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2017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化学竞赛这一活动是我们在高中阶段经常举办的,你想在比赛中一展风采吗?那就赶紧抓紧时间,复习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平衡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

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

常错点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

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 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 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

常错点14 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

(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 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辨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常错点16 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辨析: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

常错点17 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常错点18 错误地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辨析:

(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

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共价键三参数:

概念对分子的影响

键能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单

位:kJ/mol)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单

位:10-10米)

键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

键角分子中相邻键之间的夹角(单位:

度)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键的极性: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4、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形成原因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

对称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

对称

存在的共价键非极性键或极性键极性键

分子内原子排列对称不对称

5、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

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

分子类型分子形状键角键的极性分子极性代表物A球形非极性He、Ne

A2直线形非极性非极性H2、O2

AB直线形极性极性HCl、NO

ABA直线形180°极性非极性CO2、CS2

ABA V形≠180°极性极性H2O、SO2

A4正四面体形60°非极性非极性P4

AB3平面三角形120°极性非极性BF3、SO3

AB3三角锥形≠120°极性极性NH3、NCl3

AB4正四面体形109°28′极性非极性CH4、CCl4

AB3C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3Cl、CHCl3

AB2C2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2Cl2

直线三角形V形四面体三角锥V形 H

2

O

6、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7、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

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

下载全文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整理五

5.1 酸碱理论及其开展 5.1.1阿累尼乌斯(Arrhenius)电离理论 1887年Arrhenius提出,但凡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产生H+ 物质叫酸(acid),能电离产生OH-物质叫碱(base),酸和碱反响称为中和反响,酸碱反响产物主要是作为溶剂水和盐类。 如: 酸:HAc H+ + Ac- 碱:NaOH Na+ + OH- 酸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盐和水: NaOH + HAc NaAc + H2O 反响本质是:H+ + OH-= H2O 根据电离学说,酸碱强度用电离度α来表示。 对于弱电解质而言,在水溶液中仅仅是部分电离, 电离度:表示弱电解质到达电离平衡时电离百分数。 设HA为一元酸,它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A H + + A- 电离度定义为 式中:c HA 表示一元弱酸分析浓度(或总浓度);[HA] 表示平衡浓度 在c HA肯定条件下,a值愈大,表示弱酸电离得愈多,说明该酸愈强。 对于多元酸H n A nH+ + A n- 这一离解平衡包含假设干分步离解反响: H n A H n-1A-+ H+ H n-1A-H n-2A2-+ H+ … … … … 一般对多元酸,假设第一级电离比其他各级电离大很多,那么可近似看作是第一级电离结果,假设各级电离都不太小且差异不是很大时,常采纳酸、碱离解平衡常数来表征酸碱强度。 HA A-+ H+ H n A H n-1A-+ H+ H n-1A-H n-2A2-+ H+ … … … … H n A A n-+n H+ 对于弱碱而言,同样存在着电离平衡,K b。 K a,K b意义: ①K a〔或K b〕值可以衡量弱酸〔碱〕相对强弱,K值≤10-4认为是弱。 10-2~K~10-3中强电解质〔可以试验测得〕 ②同一温度下,不管弱电解质浓度如何变更,电离常数根本保持不变。 ③K a,K b随温度而变更,〔影响较小,一般可忽视〕 Ka与α关系: 以HA为例,初始浓度为C HA A-+ H+ 初始 c 0 0 平衡 c(1-α) cα cα 假设c/Ka≤500时,1-α≈1 cα2=K a 稀释定律 T 肯定时,稀释弱电解质,c↘,α↗;反之c↗,α↘,Ka是常数。 人们把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定义为酸度,作为在酸碱反响中起作用大小标记。 pH= -lg[H+]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2022年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CH3COONa + NaOH→ 加热-- Na2CO3 + CH4 2. 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水分危害此反应!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CH4. 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 CaO作用: 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O2、NH3等. 5. 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6.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 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 化学方程式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 + H2O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如下: 2C2H5OH-- 浓H2SO4,140℃→ C2H5OC2H5 + H2O 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 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C + 2H2SO4(浓)-- 加热→ CO2 + 2SO2 + 2H2O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高中化学竞赛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竞赛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竞赛必备的知识点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 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 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 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H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Ⅲ、铵盐 a、定义: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如Cl—、SO42—、CO32—)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HCO3等 b、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化学性质: ①加热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如:NH4NO3+NaOH===NH3↑+H2O+NaCl,,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NH4+的检验:NH4++OH—===NH3↑+H2O。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中子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整理(三)

3.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计量关系 3.1.1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的特点: 1)在反应中物质会发生变化,即旧的物质的破坏和新的物质的生成; 2)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随有物质结构的变化。 3)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形式表现)。 这种能量与结构的变化趋势与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一般而言,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正向进行,总是趋向于使体系稳定:尽可能使体系能量降低;尽可能使产物结构稳定。 3.1.2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作用是以正确而简洁的方式定性和定量地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3.1.3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研究——质量和能量 1.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没有质量的增加或减少——质量守恒。 2.能量守恒定律 不同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光能、机械能以及化学能可以彼此相互转换但是不能创造或消失——能量守恒。 3.元素分析——定组成定律和倍比定律 定比定律(或定组成定律):当元素化合成一种化合物时,各化合元素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 3.1.4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物质不灭的实质 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化学反应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数是不变的;通过化学反应,既不会产生净电荷,也不会使之消失。 3.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2.1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是研究各种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热力学研究要解决: 1)在指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进行时,与外界要交换多少能量; 2)在指定条件下,某一反应能否进行,反应的限度如何?简而言之,即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些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体系和环境 被研究的物质系统(对象)称体系;体系以外并与体系相联系的所有部分称环境。 按照体系、环境间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热力学体系可分为: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只有能量传递但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又没有物质交换。 我们一般主要讨论封闭体系。 2.状态和状态函数 一个体系的状态可由它的一系列物理量来确定;体系的状态是体系所有性质的综合表现。我们把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征: 1)状态一定值一定; 2)殊途同归变化相等; 3)周而复始变化为零。 状态函数若具有加和性(如V、m),则称其具有容量性质,称为容量性质的状态函数;若没有加和性(如T、P),则称其具有强度性质(与物质的量无关),称为强度性质状态函数。3.过程和途径 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变化的经过称为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则称为途径。常见的热力学过程有: 1)等温过程——体系的始态温度与终态温度相同,并等于环境的温度(T1=T2=T环) 2)等压过程——始态、终态的压力与环境相同(p1=p2=p环) 3)等容过程——体系的体积不发生变化(V1=V2) 4)绝热过程——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Q=0) 5)循环过程——过程进行后,系统重新回到初始状态。 6)可逆过程——它是一种在无限接近于平衡并且没有摩檫力条件下进行的理想过程,也是在热力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过程。 4.功和热 热力学中把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差而变化的或传递的能量形式称为热,以Q表示。 除热以外的能量交换形式都称为功,以W表示。在热力学中把各种功分成两大类:一是体系反抗外压所作的“膨胀功”或称“体积功”;另一类是除“膨胀功”以外的“其它功”或称之为“有用功”、“非体积功”。 在热力学规定: 体系从环境吸收热量,Q>0;向环境放热,Q<0; 体系对环境作功,W>0;环境对体系作功,W<0。 功和热的数值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有关,为过程函数。 理想气体恒温膨胀过程中,以可逆途径进行时,体系对环境做的功最大,吸收的热量最多;恒温压缩过程中,以可逆途径进行时,环境对体系做的功最小,体系放出的热量最少。5.热力学能(内能) 体系内部一切能量的总和称为体系的热力学能,用符号U表示。 1)它包括体系内各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位能、振动能、转动能、平动能、电子的动能以及核能等等; 2)是状态函数; 3)绝对值无法测量或计算,但可以测定ΔU,ΔU=U终-U始。; 3)具有加和性质; 4)对于理想气体来说,热力学能U只是温度的函数。 3.2.2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的形式可以相互转换,但能量的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自行消灭。若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加以具体化,则对于一个封闭体系,如果体系处于某一始态I,其内能为U I,当体系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2017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化学竞赛这一活动是我们在高中阶段经常举办的,你想在比赛中一展风采吗?那就赶紧抓紧时间,复习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平衡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

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高中化学竞赛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竞赛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竞赛基础知识点归纳 在我们的高中阶段,化学竞赛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很多喜欢化学的学生都很积极参加比赛,可是想要赢得胜利,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化学知识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 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

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二、物质结构

关于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关于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归纳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竞赛由查字典化学网整理提供: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s、p、d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

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周期。1~18族。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类金属)。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共价键。键长、键角、键能。σ键和π键。离域π键。共轭(离域)体系的一般性质。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对称性基础(限旋转和旋转轴、反映和镜面、反演和对称中心)。 8. 配合物路易斯酸碱。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用

高中化学竞赛题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化学竞赛题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化学竞赛题知识要点总结 化学是高中生必须学好的一门重要科目,而化学知识竞赛是很多学生都会举办的比赛,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准备哪些化学知识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竞赛题知识 化学实验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 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 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

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25px~50px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20.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1.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22.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23.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24.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加热。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知识点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知识点 1 一、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二、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三、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四、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五、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六、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七、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八、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九、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十、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十一、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十二、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十三、能被氧化的物质有: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十四、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十五、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总结 引言 高中化学竞赛是对学生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的综合考核。为了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高中化学竞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竞赛。 1. 元素与化合物 1.1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分类。1.2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1.3 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需要熟悉,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2. 化学方程式 2.1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 2.2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要相等。2.3 反应物的摩尔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推导得到。 3. 化学键与化学键能 3.1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2 化学键能是形成或断裂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3.3 化学键的强弱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电负性差异越大,化学键

越偏离离子键,电负性差异越小,化学键越接近共价键。 4. 酸碱中和反应 4.1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4.2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4.3 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值来判断。 5. 氧化还原反应 5.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5.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可以通过半反应方程式来描述。5.3 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6. 化学平衡 6.1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或压力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6.2 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的指标,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来计算。 6.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浓度,可以通过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 7. 动力学

高中化学竞赛重要的知识点小结

高中化学竞赛重要的知识点小结 高中化学竞赛重要的知识点小结 说到化学竞赛,很多高中生都希望自己能在比赛中一展自己的水平,夺得胜利,那么在比赛前我们需要具备哪些化学知识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竞赛重要的知识点小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竞赛易错知识 1、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有机是大头,命名结构性质都可以出题,还可以和配合物晶体结合,有机化学北大出的要求的都要掌握,再做做关于合成、性质的题,推荐丁漪出的化学竞赛教程最好用解答的那本,好好研究一下; 结构式重点和难点;有多做一些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的题,基本的知识掌握了,这两块应该没太大问题;晶体很难,即使做很多题也不一定可以掌握,但基本的份不可以丢;原子结构已经很多年没有考了,如果再考肯定考分析信息的能力,应该不会很难; 滴定每年会有一道大题;而且越来越重视,如果运气好只是一道高中就会的计算,但运气不好的化就会遇到分析化学里的内容; 化学平衡考的比较简单,但要有备无患; 电化学可能会出难题,多看一下无机化学,会有启发; 有效数字不可以不注意,大学和高中的要求不同,改卷老师都遵循大学的标准,只有规范才能不丢无谓的分; 物理化学和溶液已经多年未考,但热力学的内容是决赛里的难点,看自己有没有必要学这个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有几个建议:如果你是分析型的;就多做一些题,做题可以让水平提高很多,如果是记忆型的,就多看看书,尤其是有机无机,虽然每年都出一些新信息,但它的模型在书上都能找到;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 附化学竞赛大纲一般不会改动 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有机是大头,命名结构性质都可以出题,还可以和配合物晶体结合,《有机化学》(北大出的)要求的都要掌握,再做做关于合成、性质的题,推荐丁漪出的《化学竞赛教程》(最好用解答的那本),好好研究一下。 结构式重点和难点。有多做一些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的题,基本的知识掌握了,这两块应该没太大问题。晶体很难,即使做很多题也不一定可以掌握,但基本的份不可以丢。原子结构已经很多年没有考了,如果再考肯定考分析信息的能力,应该不会很难。滴定每年会有一道大题。而且越来越重视,如果运气好只是一道高中就会的计算,但运气不好的化就会遇到《分析化学》里的内容。化学平衡考的比较简单,但要有备无患。电化学可能会出难题,多看一下《无机化学》,会有启发。有效数字不可以不注意,大学和高中的要求不同,改卷老师都遵循大学的标准,只有规范才能不丢无谓的分。物理化学和溶液已经多年未考,但热力学的 内容是决赛里的难点,看自己有没有必要学这个了。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有几个建议:如果 你是分析型的。就多做一些题,做题可以让水平提高很多,如果是记忆型的,就多看看书,尤其是有机无机,虽然每年都出一些新信息,但它的模型在书上都能找到。最后祝你取得好成绩。 附化学竞赛大纲(一般不会改动) 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 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

高中化学竞赛考纲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s、p、d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周期.1~18族.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类金属).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共价键.键长、键角、键能.σ键和π键.离域π键.共轭(离域)体系的一般性质.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对称性基础(限旋转和旋转轴、反映和镜面、反演和对称中心). 8. 配合物路易斯酸碱.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配合物的磁性和稳定性.用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说明Ti(H2O)63+的颜色.软硬酸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软酸软碱和硬酸硬碱. 9.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能量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0.晶体结构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晶胞(定义、晶胞参数和原子坐标)及以晶胞为基础的计算.点阵(晶格)能.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金红石、二氧化硅、钙钛矿、钾、镁、铜等. 11.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熵(混乱度)的初步概念及与自发反应方向的关系. 12.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电化学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式的书写与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说明. 14.元素化学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气体.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过渡元素氧化态.氧化物

高中化学竞赛讲解大全

选校网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 一晶体结构 【竞赛要求】 晶胞。原子坐标。晶格能。晶胞中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 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齐集与填隙模型。常有的晶体结构种类,如NaCl 、 CsCl、闪锌矿( ZnS)、萤石( 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点阵的基本看法。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 种空间点阵种类。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其余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看法。 【知识梳理】 一、离子键理论 1916 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科塞尔 )提出离子键理论。 (一)离子键的形成 1、形成过程 以 NaCl 为例: ( 1)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 Na- eˉ= Na Cl + e ˉ= Cl ˉ 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2s22p63s1→ 2s22p6; 3s23p5→ 3s23p6 分别达到 Ne和 Ar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坚固离子。 ( 2)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系统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以以以下图: 注:横坐标——核间距 r 。纵坐标——系统的势能V。纵坐标的零点——当 r 无量大时,即两核之间无量远时, 势能为零。 下边来观察 Na +和 Cl ˉ互相凑近时,势能 V 的变化。 图中可见: r >r 0时,跟着r的不停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互相吸引,V 减小,系统趋于坚固。 r = r 0时, V有极小值,此时系统最坚固,表示形成了离子键。 r < r 0时, V急剧上涨,因为 Na+和 Cl ˉ互相再凑近时,互相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添, 以致势能突然上涨。 因此,离子互相吸引,保持必定距离时,系统最坚固,即为离子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