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样本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样本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样本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实验时间

同组同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4月

实验一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模/数( A/D) 转换的工作原理。

2.掌握芯片ADC0809与微控制器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3.掌握芯片ADC0809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用到的模块有”SMP-201 8051模块”、”SMP-204 译码模块”、”SMP-101 8位A/D模块”、”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

2.短的20P、 40P数据线各一根。

3.长的一号导线3根, 转接线一根。

三、实验原理

ADC0809芯片是一种8位采用逐次逼近式工作的转换器件。它带有8路模拟开关, 可进行8路模/数转换, 经过内部3-8译码电路进

行选通。

启动ADC0809的工作过程: 先送信道号地址到A、 B、 C三端, 由ALE信号锁存信道号地址, 选中的信道的模拟量送到A/D转换器,

执行语句 MOVX @DPTR, A产生写信号, 启动A/D转换。当A/D转换结束时, ADC0809的EOC端将上升为高电平, 执行语句MOVX A, @DPTR产生读信号, 使OE有效, 打开锁存器三态门, 8位数据就读到CPU中, A/D转换结果送显示单元。编程时能够把EOC信号作为中断请求信号, 对它进行测试, 用中断请求或查询法读取转换结果。实

验原理参考图1-1。

图1-1 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原理图本实验中ADC0809的8位模拟开关译码地址为:

IN0= 8800H IN1= 8801H

IN2= 8802H IN3= 8803H

IN4= 8804H IN5= 8805H

IN6= 8806H IN7= 8807H

四、实验内容步骤

1.将”SMP-201 8051模块”和”SMP-204 译码模块”分别插放到”SMP-2 主控制器单元”挂箱的CPU模块接口和译码模块接口上, 将”SMP-101 8位并行AD模块”插放到”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A/D转换模块接口上, 将”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插放到”SMP-4键盘与显示单元”的显示模块接口上。

2.用20p的数据线将”SMP-2 控制器单元”挂箱的J7和”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J1相连, 用40P的数据线将”SMP-2 控制器

单元”挂箱的J8和”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J2相连, 再用一号导线将”SMP-201 8051模块”上的P1.0、 P1.1分别和”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的DATA、 CLK相连, ”SMP-201 8051模块”上的P1.2和”SMP-101 8位并行A/D模块”的/0809INT相连。

3.用短路帽端接”SMP-204 译码模块”的J1的2、 3端, J2的2、3端, J3的1、 2端, 用短路帽短接”SMP-101 8位并行AD转换模块”中的J1的2、 3端。

4.将实验屏上的0-30V直流稳压电源( 调节旁边的”调节电位器”, 使其幅度为零) 接入到”SMP-101 8位AD转换模块”的CH0;

5.安装好仿真器, 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 把仿真头插到”SMP-201 8051模块”的单片机插座中;

6.检查上述模块及接线无误后, 打开电源开关, 打开仿真器电源;

7.启动计算机, 打开伟福仿真软件, 进入仿真环境。选择仿真器型号、仿真头型号、 CPU类型; 选择计算机通信端口, 测试串行口。

8.打开文件夹”实验程序”下的”8051程序”中的”0809显示.c”源程序, 运行程序, 经过调节电位器改变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幅

度0~5V( 最大值为+5V) , 则显示的数值为模拟信号经CH0通道AD 转换后所得数值( 范围为00H~0FFH)

9.将实验屏上的0-30V直流稳压电源( 调节旁边的”调节电位器”, 使其幅度为零) 并联接入到”SMP-101 8位AD转换模块”的

CH0—CH7, 修改程序, 进行标度变换使其显示值和实验屏上的

0-30V直流稳压电源一致, 编译无误后, 使其分时按下述格式显示各路数据。格式为:A—BB.C , 其中A为第几路通道, BB.C为所测电压值。

五、实验参考程序( 见”实验程序”下的”8051程序”中的”0809显示.c”源程序

六、实验报告

1.画出程序流程图。

2.用c语言编制实验程序。

3.调试结果分析

实验二温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的集成温度传感器( AD590) 基本原理、性能; 掌握测温方法以及数据采集和线性标度变换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仪器

智能调节仪、 PT100、 AD590、温度源、温度传感器模块, 传感器实验箱( 一) ; ”SMP-201 8051模块”、”SMP-204 译码模块”、”SMP-101 8位A/D模块”、”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

三、实验原理

本科生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魏福祥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与 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搞好实验教学,是完整掌握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树立准确的 “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特编写了本书。旨在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基础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类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测定原理,了解并熟悉引些大型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对实验数据的确分析能力,使其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完成学位论文和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科研、生产奠定必需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验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酒中的铜和隔的含量—标准加入法 定义书签。 实验2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粗品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收系数£值 定义书签。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一KBr 晶体压片法制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间、对二甲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液膜法制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 错误!未 实验3 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F - 离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 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离解常数的测定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5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铜、镉含量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6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F, Cl - 离子的含量.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7 邻二甲苯中杂质的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8 实验8 实验9 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与鉴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舒华戴新编 广州大学2009年

目录 实验1 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 实验1-1 LabVIEW的基本操作 (1) 实验1-2 练习 (4) 实验2 控件与程序框图应用 实验2-1 虚拟仪器前面板的设计 (5) 实验2-2 编写简单的LabVIEW 程序 (6) 实验3 子VI程序设计及调试程序技巧 实验3-1 创建子程序 (8) 实验3-2 子程序的调用 (10) 实验3-3 程序调试技巧 (12) 实验4 程序结构(1) 实验4-1 使用for循环结构 (14) 实验4-2 使用while循环结构 (16) 实验5 程序结构(2) 实验5-1 使用条件结构 (18) 实验5-2 使用顺序结构 (19) 实验5-3 使用事件结构 (20) 实验6 数据的表达与图形显示 实验6-1 Waveform Graph的应用 (23) 实验6-2 比较Waveform Chart和Waveform Graph (24) 实验6-3 使用XY Graph显示图形 (26) 实验6-4 公式节点及图形显示 (27) 实验6-5 虚拟信号发生器 (28) 实验7 非连线的数据传递方式 实验7-1 控制仿真 (30) 实验7-2 数制变换及计数仿真 (32) 实验7-3 全局变量编程 (33) 实验8 文件操作 实验8-1 文本文件操作 (34) 实验8-2 电子表格文件操作 (35) 实验8-3 仿真温度数据的记录 (36) 实验8-4 仿真温度数据的读取 (37) 实验9 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9-1 构建简单的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 (38) 实验9-2 频率响应函数与数字滤波实验 (38)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 一.目的 1. 正确、熟练地掌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 熟悉并掌握各种常见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认真学习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性能。 3. 通过一些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4. 通过一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 5.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要求 1.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掌握实验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步骤,认真做好预习笔记。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应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开启或使用实验仪器,不得擅自开启或使用实验仪器。 3.严格按照仪器分析教程和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出现意外,应随时告知实验教师。 4.实验教师应提前15分钟进入实验室,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熟悉仪器操作。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注意巡视观察,认真辅导,随时纠正个别学生不规范的操作。 5. 随时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6. 认真阅读“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了解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的位置。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尽量降低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试剂以及洗液、洗衣粉等)的消耗。 7. 保持实验室内安静、实验台面清洁整齐。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 8. 每次实验不得迟到。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因病、因事缺席,必须 请假。 三.实验安排 实验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条件试验 目的及要求: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doc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 说明:实验课时数为8节课,可从以下实验中自行选取8学时进行实验 实验一模拟信号调理实验(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电容构成的有源波器。 2. 掌握有源滤波器的调试。 二、实验学时 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有源低通、高通和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 已知上限截止频率fH=480Hz,电容C=0.01uF,试计算图1所示电路形式的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参数,运放采用OP-07。 3. 将图2中的电容C改为0.033uF,此时图2所示高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L=?。 四、实验原理及参考电路 在实际的电子系统中输入信号往往包含有一些不需要的信号成份,必须设法将它衰减到足够小的程度,或者把有用信号挑选出来。为此,可采用滤波器。 考虑到高于二阶的滤波器都可以由一阶和二阶有源滤波器构成,下面重点研究二阶有源滤波器。 1.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如图1所示。可以证明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图1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图2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式中: 上限截止频率 当Q=0.707时,这种滤波器称为巴特沃斯滤波器。 2.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如果将图1中的R和C的位置互换,则可得二阶高通滤波器电路,如图2所示。令 和 可得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其下限截止频率 五、实验内容 1. 已知截止频率fH=200Hz,试选择和计算图1所示电路形式的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运算放大器用OP-07。 2. 按图1接线,测试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3. 按图2接线,测试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4. 将图2中的电容C改为0.033uF,同时将1的输出与图2的输入端相连,测试它们串联起来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3中。 表3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六、实验报告要求

智能控制实验指导书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隶属函数编程;模糊矩阵合成运算编程;模糊推理运算编程。 1隶属函数编程 学习P39 例2-12 (以下为例程) 完成思考题P80 2-2 写出W及V两个模糊集的隶属函数,并绘出“非常老,很老,比较老,有点老”的四个隶属度函数仿真后的曲线。 %Membership function for old People clear all; close all; for k=1:1:1001 x(k)=(k-1)*0.10; if x(k)>=0&x(k)<50 y(k)=0; else y(k)=1/(1+(1/((x(k)-50)/5)^2)); end end plot(x,y,'k'); xlabel('X Years');ylabel('Degree of membership'); 2 模糊矩阵合成仿真程序 学习P31例2-10,仿真程序如下。 完成思考题P81 2-5,并对比手算结果。 clear all; close all; A=[0.2,0.8; 0.6,0.1]; B=[0.5,0.7; 0.1,0]; %Compound of A and B for i=1:2 for j=1:2 AB(i,j)=max(min(A(i,:),B(:,j)')) end end

3 模糊推理仿真程序 学习P47 例2-16,仿真程序如下。 完成思考题2-9,并对比手算结果。 clear all close all a=[1;0.5] b=[0.1;0.5;1] c=[0.2;1] for i=1:2 for j=1:3 ab(i,j)=min(a(i),b(j));%求出D end end t1=[]; for i=1:2 t1=[t1;ab(i,:)']; end %准备好DT; for i=1:6 for j=1:2 r(i,j)=min(t1(i),c(j)); end end %求出R a1=[0.8;0.1] b1=[0.5;0.2;0] for i=1:2 for j=1:3 ab1(i,j)=min(a1(i),b1(j)); %求出D1 end end t2=[]; for i=1:2 t2=[t2;ab1(i,:)']; end for i=1:6 for j=1:2 d(i,j)=min(t2(i),r(i,j)); c1(j)=max(d(:,j)); end end

精密仪器设计实验指导书

精密仪器设计实验指导书 朱丽编写裘安萍审稿 南京理工大学

实验守则 一、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熟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则和初步了解操作要求。没有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 2.实验中对各种数据应会处理,并考虑如何书写实验报告;实验中出现的误差或其他情况应进行分析说明。 二、实验须知 1.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注意保持实验室清洁和安静。 2.实验前,熟悉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经指导者同意后,方可接上电源。要小心操作,用力适当。 3.如发现仪器有故障时,不得擅自拆修,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4.学生应积极动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 5.实验完毕,要切断电源,清理实验场地,将所用的实验设备整理好,放回原处,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凡不遵守实验守则经指出而不改正者,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若情节严重,对实验设备造成损坏者,应负赔偿责任,并给予处分。 7.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完成实验者,须经实验室领导同意,或延长实验时间或另行安排补做时间。

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撰写实验报告是训练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的环节。实验报告是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学生对所做的实验应该做到原理清楚,方法和操作步骤正确,实验数据比较可靠,并且会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报告应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用钢笔、炭素笔或圆珠笔工整书写。报告内容要层次清楚,文字简明通顺,图、表清晰,符合汉语规范和法定计量单位。 实验报告一般包含下列7项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测量原理; 4.实验步骤; 5.实验记录; 6.实验数据处理及相应结论; 7.回答思考题。

最新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课件

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佳

2016年5月

实验一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的荧光法测定 1. 目的意义 喹啉结构是“苯并吡啶”。即一个苯环与一个吡啶环稠合而成。奎宁是喹啉的衍生物,其结构如下: N 喹啉 CH2 CH N CH 3 O C H OH C H 2 N CH2 CH2 CH2 奎宁 奎宁是金鸡纳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晶状粉末,抗疟疾药。疟疾曾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猖獗流行的疾病,曾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7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曾称为“金鸡纳霜”,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药。后来,瑞典纳尤斯对这种植物的树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取了其中的有效成分金鸡纳碱,起名为“奎宁”。“奎宁”这个词在秘鲁文字中是树皮的意思。直到1945年,奎宁才实现了人工合成。奎宁是碱性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盐,俗名硫酸奎宁。 在饮料中硫酸奎宁是调味料,主要用在滋补品和苦柠檬水中,有调味及预防疟疾之功效,例如汤力水是Tonic Water的音译,又叫奎宁水、通宁汽水。是苏打水与糖、水果提取物和奎宁调配而成的。可作为苦味饮料或用于配制鸡尾酒或其它饮料。奎宁饮料以其微苦的口味成为畅销的解渴饮料,特别是在夏季人们大量饮用,但大量消费含奎宁成分的饮料对一些个体有害,如新陈代谢紊乱或对这种物质有超敏性的人要避免摄取奎宁,特别是孕妇。对怀孕期间每天饮用一升以上奎宁饮料的孕妇进行的调查显示,出生后24小时,新生儿就出现神经战栗症状,在他们的尿液中发现了奎宁成分,但2个月以后这些症状就不存在了。为此,对奎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原理: 本实验包括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测定,以及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含量测定。硫酸奎宁是强荧光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射蓝色荧光。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与硫酸奎宁浓度成正比,可根据荧光强度求出硫酸奎宁浓度。 荧光(发射)光谱: 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曲线为荧光发射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是选择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的依据。 荧光激发光谱: 固定荧光发射波长(一般在最大发射波长处),改变激发光波长,得出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强度,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得曲线称为激发光谱。

智能仪器综合设计实验指导

智能仪器综合设计实验指导 一、实验的目的 《智能仪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的目的是把教材、课堂教学以及相关课程知识和技术综合运用,以达到巩固消化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及整机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开发产品和科研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1.根据课堂学习的仪器总体结构设计方法和构思,自行选题。 2.根据选题要求和储备的元器件,设计硬件系统和软件。 3.应用开发工具对系统进行调试。 三、设计过程 在智能仪器的开发和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设计准则及要求,其次制定系统方案,最后是方案的具体实施。设计准则及要求,就是使设计的智能仪器根据实际的需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标准化、系统化设计,使其具有较完善的操作性能,同时要求智能仪器可靠、安全、实用、性能价格比高。制定系统方案,是根据设计的任务要求提出几种设想、规划,并且加以比较推敲,选择一种认为是可行、较好的方案作为初步方案,然后对系统的指导思想、技术原则、技术指标、可靠性、性价比进行方案评估,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案实施需要对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部分进行调试,在各部分通过之后,在进行统调,从而完成智能仪器的实际。下面就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案实施过程的一些主要步骤加以说明。 1. 确定系统规模大小。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之后,则首先要预估系统软、硬件规模的大小,硬件核心部件选型,容量,对外的I/O数,通道数,模块数等。 2. 软、硬件权衡分配。在既定的总体规模中再进一步权衡。哪些模块用硬件完成,哪些可以用软件完成,合理调整好硬、软件搭配。原则上讲,硬件功能软件也可以完成,反之亦然。但在不同场合,软、硬件将各有特长,要是系统达到较高的性价比,必须使系统有恰当的软、硬件比例。一般地讲,硬件速度快,但应变灵活性小,扩展功能要另添部件;而软件处理速度慢,但变更灵活性大,添加功能只要对软件作适当修改即可。至于价格,硬件是需较大投资,软件相对小些。软件和硬件在逻辑功能上是等效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其软、硬件功能分配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要根据系统的要求而定。提高硬件功能的比例可以提高速度,减少所需的存储容量,有利于监测和控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30页精选文档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部衡林森编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4年2月26日 前言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特殊或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仪器分析作为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日益广泛地为许多领域内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大量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因而仪器分析成为高等学校中许多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将来并不从事分析仪器制造或者仪器分析研究,而是将仪器分析作为一种科学实验的手段,利用它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仪器分析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没有严格的实验训练,就不可能有效地利用这一手段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对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巩团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独立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的能力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论可以指导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发展理论。实验验证和发展理论的作用是以对实验现象的严密细心的考察和实验数据的科学分析为基础的,而高超熟练的实验技能是获得精密实验数据的必要和先决条件。一般说来,仪器分析实验特别是大型仪器分析实验,其特点是操作较

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信息量大.需要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图谱解析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些特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和提高实验技能、分析推理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 由于实验室不可能购置多套同类仪器设备,一般多采用几人一组做仪器分析实验,对于大型分析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仪器上做实验有困难的,也尽可能地安排了一些演示实验,或者对该仪器可能提供的分析信息做了必要的介绍。 学生在实验中应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仔细地记录数据与分析结果,积极思考,注意手脑并用,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写好实验报告是仪器分析实验的延续和提高。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方法和原理、实验仪器类型与型号、主要实验步骤或主要实验条件、实验数据(图谱)及其处理以及结果、讨论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其内容虽无固定模式,但是可涉及诸如对实验原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做好实验的关键及自己的体会,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结果的误差分析以及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等方面。以上内容学生都可就其中体会较深者讨论一项或几项。科学实践的经验告诉人们,实验中的“异常”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发现新的科学现象的先导、对实验中异常情况的深入分析和解释、有可能启发人们从中发现新的实验事实和苗头,获得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试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实验后深入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提高实验质量的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实验时间 同组同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4年4月 实验一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模/数(A/D)转换的工作原理。 2.掌握芯片ADC0809与微控制器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3.掌握芯片ADC0809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用到的模块有“SMP-201 8051模块”、“SMP-204 译码模块”、“SMP-101 8位A/D模块”、“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 2.短的20P、40P数据线各一根。 3.长的一号导线3根,转接线一根。 三、实验原理 ADC0809芯片是一种8位采用逐次逼近式工作的转换器件。它带有8路模拟开关,可进行8路模/数转换,通过内部3-8译码电路进行选通。 启动ADC0809的工作过程:先送信道号地址到A、B、C三端,由ALE信号锁存信道号地址,选中的信道的模拟量送到A/D转换器,执行语句 MOVX @DPTR,A产生写信号,启动A/D转换。当A/D转换结束时,ADC0809的EOC端将上升为高电平,执行语句MOVX A,@DPTR产生读信号,使OE有效,打开锁存器三态门,8位数据就读到CPU中,A/D转换结果送显示单元。编程时可以把EOC信号作为中断请求信号,对它进行测试,用中断请求或查询法读取转换结果。实验原理参考图1-1。 图1-1 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原理图 本实验中ADC0809的8位模拟开关译码地址为: IN0= 8800H IN1= 8801H

IN2= 8802H IN3= 8803H IN4= 8804H IN5= 8805H IN6= 8806H IN7= 8807H 四、实验内容步骤 1.将“SMP-201 8051模块”和“SMP-204 译码模块”分别插放到“SMP-2 主控制器单元”挂箱的CPU模块接口和译码模块接口上,将“SMP-101 8位并行AD模块”插放到“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A/D转换模块接口上,将“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插放到“SMP-4键盘与显示单元”的显示模块接口上。 2.用20p的数据线将“SMP-2 控制器单元”挂箱的J7和“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J1相连,用40P的数据线将“SMP-2 控制器单元”挂箱的J8和“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J2相连,再用一号导线将“SMP-201 8051模块”上的、分别和“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的DATA、CLK相连,“SMP-201 8051模块”上的和“SMP-101 8位并行A/D模块”的/0809INT相连。 3.用短路帽端接“SMP-204 译码模块”的J1的2、3端,J2的2、3端,J3的1、2端,用短路帽短接“SMP-101 8位并行AD转换模块”中的J1的2、3端。 4.将实验屏上的0-30V直流稳压电源(调节旁边的“调节电位器”,使其幅度为零)接入到“SMP-101 8位AD转换模块”的CH0; 5.安装好仿真器,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头插到“SMP-201 8051模块”的单片机插座中; 6.检查上述模块及接线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打开仿真器电源; 7.启动计算机,打开伟福仿真软件,进入仿真环境。选择仿真器型号、仿真头型号、CPU类型;选择计算机通信端口,测试串行口。 8.打开文件夹“实验程序”下的“8051程序”中的“0809显示.c”源程序,运行程序,通过调节电位器改变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幅度0~5V(最大值为+5V),则显示的数值为模拟信号经CH0通道AD转换后所得数值(范围为00H~0FFH) 9.将实验屏上的0-30V直流稳压电源(调节旁边的“调节电位器”,使其幅度为零)并联接入到“SMP-101 8位AD转换模块”的CH0—CH7,修改程序,进行标度变换使其显示值和实验屏上的0-30V直流稳压电源一致,编译无误后,使其分时按下述格式显示各路数据。格式为:A—,其中A为第几路通道,为所测电压值。 五、实验参考程序(见“实验程序”下的“8051程序”中的“0809显示.c”源程序 六、实验报告 1.画出程序流程图。 2.用c语言编制实验程序。 3.调试结果分析 实验二温度测量

实验一 仪器分析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一仪器分析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规玻璃器皿的洗涤 2、常用玻璃器皿洗涤试剂的配制 3、特殊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4、分析数据的常规处理方法 二、实验用品: 玻璃器皿:烧杯(各种规格若干);量筒(各种规格若干);试管若干;滴管若干;试剂瓶若干;漏斗;玻棒;移液管若干;滴定管;三角瓶;培养皿等常用辅助仪器:托盘天平、电子天平、恒温干燥箱 清洁工具:各种规格刷子、洗衣粉、去污粉、肥皂、洗涤液、有机溶剂三、方法:玻璃器皿及玻片洗涤法 肥皂,肥皂液,洗衣粉,去污粉,用于可以用刷子直接刷洗的仪器,如烧杯,三角瓶,试剂瓶,量筒,试管等;洗液多用于不便用于刷子洗刷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蒸馏器等特殊形状的仪器,也用于洗涤长久不用的杯皿器具和刷子刷不下的结垢。用洗液洗涤仪器,是利用洗液本身与污物起化学反应的作用,将污物去除。因此需要浸泡一定的机会充分作用;有机溶剂是针对污物属于某种类型的油腻性,而借助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的作用洗除之,或借助某些有机溶剂能与水混合而又发挥快的特殊性,冲洗一下带水的仪器将不洗去。如,甲苯,二甲苯,汽油等可以洗油垢,酒精,乙醚,丙酮可以冲洗刚洗净而带水的仪器。 (一)玻片洗涤法 实验用玻片,必须清洁无油,清洗方法如下: 1.新购置的载片,先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冲去盐酸。再放浓洗液中浸泡过夜,用自来水冲净冼液,浸泡在蒸馏水中或擦干装盒备用。 2.用过的载片,先用纸擦去石蜡油,再放入洗衣粉液中煮沸,稍冷后取出。逐个用清水洗净,放浓洗液中浸泡24h,控去洗液,用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浸泡。 3.用于染色的玻片,经以上步骤清洗后,应选择表面光滑无伤痕者,浸泡在95%的乙醇中暂时存放,用时取出,用干净纱布擦去酒精,并经过火焰微热,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实验课程。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海洋自动观测技术)有着较强的联系。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课是通过实验手段,使学生获得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分两个层次进行: (1)验证性实验。它主要是以单个传感器和基本测量电路为主。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电路,仪器设备和较详细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来验证传感器的有关理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综合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电路,拟定出测试方案,搭建基本测量系统,最后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 6 -

2.设计思路: 在内容安排上,除安排常用传感器实验外,还要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贯穿于每个 实验内容中。因为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是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教 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验所使用的传感器的选用方面,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具体实施时,重点放在使用 方法和功能上。对内部结构和原理不去详细分析。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 (2) 掌握基本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原理 (3)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来源,误差处理方法 (4) 掌握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初步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编排顺序为:(1)箔式应变片性能—应变电桥;(2)移相器及相敏检 波器实验;(3)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4)P-N结温度传感器;(5)热敏式温度传感 器测温实验;(6)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位移、振幅测量;(7)霍尔传感器;(8)电涡流 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9)扩散硅压力传感器;(10)电容式传感器特性;(11)光纤传感 器位移测量、转速测量;(12)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13)数据采集处理。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后置课程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二、课程目标 学习和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的使用方法。 掌握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箔式应变片、电感传感器、电容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热电偶、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特点、 - 6 -

虚拟仪器仪表综合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模板

虚拟仪器仪表综合实验装置实验指导 书 1

实验一 温度传感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特性、 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 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图如图1-2所示, R2用作加热电阻, R3为负温度系数热敏 电阻NTC, 用来检测加热温度的变化, R3、 R4、 R5、 R6组成全桥电路, 当J1的1-2端、 J2的1-2端断开时, 则桥路后面的精密仪器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为0, 此时能够经过调节电位器RW 对放大电路进行调0; 当J1的1-2端、 J2的1-2端接通时, 则桥路的输出电压信号经放大调理电路放大, 从而在Uo 的输出端得到随加热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压信号。 本实验中的温度传感器采用了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对热敏感的电阻元件, 一般用半导体材料做成, 能够分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 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TR( Critical Temperature Resistor) 三种, 本实验用的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NTC 一般是一种氧化物的复合烧结体, 特别适合于C 0300~100-之间的温度测量, 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其经验公式为: ??? ? ?-=0110T T B T e R R , 式中, R0是在25C 0时或其它参考 温度时的电阻, 0T 是热力学温度( K) , B 称为材料的特征 温度, 其值与温度有关, 主要用于温度测量。 NTC 和PTC 的特征曲线如图1-1所示: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检测与控制实验中心万文略、彭小峰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杨泽林、杨继森、庄秋慧 课程设计目的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智能仪器理论和实验课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功能较为完整的仪器。并写出设计研究报告。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上获得智能仪器设计的经验,掌握仪器设计的步骤、过程和方法。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智能仪器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PN结传感器的温度测量仪设计 智能仪器的组成一般包括: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外围电路、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键盘、显示)、数据记录、转储(保存、打印)等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其外围电路,AD转换电路,键盘和显示电路。本文对其中关键部分做简单介绍,以使学生能更容易地进行课程设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选择1N4007整流二极管,其正向偏置工作时PN结上的结电压满足 (式1-1) α,γ是由PN结参数决定的常数 Ugo:硅半导体在OK温度时禁带宽度与电子电荷q的比值。 由式1-1可以看出,PN结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特性。 据文献记载,当温度变化一度时,结电压变化2mv左右。由式1-1可知,温度变化曲线为指数型非线性变化。其正向偏置电流应保持恒定。 2.放大电路设计 (1)选择放大器 PN结的结电压变化是一个微弱信号,结电压在温度每变化1度时大约变化2mv左右,所以需要进行放大后才能被后续电路处理。选择合适的集成运放来设计放大电路,选择运放时应考虑运放的温度系数,共模抑制比,输入失调电压,带宽等。 可供选择的运算放大器有OP07、LM324等。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实验指导书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实验指导书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前言 本实验是为了配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课程的理论学习而专门设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更高级课程和信息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为八个实验:1.产生式系统实验;2.模糊推理系统实验;3.A*算法求解8数码问题实验;4.A*算法求解迷宫问题实验;5.遗传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实验;6.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实验;7.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8.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每个实验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等六个项目。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实验的教学大纲;第二部分是介绍八个实验的内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实验指导书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教学大纲 (1) 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 (4) 实验二模糊推理系统实验 (7)

实验三A*算法实验I (13) 实验四A*算法实验II (17) 实验五遗传算法实验I (19) 实验六遗传算法实验II (26)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29) 实验八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 (35)

实验教学大纲 一、学时:16学时,一般安排在第9周至第16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运行环境:PC机、Visual C++ 6.0、Matlab 7.0。 三、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 平台实验内容学 时 类型教学 要求 1 产生式系统应用VC++ 设计知识库,实现系统识别或 分类等。 2 设计课内 2 模糊推理系统应 用Matla b 1)设计洗衣机的模糊控制器; 2)设计两车追赶的模糊控制 器。 2 验证课内 3 A*算法应用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N数码问题的 A*算法。 2 综合课内 4 A*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迷宫问题的A* 算法。 2 综合课内 5 遗传算法应用I Matla b 1)求某一函数的最小值; 2)求某一函数的最大值。 2 验证课内 6 遗传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不同城市规模 的TSP问题的遗传算法。 2 综合课内7 基于神经网络的Matla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字识 2 验证课内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环境仪器分析 实验指导书 吴娟 主编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

实验一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校正 (一)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能根据仪器说明书安装仪器,达到了解仪器的原理及构造,并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仪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光透过溶液。不同物质的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其浓度、透过的液层厚度及入射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其定量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A=lg t o I I =KLC A 为吸光度 C 为溶液的浓度 L 为光程 三、试剂和仪器设备 可见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注明仪器型号) 石英比色皿 玻璃比色皿 0.004%高锰酸钾溶液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按照仪器说明书连接好仪器。 (3)打开仪器上盖讲解仪器各部分组成。 (4)利用基准物质校准仪器的波长。 (5)用0.004%高锰酸钾溶液,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是否在523nm 和544nm 。 五、思考题: 简述分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二)分光光度法测定溴百里酚蓝的pK a 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指示剂pK a 值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2.学习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用作图法求pK a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显色剂大多为有机弱酸或弱碱,若其酸式和碱式体具有不同颜色,便可利用光度法来测定其离解常数。 溴百里酚蓝为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离解平衡: -In H HIn +=+ [HIn] ]In ][H [K -a +=? 即 ][In ]HIn [lg pH pK -a +=? 由上式可知,在一确定的pH 值下,只要知道[HIn]与[In -]的比值,就可以计算pK a 值。根据吸光度加和性原理得: ]In []HIn [A -In HIn - εε?+= ] H [K c K ]H [K c ]H [A a a In a HIn -++++++=εε? 其中c 为溴百里酚蓝的分析浓度, c=[HIn]+[In -],做HIn 或者In -的吸收曲线,确定其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测定波长。 在高酸度下,近似认为溴百里酚蓝只以HIn 存在,在选定的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则有 c ]HIn [A HIn HIn HIn εε?≈= 在低酸度下,可认为该酸主要以In -结构存在,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则有 c ]In [A - --In -In In εε?≈= 综合以上各式,得 A A A -A lg pH pK --HIn In a ?+= 以A A A -A lg -- HIn In ?对pH 作图,直线与pH 轴的交点之pH 即为pK a 值。 三、仪器和试剂 1. 分光光度计;比色皿;酸度计 2. NaH 2PO 4溶液(0.2mol/L ),K 2HPO 4溶液(0.2mol/L )。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实验指导书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实验指导书 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前言 本实验是为了配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课程的理论学习而专门设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更高级课程和信息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为八个实验:1.产生式系统实验;2.模糊推理系统实验;3.A*算法求解8数码问题实验;4.A*算法求解迷宫问题实验;5.遗传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实验;6.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实验;7.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8.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每个实验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容、实验条件、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等六个项目。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实验的教学大纲;第二部分是介绍八个实验的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实验指导书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教学大纲 (1) 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 (3) 实验二模糊推理系统实验 (5) 实验三 A*算法实验I (9) 实验四 A*算法实验II (12) 实验五遗传算法实验I (14) 实验六遗传算法实验II (18)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20) 实验八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 (24)

实验教学大纲 一、学时:16学时,一般安排在第9周至第16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运行环境:PC机、Visual C++ 6.0、Matlab 7.0。 三、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 平台实验容学 时 类型教学 要求 1 产生式系统应用VC++ 设计知识库,实现系统识别或 分类等。 2 设计课 2 模糊推理系统应 用Matlab 1)设计洗衣机的模糊控制器; 2)设计两车追赶的模糊控制 器。 2 验证课 3 A*算法应用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N数码问题的 A*算法。 2 综合课4 A*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迷宫问题的A* 算法。 2 综合课5 遗传算法应用I Matlab 1)求某一函数的最小值; 2)求某一函数的最大值。 2 验证课6 遗传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不同城市规模 的TSP问题的遗传算法。 2 综合课 7 基于神经网络的 模式识别Matlab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字识 别设计; 2)基于离散Hopfiel神经网络 的联想记忆设计。 2 验证课 8 基于神经网络的 优化计算VC++ 设计与实现求解TSP问题的连 续Hopfield神经网络。 2 综合课 四、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分制评定。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就不及格。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一般应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平时成绩又要以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对于实验课成绩,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考核,都必须按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实际实验工作能力的强弱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

仪器分析报告实验指导书

仪器分析实验编写人员晓惠田亚赛海军 2014年12月

目录 实验1 电导率仪的使用及应用 (3) 实验2 酸度计的使用及应用 (5) 实验3 离子计的使用及水中氟离子的测定 (8) 实验4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水中铁的测定 (12) 实验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 (16) 实验6 气相色谱仪的使用及水中苯系物的测定 (20) 实验7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及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24) 实验8 单扫描极谱仪的使用及水中铜、镉、锌的测定 (29) 实验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水中铜的测定 (33) 实验10异烟酸-吡唑啉酮多种方法测定水中氰化物的研究 (38) 附件 附件1、气相色谱(GC-14C)仿真系统操作手册 附件2、原子吸收仿真软件系统操作手册 附件3、液相色谱测定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的含量(仿真系统操作手册)

实验1 电导率仪的使用及应用 实验项目编码: 实验项目时数:2 实验项目类型: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DSJ-308A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及溶液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2.掌握电导电极电极常数的标定方法。 3.测量纯水、自来水、河水的电导率,能利用水的电导率值判别实验用水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 电导率(T.D.S):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欧姆。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 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三、实验用仪器与试剂 1.DDSJ-308A电导率仪。 2.0.10mol/L、0.01mol/L的氯化钾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DDSJ-308A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1.开机前准备 (1)按下表将温度传感器及相应的电导电极与电导仪连接。 ( 2.溶液电导率测定 (1)按下“ON/OFF”键开机,预热10min。 (2)将温度传感器及电极插入到待测溶液中,轻摇,清洗电极;重取待测液,将温度传感器及电极插入到待测溶液中。 (3)按下“模式”键,选择测量状态为“电导率”。 (4)按下“电极常数”键,用“▲”或“▼”键,选择电极常数。 (5)按下“确认”键。 (6)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