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三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三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三篇

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第六章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主体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市场组织和市场规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股东利益,这种情况存在的一般原因是( )。

A.在公司中不存在企业资产所有者的有限财产责任制度.

B.在公司中未能建立法人财产制度

C.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科学

D.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不存在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

2.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 )。

A.构建企业资产所有者的有限财产制度

B.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

C.建立法人财产制度

D.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

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

A.公司制 B.业主制 C.合伙制 D.股份制

4.法人治理结构是指( )。

A.以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资产控制主体的一项法律制度

B.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设置、运行以及权力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

C.明确企业出资者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承担有限财产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 D.企业的出资者委托经营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契约关系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最终成为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的法人,要达到这一改革目标,关键是( )。

A.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B.政企分开,明确企业的权利和责任

C.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

D.在企业内部建立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

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C.建立法人财产制度 D.实行股份制改造

7.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意味着要对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必须完全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公司制改造,使之成为以营利为目标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经济中,( )就属于不必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

A.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

B.垄断企业

C.导致外部不经济的企业

D.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企业

8.属于法人企业的企业制度是( )。

A.业主制 B.公司制 C.合伙制 D.股份制

9.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 )。

A.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B.建立有限财产责任制度

C.建立法人财产制度

D.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10.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 )。

A.有限责任 B.无限责任

C.连带责任 D.介于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之间的责任

11.在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中,担当公司权力机构的是( )。

A.职工代表大会 B.股东会 C.董事会 D.监事会

12.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经营决策机构是( )。

A.工会 B.股东会 C.董事会 D.监事会

13.对国防企业、公共交通企业的改革应采用( )。

A.公司制改革 B.国有产权行政代理

C.承包经营、租赁经营 D.改组为股份合作制

14.国有经济必须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其中不包括( )。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具有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

C.自然垄断行业 D.竞争性行业

15.下列不属于自然人企业的企业制度是( )

A.公司制 B.业主制 C.合伙制 D.私营企业

16.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人没有( )

A.财产所有权 B.资产收益权

C.资本运营权 D.剩余索取权

17.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法人财产制度割断了( )的直接联系,因而保证了企业资产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A.出资者与企业经营者 B.企业经营者与法人财产

C.企业经营者与公司法人 D.出资者与企业法人财产

18、某国有大型企业曾因人浮于事,能源,原材料消耗过高,浪费严重出现了巨额亏损.1998年以来,新的企业领导班子学习邯钢经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降低成本,扭转了企业亏损的局面.上述材料表明,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 )

A. 引进国内外资金,进行股分制改革

B.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C. 扩大科技投入,开发高科技产品

D. 实施兼并破产,实现资产重组

19、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个事例生动说明( )

A. 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传统产业

C. 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 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

20、进入90年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迅速兴起了人才租赁业,各行业的用工制度中固定工比例下降,而临时工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美国的员工出租公司就有近200家,出租的员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信息专家,经纪人,厨师,

园艺师等等,这种人才租赁使劳动力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效能.这说明(

)

A. 市场经济可以使经济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B. 人才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 人才出售是市场经济就是的必然产物

D. 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是不断变化的

21、截至2000年1月中旬,全国已有30个省,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政府采购试点工作,发展势头比较好.各地普遍重视这项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

A.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B. 不利于保持民族工业

C. 有利于加快机构改革的进程

D.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22、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

C.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

2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体系()

A.既包括消费品市场,又包括生产资料市场

B.既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C.既包括消费品市场,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D.只包括有形市场,不包无形市场

24. 百货商场、集贸市场、商品展销会、供销合作社等是()

A、广义市场

B、无形市场

C、商品市场

D、狭义市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上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

1.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必须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

A.实行政企分开,规范政府职能

B.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和有限财产责任制度

C.企业的财产权利被分解为财产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

D.在企业内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E.产权主体具有多元性

2.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出资者只拥有( ),因此,他们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能承担出资责任,或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A.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 B.财产的所有权

C.财产的处分权 D.剩余索取权 E.法人财产权

3.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主要包括行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两个方面,从战略上对国有经济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的目标是( )。

A.优化资源配置

B.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C.公平收入分配,避免贫富两极分化

D.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

E.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4.公司制的企业制度更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因为其具有( )的特点。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优胜劣汰 E.管理科学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有( )。

A.公共管理职能 B.行政领导职能 C.国有资产出资人

D.宏观调控职能 E.通过政府干预保证国有企业赢利

6.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作为财产的终极所有者,一般只能通过( )的形式或途径对公司进行控制和施加影响。

A.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

B.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直接干预

C.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股东权力

D.买卖股份

E.法律诉讼或仲裁

7.国有经济必须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重

要作用,这些行业和领域包括(

)。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具有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

C.自然垄断行业

D.竞争性行业

E.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业

8.在公司制中,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 )组成。

A.股东会或股东大会 B.公司法人

C.董事会 D.监事会 E.高级经理

9、有些地方动用执法部门设关卡,不让外地产品流入本地;有的公开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强令推销本地产品;有的组织质量监管部门,专拣外地产品"曝光",以达到"扫地出门"的目的.这种做法( )

A. 抹杀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开放性的特点

B. 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这一基本原则

C. 肯定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积极作用

D. 认为发展经济可以离开统一的大市场

1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消费品市场

B、技术市场

C、资本市场

D、劳动市场

E、房地产市场

1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

A.统一的

B.开放的

C.竞争的

D.有序的

E.公正的

12.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应包括()

A.商品市场

B.金融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房地产市场

E.技术信息市场

13.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

A.大力开拓和发展各种市场

B.建设和完善市场组织

C.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

D.健全市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E.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14.培育和规范劳动力市场要()

A.广开就业门路

B.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

C.发展多种就业形式

D.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E.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三、辨析

1、由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价格变化也就必然意味着价值发生变化。

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劳动力市场.因此,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

3、2003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4、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抓大放小",所谓"放小"就是放弃国有小型企业。

5、股份制企业既不是资产主义性质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6、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后就一定能获得发展。

7、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收入中用于住、行、通讯、教育和旅游的消费正在增加。辨题: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8、到2002年底,3468家由重点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股份制企业,国家投入资本 7710亿元,但全部注册资本都达到13304亿元,国有资本支配范围扩大了近一倍。2001年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近90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近80%。

辨析:股份制应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股份制中国有股越大越好。

9、“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

10、短信受欢迎就是因为价格便宜

四、问答题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3、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4、试析传统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5、试论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基本途径。

一、单项选择题

1-5 DBABC 6-10 ADBCA 11-15 BCBDA 16-20 CDBCA 21-24 DCCD

二、多项选择题

1-5 CD BD ABDE ABCE AC 6-10 CD ABCE ACD ABD BCDE

11-14 ABCD ABCDE ABCDE ABCDE

三、辨析题

1、答:错。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2、答: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完备的市场体系,既包括消费资料,生产资料以及服务这种"无形商品"的市场,又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3、答:①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生产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某些不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由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借助媒体曝光等多种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法制作用,从严监管十分必要,政府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4、答:(1)"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抓大"就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放小"是对国有中小型企业放开搞活,优化国有资本结构。(2)国有小型企业的放开搞活有多种形式,出售只是其中的一种."

5、答:(1)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2)股份制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可以用股份制,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

6、答:①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管理制度等优点。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 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A.①⑦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是( )。 A.自然经济 B.市场经济 C.产品经济 D.循环经济 3.“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这是(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C.调整生产力布局 D.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 )方面才能起完全的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 A.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B.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 C.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D.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 A.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同的地位 B.居于主体地位 C.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D.不占优势 7.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导致了附近地区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未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想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外部经济 D.外部影响 8.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 A.政府调控市场信息 B.明晰产权 C.政府生产公共物品 D.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 9.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 A.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 B.新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 D.个体经济的同义语或代名词 1O.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 A.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B.计划形成价格的机制 C.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 11.党的(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B.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C.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

高中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学案教案

复习学案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师寄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 (1)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配置资源。 (2)基本手段:市场(无形的手)、计划(有形的手).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 (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实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3)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4)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麻醉品等社会危险品 不能让市场调节。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规范市场秩序的原因、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原因: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 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市场交易原则 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②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 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 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市场规则的形式和内容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特征

第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 的发展进程及主要特征 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时代背景 制度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研究 1)经济学关于制度之于经济发展作用的讨论 2)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3)分工不断深化和开放环境下交易制度的日趋完善深刻改变着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客观规律 现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时代背景 影响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新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及其对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影响 2)知识经济深入发展及其影响 有关全球化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尺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则对中观和微观经济地理问题的分析同样十分重要。 本章内容提要 2.1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2.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2.3 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2.4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经济效应 2.1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2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3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4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1.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各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 2.1.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关键词的解析: 从商品流动到生产要素的流动 经济联系与全球生产网络 经济联系与制度联系 态势、进程和趋势 2.1.1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货物贸易为主体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世界市场真正形成,直接投资开始出现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贸易自由化推动制成品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增大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最为活跃,全球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1.2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内涵: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较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定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施共同的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归纳而言:经济全球化是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的管制,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趋同。经济全球化以全球作为整体。 全球化、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 ?经济自由化:政府放松或取消对要素及产品流动的管制,实现要素和产品配置的市 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全球化又进一步促进经济自由化。 ?一体化Integration:一定区域或世界范围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协议等形式将各 国经济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和依赖。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尤为突出。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资源配置以本国为主,同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国际化的概念常针对微观企业。 ?跨国化: ?经济全球化:最能反映当今世界经济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六个主要表现: 生产活动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演变为世界性的分工。 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 1.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 a)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 分工; b)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 c)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 2.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由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 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济集团成员内部的分工发展,出现“协议性分工”。 3.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GA TT/WTO)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1990-1995年,世界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率为1%。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上升。 ●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 ●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 国,也是该类产品的主要进口国。 ●国际贸易趋同化:普遍使用电子化贸易手段;共同认可ISO系列标准;贸易合同标准 化。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正式确立了多边贸易体制。 ●各国金融日益融合: ?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银行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进 行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FDI增长迅速。 ?地区性经济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 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 ?金融市场扩大。90年代末,外汇交易量已是世界贸易额的60倍以上,全球外汇日 交易额超过1.2万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各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综合反映。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动力和物资基础。 ●新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新市场和新的商业机会。为了争夺新市场,各国的企业必须突破 国界,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调整战略,以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如同19世纪末的铁路,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 和交易成本,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全球性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 国际金融深化和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制度环境日益宽松; ●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念问答

一、概念 1.现代市场经济 是指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它产生于 20 世纪初,全面成熟于 20世纪中叶。特征 有: 一、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经济生活;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间接干预经 济。二、财产权更 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 、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四、健全的生产要素 市场体系,成为资源和市场运动的载体 2.基本经济制度 是生产的社会化的制度,就其内容来说,是生产关系总和,其核心是所有制:一定的基本 经济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总格局,并构成一定的经 济体制,不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一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是 以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从基本形式说,人们不能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任意 选择,但它并不是生产力的消极结果 3.产权 容:产权安排 5.交易费用 广义的是指包括组织、 维持和实施一种制度安排, 各项规则的所有费用, 在交易费给定时, 执行 一种特定的制度功能,总有可以相互替代的制度安排,所以,一种制度安排,可以比另 一种制度安排提供更多的服务。狭义的是指市场的交易费用,指两个或更多的交易体之间, 为达成或实施市场交易,围绕交易合约所产生的成本,交易费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双 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另一类是签订合约以及监督执行合约所花费的成本。具体 而言包括获取评价信息,确立谈判立场,选择谈判对象,协商正式或非正式合约,监督,执 行 7.行业性的行政垄断 现在垄断可以说主要是行业性的行政垄断, 它们借助于对本行业的管理特权和实际控制力 量,掌握 市场资源与销售份额,侵占消费者的利益。 8.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本质是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 主要包括 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社会信用活动三部分。它以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 用专业机构为主体, 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 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 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9.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不计代价的,是可持续的 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标志,把人民放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10.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 种与 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 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 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 的程度 11.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们并存的结构, 这两个部门资源配置的方式与经济运行的 机制是有 区别的,现代工业部门以市场原则作为资源配置的选择条件,农业部们劳动与土地 结合,是由历史的、地缘的、居住的种种条件决定,农业劳动力、生产力低下,农业劳动力 向产业外转移,不仅农业产值可以保持不变,而且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高 12.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过 程中面临的根本问题。农业主要是市场和效益问题,农村主要是增加就业和全面 发展问题,农民主要是增收和民主权利保障问题。 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形成特点?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是经济实践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不可代替的 作用。(2)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体现了当时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代表了绝大多数人在特定 历史条件所能接受的观点。 (3)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是超前的和独特 的。(4)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优点。 2、为什么说股份制是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灵巧的工具? 答:(1)从宏观实体角度来看,股份制是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小不对称矛盾的利器。 (2)从微观主体角度来看,股份制是解决人的经营才能和人的财产大与小之间矛盾的利器。 意义:股份制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它不仅能够解决或至少是缓解o 落产权主要是 包括 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或财产权利, 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让渡权等权利 4.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制 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界定、运营、转让、保护等的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 定。 现代产 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 产权结构 安排 产权保护。 它至少包含以下内 动。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3)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紧扣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百货大楼。 很多同学都去过,买衣服或者其他东西。除此之外,我们还以到金鹰、金地、朝阳、玄武等地方去,很方便,品种很多。但是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他们小的时候是怎么买衣服的? (布票,凭票购买) 展示图片:布票 说明那时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我们现在买东西很方便,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发展经济、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什么是市场经济? (理论支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和其他国家一样吗? (不一样) 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自学预习(5分钟) 投影:自学指导要求: ①对应学案上列出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P82——P84,在教材上作出相应的标记。 ②完成学案上的三道判断题。 ③认真思考,将自己的疑问写在纸条上,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总交上来 检查、反馈、明确疑问,以小组形式汇总问题并上交。

2019届二轮:热点九 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专题卷】

热点强化练九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做法()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C项正确。 2.(2019·孝义高三模拟卷一,35)1948年1月,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生效;同年4月,英、法等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这有助于西欧() A.对抗经济互助委员会B.摆脱美苏冷战的影响 C.经济进一步走向联合D.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从“比、荷、卢等国的关税同盟”到“西欧十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经济合作公约”,说明西欧各国加强经济的联合,故C项正确。 3.(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35)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这说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扫清 C.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D.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 答案 D 解析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长期的贸易协定,说明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故D 项正确。 4.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先行工业国家的增长模式由单纯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五篇

第五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第十三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B)。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2.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会导致(B)。 A.物价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 B.物价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 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3.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时,政府应当把(C)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实现充分就业 C.稳定物价水平 D.实现社会公平 4.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通过(D)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A.经济增长量 B.经济变化量 C.国民生产总值 D.经济总量 5.国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种种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D)。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计划手段 D.经济手段 6.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体系中之所以能发挥其灵敏调节的功能,成为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B)。 A.与法律手段相结合,具有法律的强制力 B.同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其变动会引导和调节它们的经济活动 C.由国家政策调节,具有政策的威力 D.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具有行政约束力

7.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全部货币收支状况是(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际收支 C.国有资产 D.国际资本流动 8.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的关系是()D。 A.绝对一致 B.互相矛盾 C.没有任何联系 D.辩证的矛盾统一 9.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B)。 A.转移支付政策 B.税收政策 C.政府重点扶持 D.国债调节 10.不属于行政手段特点的是(A)。 A.间接性 B.直接性 C.强制性 D.速效性 11.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包括(C)。 A.中央调控与地方调控 B.市场调控与计划调控 C.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 D.中央调控与直接调控 12.由于产业结构变化、产业升级而造成的失业属于(C)。 A.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13.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促进经济增长的含义不包括(B)。 A.促进结构优化 B.保持经济尽可能快的增长速度 C.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D.避免大幅度波动 14.当需要扩大总需求时,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是(C)。 A.增加税收 B.紧缩财政支出 C.扩大财政支出 D.缩小投资规模 15.当经济处于萧条或过冷状态时,政府应当把(A)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A.经济增长 B.价格稳定 C.促进就业 D.平衡国际收支 16.当经济过热并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A)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适度从紧 B.扩张性 C.适度放宽 D.积极稳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高一)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在具体运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15分钟,依据自学指导,通研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 握教材体系。2.课堂上组织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课前预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加强宏观调控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调控的含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为什么): (1)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4、我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一一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匚 (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 (4)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预习自测】 1宏观调控,指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③增加就业④抑制通货膨胀⑤稳定物价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2、加快西部开发,从而缩小全国各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 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为了: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基本认识 全球化问题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升温,引起了各领域——政治、经济、学术等的高度关注。有人用戴安娜王妃的不幸遭遇描述了全球化:一位英国的王妃与她的埃及男友,坐在一辆由一名比利时男子驾驶的跑车上,被一群骑着日本摩托车的意大利狗仔队追逐。司机刚刚喝了几杯苏格兰威士忌,驾驶着拥有荷兰引擎的德国跑车穿梭在法国的街道上。在一条隧道里发生了车祸,一位美国医生用产自巴西的药抢救戴妃。戴妃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虽然用这种方式描述全球化有些不人道,但是它却把全球化这个日益复杂的概念以一种异常生动的方式描述出来,让我们对全球化的图景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特,莱维首先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意在表达各国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现象。所以,全球化实际上是对经济维度上的一种趋势的表达。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区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也使全球化的概念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宇燕教授在其所著的《全球化与中国发展》一书中描述了全球化问题兴起的五个背景:柏林墙的倒塌、全球问题的凸显、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IT产业)的勃兴、国际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提高、世界格局的变迁。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下半叶,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又可以称为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在此期间爆发了产业革命。主要表现为欧洲一些殖民国家对外推行掠夺性贸易,强行为工业化进行资本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国国际地域分工创造了条件。当时的国际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偿地获取原料,反过来在殖民地倾销自己的商品。第二,19世纪下半叶,是经济全球化的中级阶段,又可以称为工业化阶段。在此期间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产业重点从轻工纺织转向重工业发展,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而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朝向片面专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和工业原料、粮食的供应基地。第三,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经济全化的高级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知识产权问题被越来越重视。我们应针对法律上的空白制定新的法律,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具体而言就是针对新问题作出规定;取消或调整一些规定;增强行政查处手段,强化商标权的保护力度。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创新,我们应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关键词]知识产权;经济全球化;特征;发展目标;创新 [目录] 引言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特点。 二、我国知识产权现状以及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时的机遇和挑战。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发展目标。 结论 注释和参考文献

引言 知识产权在我国立法的时间不长,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产权问题及著作权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而它与公司法的分离也使它的地位更加重要。各国知识产权立法缺少对某些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知识产权立法与传统民事侵权理论相冲突;知识产权法内部存在矛盾与分歧;知识产权立法对新生事物缺乏必要的预见性,这些问题都凸现出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不足,我们应本着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知识产权立法进行修改,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智力劳动成果、商业标记和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所享有的权利。[1]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智力劳动成果方面享有的权利指的是专利权和著作权。专利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人的权利有独占实施权、许可实施权、转让权、放弃权、标记权;著作权中可以享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涉及文学、艺术、科学作品。著作权的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使用权、获得报酬权。 2、商业标记方面享有的权利指的是商标权,包括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商标权人的权利有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 3、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方面享有的权利指的是商誉权、信用权、商品化权。 (二)我们研究知识产权的特征,是为了搞清楚知识产权在主体、客体、内容等方面有什么特点,让其能更好的指导人们的学习和司法实践。归纳知识产权特征的标准有二:1、知识产权的特征必须是知识产权所特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一篇

第一篇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第一章资源及其配置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 )方面才能起完全的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A.目有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B.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 C.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D.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某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导致了附近粮食大幅度减产,但该厂却未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的存在,通常被称为( )。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外部经济 D.外部影响 3.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 )。 A.政府调控市场信息 B.明晰产权 C.政府生产公共物品 D.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 )来调节资源的分配。 A.经济杠杆 B.市场机制 C.行政手段 D.计划机制 5.市场机制通过()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而微观经济主体主要通过( )调节自己的活动。 A.供求关系计划指令 B.价格信号供求关系 C.价格信号价格信号 D.市场的行政领导者计划指令 6.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 A.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B.计划形成价格的机制 C.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

7.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必须要求( )。 A.国家完全放任自流 B.市场不受法律法规约束 C.价格完全取决于政府决定 D.市场竞争主体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8.下列情况中,属负外部性的是( )。 A.某公司支付费用对其雇员进行长期的技术培训后,受训的雇员却“跳槽”到其他单位而不付给公司任何费用或只付给较低费用 B.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污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又不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或只付出很小的代价 C.人们对公路等公共物品无偿的或只付很少费用的使用 D.盗版光盘在泛滥使用,正版光盘的设计者和制造商无法得到与其劳动成果相应的报酬 9.在市场经济国家,公路、地铁、无线电视大都是由国家而不是由私人来投资的,其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是,上述部门( )。 A.属于垄断性行业 B.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 C.具有负外部性的特点 D.关系国计民生 10.负外部性的存在是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消除负外部性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现代方法是( )。 A.政府利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进行调节 B.合并相关企业,使外部性内部化 C.由政府投资生产相关产品 D.明晰产权 11.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小造纸厂、小化工厂、小炼油厂遍地开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造成的。 A.自然垄断 B.产权不明晰 C.信息不完全 D.市场功能缺陷 1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知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2、理解知识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初步运用知识分析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这么做。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会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原因在于: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等。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通过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大量实例,让学生分析、论证“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 德育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征,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做得更好。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起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能够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引导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⑴导入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⑵学习新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书)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 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重新抬头,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欧元区财政危机等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长期持续,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多,特别是,最近贸易限制措施的性质不是以往的对应危机的临时性措施,而是为了通过这些措施保护自身国家产业。随着变质成对该产业形成主要成长动力的长期性政策,许多专家担忧贸易保护主义的模式化。本文在分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况、形式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现今,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扩散。2012年,WTO 预计贸易增长率可达到 3.7%,但实际增长率未达到其一半水平,而且续后主要成员国的交易环境改善方案也不怎么看好。特别是,欧元区财政危机长期未得到解决以及在全球经济范围内持重要地位的“金砖四国”成员国面临着贸易收支与财政收支的双重赤字情况,这些综合原因会影响到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更广范围的扩散。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以后,国际贸易趋向自由化,全球经济形势大好。回顾历史,基于目前世界经济萧条的出现,各国不能固守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各国为了能够走出危机,削减危机带来的影响,当务之急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下研究共同发展的战略。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况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通过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缘由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维护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安全的需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解救经济危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诉求。 从历史上看贸易保护有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为传统贸易保护阶段,第五个阶段为新贸易保护阶段。 1、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16—18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也是西欧国家开始开辟世界市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为了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西欧国家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纷纷推行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重商主义早期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禁止进口;到了晚期的时候只允许进口本国没有的少部分的商品。 2、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纷纷从自由贸易转向保护贸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社会主义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 C )。 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D )。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 3.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B )。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D )。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 A )。 A. 资源的配置方式 B. 所有制形式 C. 经济决策体系 D. 利益和动力调节体系 6.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 A )。 A.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基本平 C.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基本平衡 D. 进出口贸易额基本平衡 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 )。 A.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B. 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 C. 实现充分就业 D. 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8.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 C )。 A.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9.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 A )决定的。 A.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 B. 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 C.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 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 1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C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B. 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国家宏观调控则主要是行政手段 C. 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说明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姓“资”姓“社”的问题 11.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C ) A. 解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C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合理的个人收人分配调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13.市场经济是( B )。 A.一种基本经济制度B.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C.一种资本组织形式D.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14.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 A )决定的。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 B.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 1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C )。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 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 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16.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C )。 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7.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股东利益,这种情况存在的一般原因是( D )。 A.在公司中不存在企业资产所有者的有限财产责任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