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布局问题

作物布局问题
作物布局问题

《数学建模与计算》

问题作物布局问题

一问题描述

农场要在n块土地B1,B2,…B n上,种植m种作物A1,A2,…A m各

块土地的面积、各种作物计划种植面积和在各块土地上的每平方米的常量如下表,问应如何安排合理种植计划,才能使总产量最高。

这里假设,即计划播种的总面积等于土地的总面积。

表中a i表示作物A i所要求播种面积,i=1,2…,m; b j表示第j块土地B j的面积,j=1,2,…,n; c ij表示在每平方米土地上b i种植作物A i的产量(千克)。

二符号说明

x ij:土地b

上种植作物A i的面积(i=1,2,…,m;j=1,2,…,n)

ij

S : 目标函数总产值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项目一《农作物生产概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A.棉花、大豆 B.小麦、水稻 C.甘蔗、玉米 D.百合、苜蓿 2.下列作物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 B.玉米 C.高粱 D.甘蔗 3.烟草属于() 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中性植物 D.定日照植物 4.下列作物都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大豆、棉花、烟草、芝麻 B.黑麦、烟草、水花生、红花 C.橡胶、烟草、花生、棉花 D.三七、水葫芦、茶叶、向日葵 5.下列忌连作的农作物有() A.小麦 B.西瓜 C.水稻 D.棉花 6.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B.确定农作物配置 C.密度 D.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7.小麦玉米套作,窄背晚套的热量指标为≥10℃积温在() A.2500~3000℃ B.3000~3600℃ C.3600~4100℃ D.4100℃以上 8.豆科植物种植的最热月平均温度不低于() A.5℃ B.10℃ C.15℃ D.18℃ 9.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播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0.圆盘耙的作用深度一般在()cm。 A.3~5 B.5 C.8~10 D.25~30 11.在土壤的初级耕作中,不适合于干旱缺水地区的是()。 A.翻耕 B.深松耕 C.旋耕 D.耙地 12.决定一地能否复种及复种程度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力与肥料 D.经济效益大小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布局规划意见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布局规划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坚持依法治种,强化示范引导;坚持试验、示范,因地制宜、科学推广,突出高产、优质、抗病和广适,促进品种布局合理化、区域化、规范化,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制定品种管理措施,确保我县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品种利用情况 1、水稻 我县水稻种植面积为83万亩。主要品种:华粳5号种植面积为31万亩;武运粳21种植面积为22.8万亩;连粳7号种植面积为5.2万亩;连粳9号种植面积为6.4万亩;镇稻99种植面积8.5万亩;宁粳4号种植面积为3.6万亩;武育粳3号种植面积为1万亩;淮稻8号种植面积为1万亩;其它种植面积3.5万亩(包括杂交水稻制种)。连续两年均出现了异常天气,除连粳7号结实率低,产量低,抗逆性差,表现较差外,其它品种均表现较稳定。平均产量均在550-600公斤左右。种植方式:机插秧56万亩,手栽稻25万亩,直播稻2万亩。 2、小麦 我县小麦种植面积为155万亩。主要品种:烟农19种植面积为88万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矮抗58种植面积为17.5万亩,主要分布在四河、天岗湖、界集、太平、曹庙等种植旱茬小麦乡镇;济麦22种植面积为6万亩,淮麦30种植面积为9万亩;皖麦50种植面积为11万亩,淮麦28种植面积为7.5万亩;淮麦29种植面积4万

亩;泛麦5号种植面积4.5万亩;其它品种种植面积7.5万亩。全县平均产量为400-450公斤/亩,播种方式:机条播78万亩,机撒播0.5万亩,人工撒播72万亩,稻套麦4.5万亩。 3、玉米 我县玉米种植面积为50.6万亩。主要品种:郑单958种植面积为24.5万亩,苏玉29种植面积为7.5万亩,苏玉33种植面积6.5万亩,苏玉30种植面积3万亩,隆平206种植面积3.5万亩,苏玉16种植面积2万亩,苏玉17种植面积1万亩,其它品种2.6万亩。平均产量为450-550公斤/亩。种植方式:机械点播39.6万亩,人工点播10万亩,免耕机直播4万亩。 三、2015-2017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规划 水稻品种主推华粳5号,搭配种植武运粳21、连粳9号,示范种植连粳12号。小麦品种西南岗及北片旱茬小麦乡镇主推烟农19,搭配种植淮麦28、皖麦50,示范种植华成3366、江麦919;沿湖及稻茬乡镇小麦主推烟农19,搭配种植淮麦30、淮麦29,示范种植淮麦33。玉米品种主推苏玉33、苏玉29等苏玉系列,搭配种植郑单958,示范种植隆平206。 四、加强品种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试验示范促进新品种推广 根据我县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在东北、西北、西南、沿湖等地设立新品种示范点,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通过高产创建、新品种展示等形式,在作物丰产性、综合性状等表现最佳时期,组织县、

耕作学实验:作物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作物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作物布局是指在—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各作物面积比 例的安排。作物布局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它关系到能否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达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增益的问题。 2、通过本实验,了解从线性规划方法来制定作物布局方案的原理和方法,培养 系统分析,综合平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一个地区采用不同的作物布局方案,会收到不同的经济及生态效果。作物布局方案的拟定属于多变量、多目标的复杂问题,它不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及国家、集体、个人对于农业生产要求的制约,依靠一般的定性分析方法很难对这种具有多个因素、多项目标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平衡,找出最优的方案。最优化技术中的线性规划能够帮助我们对此类复杂问题做出定量分析,并得出最优方案。因此,作物布局的线性规划就是利用线性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资源条件下能够达到最佳技术、经济及生态效果的作物最佳配置比例的最优化技术方法。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线性规划是系统工程中最优化技术方法之一。它主要解决二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省”——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完成既定的(定量的)任务;其二是“多”——如何合理地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来完成最大量的任务。 2、线性规划设计是在完成了对大量定性资料及对系统的定性的描述性的分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寻求各部门生产的最优比例与组合而进行的定量分析。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1.区划材料 2.计算器 六、实验步骤 1.搜集资料:可参阅当地农业区划的材料等。关键是对一些变量参数的确定。2.目标函数的确定:合理作物布局的目的是实现种植业生产的高产、稳产、高收益。因此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生产单位可选择: (1).作物总产量最高; (2).经济效益(净收效)最大; (3).生产成本最低等作为目标。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面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一主三化”的路子,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制定标准、监控质量、注重品牌、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以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我省农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基础。 一、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知道思想 (一)、战略意义 1、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市场的竞争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2、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一是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业,产业链向前延伸,直接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新的空间。二是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会成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通过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打破城乡分割状态,促进城镇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4、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我省是粮棉油的主产区,入世后,农产品市场受到严重挤压,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加快培育优势产区,发展优势农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从应对入世和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政策倾斜,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产业带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力争在较短时期显著提高我省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我国确定144 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我国确定144 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作者:宋修伟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4年第4期 宋修伟 农业部日前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年)》之后,农业部发布的第二部关于特色农 产品发展的文件。就本轮《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笔者提问。 问:特色农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共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 类144 个特色农产品。 在特色农产品选择上,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 定认知度。二是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 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确定上,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 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 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 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 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问:本轮《规划》与上一轮相比有何区别? 答: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多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 一步扩大。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少部分地区生产优势有所减弱、 有的甚至丧失。本轮规划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上一轮规划品种 及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品种,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从品种上看,上一轮规划确定了10 类114 种特色农产品,而本轮规划确定了10 类144 种特色农产品,保留的品种有110 个,新增的品种有34 个,调减的品种有4 个。新增的品种 包括:特色蔬菜中的山药,特色果品中的槟榔,特色粮油中的豇豆和木本油料,特色花卉中的 园林花卉,特色中药材中的白术、藏药、甘草、黄芩、桔梗、细辛、龙胆草、山茱萸,特色草 食畜中的延边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奶水牛、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泌阳驴、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吉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奶山羊, 特色猪禽蜂中的滇南小耳猪、互助八眉猪、太湖猪和特色肉鸽。调减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 的百合和松茸、特色果品中的巴旦杏、特色粮油中的扁豆。 问:《规划》中提出的特色农产品建设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从强化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入手,确定了五大重点领域。一是特 色农产品品种选育。我国现有农业育种投入主要面向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优种率低。应加 强品种选育,建立品种资源库,通过提纯、复壮等措施保持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加大野生 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品种资源储备;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苗繁育基地,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应在优势产区内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着 力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产业化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产品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形

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

栽 培 学 期 中 作 业 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农学 学号:20090014 姓名:柴燕芬

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 (一)稻谷 根据生态环境、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云南优质稻划分为3个区。 1.滇南热带籼稻软米集中发展区。从南部边缘的低海拔河谷热区呈树枝状伸入内地,有元江、景洪、勐腊、孟连、金平、屏边、红河、元阳、绿春、江城、陇川、勐海等县,活动积温7000-7500℃。年平均气温21℃以上,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15℃,包括东部海拔低于400米,西部海拔低于700米的籼稻区。2.滇南、滇西北亚热带籼软米重点开发区。包括红河、文山州南部,普洱市、临沧南部、西双版纳和德宏州的富宁,勐海、盈江、陇川、澜沧、孟连、沧源、开远、弥勒、文山、砚山、广南、潞西、景东、双江、新平、西盟和金沙江流域的巧家、元谋、永胜、华坪、泸水、宾川等县市,活动积温在6000~7500℃,年平均气温17~19℃,最冷月平均气温10~13℃。该区为东部低于海拔1100米,西部低于海拔1400米的籼粳交错区。 3.滇中、滇中北亚热带粳型优质米开发区。包括文山州东部,楚雄州、大理州、玉溪市和曲靖市南部,红河州北部,临沧北部,保山、昭通地区北部及怒江州等部分河谷地区,活动积温5000~6500℃,年平均气温16~18℃,最冷月平均气温8~12℃。该区为东部海拔1100~1400米,西部海拔1400~1800米的粳 稻区。 (二)玉米 云南省各地均有玉米种植,但由于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和玉米本身的生育特性、耕作制度以及群众的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及在粮食作物中的地位各不相同。曲靖、昭通、文山、红河、临沧、思茅6个州(市)是云南省玉米主产区,每个地州玉米面积都在百万公顷以上,但中低产地面积比例较大。具体可分为四个种植区。 1.滇东北温凉玉米区。包括东川、昭通地区及宣威、会泽等市县,是云南省旱粮主产区,玉米面积占全省玉米面积的23.5%。该区玉米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400米的地区,多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实行玉米与小麦或马铃薯与玉米间套种,也可一年两熟,玉米适应性熟期类型为中早期或中熟种。最适宜玉米生长的地区有宣威、会泽、昭通和鲁甸坝子,地势平坦开阔,土壤主要是山地红壤和黄壤,肥力较高,适宜多种类型玉米品种生长;适宜玉米生长的地区有东川、巧家、彝良、大关、盐津、绥江、永善、威信、镇雄、水富等县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坡耕地比重大,土壤条件差。 2.滇西北冷凉玉米区。包括丽江地区、迪庆州和怒江州共12个县.玉米面积占全省玉米面积的7.4%。该区玉米主要分都在海拔2000~2400米,多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玉米适应性熟期类型为中熟或中早熟种。适应玉米生长的地区有丽江、永胜、华坪和宁蒗等县的大部分地区;次适宜玉米生长的地区有维西、兰坪、泸水、碧江、福贡和贡山等县在海拔2400米以下的地区;不太适宜的地 区有中甸、德钦等县的高寒地区。 3.滇中温暖玉米区。包括位于北纬24~26℃的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等地州市的全部,曲靖和玉溪的大部分县以及泸西、凤庆、永德等共55个县,玉米面积占全县玉米面积的34.5%。玉米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000米的坝子边缘、丘陵山区和半山区,多实行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制,玉米适应性熟期类型为中熟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

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试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试题 1.在下列大田作物中,长日照作物是 A 油菜 B 水稻 C 玉米 D 棉花 2.耕作制度的基础是 A 农作物布局 B 合理间套作 C 轮作与连作 D 养地制度 3.小麦收获后栽插甘薯的种植方式是 A 接茬复种 B 移栽复种 C 套作复种 D 再生复种 4.某地采用的种植方式是“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这一复种方式是复种指数是 A 300% B 100% C 150% D 200% 5.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是 A 种植密度的安排 B 幅宽的确定 C 带宽的确定 D 间距的调整 6.间套作的农作物有主次之分时,主作物的种植密度应 A 保持不变 B 根据水肥确定 C 加大 D 减小 7.耐长期连作的作物是 A 小麦 B 花生 C 甘薯D大豆 8.旋耕的深度一般在 A 5-6 cm B 10-12 cm C 15-20 cm D 20-25 cm 9.反应中等型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条件是 A 每天12小时以上光照,30-40天B每天12小时以上光照,24天 C每天12小时光照,24天D每天8-12小时光照,16天10.如果前茬收获较晚,为保证小麦适期播种,浇底墒水的方式最好是 A 送老水 B 茬水 C 塌墒水 D 蒙头水 11.冬性小麦品种播种的最佳时间是气温稳定在 A 12-14℃ B 13-15℃ C 16-18℃ D 18-20℃ 12.小麦的分蘖节多处于地表下 A 1cm B 2cm C 5cm D 10cm 13.小麦近根叶组的主要功能是 A 促进冬前分蘖形成壮苗、壮秆大穗 B 促进茎秆伸长充实 C 促进小穗小花发育 D 促进灌浆

14.高产田小麦的适宜株高是 A 60-70cm B 80-90cm C 110-120cm D 140-150cm 15.小麦开花授粉受精时的最适温度是 A 13-18℃ B 18-20℃ C 20-22℃ D 30-35℃ 16.玉米成熟期的标志不包括 A 乳线消失 B 出现黑层 C 子粒变硬 D 叶片枯干 17.麦垄套种玉米的套种时间一般在麦收前 A3-7天 B 7-15天 C 15-25天 D 一个月 18.玉米的次生根是 A 地下节根 B 地上节根 C 支持根 D 气生根 19.关于玉米穗的分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雄穗分化时间早于雌穗 B 花丝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花粉 C 果穗上的子粒都是成双的 D 雌穗分化速度慢于雄穗 20.玉米攻秆肥应早施、少施,不超过总追肥量的 A 5% B 10% C 20% D 40% 21.玉米的需水临界期是 A 大喇叭口期 B 抽穗期 C 开花期 D 吐丝期 22.使用药剂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间是在 A 心叶末期 B 玉米螟产卵初期 C 玉米螟羽化前 D 玉米吐丝期 23.可减少螟害的田间管理技术是 A 灌溉 B 去雄 C 施肥 D 培土 24.玉米是喜温作物,穗分化过程要求较高的温度条件,适宜温度为 A 15-20℃ B 20-23℃ C 10-12℃ D 32-25℃ 25.玉米穗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A 70-80% B 50-60% C 30-40% D 10-20% 26.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是A苗期 B 蕾期C花铃期D吐絮期 27.棉花花铃期的适宜温度是 A15-20℃B20-25℃C25-30℃D30-35℃ 28.棉花用种量最多的播种方法是

实验三、作物布局设计

实验三、作物布局设计 一、目的意义 作物布局是耕作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组织管理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关系到能否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达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高效、低成本的问题。 本实验利用线性规划进行作物布局设计,线性规划是系统工程中最优化技术方法之一,它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省”——利用最少的资源,完成既定的任务;二是“多”——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来完成最大量的任务。运用到作物布局中就是要解决:(1)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使该单位产量最高(总产、单产、产量/劳力或资金等)或经济效益最大(总收入、人均收入、单位面积收入等);(2)要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使得花费的资源最少。 二、方法步骤 凡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线性函数的规划问题称为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单纯形法、匈牙利法等,而以单纯形法最常用,可用于农林牧结构、作物结构、复种类型结构等方面。其主要步骤图示如下: 注: 1.∑=→=n i Min Max CiXi F 1 )(目标函数: 是线性规划所要达到的优化标准。 2.约束条件可分为三类:最大(≤)、最小(≥)和相等(=)约束条件。 三、举例 一块95亩小麦田收后种玉米、谷子、甘薯三种作物,历年来三种作物平均产量分别为600kg 、400kg 、300kg ,并知要达到此产量水平分别需有机肥6车、5车、2车;化肥50kg 、20kg 、不需要;

投工12个、10个、16个。当地可提供的量为:有机肥400车、化肥2000kg、投工1200个,问如何安排这三种作物才能使总产量最高? 解: 1.确定目标函数:设玉米种X1亩、谷子种X2亩、甘薯种X3亩,则: F=600X1+400X2+300X3→Max 2.选择约束条件: 耕地:X1 + X2 + X3≤95 有机肥:6X1 + 5X2 + 2X3≤400 化肥:50X1 + 20X2≤2000 投工:12X1 + 10X2 + 16X3≤1200 变量:X1≥0 X2≥0 X3≥0 3.建立数学模型: 求X1、X2、X3满足X1 + X2 + X3≤95 6X1 + 5X2 + 2X3≤400 50X1 + 20X2≤2000 12X1 + 10X2 + 16X3≤1200 X1≥0 X2≥0 X3≥0 使F=600X1+400X2+300X3→Max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表达是:求一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取值,使之能满足一组约束条件,并使一个线性函数(目标函数)取得最优值。) 4.引入松弛变量(附加变量、闲置变量、剩余变量),化成标准型(将不等式变为等式) 求X1、X2、X3、X4、X5、X6、X7满足 X1 + X2 + X3 + X4 = 95 6X1 + 5X2 + 2X3 + X5 = 400 50X1 + 20X2 + X6 = 2000 12X1 + 10X2 + 16X3 + X7 = 1200 X1≥0 X2≥0 X3≥0 X4≥0 X5≥0 X6≥0 X7≥0 使F’= - F = - 600X1 - 400X2 - 300X3 + 0 X4 + 0 X5 + 0 X6 + 0 X7→Min 5.列出初始单纯形表:①把标准形式中约束条件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列成表,形成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可以 看出,在系数矩阵中右边形成一个单位矩阵。那么所在列的变量就是基变量,先作为基底,其余的变量为非基变量;②把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系数变号列在表中,叫做检验数;③这里,基底所对应的b项就是一个初始基可行解。 6.最优解的判别准则: (1)当所有的检验数都非正数,即Ci≤0 ( i=1,2,……n),则对应的基可行解为最优解 (2)若检验数存在一个C>0,且所对应的列向量都非正(a≤0),则可判别此问题无最优解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二、简答题 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 答: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是: (1)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2)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露天性的农田,其涉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第1章耕作制度 第一节农作物布局 一、名词解释 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简答题 1.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需求原则;二是生态适应性原则;三是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2.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二是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三是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四是确定农作物配置;五是进行可性鉴定;六是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3.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 答:一是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二是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三是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化。 第二节复种 名词解释 1.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4种形式。 2.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3.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 二、简答题 1.实现复种的条件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