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下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朗读+知识点图文精讲+教案

部编五下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朗读+知识点图文精讲+教案
部编五下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朗读+知识点图文精讲+教案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

我会写:

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

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

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

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

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

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

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

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

私:私自私心无私公私分明

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

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

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

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

形近字:

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

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

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

多音字:

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

擂:léi擂鼓lèi擂台

近义词:

妒忌——忌妒商议——商量

推却——拒绝委托——托付

预计——估计紧急——紧迫

惩罚——处罚吩咐——嘱咐

迟延——拖延疑惑——困惑

反义词:

推却——接受惩罚——奖励

齐全——短缺秘密——公开

理解词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迟延】耽搁;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怀疑困惑。

【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词语扩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单刀赴会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乐不思蜀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课内词语:

妒忌军事委托照办预计

紧急惩罚探听私自布置

调度水寨呐喊军令状

神机妙算

句子解析: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8、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周密安排。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事情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热身: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或者在网上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部分;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主题曲。 2、调动积累,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3、围绕课题质疑。 二、把握脉络,心理入境 1、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自主读书,理解文章的脉络,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解疑,汇报交流。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后。播放录像《草船借箭》片段,并提出观看要求,再放第二遍,学生复述经过。 3、由一张剧照(幻灯片)导入文章中心句。 三、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同时课件出示中心句。 2、品读感悟,这篇课文写了诸葛亮的很多内容,现在请你们仔细读一读,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四、深入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1、概括出人物特点,

2、围绕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点,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对人物特点的认识。 3、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学生汇报后,老师总结。 4、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以“读”“演”为主。 5、师生互动交流。 以“感受诸葛亮的‘笑’”为例,教学设想如下: 师:本文诸葛亮说有十几处,唯独有一处是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诸葛亮的这一笑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值得研究,他在笑谁,笑什么?好好揣摩揣摩。(老师幻灯出示句子) 生:(自由读) 角色扮演、扮读。 师: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生:表演,并读句子。 师:他还可能笑谁,这又是什么笑?怎么笑?怎么读? 生:表演,并朗读。 五、朗读诗歌,体味经典 周瑜妒忌诸葛亮,逼亮立下军令状。 孔明识破陷害计,神机妙算应周郎。 巧用天时与地利,周密安排不慌忙。 擂鼓呐喊骗曹操,箭如雨下插满舱。 按期交箭服周瑜,诸葛美名天下扬。 六、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1、阅读课本选读教材“空城计”,可以谈谈体会。 2、常言道:“有借有还。”那么,诸葛亮此次“借”来的箭是怎么“还”回去的,请同学读读《三国演义》原著。 七、布置作业 1、收集三国人物卡片。 2、搜集三国人物歇后语。 (后附板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

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组织学生讨论。)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口答: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 (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 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前发生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等) 师:相信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字词)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师实时引导) 3、同学们,用主要人物和事件和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 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 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单元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 教材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 分析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 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 “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 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单元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 2. 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目标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难点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单元17、《可贵的沉默》 3 课时《语文园地五》 2 课时课时18、《她是我的朋友》 2 课时

安排19、《七颗钻石》 20、《妈妈的账单》3 课时 1 课时《口语交际. 习作五》 3 课时 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主备人杨霞 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 。 2. 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 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设计意图:借助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周瑜自叹不如的形象。)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一):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一:《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首页 1 2 教案续页(第课时) 3 4 5 篇二:公开课--草船借箭 校级公开课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陈立彦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是初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好课例。《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并根据学生预习时查阅过的资料,想想: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 教学过程 一、先学过程(15分钟) (一)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自由读课文,勾画批注,对不懂的问题可与小组同学小声地讨论交流。 (二)自学检测 1、完成填空:《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情节改编的。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2、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一读: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强调读准字音。 指导写字。 适当提示下面词语的意思:妒忌、军令状、迟延、疑惑、调度、虚实、弓弩手、丞相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小结。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二、以学定教(15分钟) (1)填空式讲故事梗概。 ②对话中周瑜和诸葛亮心中是怎样想的?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③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在“说”或“问”前面加提示语,批注在书上。小结:通过对周瑜、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3)鲁肃答应了。 (设计思路:这些带“然”字的词,不仅仅是体现语汇丰富,主要是通过这些词可更好地理解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4、激发兴趣,开始名著之旅 篇三: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19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 19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单元备课第五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 作者笔下的人物” 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个“ 交流平台” 和“ 初试身手” ,两篇习作例文及一次习作。 《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分别侧重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以及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刷子李》则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突出他技艺的高超。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人物描写一组》 3 课时 《刷子李》 2 课时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1 课时

习作例文 1 课时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2 课时 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选自中篇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为编者所加。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祥子这三个人物形象, 每一个片段,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学生曾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小嘎子、严监生、祥子 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1 .课前可组织学生回顾阅读过的比较精彩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或者自己写过 的比较满意的写人的文章。如有条件,也可布置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或 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片。 2 .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宜采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自己读过的写人文章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或交流有关读写经验,或提出有关写人的种种困惑;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 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中,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开展课外读写实践。 3 .教学时,一是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可以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二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三是要借助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 【知识与技能】

草船借箭教案

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前因后果。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故事的高潮,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也是文章的重点。 2.采用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 3.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感知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掌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大将。 3、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讨论体会交流。 4、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5、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学习第一段。 ①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②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杜卫忠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

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9.《草船借箭》教案【新版】

19.《草船借箭》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

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出示课后题1/(2))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的经过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九周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草船借箭》教案

19、《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在读的基础上,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 2.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我们学过《赤壁之战》,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那些? 2、板书课题,了解资料袋的内容。 我们一起打开书中100页的资料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根据这部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有关内容改编的一个故事——板书:《草船借箭》 3、简介时代背景。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 为了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在字音方面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 (2)文中的都督和丞相分别指的是谁? 都督:周瑜(为孙权效力) 丞相:曹操(控制君王自己掌握大权) (3)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说课前准备: 课前我对各种农远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次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设计意图:借助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周瑜自叹不如的形象。)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一):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③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主题丛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将相和》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景阳冈》一文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23个生字,读准20个词语,会写34个生词。 2.通过学习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4.通过本组教学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5.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情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语言,分析概括,理解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语言,体悟品质的能力。 6.通过学习口语交际和拓展内容,把《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培养学生改编,语言再创造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四、单元设计策略 我们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如下: 1、本单元字词,《语文园地五》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作为一个学习板块; 2、《将相和》和主题丛书《龙门石秀》作为一个学习模块,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