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划分高技术产业

OECD划分高技术产业
OECD划分高技术产业

OECD划分高技术产业、测度ICT和生物技术产业的方法

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总司 Martin Schaaper

本文介绍了由 OECD 开发的虽各不相同,但却密切相关的三个领域的科技测度方法,这些问题也是中国近年来一直非常感兴趣的。这三个领域是划分高技术产业,测度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影响,以及测度生物技术。

本文数据材料来自 OECD 公开及内部出版物。可公开获得的文献见本文参考文献目录。

一、高技术产业的划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是商业领域中企业加快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较多的企业会赢得新市场、使用更具生产效率的资源、为员工提供更高的报酬。高技术产业是那些在国际贸易中扩张十分强劲,并且有助于推动其他部门进步的产业。为了分析技术对产业效益的影响,通过构建专门的国际可比的分类标准来鉴别出那些最具技术密集性的产业和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高技术产业的概念在很长时期内都没有被明确。以下定义中,至少满足两条才可以被称为高技术产业,或者被称作知识密集型产业:

?高水平的创新活动(包括正在研发);

?通过中间投入或资本投资,在生产过程中高强度利用已有技术和创新;

?劳动力的高知识密集型特征。

知识密集型产业分类对于分析产业就业信息或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增加值非常有用。例如,做国际贸易(定义在产品层面上)分析需要把每种产品归类到一个特定的产业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技术产业的产品都必须有高技术含量。然而,一些较低技术密集度的产业中的一些产品可能含有高技术的内容。一个产品的分类方法的制订是对部门分类方法的一个有力补充,并为分析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更加准确的工具。这基于标准国际贸易分类( SITC )第 3 版并只限于制造业产品。当然,这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

最初的高技术产业分类只集中在制造业部门,但显然还有必要包括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正越来越多的从技术的应用者转变为技术的创造者。从不同的数据来源分析,很明显,提供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相分离的分类更为有益。

理由包括:( 1 )对于制造业产品来讲,这将会保持过去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及低技

术的分类;( 2 )有更多的指标可以用来测度并确定制造业产品的分类(例如:直接 R&D 强度);( 3 )能够实现对制造业部门不同领域的分析(例如:基于国际贸易分类)。

(一)制造业产业的技术分类

根据技术密集度对全部产业进行分类有很多困难。首先,是鉴别一个产业中技术含量的标准问题。其次是潜在的概念问题。什么是高技术产业?是生产技术的产业,还是高度应用技术的产业?第三个问题是在不同技术类别之间选择分界点总有一定程度的人为性特征。 1997 年, OECD 秘书处试验用多种标准来鉴别一个产业的技术含量,但由于缺乏数据而未能量化

( Hatzichronoglou,1997 )。结果, R&D 强度成为唯一的标准。

克服第二个困难需要一个直接和间接 R&D 强度的比较。有两个直接强度指标( R&D 经费与增加值之比和 R&D 经费与产值之比),还有一个整体的 R&D 强度(直接 R&D 强度和间接 R&D 强度之和)。有 10 个国家的 22 个制造业部门建立了两个直接 R&D 强度指标, OECD 的目录是以GDP 购买力平价作为折算率,计算 10 个国家中每个部门 R&D 经费占产值或增加值的比重而得到的。整体 R&D 强度指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

关于间接 R&D 强度指标,必须计算从国内市场购买或进口的中间品和资本货物中的固化技术( R&D 经费)。当从事研发的产业把它的蕴含其 R&D 投入的产品卖给用这些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的其他产业时,技术便由一个产业(一个国家)转移到其他产业(国家)。在利用投入-产出矩阵计算间接 R&D 强度时,会用到制造业产业技术系数。对于给定的一种投入和其制造出来的多种产品,假设包含在产值中的 R&D 经费比例保持不变,则用投入-产出系数乘以直接 R&D 强度就得到每种产品的间接 R&D 强度。

这些指标用了很长时期( 1973~1992 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但最终分类采用了 1980 和 1990 年的数据,这样,三个指标都是稳定的:划分在较高类别的产业各个指标相对于较低类别产业都具有一个较高的 OECD 中值强度(只有一个例外:石油)。制造业产业被划分为四个组:( 1 )高技术产业;( 2 )中高技术产业;( 3 )中低技术产业;( 4 )低技术产业。

最后,四个类别间的分界点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具有随意性。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1980~1992 年),一个较高类别中的产业比那些在较低类别中的产业有更高的 R&D 强度。当 R&D 强度由产值计算而不是由增加值计算时,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类别间的差别及中低技术和低技术类别之间的差别更加明显。然而,两种情况下,分界点在时间序列上保持稳定,在国家之间保持均值稳定,就是说较高类别中的产业比较低类别中的产业更具有较高的中值强度。

在采纳 ISIC 第 3 版(欧洲为 NACE 第 1 版)来收集和发布产业国民帐户( SNA93/ESA95 )

和产业调查活动数据之后, 2001 年的《科技和工业记分牌》( OECD , 2001 b )在对 13 个OECD 国家 1991~1997 年间 R&D 强度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用 ISIC 第 3 版 R&D 经费与产出数据制订了一个最新的技术分类。在缺少最新的 ISIC 第 3 版投入-产出表的情况下(需要估计固化技术),只有前两个指标能够计算。这一分析已被扩展,虽然在 2003 年的《科技和工业记分牌》中( OECD , 2003 a )只有 12 个 OECD 国家,但时间跨度变为 1991~1999 年。

对制造业的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的划分是根据各产业 1991~1999 年平均值的排列之后进行的,而不是加总 OECD 的 R&D 强度。表 1 是根据 ISIC 第 3 版产业的技术强度划分的制造业分类。划分在较高类别的产业与较低类别的产业相比,它的两个指标都具有较高的平均强度。

最新的排列仍然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和国家间的中值稳定性(见表 2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分类大体上与基于 ISIC 第 2 版的最初分类相一致,一个重要的例外是“医学、精密和光学仪器”( ISIC 第 3 版,第 33 项)成为高技术产业。这一部门的 R&D 强度指标上升,按照 OECD 的定义,它还被包括在 ICT 部门里——尤其是它的两个子项 3312 和 3313 ,这一点将在本文下一部分中做进一步讨论。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中低技术和低技术类之间外,各类间的分界点是清晰的。低技术类包含相对综合的部门,缘于各国的 R&D 数据都缺乏细节。在已被证实其分类属于低技术领域的产业中,其 R&D 数据具有更多细节( 2 位码)分类的产业只占少数。

最后,分类是对于 OECD 总体,对于单个国家,技术分类可能有所不同。同时,在国家层面上,更好的技术分类可以通过更详细的潜在数据划分出来。

关于技术测度本身的理论和概念的讨论还没有开始。尤其是高技术,值得一提的是,现存的一些局限性与目当时建立目录的目的是直接相关的。

首先涉及标准的选择。无论直接强度还是间接强度,都只考虑了 R&D 强度。“研究”是高技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但它不是唯一特征。其他因素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科技人员、包含在专利中的技术、许可和诀窍、公司间的战略技术合作、知识的快速过时性特征、设备的快速更替等)。

R&D 强度测度还有两个其他的缺点。它可能被某些部门和时段因强劲增长或异常强大的市场需求而导致的营业额或产值的增长远远快于 R&D 经费增长的情况所影响。这一困难主要影响特定国家特定年份的计算结果,因为这些计算是基于流量数据,而非存量数据。在缺少存量数据时,这一困难将因每一年和每一部门都采用 OECD 平均值而被极大的克服掉。

R&D 强度也可能被歪曲,因为每个部门所有的研究都归因于组成该部门的企业的首要活动。这样,

航空航天制造业 R&D 中的很大比例是关于电子的,其他部门也有类似情况。因此,航空航天制造业的 R&D 强度将被高估,而电子业将被低估。

另一个局限是缺乏充足的分散数据,当按技术强度将制造业划分为 22 个部门时,将不可能再获得与之完全不同的部门分类,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即使采用附加标准。

缺乏详细数据最主要的局限在于许多高技术部门生产的产品是中技术甚至是低技术产品,相反,一些由中低技术或低技术部门生产的产品却是高技术产品。从原理上讲,产品分类方法的制订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基于以前对固化技术用户的分析(应用投入-产出表),近来也出现了(虽然很有限)对服务业部门的 R&D 强度分析和按活动类型对劳动力技能构成进行的初步评价,下面的 ISIC 第 3 版中的“市场”服务业近来被认为是知识密集型,并在《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 OECD , 2003 a )中被用来做相关分析:

?第 64 项:邮政和电信(二者在许多国家不能被分开);

?第 65 - 67 项:金融和保险;

?第 71 - 74 项:商业活动(不包括房地产)。

由于各 OECD 国家国民帐户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因,只能得到总体的服务业数据。但是,从更微观的活动层面( 2 位码 ISIC )上来看,以下服务活动也可被认为是知识密集型的:水运

( ISIC61 )、空运( ISIC62 )和主要的非市场活动,如教育( ISIC80 )、健康和社会工作( ISIC85 )以及娱乐、文化和体育活动( ISIC92 )。事实上,欧洲统计局最近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析中已加入了这些部门。( Strack , 2004 )

表 1 制造业产业的技术分类

表 2 1991~1999 年 12 个 OECD 国家的总体 R&D 强度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

WORD 格式可编辑 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 发布日期: 2014-10-31 浏览次数: 13180 核心提示: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如何分类以及各行业代码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 代码( GB/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 造业;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 业; E 建筑业; F 批发和零售业; G 交 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业;H 住宿和餐饮业;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L 租赁和商务服务 业;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 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 业;P 教育; Q 卫生和社会 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查询表: A农、林、牧、渔业 行业代码行业名称详细说明 1农业 0111 谷物的种植; 0112 薯类的种植; 0113 油料的种植; 0114 豆 类的种植; 0115 011谷物及其他作 麻类的种植; 0117 糖料的种植; 0118 烟草的种 植; 0119 其 棉花的种植; 0116 物的种植 他作物的种植 012蔬菜、园艺作物 0122 花卉的种植; 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0121 蔬菜的种 植; 的种植 水果、坚果、饮 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0133 香料作物的种13料和香料作物 植 的种植 14中药材的种植 2林业 021林木的培育和 造林; 0213 林木的抚育和 管理、 0211 育种和育苗; 0212 种植 022木材和竹材的 竹材的采运 0221 木材的采运; 0222 采运

制造业分类

制造业分类 生产类型的划分是ERP选型的基础,更是ERP设计的基础。目前业界对于生产类型的划分存在多种不同的标准。 Gartner Group 1997年在ERP供应商指南中提出将制造业按生产类型分为六类,即(1)按单设计,(2)按单装配或按单制造,(3)按库存生产,(4)批量生产,(5)重复生产,(6)连续生产。 APICS按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批量划分为:离散制造(Project,job shop,repetitive)流程制造(连续流程/批流程)。按制造环境及生产策略分为:按订单设计/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为库存生产。Gartner的分类被成千上万次广泛引用,被视为ERP选型的金科玉律。直到2005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专家蒋明炜老师在“2005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上发表《生产类型的分类与Gartner Group的商榷》,业界的主旋律才回到更正规的APICS 分类上。但是,目前仍然很多人将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概念混淆,以至于一些专业人士都会经常混淆一些概念,甚至以错误的概念灌输给客户。 2.1 Gartner的六种分类及解释 按定单设计(Engineer T o Order,简称ETO)或按项目设计(Engineer T oλ Project) 按定单装配(Assemble T o Order,简称ATO)或按定单制造(Make T o Order)λ λ按库存生产(Make T o Stock,简称MTS) 重复生产(Repetitive)λ 批量生产(Batch)λ λ连续生产(Continuous)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Gartner 对这六种生产类型的基本解释。 2.1.1 按定单设计或按项目设计 在这种生产类型下,一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某一特定客户的要求来设计的,所以说支持客户化的设计是该生产流程的重要功能和组成部分。因为绝大多数产品都是为特定客户度身定制,所以这些产品可能只生产一次,以后再也不会重复生产了。在这种生产类型中,产品的生产批量很小,但是设计工作和最终产品往往非常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要特殊处理,因为每项工作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不一样的操作,不一样的费用,需要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当然,一些经常用到,而且批量较大的部分,如原材料,可以除外。 为了使一个大型产品或项目的各个子部分能够在最后阶段精确地匹配在一起,以最终使用由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2015)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简称《规划》)的要求,为界定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建立各地区、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的范围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指导意见》为指导。本分类按照《指导意见》和《规划》的有关要求,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数据可获得性为划分主要依据。本分类的类别选取充分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获取,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生产性

服务业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10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3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类别仅部分活动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当一个行业类别属于两个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代码用“**”做标记。 (二)本分类在说明栏中,对《指导意见》强调的重点工作,以及带“*”和“**”行业类别的内容作了解释。 (三)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六、生产性服务业分类表

新兴产业分类标准及发展要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标准及发展要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解读,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一、节能环保产业: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产业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为代表的高端硬件;以及物联网、三网融合及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三、生物产业: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与作用机理开展研究并制造产品,或改变动物、植物、微生物使其具有期望的品质特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 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业中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的领域。 产业包括:先进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运输装备、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专用设备)。 五、新能源产业: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形势,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注:欧洲市场上光伏电池组件价格连续十五个月下跌,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对国内光伏产业生产影响较大,光伏厂商利润空间被大幅度挤压。因此,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调查,在跟随产业政策导向的同时,严密关注市场动态。 六、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 产业包括: 1、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 2、新能源材料包括专用薄膜、聚合物电解液、先进光电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 3、生物材料和生命系统结合,用以诊断、治疗、替换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4、汽车材料,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及复合材料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

所属行业类别、分类及行业代码查询表 发布日期:2014-10-31 浏览次数:13180 核心提示: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如何分类以及各行业代码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 代码(GB/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A 农、林、牧、渔业; B 采矿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批发和零售业;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 住宿和餐饮业;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 金融业;K 房地产业;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 教育;Q 卫生和社会工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查询表: A 农、林、牧、渔业 行业代码行业名称详细说明 01 农业 011 谷物及其他作 物的种植 0111 谷物的种植;0112 薯类的种植;0113 油料的种植;0114 豆类的种植;0115 棉花的种植;0116 麻类的种植;0117 糖料的种植;0118 烟草的种植;0119 其 他作物的种植 012 蔬菜、园艺作物 的种植 0121 蔬菜的种植;0122 花卉的种植;0123 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 水果、坚果、饮 0131 水果、坚果的种植;0132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0133 香料作物的种 013 料和香料作物 植 的种植 014 中药材的种植 02 林业 林木的培育和 021 0211 育种和育苗;0212 造林;0213 林木的抚育和管理、种植 022 木材和竹材的 采运 0221 木材的采运;0222 竹材的采运 023 林产品的采集03 畜牧业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分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三产业内部又被划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两大部门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 一、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三次产业是从经济体系的供给角度进行的分类。即三次产业分类的逻辑过程是,下游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上游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根据 2003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为广义服务业。从概念上讲,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具体来讲,根据新标准,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概念。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单向依赖关系。 长期以来, 我国同时使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两个概念,两者内涵基本相同。在我国,“服务业”是同与国际通用概念一致的称谓,近年来,中央正式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也主要使用“服务业”这个概念。

二、市场型服务业与非市场型服务业 市场型服务业指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水平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体育、娱乐业等。 非市场服务业指政府较大程度地利用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措施干预价格水平、市场准入、提供的规模和竞争行为的服务业。非市场型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等。 三、公共服务业与私人服务 公共服务是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业。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者机构提供的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机构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基础电信等。 私人服务是受竞争型市场机制约束并由市场参与者提供的产业化服务。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休闲,房地产,商业银行,餐饮和旅馆等。 四、公共服务的分类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 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 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doc

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 今天,我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为什么要研究产业经济学、怎样研究产业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让我们对产业经济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产业的含义。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是研究产业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的含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奴隶社会初期,商业逐渐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这一时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商业开始独立出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的各主要工业部门先后出现了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的趋势。从此,机器生产的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接着在20世纪初又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表现在铁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社会分工也进一步向深度发展,表现为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二)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在石器时代之前,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直接取自自然的天然工具,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还没有社会分工。在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经过加工和制作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大促进了生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 一、分类目的 为准确反映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界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统计范围,健全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产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投入强度1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际分类标准为借鉴。 本分类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分类表中第一类至第五类内容可与有关国际分类基本衔接,能够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1R&D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R&D(即研究与实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

本分类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提升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 本分类中各小类尽可能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小类对应,便于统计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再加工。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位数字表示,共有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共有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位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共有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在《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国统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的要求,为科学界定“三新”活动范围,满足统计上监测“三新”经济活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需要,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的范围包括: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 三、分类原则 (一)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三新”的有关要求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等文件中有关“三新”活动的阐述,确定“三新”活动的范围和分类。 (二)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试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等

相关统计分类标准,重点体现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创业、跨界综合管理等“三新”活动。 (三)以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对其中符合“三新”特征的有关活动进行再分类。 (四)注重实际可操作性,立足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三新”活动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三新”活动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63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6位数字表示,共有353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中仅部分活动属于“三新”统计分类的,行业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

附件1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 (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政策和加强高技术服务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服务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本分类主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技术服务业的范围及分类。 (二)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本分类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四)本分类借鉴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1位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2位数字表示,第1位为大类代码,共有25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中类代码,共有97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详细分类目录共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由于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出台配套财税政策。2010年底,按照部领导批示,决定组织研究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编制原则 《目录》编制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部重点工作,以“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为总体原则,力求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规模及发展重点。《目录》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工业统计目录成并列关系, 亦可回归还原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目录,不影响工业及国民经济的核算。 三、编制框架 《目录》采取五级目录分类,共包括721类产品。在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参数选择上,紧扣国发3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 目录》(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各行业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

业技术标准。一级目录的选取与32号文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一致;二级、三级目录主要依据32号文确定的24个重点方向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和扩展;四级以下目录为具体产品,其划分依据主要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行业统计制度。另外,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将物联网目录单列,未汇总到总目录中。 四、编制过程 《目录》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 8月底完成综合汇总目录初稿,期间共召开了4次大型研讨会和30余次专题讨论会。《目录》编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一是组建专业的编制队伍。4月至5月,由周子学总经济师担任组长,11个司局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组成了《目录》编制队伍,下分1个综合组,7个专题组。其中综合组由运行局和规划司牵头,组织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科技司、节能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软件司和通信发展司等司局牵头组成了7个专题组。《目录》还邀请了来自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的技术、管理、统计以及标准管理等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参与编制工作。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课题组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强化顶层系统分析,深化专业领域研究”的原则,科学制定了研究计划,将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负责。专题组按照“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讨论筛选,迭代收敛目录”的要求开展工作,综合组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性全体会议,集中讨论、评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 三是理清目录编制的思路。我们首先根据32号文件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选取重点发展领域,剔除传统产品;其次利用相关产品的技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

附件1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2017) 一、分类目的 为准确反映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界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统计范围,健全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产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1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际分类标准为借鉴。 本分类借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分类表中第一类至第五类内容可与有关国际分类基本衔接,能够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1 R&D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提升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 本分类中各小类尽可能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行业小类对应,便于统计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再加工。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6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共有8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服务(包括、物流、批发、、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主要分为15大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5、国际组织。 四大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子领域中,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物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最为看好。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

附件4 企业所属行业分类表 企业分类表 序号910 11 12 13 14 15 16 17建筑业 其它产业未来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及未 来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优势产业 制造业时尚产业 行业类别行业领域行业名称 服装 钟表 眼镜 黄金珠宝 家具

皮革 内衣 生物产业 互联网 新能源 新材料 新一代信 息技术 航空航天 生命健康 海洋生物备注 说明: 1、"制造业按照附件2《企业分类表》中的行业领域分为时尚产业及优势产业两大类。备注说明: 1."时尚产业为结合深圳传统产业情况进行分类,服装、钟表、眼镜、珠宝、家具属深圳市时尚产业。 2."制造业产业分类名称及专业分类依据《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3年)》并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编制。 2、战略新兴产业按照附件2《企业分类表》中的行业名称进行分类。备注说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分类依据为《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09〕238号、《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09〕180号、《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09〕240号、《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11〕124号、《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11〕210号、《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3年)》,并参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2012)》(试行),进行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分类。 3、未来产业按照附件2《企业分类表》中的行业名称进行分类。备注说明: 未来产业的专业分类依据为《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深府〔2013〕122号、《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3年)》、《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年)》、《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3—20年)》、《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3—20年)》。 4、建筑业按照附件2《企业分类表》中的行业类别独立成为一类。备注说明: 建筑业产业分类名称及专业分类内容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编制。 5、其它产业为一类。

高技术服务业分类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3) (试行) 一、目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政策和加强高技术服务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定义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本分类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开展高技术服务业统计调查。 三、编制原则 (一)本分类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 (二)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

活动的再分类。 (三)本分类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四)本分类参考借鉴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根据编制原则,将高技术服务业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9个大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二层为25个中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三层为63个小类,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小类表示。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本分类中小类的具体范围说明可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二)本分类中的“*”,表示该类别仅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中的部分活动。 (三)本分类中的高技术服务原则上归入一个类别,不重复出现在多个类别中。部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名称存在重复,是由于该行业分类小类中有部分内容分别属于不同的高技术服务类别(详见分类表中“说明”)。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主要分为15大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高新技术八大领域详细分类

八大领域 一、电子信息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三、航空航天技术 四、新材料技术 五、高技术服务业 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技术 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目录 一、电子信息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支撑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中间件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嵌入式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31) 7、图形和图像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金融信息化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地理信息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电子商务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电子政务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企业管理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微电子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31) 4、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计算机及终端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网络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试行) 国家统计局 2012年12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 编制说明 一、目的和范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推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特制定本分类。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二、主要原则 (一) 同质性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每一个类别所包括内容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活动,即所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归入同一个类别。 (二)唯一性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每一项产品(服务)原则上只能归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某一个类别,不得重复。 (三)经济活动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是按照经济活动进行划分,是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集合,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

上,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四)统计单位的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原则上以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为统计单位。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到更细的活动和产品,因此在统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照产业活动单位分类和统计更为准确。 三、主要内容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编制说明,第二部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表”。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共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本分类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的七大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七个大类;第二层和第三层依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以及发改委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将七大类进一步细分,第二层为30个类别,第三层为100个类别;在第三层建立与行业和产品(服务)的对应关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行业类别359个,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及服务2410项,其中对应《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品(服务)700多项。分类表中第三列和第四列分别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用产品分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 (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政策和加强高技术服务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服务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本分类主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技术服务业的范围及分类。 (二)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本分类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四)本分类借鉴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1位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2位数字表示,第1位为大类代码,共有25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中类代码,共有97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