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化瘀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化瘀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化瘀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发表时间:2012-10-17T10:20:43.0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第14期供稿作者:胡靖1 吴勇2

[导读] 回收率试验取已知含量的化瘀通脉颗粒样品6份,精密称定,精密加入一定量芍药苷对照品。

胡靖1 吴勇2

(1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000; 2马鞍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安徽马鞍山 243000)

【摘要】目的建立化瘀通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化瘀通脉颗粒中的丹参、白芍、当归、川芎进行了定性鉴别;用HPLC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芍药苷在16.62~265.92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 = 11 946 X + 339.22,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8.69%,RSD为0.98(n=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化瘀通脉颗粒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化瘀通脉颗粒质量标准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芍药苷

【中图分类号】R9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77-03

Study on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Huayu Tongmai Granules

HU jing1 WU yong2

(Maanshan Hospital of 17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mpang. Maanshan AnHui 243000, Maanshan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Maanshan AnHui 24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quality standard of Huayu Tongmai Granules.Methods:TLC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Danshen, Baishao, Danggui, Chuanxiong, HPLC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ate paeonilorin in this preparation. The separation was preformed on Kromasil C18column, using Acetonitrile-water(15:85), the detecting wave length was 230nm and flow rate was 1.0ml?min-1.Results: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has high specificity, the linear range of Paeonilorin was 16.62~265.92 μg.ml -1, recursive equation was Y = 11 946 X + 339.22,R=0.999 9(n=6),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8.69%, RSD=0.98%(n=4).Conclusion:The quality standard based on TLC and HPLC method has high specificity, high sensitivity, good reproducibility,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Huayu Tongmai granules.

【Key words】 Huayu Tongmai granules Quality Standard TLC HPLC Paeonilorin

化瘀通脉颗粒为医院临床经验方,由丹参、川芎、当归、红花、白芍等十四位中药组成,具有滋养肝肾、化瘀通脉。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症见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眠多梦,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顿等症。由于其为中药复方制剂,成份复杂,暂没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白芍、当归、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芍中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以期为更好地控制化瘀通脉颗粒的质量提供一种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保证临床疗效的稳定。

1 仪器与试药

日本岛津LC-2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四元泵,SPD—M20A检测器,SIL-20A自动进样器,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天津奥特塞斯AT-130型柱温箱;超声波清洗器JK-250型。薄层色谱用硅胶G板(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136-200732,供含量测定用);丹参酮ⅡA(批号:0766-200213,供含量测定用);当归对照药材(批号120927-200310);川芎对照药材(批号120918-200507);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化瘀通脉颗粒样品和阴性样品均由蒙城县中医院院制剂室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色谱鉴别[1]

2.1.1 丹参的鉴别取本品适量,粉碎取粉末2.0g,加乙醚30 ml,超声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 ml使溶解,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适量,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 ml含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1

图1. 丹参TLCL图(1丹参酮ⅡA对照品 2 样品 3 阴性样品)

2.1.2 当归、川芎的鉴别取本品2.0 g,加乙醚30 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川芎对照药材各1.0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 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

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修订稿

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 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1) 感冒初期: 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处方: 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 荆芥: 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 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金银花: 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痈、等证,效果显着。 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 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 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 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 (2) 感冒后期: 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 处方一:

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 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 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 处方二: 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 用法: 痰多气逆加:化橘红, 微喘加:胡桃肉, 便秘加:玉竹.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 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促、水肿等。 属肺阴亏虚,痰湿蕴肺。 治宜:补气养阴,利湿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 矮地茶 1袋灵芝 1袋红景天 1袋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与标准研究,体现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特点以及加强标准化工作,实现中药配方颗粒整体质量控制和有效监管,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制定本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中药配方颗粒需要建立的标准主要包括作为初始原料的中药材标准、作为提取用原料的饮片标准、作为制剂用原料的中间体标准和作为终产品的成品标准。 (一)具备汤剂的基本属性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除成型工艺外,其余应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即以水为溶媒提取,以物理方法固液分离、浓缩、干燥、颗粒成型等工艺生产。中药配方颗粒药效物质应与中药饮片水煎汤剂保持基本一致。 (二)符合颗粒剂通则有关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配方颗粒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制剂通则颗粒剂项下的有关规定。根据各品种的性质,可使用颗粒成型必要的辅料,辅料用量以最少化为原则。除另有规定外,辅料与中间体(以干燥品计)之比一般不超过1:1。 (三)符合质量一致性原则 应按照质量一致性原则,建立从原料、生产到使用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以标准汤剂为基准进行批与批之间质量一致性

的合理评价,并建立生产工艺标准规程和相应控制方法。 作为原料的药材和饮片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保证批间质量基本一致及可追溯,应在工艺规程中建立投料方案,规定原料混批调配投料方法。原料、中间体、成品三者药效物质的指纹或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的成分均应以标准汤剂为基准进行合理评价,并应有确定的量值传递相关性和转移率范围。 (四)符合品种适用性原则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对于不适宜制成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原则上不应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 二、研究用样品及对照物质的要求 (一)研究用样品 研究用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应覆盖品种上市拟采用药材的道地产地或主产区,每个药材产地不少于3批,并对样品批次数量从产地环境条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代表性进行合理评价,至少应收集15批以上药材样品,依法制成饮片和标准汤剂。其中至少有3批应达到生产规模的量,以满足备案用样品的要求。样品保存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贮藏要求 (二)对照物质 标准制定应使用国家法定部门认可的对照物质(包括对照品、对照提取物和对照药材)。若使用的对照物质是自行研制的,应按照相关要求报送相应的对照物质研究资料和对照物质实物样品。 三、原辅料要求 (一)中药材

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

目的 建立通脉颗粒制剂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和有效。 范围 适用于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全过程。 责任 主管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固体制剂车间主任、技术员 标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 工艺规程的编制及管理规程(SMP.QA-GJ-01) 内容 1 产品概述 1.1 品名:通脉颗粒汉语拼音:Tongmai Keli 1.2 剂型:颗粒剂

1.3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1.4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1.5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1.6 规格:每袋装10g。 1.7 贮藏:密封。 1.8 有效期:三年 1.9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1.10 包装规格:10g×8袋×108盒 2.1 处方 2.2 处方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 3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第3页

通脉颗粒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

4 通脉颗粒生产质量控制要点 5 制剂过程及工艺条件 5.1 蔗糖粉碎 将检验合格的蔗糖,投入涡轮自冷式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执行“TF-160B型涡轮自冷式粉粹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5),装入不锈钢桶中。送入存料间,称重,挂上标志。 5.2 制粒:按每批2万袋从提取中间站领料,二人复核,准确称量1/4配方量的清膏,糖粉投入槽型混合机中,执行“CH200A槽型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8),混合,待色泽达到均匀一致,将软材投入整粒机中,执行“KZ-180快速粉碎整粒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65),制得大小均匀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 2003.10.30 ) 第一条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和使用,加强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药配方颗粒是指将中药饮片经水提取制成一定规格仅供医疗机构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制成品。 第三条国家对中药配方颗粒实施批准文号管理。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中药配方颗粒的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对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托,对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 第五条中药配方颗粒的注册申请,包括没有国家标准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注册申请,以及补充申请。 申请注册的中药配方颗粒应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品种目录》中的品种。 中药配方颗粒,应使用具有批准文号的中药饮片为原料。 第六条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申请人应是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其配方颗粒生产车间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 第七条申请注册没有国家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品种的,申请人应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拟注册申请,填写《中药配方颗粒拟注册申请表》,并报送有关资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在收到注册申请后 10 个工作日内,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将有关意见和申报资料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拟注册申请后,应在申报截止日后20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要求的,通知申请人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研究工作。 申请人接到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将拟注册品种的生产工艺及其研究资料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家申请人申请同一品种的,多家申请人申请同一品种的,应联合进行工艺研究,确定的统一生产工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生产工艺及其研究资料后,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60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要求的,通知申请人按规定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起草等各项工作。多家申请人申请同一品种的,应联合进行临床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及起草,并签订合作协议,确定牵头单位。牵头单位应负责组织临床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及起草、试行标准转正申报等工作,具体组织工作另行规定。 第八条承担临床研究的单位和临床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的 措施,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临床研究者应当密切注意临床研究用中药配方颗粒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对受试者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案。 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研究者和申请人应当在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四川省提名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奖 序号 16 项目名称经产良药益母草的多维评价与开发应用 提名意见 该项目针对益母草及其中成药制剂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应用复杂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提出并构建“大中药、全产业链”多维评价的思路、方法和实践体系,开展益母草品种资源、物质基础、中成药制剂、质量标准以及上市药品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研究。突破了益母草大规模人工栽培技术的难题,选育出益母草品种“川益1号”,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建立了唯一1个国家CFDA认证的益母草GAP基地;深入系统地阐明了益母草的药效物质基础,发现132个化学成分,创造了益母草研究的历次之最,并获得了益母草碱等创新药物成分,且正作为I类新药申报临床试验;成功研发了益母草软胶囊、益母草分散片、益母草颗粒(无蔗糖);对已上市产品益母草注射液、益母草片、益母草颗粒进行了制药自动化生产、质量标准提升和上市后评价,保障临床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实现经济产值提高;开发的益母草中成药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近4000家医院使用。该项目中医药特色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先进,结果可靠,结论可信,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篇,SCI收录37篇;产品近3年产值累计20多亿元;带动了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户增收致富,已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成果居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提名该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益母草及其制剂已成为妇产科销量最大、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但亟待解决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创新药物发现与现代制药、成药上市

通脉颗粒工艺办法(DOC

欢迎阅读通脉颗粒工艺 验证方案 xxxx药业有限公司 2016年 验证方案审批表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目的 三、验证小组成员职责 四、工艺文件 五、验证方法 按 产品质量能够符合质量标准。确认本生产工艺稳定、操作规程合理、设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质量监控点合理,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保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三、验证小组成员职责 3.1

4.2.2处方依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0824-91-2015) 4.3制剂工艺流程图 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55℃),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

(55℃)的清膏,加入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低温干燥制成,即得。 规程XXXXXXXX 4.4 工艺规程 提取部分 确认所有关键设备符合工艺要求 确认丹参、川芎、葛根三味药材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符合工艺要求。 确认煎煮液浓缩符合工艺要求。 固体制剂工艺部分 6.1生产前准备: 生产车间全面清场合格,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环境监测符合D级洁净度要求,生产前必须开启空调净化系统;生产人员经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6.1.2所有物料检验合格,领用量准确,并有领料人、复核人签字。 。 6.2提取部分: (一)将丹参、川芎、葛根投入到多功能提取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

药材10倍量的饮用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8倍量的饮用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用120目筛网过滤,滤液存于储液罐。 (二)1.先用双效浓缩器进行浓缩。工艺技术参数;浓缩温度:I效温度70~80℃;Ⅱ效温度60~70℃;真空度:I效真空度-0.04~-0.05MPa;Ⅱ效真空度-0.06~-0.08MPa。 2.浓缩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左右(70℃)时停止加热,趁热用120目筛过滤,滤液打入真空浓缩器进行再浓缩。主要工艺参数。温度60~70℃;真空度-0.05~-0.06 MPa;浓缩至相对密度1.38~1.40(55℃热测)时,打入收膏间。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得管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医临床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生产、使用得中药配方颗粒实施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药配方颗粒就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就是对传统中药饮片得补充。 第二章生产企业 第四条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应向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药品生产许可证》得变更申请,须在生产范围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 第五条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得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包括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 (二)已获得颗粒剂生产范围,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完整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要求; (三)设立药品质量检验、管理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制定质量

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完善得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产品放行、召回等质量管理能力; (四)设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体系,具备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得能力,依法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效益评估、风险控制义务,负责建立并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药品监测与评价进行管理。 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得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得检查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履行因上市产品缺陷对患者造成损害得侵权赔偿义务。 第三章生产管理 第八条生产企业就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与质量保证得责任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药品GMP。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溯源管理及质量监控,应当制定控制产品质量得生产工艺规程与标准操作规程,应当建立完整得批生产记录。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对所用中药材进行资源评估并实行完全溯源。应当固定中药材产地,落实具体生产地点、种植/养殖企业或农户、采集户、收购者、初加工者、仓储物流企业等。对栽培、养殖或野生采集得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不同种得中药材不可相互混用。提倡使用道地药材,应根据中药材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确定中药配方颗粒得产量。应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宜得采收

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 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1) 感冒初期: 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处方: 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 荆芥: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效果显著. 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 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 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 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 (2) 感冒后期: 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 处方一:

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 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 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 处方二: 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 用法: 痰多气逆加:化橘红, 微喘加:胡桃肉, 便秘加:玉竹。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 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 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促、水肿等。 属肺阴亏虚,痰湿蕴肺。 治宜:补气养阴,利湿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 矮地茶 1袋灵芝 1袋红景天 1袋

批生产记录填写规程

XXXX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1 目的:规范批生产记录的填写,为生产,技术,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2 范围:批生产、中间体检验记录 3 责任:车间主任、班组长、操作工、QA监督员 4 内容: 4.1 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操作人员逐项认真填写,班组长或车间主任复核,QA监督员检查审核,三者均须签字。 4.2 批生产记录于批产品在生产结束后,由各班组长及时汇总填写,在汇总过程中注意本工序物料平衡计算。 4.3 生产记录应按以下要求填写。 4.3.1 内容真实、记录及时、数据完整,记录内容必须是实际操作过程的反映,应于操作过程中及时填写,不得事前填写或事后追记。 4.3.2 字迹工整、清晰,尽量楷书,不得草写,填写记录使用炭素笔或钢笔。 4.3.3 按记录表内容填写齐全,不得留有空格,如确无内容填写时,要用“——”表示,内容同上项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或“同上”表示。 4.3.4 品名应采用本厂“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正名(中文名)不得简写或用俗名、别名。例“益母草颗粒”不得写成“益母草冲剂”。 4.3.5 填写记录中所用的计量单位用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如“千克”不

批生产记录填写规程共 2 页第 2 页 得写成“公斤”。 4.3.6 签名应填写全名,不能只写姓或名,更不得写成代号。 4.3.7 填写日期一律采用横写,不得简写,如“2012年4月1日”不得写成“1/4”。 4.3.8 记录表应保持整洁,不能撕毁或任意涂改,确须更改时应用划线法划去原内容,并保持原划去的内容清晰可辩,在其旁重新写上要更正的内容,由改正人签名,并注明改正日期。记录更正不得使用涂改浸液或修正液。 4.3.9 批记录由质保部负责,按批号归档,保存至有效期后一年。

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目录 1引言 1.1验证小组成员及责任 1.2概述 1.3验证目的 1.4验证依据及采用文件 2验证项目、评价方法及标准 2.1人员 2.1.1培训 2.1.2健康检查 2.2生产环境 2.2.1操作间温度和相对湿度 2.2.2操作间尘埃粒子数 2.2.3操作间空气微生物计数 2.2.4操作间、设备、操作人员表面微生物计数2.2.5操作间压差 2.2.6操作间清洁、清场 2.3公用介质 2.3.1纯化水 2.3.2压缩空气 2.4原辅料、包装材料 2.4.1质量 2.4.2贮存条件 2.5设备 2.5.1设备清洁 2.5.2设备维护保养和运行状况 2.6工艺文件

2.7称量确认 2.8制粒的确认 2.8.1润湿剂的用量 2.8.2快切慢混时间 2.9颗粒干燥的确认 2.9.1颗粒的干燥温度及时间的测试2.10批混合的确认 2.10.1批混合确认的项目和方法2.10.2批混合时间的测试 2.11颗粒包装的确认 2.11.1颗粒包装确认的项目和方法2.11.2颗粒包装的转速测试 2.12外包装的确认 2.12.2成品质量检验 2.12.3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 2.12.4成品物料平衡 2.13质量保证 2.1 3.1文件完整 2.1 3.2正确的检验方法 2.1 3.3检验结果正确 3验证周期 4结果评价及建议 5验证报告及验证记录空白样张 6验证方案的最终批准

1引言 1.1验证小组成员及责任1.1.1验证小组成员

1.1.2验证小组责任 验证小组组长—负责验证方案起草、验证方案实施及验证全过程的组织和完成验证报告;负责验证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按预定的规定项目顺利实施。 验证小组组员—分别负责方案实施中各工艺控制点的确认,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记录,最终完成工艺验证方案的实施工作。 1.1.3验证工作中各部门责任 验证委员会—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批准;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负责验证证书的发放。 生产技术部—参加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结果的会审会签;负责保证验证过程中设备的运行和调试符合验证方案要求,提供工艺验证方法,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清洁符合验证方案要求,保证满足验证过程所需各种工器具。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结果的会审会签;负责协调验证小组进行有关验证协调工作,负责对验证全过程实施监控;负责建立验证档案,及时将批准实施的验证资料收存归档。 供应部—为验证过程提供物质支持。 生产车间—负责保证工艺验证期间各操作室清洁卫生符合要求,负责 做好验证各项配合工作。 1.2概述 1.2.1本公司于2002年月日完成通脉颗粒生产用厂房设施、主要生产设备的验证工作,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处理系统、主要生产 设备均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 1.2.2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1.2.3规格:每袋装10g。 1.2.4功能主治: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中药配方颗粒政策解读02

【原创】中药配方颗粒=大蓝海?政策和机会解读 002 2016年8月 转载于中国先进制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a2532062.html, 2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逐条解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医临床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实施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 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配方颗粒的定义、管理和适用范围。 第二章生产企业 第四条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应向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变更申请,须在生产范围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 ------ 明确配方颗粒的生产仅需备案即可,看似降低门槛,会配方颗粒市场更加混乱,但现在的中药配方颗粒经过15年试点以后,6个生产厂家仍然标准不一,工艺不一,当量不一。医生使用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市场推广人员的建

议,新管理办法的诞生会通过市场化促进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统一,从而缓解这一现象。 第五条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包括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 (二)已获得颗粒剂生产范围,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完整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要求;(三)设立药品质量检验、管理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产品放行、召回等质量管理能力;(四)设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体系,具备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的能力,依法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效益评估、风险控制义务,负责建立并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药品监测与评价进行管理。 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检查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履行因上市产品缺陷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侵权赔偿义务。------- 对已过2010年版GMP的数据跟踪发现,同时拥有提取和颗粒剂GMP的生产厂家有628家;但另一方面,增加药品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大大加强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管要求,以前的中药配方颗粒在不良反应监测、风险评估、系统评价方面的要求近乎于零。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 1、产品简介 【中文名】益母草流浸膏 【汉语拼音】Yimucao Liujingao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微苦。 【制剂】益母草颗粒。 【有效期】12个月。 【贮藏】密封。 2. 标准依据 2.1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80页。 2.2 原材料质量标准 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03页“益母草”项下有关各项规定。 2.3 生产批量处方

3、生产工艺流程图(包括生产环境洁净区域划分) 4、制备方法 取益母草1000g,切碎,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00ml,放冷,加入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沉淀,滤过。滤渣用45%乙醇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放冷,滤过,调整乙醇量至规定浓度,并使总体积为10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5、生产操作过程、工艺技术条件及操作要点 5.1 中药材的前处理 5.1.1 生产指令由生产技术部下达批生产指令一式四份,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核、签字,生产厂长批准后执行。批生产指令生产技术部留存一份,其余三份分发至质量管理部一份,作为质量监控与检验依据;物料部一份,作为物料

发放依据;生产车间一份,作为生产和物料领取依据。 5.1.2 称量配料 生产车间核算员按照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交仓库保管员备料,并同领料员、车间质检员一起到仓库,按“称量配料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1-01”进行称量配料、领料,并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净制进行交接。 要点:重点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物料放行审核单、称量核对。 5.1.3 前处理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炮制通则)及药材项下的规定、《药材炮制规范》(修订本)。 5.1.4中药材前处理的方法和要求 5.1.4.1净制 按“净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2-01”进行操作。在挑选工作台上手工净制生产,净制完毕及时填写生产记录,并检查中药材收率范围与规定的物料消耗定额核对,填写“物料周转单DXC/021-01”,产品与下一个生产工序切制进行交接。 要点:(1)除杂、除尘; (2)标志管理:生产状态标志、清洁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清场合格证等。 规定收率:≥99.5%。

通脉颗粒工艺方案

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xxxx药业有限公司 2016年

验证方案审批表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目的 三、验证小组成员职责 四、工艺文件 五、验证方法 六、工艺验证 七、产品的检验 八、偏差调查: 九、再验证; 十、结果评价与结论 十一、验证委员会意见 十二、验证方案培训 附件1、批生产记录 附件2、批检验记录

一、概述 随着国家对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的提升,为确保通脉颗粒能够符合现行质量标准,按照验证管理文件规定对通脉颗粒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再验证。通过工艺验证证明通脉颗粒生产工艺稳定、具有重现性。按照该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能够稳定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现行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本工艺验证是在厂房、空调净化系统、工艺用水系统、检验方法、关键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验证合格且在有效期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验证目的 按《通脉颗粒生产工艺规程》、有关GMP管理规程、标准操作规程及验证文件要求,连续进行三批生产,证实设计的工艺过程的实用性,设计的生产工艺和设计产品质量能够符合质量标准。确认本生产工艺稳定、操作规程合理、设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质量监控点合理,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保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三、验证小组成员职责

3.1.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3.1.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3.1.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3.1.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3.1.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3.2 生产部 3.2.1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设计及实施. 3.2.2负责提供相关的SOP。 3.3设备部: 3.3.1负责提供本设备的详细资料。 3.3.2负责组织试验所用仪器、设备的验证。 3.3.3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的校正。 3.4质量部: 3.4.1负责验证方案相关的检验及结果分析。 3.4.2负责数据的选择和评价。 3.5车间 3.5.1负责实施验证方案。 3.5.2负责将本部门相关的验证数据收集到方案中,并上报。 四、工艺文件 4.1产品概述 4.1.1药品名称: 通用名:通脉颗粒 汉语拼音: Tongmai Keli 4.1.2剂型:颗粒剂 4.1.3性状: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4.1.4功能主治: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4.1.5规格:每袋装10g 4.1.6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4.1.7包装:复合膜袋。 4.1.8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4.1.9有效期:24个月。 4.1.10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XXXXXXXX 4.2处方和依据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的通知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的通知 【法规类别】中医管理 【发文字号】京药监办[2010]117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0.12.30 【实施日期】2010.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的通知 (京药监办〔2010〕117号) 各分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7月下发了《关于印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药监注[2001]325号),明确了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的范畴,并提出现阶段由试点企业研究、生产,在试点医疗机构进行使用研究等要求,我局也曾先后下发文件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督管理。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精神,引导我市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经研究,决定进一步规范我市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使用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可在北京市开展临床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以下简称试点生产企业)仍为取得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的药品生产企业(见附件1),试点使用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试点医疗机构)为有意向参加试点使用工作,并经我局备案的本市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 二、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饮片原则上应为《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版收载的品种,2008版未收载的也可为《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1986版收载的品种。饮片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或《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版的要求。 三、试点生产企业应在2011年4月1日前,按本通知要求提交相关资料(见附件2),到我局对试点医疗机构重新备案。我局将对其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可在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使用研究工作。 四、试点生产企业在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使用研究期间应按照《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完善质量标准,原则上送属地省级药品检验所复核或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质量标准;试点生产企业应与试点医疗机构签订使用研究协议,向试点医疗机构按批次提交产品自检报告书,配合其按照要求(见附件3)开展临床使用研究工作,每年度提交临床使用总结报告。 自2012年6月1日起,除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质量标准外,未经复核的品种不得在试点医疗机构使用,未提交临床使用总结报告或临床研究不符合要求的试点医疗机构不得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经复核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经综合评价认为生产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的品种,可根据临床需求经备案扩大至指定的医疗机构使用。 五、非试点生产企业不得生产、医疗机构不得配制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经营企业不得经营中药配方颗粒,但由具备现代医药物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为临床试用提供第三方配送服务的除外;自2011年6月1日起,未经我局备案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中药配方颗

通脉颗粒说明书

通脉颗粒说明书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通脉颗粒说明书》的内容,具体内容:通脉颗粒(修正)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阅读。通脉颗粒商品介绍通用名:通脉颗粒生产厂家:... 通脉颗粒(修正)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阅读。 通脉颗粒商品介绍 通用名:通脉颗粒 生产厂家: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1758 药品规格:10g*12袋 药品价格:¥24.6元 【通用名称】通脉颗粒 【商品名称】通脉颗粒(修正) 【拼音全码】TongMaiKeLi(XiuZheng) 【主要成份】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葛根。 【性状】通脉颗粒(修正)为棕黄色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规格型号】10g*12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1袋),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偶见上腹部不适或大便难以控制,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禁忌】月经期及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通脉颗粒(修正)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对通脉颗粒(修正)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通脉颗粒(修正)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通脉颗粒(修正)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通脉颗粒(修正)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药用复合膜包装,每盒12袋。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1758 【生产企业】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通脉颗粒(修正)的功效与作用通脉颗粒(修正)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通脉颗粒服用常见问题 健康咨询描述:中医大夫给我号脉说我身上湿气太重,大夫说的症状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 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医临床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实施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 第二章生产企业 第四条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应向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变更申请,须在生产范围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 第五条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包括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 (二)已获得颗粒剂生产范围,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

缩、干燥、制粒等完整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要求; (三)设立药品质量检验、管理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产品放行、召回等质量管理能力; (四)设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体系,具备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的能力,依法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效益评估、风险控制义务,负责建立并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药品监测与评价进行管理。 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检查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履行因上市产品缺陷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侵权赔偿义务。 第三章生产管理 第八条生产企业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药品GMP。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溯源管理及质量监控,应当制定控制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应当建立完整的批生产记录。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对所用中药材进行资源评估并实行完全溯源。应当固定中药材产地,落实具体生产地点、种植/养殖企业或农

益母草颗粒工艺设计规程

益母草颗粒工艺规程 一、产品概述: 1.产品特点: 品名:益母草颗粒 拼音:YimucaoKeli 剂型:颗粒剂 (1)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月经量少。 (3)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二次。 (4)规格:每袋装15g。 (5)贮藏:密封。 (6)包装:复合膜材料包装,每盒10袋。 (7)有效期:24个月 2.处方来源:移植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版沪Q/WS-1-513-80(1)。 3.历史沿革: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二、处方和依据 1. 处方:益母草 2. 批量:540kg益母草经提取浓缩所得的全部浸膏88kg、 蔗糖粉246kg、糊精105kg。 3.依据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1020234 现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注: 四、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1.提取操作过程 (1)配料: 将验收合格的饮片按生产指令进行配料,称量、复核。 (2)煎煮:取益母草540kg 分两次置多功能提取罐内,每次取270kg ,加水3200L 煎煮一次,煎煮180分钟,煎煮液60目滤过转入贮罐,得煎煮液2700L D 级洁净区

±5%,比重表测得比重1.01-1.015(40~60℃)。 (3)薄膜浓缩:取经煎煮过滤进入贮罐的药液经薄膜蒸发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04(90~95℃)放入计量桶中,得薄膜浓缩液270L±5%,静置。再重复以上操作一次,二料为一批。 (4)浓缩:取上清液加入真空提取锅,浓缩至相对密度1.36~1.38(80~85℃),浓缩的浸膏装入清洁消毒的浸膏专用容器,加盖,密闭,挂牌,冷至室温,入库冷藏(0~10℃),备用。 2.工艺条件 (1)原药材提取浸膏为一般区; (2)提取的工艺用水为饮用水; (3)煎煮:加水3200L,煎煮3小时; (4)薄膜浓缩:薄膜浓缩至相对密度1.04(90~95℃); (5)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1.36~1.38(80~85℃)。 3.制剂操作过程: (1)领料:按生产指令开领料单,领取合格的益母草浸膏、蔗糖、糊精。(2)粉碎:取蔗糖,在粉碎间用60目筛将蔗糖粉碎得蔗糖粉。 (3)配料:每料配方:540kg益母草所得浸膏1/10 蔗糖粉24.6kg 糊精10.5kg 尾料数量 按上述配方分别称定重量并复核记录,将称好的料装在专用容器中,并附标志。以十料为一制剂产品批号。 (4)混合制软材:取上述配方量的蔗糖粉、糊精和尾料,投入槽型混合机,盖上混合机槽盖,搅拌混合5分钟,再取上述益母草浸膏,慢慢加入混合槽内,边加边搅拌(5分钟左右),制成软材。 (5)制粒:取上述混合制成的软材,在制粒机上用14目不锈钢筛网制粒,均匀装入不锈钢盘中,将不锈钢盘放入烘车,按从上到下顺序放置,将烘车推入烘箱。重复以上(4)、(5)操作九次。 (6)干燥:将制好的颗粒置于烘箱中,在80~90℃条件下鼓风干燥5小时左右,其间翻盘三次,间隔时间分别为90分钟、60分钟、60分钟。 (7)整粒:将干燥的颗粒装入洁净桶内,用10目筛在整粒机上整粒,装入桶内。(8)总混、过筛:将上述颗粒分二次置滚筒式混合机中各混合5分钟左右,取出;再各取一半置滚筒式混合机中各混合5分钟左右,取出。在过筛机上过筛,取过10目,不过40目的颗粒,装入专用容器中,挂上标签,进入中间库,送检,粗颗粒粉碎后并入细粉,送暂存间。

通脉颗粒工艺方案图文稿

通脉颗粒工艺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xxxx药业有限公司 2016年 验证方案审批表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目的 三、验证小组成员职责 四、工艺文件 五、验证方法 六、工艺验证 七、产品的检验 八、偏差调查: 九、再验证; 十、结果评价与结论 十一、验证委员会意见 十二、验证方案培训 附件1、批生产记录 附件2、批检验记录 一、概述 随着国家对通脉颗粒质量标准的提升,为确保通脉颗粒能够符合现行质量标准,按照验证管理文件规定对通脉颗粒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再验证。通过工艺验证证明通脉颗粒生产工艺稳定、具有重现性。按照该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能够稳定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现行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本工艺验证是在厂房、空调净化系统、工艺用水系统、检验方法、关键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验证合格且在有效期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验证目的 按《通脉颗粒生产工艺规程》、有关GMP管理规程、标准操作规程及验证文件要求,连续进行三批生产,证实设计的工艺过程的实用性,设计的生产工艺和设计产品质量能够符合质量标准。确认本生产工艺稳定、操作规程合理、设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质量监控点合理,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保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三、验证小组成员职责

3.2 生产部 3.2.1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设计及实施. 3.3设备部: 3.4质量部: 3.5车间 四、工艺文件 4.1产品概述 通用名:通脉颗粒 汉语拼音: Tongmai Keli 4.2处方和依据 本处方投料均为饮片,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料。

中医药管理法实施细则

中医药管理法实施细则 中医药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管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医临床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实施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 第二章生产企业 第四条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应向企业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变更申请,须在生产范围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 第五条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

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包括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 (二)已获得颗粒剂生产范围,具有中药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完整生产能力,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要求; (三)设立药品质量检验、管理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具备完善的药品质量保证体系,具备产品放行、召回等质量管理能力; (四)设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建立药品监测与评价体系,具备对药品实施风险管理的能力,依法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风险效益评估、风险控制义务,负责建立并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药品监测与评价进行管理。 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检查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逃避或者阻碍。 第七条生产企业应当履行因上市产品缺陷对患者造成

损害的侵权赔偿义务。 第三章生产管理 第八条生产企业是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质量保证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药品GMP。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溯源管理及质量监控,应当制定控制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应当建立完整的批生产记录。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对所用中药材进行资源评估并实行完全溯源。应当固定中药材产地,落实具体生产地点、种植/养殖企业或农户、采集户、收购者、初加工者、仓储物流企业等。对栽培、养殖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不同种的中药材不可相互混用。提倡使用道地药材,应根据中药材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确定中药配方颗粒的产量。应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包括采收期、采收年限)和方法。剧毒、高毒及禁限用农药不得用于中药材种植。 生产企业所用中药材,凡是能人工种植/养殖的,提倡来源于生产企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自建或合建的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目前尚不能规模化种植/养殖的可外购中药材,生产企业应当遴选合格的中药材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