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四驱系统

全时四驱系统
全时四驱系统

【众说新技术】宝马xDrive全时四驱系统时间:2011-07-18 16:25 出处:中国名车网【转载】(24条网友评论) 字号:小大

从1985年第一辆搭载四驱系统的325iX面世至今,宝马全时四驱技术已经发展了26年,而在过去的26年内,宝马的智能全时四驱技术为人们在驾驶车辆时提供了更好的驾驶乐趣和更好的安全保证。从起初的前后恒定动力配比到后来更加全面的xDrive智能全时四驱技术,宝马的技术人员通过25年不断地钻研与积累,为我们带来了现在这套公路性能与越野性能两不耽误的xDrive全时智能四驱系统。

【宝马智能四驱技术发展史——前世】

在细说xDrive智能全时四驱系统之前,我们当然就要先了解下宝马四驱系统的发展历史,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宝马3系(E30)和5系轿车(E28、E34)。

宝马3系代号E30

198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宝马推出了BMW M3和BMW3系敞篷,这两款车型的横空出世抢走了当时同样具有跨时代意义的BMW 325iX车型的风采,而这款BMW 325iX则是当时宝马的第一款四轮驱动车型。从此开起来宝马品牌四驱的先河。

当时,BMW 325iX上配备了一套以前37%后63%的固定比例分配动力的四轮驱动系统,这套系统的分动箱与中央差速器内的粘性锁止机构可以根据前后轮的转速差,在需要的时候实现连接,但车轮没有独立的锁止机构。此后的宝马3系、5系,甚至是7系列轿车除了生产传统的后驱版车型外,也都会提供装备四驱驱动系统的“Xi”车型,可供消费者的选择。但这类车型并没有正式进入过中国市场。

宝马5系代号E28

宝马5系代号E24

1991年,宝马的这套四轮驱动系统首次被应用于BMW 5系车型上,更重要的是在BMW 5系车型上所使用的四轮驱动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差速锁,实现了动力的可变配比。在日常情况下,这套系统会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以36:64的的比例分配到车辆的前后桥上。但如果遇到特殊驾驶行为或特殊路况时,系统会根据ABS系统、发动机和制动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适当调整车辆前后桥上的动力配比。

第一代宝马第一代X5代号E53

1999年对于宝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宝马推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SUV 车型——第一代宝马X5(E53),一款具备公路性能和形似传统越野车的车型。该车有一个独立的中央差速器,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已38:62的比例分配给前后轮,同时标配了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ADB-X自动差速制动系统和HOC下坡控制系统。对车辆打滑车轮的制动靠电脑控制全自动完全,把从打滑车轮上流失的动力输出到有抓地力的轮胎上。

【宝马智能四驱技术发展史——今生】

在早期时候,宝马的四轮驱动系统并不叫xDrive而是以制动力分配系统的ADB-X命名,它跟奔驰的4MATIC几乎是同时代的产品,并且它在设计和性能上也跟奔驰的4MATIC非常相似,同样采用前、中、后三个开放式差速器,动力通过这三个差速器分配给每个车轮,当有车轮打滑时,也时通过ABS的制动来实现差动限制的。

到了2003年宝马在这套系统的中央差速器上安装上了一套多片离合器,形成了现在的xDrive智能全时四驱系统。它中央差速器上的这套多片离合器由一个液压阀控制,液压阀能产生很大的推力,在电脑的控制下实现多片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当多片离合器分离时,中央差速器按照把动力分配给受阻力小的车轮的原则分配动力,但当车轮打滑时,多片离合器结合,把动力分配到抓地力大的车轮上,增加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而这套系统也被使用在了2004年推出的第一代BMW X3车型上。

在极端情况下,xDrive系统可以将100%的动力快速的输送至前轴或后轴上。目前在售的宝马X1、X3、X5都是基本相同的xDrive系统,而X6车型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动态动力分配系统。

经过多年的发展,xDrive智能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在2008年实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2008年推出的BMW X6车型上,xDrive系统首次与动态性能控制系统相配合,实现了车辆后两轮之间的动力分配。在2009年,xDrive系统又在BMW ActiveHybrid X6车型上实现了在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上的使用。

宝马X6车型动态动力分配系统:相比于普通宝马X1、X3和X5的xDrive系统,宝马X6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DPC)。该系统可以对车辆的后轮进行独立的动力分配。当车辆右转弯时,左后轮会向道路传递更多的动力,因此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会分配更多驱动力至左后轮。当车辆左转时,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会将更多驱动力输送至右后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右后轮会向道路传递更多的动力。而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将向两个后轮输送相同的动力,从而获得最佳的牵引力。

【xDrive的工作原理】

汽车四驱技术发展到今天,已不再只由纯机械式中央差速器负责前后轮的动力分配这么简单,由ECU行车电脑配合差速器完成动力分配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最先进的公路四驱几乎可以精确分配每个车轮的动力。xDrive正是这样的四轮启动技术,它就是采用多片离合器来控制动力分配的。前后轴动力分配的多少由ECU精确控制,并且xDrive的多片离合以反应快著称,这使得宝马汽车的操控性能性到了空前大高度。

xDrive的多碟式离合器位于变速箱和万向轴之间,它可以在前后轴之间自由分配驱动力。像所有BMW汽车一样,一根驱动轴通向后轴,而另一根则通向发动机旁边的前轴。电控马达瞬间即可将离合器碟片压在一起。压力越大,通过链式万向轴传至前轴的动力就越大。压力消失时,离合器碟片分离,所有的动力都传至后轴。

宝马XDrive四轮驱动技术驱动变化示意图

在正常驾驶条件下,xDrive系统按照40:60的比例分配发动机动力。在路面情况复杂时,xDrive通过预测车身姿态的改变,电脑控制液压、压合多片离合器,进而进行前后轴的分配。对道路和驾驶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改变纵向驱动力的分配。

行驶过程中,如果系统发现车辆可能转向不足,也就是前轮开始被拖向弯道外侧,就会减少分配给前桥的扭矩,将几乎所有动力都输送至后桥。该系统还不断与动态稳定系统DSC 交换信息,从而可以从一开始就识别到车轮打滑。一旦出现车轮打滑,电动机会锁定xDrive 的多片式离合器,并通过额外的驱动力矩使这个车轮拥有更好的附着力,同时空转的车轮也会得到刹车装置的有效控制。这就意味着,无论路面如何突然变化,都会有适量的扭矩被输送到抓地性最好的车轮上,即使是在部分结冰的道路上。

宝马四驱车型采用的中央分动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结构,其中原则上传递扭矩在400牛米以下的使用齿轮传统,而传递扭矩在400牛米以上的采用链条传动。至于具体采用车型列表如下:

适用于传递扭矩在400牛米以上的链条传动式分动器结构示意图,如下

适用于传递扭矩在400牛米以下的齿轮传动式分动器结构示意图,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宝马xDrive系统中的中央分动箱由电脑自动控制其内部的多片离合器从而实现对输出至前桥和后桥上的动力进行分配,但该系统不可认为参与控制。

点评:

宝马xDrive车型的最大卖点,并不在翻山越岭,爬石过坑的从容无畏,而在于相比于轿车更高的视野、更高的离地间隙、更大更灵活的车内空间,以及在冰雪湿滑路面或简单非铺装路面上相比于普通后驱宝马轿车所拥有的更好的操控性、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强的通过能力。

【相关技术】

DSC: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DSC是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为加速防滑控制或循迹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延伸,能确保车子在转弯时仍能拥有最佳的循迹性,以确保行车的稳定性,DSC系统为了要使车子在转弯时仍有好的循迹性, 配有更先进的侦测及控制配备,如有能侦测车轮转速外,还有侦测方向盘转动的幅度、车速、以及车子的侧向加速度,根据以上所侦测到的资讯,来判断车轮在转弯过程中是否打滑的危险, 如果会有打滑的危险或已经打滑, 则电脑马上会命令制动油压控制系统将打滑的车轮进行适当的制动作用,或着是以减少喷油量、延迟点火的方式来降低发动机力量的输出,达到了轮胎在各种行驶条件下防止打滑的现象, 进而使车辆无论在起动加速、再加速、转弯等过程都能获得好的循迹性。

DPC:Dynamic Performance Control

DPC是宝马开发的一套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它可以根据后桥的需要准确地在两个后轮之间分配驱动力,调整车身姿态提高稳定性,从而带来更高的安全性。DPC和xDrive相互配合:在转向不足时,首先由xDrive将驱动力向后轴转移,然后DPC将后轴的驱动力更多地分配给外侧车轮(最高可达100%),这样可以纠正转向不足的姿态,使车身回到正确的轨迹上来;而在转向过度时则相反,xDrive将驱动力向前轴转移,DPC将前轴获得的驱动力分配给内侧车轮,在不损失动力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车身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丰田普拉多——四轮驱动系统解析

丰田普拉多——四轮驱动系统解析 丰田普拉多(PRADO)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中的最新款SUV。这款全新开发的新一代SUV,配备了丰田全新4.0L V6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Ⅲ标准。普拉多(PRADO)先进的发动机提供强劲的动力输出,配以坚固的车架以及强化的悬架系统,使崎岖的路途变得舒适顺畅。作为一款越野车,四轮驱动系统可谓是重中之重。本文将着重为您介绍普拉多(PRADO) 装备的全时四驱系统。 对于普通的锥形齿轮式差速器,不论是轮间差速器还是中间差速器,由于行星齿轮在吸收转速差时因自转而产生的内摩擦力很小,如果不对其进行限制或锁止,只要有一侧(或一轴)车轮滑转,则另一车轮(或车轴)的驱动力也会被限制到与滑转一侧车轮(或一轴)的驱动力相等,不能充分发挥轮胎的抓地力,影响汽车的越野性。普拉多(PRADO)的底盘系统采用了全时驱动方式,布置了3个差速器:前、后差速器采用普通锥形齿轮式差速器,无差速限制和锁止装置,左、右两侧车轮的滑转通过TRC/VSC系统以制动方式来限制;中间差速器采用托儿森(TORSEN)T-3型限滑差速器。国产的一汽丰田普拉多(PRADO)采用 4BM分动器,可以实现对差速器的电控锁止。 全时四驱系统的基本构成 丰田普拉多(PRADO)四驱传动系统的机械部分主要由变速器、分动器(可电控锁止差速器)、前后传动轴及前后差速器等组成(图1)。 四驱的电控部分由制动控制ECU、发动机ECU、中间差速器锁止按钮、驻车及空挡位置开关、4WD控制ECU和分动器电控执行器等组成。分动器电控执行器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意愿(中间差速器锁止按钮)、汽车制动状态、发动机运行转速状态、变速器挡位状态等信号对分动器内的差速器进行锁止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驾驶员操作,确保分动器内的传动切换准确有效,避免由于误操作而造成的机件损坏。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系统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任建军汽车工作室说到全轮驱动,总能使人们想起那些身材魁梧、威猛超群的越野车。的确,全轮驱动的出现就是为了针对恶劣路况,征服那些两只车轮无法通过的险峻地形。最初,全轮驱动是纯种越野车的专门配备。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汽车文化更加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了全轮驱动系统。对于本篇文章中的主角“SUV”来说,全轮驱动在通常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四轮驱动(因为绝大部分SUV在正常行驶中,都是四只车轮与地面保持接触)。在一般人看来,所谓的“四轮驱动”无非就是让四只车轮同时旋转,驱动车辆。在汽车工业十分发达的今天,想做到这一步并不困难,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汽车生产厂商都制造出了四轮驱动的车辆。虽然有如此之多的车辆能够实现四轮驱动,虽然都被称为“四轮驱动”,但实际上,不同车型之间由于驱动系统的结构差异,最终导致其实际行驶特性大相径庭。也许有人会问,不都是“四轮驱动”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针对这些问题,本篇文章将会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答。 上图:给差速器加上锁真的就这么神奇吗? 为什么很多车辆需要四轮驱动呢?根本原因就在于,通常情况下,四轮驱动比起两轮驱动,具有更高的通过性能(所谓通过性能就是指车辆通过复杂地形的能力)。但是,无论车辆采用何种驱动方式,都无法避免一种情况的发生,这就是:驱动轮失去行驶附着力。当车辆行驶于复杂路况时,这种现象时常发生。对于一辆普通的两驱车来说,一旦两个驱动轮中的任何一个车轮无论何种原因而失去行驶附着力的话,理论上讲,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车辆将无法继续前进。也许此时您会问道“不是两轮驱动么?此时的另一个驱动轮为什么不能驱动车辆继续前进呢?”如果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车轮之间的连接方式说 起。

丰田 四驱

丰田RAV4和汉兰达先后以国产身份面世。而属于紧凑型级别的RAV4从尺寸和价位上都要符合更多人,尤其是都市年轻人的需求。 前段时间关于RAV4的文章其实做了一些了,除了实拍以外,其静态的实用性以及越野性能方面也有所提及。而这次拿到测试车,才算更近更深入地接触到这款热门的城市型

SUV。所以本文我们将着重从其实际使用方面的体验来交流,同时也请一些已经提车的朋友积极参与文章回复,将自己用车中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 配置和中控设计有亮点也有缺失 如果从RAV4的SUV身份论,它在配置上有几个不能不提的亮点,即适时四驱系统带中差锁,配有DAC陡坡缓降和HAC上坡辅助功能。

RAV4中控台的设计其实还是不错的,大方简洁,色彩搭配清新,尽管粗纹的台面和方向盘真皮材质都难以让人感觉到那种精细。确实在一些内部材质的使用上,丰田有点表现得冥顽不灵,始终会给人一种不够档次的印象。能够提亮视觉效果的可能就要数中控的仿碳纤维色饰板了,光泽与质感兼备。

丰田普拉多——四轮驱动系统解析 丰田普拉多(PRADO)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中的最新款SUV。这款全新开发的新一代SUV,配备了丰田全新4.0L V6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Ⅲ标准。普拉多(PRADO)先进的发动机提供强劲的动力输出,配以坚固的车架以及强化的悬架系统,使崎岖的路途变得舒适顺畅。作为一款越野车,四轮驱动系统可谓是重中之重。本文将着重为您介绍普拉多(PRADO)装备的 全时四驱系统。 对于普通的锥形齿轮式差速器,不论是轮间差速器还是中间差速器,由于行星齿轮在吸收转速差时因自转而产生的内摩擦力很小,如果不对其进行限制或锁止,只要有一侧(或一轴)车轮滑转,则另一车轮(或车轴)的驱动力也会被限制到与滑转一侧车轮(或一轴)的驱动力相等,不能充分发挥轮胎的抓地力,影响汽车的越野性。普拉多(PRADO)的底盘系统采用了全时驱动方式,布置了3个差速器:前、后差速器采用普通锥形齿轮式差速器,无差速限制和锁止装置,左、右两侧车轮的滑转通过TRC/VSC系统以制动方式来限制;中间差速器采用托儿森(TORSEN)T-3型限滑差速器。国产的一汽丰田普拉多(PRADO)采用4BM

德国四大汽车品牌 四驱系统资料

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这几家德国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在四驱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看家本领。在国内,人们对奥迪的QUATTRO四驱技术可能早就耳熟能详。奥迪官方也把Quattro 四驱作为奥迪的一个很独特的技术亮点。但同是德国血统的奔驰4MATIC,大众4MOTION,宝马Xdrive就鲜为人知了。事实上,这些四驱都跟QUATTRO一样,是经过了几代的演变才变得成熟起来的。 『军用吉普』 ●说在前面:为什么需要四驱技术? 要了解这些复杂的四驱技术特性,以及性能上的优劣,首先还得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四轮驱动的发展史。四轮驱动技术主要分为越野四驱和公路四驱。越野四驱最早时从战争中发展出来的。 二战美军为了加强前线步兵和指挥官作战的机动性,开发了一款轻便的四轮驱动小车吉普威利斯。它采用的是分时四驱的设计结构。在当时几乎还没有全时四驱的设计理念。 之所以不能把动力固定的以刚性的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轮时因为汽车在转弯时,四个车轮所运动的轨迹各不一样,转弯圆弧的半径也都不相同。所以要想把动力刚性的分配给前后车轮就必须让前后车轮保持完全相同的转速,这在直线行驶时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还能提高轮胎的有效抓地,但在转弯时问题就出来了。

『过弯弧线各轮不同』 由于每个车轮在转弯时所压过的弧线不一样就意味着每个车轮的转速都不能一样。如果刚性的把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车轮的话,那么每个车轮的转速都只能完全相同那么在转向时,前后车轮就会发生转向干涉,如果是干燥路面就会产生一个制动力让车不能前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制动。当然,不光是前后车桥有转速差,从图上看左右车轮也存在转速差。 我们知道在汽车的驱动桥上都装有差速器。差速器的作用就是能够调节左右车轮的转速差来适应不同的转向轨迹。普通的这种差速器由于没有任何差动限制,发动机的动力被差速器自动的分配给受阻力较小一侧的车轮,所以这种叫做开放式差速器。几乎所有两轮驱动的汽车上都装有这种差速器。 那么,如果一台汽车是由四个车轮驱动的,那么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要刚性地按照50:50给前后驱动桥分配动力,那么就不能长时间处于四轮驱动状态,在高摩擦系数路面上转弯时则必去切换回两轮驱动。如果要全天候确保能够让四个车轮都能获得动力,那我们就需要一个中央差速器来给前后驱动桥分配动力,就像两轮驱动汽车的开放式差速器一样。

玩转四驱(28) 沃尔沃四驱系统详解

玩转四驱(28)沃尔沃四驱系统详解 [汽车之家汽车技术] 沃尔沃作为瑞典最著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凭借84年汽车制造经验为世界汽车发展增添了无数的辉煌。谈到四驱大家很快又将其与越野联想在一起,但是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四驱系统并非为越野打造,因为在沃尔沃的产品序列中四驱系统的解释是早已经由简单的限滑升华为安全,不过即使是为公路打造那么我们也要测试四驱系统的极限在哪里,所以今天我们就为朋友们讲解沃尔沃旗下的两款SUV XC60和XC90的四驱系统。 品牌历史

沃尔沃(Volvo)这个名字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在 1927年4月14日用于第一辆沃尔沃汽车V4 Jakob之前,它曾是一个滚珠轴承的品牌名称。沃尔沃汽车的铭牌是钢铁的标志---一个带有斜箭头的圆圈(铁标)。这种标志的设计思路最初源自因耐久性而闻名的瑞典钢铁工业。自那时起,在世界各地,这个钢铁的符号就成了沃尔沃的代表。 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于 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 名员工。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2009年总产量为311,413辆。

『沃尔沃生产的第一辆车 OV4』 沃尔沃汽车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V(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公司的产品战略是利用领先技术制造出众多型号的汽车,以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安全、环保和品质是沃尔沃汽车的品牌理念。2010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并于今年3月推出全新中型车-沃尔沃S60。

四轮驱动系统4WD-4 Wheel Drive system 技术解析

4WD-4 Wheel Drive system 四轮驱动系统 The 4WD system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an engine from the 2WD system of two wheel drive to four wheel drive, while the 4WD system are included in the active safety system, mainly 4WD system has more excellent than the efficiency of driving force of 2WD engine, achieve better tire traction play an effective gravity and steering force, so in terms of security 4WD system application, better traction and steering force of gravity caused by tire, good driving stability and tracking, in addition to cross-country this more besides 2WD 4WD system No. 4WD currently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short-term (PART TIME 4WD) and full time (FULL TIME 4WD) four wheel drive system, short four wheel driv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driver's demand, the choice of two wheel drive and four wheel drive,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belongs to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4WD systems, from a cross-country Perspective, this transmission system when selecting four wheel drive mode before and after the gear connected directly, can ensure that the drive force output before the rear wheel, therefore this system belongs to the 4WD system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 Quattro/4WD/AWD/xDrive 类型一:Quattro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是Torsen中央差速器,他比任何电子控制技术更快的调节前后轴力量的分配。EDL(电子差速锁)在必要时将多余的动力传送到车轮上,增强抓地性。当车轮空转或者没有与地面接触时,这些浪费的驱动力就被输送到可以受力的车轮上。一旦出现外部条件引起的前后轴的速度差异,Torsen就会自动地,毫无损失的将大部分的能量传输到有能力工作的驱动轴上,自动优化和分配四个车轮的动力。由于轴荷的平衡分布,驾驶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转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而不需要扭矩转向辅助。25年前,奥迪的工程师以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在驱动技术领域树立了里程碑。 类型二:4WD(4X4)/AWD/ xDrive/sDrive 四轮驱动系统(4wd系统,车身上标识4X4与4WD意思一样)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2wd系统的两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 4wd系统有比2wd 更优异的发动机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就安全性来说,

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除此之外4wd系统更有2wd所没有的越野性。 AWD (全时四驱系统)已经变得和4WD 几乎一样了,唯一的区别就在于AWD 比4WD 少了低比率的传动装置,不过AWD 仍然提供在湿滑路面、恶劣天气以及轻微越野路面的牵引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对一辆车的越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车辆的离地高度而非AWD 能力。所有的AWD 系统是全时四轮驱动的,这也就意味着你不用进行2 轮驱动或者全轮驱动模式的转换。而宝马的xDrive、奔驰的4MATIC与AWD一样是全时四驱系统,仅仅是称呼不一样,而sDrive则为后驱系统。 不管是4WD还是AWD,最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功率分配是如何达成的。目前市场上最优秀、最聪明的扭矩分配装置非托森(Torsen)莫属。我们把托森叫做差速器是贬低了它。托森当作差速器用的话那是大材小用,所以我称呼它为“托森机构”。托森机构是纯机械的,无需任何电子辅助,同时又是主动式的。所谓主动式,就是说在轮子有出现滑动倾向前,扭矩就被重新分配了--妙哉!而其它电子式的机构都是被动的,都要等到反馈信号后重新分配扭矩。反馈信号多数都是从ABS装置上采集过来。尽管电子信号传递飞快,但毕

如何正确理解H9的四驱系统

如何正确理解H9的四驱系统 众所周知,H9是采用博格华纳公司的双速TOD为核心的智能(适时)全轮驱动,用这个系统的还有 霸锐、雷斯特W、F-150一些型号。。。很多车型,因此这是一个在硬派SUV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四驱系统。为了辅助说明,引用不少网络图片,特此向图片作者和所有者致谢!

围绕H9的四驱有不少争议,很多人看到“智能适时四驱”就把它等同于CRV RAV4那种粘液耦合器作为连轴节的被动式适时四驱,认为H9徒有其表,其实是个城市SUV那样的软脚蟹,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CRV和RAV4的适时四驱是这种粘性连轴节连接后轴,前轮打滑厉害了才通过硅油压紧离合器片传递部分扭矩去后轮帮助脱困,这种传力结构传递扭矩的能力和反应速度都比较差,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和TOD 这种主动控制,适时改变扭矩分配比例的系统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先说我的结论吧,TOD和Haldex瀚德系统一样,是优秀的主动控制全轮驱动系统! 没错!只有从四驱系统改变扭矩分配比例是主动侦测主动进行还是等到打滑以后才通过种种精巧的纯机械结构去被动感知被动分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世界范围优秀的驱动系统厂商这样划分的依据,这也算是电子时代带来的一种与时俱进吧。

下面展开分析。 首先得弄明白全时四驱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仅仅是越野,分时四驱足以满足需要,走烂路的时候接通前桥,齿牙一咬合前后桥就硬连接在一起,强度大抗冲击,爬岩石跳大坑不都够了吗? 确实如此,但是不越野的时候如何呢?为了避免转弯时前后桥转速不同的转向干涉,就不能挂在四驱档上,公路上行驶分时四驱的车就是两驱状态了,遇到雨雪、碎石路面两驱频频打滑的时候又希望能挂上四驱四个轮子都能抓地心里踏实啊,但是转弯又困难了。路况复杂点那就真考验驾驶员的经验了,什么时候用两驱,什么时候能挂上四驱,什么时候又得摘了四驱恢复两驱,就这样在路上四驱两驱四驱两驱的不断切换。。。够麻烦的,也够考手艺的!这时候全时四驱出现了。。。当当当当

丰田普拉多四轮驱动系统原理

丰田普拉多四轮驱动系统原理 丰田普拉多(PRADO)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中的最新款SUV。这款全新开发的新一代SUV,配备了丰田全新4.0L V6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Ⅲ标准。普拉多(PRADO)先进的发动机提供强劲的动力输出,配以坚固的车架以及强化的悬架系统,使崎岖的路途变得舒适顺畅。作为一款越野车,四轮驱动系统可谓是重中之重。本文将着重为您介绍普拉多(PRADO)装备的全时四驱系统。 对于普通的锥形齿轮式差速器,不论是轮间差速器还是中间差速器,由于行星齿轮在吸收转速差时因自转而产生的内摩擦力很小,如果不对其进行限制或锁止,只要有一侧(或一轴)车轮滑转,则另一车轮(或车轴)的驱动力也会被限制到与滑转一侧车轮(或一轴)的驱动力相等,不能充分发挥轮胎的抓地力,影响汽车的越野性。普拉多(PRADO)的底盘系统采用了全时驱动方式,布置了3个差速器:前、后差速器采用普通锥形齿轮式差速器,无差速限制和锁止装置,左、右两侧车轮的滑转通过TRC/VSC系统以制动方式来限制;中间差速器采用托儿森(TORSEN)T-3型限滑差速器。国产的一汽丰田普拉多(PRADO)采用4BM 分动器,可以实现对差速器的电控锁止。 全时四驱系统的基本构成 丰田普拉多(PRADO)四驱传动系统的机械部分主要由变速器、分动器(可电控锁止差速器)、前后传动轴及前后差速器等组成(图1)。 四驱的电控部分由制动控制ECU、发动机ECU、中间差速器锁止按钮、驻车及空挡位置开关、4WD控制ECU和分动器电控执行器等组成。分动器电控执行器根据驾驶员的操作意愿(中间差速器锁止按钮)、汽车制动状态、发动机运行转速状态、变速器挡位状态等信号对分动器内的差速器进行锁止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驾驶员操作,确保分动器内的传动切换准确有效,避免由于误操作而造成的机件损坏. 丰田普拉多(PRADO)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中的最新款SUV。这款全新开发的新一代SUV,配备了丰田全新4.0L V6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Ⅲ标准。普拉多(PRADO)先进的发动机提供强劲的动力输出,配以坚固的车架以及强化的悬架系统,使崎岖的路途变得舒适顺畅。作为一款越野车,四轮驱动系统可谓是重中之重。本文将着重为您介绍普拉多(PRADO)装备的全时四驱系统。 对于普通的锥形齿轮式差速器,不论是轮间差速器还是中间差速器,由于行星齿轮在吸收转速差时因自转而产生的内摩擦力很小,如果不对其进行限制或锁止,只要有一侧(或一轴)车轮滑转,则另一车轮(或车轴)的驱动力也会被限制到与滑转一侧车轮(或一轴)的驱动力相等,不能充分发挥轮胎的抓地力,

四轮驱动汽车驱防滑控制系统的设计

Classified Index: 461.6University Code:10213 U.D.C: 629Security:Open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DESIGN OF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 FOR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 Candidate:Wang Liangliang Supervisor:Prof. Bian Wenfe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Vehicle Engineering Affiliation: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June, 2009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的基础是ABS,是在ABS为基础上的延伸,ABS 和ASR统称为防滑控制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通过调节作用于驱动轮的驱动力矩来控制驱动轮的滑转率,从而使汽车的操纵性、横向稳定性、动力性以及燃油经济性都得到提高。 四轮驱动汽车与二轮驱动汽车相比,因为其每个轮胎所受的驱动力只有二轮驱动汽车的一半,故具有更好的越野性能,然而,四轮驱动汽车本身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短时四轮驱动汽车操作繁琐;常时四轮驱动汽车由于前后驱动桥之间以及左右驱动轮之间通过差速器连接,只要一个车轮处于低附着系数路面上时,整车驱动力几乎丧失。将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用于四轮驱动汽车将有可能解决四轮驱动汽车打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轮胎的滑转以及整车的动力性等方面来分析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对于四轮驱动汽车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分析四轮驱动汽车的驱动特点,制定出四轮驱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以及控制制动器来控制车轮的相对滑转。原始输入参考模型车发动机输出数据。 2、建立四轮驱动汽车驱动的简化数学模型。本文主要为控制算法的研究,故数学模型可适当简化,并将汽车行驶的条件设置为相对简单的路面情况。 3、进行ASR 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并主要探讨了模糊控制在四轮驱动汽车ASR系统上的应用。分别设计了发动机输出扭矩控制器和制动力矩模糊控制器。 4、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 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不同路面上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对于四轮驱动汽车的驱动轮滑转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使得四轮驱动汽车的动力性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算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驱动防滑;四轮驱动;轮胎模型;MATLAB仿真;模糊控制

各种四驱车的差速锁_详细介绍

各种四驱车的差速锁详细介绍 汽车为什么需要四驱?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愚蠢,但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这个思路思考下去,就能发现,四驱其实并不难理解,还很有趣呢。好了,该说答案了,为什么需要四驱,因为汽车不可能只跑在铺装很好的路面上,偶尔也会去沙滩、山林、沼泽、雪地或 者其它车轮很容易打滑的地方。 两驱车,一旦某一个驱动轮打滑,这意味?麻烦开始了,即使另外一边的驱动轮不打滑,但因为差速器的缘故,动力只往打滑车轮流淌,这时候,徒踩油门也无济于事,不打滑的车轮得不到动力分配,打滑车轮却因过多动力而高速空转。 如果是四驱车,那情形就好多了,后轮打滑,前轮还可以使上力气,左侧车轮打滑,那右侧车轮或许能帮上忙,这就是四驱车的最大好处,可以帮助你通过各种复杂路面。现在,各种四驱车多不胜数,几乎每个车厂都有自己的四驱车,从CR-V、RAV4、欧蓝德、翼虎,到帕杰罗、X5、B9、普拉多、维拉克斯、Q7、MDX,再到揽胜、切诺基、卡宴、途锐、Petrol、牧马人、奔驰G等,多不胜数。虽然它们都笼统地被称作SUV或者四驱车,实际上,四驱有强弱之分,有贵贱差别,有各自擅长的领地。 如果你想很快读懂它们,抓住几个要点足够了。四驱车的通过能力高低,最主要是,决定于它们配用的差速器锁止装置的数目和类型,也就是说,在有车轮打滑时,车辆能不能把打滑车轮完全死锁,不让动力流失,再把动力有选择地分配给不打滑的车轮的能力, 这决定了它通过能力的高下。 先说说差速锁的数目。如果有一个车轮打滑,这时候,汽车上至少有一个差速锁,才能把车轮锁止;如果碰到前后两个车轮打滑,这时候,至少配备两个差速锁才能锁止;如果是三个车轮同时打滑,那就得需要三个差速锁了。因此,我们从差速锁的数目,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车子的越野能力强弱。如吉普牧马人、奔驰G系、路虎卫士、日产Petro l等,都使用了前、中、后三个差速锁,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只要还有一个车轮有附?力,它们就有靠自己走出困境的可能。而CR-V、RAV4、欧蓝德、翼虎、帕杰罗、X5、Q 7、普拉多等,都只使用了一个差速锁,可应付的地形就比较有限。 当然,差速锁越多,成本就越高,设计越困难,因为针对的是硬派越野,因此对车身、悬挂、轮胎强度要求也高。开它们,走在马路上,不可能很舒服,锁上四驱,你甚至会发现它们几乎不会拐弯,因为它们不允许车轮之间有丝毫打滑,即使是转弯时,内外车轮出现一点儿转速差,它们也认为是有车轮在打滑,被它们禁止。因而在铺装路面,不是它们的天下,只有在附?力不好的地方,它们行走才更显稳健。在那里,转弯时,外

四驱详解

各种四驱车型技术漫谈 前面我们介绍了很多四驱车,简单说,它们都可以做到四个车轮共同驱动车子行驶,如此一来,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就高很多。不过,是不是每个车轮都很卖力,不会偷懒呢,这种情况当然存在,因此,它们的四驱才有了强弱之分。 汽车为什么需要四驱?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愚蠢,但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这个思路思考下去,就能发现,四驱其实并不难理解,还很有趣呢。好了,该说答案了,为什么需要四驱,因为汽车不可能只跑在铺装很好的路面上,偶尔也会去沙滩、山林、沼泽、雪地或者其它车轮很容易打滑的地方。 两驱车,一旦某一个驱动轮打滑,这意味?麻烦开始了,即使另外一边的驱动轮不打滑,但因为差速器的缘故,动力只往打滑车轮流淌,这时候,徒踩油门也无济于事,不打滑的车轮得不到动力分配,打滑车轮却因过多动力而高速空转。 如果是四驱车,那情形就好多了,后轮打滑,前轮还可以使上力气,左侧车轮打滑,那右侧车轮或许能帮上忙,这就是四驱车的最大好处,可以帮助你通过各种复杂路面。现在,各种四驱车多不胜数,几乎每个车厂都有自己的四驱车,从CR-V、RAV4、欧蓝德、翼虎,到帕杰罗、X5、B9、普拉多、维拉克斯、Q7、MDX,再到揽胜、切诺基、卡宴、途锐、Petrol、牧马人、奔驰G等,多不胜数。虽然它们都笼统地被称作SUV或者四驱车,实际上,四驱有强弱之分,有贵贱差别,有各自擅长的领地。 如果你想很快读懂它们,抓住几个要点足够了。 四驱车的通过能力高低,最主要是,决定于它们配用的差速器锁止装置的数目和类型。 也就是说,在有车轮打滑时,车辆能不能把打滑车轮完全死锁,不让动力流失,再把动力有选择地分配给不打滑的车轮的能力,这决定了它通过能力的高下。 先说说差速锁的数目。如果有一个车轮打滑,这时候,汽车上至少有一个差速锁,才能把车轮锁止;如果碰到前后两个车轮打滑,这时候,至少配备两个差速锁才能锁止;如果是三个车轮同时打滑,那就得需要三个差速锁了。因此,我们从差速锁的数目,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车子的越野能力强弱。如吉普牧马人、奔驰G 系、路虎卫士、日产Petrol等,都使用了前、中、后三个差速锁,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只要还有一个车轮有附地力,它们就有靠自己走出困境的可能。 而CR-V、RAV4、欧蓝德、翼虎、帕杰罗、X5、Q7、普拉多等,都只使用了一个差速锁,可应付的地形就比较有限。 当然,差速锁越多,成本就越高,设计越困难,因为针对的是硬派越野,因此对车身、悬挂、轮胎强度要求也高。开?它们,走在马路上,不可能很舒服,锁上四驱,你甚至会发现它们几乎不会拐弯,因为它们不允许车轮之间有丝毫打滑,即使是转弯时,内外车轮出现一点儿转速差,它们也认为是有车轮在打滑,被它

主流几种电子四驱方式的对比

各有优劣主流城市SUV四驱系统大比拼 城市SUV已经渐渐成为一种购车趋势,09年更是有很多国产新车加入到这个行列。我们知道,城市SUV并不强调越野性能,所以目前价位在15-25万之间的主流SUV大多采用前驱布置,配合简单的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四轮驱动。 文章导读:激活市场09年最值得期待的SUV新车 虽然城市SUV更加强调公路特性,并且四驱系统的使用方式看似相同,但是结构和原理上却有很大区别,这也就影响了车辆的通过性能。通过性能不仅仅指底盘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四驱系统的性能。 所以,本文就对目前主流城市SUV所使用的四驱系统进行简单的介绍,看看各自的通过性和公路性究竟孰好孰劣,为您的购车提供参考。 电控多片离合差速器——适时四驱 代表车型:科帕奇新奇骏途胜/狮跑指南者 通过性能:★★★ 公路性能:★★★ 燃油经济性:★★★ 前后动力分配比:100:0~50:50(指南者最大为40:60) 东风日产新奇骏进口雪弗兰科帕奇

进口吉普指南者现代途胜 以上这几款代表车型都属于前轮驱动,然后通过一根传动将前轮的动力分配给电控多片离合差速器。 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左侧的离合器片被交替地分为两组,分别连接前桥和后桥的传动轴,其中前传动轴为动力输入轴,所以不能称之为中央差速器。 这种差速器只能通过电子设备来控制,当前轮出现打滑情况下,电子系统通过对离合器片施加压力将动力传递到后桥并带动后轮,但受限于结构上的限制,这种差速器最多能够实

现60:40的前后动力分配,一般最大为50:50。因此,车辆大多数情况下依旧是前驱行驶,只有在前轮打滑时系统才会介入。 所以,这种系统都会通过增加差速锁来提高四驱性能,通过车按钮的控制,能够将前后动力分配锁定在50:50,在通过一些路况较差的地段时,提前锁定四驱系统,变被动为主动,减小陷入困境的可能性。但是,在正常路面行驶时,千万不要使用四驱锁定,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机械损坏和轮胎磨损。 由于采用刚性的离合器片连接,所以这种差速器的性能是比较可靠的,传递效率也比较高,一般的越野路段也都是可以应付的,这种系统的缺点在于只能将动力分配给前后桥,而无法在四轮上独立分配,当对角线车轮同时打滑时,这套四驱系统就毫无办法了。 但说到公路性能,这种四驱系统就无法发挥任何性能,与一般的前驱车无异。不过,东风日产新奇骏将自身的系统与四驱系统结合起来,能够实现主动的四驱控制,辅助转向以及分配四个车轮的动力。 相关阅读:不“智能”?探索2.0L新奇骏四驱系统差异 在城市SUV中来看,这套系统的通过性能比较优秀,公路性能和经济性能一般,比较适合经常走乡道或者外出郊游的朋友。 电控粘性耦合差速器——适时四驱

四驱动力详解

四驱动力详解详解Quattro/4 Motion/4 MATIC/Xdrive 2011年02月15日 11:16 来源:51汽车我要评论(0) 字号:T|T 四驱对于许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出现最多的车型自然是SUV,4*4或4Motion字体印在车尾便标示着这款车型拥有四驱动力。今天笔者将为各位细解一番Quattro、4 Motion、4 MATIC、Xdrive等。 Quattro、4Motion是奥迪和大众公司四驱技术的注册商标,值得注意的是仅凭Quattro 或4Motion并不能完全绝对地表示四驱系统的核心技术。因为同为大众旗下的奥迪与大众品牌技术共享,因而两种不同品牌的四驱系统在某些车型上的核心技术可能是一样的:如大众辉腾和奥迪A8这两款纵置发动机轿车,其四驱系统均以Torsen(托森)中央差速器为核心。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Quattro和4Motion究竟有何异同。 四驱车型尾部标识及奥迪A8与大众辉腾 Quattro 1980年,第一辆奥迪Quattro在日内瓦车展的亮相标志着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的诞生。在30年的历史中,奥迪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经历了6次革新,成为反应迅速、稳定可靠的四驱技术代表。其核心为纯机械结构的Torsen(托森)中央差速器。 4Motion 1986年大众公司率先在GOLF车型上配备的“syncro”四驱系统就是今天4Motion的前身,当时以硅油粘性耦合器作为限滑传动装置。1998年公司引进瑞典Haldex耦合器,从此采用Haldex限滑技术的四驱系统被命名为4Motion。该技术凭借电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等优良特性成为大众公司四驱技术的核心。

汽车四轮驱动技术的研究分析

Abstract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全时四轮驱动技术 (7) 2.1 全时四轮驱动技术概念及其优缺点 (7) 2.2 四轮驱动工作原理及其组件分析 (8) 2.3 四轮驱动分类 (11) 2.3.1 用途分类 (11) 2.3.2 分动器分类 (12) 第三章不同类型的四轮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3) 3.1 讴歌(Acura). 四轮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14) 3.2 奥迪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15) 3.3 宝马X drive四轮驱动系统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17) 第四章四轮定位的差不多参数及其对汽车性能的阻碍 (18) 4.1外倾角与前束 (18) 4.2 主销后倾角 (23) 4.3主销内倾角、包容角及摩擦半径 (24) 4.4四轮定位参数间的关系 (30) 参考文献 (42)

摘要 四轮驱动技术比传统驱动技术更有明显的的优势,此技术今后会更有力的运用。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全时四轮驱动技术,逐一的把四驱技术和传统驱动优缺点对比: 1.传动系统得到减化,整车质量大大减轻。由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甚至两者集成为一体。 2.与传统汽车相比,四轮独立驱动系统可通过电动机来完成驱动力的操纵而不需要其他附件,容易实现性能更好的、成本更低的牵引力操纵系统(TC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及动力学操纵系统(VDC)。 3.对各车轮采纳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则可大大提高汽车能量利用效率,且与采纳 电动机驱动的电动汽车相比,其能量回收效率也获得显著增加。这对提高电动汽车续 里程是专门重要的。 4.实现汽车底盘系统的电子化、主动化。 【关键词】四轮驱动技术优势独立底盘定位

全球四轮驱动技术战略及发展前景

全球四轮驱动技术战略及发展前景 路通 2007-09-13 [ 字体:大中小 ] 四轮驱动最早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用车,很快这项技术在二战期间美国军事车吉普上得到广泛使用。二战结束之后,首先被应用在陆虎上。几十年来,四驱依然被应用在越野车领域上直到1970年英国罗孚(Range Rover)公司使用了这项技术。罗孚公司第一次将四驱技术应用在非越野车上,乘坐时驾乘人员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奥迪推出新车型Quattro Coupe,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四驱型轿车。这款车仅是通过调节发动机的扭矩来控制负重轮的,不能达到越野性能。从此,四驱技术被广泛流传。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北美市场福特和通用推出大量多款SUV和皮卡。至2005年的十年间,这种轻卡占据北美轻型乘用车的50%,但并不是所有SUV和皮卡都采用了四驱技术。这款全尺寸轻卡,如占据北美轻卡市场半壁江山的雪佛兰Tahoe和福特F系列由后轮驱动(RWD)结构转向全时四轮驱动(AWD)。一些小型SUV,如福特Escape,采用前轮驱动(FWD)。 在欧洲,为SUV供货的OEM很少,大多受限于宝马、梅塞德斯—奔驰和陆虎。因此SUV销量仅占轻型乘用车的7%。陆虎的所有车型都采用后轮驱动/全时四轮驱动。而宝马和梅塞德斯—奔驰的SUV系列采用全/半四轮驱动,主要适应公路(on-road)用车。在欧洲四驱被广泛应用在高性能的公路用车或高端家庭用车上。紧随奥迪之后,许多汽车制造商至少在其产品中有一款车型采用四驱技术。因为在欧洲前驱比后驱更普遍,大多数四驱系统采用动力传输装置(PTU)和传输动力的中央差速器及后轴扭矩。这些系统逐渐不起主要作用,仅在前轮失去动力时才被启动。 宝马开始规模化在其X系中使用其四驱技术,随后应用到其乘用车上。宝马和梅塞德斯的全部系列车型都采用后轮驱动,因此采用了分动器系统分配四轮动力。 在日本市场无论是SUV还是高性能公路用车对四驱技术需求更加渴望。如丰田Supra和日产Skyline 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据专家估计,四驱和全时四驱占轻型乘用车总产量35%。如果这样,我们要格外注意日本汽车有45%是要出口海外的。 在某些时候,四驱技术的持续流行非常惊人。对一般客户进行调查显示SUV和其它形式的四驱车型很少在越野条件下行驶。四驱系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首先,需要考虑零部件的重量,一些传动装置就会产生额外燃油消耗。第二,在通过两轴和四轮传输时发动机动力会大大减少机械效率。 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四驱车型都是看重其有利的一面。安全性和坚固性成为四驱车显著的特点。 四轮驱动技术特点 1、全时四驱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四驱系统大比拼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四驱系统大比拼 2007年07月18日01:00 来源:CHE168类型:转载编辑:王昊 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这几家德国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在四驱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看家本领。在国内,人们对奥迪的QUATTRO四驱技术可能早就耳熟能详。奥迪官方也把QUATTRO 四驱作为奥迪的一个很独特的技术亮点。但同是德国血统的奔驰4MATIC,大众4MOTION,宝马Xdrive就鲜为人知了。事实上,这些四驱都跟QUATTRO一样,是经过了几代的演变才变得成熟起来的。 『军用吉普』 ● 说在前面:为什么需要四驱技术? 要了解这些复杂的四驱技术特性,以及性能上的优劣,首先还得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四轮驱动的发展史。四轮驱动技术主要分为越野四驱和公路四驱。越野四驱最早时从战争中发展出来的。 二战美军为了加强前线步兵和指挥官作战的机动性,开发了一款轻便的四轮驱动小车吉普威利斯。它采用的是分时四驱的设计结构。在当时几乎还没有全时四驱的设计理念。

之所以不能把动力固定的以刚性的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轮时因为汽车在转弯时,四个车轮所运动的轨迹各不一样,转弯圆弧的半径也都不相同。所以要想把动力刚性的分配给前后车轮就必须让前后车轮保持完全相同的转速,这在直线行驶时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还能提高轮胎的有效抓地,但在转弯时问题就出来了。 『过弯弧线各轮不同』 由于每个车轮在转弯时所压过的弧线不一样就意味着每个车轮的转速都不能一样。如果刚性的把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车轮的话,那么每个车轮的转速都只能完全相同那么在转向时,前后车轮就会发生转向干涉,如果是干燥路面就会产生一个制动力让车不能前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制动。当然,不光是前后车桥有转速差,从图上看左右车轮也存在转速差。 我们知道在汽车的驱动桥上都装有差速器。差速器的作用就是能够调节左右车轮的转速差来适应不同的转向轨迹。普通的这种差速器由于没有任何差动限制,发动机的动力被差速器自动的分配给受阻力较小一侧的车轮,所以这种叫做开放式差速器。几乎所有两轮驱动的汽车上都装有这种差速器。

智能全时四驱

智能全时四驱?解析途观4MOTION真面目 2010年04月18日05:51 来源:汽车点评网【原创】作者:谭明责任编辑:谭明评论5条 4MOTION的工作原理 在这套4MOTION系统中,Haldex LSC差速器可谓是其灵魂所在,在07年进口Tiguan刚出现时,它使用的Haldex LSC差速器还是第三代呢;国产的途观,采用的已经是第四代Haldex LSC了。 当然了,它的主要结构还是没变的——它有一个中央差速器即Haldex LSC差速器为前后桥分配动力,同时还拥有前/后两个差速器给左右车轮分配动力。这个结构已经十分接近全时四驱了,跟另一个德系厂商——奔驰的4MATIC非常类似。只不过奔驰的第一代4MATIC在正常情况下以后轮驱动为主,而大众4Motion 是以前轮驱动为主。

很多朋友区别大众4MOTION和奥迪Quattro的方式,就是认为前者适用于横置发动机平台,而后者适用于纵置发动机。由于产品多是横置发动机的设计,使得大众无法给旗下的车型装配中央差速器(因为结构上不允许),所以4MOTION只能从前驱动桥引出一根传动轴把动力分担给后轮。 不过要是刚性地把前后桥动力连接起来,就会出现早期全时四驱的问题:车轮之间产生转向制动。但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布置中央差速器,大众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后转动轴的末端(接近后差速器处)安装了一个电控液压多片离合器——就是我们的Haldex差速器了。

简单的说呢,4motion就是一多片离合式结构,和奥迪Quattro的托森差速器纯机械结构不同,Haldex的原理是在前后轴之间加上一组由输出轴带动的液压泵,由液压装置推动摩擦片来实现扭矩的分配。

汽车四驱系统对比说明

四驱系统大解析 四轮驱动顾名思义就是汽车四个车轮都能得到驱动力。发动机的动力被分配给四个车轮,遇到路况不好才不易出现车轮打滑,汽车的通过能力得到相当大地改善。四驱系统主要分成两大类:半时四驱(PartTime4WD)和全时四驱(FullTime4WD)。 现时使用的四驱车大多是半时四驱。只要车上有专门的两驱、四驱切换拨杆或按钮,那么,这辆就是使用半时四驱的四驱车。半时四驱是四驱车最常使用的四驱系统,基本型号(一辆四驱车可能有4-6种型号,如Pajero的五种型号的引擎、变速箱和车内饰完全不一样,车价可相差近一倍)的三菱帕杰罗、L300、L400、基本型号的陆地巡洋舰PRADO、LC100、LC70、LC75、美国JEEP、五十铃TROOPER、RODEO、铃木VITARA、JIMNY等都使用半时四驱。 半时四驱的使用可分两种状态:一种是两驱,汽车只有两个车轮得到动力,与普通汽车没有区别;另一种则是四驱,此时汽车前后轴以50:50的比例平均分配动力。半时四驱历史悠久,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大,加装自由轮毂(Free Wheel Hub)后更加省油。全时四驱是使汽车四个车轮一直保持有驱动力的四驱系统。若要细分全时四驱系统,可分成固定扭矩分配(前后50:50比例分配)和变扭矩分配(前后动力分配比例可变)两大类。全时四驱也有很长的历史,可靠性更大,但其耗油量较大。 两种四驱系统大比拼 半时四驱靠操作分动器实现两驱与四驱的切换。由于分动器内没有中央差速器,所以半时四轮驱动的汽车不能在硬地面(铺装路面)上使用四驱,特别是在弯道上不能顺利转弯。这是因为半时四驱在分动器内没有中央差速器,而无法把前后轴的转速调整所致。汽车转向时,前轮转弯半径比同侧的后轮要大,路程走得多,因此前轮的转速要比后轮快;以至四个车轮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所以半时四驱只可以在车轮打滑时才挂上四驱。一回到摩擦力大的铺装路面应马上改回

玩转四驱(24) 凯迪拉克四驱技术详解

玩转四驱(24)凯迪拉克四驱技术详解 2011年06月14日 01: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黄正桥 [汽车之家汽车技术] 凯迪拉克对于很多国人来说就是豪华和庄重的代名词,旗下各款车型均以大气粗犷的造型、犀利的车身线条和澎湃的动力而闻名。国内市场上,凯迪拉克SRX和凯雷德ESCALADE是我们能够见到的唯一的两款SUV车型,对手的加价饥饿销售法和SRX本身的超高性价比使其销量一直在不断的节节攀升,而凯雷德ESCALADE也是国内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美式全尺寸豪华SUV。

既然是“玩转四驱”系列文章,那么凯迪拉克两款SUV车型的四驱系统依旧是需要重点提及的。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凯迪拉克这个传奇品牌的历史: (以下内容采摘自网络并经过重新整理) 凯迪拉克1902年诞生于被誉为美国汽车之城的底特律。百多年来,凯迪拉克在汽车行业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缔造了无数个豪华车的行业标准。可以说凯迪拉克的历史代表了美国豪华车的历史。在韦伯斯特大词典中,凯迪拉克被定义为“同类中最为出色、最具声望事物”的同义词,被一向以追求极致尊贵著称的伦敦皇家汽车俱乐部冠以“世界标准”的美誉。凯迪拉克融汇了百年历史精华和一代代设计师的智慧才智,成为汽车工业的领导性品牌。 凯迪拉克公司创始人亨利·利兰(Henry Martyn Leland)是新英格兰的一名制造商,他非常重视加工精度、制造质量和零件的互换性,并且认为这是迅速增加产量、扩大汽车发展规模的关键。在这种当时非常新颖的思想指导下,到1906年凯迪拉克在底特律的工厂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完善和装备最好的汽车厂,生产出来的汽车也最好。1909年凯迪拉克公司加入通用汽车公司,从此凯迪拉克在设计汽车时,更加重视汽车的豪华性和舒适性。至今,凯迪拉克汽车仍保持这一传统,以生产豪华轿车而闻名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