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使用效率

问题

、国有企业优化资金使用的必要性

扩大内需是新时期我国深化经济发展、有效拉动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国企作为我国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其资金使用效率,既是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需求,也是多元

化的市场环境之下,国企推动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环境的必然之举。在新的历史时期,国

企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契机,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新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前,国

企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的必要性尤为突出。资金使用效率与国企经济效益紧密相关,是国企

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强调国有优化资金使用的必要性,以更好

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战略目标创造更好的空间。近年来,我国国

企改革不断深入,资金配置及管理逐步完善,企业抓好资金使用效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及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在新形势下,我国强化了对国企的改革力度,2015年开年之初,中央便开始了对26家央企的巡视,说明我国国企的改革发展已进入了新阶段,在大

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了对央企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设,着力于国企资金优化工作的

关注,为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但是,国企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

十分之突出。

一是企业资金使用缺乏全面而有效的控制,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

二是企业在资金预算及核算方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审查机制。资金使用中存在人为

因素下的漏洞,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三是国企在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过程中,缺乏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导致工作开展落实

不到位,流于形式的工作状态反而僵化了工作的开展。故国企在资金使用中,要基于财务

工作的环境之下实现使用效率的有效优化。

二、国企资金使用效率的现状

(一)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缺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动力

国企在战略发展的进程中,基于发展之需求,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是实现战略发展

的必然需求。但是,从实际而言,国企资金使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预算约束的日益软化,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盲目建设、浪费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导致

资金使用效率低,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联系机制尚未建立,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资金使用现状,势必影响资金使用的监

管及效率。

(二)资金使用决策机制不完善,资金流向不明确

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依托于完善的决策机制。但国企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决策机制,

基于短期经济战略下的资金使用现状,不利于企业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发展。首先。缺乏

严格的监督与控制机制,资金使用的流向不明确,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十分突出;其次,资金私用或他用问题比较普遍,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且滋生了企业腐败问题的出现,不利

于国企的战略发展;第三,资金使用决策无法反映企业的切实需求,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低。

(三)预算管理存在缺陷,成本效益测算困难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国企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强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预算管理存在缺陷,一是预算范围狭窄;二是难以依据预算进行监控,以至于国企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既无法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也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追求。并且,成本效益测算困难大,资源配置效率低,弱化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三、优化国企资金使用效率的策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日益完善的经济体制,优化国企资金使用效率,是基于国

企长远发展的考虑,也是立足现状,谋发展的必然之举。在笔者看来,优化国企资金使用

的效率,关键在于强化内部审计力度,推动资金使用信息化建设,从本质上强化企业资金

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使用效益。

(一)强化资金使用工作的内部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强调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完善的考核及监管的紧

迫性。首先,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强调精细化内部审计

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确保审计工作落实到位;其次,建立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并做好相关的教育培训等工作,让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常态化,逐渐将内部审计工作转变为整体

的系统的内部审计。此外,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规范各方之行为,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

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三,抓好职工的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内控先行、风险首位”的风

险意识,强化自我行为及思想的约束,积极参与到国企的建设及发展中去。

(二)推动资金使用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国企资金使用的工作环境

在信息技术时代,推进资金使用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之举。一方面,国企应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在资金配置方面,支撑资金使用工作的现代

化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企业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特点,加大对信息化财务管理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构建符合

企业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技术,更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国企应着力于

发展现状,在“谋发展、求共存”的战略发展中,逐步强化资金使用工作的现代化建设,特

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优化与调整资金使用工作的现状。

(三)控制企业建设成本,提高国企资金使用的效率

在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国有企业应强化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

的有效推动。首先,企业财务管理要对企业资产进行有效划分,并逐步实现单独的列项管理,确保企业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其次,复杂的市场环境,强调国企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要着力于成本的有效控制。趋利性是企业的天性,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依托于资金使

用的有效性;第三,优化资金配置工作,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到配置科学合理和资源利用最大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国企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转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强调国企“谋发展、求共存”战略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国企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深化改革进程,强调国企在立足发展现状的同时,寻求发展的新契机。优化资金使

用效率,是国企基于自身内部需求的必然之举,表现出显著的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应切实做到:一要强化资金使用工作的内部审计;二要推动资金使用的信息化建设;三要控制企业建设成本,提高国企资金使用的效率。进而从本质上优化国企资金的使用效率。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在工业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工业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资金管理涵义和当前企业资金使用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

1.概述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就会计核算而言,货币资金的核算并不复杂,但是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因此在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2.当前工业企业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财务风险

随着市场因素渗透程度的不断扩大和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工业企业逐步形成了多渠道筹资和多样化的资金运作模式。长期以来,很多工业企业仅注重账面利润完成情况而很少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资金管理长期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最终导致企业现金流短缺甚至枯竭。目前工业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问题和财务风险主要有:

2.1资金管理方式及手段落后,“三角债”问题突出,企业有债无权现象严重。

近年来,一些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加大,现金周转量随之增加,财务管理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资金管理存在不少漏洞。企业内部财会管理方式、核算原则、货币资金筹资和管理方面没有严格规范。企业普遍缺乏严格的程序和约束机制,从而造成应收、应付款项等沉淀资金膨胀问题。

2.2市场经济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缺少风险意识。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个别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既不注意考察和研究合作方的资信程度、经营业绩及经营行为,又不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本企业合法经济利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把本企业的经营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导致资金的损失。也有些企业不

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需要,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

2.3企业经济活动现金交易偏好仍未改变,大额资金使用风险巨大。

由于现金结算方便灵活,交易成本较低,受传统使用现金结算习惯的影响,即使在有

一定规模、财务相对规范的企业,在购入、销售环节,大量使用现金交易的现象仍然普遍

存在,并且随着支付交易电子化的推广,居民的现金偏好并没有大的改变。

3.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

3.1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以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

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结算中心

一个部门对银行,下属单位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充分发挥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

金的"蓄水池"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资金集中统一管

理是集团化集中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条主线。监控住了资金,也就控制住了企业的财务,

也就控制住了企业的大局,也就基本防范了大的财务风险。

3.2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积极化解财务风险。

企业要“从管理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改变粗放经营的局面,建立和健全内部管理

制度,特别是投资管理、担保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不良资产比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风险

控制应抓住重点,在找出风险的基础上,要分析出哪些是主要风险,并把其作为主要矛盾

予以确定。风险管理原则应先控制再消除,找出主要财务风险后,首先要控制风险的扩大,遏制损失的增加,然后再研究化解和消除风险的措施。

3.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资金管理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

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企业应将预算范围应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审批流程应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同时加强现金

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专项资金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家财政加大了在各行各业的建设资金的投入。但是,财

政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发挥专项资金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财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财政专项基金存在

的问题、加强专项管理和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初步探讨。

一、目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专项资金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是,专项

资金在使用中违规现象严重,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很强,会计核算混乱,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1.资金支出环节管理不到位

一些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有的

没有专项资金使用的详细的费用预算以及结算清单,对于业务部门报上来的各项数字只是

简单汇总,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

价以及相关同类专项使用标准的归纳,没有通过费用预算进行专项资金支出控制,没有对

资金使用结余或者超支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2.专款支出的开支范围不够明确,会计核算不清楚,未做到专款专用

一些单位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随意列支其他费用开支,违背了专款专

用原则。会计核算混乱,相当一部分单位的专项资金核算看不出“专项”,有的与单位内部

其他开支混合核算;有的虽然划分了专项资金科目,但未具体到“项目”或者“什么项目”。

有的单位甚至为了应付检查,将多个专项资金科目以及其他资产类、费用类科目随意调账、汇总,应付了事。

3.监管力度不够,对违规使用专项资金行为缺乏有效制约手段

目前财政部门对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缺乏明确的惩罚措施,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建设滞后,缺乏处理的依据和有效手段。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特别是

以前年度发生的违规事项,目前还只是要求今后加以改正,而没有相应的惩罚机制,使得

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导致财政

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二、对策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做到一项资金一个办法,先有办法后使用资金;编制项目资金预算,实现项目执行的刚性约束;加强财务管理,明确会计核算,加大监管

力度;加强项目审计,确保专项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使用目的。

1.强化预算编制,明确专项资金管理方法

加强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就是要细化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和

每项开支上。合理确定同类情况下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同时要有效控

制或精简专项资金中一些人员经费开支的比重,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

和成果。对纳入预算的项目,要填列详细的资金来源、项目内容和完成进度计划,便于有

关部门了解和管理。在项目开展之前,要制定详细的预算方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严

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要及时进行项目结算工作,并进行专

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便于准确向有关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2.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加强财务人员参与力度

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

财务部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

基础上,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

用的高效率。业务人员应加强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合理安排调度项目资金,保证按期付款,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资金筹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经

常性事务。它是指企业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

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衡量筹资风险,在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前提下,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企业

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资金运营的基础和前提,资金运营则是资金筹集的下一个必经阶段,

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

轻重的作用。两者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但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资金筹集以低筹资

成本为目标,以最大限地实现资本增值;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而通过资

金筹集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

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筹资过程应注意三点: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

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

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

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

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

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

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

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

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

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

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

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

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

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

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

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

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常用

的方式有:吸收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融

资租赁、预付货款等商业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票据贴现以及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不同

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特点

与业务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当然内部和外部筹集方式是不排斥的,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有利的筹资方式,在具

体选择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企业筹资规模最主要的还是由企业投资规模来决定,所

以企业财务人员在决定资金筹资各项事宜时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增长率、未来发展潜力及投资需求,采用先进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客观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合理

确定筹资规模,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又防止过多筹集资金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其次,企业的资本结构。无论是内部筹资还是外部筹资,最终的资本类型可以归纳为

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这就产生了如何安排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比例的问题。如果资本结

构不合理,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所以企业在决定筹资方式时要考虑对现有资本结

构的影响,根据公司财务现状、项目预算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最终

选择最佳的方案以构造合理的融资结构。

再次,筹资方案的各项具体指标。完整的筹资方案应该包括筹集时间、筹资方式、筹

资风险及成本估算等很多内容。选择筹资方式后,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并及时制定全面的筹资方案。

三、提高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企业发展资金最可靠的来源还是源自企业内部。一是资金筹集的风险较小,不用承担

过多的筹资成本;二是通过内部调配资金,可以激励企业各部门更加注重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部门产值,增强内部驱动力。所以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和挖掘内部融资能力,不断扩充自有资金或通过增资扩股、出售股份等方式吸纳新资本,打造良好的内部融

资平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实力的增强又可以提高市场形象和资信水平,

为外部融资打好基础、提供便利,增强可能性。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资金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生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运营目标

不同,所以应该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生产资金一般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制定统一标准,统收统付。尤其是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

算等,加强对与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的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

项目资金的运营管理比生产资金要复杂一点,其中优化设计是关键,项目资金的预期收益

率的取得需要设计人员对运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资金量,并给予全

程动态跟踪。

(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除

了强化成本管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避免过度扩张,降低经营风险外,还需要在

资金的运营管理政策中明确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在决定项目投资前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论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既保证维持简单再生产,又适当地扩大再生产,将发展速度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以内,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旦发现非常情况,根据风险

处理流程,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而且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

内部审计,对企业资金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杜绝风险隐患的发生。

(四)提高信用意识,密切银企关系,保证资金链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很大一部分要靠

向银行举债。向金融机构借款或者企业之间的互相融资都需要较好的企业信用做支撑和保证。所以企业应该把信用看作成长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信用意识,加强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尽可能减少贷款受限因素,实现顺利融资。同时注意处理好银企关系,灵活选择借款

方式,保持资金畅通。因为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受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制约程度较明显。

如果银企关系不恰当,一旦国家紧缩银根,长期借款无法取得,又急于满足良好的市场发

展机会,就会出现短贷长投的现象,如果投产前期效益不理想,必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激增,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

今天,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营销手段层出不穷,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等手段之外,赊售商品也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相应产生应收账款

也不断增加。合理的应收账款能扩大企业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有,降低库存开支从而使

得企业的营业利润增加。但是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过多的应收账款会使企业的

资金流逐渐枯竭,同时过高收账费用和坏账率更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纵观中国企业的

发展史,即便是首屈一指行业巨头都面临过应收账款造成的危机,2011年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上市企业应收账款总计14939.79,同比增长34.38%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低于6%,如此巨额的应收账款,能不能盘活变现,将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

二、应收账款存在问题的原因

企业应收账款之所以高居不下,笔者认为应从内、外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内部原因分析

1.企业重销售轻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早已转变为买方市场,“酒香还怕巷子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扩大企业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让步,如采

取先发货后付款的方式,在给予现金折扣的同时还延长信用期,使产品的应收账款从数量

和时间都增加了,不仅收账费用增加,而且坏账也增加,虽然从短期来看利润增加了,但

是长远而言利润水平不增反减,更不用说其营利的质量。

2.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考核不到位。企业对于销售部门工作职能的

界定仅限于市场,想法设法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并未建立应收账款的催收制度,货款不

能及时回笼。同时对销售部门的考核主要是当期销售量和销售收入,这使得营销部门缺乏

销售与回款相应的约束机制。再加上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

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由此造成各部门的责任不明确,周而复始,应收账款

数额也就居高不下。

3.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存在漏洞。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

从源头上扼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

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常常忽视应收账款的“事前”与“事中”控制,不建立客户资信调查档案,

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制定存在漏洞,且得不到及时修正,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

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二)外部原因分析

1.购买方未及时付款。应收账款到期后,购买方未付款的情形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

没有能力付款。没有能力付款又具体分为:(1)购买方临时资金周转困难暂时不能付款,但是其以后的经营财务状况表明企业有能力还款;(2)购买方企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清算。第二种购买方有款不付。购买方缺乏信用,故意拖欠货款。购买方可以免费利用这

部分资金进行投资再投资,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收入,而得到的惩罚仅仅是信用名声不好。

2.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问题,追究其原因,有其历史的一方面,

但主要原因是由于“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短,经济立法不健全”,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可乘之机恶意诈骗货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执法上,受地方保护、关系网及执法人

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惩罚力度不够,这也是造成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具体措施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要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

个角度共同努力。

(一)从企业自身的角度

1.企业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企业利用应收账款是为了减少库存、扩大销售,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随着市场行

情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就能在应收

账款管理上化被动为主动。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市场衔接,及时开发研制新产品,生产适销

对路的产品;其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成本。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从工

艺设计、产品性能、产品寿命、服务等各方面,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扩大了产品的销

售量。市场地位变了,企业在业务往来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客户的选择上,有目的的选择

那些信用品质好,赖账可能性极小的客户,同时,做到应收尽收,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

了资金的机会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2.完善赊销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完善赊销制度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内部业务的制约制度,销售业务按照其业

务流程可以分为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等六个操作环节,不同环节的职权

进行分离,从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减少不良销售的产生。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核制度,杜绝人情赊销。再次对业务人员的赊销权实行限额管理。明确限定业务人员的每次最

高赊销额、年度赊销总额等。最后,建立赊销责任制。主管部门根据企业计划期的经营目标,制定应收账款限额和坏账损失限额,并分解下达到各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对

应收账款承担终身责任制,每笔应收账款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上,首先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即要对客户

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据以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赊销及其相应的额度。对客户的

信用标准的评定通常采用“5C”评估法,具体可结合对客户商业信誉、偿债能力、财务状况、资信状况、担保等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判。其次,企业要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主要包

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

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

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

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

应收账款发生以后首先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具体而言,首先必须正确记录每一笔赊

销业务,并且建立应收账款台账,详细记录应收账款的客户名称、信用情况并予以跟踪。

其次要做好日常清点工作, 认真审查核对明细余额及内容,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再次可

以建立应收账款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监督, 使企业赊销管理部门能

够随时掌握各种信息。最后,企业的财会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区域进行应收账款明细核算,

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对应收账款实行动态管理,对

客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

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从而把赊销风险降到最低。

4.完善跟踪、催收制度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首先应当完善应收账

款的跟踪制度,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做足分析,按照不同的账龄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一般

而言拖欠账款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对这

一部分应收账款应计提相应较高的坏账准备,从而正确反应企业的损益情况。同时对于过

期对方又无力偿还的账款,企业应将其纳入管理的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

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应收账款到期后,不能被动的等待回款,要完善催收制度,首先从催收手段上,可视

拖欠时间的长短、收账费用的高低采用电话、传真、上门催收、诉诸法律等手段催讨账款。其次催收时不能一刀切。根据跟踪信息分析客户的经济状况,若客户遇到暂时困难,企业

应尽量帮助客户渡过难关,如修改信用条件、延长付款期、转债权为股权等;若客户濒临

破产,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应及时向法院起诉,以便在破产清算时获得部分清偿。

(二)从社会的角度看

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我国是一个人情信用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是缺乏相应的法律

约束。因此需要政府来主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建立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这是克

服信用不足,建立信用监督体系的核心。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的企业,

要予以严惩,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守信用减少坏账的出现。对信用良好的

企业,可建立激励机制,在经济活动中要开辟“绿色通道”给予优先和优惠。

2.要加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制度普及教育的力度。要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

舆论环境,大力倡导“明礼诚信”,增强全社会遵守信用规则的自觉性。

3.扩宽应收账款变现渠道。建立应收账款转让市场,企业可将应收账款有条件的转让

给银行或者企业,以此转移应收账款,变现回收部分应收账款

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和运动,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管

好用活流动资金,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加速资金周转,使流动资金在流通过程中各个循环阶段上有规律的不停顿地进行运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生产量和销售收入不变情况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可以相应地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数额,相应减少

向银行借款和利息支出,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1、企业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一方面计划外盲目采购使存货中的物资储备额成倍增长,形成大量的沉淀资金;另一方面产品赊销又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大了呆坏账的风险,

使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致使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2、内部管理不完善,资金管理松弛。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注重管理,致使

生产消耗过高,造成资金的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缺乏一套科学

而完善的制度和措施,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致使许多资金使用中

大量出现高投入、低产出、规模效益差等现象,造成资金的无效使用和大量浪费。加之从

资金的投入到资金的收回,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差。

3、对货币资金进行制度化管理,不能合理调度货币资金,对货币资金缺乏效益性管理。一般企业为结算等原因设有多个银行账户,每个账户上都有一些资金,这样造成了资金的

沉淀,使部分资金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缺乏对货币资金收支活动的有效规划和货币资

金的最佳持有量的概念,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受货币日常收支活动任意支配。当最基本的货

币需要量得到满足后,多余的部分货币资金往往闲置起来.而没有参与到资金的周转过程

中去实现增值,造成了资金浪费。对应付款项的支付往往被动应付,货币需要量不足时就

借款解决或拖欠。

4、盲目采购、超定额储备。有的企业只要是生产所需原材料,不顾市场情况和生产进度盲目采购,结果造成库存物资积压,使资金长期不能周转,进而增加了贷款利息和管理

费用支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实际运作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

5、财务监控滞后,管理手段乏力。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有的企业对下属公司的投融资情况、

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在

资金运行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

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

6、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管理有章无序。相当多的企业大都是依靠经营目标、任期目标来笼统地进行企业规划,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

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随意更改。资金的收支缺乏统

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挪用生产经营资金从事长期投资

的现象屡有发生,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实际上靠借新还旧来维持经营;

有的企业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软弱,盈亏不实;有的企业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帐,资金运作极度困难。

7、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现象严重。企业间货款拖欠形式的“三角债问题,因而使企业之间货

款相互拖欠有增无减。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特别是许多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适销对路,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因而缺乏支付能力,还有一些企业新增加或新开工的生产项目所必须

的流动资金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流动资金来源,他们一是向银行贷款;二是拖欠货款,用

其他企业的资金维持自己的生产形成变相借款,也有的企业没有收回应收的销售货款造成“人欠、欠人”的问题使大部分资金损失掉。

三、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1、应注重资金需求量的预测,合理确定流动资金的来源构成。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既要保证企业经营的需要,又不能因安排过量而浪费。在此基

础上,才能据以确定合理的筹资数额,综合考察各种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实

现最佳的筹资组合,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

资金管理为重点。要通过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和流量控制,实现财务集中管理,提高企业

管理水平。要推行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企业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

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

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

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要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严格限制无预算

的资金支出,坚持厉行节约的精神,严格执行现行的财经法规和内部相关规定,加强对现

金流量的监控,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3、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管理上,要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注重分析债务结构,逐步把偏高的资产负债率降下来。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搞好压库清欠,减少资金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了企业资金沉淀,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盘活了企业

资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可以在企业内部得到调剂,降低了银行贷款规模,节约了

财务费用;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使企业可以有效监督资金使用,降低了企业资金运作的风险。

4、注重资金分析,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资。企业应了解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广开筹资渠道,合理安排主权资金、借入资金的税额比例及长短期资金的比例,对筹资风险进行

管理。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及企业的成长性,充分估计可能的支付风险,对规避债务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珍视自己的信用,同银行、信托、信用

社建立稳定关系,选取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资金成本。适量负债经营能促使企业更谨慎

地使用资金,更好地提高资金效益。明确投资用途,先择筹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如吸收外来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同时

还可以利用职工暂闲置资金。

5、选择投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最优组合。经营决策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决策。企业经营决策审计要围绕经营投入的经济性、经营产出的

效率性,即是否以最小的投入而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投资决策是企业为获取投资收益,

对外投资而进行的决策。投资决策审计要从投资的眼前效益和长久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被

投资企业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通过筹资决策、经营决策、

投资决策的审计工作,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提高,减少失误、减少资金的

损失浪费。

6、加强资金计划管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以生产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编制的收支预算表是加强资金收支平衡、物资供需平衡,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环节。

为此每年初都要编制当年资金收支平衡计划和现金流量表,对资金需求进行测算,将资金

计划和占用情况下达各责任单位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财务收支,管好用好资金,按照谨

慎、稳妥的原则做到根据资金来源和多少,决定支出的多少与先后。资金来源任何单位不

准截留,使用资金要申报,计划开支予以保证,非计划、超计划开支必须补办手续才能使用。保证资金收支的高度集中,确保有限资金用到重点上,使计划外开支、无效益支出得

到严格控制,不该花的钱决不乱花,该花的钱每一分都用到刀刃上。

7、逐笔跟踪核算。企业应加强对资金各使用环节的管理.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并定期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开

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对各职

能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企业内部划分责任中心,树立资金有偿使用的观念,将银

行结算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建立内部银行,核定各部门的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

放贷款.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制定合理的内部转让价格,进行内部核算。这样促使各个

资金使用部门为了增加“盈利”千方百计地节约资金,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无效

使用.加强自身资金使用的管理,使资金管理控制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同时.企业管理

部门要定期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与职工的利益挂钩.使每个职能部门和

每个职工都树立资金管理意识,确立资金成本的观念并调动其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加强资

金使用的管理,以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8、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形成按制度来做事、按制度来管事、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堵塞流动资金流失的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9、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夯实资金管理基础。财会人员的素质,决定资金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财会人员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企业要制定有效的用人政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要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轮训,堤高政治和业务素质;要

切实把“一把手”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会计监督的范围内,要依据新《会计法》建立健全企

业内部监控体系,为企业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坚持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一体化,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实现财务系

统与产供销存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真正为决策服务。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的

统一调控创造了条件。企业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制度规范尽可能地体现

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对资金的实时管理和监控。一是企业应当选择使用国家认可的财务

软件,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并将其作为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通过企

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资金流向等

有关资料,避免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历程和不足

资金集中管理,要高效实施,需要公司信息化作为支撑。一个有效的双向信息传递体系在

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资金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技

术手段对集团内部的资金集中管理,建立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伴随着我国经济体

制的改革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国有集团的资金管理总体来说经历了以下3个不同

的阶段,如图1所示。图中表示的各个阶段可以如下划分。

图1 我国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发展历程与趋势

1、资金粗放管理时期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或更早的我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很多尚未改制,资金管理较为粗放,

甚至是财政管理的模式,由相关政府部门主导,基本以手工操作为主,无信息化;资金的

使用更多的强调行政命令和政治权衡,而不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2、资金电算化管理时期

随着改革的展开,企业也日益市场化,企业集团作为“企业”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和建立、

增强起来,各个管理方面、各项管理措施,包括资金管理开始由企业主导。为了适应大型

企业的管理,普遍开始推广会计电算化、网上银行、资金结算等较为简单的信息化手段。

但是这些手段通常而言都是对手工流程的模拟,提高了效率,改变了载体,但自动化、智

能化程度有限,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3、资金集中管理时期

进入21世纪到现在的将近10年,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传统领域迅速改变的时期,原先

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纷纷进行系统的升级、完善和联网,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原

先没有进行信息化的企业集团也可以斥资购买成套的商用软件,如ERP或其中的若干模块,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这个过程中,财务和销售部门的信息化又是最迅速的,且以保障销

售收入和资金的安全为核心。这一阶段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开始和全面预算管理等结

合起来,依靠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迅速实施。同时通过银企直连等方式改变了原有的业务

流程,提供了资金周转的效率。这整个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的理念不断成熟

和趋于市场化、注重资金使用的效率,管理手段日益先进,实质上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

资金统一配置的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多数集团内部网络

化程度较低,难于实现对异地成员单位的资金账户的实时监控,总分账户之间的对账也不

及时,企业信息化营运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交易效率、管理精度、决策速度,与欧美国家

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的企业就开始研究和实施ERP 系统的基础MRP和MRP-II系统,欧美企业现在的ERP 系统与银行清算系统通过增值网连接进行EDI 数据交换,企业的收付款可获得标准化处理,来自银行系统的收款提示信息与企业应收账款匹配。而我国企业MRP-II的实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ERP到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要赶上欧美企业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体来说,在资金的集中管理领域,我国企业集团的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不足:尚不能完全厘清企业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和

资金管理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合理地设置大的系统和小的专业应用模块之间的关系;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多数属于单个企业、单个集团的内部应

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化策略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普遍采用数据、信息、管理全面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从局部分散的管理向远程集中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实时动态监控财务信息。集中财务管理会采用集中的数据仓库和信息平台为手段,实现数据的快速存储、提取和单位内部、上下级单位之间信息共享。通过对财务信息快速便捷的处理,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动态化。

1、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配套条件

由于关系到资金的集中管理,甚至要与银行的相关系统进行对接和数据交换,因此对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或模块的要求要比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较高,如不容许出现差错和中断,必须有完善的备份和复原功能以防意外、对信息及时处理的要求较高、大量的资金流动要求存储容量要求较大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指支撑财务运行所需的设备、场所等硬件条件与管理技术经验等软件条件。现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中,报账中心模式通过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就可以实现绝大多数目标,因而在软硬件方面投资较小;其他几种模式都需要建立先进的结算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稳定的结算场所和足够的分支网点,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网络技术等。其中财务公司需要建立自身的资金结算平台,在建立初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

(2)软件平台管理。没有稳定、安全和高效的软件平台,不可能获得资金存量、流量和预测信息,同时也无法实现与银行间的网上结算,因此软件平台管理对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至关重要。Keen(1991),Ross et al.(1996),Barua et al.(2004)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有效的软件平台便于企业的营运管理,提高企业的价值。

(3)人员素质。软件平台本身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增值,资金管理人员必须在业务操作和管理决策等环节上提供监控、稽核和分析的手段,拉近计算机系统和管理者的距离,因而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成为影响资金管理的重要因素。Bharadwaj(2000),Tippins和Sohi (2003)认为人员素质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极为关键,尤其是资金集中管理涉及到对资金的合理调拨和跨期分配等。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为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管问效,确保项目资金发挥应有效益,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薛昌斗同志牵头,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项目办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予以印发,供领导参阅。 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改变我县贫困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对改善县乡财政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如何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项目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程序、立项和实施不规范,缺乏透明度,部分项目立项时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出现重复建设 对项目考察论证不够严密,甚至不顾客观实际,争项目、争资金,没有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勉强立项,但缺乏整体效应,投资数额小,又不能与其它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最终导致项目资金使用质量不高,效益差。同一项目有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一些项目和资金分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难以捆绑整合使用,责任不清、效应不高、投资效益不佳。同时,资金使用状况没有真正公示,群众无从监督。 (二)项目建设“四制”落实不到位

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本文提出在政府财政资金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应通过走内涵式改革之路,慎重选择财政资金的战略投放,认真做好财政资金的战术控制,实现转变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关键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战略投放战术控制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加深和不断扩大。政府事权的扩大,需要更多的支出,财政资金的使用构成了财政资金的需求;财政资金的供给主要来自于税收收入。财政资金的供求缺口从来就是财政分配领域的主要矛盾,其突出表现就是需求大而供给少,财政资金总是显示出不足。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只能是走“内涵式改革之路”,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中,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财政资金的战略投放 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注重整体利益,放眼长远利益,社会效益至上”。所以,政府要研究宏观经济中财政资金的“资产组合”问题,将有限的财力进行最佳组合。 (一)财政支持“三农”问题 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江大河的治理、中小型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大宗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畜饮水设施改善等。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主要是农业科研、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农民科技培训等。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支持生态恶化的重点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支持生态建设,主要是支持生态恶化的重点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支持抗灾救灾,主要是支持抗御洪涝灾害、动植物病虫害和其他一些自然灾害,帮助受灾地区和群众恢复生活生产。支持扶贫开发,主要是支持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主要是支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支持农村改革,主要是支持农村深化改革,促进理顺农村经济关系,加快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北京同仁堂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北京同仁堂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一、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系经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 委员会京体改发(1997)11号批复批准,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置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于1997年5月29 日发行人民币一般股5000万股,1997年6月18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0 0,000.00元,股本200,000,000股,并于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按照本公司2004年度股东大会决议,本公司以2004年末总股本361,684,915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2股,共转增72,336,983股。转增后股本总额为434,021,898股。注册资本变更为434,021,898.00元。按照2005年11月22日本公司有关股东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委员会京国资产权字(2005)118号《关于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关咨询题的批复》批复,本公司全体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获得非流通股股东支付2.5股股票,流通股股东共获得非流通股股东38,850,477股股票,股本总额不变,按照本公司2007年度股东大会决议,本公司以2007年末总股本434,021,898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2股,共转增86,804,380股。转增后股本总额为520,826,27 8股,注册资本变更为520,826,278.00 元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专门、选料上乘、工艺精深、疗效明显”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 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差不多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进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举荐为最具冲

资金运用效率的分析

同仁堂资金运用效率分析 (2006—2008年度) 一、企业简介 提起中药,相信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三个字-----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铺)是乐显扬创建于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一家药店。自雍正元年(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同仁堂” 的品牌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始终不衰的原因,与同仁堂世代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念是密不可分的。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8年,中国全国总工会授予同仁堂“全国五一奖状”。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高。 二、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资产利用能力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严格说来,有效性与充分性有区别。有效性是指使用的后果,是一种产出的概念;充分性是指使用的进行,是一种投入概念。资金被使用了,不一定能产生预期的后果。资产利用的有效性需要用资产所创造的收入来衡量。管理者通过资产运用效率的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和利用不充分的资产,从而处理闲置资产以节约资金,或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改善经营业绩。 同仁堂2006-2008年财务报表资金运用效率能力分析指标如下(表一) (一)资产运用效率比率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说明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次数。 2、分类资产周转率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工厂的快速发展期间,也面临着一系列新产生的问题,为保证各项经济工作顺利的进行,必须转变财务管理观念,灵活运用各种财务手段,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树立管理出效益的思想,强化资金管理 进一步完善全面的财务预算体系,结合年度的财务预算和生产计划,做好资金的调配,强化资金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平衡,使资金的流入、流出、周转、在时间上、金额上的规划和安排协调一致,突出重点,使资金管理和使用相对集中,防止分散。具体要求各部门以成本切块为基准,根据生产大纲中各节点要求做出资金使用预算表,并注明在生产过程中各时间段的资金流出量。单船资金流出的总量应控制在成本切块的基准线内,并精算资金真正使用时间,避免本不应该早流出的资金都提早流出而造成前期资金需求量无故扩大,增加财务费用。同时,经营、财务等部门按照生产计划结点,对预算期间内的资金流入情况进行统计。结合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由财务部门最终汇总测算资金的盈余与缺口,并合理的安排资金的使用以及向银行的融资工作。 二、加强采购、生产、库存资金的管理使用 1.加强采购资金管理。材料设备占造船成本的70%左右,因此,物资采购资金存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储备资金周转

率和资金使用效率。针对目前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应从抓储备资金入手严把采购关,要货比三家,要选择质优价廉、运输方便,有较好售后服务,甚至可以分期付款的对象;其次,要充分考虑进货时间,不该早买的,坚决不早买,除了主机等供应紧张的设备以外,采购计划要按需求和资金的可能安排,由财务严格把关。 2.加强生产资金管理。财务部门必须熟悉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要参与生产部门制订合理定额,并作为对车间考核的主要内容,降低材料的损耗,杜绝水、电、气以及焊丝等低值易耗品浪费现象。 3.加强库存资金管理。定期清仓查库,对超储积压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及时处理,这样可以使沉淀的资金变活,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4、加大转模力度,缩短船台和码头的生产周期,实现快造船、快交船,确保进度款按时入账,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三、充分利用批量船的优势,做好资金的调配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一方面针对目前对定单的承接实行批量化,对船舶的融资也采取批量申报的方式,即改变过去单船申贷的方式,将多艘同种类的船合并为一个项目向银行申请融资,并将一个项目内的船舶资金进行滚动与调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向银行融资量。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日期: 2

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张冰、陈双双、吴英杰 日期:2014年06月18日来源:东方烟草报 今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指出,行业要切实加强存量资金管理,稳步提升资金运营水平,着力 强化费用节流工作。在新形势下,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创造最大效益,烟草行业 应捂好钱袋子,把钱管好、花好,真正把钱用到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树立全局观念提倡“五精”管理 张冰 提高资金收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挖掘管理潜力,提高资金调控能力。笔者尝试从物流建设和物流管理两方面分析提高物流资金使用效益的举措。 在物流建设方面,应树立行业“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导入供应链理念,从提高烟草行业总体竞争实力的高度来认识物流建设工作。在强调创新的同时,处理好局部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避免重硬件轻软件、重物轻人、重装备轻信息、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在有条件的区域,应采用一库制物流管理模式,整合好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着手搭建从采购、仓储到生产、销售的完整物流体系,在工、商、零物流链条中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在物流管理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推进企业精益管理的意见》提出“精化流程、精确核算、精准运营、精到服务、精细管理”的“五精”管理模式,为行业在物流管理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构建精化物流流程体系,即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原则,以环节精简和流程顺畅为标准,明确业务范围、理清业务流程、固化业务模式、简化作业环节。构建精确物流核算体系,即把物流费用核算作为精益物流基础管理的重要抓手,将预算管理贯穿成本费用控制全过程,明确物流费用界限、细化物流费用项目,严格控制物流运行成本,达到精确核算的要求。构建精准物流运营体系,即立足物流网络布局的不断优化,整合物流节点,打破行政区划,实现车辆装载经济化、送货线路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化。构建精到物流服务体系,即树立以客户需求为原则的服务理念,寻找物流服务薄弱环节并着力改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企业形象。构

数据生产效率分析报告

数据生产效率分析报告 1数据生产效率整体情况 1.1各工序间平均生产效率基线 数据大赛已经结束,根据大赛积累的数据结果统计,各生产工序之间的生产效率基线,如下表1: 表1 内业一天平均生产效率 单位:平方公里 根据表1得出以下结论: 1)信息录入一天平均生产效率为4.07平,按90%折算,为3.66平。 2)影像处理一天平均生产效率为72.25平,按90%折算,为65.03平。 3)更新一天平均生产效率为5.88平,按90%折算,为5.29平。 4)矢量化一天平均生产效率为2.58平,按90%折算,为2.32平。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按90%折算),内业一天的平均生产效率为1.61标准平方公里/人日,如果加工一个300平方公里的项目,内业生产约为186天。(未包含嵌道和配图) 1.2项目评审时生产效率之间对比 目前毛利润评审时内业平均生产效率按1.4标准平方公里/人日进行评审,根据数据技能大赛数据统计结果建议在以后的毛利润评审过程中可以提高内业生产效率的评估,可以按整体内业一天的平均生产效率,建议值为1.6标准平方公里/人日,也可以按各个工序的一天平均生产效率,最后进行累加来评审项目的毛利润。 2影像矢量化数据分析 因信息录入、影像处理、更新嵌道等工序员工参与较少,在这里将不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可详见原始数据的统计,《数据技能大赛效率分析.xlsx》。影像矢量化作为数据加工主要工序,本次对矢量化做主要分析,主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1)最快用时与最慢用时进行了对比; 2)最快一天生产效率与最慢一天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 3)排名靠前与排名靠后之间进行了对比; 4)根据现有员工工资水平对比; 5)根据员工学历进行了对比; 6)根据员工入职年限进行了对比分析; 7)根据部门分工对比; 8)根据地区状态进行了对比。 说明:因考题题量较大,有部分员工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根据评分结果分析,后面完成矢量成果质量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最后在统一时间内提交比赛成果,这样会造成统计的生产效率会偏高。 2.1矢量化最快用时与最慢用时之间对比 1.制作1.17平方公里矢量化最快用时及最慢用时,并根据大赛时间原始数据,折算成一天8小时计算,统计 出一天的平均生产效率,见表2: 表2 最快与最慢用时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最快一天与最慢一天的平均生产效率之差为1.82平,速度快了近43.75%,说明排后的员工技能提升的空间很大。 2.2前10名与后10名之间对比 1.分别统计前10名,前30名,前50名以及后10名,30名,后50名的生产效率,见表3: 表3 前10名与后10名之间对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前10名生产效率与后10名生产效率之差为1.23平,速度快了近34.45%,后50名员工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保证预算资金安全使用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保证预算资金安全使用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在逐渐地向前发展,各行各业的稳定发展,在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正确的对资金预算进行管理并且采取有效方法使得资金利用效率得以提升,这样 做不仅仅是有利于资金的正确管理高效利用,更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运行,所以,对于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去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资金预算管理;使用效率;主要措施 1.简要概括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预算管理,在我们社会上越来越常见,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所以,在社 会上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对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忽视。总的来说,资金的预算管理包括一下几方面,首先,想要完成资金的预算管 理工作,就应该详细了解资金的运行轨迹以及资金是如何运作的,所以,进行资 金预算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掌握资金运作情况,这点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其次, 就是深入到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中去了,第一步需要进行大概编制,资金预算管理 工作复杂且涉及范围广,因此,再知晓资金的大概运行轨迹后,应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大概的编制,再大概编制资金预算管理方法之后,结合企业或者是具体部门 的资金运转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了方可进行下一步,一旦有和企业资金运转 有出入的地方,应该立刻加以修改。审核一旦通过,应该尽快将具体的资金预算 管理办法交代下去,让办法实施,并发挥作用,当然,在执行过程中要切实观察 与企业运转有没有分歧,运转顺利说明这个资金预算管理方法适合本企业进行资 金管理,而一旦运转出现问题,那么应该立刻对资金预算管理方法进行检查,有 不适合企业的方法立刻排查出来,选择合适的其他措施加以替代,直到真正适用 于资金的管理,能够真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一步也是同样重要的,我们 也同样不能忽视,那就是对资金预算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方法进行评价, 把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交给相关财务部门,一旦发现有影响资金预算管理和提高资 金使用效率的部门或者是人员,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 解决。对于资金预算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仍需要有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就是第三个步骤也是比较关键的步骤--审核步骤,审核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好 的进行资金预算管理,所以,审核的过程理应达到预期标准,审核人员也应该认 真履行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另外,在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 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定的风险存在,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减少风险,这更值得我们 注意。 2.进行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2.1更利于企业的日常经营 对于企业来说,预算管理的意义是重大的,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可以更好的促 进企业日常经营,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流入流出量总是巨大的,如果 不事前了解企业资金总体运行轨迹和资金流入流出方向,那么很难对资金进行掌 握和管理,更不用说有效利用了,所以,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预算管理,也相当于 从某个方面让企业的管理者了解日常资金的运作,这样会更利于企业日常的经营,企业的资金运作会更有依可循。 2.2有利于规避企业日常风险 在企业日常运转过程中,每天都有巨大的资金进行流入和流出,所以,在这 庞大资金链的基础上,企业的日常运转都是有风险的,如果事前对企业的资金进

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a2992088.html, 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 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4年第10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支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确保政 策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近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4 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本刊将《通知》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有三项任务 《通知》提出,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探索建立培育制度。实 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二是开展示范培育。在全国遴选2个示范省(覆盖不少于二分之一的农业县)、14个示范市 (覆盖不少于三分之二的农业县)和300个示范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他地区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统筹利用好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并要积极开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 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关键环节 (一)确定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社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适当兼顾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其中用于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70%。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育,原则上培育对象年龄不超过55周岁。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中、高职学历教育的衔接,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工厂的快速发展期间,也面临着一系列新产生的问题,为保证各项经济工作顺利的进行,必须转变财务管理观念,灵活运用各种财务手段,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树立管理出效益的思想,强化资金管理 进一步完善全面的财务预算体系,结合年度的财务预算和生产计划,做好资金的调配,强化资金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平衡,使资金的流入、流出、周转、在时间上、金额上的规划和安排协调一致,突出重点,使资金管理和使用相对集中,防止分散。具体要求各部门以成本切块为基准,根据生产大纲中各节点要求做出资金使用预算表,并注明在生产过程中各时间段的资金流出量。单船资金流出的总量应控制在成本切块的基准线内,并精算资金真正使用时间,避免本不应该早流出的资金都提早流出而造成前期资金需求量无故扩大,增加财务费用。同时,经营、财务等部门按照生产计划结点,对预算期间内的资金流入情况进行统计。结合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由财务部门最终汇总测算资金的盈余与缺口,并合理的安排资金的使用以及向银行的融资工作。 二、加强采购、生产、库存资金的管理使用 .加强采购资金管理。材料设备占造船成本的左右,因此,

物资采购资金存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储备资金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率。针对目前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应从抓储备资金入手严把采购关,要货比三家,要选择质优价廉、运输方便,有较好售后服务,甚至可以分期付款的对象;其次,要充分考虑进货时间,不该早买的,坚决不早买,除了主机等供应紧张的设备以外,采购计划要按需求和资金的可能安排,由财务严格把关。 .加强生产资金管理。财务部门必须熟悉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要参与生产部门制订合理定额,并作为对车间考核的主要内容,降低材料的损耗,杜绝水、电、气以及焊丝等低值易耗品浪费现象。 .加强库存资金管理。定期清仓查库,对超储积压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及时处理,这样可以使沉淀的资金变活,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加大转模力度,缩短船台和码头的生产周期,实现快造船、快交船,确保进度款按时入账,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三、充分利用批量船的优势,做好资金的调配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一方面针对目前对定单的承接实行批量化,对船舶的融资也采取批量申报的方式,即改变过去单船申贷的方式,将多艘同种类的船合并为一个项目向银行申请融资,并将一个项目内的船舶资金进行滚动与调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做好资产统计调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牛永新 摘要:资产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工作。本文通过对资产利用率完好率的统计结果分析,提出了提高学院资产设备使用效率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资产统计;利用率;完好率; 资产统计工作是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做好资产统计工作,便于学校摸清家底,及时掌握各部门、各单位资产分布和变动状况,合理制定购置设备资金投向,了解资产管理与经营使用情况,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益和管理水平。同时,资产统计工作的开展,对于检验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促进资产管理工作完善,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本文以我院对资产利用率完好率的统计过程为例,研究其统计结果对资产管理过程的影响。 一、学院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资产设备处自2003年成立以来,从改革资产管理体制入手,以规范资产管理手段为突破口,建章立则,抓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管理功能,突出基层管理作用。在管理层次上,坚持抓大放小,将固定资产(包括房产、家具)纳入资产设备处统一管理范畴,其他资产(包括低值易耗品、工具)纳入二级管理范畴;在管理手段上,弃旧立新。采用微机管理,使用北京化工大学编写的软件《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从而使资产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管理观念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全面落实资产管理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在管理过程上,力争抓住源头,重视落实资产报帐手续,保证在管理过程中不出现漏洞;在管理方法上,注意加强档案建设工作。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制作标准化的统一资产档案,保证资产档案的机密和档案的安全,有利于资产统计,防止资产流失。 三年来,资产管理工作各项基础工作逐项得到落实,建立了以资产管理员为主的资产管理网络,建立了详实严密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资产管理档案,严格履行资产登记及报废手续,通过定期走访调查研究资产设备利用率及完好率,有效地监控资产设备管理状态,使得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逐步实现资产管理“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层层负责,管用结合,责任到人”的工作目标,使资产管理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开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资产设备利用率完好率统计过程 1.统计对象:教学系统2004年登记在帐固定资产(仪器设备) 2.统计方法: (1)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η=(1-L/H)*100% L:年故障停机小时数; H:年有效小时数为960小时/台; (2)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W=(h/H)*100% h:每年实际实验测试小时总数; H:年有效小时数为960小时/台; 三、统计结果:(仅以统计的6个部门数据为依据) 我院04年以前购置设备平均完好率达到78%,平均利用率较低,仅为55%。 详细统计数据见表1,图1

试论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试论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一、引言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转向集约型。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迫切的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有两条途径:一是从科技发展中创效益。从长远看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多数企业来说是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的。二是从管理中要效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把管理工作抓上去,向管理要效益,则是投入少、产出大的一条生财之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具有更大的综合性,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而且是企业领导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面提高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山东省临沂市为准确判断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及发展趋势,分析影响企业效益变动的因素,剖析企业新增利润构成,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全市16户国家级重点检测企业组织了专题调查。16户企业涉及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和化学原料制品业等五个行业。调查数据显示(调查数据应包括资金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即:本年度筹集资金的情况,和本年度经营结果情况):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本年度没有走出亏损的困境,亏损额不断增加,由年初的-298万元下降至10月末的-1080万;化学原料制品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利润增幅明显。从销售利润率指标看,除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制品业呈小幅上扬趋势外,其他3个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都为下降态势;纺织业下降幅度最大,从年初的24.37%下降至10月末的7.36%。 另外,据国家信息中心与<<上海证券报>>联合推出的<<2003上市公司年报报告>>显示,上市公司仍存在资产负债状况和盈利能力不匹配,募集资金使用不足、效率低下的现象。报告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资金运作大有潜力可挖。2003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0.72次,大大低广2002年集体和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1.2次和0.99次;而过去的3年内,标准普尔500公司的平均总资产周转率达2.25次,是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3倍多。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直存在重融资、轻使用的现象,造成大量资金闲置、改变筹资投向于低效项目、筹资被侵占或占用等问题,成为上市公司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制约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杨劲松 [摘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 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企业的 资金预算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资金预算管理,资金使用效率,企业经济效益 一、资金预算管理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让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各方面、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这样有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经营决策。通过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让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目标、增强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是企业的资金,如果企业没有对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控制,其资金循环可能出现不正常的周转。资金的缺乏将会导致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会对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运行速度产生影响,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运行速度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产生影响。这样看来,企业资金与企业的生产效益密切相关。企业通过实施资金预算的计划管理,可以完善对企业资金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让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参加资金预算的编制。企业可以把资金预算计划下达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让各个部门、员工参与资金的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也可以对资金的实施情况与资金预算计划作对比,其对比的结果作为奖励或处罚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资金的管理控制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资金能够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于资金的筹资管理、资金的投资管理、资金的灵活调动和资金的内部控制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对资金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有效的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将资金预算计划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阶段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存在信息失真、监控不力、资金散乱、 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管理 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落后等,可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推行企业会计委派制和内 部审计制度、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实施资金的集中控制等方式加强企业集团 的资金管理。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信息失真;资金全面预算管理;会计委派制 :On the stag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t fu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group such as information distortion, supervisory control incompetent, messy fund, low service efficiency etc. The major reasons are due to lack virtual fun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pattern, supervisory technology method and system lag etc. The fu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group can be reinforced by many manners such as fund centralized management, implementing enterprise accountant accreditation and internal audit system, setting up financial settlement center, fund centralized control etc. :enterprise group; fu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istortion; fund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accountant accreditation system 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资金管理中的问 题愈加突出,财务风险日益显露。集中表现在企业组织形式的集中和资金管 理的分散,各子公司各自为政,自我筹资、配置和分配资金,缺乏统一调度 和安排,造成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大幅下降。资金集中管理就是通过正确

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 使用效益的实施方案 为确保财政支出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财政资金及早发挥效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预算法》、中省市有关规定和县委、县政府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有关事项制定方案如下: 一、深刻认识加快财政支出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意义 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体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重点,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政府效能的现实需要,更是严格执行《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全县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支出管理,加快资金拨付,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财政支出进度不均衡,部分预算单位项目推进缓慢,导致财政资金沉淀较多、使用效益不高等,不仅影响到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也影响到中省市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对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抓财政支出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经济发

展动力和民生改善成效。 二、切实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 (一)加快下达财政预算资金 1、加快下达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县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除应急和上级补助配套等特殊项目外,其余部分原则上要在9月15日前全部下达,对不能按时下达的,县财政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工作措施,明确下达时间。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对不能按时开工,导致今年预算资金无法形成支出的项目,要查找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尽快开工;对开工或在建项目,要加快实施进度;对完工项目,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尽快办理项目决算。 2、及时下达转移支付预算。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预算,财政部门要在三日内通知项目单位,项目单位要在收到通知后五日内确定项目计划并办理资金审批手续。财政部门要在收到资金审批文件后两日内下达预算文件。扶贫、环保等重点领域专项资金要在收到文件后的五日内下达。 3、全面清理借垫款。规范会计核算,全面清理已发生的财政借垫款。对临时性借垫款要抓紧清理,及时收回。对应在支出预算中安排的款项,要按规定列入预算支出。 (二)加快拨付项目资金 1、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是造成财政支出进

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使用效率是‘评价资金使用效果的一个参数,主要的两个指标是资产使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在财务方面衡量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指标就是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总资产周转率也可用周转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取决于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两个因素。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不仅反映流动资产运用效率,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越快,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企业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占用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越多,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的运用效率越好,进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均得以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利用流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效率较低。 2、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状况,衡量固定资产运用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分布合理,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有效;反之,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经营成果不多,企业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较差。 3、长期投资周转率 长期投资的数额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很明显,因此很少计算长期投资的周转率。 长期投资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长期投资平均余额。 长期投资周转天数=360/长期投资周转率。 单项资产 单项资产的周转率,是指根据资产负债表左方项目分别计算的资产周转率。 其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资金使用效率

问题 、国有企业优化资金使用的必要性 扩大内需是新时期我国深化经济发展、有效拉动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国企作为我国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其资金使用效率,既是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需求,也是多元 化的市场环境之下,国企推动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环境的必然之举。在新的历史时期,国 企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契机,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新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前,国 企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的必要性尤为突出。资金使用效率与国企经济效益紧密相关,是国企 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强调国有优化资金使用的必要性,以更好 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战略目标创造更好的空间。近年来,我国国 企改革不断深入,资金配置及管理逐步完善,企业抓好资金使用效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力及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在新形势下,我国强化了对国企的改革力度,2015年开年之初,中央便开始了对26家央企的巡视,说明我国国企的改革发展已进入了新阶段,在大 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了对央企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设,着力于国企资金优化工作的 关注,为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但是,国企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 十分之突出。 一是企业资金使用缺乏全面而有效的控制,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 二是企业在资金预算及核算方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审查机制。资金使用中存在人为 因素下的漏洞,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三是国企在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过程中,缺乏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导致工作开展落实 不到位,流于形式的工作状态反而僵化了工作的开展。故国企在资金使用中,要基于财务 工作的环境之下实现使用效率的有效优化。 二、国企资金使用效率的现状 (一)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缺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动力 国企在战略发展的进程中,基于发展之需求,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是实现战略发展 的必然需求。但是,从实际而言,国企资金使用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预算约束的日益软化,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盲目建设、浪费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导致 资金使用效率低,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联系机制尚未建立,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资金使用现状,势必影响资金使用的监 管及效率。 (二)资金使用决策机制不完善,资金流向不明确 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依托于完善的决策机制。但国企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决策机制, 基于短期经济战略下的资金使用现状,不利于企业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发展。首先。缺乏 严格的监督与控制机制,资金使用的流向不明确,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十分突出;其次,资金私用或他用问题比较普遍,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且滋生了企业腐败问题的出现,不利 于国企的战略发展;第三,资金使用决策无法反映企业的切实需求,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低。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12页)

《财务报表分析》辅导(三) 学习要求: (1)了解资产运用效率的含义及其分析目的; (2)了解影响资产周转率的各种因素; (3)一般掌握资产运用效率的各种衡量指标; (4)一般掌握资产周转率的同业比较分析; (5)重点掌握资产运用效率的趋势分析。 一、资产运用效率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有效性是指使用的后果,是一种产出的概念;充分性是指使用的进行,是一种投入概念。 资产的运用效率评价的财务比率是资产周转率,其一般公式为: 资产周转率=周转额/资产 资产周转率可以分为总资产周转率,分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单项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三类。 不同报表使用人衡量与分析资产运用效率的目的各不相同: 1、股东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财务安全性及资产的收益能力,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 2、债权人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明其债权的物质保障程度或其安全性,从而进行相应的信用决策。 3、管理者通过资产运用效率的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和利用不充分的资产,从而处理闲置资产以节约资金,或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改善经营业绩。 二、资产运用效率的衡量指标 (一)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说明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也可用周转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取决于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两个因素。增加收入或减少资产,都可以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二)分类资产周转率 1、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即企业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运用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不仅反映流动资产运用效率,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越快,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企业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占用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越多,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的运用效率越好,进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均得以增强。反之,则表明企业利用流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效率较低。 2、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状况,衡量固定资产运用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