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接触网设计

区间接触网设计
区间接触网设计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精伊霍线DK281~293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

摘要

电气化铁路因其运输能力强、运营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了当今铁路的发展方向。而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气化铁路的运行安全。因此,合理的接触网设计,能够提高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保证铁路生产的正常运行。

本论文以接触网基本原理为核心,首先介绍了接触网的基本组成,阐述了接触网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设备,并论述了高速接触网的技术特征和受流质量指标。其次,进行接触网的初步设计,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完成对接触网悬挂模式及设备,材料的选型,并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另外,按照接触网平面设计程序,依据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完成精伊霍线(DK281~293)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设计区间的气象资料和线路条件。最后利用CAD软件绘制出接触网平面图,并对特殊区段的跨距和支柱容量进行技术校验,使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本文从接触网设计的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新技术,新材料,按照牵引供电设计规范,完成了区间接触网的平面设计,能够适应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对接触悬挂的要求。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 OF CONTACT SYSTEM OF JINGHE-YINING-HUOERGUOSI RAILWAY LINE(DK281-293)

ABSTRACT

With its advantages of stronger transport capacity, lower operating costs,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small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o on,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is universally concerned and has became the railwa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he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its state has been taking great effects on the safe operating of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Therefore, reasonable design can improv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ensure that the electrified railway would operate safely.

The core of this thesis is contact system principle. Firstly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contact system, expounds the function of each component of contact system and equipment, and discusses the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contact system and flow quality indicators. Secondly, the article start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tact system adopted new technology, new equi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contact system hanging pattern , equipment, materials selection are done, and related design calculation is completed.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plane design program and the contact of graphic design based on principle, the design complete about Jinghe-Yining-Huoerguosi (DK281~293) contact system graphic design, and in the design process, it fully consider account of the design range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line conditions. Finally, the use of CAD software to map the contact system plans, and technical calibration is done for special sections of the span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pillar, which make a design more reasonable, perfect.

The thesis bas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ct system design, and it combine high-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at home and abroad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traction power,completed the design of contact system system ,which are able to adapt to high-speed train.

Key words: the electrified railway,contact system,graphic design

目录

1 绪论 ------------------------------------------------------------------------------------------------ - 1 -

1.1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的基本概述 ------------------------------------------------------- - 1 -

1.2 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发展现状 ------------------------------------------------- - 2 -

1.3 接触网设计的程序 ---------------------------------------------------------------------- - 3 -

1.4 本设计完成的主要工作 ---------------------------------------------------------------- - 3 -

2 接触网的设备与结构--------------------------------------------------------------------------- - 4 -

2.1 接触网组成 ------------------------------------------------------------------------------- - 4 -

2.2 支柱 ---------------------------------------------------------------------------------------- - 5 -

2.2.1 支柱分类--------------------------------------------------------------------------- - 5 -

2.2.2 钢筋混凝土支柱------------------------------------------------------------------ - 5 -

2.2.3 钢柱--------------------------------------------------------------------------------- - 6 -

2.3 支持装置 ---------------------------------------------------------------------------------- - 6 -

2.3.1 概述--------------------------------------------------------------------------------- - 7 -

2.3.2 腕臂支持装置--------------------------------------------------------------------- - 7 -

2.4 定位装置 ---------------------------------------------------------------------------------- - 9 -

2.4.1 定位装置作用--------------------------------------------------------------------- - 9 -

2.4.2 定位装置的形式------------------------------------------------------------------ - 9 -

2.5 接触网线索 ----------------------------------------------------------------------------- - 10 -

2.5.1 接触线---------------------------------------------------------------------------- - 11 -

2.5.2 承力索---------------------------------------------------------------------------- - 12 -

2.6 锚段关节及中心锚结 ----------------------------------------------------------------- - 12 -

2.6.1 锚段关节------------------------------------------------------------------------- - 12 -

2.6.2 中心锚结------------------------------------------------------------------------- - 15 -

3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技术特征和受流质量指标 ------------------------------------------ - 17 -

3.1 高速铁路接触网概述 ----------------------------------------------------------------- - 17 -

3.2 高速接触网技术特征 ----------------------------------------------------------------- - 17 -

3.3 高速受流技术的质量性能指标 ----------------------------------------------------- - 19 -

3.3.1 动态标准------------------------------------------------------------------------- - 20 -

3.3.2 静态标准------------------------------------------------------------------------- - 21 -

4 精伊霍线(DK281-293)接触网平面设计---------------------------------------------- - 22 -

4.1 工程设计线路概况 -------------------------------------------------------------------- - 23 -

4.2 气象资料的确定 ----------------------------------------------------------------------- - 23 -

4.2.1 概述------------------------------------------------------------------------------- - 23 -

4.2.2 接触网设计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 ------------------------------------------ - 24 -

4.2.3 我国气象区的划分------------------------------------------------------------- - 25 -

4.3 接触悬挂类型及相关参数的选择 -------------------------------------------------- - 27 -

4.3.1 悬挂形式的选择---------------------------------------------------------------- - 27 -

4.3.2 补偿形式的选择---------------------------------------------------------------- - 28 -

4.3.3 吊弦形式的选择---------------------------------------------------------------- - 28 -

4.3.4 弹性吊弦的选择---------------------------------------------------------------- - 28 -

4.3.5 导线和承力索张力的确定---------------------------------------------------- - 28 -

4.3.6 悬挂断面尺寸的确定---------------------------------------------------------- - 29 -

4.3.7 锚段关节与中心锚结---------------------------------------------------------- - 29 -

4.4 设备选型 -------------------------------------------------------------------------------- - 29 -

4.4.1 线索选型及参数---------------------------------------------------------------- - 29 -

4.4.2 行车速度的校验---------------------------------------------------------------- - 30 -

4.4.3 接触悬挂设备选型及参数---------------------------------------------------- - 30 -

4.4.4 补偿装置的选择---------------------------------------------------------------- - 31 -

4.5 设计计算 -------------------------------------------------------------------------------- - 31 -

4.5.1 概述------------------------------------------------------------------------------- - 31 -

4.5.2 计算负载------------------------------------------------------------------------- - 32 -

4.5.3 最大允许跨距的确定---------------------------------------------------------- - 34 -

4.5.4 锚段长度的确定---------------------------------------------------------------- - 35 -

4.6 区间平面设计 -------------------------------------------------------------------------- - 38 -

4.6.1 高速接触网平面设计概述---------------------------------------------------- - 38 -

4.6.2 接触网平面设计程序---------------------------------------------------------- - 39 -

4.6.3 放图------------------------------------------------------------------------------- - 40 -

4.6.4 划分锚段------------------------------------------------------------------------- - 41 -

4.6.5 支柱布置------------------------------------------------------------------------- - 42 -

4.6.6 确定拉出值---------------------------------------------------------------------- - 42 -

4.7 平面图表格栏及相关说明 ----------------------------------------------------------- - 43 -

4.7.1 侧面限界------------------------------------------------------------------------- - 43 -

4.7.2 支柱类型------------------------------------------------------------------------- - 44 -

4.7.3 地质情况------------------------------------------------------------------------- - 44 -

4.7.4 基础类型------------------------------------------------------------------------- - 45 -

4.7.5 安装图号------------------------------------------------------------------------- - 47 -

4.7.6 工程数量统计表---------------------------------------------------------------- - 47 -

5 技术校验---------------------------------------------------------------------------------------- - 48 -

5.1 特殊区段风偏移校验 ----------------------------------------------------------------- - 48 -

5.2 支柱容量的校验 ----------------------------------------------------------------------- - 48 -

5.2.1 中间柱容量校验---------------------------------------------------------------- - 48 -

5.2.2 转换柱容量校验---------------------------------------------------------------- - 50 -

5.2.3 锚柱容量的校验---------------------------------------------------------------- - 52 - 结论 ------------------------------------------------------------------------------------------------- - 54 - 致谢 ------------------------------------------------------------------------------------------------- - 55 - 参考文献------------------------------------------------------------------------------------------- - 56 - 附录A 精伊霍线(DK281-293)区间接触网平面图 ----------------------------------- - 57 - 附录B 接触网支柱的安装图 ----------------------------------------------------------------- - 57 -

1.绪论

1.1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的基本概述

在铁路运输中,主要有三种牵引形式:蒸汽牵引,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蒸汽牵引是铁路上最早采用的一种牵引形式,它是以煤为能源,因热效率低、燃料消耗大、污染环境重,严重影响铁路技术经济效能和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已逐渐被淘汰。内然牵引是在内燃机出现后开始使用的,它是以柴油为能源。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一种新的牵引方式,电力牵引应运而生,电力牵引是以电能为铁路运输动力能源,我们把使用电力牵引的铁路叫电气化铁路。这种牵引无论从经济效益、运输能力及工作条件诸方面都比前两种优越。因此,电力牵引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铁路牵引动力技术改造的发展方向。

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动力是电力机车,机车本身不带能源,所需能源由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提供。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是指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大部分。变电所设在铁道附近,它将从发电厂经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流,送到铁路上空的接触网上。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设备。沿着铁路线的两旁,架设着一排支柱,上面悬挂着金属线,即为接触网,它也可以被看作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电力机车利用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电能,牵引列车运行。牵引供电制式按接触网的电流制有直流制和交流制两种。直流制是将高压、三相电力在牵引变电所降压和整流后,向接触网供直流电,这是发展最早的一种电流制,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已较少使用。交流制是将高压、三相电力在变电所降压和变成单相后,向接触网供交流电。交流制供电电压较高,发展很快。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制式从一开始就采用单相工频25千伏交流制。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主要供电装置之一,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遭受雨雪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给铁路生产带来损失。所以在接触网设计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

(1)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证正常取流;

(2)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和灵活

性;

(3)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

1.2 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发展现状

自从1825年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以后,以其先进技术经济优势迅速风靡世界。至今170年,已有117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130余万公里铁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高速铁路应运而生并得到很大发展。1964年10月,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210km时速令人瞻目,把世界铁路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接着,德国建成时速为250km的高速铁路,法国建成时速为300km的高速铁路,不少欧洲国家铁路时速已达200km以上。在亚洲、美洲,有的国家正在积极筹建高速铁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起来的高速铁路,使传统的铁路获得崭新的生机,展示出光辉的前景。

纵观世界各国铁路发展史,电气化铁路的蓬勃发展已是必然趋势,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建设方兴未艾,就连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世界上铁路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也出现了发展电气化铁路的新动向,并开始修建高速电气化铁路。预计到2015年,世界上修建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国家和地区将达到23个,高速电气化铁路里程将突破30000km。

我国铁路运输长期以来能力不足,在新形势下,人们对铁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列车速度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加快中国铁路发展的正确方向。我国于1958年建成第一条宝成电气化铁路以来,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0000km。目前,在国内主要干线上,旅客列车速度已提高到时速140~160km,广深准高速铁路运行时速达到200km,在秦沈客运专线,时速已达到250~300km。十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铁路的投资力度,国家修建新线6000公里,复线3000公里,地方铁路1000公里;总投资3500亿。将筹建京沪高速铁路;将在全国建立“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提速客运网,做到:300~500公里范围内实现“朝发夕至”,1200~1500公里范围内实现“夕发朝至”,2000~2500公里内实现“一日到达”。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达到200~300km/h,试验速度将达到350km/h以上。“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9800公里高速客运专线。

1.3 接触网设计的程序

接触网设计程序和铁路电气化工程的设计阶段相一致[1]。一般按照三个阶段设计,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具体步骤为:研究任务书;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文件鉴定;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文件审批;施工设计;施工配合及处理;参加交接验收。

接触网初步设计是根据国家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确定接触网建设的技术原则和概算。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的主要文件是说明书。说明书中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有:线路及车站概况,气象条件,接触网架设范围,悬挂类型,平面布置,支柱设备及支撑装置,附加导线的架设标准,接触网维修组织,防护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并且在初步说明书中应列上主要材料设备表。

技术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补充,完善和修改初步设计,或者解决初步设计说明书中提出的各类问题,它是对初步设计的深化和完善,实际上它是接触网设计中的齐,优,新问题,即设计的内容齐全,选择的设备优良,采用的技术先进。技术设计应包括三个方面:技术说明书,附表和附图。

施工设计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应完成全部施工图纸,经鉴定后作为接触网施工的依据。施工设计完成的文件有:接触网平面图,支柱安装图,锚段关节图,隧道悬挂安装图,附加导线安装图,零件图,安装曲线,全部特殊设计安装图,施工设计说明书等。

1.4 本设计完成的主要工作

参考所查阅的资料,根据接触网设计程序,首先完成接触网初步设计,包括确定设计任务区间的气象资料,线路资料,分析比较现行的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确定接触网悬挂模式,补偿形式及接触网的相关参数,根据设计时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进而完成相关的设计计算。

分析线路图,进行区间锚段长度的划分和区间支柱的布置,确定锚段关节的类型,完成接触网平面设计。依照接触网平面图图例,绘制精伊霍线(DK281~293)区间接触网的平面图。

完善设计内容,对接触网设计区间的特殊跨距,支柱容量进行技术校验。

2.接触网的设备与结构

2.1 接触网组成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组成,如图2-1所示。

图2-1接触网结构图

(1)接触悬挂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电力机车运行时,

受电弓顶部的滑板紧贴接触线摩擦滑行得到电能(简称取流)。

(2)支持结构

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水平拉杆、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其它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根据接

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

(3)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和定位器,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

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4) 支柱与基础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

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在中国,接触网主要采用预应力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其作用时用来承载支柱负荷,即将支柱固定在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地下基础上,由基础承受支柱传送给全部负荷,并保证支柱的稳定性。

2.2 支柱

2.2.1 支柱分类

接触悬挂是被支柱支持在铁路线上方的,支柱有很多种,支柱可按其材料,支持装置形式,用途以及负载条件进行分类。目前采用的有预应力钢筋混泥土柱和钢柱。我国电气化铁路广泛采用的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2]。

根据支柱上的支持装置的不同,支柱可分为腕臂支柱,硬横跨支柱和定位支柱。定位支柱仅仅是为了对悬挂导线进行水平固定(定位),以保证与受电弓中心的距离。按用途划分,支柱可分为中间支柱、转换支柱和锚柱。支柱可以分为不带拉线的(自承载支柱)和带拉线的。如果支柱地面的上下两部分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这就是整体式(不能拆卸的)支柱;如果这两部分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都是分别进行的话,那么这就是分离式(可拆卸的)支柱。支柱可以设计成能承受某一固定方向负载的支柱,即方向支柱;也可以设计成能承受任何方向负载的支柱,即等强度支柱。

2.2.2 钢筋混凝土支柱

钢筋混凝土支柱有普通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采用高强度钢筋,在制造支柱时预先进行预拉伸使其产生预应力,它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支柱在同等支柱容量情况下,具有用材少、重量轻等特点。接触网支柱应尽量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这种支柱与钢支柱相比较,其优点是节省钢材;同时,支柱的地面以下部分代替基础的效用,故不需要另浇注基础,因而又具有利于施工、维护工作量小、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已广泛推荐使用钢筋混凝土支柱。钢筋混凝土支柱广泛使用的是矩形断面的横旗杆支柱。

目前,几乎全部钢筋混凝土支柱都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这种支柱在安装使用之前,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而钢筋则处于受拉状态。当支柱承受权载以后,混凝土里将出现拉应力,它等于弯矩引起的拉应力与预压应力之差,这样,采用混凝土的负载能力就可使支柱的负载能力大大提高。受拉层里的钢筋的总张力等于预拉应力和弯矩作用引起的拉应力之和。但是这不会使支柱承受负载的能力受到什么限制,因为此时钢筋还远没有达到满载,钢筋混凝土支柱型号及规格见表2-1。

表2-1 钢筋混凝土支柱型号及规格

型号

L (m )

a (mm )

b (mm ) 支柱重量 (kg ) 迎风面积 S (㎡) H

6.2

7.838

+

11.3 267 550 1330 2.04 H 6.22.838+ 10.8 280 550 1260 2.04 H 37.878+ 11.7 413 705 1730 2.11 H 32.878+ 11.2 425 705 1620 2.11 H 32.925060+- 12.2 400 705 1840 2.21 H 3

7.825060+- 11.7

413

705

1730

2.11

2.2.3 钢柱

目前,在接触网工程中,特别是较大站场上,大量利用钢拄,它是由角钢焊接成的立体衍架结构支柱,具有重量轻、耐碰撞、运输及安装方便。钢柱型号参考表2-2。

表2-2 钢柱型号参考表

型号

L (m ) a (mm ) b (mm ) 质量 (kN ) G

950

9 287 600 2.371 G 970 9 287 600 2.688 G 9100 9 287 600 3.102 G 5.950 9.5 270 600 2.470 G 5.9100 9.5 270 600 3.240 G 1050 10 250 600 2.560 G 1070 10 250 600 2.910 G 10

100 10

250

600

3.420

钢柱主要用于跨越股道比较多、需要支柱高度较高、容量较大的软横跨柱,其次用作桥梁墩台上的安装。但存在用钢量大、造价高、耐腐蚀性能差,需定期进行除锈、

涂漆防腐,且有维修不便等缺点。从节约钢材及方便运营维护的角度出发,要求尽量少采用。现在涂漆防腐已改为热镀锌防腐,提高了防腐性能,延长了维修周期。

2.3 支持装置

2.3.1 概述

支柱、支持装置和定位装置是使接触悬挂导线相对干线路中心保持在所要求的位置上的设备。支柱布置在线路的一侧,与线路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为了把导线悬挂到支柱并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必须有一套中间装置,这就是所谓的支持装置。为了使导线在水平面上相对于受电弓中心保持在所要求的位置上,需采用定位装置。 2.3.2 腕臂支持装置

腕臂安装在支柱上部,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起传递负荷的作用。腕臂应配合拉杆或压管使用,至于何种情况下采用拉杆或压管,则应根据支柱装配情况视腕臂受拉还是受压而定。

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广泛采用的是旋转绝缘腕臂,其型号见表2-3。

表2-3 绝缘腕臂类型和规格表

型号,规格

外径(mm ) 长度(mm ) 重量(kg ) 21

1-2.75 48 2750 11.0 21

1-3.0 48 3000 12.0 2

1

1-3.15 48 3150 12.6 2-3.0 60 3000 15.2 2-3.15 60 3150 16.0 2-3.55

60

3550

18.0

选取腕臂时,其长度与所跨越的线路股道的数目,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支柱的侧面限界和支柱所在的位置(直线还是曲线上)等因素有关。腕臂跨越股道数目越多,接触悬挂结构高度越高,支柱的侧面限界越大,则腕臂就应长大些。

腕臂按其与支柱之间是否通过绝缘装置分为绝缘腕臂和非绝缘腕臂。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最广泛采用的是旋转绝缘腕臂。

绝缘腕臂类型和拉杆及压管型号的选用如表2-3和表2-4所示。

表2-4 拉杆及压管型号规格

类别水平拉杆压管

型号12 14 16 18 21 26 Y19 Y23 Y28

长度

1200 1400 1600 1800 2100 2600 1985 2385 2885 mm

质量

2.16 2.47 2.79

3.11 3.58

4.38 8.7 10.3 12.3

kg

绝缘腕臂根据它在线路中的作用和性质,分为中间柱、非绝缘转换柱、绝缘转换柱、中心柱、锚柱和道岔柱等。下面分别阐述。

(1)中间柱支持装置

在中间支柱上,只安装一个腕臂,悬吊一支接触悬挂,并把承力索和接触线定位在所要求的位置上,这种支持装置称为中间柱支持装置。区间中除锚段关节处的支柱外,其余均为中间柱,所以中间柱支持装置是用量最大的支持结构形式。在线路的直线区段,支柱一般立于线路的同一侧,但是接触线需要按之字形布置,其拉出值一般在支柱点处要变换方向,所以定位为一正一反。

正定位是指拉出值拉向支柱一侧,此时定位器受拉,拉力产生的弯矩使定位器有向上的趋势,当机车受电弓通过定位点时,该点向上抬升,这样的弹性较好。反定位是指拉出值拉向支柱的对侧,此时采用图中所示虚线部分的定位方式,仍使定位器受拉,以产生与上述正定位同样的效果。在线路的曲线区段,支柱应尽量设于曲线外侧,使定位器处于受拉状态,在较小曲线半径区段,一般采用软定位器结构。在大曲线半径区段,全部采用正定位器形式。

(2)非绝缘转换柱支持装置

对于三个跨距的非绝缘锚段关节,中间的两根支柱称为转换柱,它悬吊两支接触悬挂,其中一支为工作支,另一支为非工作支。工作支的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非工作支的接触线抬高约200mm,不与受电弓接触,通过转换柱拉向锚柱下锚。因此,转换柱需要安装两组定位器。两支接触悬挂的接触线在平面上平行,水平距离保持100mm,两支接触悬挂在电气上是连通的,在靠近锚柱一侧用电连接线连接起来。转换柱的悬挂形式有两种:一种称为ZF l转换柱,工作支靠近支柱侧,非工作支远离支柱侧;另一种称为ZF2转换柱,工作支远离支柱侧,非工作支靠近支柱侧。

(3) 绝缘转换柱支持装置

在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处,悬吊两支接触悬挂,其中一支为工作支,另一支为非工作支。工作支的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非工作支的接触线抬高约500mm,不与受电弓接触,通过转换柱拉向锚柱下锚。两支悬挂的接触线在平面图上平行,空气间隙为500mm,电气上能互相分开。转换柱上设有一台隔离开关,以实现相衔接的两个锚段在电气上连接或断开。

绝缘转换支柱的装配应能满足被衔接的两个锚段,在电气上应是互相绝缘的,所以工作支和非工作支的接触线之间、承力索之间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投影都必须保持500mm的绝缘距离以保证在风力作用下以及导线振动、摆动情况下,均不得小于最小的绝缘空气间隙。同样,在直线区段和曲线区段,其装配形式也是不相同的。

(4)中心柱的支持装置

位于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的两转换柱之间的支柱,称为中心柱,用ZJ2表示。在中心柱上同样要安装两套支持装置,悬吊的两支接触悬挂均为工作支,两根接触线为等高。当受电弓通过时,同时接触两根接触线,使之平稳地过渡。两支悬挂的接触线在平面上平行,空气间隙为500mm,电气上能互相分开。两支接触悬挂在中心往两侧均经转换支柱向锚支柱下锚。

中心支柱在直线区段和曲线区段的装配形式也不一样,各用ZJ2,及QJ2表示,中心支柱位于两个绝缘转换支柱的中间。中心支柱的装配特点,除了具有绝缘转换支柱的电气方面的绝缘要求以外,它在结构上保持两组悬挂的两支接触线等高,以确保电力机车通过时,其受电弓同时接触两根接触线。并能从一个锚段平稳地过渡到另一个锚段,在电力机车通过时,受电弓将短接被绝缘的两个锚段。

2.4 定位装置

2.4.1 定位装置作用

定位装置是支持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定位点处对接触线实现相对于线路中心进行横向定位的装置。也就是说,定位装置的作用就是根据技术要求,把接触线进行横向定位。在直线区段,相对于线路中心把接触线拉成之字形状,在曲线区段,相对于受电弓中心行迹则拉成切线或割线。

2.4.2 定位装置的形式

(1)正定位

在直线区段或曲线半径R=1200~4000m区段,就采用这种定位方式。该定位装

置由直管定位器和定位管组成。定位器的一端利用定位线夹固定接触线;另一端通过定位环与定位管衔接,定位管又通过定位环固定在腕臂上[3]。

(2) 反定位

反定位一般用于曲线内侧支柱或直线区段之字值方向与支柱位置相反的地方。定位器附挂在较长的主定位管上,呈水平工作状态。主定位管受压力较大,为了使定位管保持水平,一般用两条斜拉线将定位管吊住,固定在承力索上。定位器通过长支持器与主定位管连接。

(3) 软定位

这种定位装置只能承受拉力,而不能承受压力,因而它用于曲线半径小于1000m 的区段。

定位管及定位器的规格如表2-5和表2-6所示。

表2-5 普通定位管型号规格表

型号 适用范围

(mm )

l (mm )

重量(kg )

JL6(

21)—85 21

-700 正反定位 21.25 700 1.12 JL6(21)—85 21

-960

正反定位 21.25 960 1.52 JL6(21)—85 21

-1350

正反定位 21.25 1350 2.02 JL6(43)—85 21

-960

正反定位 26.75 960 1.81 JL6(43)—85 2

1

-1150

正反定位

26.75

1150

2.21

表2-6 定位器型号规格表

定位器 型号

焊接套筒形式

套管外径(mm )

安装倾斜度

总长 (mm )

单件重量(kg )

使用范围

2

1

-960 有环 21.25 1:10 970 1.51

直线或R >1000m 曲线定位 43

A-960 无环 26.75 1:10 970 1.88 曲线内侧反定位R ≤1000m 定位 4

3

B-1150 无环

26.75

1:6

1145

2.20

软横跨定位 为了适应高速电气化铁路的要求,定位器的重量要轻,一般采用铝合金材料,在

定位点处不产生硬点。

2.5 接触网线索

2.5.1 接触线

接触线是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板摩擦取流的部分[4],电力机车从接触线上取的电能。接触线的材质,工艺及性能对接触网起着重要作用。接触线制成上部带沟槽的圆柱状,沟槽是为了便于安装接触线夹,同时又不影响受电弓取流。接触线底面与受电弓接触部分呈圆弧状。

高速接触网要求受流性能好、稳定性能好、抗张性能好、导电性能好、电流强度大的接触线,因而要求具备下述主要技术性能:

(1)抗拉强度高

为了提高接触线的波动速度,因此需相应提高接触线的张力,要求抗张强度在500N/mm2左右。在考虑选择高强度材料以提高其应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其线密度要低。

(2)电阻系数低

高速接触网中电流强度较大,为此,必须要求接触线的电阻率要低,一般在工作

温度20℃时,电阻率应在0.01768~0.0200

2

Ω×mm

m

范围内以适应流经大电流的需要。

(3) 耐热性能好

高速接触网一般都具有列车运行速度高、密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而,接触线内长时间流经大电流,在持续流过较大的载流量以后,自然引起导线发热,在温升达到一定程度时,导线的材质会软化,强度会降低,严重时,接触线会产生因温度影响形成的蠕动性伸长,从而破坏正常的受流。因此,选择的接触线材质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一般要求软化点在300℃以上,以适应较高载流量。

(4)耐磨性能好

接触线和受电弓是滑动接触的,接触压力大,速度高,要求接触线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同时注意其抗腐蚀性能,尽量延长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5)制造长度长

为了保证高速电气化区段的良好受流,消除硬点及断线隐患,一般要求在一个锚段内不允许有接头,这就要求接触线的制造长度在1800~2000m,以适应锚段长度的

需要。常见的接触线型号见表2-7。

表2-7 接触线规格表

接触线型号

标称

面积

(mm2)

尺寸规格(mm)单位

重量

(kg/m)

A B C D

100

215

GLCA215 16.5 19.6 8.4 5.7 0.925 180

173

GLCA173 16.7 13.2 8.05 5.7 0.744

TCG-110 110 12.3 0.979

TCG-85 85 10.8 11.76 0.760

AgCu120 120 12.9 12.9 9.75 6.85 1.082

2.5.2 承力索

承力索的作用是通过吊弦将接触线悬挂起来,要求承力索能够承受较大的张力和具有抗腐能力,并且在温度变化时驰度变化较小。承力索根据材质一般分为铜承力索,钢承力索,铝包钢承力索三种规格。按照设计时承力索是否通过牵引电流,可以将承力索分为载流承力索和非载流承力索。铜承力索导电性能好,可做牵引电流的通道之一,和接触线并联供电,降低压损和能耗,且抗腐蚀性能高。但铜承力索消耗铜多,造价高且机械强度低,不能承受较大的张力,温度变化时,驰度变化也大。其常用规格见表2-8。

表2-8铜承力索规格型号表

型号截面积

(mm2)股数与单

股直径

(mm)

计算

直径

(mm)

有效

电阻

(Ω\km)

单位重量

(kg\km)

制造长

度(mm)

TJ-70 70 19?2.14 10.6 0.28 618 1500 TJ-95 95 19?2.49 12.4 0.20 837 1200 TJ-120 120 19?2.80 14.0 0.158 **** **** TJ-150 150 19?3.15 15.8 0.123 1388 800

2.6 锚段关节及中心锚结

2.6.1 锚段关节

接触悬挂中的承力索和接触线在延续到一定的长度后,为了满足机械受力方面的要求及方便施工,必须分成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线段,这些相互独立的线段即为接触网的机械分段[5]。机械分段的作用是缩小事故范围,即当某一个线段发生事故时,不影响另一个线段的接触悬挂,也便于在线段的两端设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必要时,还可将其设置成电气上能相互分开的线段,同时起电分段的作用。

接触网进行机械分段的线段称为锚段,相邻两个锚段的衔接区段(重叠部分)称为锚段关节。锚段关节的设置,使接触网不间断地贯通于全线。锚段关节分为三种:

(1) 仅起机械分段作用的称为非绝缘锚段关节,该处相邻的两个锚段在电气上是连通的;

(2) 不仅起机械分段作用,同时又起同相电分段作用的锚段关节,称为绝缘锚段关节;

(3) 带有中性嵌入段,既起机械分段的作用,又具有电分相功能的,称为电分相锚段关节。

在锚段关节处,两锚段的接触悬挂是并排架设的。对它的基本要求是当机车通过时,应保证受电弓能平滑地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

根据锚段关节所起的作用,可分为非绝缘锚段关节、绝缘锚段关节及电分相锚段关节。根据所含跨距数可分为二跨、三跨、四跨、五跨、七跨锚段关节。

(1) 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

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仅用作接触悬挂在机械方面的分段,电气方面仍然相联结。此时用电连接线将工作支和非工作支连接起来,保证电流通过。在这种锚段关节内,其承力索和接触线在两转换支柱之间的跨距中心处过渡。过渡处,两接触线等高,且相距100mm ,非工作支在转换支柱处抬升200mm ,然后拉向锚支柱(抬升500mm )去下锚,如图2-2所示。

100

200

200

200

200

ZF1

ZF2

接触线

受电弓中心

图2-2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结构

(2)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除了进行机械分段以外,主要用于电分段,多用于站场和区间的衔接处。这种锚段关节的持点是相邻两锚段的两组悬挂,其承力索之间、接触线之

间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彼此相距500mm ,以保证其电气方面的绝缘。在中心支柱处,两接触线等高,并保证受电弓在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时,过渡较平稳,其平面布置如图2-3所示。

锚柱

转换柱

ZJ1

中心柱 ZJ2转换柱 ZJ3

锚柱

a

a+500

250

250

a+500

a

a

图2-3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3)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锚段关节中含有五个跨距,主要在高速电气化铁路中应用。因为四跨锚段关节在受电弓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时,是在中心支柱处转换的.在此处,虽然可以控制并实现两支接触线等高,但在定位点处,由于有两个定位器,其弹性性能明显变差,在此不仅会加大接触线的磨损,而且影响受流。所以在时速为160km/h 以上的电气化线路上,绝缘锚段关节都用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在技术要求上和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相同,两悬挂的接触线之间和承力索之间必须保持500mm 的绝缘距离。很明显,其两组悬挂的转换点在中间跨距的中心,从而保证过渡平稳,如图2-4所示。

200

300800

200

300

300

200

800

200

3

ZJ4

ZJ3

ZJ2

ZJ1

G 受电弓中心线

图2-4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4) 七跨电分相锚段关节

对于高速电气化线路,其电分相已不能用常规带有绝缘滑条式的电分相装置:因为常规式电分相装置动态特性差,在实际应用中会在电分相处形成一连串的硬点,不仅会造成接触线磨耗加剧,而且严重时,会形成火花甚至拉弧,烧损接触线。当然,对高速运行的受电弓也会造成危害或烧伤。因而,对于160km/h 以上的准高速及高速

电气化铁路,电分相都采用锚段关节的过渡形式。以锚段关节的形式实现过电分相,使在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平稳,保证设备良好运行及受流质量。

2.6.2 中心锚结

(1) 中心锚结的作用及装设

中心锚结设在锚段的中部,其作用有:其一,在一个锚段实行两端补偿时可防止补偿器向一侧滑动,特别是在具有坡度的线路上,设置中心锚结更显得必要,其作用和效果也愈加明显;其二,缩小事故范围,当中心锚结的一侧接触线发生断线时,不致影响另一侧的接触网,且容易排除事故及易于恢复正常运行。

接触悬挂的每一个锚段,它的导线都是独立的线段,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硬锚还是补偿下锚,一个锚段内的导线都是作为整体而工作的。导线在温度变化时要伸长(或缩短),对于两端硬锚的导线,纵向不会产生位移,导线所产生的伸长都耗散在每一个跨距内。两端补偿下锚的导线,因导线上各种拉力和阻力不同,两端会出现不平衡的拉力,从而使导线向一端移动。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以及当锚段内出现断线后能缩小事故范围,可以在锚段的约一半长度的一个跨距内(锚段中间部位)设置中心锚结,将该点的导线拉紧固定,在任何情况下,该点都不会出现偏移。中心锚结的形式和结构,根据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及安装地点而有所不同。

设置中心锚节时,在直线区段,一般尽量设置在锚段的中间部位,当含有曲线时,中心锚节应靠向曲线较多的部位。

(2)半补偿中心锚结

半补偿链形悬挂的中心锚结,其承力索两端都是硬锚,纵向不产生位移,接触线两端为补偿下锚,用锚结绳固定在承力索上,使该点接触线也下产生位移。中心锚结设在锚段中间部位的一个跨距中间。锚结绳的长度L,一般应为承力索与接触线间距离的20倍,但不得小于15m。

(3)全补偿中心锚结

全补偿链形悬挂的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都是补偿下锚,均可能因两端张力不平衡而产生移动,所以承力索和接触线都要设置中心锚结进行固定,其固定形式相当于由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与承力索中心锚结两部分组成。接触线的中心锚结绳在跨距中间与承力索固定,而承力索的中心锚结是在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增加一根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在该跨距两端的腕臂上固定后,再延长一个跨距拉向另一支柱锚固,使该跨距的承力索不产生位移,因此承力索中心锚结由三个跨距组成。全补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 2011级 姓名:浩 学号: 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 20116687 开题日期: 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 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校园网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姓名学号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级班指导教师 2013年4月12日 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校园网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大大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够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化及时准确的传送给各个系统,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 因此,本毕业设计课题将校园局域网建设过程中主要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校园网、局域网、网络设备选型、布线系统 ?目录 前言?IV 第一章校园网需求分析 (5) 1.3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和网络设备应满足如下需求?2 1.4 系统集成所共同遵循设计原则和共同追求设计目标 ............................................... 2第二章校园网设计方案?3 2.1设计要点?3 2.2网络系统设计综述 (3) 2.2.1 校园网主干................................................................................................... 3 2.2.2 系统功能规划 (4) 第三章IP地址与VLAN规划 ............................................................................. 5 3.1 校园网计算机分布分析?5 3.3 IP地址分配及VLAN划分?6 第四章网络设备选型?8 4.1 交换机 (8) 4.2 路由器....................................................................................................................... 15 4.3 防火墙?22 4.4 传输介质?24 第五章综合系统布线 (25) 5.1 设计目标?25 5.2 综合布线系统组件 (25) 25 5.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原则? 5.4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26)

接触网毕业论文

电气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摘要 接触网、电力机车和牵引变电所并称为电气化铁道的“三大元件”,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而且裸露在外,其运营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道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所以电气化铁道建设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接触网施工。本文主要介绍新建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施工技术,总结新线接触网施工的整体流程。为了更好地阐述,本文还介绍了接触网的基本组成。 关键字: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 Abstract Contact net, electric locomotive and traction substation of electrified railways and known as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is the contact network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there is no standby power supply equipment only and exposed to the outside, its operation stat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safe oper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onstruction is to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w electric railway contact net,the overall process,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nes of the contact net. 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contact system. 【Key words】:Electrified railway;catenary;Construction technology.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电气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铁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政策“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以电力牵引为主。”我国要求当今的电气化铁路在建设里程、电气化率、电气化完成铁路运量比重、电气化复线率、电气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电气货物列车牵引重量等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对此来说就将使工程单位在电气化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准备方面要求较高,自然在施工前要做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技术规范更好的能统一全线工程在不同施工队施工时的施工标准以及工艺,能更好的标准了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卡控。体现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施工和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此论文就我对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方面的标准阐述和施工中所遇到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1. 平均温度t p 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 o 的计算 ① 2t t tp min max += ② 5-2t t t min max o +=弹 ③ 10-2 t t t min max o +=简 式中 t p —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 t o 弹、t o 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 t max —设计最高温度℃; t min —设计最低度℃; 2. 当量跨距计算公式 ∑∑=== n i I n i I L L LD 1 13 式中L D —锚段当量跨距(m ); ).........(3 3 23 113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 ).........(211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之和; 3. 定位肩架高度B 的计算公式 2)101 +( h d h I e H B + +≈ 式中 B —肩架高度(mm ); H —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 ); e —支持器有效高度(mm ); I —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 ); d —定位点处轨距(mm );

h —定位点外轨超高(mm ); 4. 接触线拉出值a 地的计算公式 h d H a a - =地 式中 a 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a 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 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 —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h —外轨超高(mm ); d —轨距(mm ); 5. 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max a ?的计算公式 2 max 2 max E I I a z z -- =? 式中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Z L —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 max E —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 由上式可知 E=0时 Δa=0 6. 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 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 =15℃) max 2115a a a ?± = 式中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15 a —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mm )。a 15与a 的变化关系,主 要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Δa max 的变化量的大小,当Δa max 变化量较大时,则a 15相对a 值的变化较大,当Δa max 变化量较小 时,则a 15相对a 值变化量较小。但Δa max 的变化量又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E max 值的大小,当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较大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大,则a 15≠a ,反之偏移值较小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小,则a 15≈a 。所以确定平均温度时定位点拉出值a 15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极限温度时,拉出值不超过允许误差。除直线反定位以外,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时,拉出值都将是增大。因此,调整a 15时应满足下列关系为好:

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

分类号编号 ******** 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Campus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申请学位:工学学士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 05 月 20 日 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姓名: 导师: 2012年 05 月 20 日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院(系):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信息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因而可以说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我国各地正加紧建设数字化校园, 校园网建设的热潮正日渐兴盛。建设校园网已经成为了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高效、智能的校园网是每个高校都必不可少的。 本设计从校园网络的研究背景入手,通过对校园网络的需求分析、设计原则、设计目标的表述,表明了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利用校园网拓扑图清晰反映了了校园网的具体规划,并具体列举了建设校园网所需的设备、协议及结构。另外,本设计考虑到了校园网的安全问题,顾列举了几个保护校园网络安全的途径方法。最后,总结列举了一下校园网对于学校教学及管理的积极作用,强调了建设校园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园网;设计原则;设计目标;设备;安全 [Abstract] Nowadays, we have stepped in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formation become the core factor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world tre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are gradually warming in our country, many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network school school running conditions as the symbol of modernization. The school set up a high efficiency intelligence, and the office and teaching automation computer campus network,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21 st century construction talent of urgent need. This design fro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campus networ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mand of campus network,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the expression of objectives of design, and shows that the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Use of campus network topology graph clearly reflect the specific planning it campus network, and specific lists the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for equipments, agreement and structure. In addition, this design is considered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gu list some protection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approach. Finally, the paper lists the campus network for the schoo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positive rol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network.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goal; Equipment; security 目录 绪论......................................................................... 1. 校园网建设背景............................................................ 1.1项目概况 ............................................................. 1.2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 需求分析.................................................................. 2.1 系统功能需求......................................................... 2.2系统性能需求 .........................................................

高铁接触网监测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 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The Communication Module Design of High-speed Railway Catenary Compensation Device Detection System 2012 届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5月18日

毕业设计成绩单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王硕禾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评定成绩 指导 得分 教师 评阅人得分 答辩小 组组长得分 成绩: 院长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目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导师*** 导师职称教授 一、设计内容 研制一种能对接触网的补偿装置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通信模块,在发生线索卡滞、补偿装置a、b值超标时准确及时向监控主机的发出预警信息和故障地点,指导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处理,避免发生断线故障和弓网故障。将正常监测到的数据按照规定要求定时上传到监控主机;当出现非正常数据时,则立即向监控主机发出报警信号并附带报警信息。 二、基本要求 1、检测终端定时与监控主机进行握手通信。 2、按监控主机的要求对检测终端进行必要的参数配置。 3、采集到的数据若在正常范围内,则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的存储器中。在一定时间内将 一个该时间长度的平均值上传到监控主机。 4、根据监测终端分析认定为发生线索卡滞、补偿装置a、b值超标的情况,向监控主机 准确及时的发出预警信息和故障地点。 三、主要技术指标 基于C8051F020的下位机通信系统程序,通信协议具体设计,系统通信过程安全可靠,系统通信数据结构简洁。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可参考C8051F020,C8051F020/1/2/3混合信号ISP FLASH微控制器数据手册,C 语言程序设计,GPRS远程监控,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接口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五、进度计划 1、第1周至第2周:查资料,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开题报告。 2、第3周至第6周:通信协议的商定,初步完成系统设计。 3、第7周至第10周:联机调试系统。 4、第11周至第13周:完成设计说明书。 5、第14周至第15周:修改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 教研室主任签字时间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98-09-07 发布 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 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5.0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11级 姓名:陈浩 学号: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陈浩学号20116687 开题日期: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基础知识

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空格上,1×20=20分) 1、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的牵引供电方式主要有直接供电、BT 供电、AT 供电 三种方式。 2、我国电力机车受电弓静态最低工作高度是 5183 mm 。 3、接触线型号TCG110中,T 表示 铜接触线 。 4、承力索型号TJ-120中,TJ 表示 铜绞线 。 5、悬式绝缘子按连接件的状态分: 耳环式绝缘子 和杵头式悬式绝缘子两种。 6、绝缘子的电气性能常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 击穿 电压表示。 7、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 不得 有接头和补强。 8、隔离开关一般可开、合不超过 10 km 线路的空载电流。 9、节点5相当于腕臂柱结构中的 中间柱 装配。 10、带 接地闸刀 的隔离开关为经常操作的隔离开关。 11、接地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分为 工作 接地和保护接地。 12、接触网补偿装置由自动调节线索张力的 补偿器 及制动装置两部分组成。 13、拉出值计算公式: 。 14、横向承力索均选用 19 股GJ-70镀锌钢绞线。 15、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之间用量的重量比例称为 配合比 。 16、接触网滑行试验分两步进行,即 冷滑和热滑 17、节点8用于软横跨横向 电分段 。 18、隔离开关型号D GW 354 中,35表示 额定电压 。 19、接触网钢柱,金属支持结构及距接触网带电部分 5m 以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均应接地。 20、图例符号表示 全补偿 下锚。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绝缘子按结构可分为( D )绝缘子。 A 、棒式和悬式 B 、针式和悬式 C 、针式和棒式 D 、棒式、悬式和针式 2、弹性链形悬挂吊弦布置由定位点到第1根吊弦的距离为( B )。 A 、12m B 、8.5 m C 、8 m D 、4 m 3、锚柱斜拉线对地夹角一般为( C )。 A 、300 B 、400 C 、450 D 、600 4、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 A )悬挂在承力索上。 A 、吊弦 B 、支柱 C 、支持装置 D 、电连接 5、接触网的非正常供电方式是( C )。 A 、单边供电 B 、双边供电 C 、越区供电 D 、AT 供电 6、坠砣块应叠码整齐且其缺口相互错开( D )。 A 、30° B 、60° C 、90° D 、180° 7、我国电力机车使用的受电弓静态最高工作高度( A )mm 。 A 、 6683 B 、 6500 C 、 5183 D 、7000 8、节点10相当于锚段关节中( B )的装配。 A 、锚柱 B 、转换柱 C 、中心柱 D 、中间柱 9、在极限温度时,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 B )。 A 、1/2 B 、1/3 C 、1/4 D 、1/5 10、限界门的吊板下沿距地面的高度应为( A )米。 A 、4.5 B 、5 C 、5.5 D 、6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图例符号 30°表示土壤安息角为30°。 ( √ ) 2、避雷器接地侧接地属于防护接地。 ( × ) 3、在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中,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标准值为200mm 。( × ) 4、图例符号 + 表示支柱处路基为填方。 ( √ ) 5、隔离开关倒闸作业人员安全等级不得低于四级。 ( × ) 6、纵向电连接起到并联供电的作用。 ( × ) 7、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 √ ) 8、节点8用于软横跨横向绝缘电分段。 ( √ )

校园网设计毕业论文

前言 网络应用的发展 目前,全球已掀起一股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的高潮,作为其雏形,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相连的计算机已近达数千万台,全球有数亿人在Internet 上进行信息交换和各种业务处理。Internet上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涉及人类面对和从事的各个领域、行业及社会公用服务信息。成为信息时代全球可共享的最大信息基地。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网络就是计算机”的说法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各国纷纷宣布建设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全球信息一体化局面已指日可待。 我国自1993年与Internet连通以来,已建成了四大主干信息网:中国公众信息网ChinaNET,中国金桥网ChinaGBN,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科院网CASNET。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网络节点相继开通。广东省已经建立了面向本地服务的公共信息网。Internet显示出诱人的商业前景,被国人称为"第二国道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已经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前由于网络、数据库及与之相关的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尤其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内部网(Intranet)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正在迈入网络中心计算(NetworkCentricComputing)时代。人们传统的交互和工作模式正在改变。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可以共享数据,使用群件技术(GroupWare)进而能够协同工作;多媒体数据的存储、传输、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以上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学校传统的计算机业务系统产生影响,使用户能更方便、更直观的使用系统,也使系统的性能更完善、功能更强大。 Internet的发展带动了全世界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现代学校应用程序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能真正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Internet技术应用到学校内部,并建立基

大学毕业设计---接触网设备损伤的检测与处理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接触网设备损伤的检测与处理

一、设计题目及内容 1、设计题目:接触网设备损伤的检测与处理 2、内容:电气化铁路的动力来源与电能,是通过接触网给电力机车供电的。接触网开通送电即投入运行,由于接触网是露天装置,其结构、零件等必然要受到各种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加上电力机车受电弓沿接触线高速摩擦滑行,使接触网经常处在振动、摩擦、电热及构件本身物理变化影响之中,接触网技术状态极易发生变化。为了确保电力机车的安全行驶,应严格保证接触网的技术状态和供电质量,这样就必须对接触网进行经常的检查、调整和维修。本文针对接触网设备容易出现的故障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介绍。 二、基本要求 1、运输能力、牵引总重提高、行驶速度。 2、消耗能源。 3、运输成本、机车车辆周转、整备作业。 4、污染、工作条件。 三、重点研究问题 接触网设备容易出现的故障。 四、主要技术指标 (1)运输能力大、功率大、可使牵引总重提高、行驶速度快。 (2)消耗能源少,其热效率可达20%~26%。 (3)运输成本低,维修少,机车车辆周转快,整备作业少。 (4)污染少,粉尘与噪声小,工作条件好等优点。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一)应收集的资料 (1)运输能力大、功率大、可使牵引总重提高、行驶速度快。 (2)消耗能源少,其热效率可达20%~26%。 (3)运输成本低,维修少,机车车辆周转快,整备作业少。 (4)污染少,粉尘与噪声小,工作条件好等优点。 (二)参考文献 1吉鹏霄.接触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张道俊,张韬.接触网运营检修与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3刘达民.分段绝缘器和分相绝缘器的性能分析.北京.电气化铁道4侯应旗,柯志敏.接触网工.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5上海铁道科技.2008年第04期 六、进度计划

计算机网络组网毕业设计(校园局域网设计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组网毕业设计 (校园局域网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 现代办学条件的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计算机校园网、信息库。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提供综合的网络环境。校园网的使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实现信息交流和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学校办公、管理、教学的现代化。 校园网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一方面连接学校内部子网和分散于校园各处的计算机,另一方面作为沟通校园内外部网络的桥梁。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信等提供综合的网络应用环境。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把校园网简单的理解为一个物理意义上的由一大堆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硬件网络,而应该把校园网理解为学校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生产力的劳动工具,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信等服务的。要实现这一点,校园网必须有大量先进实用的应用软件来支撑,软硬件的充分结合是校园网发挥作用的前提。 一个好的校园网,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第二章、需求分析 (6) 2.1 概括 (6) 2.2目的及要求 (7)

接触网专业术语

1导线高度:接触网导线高度(简称导高),是指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设计规范规定如下:最高高度:不大于6500mm。最低高度:(1)区间、站场:①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不小于5700mm。②编组站、区段站及配有调车组的大型中间站,一般情况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可不小于5700mm。(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①正常情况(带电通过5300mm超限货物)不小于5700mm。②困难情况(带电通过5300mm 超限货物)不小于5650mm。③特殊情况不小于5250mm。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2跨距及拉出值:取决与线路曲线半径、最大风速和经济因素等,我国高速铁路一般在保证跨中导线及定位点在最大风速下均不超过距受电弓中心300mm的条件下,确定跨距长度和拉出值。 3锚段长度:是指接触网相邻的两终端间的距离。 4.绝缘距离:是指接触网的带电部分,与接触网的非带电部分的金属和非金属零件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 5吊弦分布及间距:吊弦间距指一跨内两相邻吊弦之间的距离,吊弦间距对接触网的受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改变吊弦的间距可以调整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吊弦分布有等距分布、对数分布、正弦分布等几种形式,为了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方便,一般采用最简单的等距分布,一般掌握在8--12米。 6.接触导线预留驰度:指在接触导线安装时,是接触导线在跨内,保持一定弛度,以减少受电弓在跨中对接触导线的抬升量,改善弓网的震动,对高速接触网,简单链型悬挂设预留弛度,弹性链型悬挂一般不设预留弛度。 锚段关节安装要求:锚段关节是接触网的张力的机械转换关节,是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其设计和安装质量对受流影响较大,高速接触网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锚段关节:①非绝缘锚段关节采用三跨锚段关节②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五跨锚段关节,安装处理上,尽量缩短接触导线工作支和非工作支同时接触受电弓滑板的长度,提高非工作支的坡度,并保证过度平滑,避免出现硬点和刮弓 8.接触导线(承力索)张力:锚段两端的补偿装置,通过坠砣的重力与补偿滑轮的变比后对接触线(承力索)的拉力。京哈线接触线的额定张力为15KN。接触线的张力,驰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预留驰度为当量跨距的1‰。

《接触网设计规范》(参考Word)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一、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1、技术标准 160km/h及以下区段: 标准值: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安全值:之字值≤400mm;拉出值≤450mm。 限界值:之字值450mm;拉出值450mm。 160km/h以上区段: 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设计值±3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拉出值测量:受电弓滑板平面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检测仪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测量时无需考虑外轨超高,直接校准定位点在检测仪上的投影位置,此位置与检测仪中心点的距离就是拉出值。 二、导线高度 1、技术标准 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 安全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小于6500mm;任何情况下不低于该区段允许的

最低值。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导高测量:将测量仪置于两钢轨之上与两轨面平行,利用测量仪上的观察窗校准定位点位置,测出定位点至两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导高。 三、导线坡度及坡变率 1、技术标准 标准值: 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200-250km/h区段≤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限界值:120km/h及以下区段≤8‰;120-200km/h区段≤5‰;200km/h及以上区段同安全值。 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2、测量与计算方法 定位点A与定位点B之间的坡度测量:1、测出A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