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 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 mm处常误读成 mm或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 mm常误读成 mm或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 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 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 (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的断面二次矩为,长的支柱为,纵弹性系数分别为、,因此测量力为P 时,挠曲量为。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 (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 (Bessel Points)

4. 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

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如图2-4-5所示其误差量为,为实际测量长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阿贝原理(Abbe’ Law) 为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需在一直在线。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通常,假如测量仪器之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无法在一起时,则需尽量缩短其距离,以减少其误差值。若以游标尺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6所示,其误差为,因此欲减少游标尺测量误差,需将本尺与游尺之间隙所造成之角减小及测量时应尽量靠近刻度线。若以量表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7所示其量表之探针为球形,工件为圆柱,两轴心有偏位量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若量表之探针和工件均为平面时,若两平面倾斜一定角度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如图2-4-8所示,此误差称为正弦误差。图2-4-9所示为凸轮在机构设计的误差分析图,为了减少磨损,常将从动件的端头设计成半径为的圆球或圆柱体,两者间的压力角为,因此引起误差为。

5. 环境因素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 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10.70 mm或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 形且本尺为凸V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 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 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的断面二次矩为,长的支柱为,纵弹性系数分别为、,因此测量力为P 时,挠曲量为。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0.577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0.5594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Bessel Points) 4. 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如图2-4-5所示其误差量为,为实际测量长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

谈谈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或减少的方法(精)

谈谈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或减少的方法 在讨论随机误差时,总是有意忽略系统误差,认为它等于零。若系统误差不存在,期望值就是真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系统误差是不能忽略的。所以要研究系统误差,发现和消除系统误差。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长期的测量实践中人们发现,系统误差的产生一般的与测量仪器或装置本身的准确程度有关;与测量者本身的状况及测量时的外界条件有关。 1、在检定或测试中,标准仪器或设备的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进行计量检定,向下一级标准量值传递时,标准值的误差是固定不变的,属于系统误差。又称为工具误差或仪器误差。如:标称值为100g的砝码,经检定实际值为99.997g,即误差为 0.003g。用此砝码去秤量其他物体的质量,按标称值使用,则始终把被测量秤大,产生 0.003g的恒定系统误差。 某些仪器或设备,在测量前须先进行调零位,若因测量前未调零位或存在调零偏差,使得标准仪器在测量前即具有某一初始值,该初始值必然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这种误差,一般称零位误差,或简称零差。 某些仪器或设备,如未按要求放置,特别是某些电磁测量和无线电测量仪器或设备,未正确接地或屏蔽,或未用专用连接导线,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这种误差称为装置误差。 2、测量时的客观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恒定磁场等),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如,重力加速度因地点不同而异,若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的某些测量,未按测量地点的不同加以适当的修正,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因这种误差是由客观环境因素引起的,一般把它称为环境误差。 3、由于某些测量方法的不完善,特别是检定与测试中所使用的某些仪器或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如元器件,制造工艺等),不得不降低某些指标,采用一些近似公式,这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这种误差称方法误差或称理论误差。 4、在测量中,测量者本身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如听觉、视力等缺陷,也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此项误差又称为人员误差。 二、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mad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事先研究系统误差的性质和大小,以修正量的方式,从测量结果中予以修正;二是根据系统误差的性质,在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相互抵消而不带入测量结果。 1.采用修正值方法 对于定值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修正措施。一般采用加修正值的方法。 对于间接测量结果的修正,可以在每个直接测量结果上修正后,根据函数关系式计算出测量结果。修正值可以逐一求出,也可以根据拟合曲线求出。 应该指出的是,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所以测量结果经修正后并不是真值,只是比未修正的测得值更接近真值。它仍是被测量的一个估计值,所以仍需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作出估计。 2.从产生根源消除 用排除误差源的办法来消除系统误差是比较好的办法。这就要求测量者对所用标准装置,测量环境条件,测量方法等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尽可能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进而采取措施。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四、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分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测量中对它们的主要处理原则是什么? 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3、何谓标准差、中误差和极限误差? 4、对某个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列于下表(表4-1)。计算其算术平均值x、一测回的中误差m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x。 表4-1 5、对某一三角形(图4-1)的三个内角重复观测了九次,定义其闭合差?=α+β+γ-180?,其结果如下:?1=+3",?2=-5",?3=+6",?4=+1",?5=-3",?6=-4",?7=+3",?8=+7",?9=-8";求此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m?以及三角形内角的测角中误差mβ。

图 4-1 6、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其中两个水平角(内角)α和β,其测角中误差均为m=±20",根据角α和角β可以计算第三个水平角γ,试计算γ角的中误差m γ。 7、量得某一圆形地物直径为64.780m ,求其圆周的长S 。设量测直径的中误差为±5㎜,求其周长的中误差m S 及其相对中误差m S /S 。 8、对某正方形测量了一条边长a =100m ,a m =±25mm ;按S=4a 计算周长和P=a 计算面积,计算周长的中误差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9、某正方形测量了四条边长a 1=a 2=a 2=a 4=100m ,m =m =m =m =±25mm ;按 S=1a +2a +3a +4a 计算周长和P=(1a ?2a +3a ?4a )/2计算面积,求周长的中误差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10.误差传播定律应用 (1)(1)已知m a =m c =m ,h=a-b ,求m 。 (2)已知a m =m =±6",β=a-c ,求βm 。 (3)已知a m =m =m ,S=100(a-b) ,求m 。 (4)已知D=() h S -,m =±5mm ,m =±5mm ,求m 。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避免途径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避免途径 测量工作的实践表明,在任何几何量测量工作中,无论是测角、测高还是测量距,当对同一量进行多次观测时,不论测量仪器多么精密,观测进行得多么仔细,测量结果总是存在着差异,彼此不相等。测量误差的来源与下列因素有关:基准件的误差、测量方法的误差、计量器具的误差、测量环境以及测量人员引起的误差等。 一、基准件的误差 任何基准都不可避免存在误差,当用它作基准时,其误差会带入测量值中。因此,在选择基准件时,一般都希望基准件的精度选高一些。但是,基准件的精度太高也不经济,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取基准件的误差占总测量误差的1/5~1/3。 二、测量方法误差 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时选用的测量方法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测量时,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产生的测量误差也不一样。例如,测量大型工件的直径,可以采用直接测量法,也可以采用测量弦长和弓高的间接测量法,其测量误差是不相同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相比较,前者的测量误差只取决于被测参数本身的计量与测量环境和条件所引起的误差;而后者则取决于被测参数有关的各个间接测量参数的计量器具与测量环境和条件所引起的误差,以及它们之间的计算误差。 三、计量器具的误差 1.理论误差 由于仪器设计时,经常采用近似机构代替理论上所要求的运动机构,用均匀刻度的刻度尺近似的代替理论上要求非均匀刻度的刻度尺,或者仪器设计时违背阿贝原则等,这样造成的误差称理论误差。 2.仪器制造和装配调整误差 仪器零件的制造误差和装配调整误差都会直接引起仪器误差。例如,仪器读数装置中刻度尺、刻度盘的刻度误差和装配时的偏斜或偏心引起的误差;仪器传动装置中杠杆、齿轮副、螺旋副的制造误差以及装配误差;光学系统的制造、调整误差;传动件间的间隙、导轨的平面度、直线度误差等。这些都会影响仪器的示值误差和稳定性。 影响仪器制造、装配误差的因素很多,情况比较复杂,也难于消除掉。最好的方法是在使用中,对一台仪器进行检定,掌握它的示值误差,并列出修整表,以消除其系统误差。另外,用多次测量的方法以减少随机误差。 四、测量力引起的误差

试验检测误差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

试验检测误差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 1.概述 工程质量的评价是以各种试验检测数据为依据的,而大量实践表明:一切试验测量结果均具有误差。因此作为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必要了解误差的种类,分析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在工作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加以减少和消除误差。同时应具备科学地解析检测数据的能力,确保检测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反应真值,及时、准确、可靠地测定检测对象,为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工程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2.试验检测的误差分类及成因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产生性质,可以把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三大类。 2.1系统误差原因分析 系统误差是由人机系统产生的误差,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产生的。它具有测量结果总是朝一个方向偏离,其绝对值大小和符号保持恒定,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特点。因此系统误差有时称之为恒定误差。系统误差主要由些列原因引起: (1)仪器误差 由于测量工具、设备、仪器结构上的不完善,电路的安装、布置、调整不得当,仪器刻度不准确或刻度的零点发生变动,样品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2)人为误差 指试验检测操作人员感官的最小分辨力和某些固有习惯引起的误差。例如,由于观察者的最小分辨力不同,在测量数值的估读或与界面的接触程度上,不同

观测者就有不同的判断误差。有的试验检测人员的固有习惯,如在读取仪表读数时总是把头偏向一边,也可能会引起误差。 (3)外界误差 外界误差也称环境误差,是由于测试环境,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 (4)方法误差 由于测试者未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检测,或测量方法的理论依据有缺点,或引用了近似的公式,或试验条件达不到理论公式所规定的要求等造成的误差。 (5)试剂误差 在材料的成分分析及某些性质的测定中,有时要用一些试剂,当试剂中含有被测成分或含有干扰杂质时,也会引起测试误差,这种误差称为试剂误差。 一般来说,系统误差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或可掌握的,只要仔细观察和研究各种系统误差的具体来源,就可设法消除或降低其影响。 2.2随机误差原因分析 随机误差往往是由不能预料、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试验检测人员对仪器最小分度值的估读很难每次严格相同;测量仪器的某些活动部件所指示的测量结果在重复测量时很难每次完全相同,尤其是使用年久或质量较差的仪器设备时更为明显。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许多物化性能都与温度有关。在试验检测过程中,温度应控制恒定,但温度恒定有一定的限制,在此限度内总有不规则的变动,导致测量结果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此外,测量结果与室温、气压和湿度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测量时,测量值或大或小,

水文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水文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17T16:52:01.3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0期作者:刘红[导读] 摘要:测量工作能够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客体状况,是对事物的一个综合的认识过程,在水文环境的检测中,水文测量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人为因素或者计算方式的不同造成测量数值存在误差的情况,这为水文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分析水文测量的误差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新县水利局 2965554 摘要:测量工作能够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客体状况,是对事物的一个综合的认识过程,在水文环境的检测中,水文测量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人为因素或者计算方式的不同造成测量数值存在误差的情况,这为水文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分析水文测量的误差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文测量;误差;原因与对策 水是人类与动植物都离不开的生命资源,水文的检测工作不仅是自身学科的研究基础,而且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水资源评价、优化配置等多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科研意义,测量工作是人们对某些区域信息收集的主要方式,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误差在所难免,但是通过对测量工作进行一定的控制,有效的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也是可以实现的。 一、水文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设备以及测量方法造成的误差 水文测量工作会受到测量设备的影响,测量设备在生产之后可能会由于一些原因存在相应的测量误差,这就是所说的设备误差,例如水准仪或者水准尺,无论进行多么认真仔细的校正,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值[1]。如果测量设备的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之间存在不平行的问题就很可能造成误差的产生,这种由于设备原因产生的误差一般被称为系统误差,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类误差是完全可以减小的,比如将设备前后的两个视距保持在统一水平上就可以有效的减小误差的数值。此外,因为设备使用原因而产生的误差还包括水准尺工具自身的内部原因,比如水准尺上面的刻度的划分不规范或者是水准尺在使用之前存在弯曲的现象等。除了因设备而产生的误差之外,还有因为测量方法不规范、不科学而产生的误差问题,通常人们把这种误差叫做方法误差,比如在水文环境的检测中,水体的流量以及水面位置都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在水文测量中如果时间间隔过长就会产生同一水文环境下的误差。 2、模型误差和人员误差 在水文测量工作中,模型误差也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在测量过程中,会选用一些模型进行概化,这些模型一般都是数学模型,并且在原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概化,但是概化后的模型就会出现相应的误差[2]。比如在进行水体流量的计算过程中,水体两侧形状不规则的河道一般都会按照平行状态处理,测量工作中的模型的控制形成都是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记录、计算的,在最终的检测结果中就会产生与实际数值之间的误差。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造成的误差在水文测量产生的误差中也比较常见,这种类型的误差是由于测量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以及掌握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而产生的,如果工作人员对水文测量工作的步骤进程了解不清楚也会造成误差的扩大。测量人员在进行水文测量工作时有时会因为经验不足造成检测结果数据的偏差,在水准尺的使用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因为数值的估算读取而出现误差,这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或者测量距离不准确而造成的,这也体现了测量人员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性。 二、水文测量误差产生的对策研究 1、维护测量设备,改善测量环境 在进行水文测量工作时,对于一些误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误差也是能够减少的,因此必须根据误差的成因进行相应对策的处理,对于水文测量工作误差的处理,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解决[3]。首先是加强对水文测量设备的维护,测量设备是水文测量中的物质基础,其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设备自身的问题造成的,为了减少这种硬件设施存在的误差问题,就必须重视测量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校正,产生问题需要及时的检修,避免因为细节上的问题造成误差的增大。其次,减少误差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在野外环境中作业时通过人为的干涉来改善测量环境,水文测量结果必须保证真实、准确,在测量环境的选择中,应该选择环境比较稳定的水体,如果水面风浪过大或者漂浮物过多就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造成误差的加大。因此在环境的选择上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样既可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又可以对测量设备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避免环境的恶劣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2、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水文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大大减少实际工作中产生的误差,测量工作中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即使测量设备非常精准和很难不出现误差,他们不仅能够影响水文测量的结果还能够对设备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人员误差的减少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几时处理,避免了因为使用过程中的不恰当对机器设备造成的损坏。另外,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不断的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水文测量中保持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因此要对测量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和培训。测量误差的出现离不开测量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加强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是水文测量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 结束语 造成水文测量工作中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检测系统造成的,也有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误差,水文测量的工作必须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收集到的信息数据不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干扰。解决误差的具体措施是减小误差出现的重要方法,必须对误差的解决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马腾.浅谈水文测量误差的成因及对策[J].城市地理,2015,02:112. [2]张留柱.水文测量误差研究[D].河海大学,2005. [3]刘颖,张成龙,李迎春.水文测量误差的成因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7:113.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避免途径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避免途径 作者:葛红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10期 测量工作的实践表明,在任何几何量测量工作中,无论是测角、测高还是测量距,当对同一量进行多次观测时,不论测量仪器多么精密,观测进行得多么仔细,测量结果总是存在着差异,彼此不相等。测量误差的来源与下列因素有关:基准件的误差、测量方法的误差、计量器具的误差、测量环境以及测量人员引起的误差等。 一、基准件的误差 任何基准都不可避免存在误差,当用它作基准时,其误差会带入测量值中。因此,在选择基准件时,一般都希望基准件的精度选高一些。但是,基准件的精度太高也不经济,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取基准件的误差占总测量误差的1/5~1/3。 二、测量方法误差 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时选用的测量方法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测量时,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产生的测量误差也不一样。例如,测量大型工件的直径,可以采用直接测量法,也可以采用测量弦长和弓高的间接测量法,其测量误差是不相同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相比较,前者的测量误差只取决于被测参数本身的计量与测量环境和条件所引起的误差;而后者则取决于被测参数有关的各个间接测量参数的计量器具与测量环境和条件所引起的误差,以及它们之间的计算误差。 三、计量器具的误差 1.理论误差 由于仪器设计时,经常采用近似机构代替理论上所要求的运动机构,用均匀刻度的刻度尺近似的代替理论上要求非均匀刻度的刻度尺,或者仪器设计时违背阿贝原则等,这样造成的误差称理论误差。 2.仪器制造和装配调整误差 仪器零件的制造误差和装配调整误差都会直接引起仪器误差。例如,仪器读数装置中刻度尺、刻度盘的刻度误差和装配时的偏斜或偏心引起的误差;仪器传动装置中杠杆、齿轮副、螺旋副的制造误差以及装配误差;光学系统的制造、调整误差;传动件间的间隙、导轨的平面度、直线度误差等。这些都会影响仪器的示值误差和稳定性。

(完整版)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1、系统误差 能够保持恒定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的不完善和测量条件的不稳定而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表示了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实值的程度,即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所以在误差理论中,经常用准确度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 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一种大小和符号都不确定的误差,即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重复测量时,各次测量结果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这种误差的处理依据概率统计方法。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温度、磁场、电源频率等的偶然变化等都可能引起这种误差;另一方面观测者本身感官分辨能力的限制,也是偶然误差的一个来源。偶然误差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偶然误差越小,精密度就越高,反之则精密度越低。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误差。系统误差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必然性;而偶然则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可能性。 3、疏失误差 疏失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操作、读数、记录和计算等方面的错误所引起的误差。显然,凡是含有疏失误差的测量结果都是应该摈弃的。 解决方法: 仪表测量误差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但要尽可能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其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 消除测量误差,应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必须指出,一个测量结果中既存在系统误差,又存在偶然误差,要截然区分两者是不容易的。所以应根据测量的要

求和两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选择消除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对精密度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中,主要考虑对系统误差的消除;而在科研、计量等对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测量中,必须同时考虑消除上述两种误差。 1、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1)对测量仪表进行校正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结果中,引入校正值进行修正。 (2)消除产生误差的根源即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尽量使测量仪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消除各种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 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正负误差补偿法、替代法等。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考虑到外磁场对读数的影响,可以把电流表转动180度,进行两次测量。在两次测量中,必然出现一次读数偏大,而另一次读数偏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正负误差抵消,可以有效地消除外磁场对测量的影响。 2、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 消除偶然误差可采用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方法。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在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几乎相同,因此偶然误差的平均值几乎为零。所以,在测量仪器仪表选定以后,测量次数是保证测量精密度的前提。 . 容:

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习题答案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真误差为观测值减去真值。 2、观测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粗差、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 3、测量误差是由于仪器误差、观测者(人的因素)、外界条件(或环境)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4、距离测量的精度高低是用_相对中误差___来衡量的。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6、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7、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8、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9、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10、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4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___10″__. 11、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__9.4 mm ___。 12、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13、水准测量时,设每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为±3mm,若1km观测了15个测站,则1km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11.6mm,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11.6 mm 二、名词解释: 1、观测条件----测量是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观测者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相对误差K----是误差m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D的比值。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3、等精度观测----是指观测条件(仪器、人、外界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非等精度观测---- 是指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 5、权----是非等精度观测时衡量观测结果可靠程度的相对数值,权越大,观测结果越可靠。 三、选择题: 1、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ABC)。 A、人的原因 B、仪器原因 C、外界条件原因 D、以上都不是 2、系统误差具有的性质是(ABCD)。 A、积累性 B、抵消性 C、可消除或减弱性 D、规律性 3、衡量精度高低的标准有(ABC )。 A、中误差 B、相对误差 C、容许误差 D、绝对误差 4、误差传播定律包括哪几种函数(ABCD)。 A、倍数函数 B、和差函数 C、一般线性函数 D、一般函数 5、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第一段长1500m,第二段长1300m,中误差均为+22mm,问哪一段的精度高( A )。 A、第一段精度高, B、第二段精度高。 C、两段直线的精度相同。 6、在三角形ABC中,测出∠A和∠B,计算出∠C。已知∠A的中误差为+4″,∠B的中误差为+3″,求∠C的中误差为( C ) A、 +3″ B、+4″ C、+5″ D、 +7″ 7、一段直线丈量四次,其平均值的中误差为+10cm,若要使其精度提高一倍,问还需要丈量多少次( C ) A、4次 B、8次 C、12次 D、16次 8、用经纬仪测两个角,∠A=10°20.5′∠B=81°30.5′中误差均为±0.2′,问哪个角精度高( C ) A.、第一个角精度高 B、第二个角精度高 C、两个角的精度相同 9、观测值L和真值X的差称为观测值的(D) A、最或然误差 B、中误差 C、相对误差 D、真误差 10、一组观测值的中误差m和它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关系为:(C)

测量出现误差的原因

测量值出现误差的原因 一、 测量值出现误差或测量值不准确,有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造成 的: 1.1 软件的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 1.2 校准引起的误差 二、 误差分析 2.1 软件的测量方法引起的误差 考虑到测量精度和测量时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分段测量的方法。 需要使用到的硬件资源如下: 1、1ms定时器 2、I/O:3个,其中两个外部中断口 软件测量方法: 1、被测脉冲周期大于等于100ms,采用测量单个周期的方法,测量 误差 = 1ms/T,因为T>100ms,所以测量误差小于1%; 2、被测脉冲周期小于100ms时,我们采用定时测量>1S时间方法; 或采用测量N次完整周期时间,测量时间大于1S(或600ms,具 体时间视实际应用条件)的方式; 3、计算公式如下: 参数说明::单位时间内出现的脉冲个数 :被测信号脉冲周期

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3600W 时,功率的输出频率约是870Hz ,周期是T = 1/870 = 1.14ms 。如果采用的是1m S 定时器,不采用平均值的算法,则有3600W*(0.14/1.14) = 442W 的误差,这样引起的误差就会很大。 如果测量方法中未采用到方2,因此在测量大功率值时,会有比较大的跳动,测量值不准确。 2.2校准引起的误差 下表是HM8012采用不同负载进行校正后的数据: 1) 采用1000W 负载进行校正后的数据 2) 采用250W 负载进行校正后的数据

注: 1、HLW8012的最小测试电流为20mA,红色部分小于20mA。 2、功率误差在千分之三以内,因为只显示1位小数,小功率数据的显 示精度不够,所以计算误差较大,显示位数提高到小数点后两位, 则计算误差会在千分之三以内。 误差产生的原因: 1、采用的校准源是非纯组性负载,校准源的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2、采用大功率负载设备校准,大功率负载设备本身的功率不是很稳定,在 一个范围幅度内跳动; 3、负载设备从上电到功率达到稳定时,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校准时未待负 载设备稳定就进行校准; 4、大功率负载上电后,容易发烫,功率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5、校准程序未采用取平均值的方式,如软件测量方法中的方式2,测量多次 周期取平均值; 建议: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小功率负载的校准线性在千分之三以内,建议采用 小负载进行校准; 2、软件上面建议采取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以减小误差。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精)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误读、误算、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 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 9.98 mm。分厘卡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螺距的大小,如在10.20 mm常误读成 10.70 mm或 9.70 mm。误算常在计算错误或输入错误数据时所发生。视差常在读取测量值的方向不同或刻度面不在同一平面时所发生,两刻度面相差约在0.3~0.4 mm之间,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的误差量。为了消除此误差,制造量具的厂商将游尺的刻划设计成与本尺的刻划等高或接近等高,(游尺刻划有圆弧形形成与本尺刻划几近等高,游尺为凹V 形且本尺为凸V 形,因此形成两刻划等高。 2. 量具因素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 3. 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所使用接触力或接触所造成挠曲的误差。依据虎克定律,测量尺寸时,如果以一定测量力使测轴与机件接触,则测轴与机件皆会局部或全面产生弹性变形,为防止此种弹性变形,测轴与机件应采相同材料制成。其次,依据赫兹(Hertz 定律,若测轴与机件均采用钢时,其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误差量 应用量表测量工件时,量表固定于支持上,支架因被测量力会造成弹性变形,如图2-4-3所示,在长度的断面二次矩为,长的支柱为,纵弹性系数分别 为、,因此测量力为P 时,挠曲量为。为了防止此种误差,可将支柱增大并尽量缩短测量轴线伸出的长度。除此之外,较大型量具如分厘卡、游标尺、直规和长量块等,因本身重量与负载所造成的弯曲。通常,端点标准器在两端面与垂直线平行的支点位置为0.577全长时,其两端面可保持平行,此支点称之为爱里点 (Airey Points 。线刻度标准器支点在其全长之0.5594位置,其全长弯曲误差量为最小,此处称之为贝塞尔点 (Bessel Points 4. 测量因素 测量时,因仪器设计或摆置不良等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余弦误差、阿贝误差等。余弦误差是发生在测量轴与待测表面成一定倾斜角度,如图2-4-5所示其误差量为,为实际测量长度。通常,余弦误差会发生在两个测量方向,必须特别小心。例如测量内孔时,径向测量尺寸需取最大尺寸,轴向测量需取最小尺寸。同理,测量外侧时,也需注意取其正确位置。测砧与待测工件表面必须小心选用,如待测工件表面为平面时需选用球状之测砧、工件为圆 柱或圆球形时应选平面之测砧。阿贝原理(Abbe’ Law 为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需在一直在线。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通常,假如测量仪器之轴线与待测工件之轴线无法在一起时,则需尽量缩短其距离,以减少其误差值。若以游标尺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6所示,其误差为,因此欲减少游标尺测量误差,需将本尺与游尺之间隙所造成之角减小及测量时应尽量靠近刻度线。若以量表测量工件为例,如图2-4-7所示其量表之探针为球形,工件为圆柱,两轴心有偏位量时,其接触的误差量为。若量表之探针和工件均为平面时,若两

工程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规避

工程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规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的放样精度对工程质量和进度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工程测量中出现了放样误差,将可能导致开挖、立模、打桩和钢筋捆扎等作业错误施工,带来较大的损失。 1.放样测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1.1 人员观测的影响 观测人员的测量经验和熟练程度对测量结果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尤其对于精密工程,仪器操作水平的高低是产生误差的重要来源,甚至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1.2 环境因素的影响 测量作业环境对测量放样的影响无处不在,如建筑阻挡视线、大气的折射、卫星星率和磁场对GPS 观测的影响等。由于精密工程对测量放样的精度较高,因此,某些环境因素所带来的测量误差可能达到或超过工程本身要求的测量精度。 1.3 施测方法的影响 不同的施测方法对测量放样结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如全站仪的自由设站后方交会方法测放中线点、改化后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等,它们精简了测量环节(如不需对中、不需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等),提高了测量精度。 1.4 仪器因素的影响

仪器本身的精度及测量状态对精密工程放样非常重要,如全站仪的测距误差、i 角产生的垂直角测量误差等。精度高、状况良好的测量设备不仅能够较好地保证放样精度,而且还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2 .放样测量中误差规避的主要措施 工程测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差,这些误差有些是被允许的,而有些则会给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必须进行重新测量予以消除,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程测量的速度,进而拖慢整个项目的进程。因此,最大程度避免误差的出现就成了提高测量速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2.1 合理安置测量仪器 在安放测量仪器时应选择那些地势平坦、通视效果好的地段,注意避开车流和人流,如果因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开,至少要保证地面的坚实。不要将仪器架设在井盖或过于光滑的地面上,在大风天气要注意将仪器放低,在冬季作业时应预先将附近的积雪清除。总之,只有将测量仪器平稳、牢固的安置后方可进行工程测量,从而保证测量精度。 2.2 注意仪器的保养和校正 测量仪器要轻拿轻放,在往三角架上安装时,应注意将固定螺栓拧紧,以防止仪器脱落摔坏;使用过程中应平稳转动,尤其是对于带有阻尼功能的仪器,千万不要剧烈转动;测量仪器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不能积攒,更不能让仪器“带病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