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节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4章第3节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4章第3节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要求是“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从这个三级主题的教学要求看,对本节内容知识的终结性教学要求是,既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又要求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2.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镜、镀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相同“A”字模型2个、自制不同“A”字模型2个、方格纸、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建立情境】播放刘谦的魔术

“隔山打牛”(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8547060.html,/play_36YIZA

.html)

【设疑】刘谦为什么能隔着玻璃

把蜡烛熄灭?你能揭示其中的

奥秘吗?

观察视频

体验物理的神奇。

思考并讨论。

2、播放猴子捞月亮的视频

【设疑】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到

井里了吗?井里的月亮实际上

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

§4.3平面镜成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

生体验物理的神奇,激趣诱

思)

二、新课学习、科学探究

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认识平面镜【想一想】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要

“照镜子”,根据你的观察和使

用,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平面镜

吗?

【引导点拨】观察你桌上的镜

子,它的表面是平滑的还是凸凹

不平的,光照射到镜面还会发生

什么现象?

【要点归纳】表面平滑且能够

反光的镜子——平面镜

【说一说】请举出除了生活中的

镜子,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看作

平面镜?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并

感知平面镜)

思考试着回答

交流讨论:镜子表面平滑,

还能够反射光。

归纳总结

学生举例:

平玻璃板、平静的水面、抛

光的金属表面等。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⑴实验体验、对比方案【游戏】照镜子

规则:找一面大镜子,一人做

动作,另外一人模仿他在平面

镜中成的像,模仿错误即被淘

汰。

【展示图片】

【交流讨论】根据刚才的活动

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

像有哪些特点呢,以小组为单

位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找像并观察像

的大小、位置与物体的大小与

位置的比较,让学生初步领略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猜想假

设提供依据。)

大家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到

游戏中,并体会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物体离镜子越远,像离镜子

也越远。

【猜想与假设】

根据刚才的活动体验,请你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像到平

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

的距离、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

的连线可与镜面的关系等进

行合理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猜想

能力,归类整合能力,从而明

确本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

根据活动体验和小组交流

讨论,进行实验猜想。

对猜想进行归类整合,明确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主要研究:⑴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

离的关系;⑵像与物体的大

小关系;⑶像与物体的连线

与平面镜是否垂直;⑷平面

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1.【做一做】要比较像与物体

大小、位置的关系,关键是确

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请大家将

一个A字分别置于平面镜和玻

动的手实验,对比两次实

镜子中的

我是什么

样的呢?

1 2

3

⑵交流讨论、明确方案

——进行实验璃板的前方使之成像,做做看

哪一个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

小?

(1)【我的发现】我发现利用

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和

大小。

(2)【我的选择】厚薄不同的

玻璃板,应该选择薄的。

(3)【我的方法】把一个A字

放在的前面,再拿

另一个A字放在成像的位置,

则这个A字的位置即为

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可以比较

玻璃板后面的A字与像的

可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

手体验为选择玻璃板并且是

用薄玻璃板设计实验方案埋

下伏笔,使实验的设计方案水

到渠成,从而克服本实验的关

键点)

2.【研讨交流】

思考讨论:请对照老师给你提

供的器材,你能说出它们的作

用分别是什么?说出来和同

学们交流。

⑴为什么有两个A字,并且有

两只完全一样?

⑵为什么要用玻璃板替代平

面镜?

验的异同。相同点:都能成

像;不同点:透过玻璃板还

能看到后面的物体,而平面

镜不能。

因为厚的玻璃板能成两个

思考讨论并回答,利用玻璃

板既能成像,又可以透过玻

璃板观察后面的A字,使与

像完全重合,这样就可以确

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思考交流:⑴可以对比像与

物体的大小关系;⑵既能成

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

后面的A字,使与像完全重

合,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

置;⑶观察像能否呈现在光

屏上,判断像的虚实;⑷便

于测量比较,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⑶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⑷方格纸的作用是什么?

3.【设计表格】

设计表格记录测量的物理量

见附件1

关系。

1.【实验要求】

⑴玻璃板一定要竖直放置,且

将镀膜的一面与方格纸零刻度线重合;⑵别忘记录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实验数据,并注意观察像与物的大小;⑶为减小测量误差每组测三次实验;⑷实验时玻璃板要轻拿轻放,注意不要划破手。

2.【分组实验】

过渡语:明确实验要求后,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进行实验,实验时要如实记录测量数据,现在开始实验,比一比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

师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选三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阅读实验要求,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

【小组活动】

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分析论证1.【展示交流】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你们的研究成果,汇报时请投

影你们的记录数据,根据实验

数据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2.【实验结论】(板书)

【小组活动】

1.学生分组展示数据进行

交流。

平面镜成像特点: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⑵像与物体的大小;⑶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⑷平面镜成的是像。2.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评估交流你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

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

行,或影响了实验结论的正确

得出,小组讨论和反思自己的

探究过程与方法,找出实验中

的不足,进行改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会评

估与交流,学会反思,不断改

进实验,使实验方法更科学合

理。)

【学以致用】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

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易错

警示:虚像

一定要用虚

线表示。)【小组活动】

1.讨论反思,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2.进行优化改进实验过程和方法。

完成作图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过渡语:通过探究我们认识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那么平面

镜为什么会成

像呢?

【疑难点拨】

课件动画展

1.完成光路图。

示:动画图形见附件2

边播放边介绍:图(见附件2)中,镜前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里。由于眼睛的视觉习惯,人们总认为进入眼睛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看起来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

镜后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

的(见附件2甲图),跟S'处真有一光源产生一样(见附件2乙图),S'就是S点在镜中的像,因为此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我们叫它虚像,每条反射光线都好像从虚像点

发出的。

【要点归纳】(板书)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

的反射。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平面镜成像原理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虚像。)

【学以致用】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你能解释上课伊始看到的视频“隔山打牛”的奥秘吗?2.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流讨论有什么发现。

观看课件,倾听介绍,思考平面镜成像原因。

分析归纳:平面镜是利用光成像的,虚像是由于实际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

思考并回答。

知识点三:平面镜的应用

⑴平面镜能够成像;

⑵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知识点四:凸面镜和凹面镜【视频自学】

1.自学内容:平面镜的应用

2.自学要求:

⑴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

的应用。

⑵了解平面镜的作用可以改

变光的传播方向。

3.自学时间:3min

【想想议议】

领略平面镜神奇而有趣的妙

用的同时,你能归纳出平面镜

有哪些应用吗?

【要点归纳】(板书)

⑴平面镜能够;

⑵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

(3)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大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认识平

面镜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

面,也体现物理与生活密切相

关。)

1.凸面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

应用:

1.观看平面镜的应用视频。

2.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认

真思考,学生分小组交流讨

论,汇报总结:

⑴平面镜能够成像;

⑵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

播方向。

平面镜在生活中应用的知

识拓展见附件3

物体在凸面镜中成正立缩

小的虚象.

利用凸面镜可以观察到更

大的范围.

弯道观察镜汽车观后镜2.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把平行的光会聚在一点上

应用:太阳灶

可以把焦点处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

应用:手电筒,汽车灯,探照灯的反光装置

【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

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

和困惑。

【课堂检测】教师巡视点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4)

【家庭作业】

布置课下探究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物理

的神奇,认识物理的用途,拓

宽学生的视野。)

课后完成(见附件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这节课,以红遍祖国的刘谦魔术和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指导学生完成:通过实例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大胆的猜想假设、围绕实验目的选择合适仪器、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证据得出科学结论、交流试验中的得失优缺点、评估实验方案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为以后独立探究学习铺平道路。

2、常规实验是用两只相同的蜡烛,其中一只点燃作为物,另一只用来确定像的位置,这种做法虽然成像清晰,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蜡烛燃烧时位置固定有点难度,如果不小心蜡油容易烫伤,燃烧时火焰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比如风吹火焰容易熄灭或者跳动不易找像的位置,如果燃烧时间长可能导致像与物不重合等许多弊端。为改进常规实验的种种不足,真正体现学生探究学习,加入平面镜、厚薄不同的玻璃板、自制相同“A”字模型、自制不同“A”字模型等,“A”字模型是用生活中废弃的硬纸板制成的,底座用夹子作为脚,位置可以随意放,并把“A”字的外表涂成靓丽的颜色,不仅容易吸引学生的视线,而且成像清晰,使学生更能发挥想象力,激发探究意识、培养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各个环节的过度自然,讲解透彻,重难点突出,注重落实,通过达标测试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达标率比较高。松愉快中接受新知识。

4.适时地融入激励性评价,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让孩子的思维得以发散。充分开发和利用动画资源、视频资源等各种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本节实验是中考的重点,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A字模型,利用光屏的作用,方格纸的用途,都不易接受和理解。

2.教学中往往忽略交流与评估。实验中对实验的反思、交流评估也要重视,加强反思性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评估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促进科学探究整体教学目标的落实。

3.初二的学生刚刚学习物理,学习习惯没养成,独立设计实验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导致物理实验课教学的组织有一定的困难。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1、为了测定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了光学反射器(如图所示)实际上是三面镜子镜面彼此相交成直角。

2.从光学角度讲,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装?

可以使车内的物体通过挡风

玻璃成的像在斜上方,视觉不

致把像和车前的物混淆

3、

使对面近乎水平的光线能反射到天空,对面的人就不感觉到刺眼。

4、阿基米德与平面镜

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对来势凶凶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儿.船队燃起熊熊大火,船毁人亡,阿基米德利用了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败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

附件3:【当堂测试、诊断达标】

1.(2012昆明)小明站在平面镜前l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m,他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利用平板玻璃、完全相同的蜡烛灯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⑴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

⑵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3.在湖边散步的小明惊奇的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他所看到的是空中小鸟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将

__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水面。

4.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和它发出的两条光线,

请再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

线。

5.(2009哈尔滨)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6、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1)手影(2)水中倒影(3)立竿见影(4)杯弓蛇影

答案:1、1 不变

2、(1)便于准确的确定像的位置(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虚远离

4、略

5、C

6、(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直线传播(4)光的反射

附件4:家庭作业

迷你实验室:揭开魔术箱的秘密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基础练)(解析版)

第四单元光现象 第3节平面镜成像 1.巴中市回风大桥已建成通车,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桥下水深2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A. 40m B. 42m C. 80m D. 84m 【答案】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40m.故选A. 2.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A. 成像的性质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 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答案】C 【解析】在平面镜成像中,因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利用这一点店内空间在平面镜中形成自己的像,这样在视觉效果上会给人一个大空间的感觉.故选C. 3.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A. 6:00 B. 5:45 C. 6:15 D. 6:30 【答案】B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

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6:15,所以实际时间是5:45. 故选B. 4.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 A. 1m B. 2m C. 3m D. 4m 【答案】C 【解析】当人的眼睛看到灯的像时,人的眼睛和像在同一直线上;当人的眼睛,池子的边缘、灯在水中的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人距离池子的距离最远,再远人就看不到灯在水中的像了,由此入手确定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出其成像的位置,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和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确定人看到像的最远位置。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D=3m,所以S′D=3m;连接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BC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为人到池子的距离;由题意可知,DS′=3m,DA=5m,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DAS′与△CAB相似. 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 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AC=DA=×5m=3m. 故答案为:C。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分层训练·提能力 1.(2017·襄阳中考)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故A选项说法正确;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B选项说法正确;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镜中成的是虚像,故C选项说法错误;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当物离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故D选项说法正确。 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几面镜子,具有扩大视野功能的是 (C) 【解析】穿衣玻璃镜和古代梳妆铜镜都是平面镜,没有扩大视野的功能,故A和D 错误;圣火点燃装置是利用了凹面镜,它能够把太阳光线会聚在一点上,来提高它的温度,达到点燃圣火的目的,故B错误;拐弯处的反射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制成的,因此它能够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C正确。 3.(2018·钦州期末)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C)

A.人眼发出的 B.平面镜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像S′发出的 【解析】图中表示的是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原因,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而来的,故选C。 4.(2018·济南质检)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为了便于观察现象,该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点燃蜡烛A,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能呈现出蜡烛的像 C.将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寻找像的位置 D.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也向玻璃板靠近且变大 【解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应选择较暗的环境。故A错误。平面镜成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B正确。将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不便于寻找像的位置。故C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也向玻璃板靠近,但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5.(2017·潍坊中考)海若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 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初二物理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1) 、填空题: 1、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 像,像和物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连线 跟镜面 ________________ ,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水池中水深3m ,池旁有一高8m 的树,池旁的人看到树在池水中的像,则像长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m ,如果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0000km ,则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3、 用笔尖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尖约 5mm ,镜子的厚度约为 ____________ mm 。 4、 影子和平面镜成像不同的,影子是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 5、 一束平行光射到某镜面后,如果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则该镜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 射光变为发散光束,则该镜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射光变为会聚光束,则该镜子 6、在距离竖直放的平面镜前 1.5m 有一个1.65m 的人,这时像和人的之间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如果把镜子移到原来的位置时,那么镜子中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 m ,像长 是 _________________ m.。 7、 汽车的头灯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镜做反射面,灯丝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 上。 8、 汽车的观后镜是 __________________ 镜,太阳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太阳灶烧水 时,水壶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 9、 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 ___________ ,在潜水艇里的 ____________ 镜就是利 用这一原理。 二、选择题: 10、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走时,则你的像( ) A 、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小 C 、不变,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12、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镜来说, 当人离镜同样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大 B 、 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小 C 、 观察到范围相同 D 、 无法判断观察到的范围大小 1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4、要使一只铅笔跟它在平面镜的像在一条直线上,这只铅笔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 、1800 B 、600 C 、300 D 、900 三、作图题:(1)作像 (2 )完成光路 B 、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D 、不变,像与你的距离不变 ) (1) (2)宀? J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虚像,简述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举例说出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

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 (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第3节:平面镜成像规律

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虚像”的物理含义,并能正 确运用“虚像”的概念解决问题; (2)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2.光路可逆原理在解决几何光学问题时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在本节课中是贯穿始终的一条思路。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平面镜成像规律和成像作图法。 2.难点:观像原理和观像范围的确定。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复习了反射定律,如果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发散光入射到镜面MN上,反射光束性质如何? 答:仍为发散光束。 那么,如果这束反射光射入眼E中(图1),能觉得光 是从S点处射出的吗? 答:不会。 那么,我们觉得反射光束是从哪里射出的?(作反射 光的反向延长线O1S'和O2S'交于S'点) 答:S'点。 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认为反射光是从其反向延长线S'处发出的,S'点就是S在镜中的“虚像”。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平面镜成像规律。 用反射定律和几何知识可以证明,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等大,正 立,虚像,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作SO⊥MN延长至S',使SO=O S',得到虚像S'。 从点光源S向镜面MN作入射光线SO1,连接S'O1做反射光线 O1A,用同样方法可作入射光线SO2和它的射光线O2B(图2)

例1 如图3所示,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 经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 。今以两平面镜交线O 为轴,将两镜转动θ角而它们的夹角保持直角。在入射光线AB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为D C '',那么D C ''将( ) A . 与CD 重合,同向平行 B . 与CD 不重合,同向平行 C . 与C D 交角为2θ D . 与CD 交角为4θ 分析:如图4所示,根据反射定律,光线在两个镜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i 1='1i ,i 2='2i ,入射光线AB 在平面镜M 上反射后,反射光线BC 偏转角α=π-2i 1;反射光线BC 在平面镜N 上反射后,出射光线CD 偏转角β=π-2i 2,那么,出射光线CD 相对入射光线AB 的偏转角φ=α+β=2π-2(i 1+i 2).在ΔBOC 中,∠OCB=22i -π ,所以∠CBO+∠OCB=π-(i 1+i 2)=2π,则i 1+i 2=2π,所以φ=2π-2×2 π=π,与AB 光线的入射角i 1无关,所以CD 光线与AB 光线反向平行。 但以上证明不能说明D C ''光线与CD 光线是否重合,利用平面镜成 像规律和作图法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5所示,在入射光线AB 上找一点S 1,将S 1看作点光源,由平 面镜成像作图法可作出S 1在平面镜M 中的虚像S 2,将S 2看作点光源,S 2 在平面镜N 中的虚像为S 3,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几何知识可得: S 1O=S 2O,S 2O=S 3O,则S 1O=S 3O, 那么,平面镜转过θ角后,由于S 1O 不变, 则S 3O 也不会改变,即出射光路D C ''位置不会改变,仍沿原光路CD 射出。 演示:几何画板:《直交平面镜的反射光路》 ① 旋转双平面镜,演示CD 光路不变; ② 打开几何证明界面,CD 光路不变的原因。 例2.如图6所示,一人站在水坑MN 旁边,设E 点为人眼 所在位置,试画出他从水面反光中看到树的范围。

初二物理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 一、填空题: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像,像和物的大小,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2、水池中水深3m,池旁有一高8m的树,池旁的人看到树在池水中的像,则像长 为m,如果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0000km,则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是m。 3、用笔尖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尖约5mm,镜子的厚度约为mm。 4、影子和平面镜成像不同的,影子是光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 的形成的。 5、一束平行光射到某镜面后,如果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则该镜子是,如果反射光变为发散光束,则该镜子是,如果反射光变为会聚光束,则该镜子 是。 6、在距离竖直放的平面镜前 1.5m有一个 1.65m的人,这时像和人的之间距离是m,如果把镜子移到原来的位置时,那么镜子中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是m,像长是m.。 7、汽车的头灯中用镜做反射面,灯丝应放在上。 8、汽车的观后镜是镜,太阳灶是镜,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上。 9、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在潜水艇里的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二、选择题: 10、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走时,则你的像() A、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小 B、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C、不变,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D、不变,像与你的距离不变 12、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镜来说, 当人离镜同样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大 B、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小 C、观察到范围相同 D、无法判断观察到的范围大小 1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4、要使一只铅笔跟它在平面镜的像在一条直线上,这只铅笔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1800 B、600 C、300 D、900 三、作图题:(1)作像(2)完成光路 (1)(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电子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棋盘、格子板,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视频引入 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特技表演,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悬浮特技表演,一起来看。 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我们需要先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平面镜成像。(二)进行新课 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一种像,小孔成像。我们先通过一段微课来回顾:小孔成像。(观看视频) (1)在小孔后面你看到了什么?生:光、光亮 (2)大家都看见了有光透过,你看见小孔所成的像了吗?生:没有 (3)要想看到小孔所成的像,我们需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器材呢?生:光屏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平面镜成像。 老师手中有一面镜子,观察一下,他的表面有什么特点? 生:平正、光滑的 像这种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物理学中我们叫平面镜。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看成平面镜? 生:平静的水面、光滑的大理石表面、光亮的金属、玻璃板等 非常好,这些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都是平面镜。而水中的倒影,玻璃中的人都是平面镜所成的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呢? 1.猜想 活动:照镜子。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镜子、激光笔,做一做以下4个活动: 1.五指伸平,将手掌扣在镜面上2.闭上右眼3.脸靠近或远离镜子 4.拿激光灯照一照镜子 大家猜想一下,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把你的猜想写在学案上。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过程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 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2)难点:虚像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课件猜谜语,有关镜子谜语: 1、平又平,亮又亮,平平亮亮桌上放。它会告诉你,脸上脏不脏。(打一用具) 2、明明亮亮,又平又光,谁来看它,跟谁一样。(打一用 具) 3、脸儿亮光光,站在桌子上,妹妹跑过去,它给照个像。(打一用具) 我们可以发现,镜子的反射面呈光滑的水平面,我们称为平面镜,面对着平面镜,我们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像(image)如:平静的水面、大大小小的镜子、光滑的金属器具表面等实验. 二:新课教学 (一)实验一、观察自己 回答问题: 1、平面镜里成的像跟你的脸一样大吗?

2、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远离还是

第3节 平面镜成像(1)

第3节平面镜成像(1)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2.一个刚学站在竖直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1m B.2m C.0m D.0.5m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4.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原形的 .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下图中的 ( ) 5.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下图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A B C D 6.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7.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A B C D 第1页

8.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 与他的距离变为( ) 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 9.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 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 10.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经过镜前都习惯照一照.同学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 己的___________(填“实、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自己在镜中的像,这是由于光的现象而成的,他到镜中像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 12.如图所示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 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漂亮的“蛋壳”闪着耀 眼的光芒,这是____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13.晶晶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晶晶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m. 14.岸边垂柳映在水中的像是____像;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是____像.(选填“实”或“虚”) 15.图为采集奥运圣火的画面.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_________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 ___________上的火炬点燃. 16.盐湖城风景区有一座桥,其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_______m; 若湖水上涨了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__________m,“倒影” 是_____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17.师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属于__________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球面镜中的_______________镜. 三、作图题 18.如下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 位置和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9.如下图乙所示,箭头OA表示物体,MN表示竖直的平面镜,请作出O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O'A'. 20.请在下图丙中画出物体A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1.已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如下图丁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第2页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以上可以缩句为:“物像等大、连线垂直、等距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解释: 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 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人的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教案设计】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提问意识的培养,尝试进行推测与假设. 2.进一步熟悉设计实验和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2. 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推测与假设. 如: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假设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对称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

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第二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开原五中 左桂华

《第二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开原五中左桂华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生活中比较常见。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引起的。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能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对虚象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四、教材处理 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学生对“虚象”和“虚象的位置”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所以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的方法;对于平面

镜成像的次要特点采取“全放”的方法) 五、设计思想 (一)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二)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成相等的物体(替身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法 (一)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二)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三)演示法(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在讲台上再完成一遍);(四)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这有利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多媒体展示)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多媒体展示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试题【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3节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1.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乙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2.如图,小虎利用玻璃板观察平面镜成像,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玻璃板的位置,A和B之间的距离一定会改变 B.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会使B更清晰 C.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 D.整个过程中,B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3.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竖直上移玩具鸟,则玩具鸟的像将上移 B.若竖直下移平面镜,则玩具鸟的像将下移 C.若人向平面镜靠近,则玩具鸟的像的大小将会变大 D.若在像与镜间放一木板,则平面镜中就不再成像了 4.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5.如图所示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 远,该视力表要求距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视力表前m的地方,如果将平面镜往上调整一些,则被测者看到镜中视力表的像的位置将(选填“上移”“下移”或“不变”)。 6.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坐标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A 在玻璃板的一端,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A' (1)为了确定像A′的位置,拿一支与A相同的(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坐标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像A′,分别记录像与物在坐标纸上对应点的位置。经过多次实验后,记录情况如图乙所示,接下来,同学在坐标纸上的操作应该是。 (2)根据“坐标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3)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在蜡烛A侧观察不到的是(选填“像A′”或“蜡烛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初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非常熟悉,但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 教材在这部分知识上,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自主探究。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等效替代法,寻找平面镜成的像,在此基础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等特点。 (2)本节课围绕新课改智慧课堂的五大步骤:知识回顾→交流探究→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当堂作业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探究,避免盲目性。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合理的点拨,最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录制平面镜成像的相关视频,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有切身体验。 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的误区。比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所成的“像”与“物”完全相同;“像”和“影”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分不清楚等。初二的学生初学物理,喜欢动手,好奇心强,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比如:有些同学理解接受能力较差,需要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个别同学自制力较差,喜欢上课开小差,需要老师给予一些关注,防止他们注意力分散。而有些同学则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让他们带动一些物理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好地参与实验。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2)了解生活中镜子、玻璃、水面都可以成像等现象。考虑到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以求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以期探究步步深入。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虚像的概念。 2.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评估的能力。 3.通过幽默短片和小游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1.平面镜成像作图。 2.虚像的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演示用:多媒体平台、镀膜玻璃板、大烧杯、量筒、足量的染色水、蜡烛一支、火柴。 学生分组用:玻璃板、两支等长的蜡烛、火柴、白纸一张、平面镜。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大家看多媒体,学师提问学友以下问题: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原卷及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考点方向】: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一些较好。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1)镜前蜡烛点燃,;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 5、虚像的理解和应用:。 6、像的亮度:。可以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蜡烛的像;若用棋子或圆斑小人代替蜡烛时,若像不清晰,可以用激光灯照亮棋子或小人,注意。 7、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垂直于桌面的玻璃板向蜡烛方向倾斜,那么看到玻璃板另一侧的像会怎么变化:。 8、评估: (1)像无法和蜡烛重合,可能是因为。 (2)分析像距与物距关系时,一组数据太少,。 9、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取决,像距取决于。 【经典例题】: 【母题】:在学习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后,聪明的小明也在家里也独自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