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全套

初中地理教案全套
初中地理教案全套

初中地理教案全套

【篇一: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

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

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

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

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

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

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

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

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

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

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

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

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

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

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

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

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

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

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

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

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

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

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

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

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

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

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人文环境第 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

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

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

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掌握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

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强环境意识,懂得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

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

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篇二: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

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

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

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

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们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2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增城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划分了各个区域:南部的新塘、永宁地区是经济区,中部的荔城中心为文化、行政区,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主要为自然生态区。我们学校在增城的中心区,请一位新塘的同学说一下新塘跟增城中心区的差异学生:[讲授新课]

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对于地理的差异描述也越来越具体了,增城区内也存在页很大的差异的;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我国根据气候、干湿、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干湿区、温度带等。今

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哪四大区域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生归纳: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板书: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展示:多媒体展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具体位置、范围、名称。

活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p6图5.5,下面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1、2、3。学生:观察、讨论并汇报小组成果。

师生归纳: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降水、气温、地势等。过渡: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气温、地形地势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和气候类型呢?板书:

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5.5,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把表格完成。

提问: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学生:纬度因素。

3

提问: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学生: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

【篇三:人教版初二地理下册全部教案】

第七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多样的地理区域

2、识记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习

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板书课题)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1、指导自学(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大家认真默读p2-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

回答。⑴读图7.1,说出图中字母所位于的气候类型区。

⑵我国的经济区域除了京津唐工业区,还包括哪些工业区?⑶读图

7.3,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督促。 3、师生相互交流答案

师:我国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请看第一道思考题,会做

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回答: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e高原山地气候;

师:我国经济发达,经济区域众多,请看第二道思考题,会做的同

学请举手。学生回答:辽中南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

工业区。

师: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看第三道

思考题,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北方地区

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青藏地区和其他三

个地区的分界线; 4、巩固记忆环节

5、检测、抽查记忆效果三、当堂作业

基础训练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学习目标:

1.能够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2.识记北方和

南方的人文差异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板书课题)今天的

学习目标是:

(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1、指导自学(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7-12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比

谁能正确回答。⑴归纳比较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及其成因。

⑵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种植业上的差异。

⑶读图7.11,比较两大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

差异。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3、师生相互交流答案

师:我国疆域辽阔,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明显,请看第一道思考题,会做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师:受气候的影响,南北方的种植业也不相同,请看第二道思考题,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师:北方和南方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两地的人们在生活和文

化上的差异,请看

第三道思考题,会的同学请举手。

4、巩固记忆环节

5、检测,抽查记忆内容。三、当堂作业

基础训练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学习目标:

a)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重要的山脉、盆地、高原、河流。 b) 了解我国四大牧区的牧场类型和主要牲畜。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板书课题)今天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1.指导自学(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大家认真默读p13-19内容,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比谁能正

确回答。⑴读图7.14,说出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那几个省、自治区。

⑵读图7.16,找出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乌鲁木齐等城市,试分

析西北地区城市的分布与交通线、河流的关系。

⑶读图7.23,完成表7.4和7.5。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3.师生相互交流答案

师: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气候干旱,请看第一道思考题,

会做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回答: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

师:西部地区面积辽阔,城市众多,请看第二道思考题,会做的同

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

绿洲以及铁路、公路沿线,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师:在我国,青藏地区位置独特,畜牧业和种植业都有显著的特点,请看第三道思考题,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种植业:

4.巩固记忆环节

5.检测、抽查记忆效果 6、当堂作业

基础训练

第八章各具特征的地理区域

第一节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理解水土保持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黄土高原(板书课题)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1、指导自学(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22-28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比

谁答得既快又准确。⑴读图8.1,(1)找出太行山脉、乌鞘岭、秦岭、长城,并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2)说出黄土高原所跨的

省级行政单位。

⑵读图8.3,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⑶认真阅读课文,思考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途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3、师生相互交流答案

师: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覆盖区,请看第一

道思考题,会做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回答: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2)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省的大部分,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的中部和东部。师: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地貌特征显著,请

看第二道思考题,会做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回答:

(1)塬:为平台状地形,塬面较平坦。(2)梁:长条形的脊状,

多沟谷。

(3)峁:圆锥形丘陵,仅顶部坡度较缓。

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改善其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请看第三

道思考题,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 4、巩固记忆

环节 5、检测抽查记忆环节三、当堂作业

基础训练

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

学习目标:

1、了解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识记上海在我国的地位以及对沿江地带的拉动辐射作用一、板

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板书课题)今天的

学习目标是: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第一篇:我的校园及初中地理教案我的校园 我的校园在一个小山坡上,那里空气清新,风儿清爽。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花园,花园里百花争艳,绿树成荫,最有意思的要数夜来香了,它一到晚上就散发出阵阵香气,使整个校园弥漫着花香。 往前走就是办公楼,站在一楼,整个校园尽收眼底,正前方是升旗台,每当星期一的时候,我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升旗台前升旗。右边是乒乓球桌,一下课,有很多的乒乓球爱好者都来这里较量。再往下走就是我们的教室,每天早上,朗朗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教室前面是运动场,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都纷纷跑到那里做各种课间游戏,有的跳绳、有的踢足球、有的跳皮筋…… 这就是我的校园,一个充满欢乐的校园。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案七年级下册—中东说课稿初中地理教案七年级下册:《中东》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各人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东》,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本《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八章第一节《中东》,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第一学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意某一个国度,而是对于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阐发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于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就象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 2.能运用地图、计数数码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于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运用中东河道图及世界气候图,阐发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于地图的归纳、推理、阐发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体贴社会和体贴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成长的资源观点与人地协调不雅念,明确世界各国各人的共同体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于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

《俄罗斯》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

《俄罗斯》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 2018-10-27 [教学目标] (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三)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四)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 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①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②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 ③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①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②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 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初中地理教案汇总5篇

初中地理教案汇总5篇 初中地理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半球分界线; 2、经纬度的判读。 一、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大声朗读两遍,朗读时注意红色的字,然后猜出谜底 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 二、听歌曲、观祖国自然风光和祖国发展成就等图片。老师同时带有感情色彩朗读课本序言,从而导入新课 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 伟大的祖国 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辽阔的疆域 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

水资源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水资源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四、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_1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

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 1.读:课本《波浪》景观 2.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初中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5)经、纬线的特点: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国际上规定20°W 和160°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 位于东半球;165°E 位于西半球。 赤道0o 低纬度 中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60oN 30oN 30oS 60oS 90oN 90oS 北寒带 北极圈(66.5°N ) 南极圈(66.5°S ) 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S ) 赤道(0°) 北温带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案例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事件: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 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 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 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 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四节气候特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有关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我国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等特征及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等,在感受祖国美好的同时,产生轻松愉快的心境。 二、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白特征是在比较和综合中显现出来的。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二)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三)疑点 为什么齐齐哈尔一月份的气温要比同纬度的法国的巴黎低22.7℃?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前三节的内容,并阅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成因进行回忆,引导学生对气候资料阅读分析对比,一步一步地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启发学生思考其利弊。大部分科学结论都应由学生分析得出。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二)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教案及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滔滔黄河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录像):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滔滔黄河板书:黄河的概况 活动一: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活动二(分组讨论):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由于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成龙中学备课组,主备人:官炜林审核人:官炜林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请同学们完成P16活动,认识东北三省冷湿的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2.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生】 1.雪期由北向南足见变短 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延吉有长白山脉阻挡;漠河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漠河的纬度高。 3.坡度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墙体厚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窗户小也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 土壤【师】东北三省主要是什么土壤? 【师】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 了肥沃的黑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 为“黑土地”。 【生】黑土地 农业【展示】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 大仓”的变化图片或视频 【师】如何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地形: 河流: 气候: 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河流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易发 生低温冻害。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我国的东北部, 临渤海和黄海,包括黑吉辽 ) 山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地形、河流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一年一熟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低温冻害 雨热同期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机械化程度高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模板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 "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人教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人教初中地理教案设计 【篇一: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学期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第一单元地球和地球运动 教学目标: 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自转、公园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4、了解经纬线、经纬度划分、半球划分及其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5、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教学重点:地球相关知识。教学难点:经纬线、经纬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教学方法:讨论法、 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教学过程: 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p2图1.1);帆船从海面驶来,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即最大周长),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经纬线、经纬度、半球划分及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2)了解建立经纬网的重要意义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二单元地图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常用图例; 2、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教 学重点:地图基本知识。教学难点: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学法指导:读 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 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能识别常用图例。(1)辨别 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 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量 算距离。 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 →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 (3)常见图例 2.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山体不同部位。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4)山谷:等高线向数值 大的方向弯曲(5)鞍部:相等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空白处(6)山顶: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7)陡崖:等高线重合地方 3.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选择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选择世界政治地图。 去一个城市游览,想知道城市的位置,选择小比例尺地图;想了解 这个城市更多的情况,要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在城市地图上找到某 个景点,想知道这个景点的布局,还要选择更大比例尺的地图。课 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中国的疆域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标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任务1】对照“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 红笔将它们标注在地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任务2】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据此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多少?(50度,5500千米) 【任务3】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用刻度尺量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图上距离,根据比 例尺,计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实地距离。(60度,5000千米) 【体验】通过计算和测量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点拨】教师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 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任务1】探险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用彩笔描画陆上国 界线,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任务2】蓝队从朝鲜出发,用彩笔描画大陆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 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 第二大岛。) 【体验】通过探险和描图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