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探讨——以太和服饰为例

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探讨——以太和服饰为例
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探讨——以太和服饰为例

摘要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服装类企业中。我国存在众多的服装类企业,甚至被称为世界的加工工厂,而且我国的服装企业规模大都为中小型。因此在供应、库存以及销售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服装类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服装类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拟从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内涵、重要性、以及现状入手,以太和服饰为例,深入分析当前太和服饰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促进太和服饰有限公司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飞跃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服装类;供应链;管理;太和服饰

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 kind of new management ideas and methods, and also is a recognized relatively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especially in apparel enterprises. There are many apparel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called processing factory of the world, and most of our country's clothing enterprise scale for small and medium. So on the supply, inventory and sales there are varying degrees of problems. But have to admit, apparel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some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apparel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pparel indust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ortance and status quo of Ethernet and dres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taihe garments co., LT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taihe garments co., LTD., optimiz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 realize the leap typ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Appare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aihe garments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

二、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

(一)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1)

(二)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2)

(三)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3)

三、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3)

(一)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薄弱 (3)

(二)运作效率普遍低下 (4)

(三)各环节信息交流不畅 (4)

(四)各环节未实现真正的合作 (5)

四、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改革对策 (5)

(一)增强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念 (6)

(二)精简相关流程以加快反应速度 (6)

(三)加强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6)

(四)建设各环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8致谢 (9)

附录 (10)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很多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都已经不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适应了这个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要。我国存在众多的服装类企业,甚至被称为世界的加工工厂,而且我国的服装企业规模大都为中小型。因此在供应、库存以及销售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太和服饰是湖北省的著名女装企业,是汉派服装的代表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现有机制,特别是要给予供应链管理足够的重视,改善供应链管理,解决企业当前的问题。

二、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在新世纪服装类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管理的竞争,要想提高服装类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知名度,一定要在供应链管理上多加投入。即使是太和服饰这样的知名服装类企业也不例外。

(一)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服装类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把原先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进行优化,与各个环节的商户形成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提高服装类企业的整个运作效率。众所周知,服装类企业有着繁杂的工作流程和环节。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合优化的管理模式,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计划和控制职能[1]。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把服装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优化,使得各个环节按照计划,协调的进行运作,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按时按量的完成客户的要求,并使企业花费最小的代价。

服装类企业的供应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要想真正的实现,必须存在一定的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总的来说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服装类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要实现各个部门和环节的优化组合,就会涉及到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全部过程,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2]。因此,从主观上来说,服装类企业要想实现供应链管理就要在企业的整体运作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从客观上来说,服装类企业要加强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的交流,在外部环境上有相关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的态势。

所以,这样一来,很多服装类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存在问题的,即使是太和服饰这样较为知名的企业也不例外。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服装类企业就很难真正的实现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相互协调。那么,这样的供应链管理必然是会出现问题的。

(二)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在很多企业中都很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为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有朝着不断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而发展的趋势。所以,从服装类企业的这个发展趋势来看,供应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各个环节和部门的优化组合,使得彼此间信息畅通,可以有效避免畅销样式缺货,滞销商品大量堆积的不良现现象。

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的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对于市场态势的及时掌握,从而快速的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提高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节约企业成本。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各个环节的优化组合,不论是材料供应商、生厂商还是经销商等都会从中获利。第三,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合理的配置相关资源,使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库存量都维持在一个最佳的水平上。这样一来各个环节都会受益,而且避免了经营上的资金风险。

第四,实现高端定制需要。服装类企业慢慢朝着不断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的趋势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下,供应链管理可以以最快的方式实现服装类企业满足大量客户的高端定制需要。综上所述,服装类企业,不论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太和服饰这样的知名企业,都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一个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的服装类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总的来说,我国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服装类企业要能抓住市场变化的特点才能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像太和服饰一样专注做女装的品牌,更应该把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了解清楚。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期也越来越短,成衣产品要被迅速的向市场推介和投放,要达到这个标准,服装企业一定要具备高效的物流服务操作与管理能力[3]。同时,服装企业要想有较为长远的发展,应该保持现金流的健康运行,在尽量使用低成本的前提下支撑整个服装企业的运作,实现盈利。所以,总的来说,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应该要实现完全的市场导向,各个环节的优化组合。

但是当前国内很多的服装类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不够成熟。即使是太和服饰这样较为知名的企业,尽管在顺应时代和科技的变化中作出了一些改变,但仍然是不够的。很多的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仍以手工和相互存疑的方式在实际操作。就拿服装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来说,服装企业内部存在信息交流不及时的情况,而且合作方之间相互存疑,把市场的竞争压力相互传递,而不是相互信任,联合制造竞争优势面对市场竞争。

三、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薄弱

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体现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较为薄弱,这一点明显的表现在企业的管理理念上。虽然时代和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仍然长期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会对供应链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产生抵触的情绪。因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应用,会给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变动,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对新的管理方式予以适应。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运行都会有影响。太和服饰作为一个较为知名的服装企业,在长期的企业管理之中仍然停留在比较原始和手工的阶段[4]。虽然太和服饰在企业的管理之中引入了信息系统,但是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还是不够的,而且太和服饰在之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一直是把下游设定为供应链的起点,缺乏对上游的相关供应链管理。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即使是太和服饰这样较为知名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仍然是较为薄弱的,缺乏整体性。

(二)运作效率普遍低下

服装类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普遍存在运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因为服装类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是很复杂的,牵涉到众多的部门和人员。任何一个部门的供应链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供应,一旦供需出现不平衡,会影响整个服装企业的运作效率。服装企业在整个供应的流程中,信息的上传下达是十分重要的。各个部门的计划都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来辅助,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下,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的整个运作都来不及作出及时的反应。其实太和服饰整体的运作效率是不高的,运作效率较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体现在对库存的供应管理上。一般正规的服装企业都会有对于库存的供应管理,太和服饰也不例外。但是太和服饰的库存供应管理是比较落后的,基本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清单拣选的方式,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实现较高效率的库存运作,就会阻碍服装库存结构的优化。其次表现在对分销的供应管理上。太和服饰的业务流程是较为复杂的,而且工作量也很大,不同的样式以及

色彩的分类都会给分销的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太和服饰整个运作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供应链管理不完善,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简单的人工。

(三)各环节信息交流不畅

各环节信息交流不畅应该可以说是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最重要的

问题。从材料供应商、经营者、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信息资源缺少共享,信息反馈速度慢[5]。这些环节中的信息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信息闭塞或者不准确,都可能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各个环节和部门都应该准确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及时的与其他部门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服装企业的信息共享,从而更好的依据市场的需要来安排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太和服饰在各个环节和部门的沟通交流上不够的,服装市场上对于女装的需求以及终端客户的需要难以及时反馈到材料供应商、设计师以及生厂商和分销商等手里。这样一来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上,就使得各级管理者无法依据准确的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太和服饰存在大量的库存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反应。由于缺乏市场信息的必要沟通和交流,太和服饰难以对市场的畅销款和滞销款服装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应对,长此以往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因为大量的企业资金会被库存套牢。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和服饰整个企业的计划都会出现滞后,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和品牌的影响力。

(四)各环节未实现真正的合作

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各环节未实现真正的合作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服装类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多个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但是在各个环节上各部门或者单位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甚至不惜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各环节没有实现真正的合作,更多的是像一种组合。比如在对市场流行趋势以及销售情况的把握上,设计师和分销商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在服装材料的选购上就应该听取设计师和分销商的建议,选取市场需求较好的材料,方便服装的设计和销售。但现实往往是服装材料的供应商自行根据自己的货源或价格等选择材料,设计师只能根

据现有的材料来进行设计,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服装的设计和销售情况。长此下去是不利于服装企业的健康发展的,也不利于提升服装品牌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服装类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为实现真正合作的又一大体现是一些服装品牌经营者与品牌代

理商之间,对抗多于合作[6]。一些品牌经营者为了获取自身的最大化利益,会不惜损害代理商的利益,这样一来,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太和服饰在供应链的管理上是有很多不足的,从设计到物流,很多的环节都不够畅通,存在没有真正合作的问题。这就使得太和服饰的市场占有率低于知名的女装品牌。

四、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改革对策

既然已经认识到了供应链管理对于服装类企业的重要性,也了解了服装类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那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改革,完善服装类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一)增强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念

首先要增强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一个企业,特别是与时代潮流紧密联系的服装类企业,更不应该一味固守传统管理模式,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树立新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企业的管理者要整体把握整个供应链系统,对各个环节要有统筹管理的理念,加强信息的沟通交流,打破信息的闭塞[7]。对企业内部的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实现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太和服装在长期的发展中应慢慢找准自己的定位,把中高端女装作为经营的重心,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上要予以明确,增强这种意识。太和服饰的供应链管理应该围绕着中高端女装这个核心业务来发展,这样有利于准确的定位市场和终端客户群,减少企业在经营中面对的风险。女装市场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因此精准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二)精简相关流程以加快反应速度

服装类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应该精简相关的流程以加快反应的速度。服装类企业

的供应链管理应该精炼、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材料供应到市场情况反馈的及时和准确。当服装企业制定好一个计划之后,各部门就要按照计划执行。但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市场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服装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市场份额,就要及时的对既定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一旦要调整计划,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市场瞬息万变,只有在供应链的管理中精简相关的流程,才能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太和服饰应该多应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的处理,提高产品与市场的配合度,从而提高太和服饰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三)加强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在服装类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是很重要的。服装类企业应该加强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各个环节对与材料信息、产品信息、销售信息以及客户信息的共享。服装类企业可以自发形成一个采购与供应的联盟行业平台,该平台可以由行业中的领军企业牵头,也可以由几个有共同需求的企业共同发起[8]。这样一个平台形成之后,服装企业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供应商、生厂商和分销商减少彼此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信任,从而形成真正的合作模式,实现共赢。太和服饰如果可以和其他知名品牌实现信息一体化,那么整个服装市场的竞争就会更加的透明和公平。同样,一个服装企业内部也可以建设一个信息平台,实现各个环节间的信息共享,使得工作的衔接更加的协调。

(四)建设各环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整个企业的运作和谐高效,那么各个环节就要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品牌经营者、服装制造商、服装零售商要真诚稳定的合作,是企业盈利的重要条件。在供应链中的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作用,但是整体的供应链需要平衡每个成员企业所贡献的资源与从供应链中得到的收益,而且要彼此沟通和监督[9]。供应链的管理要有整体性,全局把握。

五、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服装类企业中。但是也要正确认识到其本身的复杂性,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供应链管理才能为服装类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廖春艳,陈超凡.服装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0(7).

[2]金燕波,王小迪.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小制造服装公司采购管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2).

[3]张亚楠.W服装公司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2011(2).

[4]张卫彬.网络时代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2(5).

[5]徐利民.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及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策略[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6]孙伟.太和服饰供应链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7]逯宇铎,王晖.供应链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实践[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0).

[8]王述英,蓝庆新.全球化时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启示[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9]谢萌,钱晓农霍云福初探服装企业的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2).

[10]马士华.库存不再疼痛--VMI如何整编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权[J].中国商贸,2001(2):392-421.

[11]王述英,蓝庆新.全球化时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启示[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2]张俭.浮华背后的服装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

[13]肖大为,王维.服装物流的信息化之路[J].职业圈,2007(2).

[14]谭娟.敏捷供应链管理推动中国服装行业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1).

[15]惠红旗.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6(2).

[16]邓汝春.服装业供应链管理[J].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

[17]王丽.服装企业销售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

[18]李伯峰.国际企业因应全球化挑战之供应链管理策略[J].物流技术与战略,2006(5).

[19]毕康,张东亮.国内现代服装行业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

[20]宋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变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

致谢

四年的大学时光已在不经意中从指间划过,学到了那么多一生都受用无穷的知识,懂得了那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感谢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服装行业物流特点分析

服装市场分析及物流特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拥有年产服装500亿件的生产能力。目前,中国年产服 装约460亿件,年出口服装约210亿件,出口金额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金额的1/4以上。服 装业是中国各行业中市场化最早、国际竞争力最强、发展最为澎湃、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服装业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衣着消 费需求不断扩大,是中国服装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劳动力资本成本低、素质好、供给 充分,占世界30%的原料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各项配套改革不断完善是中国服装业发 展的先决条件。 目前,中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数量超过11万家,服装从业人员1000余万人,70%以上为熟练工和技术工人,从业人员优秀的整体素质是强大的服装加工能力的基石。数十年 累计的生产管理经验,加之二十年来服装业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确保了服装 生产加工能力始终位于国际前列,并拥有能够加工各类品种、各个档次、各种面料、各种 工艺服装产品的优势。 服装行业特点分析 1.劳动密集型 服装行业时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加工和生产组织过程不需要大型专门化 的机械设备,可以在较少的资本投入下运行,尽管近年来高新技术如: CAD、CLMS和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被不断研制出来并投入应用,但绝大多数企业仍未脱离传统的模式。这使得服装行业对劳动力成本颇为敏感。随着一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服装行业加工的转移也随之发生。 2.服装行业周期短、季节性强 服装行业周期短不仅表现在时装季节性的更迭,也表现在季节此一时彼一时的 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发生在面料、色彩、款式、设计和其他配套方面,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快速变化,一方面给服装行业带来无限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给服装企业带来风险和不稳定性。

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DOC 8)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 研究背景(I) 中国纺织服装业——世界的“制造中心”? 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生产和出口的规模上已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主要纺织品的产量均是世界第一。 1、投入:2004,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79.16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0.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8%。 2、产出:2004年,我国纺织服装销售收入达到15,7 23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达到973.85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6.4%,约占世界纺织与服装业出口总额的25%以上。外部推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家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国际出口)。 比较优势:历史信誉与历史经验;资源(人力、土地、种植业);政策 “世界工厂”的尴尬:巨大成功中的问题——国外纺织服装业主导企业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实现了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和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却开始凸现三个方面的尴尬…… 供应链管理:空间上“制造”与“市场”的距离在扩大…… 研究背景(II) 供应链管理提高产业组织竞争力。 1、产业: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时代演化:M2PM2O 2、竞争:战略、资源与能力、创新等。成本与响应协调成为决定要素。资源与能力限制。 3、资源与能力:信息资源以及企业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4、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战术,也是创新。通过构建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优化跨企业商业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从市场预测到产品设计以至于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协作,降低资源配置风险等来赢得客户最大程度的满意,同时,获得最好的商业利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国产业的素质和能力。 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是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日益显著的重要性以及产业组织之间及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这些恰恰也是一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减少波动,实现收支平衡,保障充分就业以及保护资源和环境等所关注的问题。微观层面上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对提升中国经济总体的素质和能力有着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减少信息博弈环节,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增强宏观经济运行的计划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少经济波动,降低经济风险;

浅析物流与服装行业的联系

浅析物流与服装行业的联系 卢宝堂 摘要: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服装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众多服装企业也在探求降低成本提高利率的新途径。而物流依靠其强大的自身优势已经在提高产品流通频次,降低企业库存成本方面显现了巨大的效力。物流的发展对服装行业的影响日益增大。 关键词:物流;服装行业物流;联系;管理目标 物流,作为连接服装工厂内、外的“大动脉”,长久以来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缩短或消除半成品、成品滞留的时间,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交货期,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透明化,减少人力和浪费,并压缩库存成为了服装企业探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新途径。 1.物流 1、1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进行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2物流是一个系统,它所肩负的使命是用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来衡量的,物流服务水平涉及到货物的可得性、作业能力和工作质

量等,但我们知道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原理,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对物流服务水平期望越大,必须以牺牲较高的物流成本为代价。因此,有效的物流作业表现为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均衡关系。 1、3物流发展有六个阶段:第一阶段:物流前期。第二阶段:个别管理期。第三阶段:综合管理时期。第四阶段:扩大领域时期。第五阶段:整体体制时期。第六阶段: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 2.服装行业的物流 2、1服装行业物流的现状 产品品种、款式变化快,要求服装企业必须迅速适应市场。现代社会,服装的市场流行期短,这就使企业必须追求品种更新快的目标,这一特点决定了服装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同时在生产完毕后,要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在后端物流服务领域必然要求有高效的物流服务操作与管理能力。因为服装行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特点是变化快、小批量、多品种,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实施相应的生产调度,实现按照订单生产,然后能够准确按照客户需求准时准确的做到物流服务,从而能够回收帐款,这就要求服装行业的整体供应要能够真正以市场为主导。 2、2服装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很多服装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个人电脑、人工智能系统、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服装品牌与供应链管理.

营销与管理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服装品牌与供应链管理文/肖桂春作为世界纺织业第一大国,我国的服装行业近2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服装市场的竞争也步入了品牌竞争时代。面对日益激烈的品牌竞争,服装品牌企业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从而快速响应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服装企业,尤其是品牌服装企业更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生产,到批发和零售“一条龙”运作,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面料厂,如“雅戈尔”品牌。二是产权维系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即一家品牌服装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直接控股或层层控股),拥有并统一管理若干工厂、批发机构,控制某种或某类产品的整个供应渠道,实行从生产、批发到零售的综合经营网络。这种模式更广泛应用于零售业。三是契约维系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即由品牌服装企业与相关生产单位和流通单位,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契约形式维系起来的一种商品供应网络。这种模式较产权维系型模式要松散一些,但因有服装品牌供应链管理模式英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Christopher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在服装品牌供应链管理中,品牌服装企业做为一个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上游的面辅料生产商、代理商、批发商等采购原材料开始,由服装制造商制成服装,然后由下游的服装批发商、零售商等销售网络把服装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品牌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按组织方式可以划分为四种:一是传统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即以设计、生产、销售为主的品牌服装经营,从服装设计的面辅料采购,在自己的工厂组织52中国物流与采购 CHI NA LOGISTICS & PURCHASING 合同约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四是管理维系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即品牌服装企业由于规模大、声誉高、实力强、管理效率高,得到流通环节中其他组织的自愿依附,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我国品牌服装行业采用比较多的是第三种模式,并且有综合采用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的趋势。现为:1.服装品牌影响供应链长度。如果一个品牌服装企业的规模小,实力有限,管理效率不高,也就是说这个品牌服装企业的品牌不够强大,那么它控制的供应链长度就会

供应链管理

大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服装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而服装的需求变动性大,时效性强,整个服装供应链从制纱到成衣包括诸多环节,供应链比较长且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供应链的管理要求很高。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单一服装行业的管理已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这其中库存管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来解决服装供应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比较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尝试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来合理控制库存,寻求解决服装行业库存问题的策略。本文在对服装企业的流程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供应链库存管理现状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配货计划、企业间的协调、信息传递等问题。借助现代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和方法,探索性地提出构建整个服装行业供应链库存优化控制模式和策略。在对服装业产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库存控制模型,以寻求解决服装企业库存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库存控制

引言:2013年服装行业高库存现状探讨分析 纺织服装行业专家汪前进的判断是,对于企业来说,2013年面临的调整依旧还是库存问题,而库存问题取决于消费,包括内销和出口,与整个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有关。 森马服饰净利陡降38%、美邦服饰净利下滑29%……公开数据显示,在已披露2012年业绩的服装上市公司中,四成服装企业业绩大幅下滑。 据中研普华《2013-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去年行业亏损严重,终端市场销售不好,出口和内销两方面都不行,内销,增速放缓;外销是负增长。内销数量同比增长2%,而以往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出口更不景气,服装出口数量增速下降5%。 目前,服装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价格高企、劳动力不断上涨的成本问题。国家启动棉花收储对棉价形成“托底”效应,导致国内外棉价形成倒挂,且由于配额限制,不少企业无法采购国际低价棉花。巨大的用棉成本差异使我国棉制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而印度、越南等国家则凭借棉纱价格低于我国的优势,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此外,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人工工资涨幅已超过生产率增长,而且上涨速度正在加快,给企业也加大了负担。 需求低迷、库存高是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包括安踏、361度、特步等在内的国内42家上市服装纺织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直到去年底,李宁还以抵消应收账款方式,回购渠道库存。 去年,服装行业最头痛的库存之殇已经在财务数据上有所反映。 据中研普华《2013-2017年中国服装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刚刚发布年报的美邦服饰经过了一年的存货大战后,库存金额仍然高达20个亿;同样,本土体育品牌中业绩最好的安踏体育去年库存增幅也达 11.17%。安踏副总裁张涛对记者表示,在控制库存方面,安踏在订货方式上将

服装行业物流管理--物料配送操作管理

企业培训服装行业物流管理--物料配送操作管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服装巨头皮尔.卡丹、鳄鱼、花花公子等品牌与国内的雅戈尔、庄吉、报喜鸟等品牌都已经在国内市场展开自己的市场运作,积极布局,以图谋在更大范围内抢占这个诱人的蛋糕。但是不管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还是已经在本土辛辛苦苦奋战了多年的本土品牌,他们的重点都还是在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都是生产、批发、零售一体化经营模式。这些服装行业的企业,大都需要自己解决成品服装的进、销、存业务,同时还要提供服装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流通整个过程跟踪管理。这种全程的跟踪实际上就是典型的供应链管理。服装行业的运营特点:服装行业(企业)的管理特点具有现代化加工企业共同的特征,如企业内部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生产管理组织的多层次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配送系统等。同时,由于服装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以及强烈的市场需求与适应等特性,使服装企业管理也具有许多行业本身的特点。 1、服装行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季节变化的总体特点,因此要求企业拥有较强的过程控制能力:服装是个季节性服装,服装的生产、

流通都是在相对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其进,退、调、换的业务都是很频繁,同时随着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和智能分工的细化,流通过程的控制就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求服装企业具有对变化过程的较强的管理能力。2、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比重高,同时生产成本又占到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原材料,尤其是毛、麻、丝等原料的成本在成衣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在50%以上,高的在80%以上。这一特点决定了原材料采购、储运、配用和工艺设计在服装企业中的主要地位。因此各大企业在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视采购以及生产的成本控制。 3、产品品种、款式变化快,要求服装企业必须迅速适应市场;现代社会,人们对衣着需求有着越来越时尚、个性化的追求特征,使服装的市场流行期短,这就使企业必须追求品种更新快的目标,这一特点决定了服装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同时在生产完毕后,要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在后端物流服务领域必然要求有高效的物流服务操作与管理能力。因为服装行业(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特点是变化快、小批量、多品种,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实施相应的生产调度,实现按照订单

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服装企业特有的面料品种、款式、规格的繁杂以及销售环节和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使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较高,另外随着服装企业业务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在内部控制、库存管理、存货周转、采购和销售流程的监控以及财务和业务信息反馈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体现出来内控低效、内耗严重、信息缓慢、管理失调,造成存货大量浪费和积压等等问题,企业每年在这些方面的损失巨大,又无法提前得到信息警报,正是在这种困难和矛盾状态下,企业决定先从供应链环节入手,即先实现采购、库存、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将业务和财务达到紧密集成,在此基础上再分阶段、有步骤地在整个服装企业范围内全面实施ERP系统,达到集成、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目标 通过对行业现状、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信息化的充分研究和分析,创数公司认为服装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要实现四个关键目标: 建立全国服装行业领先的业务运作模式,提高运行效率;

实现全企业有效的信息管理,帮助企业不断扩展新的市场; 借助信息系统智能分析、报表和灵活的查询能力,改善企业的决策支持; 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提供迅速而持续的改善能力。 这是一个宏观的信息战略目标,希望能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在一到二年时间内,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此同时,进一步规划服装企业总体应用需求,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环节,建立沟通服装上下、内外联系的集物流、信. 最终提高服装的管理水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电子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及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DOC8)_[全文]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DOC8)_[全文] 中国制衣业供应链管理状况调查 研究背景(I) 中国纺织服装业——世界的“制造中心”, 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生产和出口的规模上已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主要纺织品的产量均是世界第一。 1、投入:2004,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1793>.16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0.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8%。 2、产出:2004年,我国纺织服装销售收入达到15,7 23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达到973.85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6.4%,约占世界纺织与服装业出口总额的25%以上。外部推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家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国际出口)。比较优势:历史信誉与历史经验;资源(人力、土地、种植业);政策 “世界工厂”的尴尬:巨大成功中的问题——国外纺织服装业主导企业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实现了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和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却开始凸现三个方面的尴尬…… 供应链管理:空间上“制造”与“市场”的距离在扩大…… 研究背景(II) 供应链管理提高产业组织竞争力。 1、产业: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时代演化:M2PM2O 2、竞争:战略、资源与能力、创新等。成本与响应协调成为决定要素。资源与能力限制。 3、资源与能力:信息资源以及企业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4、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战术,也是创新。通过构建联盟,整合供应链资源和能力,优化跨企业商业流程,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从市场预测到产品设计以至于生

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协作,降低资源配置风险等来赢得客户最大程度的满意,同时,获得最好的商业利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中国产业的素质和能力。 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是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日益显著的重要性以及产业组织之间及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这些恰恰也是一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减少波动,实现收支平衡,保障充分就业以及保护资源和环境等所关注的问题。微观层面上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对提升中国经济总体的素质和能力有着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减少信息博弈环节,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增强宏观经济运行的计划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少经济波动,降低经济风险; 3、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优势国际贸易关系,维护国际贸易的稳定; 4、增长促进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研究课题 2004:《中国供应链现状:理论与实践》——“中国服装业供应链现状调查与趋势分析” 2005:“中国北方8省市制衣业供应链管理与信息化应用状况调查” 研究方法数据收集: 1、一手数据——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2、二手数据——政府、协会公告、研究报告以及他人各类研究成果等。抽样过程: 1、2004:全国服装企业;关注服装企业密集地区;关注规模较大企业。 2、2005:《中国服装企业大全》中北方8省市服装制造业的15类企业共有3618家;有网址的有767家(通过测试发现,未登记网址实质上也无网址的概率为98%);选择有独 立网站、有更新内容、信息相对丰富的企业314家;发放问卷。 分析框架:

2021-2025年中国服装供应链管理行业蓝海市场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2021-2025年中国服装供应链管理行业蓝海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蓝海战略概述 (9) 第一节服装供应链管理行业蓝海战略研究报告简介 (9) 第二节服装供应链管理行业蓝海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 (10) 一、研究原则 (10) 二、研究方法 (11) 第三节研究企业蓝海战略的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服装供应链管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国内外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13) 一、我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与问题 (13) (一)服装企业现有的供应链结构不合理 (13) (二)网络与信息共享技术不健全 (14) (三)供应链管理仅集中于库存与物流的管理 (14) (四)缺少供应链管理的评价标准 (14) (五)企业信用度低 (14) 二、国外成功快时尚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14) (一)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与产品的“稀缺性” (14) (二)强大的物流技术保证产品配送速度 (15) (三)信息共享技术保证销售量及信息反馈 (15) 三、我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15) (一)小批量生产策略 (15) (二)快速配送策略 (16) (三)供应商选择策略 (16) (四)信息共享策略 (16) 四、结论 (16) 第二节我国服装供应链管理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17) 一、我国服装供应链管理产业的机遇 (17) 二、我国服装供应链管理产业的挑战 (18) (一)服装产业新兴技术 (18) (二)企业发展战略 (18) 三、建议 (19) 第三节服装个性化要走柔性供应链之路 (20) 第四节新市场环境下服装供应链的管理突破与升级 (22) 一、新市场环境下对供应链的要求 (22) (一)新中产伴随消费升级 (22) (二)移动互联网催生个性化需求 (22) (三)新零售推动新制造 (22) 二、新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的突破方向 (23) (一)标准化与数字化管理 (23) (二)深度合作,打造共赢生态 (23) (三)平台协同,数据决策 (24) (四)需求驱动,柔性供应 (24)

服装企业物流的三大“硬伤”(一)

服装企业物流的三大“硬伤”(一) 我国的服装企业一般都过多重视包装和设计,不太重视物流的建设,基本上是到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效益时,才想办法对物流进行改革。笔者可以用“原始”这个词来形容国内服企物流管理的现状,它们没有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没有专业的规划,信息系统落后,经常发生仓库爆仓、找不到货、送货延迟、作业效率低、交货不及时、配送途中经常被盗等物流管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服装行业的发展。 本文以H服装公司为案例,看看国内服装企业的物流管理究竟“伤”在何处,以及如何“疗伤”,希望给相关企业带来借鉴。 “硬伤”之一:物流模式落后 H服装公司1999年成立于广州,现拥有Ochirly、Five Plus、Love Ysabel等知名品牌,目前在国内各大重要商场和百货经营约3000家店铺,2014年销售收入90多亿元。 H公司的物流模式为中央仓模式,全国只有一个仓库,由广州中央仓收集全国70多个加工厂生产完工的产品,由广州中央仓发往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10大城市自营的门店。中央仓的模式仓储成本相对较低,但配送成本高,库容常年不足,物流时效低,旺季作业瓶颈严重,商品全国“漫游”造成门店缺货率高。

仓储成本低是因为全国只有一个仓库,因每个配送中心根据作业功能需要规划收货区、发货区、待检区、退货区等,且同时必须根据品牌、年份、款号等进行储存的规划,所以分仓模式的仓库面积比中央仓模式会大50%以上。但中央仓模式存在旺季收货和发货的瓶颈,每到“五一”“十一”和冬季销售旺季时,仓库都存在收发货瓶颈,经常造成客户的严重投诉,因为仓库爆仓,大量货品不能及时入库,而订单量是平时的5倍以上,又有大量的货品不能及时出库。这种情况从2010―2014年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配送成本高是因为约40%的外埠加工的产品运回广州,再由广州运往各地,产生两次的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随着销量的增加,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若是分仓模式运输只有一次。因H公司运输的成本大于仓储的成本,所以从总体成本来看,分仓模式的成本低于中央仓模式,但企业的发展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体现分仓模式的成本优势。 物流时效低也是由于中央仓模式所造成的。因中央仓模式全国只有一个物流中心,全国生产的产品必须运回广州,由广州运往全国各地,约有半数的货品产生回程运输。原本在华东生产的产品只需要1天的运输,但中央仓模式需要5天的时间,所以整体的物流运作效率很低,且大大低于同行的物流效率。 “疗伤”方案

服装品牌企业供应商管理

服装品牌企业的供应商管理 来源:畅享网服装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经历了从初期的萌芽,到成长期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型的蜕变期。 这是一个孕育着大变革的时期,国际大品牌的进入、国内服装企业的蓬勃发展、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等一系列新状况的出现,都需要现有的服装企业做出转型,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把握流行趋势,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将高品质的产品通过渠道,快速地交至消费者手中,实现产品的价值,是今后服装企业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而服装企业如果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到分销都由自身完成,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大多数服务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也可能是ZARA“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 因此,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将自己定位为服装品牌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的生产功能分离出去,外包给相应领域的专业供应商完成,而自己通过专注于产品设计研发和渠道建设,打造企业品牌。 在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服装品牌企业如何有效地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质优价廉的面辅料,并采购到优质成衣,成为众多服装企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在为服装品牌企业提供管理和业务咨询服务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服装企业内部的一些抱怨:“现在的面辅料供应商根本不具备把握面料流行趋势、进行面料设计的能力,我们只好在现有的面料中进行挑选,再根据面料来设计服装,这对我们设计的创造力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面料价格方面,供应商总是跟我们讨价还价,不仅耗时,而且经常出现面料买贵的现象。”

“由于双方沟通不充分,供应商经常多次返工,才能生产出达到我们要求的面料,导致交货期延长,不利于产品的及时上市”……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困扰服装品牌企业的问题呢? AMT咨询认为,这说明服装品牌企业还未实现对其供应商的有效管理,而这一点,也是很多服装品牌企业管理者一直思索并努力寻求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方面,服装品牌企业需要对供应商管理进行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应该以合作者的姿态,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和知识的高效共享,并通过“管理制度+管理表格+流程管理体系”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保证供应商管理规划的有效执行。 下面我们就层层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制定供应商管理战略规划 为什么服装品牌企业要制定供应商管理战略规划?是因为我们在为服装企业做采购优化的过程中发现,一次成功的采购,公司对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服务、技术等都有要求,但这种要求来自于公司的各个相关部门,而且各个部门这种要求的标准也大不相同。比如,生产部门看重质量和按时交货率,设计部门重视的是技术,而采购管理部门的目标则往往是价格,这导致的结果是不同部门之间在供应商选择上产生分歧,此类分歧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供应商战略。 可以在公司指定一个部门负责供应商的管理,并由这个部门主导,联合设计、采购、生产、质量等部门共同制定供应商战略,核心任务是选择和开发供应商,并确定未来几年对供应商的技术、质量、价格等的战略目标,绘制供应商战略蓝图,并在供应商总体战略蓝图确定后,根据总体战略目标,制定年度规划,确定该年度要实现的目标,以及规划如何达到。

服装物流信息化

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 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bsp;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 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超级秘书网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 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

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 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 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 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 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 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 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 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 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 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 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 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 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

中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

中国服装企业供应 链管理 1

目录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论文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论文研究框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中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中国服装业的三种竞争形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当前中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实施供应链管理对服装企业的重要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中国服装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并建立核心竞争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供应链协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信息技术推动供应链流程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供应链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1)

综述 服装企业重在供应链 有些公司本来前景很看好,但因资金周转问题面临倒闭,同样在服装企业来说,产品的供应链接可谓是无形的资金周转导向。 供应链管理应该关注从有形创新向无形创新的转变。过去,业内大部分服装企业更多注重的是产品内在一些功能性方面的创新,比如质量、技术等。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应该在节能降耗减排带来的功效、可持续消费、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工夫。这也是对服装企业一个大的考验。 优化供应链对于提升服装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意义非凡 服装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还应跟进时代步伐,定期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 服装企业供应链有技巧: 接单生产模式,在产业链上,越往链条的下游走,市场需求对其产能释放、订单的影响越明显,服装企业必须根据其下游的需求来组织安排生产,按照订单来形成快速反应,这是所谓的“接单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需求,需要对订单作出快速反应,同时也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服装企业要有承担这种不确定因素风险的信心,对于服装加工厂来说,大订单更能考验服装企业的供应链能力。

案例一 顺美项目背景及供应链优化 北京顺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成立,是北京市顺义区顺义镇农工商总公司与新加坡美都纺织品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首都第一家服装合资企业。顺美公司以产销中高档西装为主体,并经营男女时装,休闲装、高科技面辅料西装,以及服装辅料、服饰产品等。顺美服装经历了15年的长足发展,已确立在国内中高档男西服品牌的地位。其产品无论是西服,还是大衣、衬衫、领带等都追求至善至美的制衣风格,面料、款式、颜色符合国际流行趋势,充分体现时尚和品位。 公司主要的业务部门有三个:内销部:面向国内销售,特许经营和全国的门店都隶属于内销部;外销部:出口;制装部:给各个单位、机关团体量体裁衣。公司现有员工2600多人,在顺义县拥有3个设备先进,员工训练有素的工厂,年产各类服装110万件套,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是中国服装"百强"企业之一。顺美的国内贸易,以连锁专营为主,同时发展特许经营。现已在昆明、太原、成都、贵阳、郑州、石家庄、西安、沈阳、南京、青岛、天津、南昌、北京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在乌鲁木齐、包头、丹东、洛阳、威海、东营、海城等地建立了特许经营店。门店总数达到60多家。顺美服装70%出口,公司享有独立的进出口权。顺美的外贸出口每年在百万件套以上,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南美和美国等地,除高档男女西服外,还有男女时装、便装、衬衫以及针织丝织类产品。

服装行业物流方案

服装行业物流方案 中国入世,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必须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客户以更多的选择。总之,客户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对客户实际需求的绝对重视、与供应商保持良好协作关系,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物流管理是当前国际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采用适当的企业管理软件将大大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业务重组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工业化的普及使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不再成为竞争的绝对优势;物流管理逐渐受到重视,它跨越了企业的围墙,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因此物流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外购、销售、库存管理、仓储、资金管理,价格等。随着涉及的资源和环节的增加,对物流的管理就变得十分复杂,信息技术是监控所有环节的重要条件之一。 服装企业的销售渠道结构 对于服装企业营销网络模式大体分为几个方面: 公司总部/直营店营销模式。 公司总部/分公司/专卖店营销模式公司总部/办事处/专柜营销模式公司总部/分销商/专卖店营销模式公司总部/分公司/办事处/专卖店多级营销模式 不同的营销模式所确定的管理侧重点不同。 服装企业专卖店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随着服装企业连锁专卖店的发展,国内服装专卖店在经营管理与投资上也显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随着专卖店数量的不断增加,会带来企业管理的混乱与无序;服装企业的各个环节得不到有效控制,使得资金回笼得不到保障;服装企业的信息资源因地域、时间以及信息系统的原因无法得到共享与处理,带来服装生产、营销方面决策上的失误;资金回笼、库存商品周转等业务,因人员素质与制度以及多级管理的原因而无法得以有效控制,使服装企业以及经销商、代理的权益得不到保证;直营店投资金额庞大,资本累积的速度追赶不及;特许加盟店的模式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也带来管理和控制上的问题;。 人力资源不足,人力培训时间太长,远不及分店数目的拓展;员工流动加速,薪水成本年年高涨,而专业化人才却无法保证;经济规模不够,经营已经获利,但分摊一部分总部费用后,无法达到损益平衡点;同业竞争激烈,在竞争中,对于专卖店管理不善,造成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商业违规行为;经营与管理费用因多级组织机构的不断建立而逐年上升,使得利润额的增长不及费用的增长;制度建立缓慢,对大量的非直营专卖店(代理加盟店)无法统一管理,连锁整体处于各自为政状态。 品牌发展规划中面临的情况分析 通过与多家服装企业的合作及我们在服装公司连锁管理方面的经验,品牌发展在整体规划过程中会面临以下一些情况: 如何使计算机系统成为连锁扩张的有利的支撑工具;由于各个销售网点区域分散,如何利用各地区不同的基础信息设施资源;如何转变传统的垂直领导层层下达的模式,改变部门协作信息通道多样,连接复杂,安全管理困难等现状;如何解决在各级,各地之间共有的大量信息;如何实现各种系统资源集成化运作;快速反应,要求随时,随地访问各种信息,相互通信的愿望如何达到;这些情况不仅仅需要一个全面的计算机系统更需要一个全新的管理体系共同来解决,同时在计算机系统的选择上更应考虑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贵公司采用哪些技术实现企业的计算机管理,应本着

服装企业供应链分析(DOC11页)

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1.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国际化市场的形成,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无边界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而企业间的竞争规则也开始被改写。原有的管理思想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竞争形式,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理念已逐步取代了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谁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最满意的服务满足这种需求,谁就会在竞争中获胜。 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意识到,独立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己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和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保持长远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把主要精力放在本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将非关键业务转由优秀的其他企业完成。这样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供应链(Supply Chain),通过优势互补来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双赢(win--Win)的目的。因此,20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体现出了全局性战略管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高度柔性、低风险等优势。 服装供应链是基于服装行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它是传统的服装制造企业、面辅料供应商、服装分销商和零售商为了快速响应顾客的不确定性需求,获取最大化利润而结成的一种动态联盟。在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发现,即使在同一个销售旺季或淡季期内,服装制造企业所获得的关于顾客对某款型服装产品的订单波动也相当大;或者当服装制造企业按照订单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产品发往各分销商处,又会面临着大量的退货、换货。这样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服装供应链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风险,甚至导致了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使企业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难以准确地制定企业的能力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容易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库存过多或者缺货现象,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居高不下,顾客的满意度低。 2.服装企业供应链分析 ? 2.1我国服装业的三种竞争形态 我国服装业基本上形成了三种竞争形态。 第一种是单纯的生产加工企业。这一类企业以接受国内外客户的订单并

要解决服装行业库存问题应解决供应链管理

要解决服装行业库存问题应解决供应链管理 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服装业出口下滑、国内消费市场冷淡,导致终端销售不畅,服装业库存积压不断上扬。在此背景下,服装企业纷纷寻找出路——打折促销、加大电子商务渠道投放、转投二三线城市等商业手段花样繁多。 上述各种各样的手段都属于在库存发生后再“消解库存”、“处理库存”,要根本上解决服装业的库存问题,还要从库存产生的根源——供应链着手,最大限度的“预防”库存产生。 一.“客户订单分离点”与服装业生产组织方式 1.1了解“客户订单分离点”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满足顾客要求的同时维持合理的库存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库存水平”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做出权衡。 如何权衡库存水平和服务水平,在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客户订单分离点"(Customer Order De-coupling Point,简称CODP,如图一),它是指如何决定库存的位置,以使得某些操作或者实体在供应链中的运行能够独立开来。比如说,一件衣服储存在零售商处,顾客自己从货架拿下,付款买走,而代理商、品牌商看不到下单的过程。这里,零售商的库存就是顾客和制造商之间的缓冲,这个库存点就是客户订单分离点。分离点越靠近顾客,就越能更快的服务顾客。这个点的位置就涉及到对顾客快速响应和更大的库存投入之间的权衡。

理解企业战略和市场环境对“客户订单分离点”的选择非常重要。用成品库存来服务顾客的企业称为面向库存生产(Make-To-Stock)型企业;根据顾客的特定要求来组装预装模块的企业称为面向订单装配(Assemble-to-Order)型企业;为顾客从原材料到零件再到部件进行生产的企业称为面向订单(Make-to-Order)型企业;面向订单设计(Engineer-to-Order)型企业则是顾客与企业一起设计,然后再从原材料到零件再到部件进行产品生产。 图一:客户订单分离点 1.2服装业的生产组织方式 服装的订制化类似于面向订单装配、面向订单生产、面向订单设计的模式,国内有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目前看效果也不错。这种尝试顺应了服装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变的趋势,适应人们对服装个性化的要求。服装个性化定制模式中,“客户订单分离点”的位置更靠近制造,是服装业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属于服装业的战略决策的范畴,对库存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如图二)。 图二:服装业客户订单分离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