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最新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最新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一、典题示例

典例1.(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法指导]

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的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

司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由材料中“加

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研发中心

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

答案:(1)A (2)D (3)A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根据产业转移的目的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三、跟踪训练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电子元件生产

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

D.加工制造业

答案:D

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2.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

A.内部交易成本低

B.劳动力成本低

C.原料、资金丰富

D.市场环境好

答案:B

解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链示意图,完成3~5题。

3.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是()

A.软件设计

B.知识产权

C.整件组装

D.售后服务

答案:C

解析: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一定是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曲线最低点部位,为制造环节。

4.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高素质的人才

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

D.良好的服务

答案:C

解析:发达国家和地区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的是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

5.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

答案:A

解析:计算机制造业技术要求较高,我国计算机产业起步较迟、发展较慢,主要参与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所以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

(2019·高三五省优创名校联考节选)读我国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左图)和茶叶产量(右图)空间格局变化图,完成6~7题。

6.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

()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东南

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由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向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转移,故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向西南方向。

7.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

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②国家政策导向③西部生态环境良好④

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国家政策鼓励西部发展茶叶等优势农产品,西部生态环境良好且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东部自然条件优越不是茶叶重心转移的原因。

2017年7月11日,我国某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建设的汽车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集整车设计与组装、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配套零部件生产为一体,并配套有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等其他设施,为一集群式汽车产业基地。核心员工全部来自国内,其他员工在当地城市跨用。其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市场。据此完成8~9题。

8.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组装成本

B.开拓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利用便利交通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设的基地集整车设计与组装、部分核心零部件及配套零部件于一体,并建设有职业技术学校,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所以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厂的主要目的是开拓国际市场。

9.爪哇岛吸引我国汽车企业在岛上建厂的主要优势是()

A.市场

B.交通

C.科技

D.矿产

答案:B

解析:爪哇岛为岛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的港口,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该地市场狭小;核心员工来自国内,说明当地科技欠发达;汽车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小。故选B项。

江苏是我国工业大省,省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要素地区差异显著。近年来,江苏形成了大规模的省内产业转移。下图为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导致南京Ⅰ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价格升高

B.能源资源短缺

C.消费市场萎缩

D.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I类产业为皮革制鞋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南京等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而苏北的徐州经济欠发达,工人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低。

11.与连云港相比,南通承接苏州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A.位置优越

B.土地廉价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与连云港相比,南通距苏州近,位置较优越。

12.推测下列四地中工业基础最好的是()

A.盐城

B.淮安

C.连云港

D.徐州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Ⅰ类产业和Ⅲ类产业均由苏南转入徐州,说明徐州的

工业基础比苏北地区其他城市好。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三省市发展应各有侧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图1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图。

材料二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1.5小时轨道交通图”。图2为京津冀“1小时轨道交通图”。

(1)简述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原因。

(2)许多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试分析原因。

(3)“1小时轨道交通圈”的形成对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1)紧邻京津,距离近;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较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

(2)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

(3)经济意义: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的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解析:(1)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原因可从两地发展工业不同的区位优势方面来分析;与京、津相比,河北劳动力价格、地价较低,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成本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发展资源导向型工业和制造业条件好;另外河北距京、津地区近,产业转移成本低。(2)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原因是北京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适宜建总部和研发中心。(3)经济意义:“1小时轨道交通图”的形成主要是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可促进区域内人员的流动,带动短途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其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7.267.26.202014:5814:58:55Jul-2014:58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六日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14:587.26.202014:587.26.202014:5814:58:557.26.202014:587.26.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26.20207.26.202014:5814:5814:58:5514:58:55

5、三军可夺帅也。Sunday, July 26, 2020July 20Sunday, July 26, 20207/26/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2时58分2时58分26-Jul-207.26.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2620.7.2620.7.26。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六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14:5814:58:557.26.2020Sunday, July 26,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2020版高考地理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78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练习(含解析)

高频考点78 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2019·齐齐哈尔高三月考)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厂都在新英格兰地区。后来,开始向南方转移,并在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纺织工业走廊”,但2007年当地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少数生存下来的是面向“小众市场”、创新型和技术含量高的纺织企业。2014年,一批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纺织工业走廊”再次焕发生机。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影响美国纺织企业向南方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 B.市场 C.劳动力成本 D.国家政策 2.导致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基础好 B.劳动力成本低 C.国家政策优惠 D.交通运输便捷 (2019·衡水中学高三摸底)云南省《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云南省将通过5年的时间,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八大产业,并在近年实现这些产业的主营收入有新突破。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产业中,云南不适宜发展( ) A.生物医药 B.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文化产业 4.该省在吸收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因素是( ) 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 ②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交通便利 ③一些资源型产业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 ④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较高的开发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产业转移对云南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B.增加收入,推迟产业升级时间 C.美化环境,促进产业升级 D.减轻交通堵塞,促进经济发展 下图为“某产业转移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该产业最有可能是( ) A.汽车制造业 B.服装设计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电子装配业 7.影响阶段Ⅳ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地价和工资 B.交通和市场 C.矿产和政策 D.环境和技术 (2018·枣阳冲刺卷)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完成8~9题。 8.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 D.良好的服务 9.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品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0~11题。

高中地理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7年成立于深圳,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象征。近几年华为的终端(平板电脑、路由器、手机等)及产品供应链搬至东莞松山湖。为了迎合终端设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华为在国外已经建立了16个研究所。下图为珠三角地区图,据此回答1—2题。 1.与深圳相比,东莞吸引华为的终端生产线转移的主要优势 A.技术水平高B.劳动力丰富 C.土地租金低D.交通运输便捷 2.华为公司在海外建立16个研究所的主要目的 A.培训当地熟练工人B.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C.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D.提升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 【答案】1.C 2.B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是影响企业跨国转移的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如下图)。 因素原因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 格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 力 资源国家和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 地 内部 交易成本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 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环境 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 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 市场;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受到多 方面的限制 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 厂; 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化而 变化。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摘要 产业布局理论是阐述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经济现象的理论。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理论-形成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杜能的《孤立园》。192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运近,亦即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为此,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尽管杜能的理论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但他的农业区位理论给西方许多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杜能也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被誉为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认为,运输费用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运费最低点上。韦伯还考虑了其他两个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劳动费、运费)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 ②聚集力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地集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 益和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 产业布局理论-发展 1、成本学派理论 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阿尔弗雷德·韦伯之后是胡佛。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营费用、是距离的函数;站场费用、则不一定。在此基础上他对阿尔弗雷德·韦伯的理论作了修改: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最佳。因为在中间设厂将增加站场费用。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法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 2、市场学派理论。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存在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5828204.html,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陈影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3期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的现状,指出了布局存在的特点和主要问题,随后对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广播电视产业布局分析 1.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的现状 综合我国当前广播电视产业布局现状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依托行政区的块状分布 90年代末,我国政府开始对广播电视业实施广播电视集团化的战略,截止集团化结束, 共成立级别不一的广播电视集团20多个。这20多个广播电视集团,分布在十几个不同的省市,以行政区域相互划分。最终形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空间上形成了数十个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块状结构。 (2)行政区域内孤立存在 各广播电视机构,为了争夺新闻时效性或广告资源,往往会导致无序竞争,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媒介资源的浪费。总的来说,在一个广播电视区域的内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之间既没有形成纵向的产业链,也没有形成横向的产业链,呈现出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的孤立分布。 (3)自东向西数量逐步递减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地级以上的广播电台及电视台节目套数在东、中、西部所占数量分别为:西部为478套,占28%;中部549套,占32%;东部684套,占40%。可见,我国广播电视媒介在数量上自东向西逐步递减。 2.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布局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的广播电视产业布局是顺应一定历史时期的需求,逐步发展而来的,从历史和现状来看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为党和政府宣传政策方针、传达精神、发布重大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范围内、最有效地实现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有利于政府部门对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进行统一指挥、统一管理,有利于国家或省市大型计划、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我国九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 一、典题示例 典例1。(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就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与总部迁入上海,主要就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瞧,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法指导] 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得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就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就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由

材料中“加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研发中心与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与大量得高端人才。 答案:(1)A(2)D(3)A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根据产业转移得目得确定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得目得就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得产业部门得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与转出地得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就是: 三、跟踪训练

产业转移 的规律 因素

产业转移的规律因素

产业转移 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和资源能源的分布不均,从而引起了产业的跨国转移和跨区转移。以获得竞争的优势,取得更多的利益。 1.何谓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我国近几年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 ①产业转移中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十一五”时期,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其主要特点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并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与新一轮以IT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并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移并行,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并行,且其扩散程度加大,速度加快。 ②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将转向东北、中西部,转移方式更趋多元化。“十一五”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格局也将有所改变:东部仍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地区,但东北与中西部将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区域的产业分布上也将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呈现出较明显的特色分工:东部将承接高技术产业及服务业转移;中西部将承接重要原

材料与能源及制造加工工业的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珠三角将更多地承按配套性装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造船等国际产业的转移。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 ①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初期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经过积累资金和提高技术发展重工业,然后加强基础工业,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进而发展高利技工业。 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它们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便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 4.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产业布局影响因素识别 从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等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对我国产业布局及变化的动态考察,识别区域产业布局及战略性调整影响因素。重点从区域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和路径依赖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1.自然因素。 根据工业区位论和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先天因素。自然资源禀赋就是指某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类产业的自然资源丰度及组合优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工业化初期,产业布局必将优先考虑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有优势的地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正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弱化。

2.社会经济因素。 根据现代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增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位势、人力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因子及生态因素、政治军事因素等。其中经济位势是一种综合性质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由于集聚、辐射、增长能量强大的核心经济区或大城市或同等增长能量的经济区或城市的存在,某一特定地区或城市与这些地区或城市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能量落差,或呈现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或呈现协调互动的互补关系,对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很大。 3.体制因素。 资源禀赋只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各种资源怎样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却取决于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趋向深入,体制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地区间产业竞争的关键增长要素。 4.科技因素。

关于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一、典题示例 典例1.(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法指导] 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的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

司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由材料中“加 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研发中心 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 答案:(1)A (2)D (3)A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根据产业转移的目的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 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 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三、跟踪训练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电子元件生产 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 D.加工制造业 答案:D 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5.2产业转移(导学案,含答案)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高二___班第___小组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 2.学会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 1.学会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87-93第五章第2节产业转移以及图文详解一书中相关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_____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______________产业转移和______________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______________。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三个重要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________________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高。 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________以减少企业 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或国内市场无法 需要,就会开辟________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 往往受到多方面的________ 企业到____________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 厂,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______的变化而 变化 (2)其他影响因素:国际______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和地区影响 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____________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____________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____________进程 (1)意义:推动了区域经济的___________ (2)产业国际分工与合作: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__________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______________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对象: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___________带来深刻的影响。 (2)表现:改变了区域的_____________,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国家或地区影响 转移国或地区减少国内的___________,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转移对象国或地区缓解___________压力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读图,回答有关问题。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第十一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

第十一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本章首先讨论了产业布局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产业布局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产业布局的集群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在长期的产业布局理论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探索并形成了不少有关产业布局的理论,本节重点讨论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环境学、生态学理论。 一、产业布局的基本内涵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它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济布局。 从产业布局的研究对象看,产业布局就是将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之间配置的过程。从产业布局的目标来看,就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最优配置。资源的有效配置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即与人类的无限需求相比,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及社会财富,都是有限的。因此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如何有效配置资源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的选择,成为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对象。 从纵向方面考察,产业布局是同一产业在各地区的配置与关联;从横向方面考察,是集聚于同一地域空间的各产业的关联与组合。从静态地考察,产业布局是指产业生产力在一定地域空间的分布状态;从动态地考察,是产业生产力诸要素在空间上的安排部署和调整,是政府对产业在空间上的规划、部署、协调和组织。① 产业布局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从经济资源出发考虑产业布局,忽视从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结果必然造成三大系统的运行失调。其重要理论原因是 江曼琪:《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对产业布局优化内涵理解的片面性,认为产业布局优化的根本评价标准就是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便是实现产业布局的最优。作为产业布局对象的资源,不仅包括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还包括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与人类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一方面提供给人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容纳、贮存和净化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因此,可以将产业布局所配置的资源统称为环境经济社会总资源。只有把资源配置真正理解为对环境经济社会总资源的配置,才能使产业布局的结果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布局优化应该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二、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① 产业布局的内涵决定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既要遵循经济学规律,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又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环境学、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空间分布、组合与优化的规律,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发展时期与理论内涵的差异,产业布局区位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地区间经济联系的不断扩大,需要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和重新解释产业空间布局、经济分布及地区间经济差异问题,为经济活动提供指导。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圈层理论) 其中心思想是农业经营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料件,还必须把运输因素考虑进去。杜能的理论假定主要有:所分析的对象为一个简单的孤立国;惟一城市位于中央;农业土地经营方式与农业部门地域分布,随距离城市市场远近而变化,其变化取决于运费的大小;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资本利息在孤立国中是均等的;交通费用与市场远近呈比例。 “杜能圈”:杜能分析“孤立国”内,如何分布农业才能从一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他认为,利润π是农产品价格(P)、农业生产成本(C)和农产品运往市场(T)的函数,即π=P(C+T)。他用此公式计算出各种农作物组合的 ①刘家顺、杨洁、孙玉娟:《产业经济学》,245-26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面临机遇

一、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区的工业以食品项目为主,占总产值的50%以上,而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类项目较少,缺乏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二是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比较缺乏。东西湖工业重点大项目仍然偏少,缺乏龙头企业参与推动,进一步的提挡升级动力还显不足。东西湖区大企业少、尤其缺乏特大型企业支撑,不能形成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尽管东西湖区目前产值过十亿元以上企业有多家,但大多数仍是点多面小的中小企业。目前尚无一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对区级工业持续发展支撑力度较弱。 三是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目前,东西湖区缺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影响到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和对区级经济的税赋贡献力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从湖北省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来看,在武汉市15个区中,东西湖区科技投入总量位于第8位,有科技投入的企业只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5.6%。东西湖区工业企业科研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信息化起步较晚。东西湖区信息产业基础薄弱,难以提供传统产业改造、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成套设备和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窄、水平低,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作用不明显。企业信息化程度明显较低,大多数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佳,只顾眼前

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国内发展机遇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速。经济全球化浪潮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东西湖区可以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2)政策效力初步凸显。一是“两型社会”建设层层递进。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湖北省武汉市高度重视,不断推动大项目,实现新突破,实验进程正在层层递进、有效推进。二是中部崛起凸现机遇。金融危机带来国家发展战略转变,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形势,这都为中部崛起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三是新兴产业规划布局。湖北省正在编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武汉市已经出台了15大产业振兴规划,因此,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这些国际国内发展的大背景,为东西湖区“十二五”工业与信息化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二)武汉市带来的发展机遇 (1)武汉市的战略机遇惠及东西湖。从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到2007年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到现在武汉被定位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重视和提升,这给武汉的产业发展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标 产业布局理论是产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学习了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后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影响因素,从而对产业布局理论的知识了解更完善,在调查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时有依据。 二、教学重点 在本节中共分为五个部分,由于在这些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最突出的因素,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就将就此部分做重点的阐述。、 三、教学方法 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途径,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经济理论和思想来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导入;产业布局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着其特有的规律,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那么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些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 1、地理位置因素:这是影响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沿海和内陆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1)对第一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 农业受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严格制约 农业受当地运输条件及相应的市场供求制约 (2)对第二、三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 产业≠能源基地、矿产和其他原料地 产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地第三产业 例如:郑州:“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中原地区最大城市。它拥有6区5市1县,其中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新区、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由于郑州属中原地带土壤肥沃加之过去重农抑商的思想,使得那里成为了多次建都之地,拥有这方面历史文化的影响再加上这里便利的交通,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2、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未被利用以及被利用的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中被人利用的部分。 (1)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土地、气候、水、生物共同综合作用 (2)自然资源对第二、三产业布局的间接影响 通过第一产业发挥作用 第二产业:采掘、重型机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 厂址选择:地形、面积、工业用水 第三产业:旅游业(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之地) (3)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 向最优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布区集中专业化生产 (4)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稳固的地质基础是制造业、建筑业发展的前提。平原区、山区、盆地为例展开讲。

产业转移 的规律 因素

产业转移 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和资源能源的分布不均,从而引起了产业的跨国转移和跨区转移。以获得竞争的优势,取得更多的利益。 1.何谓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我国近几年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 ①产业转移中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十一五”时期,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其主要特点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并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与新一轮以IT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并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移并行,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并行,且其扩散程度加大,速度加快。 ②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将转向东北、中西部,转移方式更趋多元化。“十一五”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格局也将有所改变:东部仍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地区,但东北与中西部将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区域的产业分布上也将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呈现出较明显的特色分工:东部将承接高技术产业及服务业转移;中西部将承接重要原材料与能源及制造加工工业的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珠三角将更多地承按配套性装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造船等国际产业的转移。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 ①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初期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经过积累资金和提高技术发展重工业,然后加强基础工业,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进而发展高利技工业。 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它们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便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 4.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人手,对比分析转人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①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出主导因素 ②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人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 (3)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5.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一般要从转出地和转入地两个地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全面进行分析。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与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 20世纪末,德国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停止了在德国本土制鞋,将工厂转移至亚洲。目前,它在亚洲的雇佣工人数大约为100万,和过去相比,生产成本日渐提高。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兴起,今年阿迪达斯公司又在本国南部的安斯巴赫建立了新型“速度工厂”,用机器人制鞋,产量迅速提高。据报道,阿迪达斯计划在美国建立第二家“速度工厂”,并酝酿在英国和法国建厂。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末,德国将阿迪达斯制鞋厂转移至亚洲的主要原因是亚洲( ) A.原材料充足B.市场广阔 C.技术水平高D.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2)促使阿迪达斯在本国及欧美国家建立“速度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洲原材料枯竭 B.国际市场需求减小 C.发达国家技术力量雄厚 D.制鞋企业竞争加剧 (1)D (2)C [第(1)题,制鞋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从德国转移至亚洲主要是由于亚洲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第(2)题,随着机器人生产代替人工生产,该工业不再需要大量且廉价的劳动力,转而需要先进的技术来制造适当的机器人。]

二、考点透析 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从产业转移的类型来看,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和原料产地,向市场和交通优越地转移,如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2)从产业转移的顺序来看,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应该成为经济学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结合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诸多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发生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人们所提到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比重也就是产业结构比较直观的反映。事实上,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研究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及其作用方式演化的规律,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态势和相互关系;二是分析不同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研究一个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效益。产业结构反映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方式,也包括产业之间在生产、交换和消费方面的联系。 而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内经济持续良性发展。从本质上讲,产业结构优化就是要提高社会各种资源的总和不断转化为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效率和效果,这样才能以最优的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产业结构优化通常需要一个地区建立以某一个或几个高效率、有优势的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一种产业结构关系,最终形成“优势突出,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具体到区域而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本地区的区域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与限制等多种经济发展要素,明确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特定的产业政策,以实现区域内产业内和产业间发展的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 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教材分析】 本章第一节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联系对区域经济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影响。教材将产业转移单列一章安排在最后,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4、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扩大,追求更高的。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①劳动力:具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 A、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家向转移产业。 B、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③市场:国内市场趋于或者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不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调整、原生产地、

地价昂贵、严重等。 课前提问:影响工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新课导入 引入:《民工荒》漫画及视频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将如何应对民工荒? 自主学习,归纳课本知识体系(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读图5.7完成思考题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板书] 5.2 产业转移 [板书]一、概念、分类 1、什么叫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问题探究] 【材料一】李老板的纺织企业属港资企业,80年代把工厂设在深圳,采用国内供应的面料进行加工,产品销往欧美。2004年迫于珠三角民工荒的压力,工厂迁往江西。李老板这家企业所在的峰上大道上,有五六家同样的企业,他们都是盯住那些回家后不愿意继续外出的工人而来。 问题: 1、80年代李老板在深圳投资设厂属: A 国际产业转移 B 区域产业转移 2、2004年李老板转往江西设厂属: A 国际产业转移 B 区域产业转移 3、材料一中,李老板从80年代在深圳投资设厂到2004年转往江西,他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近年来,哪些因素导致了东亚产业转移? 回归课本,完成课本的思考及活动题。 [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板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板书]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内流动性很小,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导致企业在空间不断转移到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 [板书]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转承] 【材料一】新中源是佛山陶瓷行业的后起之秀,1995年才进入陶瓷行业,1996年先后在

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问题研究 一、论文结构 1.1、总体结构设想 本论文将分三部分来写作,第一部分介绍滨海新区的发展对整个环渤海经济区以及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滨海新区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现存的关于产业经济的问题。 第二部分用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链、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现存的产业问题将对新区建设,发展,振兴的影响,为论文的核心部分。 第三部分将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和途经,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1.2、主要解决问题 本论文将主要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的理论,来探讨和分析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的设置,发展引导等问题,为实现发挥滨海新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区龙头带动作用做一些有益的研究。 主要解决滨海新区现存的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足,相关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现阶段各经济区域之间竞争的实质,成为各自能否提高吸引投资的核心问题,是各个经济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3、预期创新点 用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理论来分析和探讨滨海新区现存的产业结构问题,挖掘出制约滨海新区自身腾飞和影响其发挥对整个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龙头带动作用的原因所在。建立地区产业链条边界理论,指导产业链条在整个区域内的布局。 一、环渤海经济区以及摈海新区存在的产业问题 (一)发展滨海新区的意义 刚刚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了发展环渤海经济区的目标,并明确提出摈海新区的定位及及重要作用。发展好环渤海经济区,使其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应该发挥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条件的环渤海地区,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及行政区划分割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紧密、具有新的增长极作用的经济圈,巨大的发展潜力也远未得到释放。多个沿海城市组成的一个城市群或城市带,其开放开发也必然要求有自己的龙头。而天津滨海新区拥有的诸多独特优势应该成为环渤海地区开放开发的龙头。 (二)环渤海经济区和摈海新区存在的产业问题 (1)、环渤海经济区内产业趋同化,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由于长期条块体制的分割,环渤海地区在项目安排上呈现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最为明显的是钢铁工业,各省市都自称体系但是设备陈旧,而且往往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产品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区域内各省市大多已形成自我循环的“都市经济圈”。区域联合的意向多于实质性行动,争当“龙头”的倾向依然存在。在要素合理流动特别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