中放入物体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而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当容器中盛满水时,两者相等;当容器中未盛满水时,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大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而本题中没有明确烧杯中水是否盛满,所以应分盛满水和未盛满水两种情况讨论: (1)当烧杯中盛满水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0.3牛。 (2)当烧杯中未盛满水时:由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大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 所以浮力F浮>0.3牛。又因为物体所受最大浮力为0.5牛(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所以物体所受的浮力应是0.3牛< F浮≤0.5牛。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说明】通过本题的讨论要明确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和从容器中溢出液体的重力的区别,两者不是同一概 念,只有在容器中盛满液体时,两者才是相等的。 5:如图1 所示,一个重为10牛的实心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下并浸入水中(弹簧秤未画出),当金属块的体积的1/3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8牛,当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时,弹簧秤的示数( )。 A、可能是2牛 B、可能是6牛 C、可能是8牛 D、以上答案均错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的问题。由题意已知,物

第二章预算管理易错题 (2)

第二章预算管理 单选题 下列计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某种材料采购量=某种材料耗用量+该种材料期末结存量-该种材料期初结存量 B.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结存量-预计期初结存量 C.本期销售商品所收到的现金=本期的销售收入+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 D.本期购货付现=本期购货付现部分+以前期赊购本期付现的部分 [标准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期销售商品所收到的现金=本期销售本期收现+以前期赊销本期收现=本期的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选项C不正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展预算执行分析,有关部门要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一些方法,从定量的层面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 B.预算审计可以采用全面审计或者抽样审计 C.企业预算按调整前的预算执行,预算完成情况以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为准 D.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不可以调整 [标准答案] B [答案解析] 开展预算执行分析,有关部门应当充分收集相关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平衡分析等方法,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选项A不正确;预算审计可以采用全面审计,或者抽样审计,选项B正确;企业预算按调整后的预算执行,预算完成情况以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为准,选项C不正确;企业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选项D不正确。 下列有关预算的概念和特征说法正确的有()。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易错题精选

第二章声现象易错题精选 一、选择题 1.(2014-2015临川期中)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2.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 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 D.振动频率 3.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不能确定 4.(2014-2015东台月考)如图,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 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的乒乓球目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的 B.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C.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5.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2014广州)甲声音波形如图4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5中的哪一幅()

7.(2014-2015龙岩月考)如图所示为一笛子的模型图,用双手按住左边的六个孔后开始吹奏,则只松开A孔和 只松开B的声音不同在于()A.松开A孔的音调比松开B孔的音调要高 B.松开A孔的音调比松开B孔的音调要低 C.松开A孔的响度比松开B孔的响度要大 D.松开A孔的响度比松开B孔的响度要小 8.(2014宜宾)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 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网声速 B.响度 C.音色 D.回音 9.小敏同学在看到闪电后 1.5s听到雷声,则雷电发生地距小敏的距离为() A.150m B.510m C.255m D.340m 10.科学研究表明,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养蜂人就可以通过听觉知道蜜蜂采蜜的情况。那么,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要高 B.音调要低 C.响度要大 D.响度要小 11.(2014-2015龙岩段测)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起动并向湖边驶去,在这个过程中,水中的鱼、岸边飞翔的 鸟、散步的人都可以听到马达声。若他们距艇的距离相似,那么他们察觉到快艇起动先后的是()A.鸟先于人; B.鱼先于鸟 C.人先于鱼; D.鸟先于鱼 12.跟回声现象无关的是() A.夜深人静时,说话声特别响 B.船只利用声测定距冰山的距离 C.雷雨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D.医学上利用超声波检测病情 13.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 D.光的速度比声速大14.(2014达州)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 控制噪声的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15.(多选题)如图是两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的音调高于b的音调 B.b的音调高于a的音调 C.a的响度大于b的响度 D.a与b响度相同 二、填空题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

初中物理经典易错题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4.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5.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6.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8.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9..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 1.82cm,1.87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1.83cm B.1.833cm C.1.76cm D.1.759cm 10.用拉长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A 偏大 B 一样 C 偏小 D 无法确定 11.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6kg/m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 6 kg/m3, B 12kg/m3, C.4 kg/m3, D 无法确定 12.一个瓶子能装下1kg的盐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 水银 B 水 C 煤油 D酒精

第二章 化学易错题

第二章易错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则不同B.若钠着火,可以用沙子灭火 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与钠不反应的煤油中 D.做完实验多余的钠,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 2.下列关于钠及其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着火后,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可以与CO2反应且产物相同 D.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氯气常用于制备漂白粉等杀菌消毒剂 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氯化铁 D.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白色的雾 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氯水和液氯都是混合物 B.向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有盐酸和次氯酸 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2.4L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B.将80gNaOH固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C.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D.在标准状况时,20mLNH3与60mLO2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1:3 6.在同温同压下,a g气体A与b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与B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 B.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A与B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b∶a C.同质量的A、B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b∶a D.相同条件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质量之比为a∶b 7.向0.50 L 0.3 mol/L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至溶液增重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重的4.4g为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B.溶质为Na2CO3 C.溶质为NaHCO3

历年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汇编-声现象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详解】 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则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故选B。 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 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 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71例(带答案)Word版可打印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71例(带答案)可打印 1、小明搬新居,在测量窗户玻璃的长度和测量窗帘的长度时应分别选用分度值是多少的刻度尺?()A.cm,dm B.mm,cm C.um,mm D.mm,m 2、测量一个人的脉搏时,1min跳动了75次,这个人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在前1.75s时的速度大小是() A.12.5m/s B.2.5m/s C.0.4m/s D.1.25m/s 4、小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m/s,小陈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4m/s,这说明() A.上学时,小李骑车比小陈快 B.小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陈家到学校的距离远 C.小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陈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少 D.任何时候小李骑车的速度都比小陈快 5、物体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已知该物体在第1s内运动了2m,第2s内运动了4m,,第3s内运动了6m,第4s内运动了8m,以此类推,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 A .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 B .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D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三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A、B、C,速度大小分别是:V A=180m/min,V B=12m/s,V C=3.6km/h,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运动最慢的是______. 8、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______km/h,合______m/s. 9、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 (1)降落伞下落得越慢,说明其运动速度越________ (2)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要测量物理量有_____、_____; (3)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5)在这次比赛中也可以通过相同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6)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A.60 m/s B.6 m/s C.1 m/s D.1 m/min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上《第2章整式的加减》拔高题及易错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第2章 整式的加减 拔高及易错题精选 (全卷总分150分)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计算3a 3+a 3,结果正确的是( ) A .3a 6 B .3a 3 C .4a 6 D .4a 3 2.单项式 ?21 a 2n ?1 b 4 与 3a 2m b 8m 是同类项 , 则 (1+n )100?(1?m )102= ( ) A .无法计算 B .1 4 C .4 D .1 3.已知a 3 b m +x n -1y 3m -1-a 1-s b n+1+x 2m -5y s+3n 的化简结果是单项式,那么mns=( ) A. 6 B. -6 C. 12 D. -12 4.若A 和B 都是五次多项式,则( ) A. A +B 一定是多式 B. A -B 一定是单项式 C. A -B 是次数不高于5的整式 D. A +B 是次数不低于5的整式 5.a -b=5,那么3a +7+5b -6(a +3 1 b)等于( ) A. -7 B. -8 C. -9 D. 10 6.随着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某品牌服装专卖店一款服装按原售价降价a 元后,再次打7折,现售价为b 元,则原售价为( ) A .710b a + B .10 7b a + C .710a b + D .10 7a b + 7.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11xy B. 2 13xy C .6xy D .3xy 8.一个多项式A 与多项式B =2x 2-3xy -y 2的和是多项式C =x 2+xy +y 2,则A 等于( ) A .x 2-4xy -2y 2 B .-x 2+4xy +2y 2 C .3x 2-2xy -2y 2 D .3x 2-2xy 9.当x =1时,ax +b +1的值为-2,则(a +b -1)(1-a -b)的值为( ) A .-16 B .-8 C .8 D .16 10.一种商品进价为每件a 元,按进价增加25%出售,后因库存积压降价,按售价的九折出售,每件还盈利( ) A. 0.125a 元 B. 0.15a 元 C. 0.25a 元 D. 1.25a 元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单项式3 24 23ab π-的系数是 ,次数是 . 12.已知单项式2 3b c x y 与单项式22112 m n x y +-的差是31n m ax y ++,则abc = . 13.当x=1时,代数式ax 5+bx 3+cx+1=2017,当x=-1时,ax 5+bx 3+cx +1= . 14.已知3a b a b -=+,代数式2()4()3()a b a b a b a b +---+的值为 . 15.已知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b +c|+|c -a|= . 16.平移小菱形◇可以得到美丽的“中国结”图案,下面四个图案是由◇平移后得到的类似“中国结”的图案,按图中规律,第20个图案中,小菱形的个数是 . 三、解答题(共80分) 17.(8分)已知数轴有A 、B 、C 三点,位置如图,分别对应的数为x 、2、y ,若,BA=BC ,求4x+4y+30的值。 18.(8分)先化简,再求值:2xy - 2 1 (4xy -8x 2y 2)+2(3xy -5x 2y 2), 其中x =3 1 ,y =-3.

初中物理声现象易错题

初中物理声现象易错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声源就能听到声音B.只要有传声介质就能听到声音 C.只要能听到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物体D.只要有传声介质和振动物体就能听到声音 2.人埋头在水缸中说话,听起来嗡声嗡气的,是由于() A.听清了回声B.听到了回声C.缸振动发声D.耳朵振动发声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都在振动 4.小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音调 C.判断发声音叉的好坏 D.估算声音传播速度 5.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6.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假设空气是均匀的)()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不断减小 B.声音的频率不断减小 C.声音的振幅不断减小 D.声音的音调不断减小 8.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在空气中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D.声音传播不一定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9.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C. 声音的传播速度随声音传播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变小 D. 声音的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0.下面关于音调和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音调高就是响度大B.音调低就是响度小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低声细语”中的“低”实际是指音调低 11.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12.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A.频率高,振幅大B.频率低,振幅小C.频率低,振幅大D.频率高,振幅小 13.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关于二人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声调高,响度小;“女生”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生”音调高,响度小14.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5.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音调太低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16.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7.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时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A.音色B.振幅C.音调D.响度 18.电子琴能模仿小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程度的物理量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9.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2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分辨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福州精选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声现象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 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详解】 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噪声的,故B错;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 应选A。 3.在“哈夏音乐会”上,一男低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高音歌唱家小明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 A.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男低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低音指音调低,即频率低;放声歌唱,指响度大,则振幅大; 女高音歌唱家小明在轻声伴唱,高音指音调高,即频率高;轻声伴唱,指响度小,则振幅小; 【详解】 A.男低音振幅小,女高音振幅大,不正确; B.男低音频率高,女高音频率低,不正确; C.男低音振幅大、频率低,女高音振幅小、频率高,正确; D.男低音振幅小、频率高,女高音振幅大、频率低,不正确; 故选C。 4.已知月球对物体也有引力,“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登陆月球,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B.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答案】A 【解析】

成都市青羊实验联合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问题求解专项易错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声呐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有限。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声呐系统是超声波应用的一种,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 (4)假设开始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此时信号频率不变,此时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m(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且传播速度不变)。接下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在向潜艇A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请问声波频率变低1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___m。 【答案】20Hz-20000Hz 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7500 远离 8700 【解析】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2]由于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 (3)[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4)[4]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 s=vt=1500m/s×10s=15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1= 15000m 22 s =7500m; [5]由材料可知,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潜艇A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远离潜艇A; [6]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s B=v B t=20m/s×60s=1200m,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解析电学部分

中考物理经典易错题解析—电学部分 以下是2019中考物理经典错题解析: 例1.一个验电器带有正电,它的箔片张开某一角度,用另一个有绝缘手柄的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关于导体的带电情况,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可能带负电 B.只可能带正电 B.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解析] 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说明箔片上正电荷减小,而金属球上的正电荷增加,显然这是导体的异种电荷吸引的结果。这说明导体是不可能带正电的,导体带负电是可能的。但如果导体不带电,靠近带正电的金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的近端会出现异种电荷──负电荷,远端会出现同种电荷──正电荷,这种感应电荷也会对金属球的正电荷有吸引作用,使箔片上的正电荷减小,所以完整的答案是:带负电或不带电都可能。正确答案为C。 例2.一个灯泡的铭牌上标着PZ220──100,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1,后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2=48.4欧,发现R2比R1大10倍以上,这是由于( ) A.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必定是错的 B.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是错的 C.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属于这种导体 D.不论什么导体,都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解析] 此题是分析判断实验结果的正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灯丝在不同条件(温度)下的电阻值不同,加深学生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截面积、材料以及温度有关,大部分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除外)。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欧,灯泡不发光时灯丝电阻很小,所以正确的说法是C。 例3.把一个1.5欧的电阻与一个用电器串联后接到电压是7伏的电源上,要想使用电器消耗的功率是8瓦,则这个电源供给用电器的电流可能是( ) A. 2安 B. 3.5安 C. 2.67安 D. 2.31安 [解析] 本题将用电器消耗功率P限定为8瓦,其所加电压U、通过电流I和自身电阻R 均不知,用电器是与1.5欧的电阻串联在7伏电源上的,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和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相同,I1=I2,即,解得用电器的电阻分别为R=2欧和R=1.125欧,代入可得电流强度的可能值为I=2安和I=2.67安。正确选项为A、C。 例4. 一盏电灯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时,功率为100W,如果将这个电源连上长导线, 再接这盏灯使用,它的功率为81W,求导线上消耗的电功率? [解析] 灯光电压U=220V时的功率P=100W,功率为时的电压为U,且灯泡电阻不变。根据P=U2/R,得:P/P=U2/U1,所以 。这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灯=I灯R灯=4849/22=198V。这时,加在导线上的电压为:U导=U-U灯=220V-198V=22V。则导线上消耗的电功率是P导/P=IU导/IU(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