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息分析的流程

信息分析的概念、特点、类型、流程和方法 田整理刘峰涛

信息分析的概念、特点、类型、流程和方法 1. 概念:对信息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过程 功能:整理、评价、预测、反馈 1.课题:针对性、灵活性; 2.内容:综合性、系统性 特点 3.成果:智能性、创造性; 4.工作:预测性、近似性 5.方法:科学性、特殊性; 6.过程:社会性 1.按领域: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交通通信、人物、军事 1. 跟踪型 2. 比较型 2.按内容 3. 预测型:人、情况和知识、手段、事物未来和未知状况、 2.类型预先推知和判断 4. 评价型步骤:6步 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3. 按方法:定性、定量、二者结合 1.形式:载体、方法、线索分类 1.信息整理 2.内容:分类、数据、观点 含义:真实、完整、科学、典型 1.可靠性: 1. 知名学者 2. 著名学府 3. 内部、秘密 4. 图纸、标准、专利 来源 5. 科技书刊 6. 官方来源 7. 专业研究机构 3.流程8. 引用率高9. 正规报刊、 2.信息鉴别10. 论据充分、逻辑严谨 1. 发表时间:新近发表的 2. 空间上:世界、国家、地区、行业 2.先进性 3. 内容新颖性:技术手段或方法改进、应用范围扩大 4.经济效果:产量、品种、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 3.适用性 3.信息分析 1. 逻辑学:分解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联想与反驳 2. 系统分析法:关联树法、环境扫描OSA法 1.来源 3. 图书情报学:目录学、文献检索法、文献计量学、文献综合加工等 4. 社会学:实地调查(关键:研究假设、社会测度) 4.方法 5. 统计学:相关、回归、聚类、确立模型等 6. 预测学:趋势外推法、特尔菲法 1. 定性: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推理法 2.分类 2. 定量:文献计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预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3. 二者结合:定性把握方向,侧重物理模型建立和数据意义; 定量为结果提供数量依据,侧重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质量信息分析和处理控制流程

1 目的 通过规范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程序,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质量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管理工作。 3 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信息处理的组织领导工作,并确保信息处理的必要资源,对机床质量信息档案的完整性负总责。 销售公司: 3.2.1 按《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规定收集和处理顾客的满意度、投诉或建议等反馈资料,同时建立顾客合同档案,保存与顾客沟通的有关资料。 3.2.2 外出服务人员安装调试或维修结束后,须填写《用户服务单》进行反馈。 负责收集涉及本公司产品的有关行业的市场信息和潜在的客户信息。 质管部: 3.3.1 负责对本部门有关质量目标考核所必需的有关数据统计; 3.3.2 负责收集内、外部质量损失及机床故障质量信息; 3.3.3 归口负责质量管理体系信息的分析、处理工作; 负责收集和处理质检和商检部门对本企业产品的抽检结果; 负责收集和统计A 、B 类合格供方的供货质量情况; 负责生产过程中A 、B 类信息(事故)的传递和上报工作。 生产部:负责收集与生产有关的不合格情况,并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供应部/主管:按《采购控制流程》收集和处理好供方供货质量情况、及时率及价格等资料。 研究所: 3.6.1 负责收集国内外本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做到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3.6.2 负责公司有关新品设计及改进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处理。 信息是反映客观事实的定性或定量资料。 数据是定量化的信息。 信息(含数据)的分类及其媒体。 4.3.1 外部信息

a)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b) 外部信息 1) 安装调试、维修人员提供的机床质量信息。有《用户服务单》、《机床调试验收交接单》、《质量索赔表》等。 2) 服务主管接到的用户的传真、信函等服务需求或投诉。 3) 销售员直接书面反映的机床质量问题。 c) 市场(含产品开发、潜在顾客和同行)信息。 d) 相关方外购及外协信息. 4.3.2 内部信息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不合格品单、报废单、返工工票、机床可靠性运行记录表、内部信息反馈单、合理化建议表、质量汇报 b) 紧急信息(如突发性事件等)。 c) 内部交流和沟通的信息 4.3.3 信息媒体可以为独立保持的纸张、磁盘、光盘、录像、录音或照片等,也可以是保持于计算机内存/信息系统中的纸张、磁盘、光盘、录像、录音或照片等各种电子形式的信息。 5 运作流程 与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收集和处理。 5.1.1 有关职能部门应与本市标准管理部门(情报所或标准所)、质监局、工商局等政府部门保持联系,并及时索取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的最新版本。 5.1.2 各部门应识别和确认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确认原则如下: A类:对增强顾客满意度十分重要的法律法规。企业应采取相关措施,贯彻执行A类法律法规。 B类:有助于增强顾客满意度的法律法规。 C类:合法企业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 对于A、B类与质量类的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标准,由质管部汇总编制《与质量有 次完整性和适用性。 5.1.4 对于A、B类法律法规应纳入内审、管理评审和日常监督检查的内容,如有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应分别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图)》的要求执行。 5.1.5 对于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标准,按标准化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由研究所进行收集、宣贯。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5.2.1 质管部负责收集方针、目标及其策划、评审、宣贯和实现情况;收集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评审、审批、更改和再次审批、控制和实施情况;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图)》的规定,收集和保管好内审及管理评审实施情况的资料。

等保服务流程及内容

等保服务内容及报价 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服务流程及内容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服务分为定级备案咨询、安全建设规划、安全等级现状测评、信息系统安全整改咨询和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五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内容如下: 1. 定级备案咨询阶段:通过定级对象分析、定级要素分析,初步确定系统保护等级,协助召开定级专家咨询会议,确定系统保护等级,协助撰写定级报告、协助联络公安机关,完成定级备案工作。 2. 安全建设规划阶段:协助建设单位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做好项目建设的安全规划。 3. 安全等级现状测评阶段:详实调研业务系统,了解系统边界、功能、服务范围、涉及部门、重要程度,全面进行差距分析和脆弱性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和安全漏洞,为等级保护体系设计提供客观依据;将根据之前的项目成果,制定合理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形成等级化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 信息系统安全整改咨询阶段:依据脆弱性评估结果,弥补技术层面的安全漏洞;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前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方案,指导系统运维方落实相关安全保障措施。 5.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阶段:实施等级测评,以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的相关政策要求。 等保服务在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完成项目的系统定级、安全建设规划。在系统建设完成后2周内完成安全评估差距分析、整改建议等工作。在系统整改完成后2周内完成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工作,出具等保测评报告。 1定级备案咨询 1.1工作内容 (1)系统梳理 网络拓扑调查:通过对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调查,确定各个网络安全域,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安全。

资产信息调查:通过对资产信息的调查,确定系统中重要资产,比如服务器、核心交换机、边界防火墙、IDS等。 服务信息调查:通过对服务信息的调查,确定系统服务对象。 系统边界调查:通过对系统边界的调查,确定各子系统边界情况。 (2)定级对象分析 业务类型分析:通过对业务类型的分析,确定各系统的重要性。 管理机构分析:通对管理机构的分析,确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3)定级要素分析 业务信息分析: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明确业务信息(系统数据)被破坏后受侵害的客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和侵害程度。 系统服务分析: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明确系统被破坏或者中断服务后受侵害的客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和侵害程度。 综合分析:通过对业务信息分析与系统服务分析,分别确定其安全等级 确定等级:取业务信息安全等级与系统服务安全等级中最高的为整个系统安全等级。 (4)撰写定级报告 撰写定级报告: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撰写系统定级报告,包括系统描述、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整个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等。 (5)协助定级备案 协助填写备案表:协助业主完成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的填写。 协助评审审批:协助业主组织召开系统定级结果评审会,协助业主完成整个定级审批过程。 1.2交付成果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 信息系统定级备案表

工作分析的流程、作用与意义

职等职级体系干部序列 一、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1、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即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理解这一概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作分析的主体是:工作分析者; (2)工作分析的客体是:工作岗位; (3)工作分析的对象是:岗位中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技能、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心理以及岗位在组织中的运作关系。 (4)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职务说明书。 (5)工作的具体形式或是职业、职务、职位(岗位)、任务与要素。 (6)分析的具体行为形式是调查、研究、分解、比较、综合、分类、排序、评价、记录、说明与描述。 (7)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的调查入手,顺次找出工作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内容范围、属性关系、繁简难易与所需的资格条件。 2、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便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如从工具箱中取出工具、将夹具与加工件安装在机床上,开启机床,加工工件等均是工作要素。 3、任务: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工作要素组成。如工人加工件、打字员打字都是一项任务。 4、职责:个体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与大部分任务。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组成。如打字员的职责包括打字、校对、机器维修等任务。 5、职位:也称岗位,指某一工作班制时间内某个人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的集合,职位与个人是一一匹配的,也就是有多少个职位就有多少人,二者的数量相等,例如,为了达到组织的生产目标,必须搞好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统计、生产调度等,为此设置生产计划员、生产统计员、生产高度员和生产科长等职位。其中,生产计划员主要完成生产任务的编制和监督执行任务,对生产计划的质量负责;生产统计员完成生产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等任务,对生产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生产调度员完成为实现生产计划而所需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任务,对高度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负责;生产科长完

培训工作的基本流程

培训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 第1步培训工作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评估 2、收集培训资料、分析资料价值及实用性 3、参与角色分析 (1)经营者 (2)培训执行者 (3)培训设计者 (4)培训项目经理 (5)行政经历和后勤支持者 4、分析输出 (1)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2)受训者素质分析 (3)差距分析 (4)提出解决的培训方案 第2步培训设计 1、培训设计过程 (1)建立培训目标 (2)确定实施战略 (3)确定培训结果评价方法 (4)确定所需的资源 (5)建立项目计划和预算

2、培训目标设计 3、培训形式设计 (1)研讨 研讨是指针对一个问题,让学员开动脑筋广泛联想,互相启发,相互提高,最后总结其要点。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提出一个实际例子,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大组进行综合并总结要点,供大家学习交流。 (3)演练 演练是指让学员反复重复一个任务完成的步骤直到熟练为止。 (4)现场参观 现场参观是指带领学员到现场观看,了解环境、操作方法等。 (5)讲课 讲课是指集中在教室里,由教师讲授培训内容。 (6)在岗培训 在岗培训是指针对受训者的实际工作,在岗位上进行实践教导,使其提高岗位技能。 (7)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要求学员按照既定情景,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照标准和程序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8)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指要求学员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一个问题讨论得出讨论结论后交给大家归纳、交流和学习。 (9)旁听讨论 这是指由有经验或专业水平高的人组成一个小组并有目的地谈论培训问题,并将谈论中涉及的知识输送到小组外的听众脑中。旁听者边听边记录,以此达到对小组外学员进行培训的目的。 (10)方案选择 方案选择是指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案例后附上若干个解决方案,由学员选出最佳的方案。 (11)游戏式 游戏式即以游戏的方式培训受训者的某些观念或精神。 4、传授与媒介形式设计 (1)面授 (2)电话会议传播 (3)计算机网络传导 (4)录像带 5、课程设计 (1)评价现有培训和开发课程 (2)课程内容设计 (3)教材取得方式确定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和ER图

1. 采购部查询库存信息及用户需求,若商品的库存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则编制相应的采购订货单,并交送给供应商提出订货请求。供应商按订单要求发货给该公司采购部,并附上采购收货单。公司检验人员在验货后,发现货物不合格,将货物退回供应商,如果合格则送交库房。库房管理员再进一步审核货物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则登记流水帐和库存帐目,如果不合格则交由主管审核后退回供应商。 画出物资订货的业务流程图。(共10 分) 2.在盘点管理流程中,库管员首先编制盘存报表并提交给仓库主管,仓库主管查询库存清单和盘点流水账,然后根据盘点规定进行审核,如果合格则提交合格盘存报表递交给库管员,由库管员更新库存清单和盘点流水账。如果不合格则由仓库主观返回不合格盘存报表给库管员重新查询数据进行盘点。 根据以上情况画出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共15 分) 3. “进书”主要指新书的验收、分类编号、填写、审核、入库。主要过程:书商将采购单和新书送采购员;采购员验收,如果不合格就退回,合格就送编目员;编目员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分类编号,填写包括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的入库单;库管员验收入库单和新书,如果合格就入库,并更新入库台帐;如果不合格就退回。“售书”的流程:顾客选定书籍后,收银员进行收费和开收费单,并更新销售台帐。顾客凭收费单可以将图书带离书店,书店保安审核合格后,放行,否则将让顾客到收银员处缴费。 画出“进书”和“售书”的数据流程图。 进书业务流程: 进书数据流程: 售书业务流程: 售书数据流程: 4. 背景:若库房里的货品由于自然或其他原因而破损,且不可用的,需进行报损 处理,即这些货品清除出库房。具体报损流程如下: 由库房相关人员定期按库存计划编制需要对货物进行报损处理的报损清单,

工作分析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工作分析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工作分析是指系统全面的确认工作整体,以便为活动提供各种有关工作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工作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工作分析是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通过对工作输入、工作、工作输出、工作的关联特征、工作资源、工作环境背景等的分析,形成工作分析的结果——(也称作)。 包括工作识别信息、工作概要、和,以及的标准信息,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使用提供方便。 工作分析的术语 在工作分析中,会涉及一些常用术语,但这些术语又常被人们混淆,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些术语对工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继续再的最小动作单位。例如,的迎宾服务工作要素:开门、请客人进来。 (2)任务。任务是指工作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任务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工作要素组成。例如工人给产品贴标签这一任务只有一个工作要素。上面提到的迎宾员,任务是迎接客人,他包括两个。 (3)工作。工作就是组织为达到目标必须完成的若干任务的组合。一项工作可能需要一个人完成,如的工作也可能需要若干人完成。 (4)职责。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实现一定的或完成工作使命而进行的一个或一系列的工作。 (5)。职位也叫岗位,是指担负一项或多项责任的一个任职者所对应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有多少个职位就有多少个任职者。例如,、秘书、等。应该注意的是职位是以事为中心而确定的,它强调的是人所担任的岗位,而不是担任这个岗位的人。职位是确定的,而职位的任职者是可以更换的。 (6)。职务是由一组主要责任相似的职位组成的,也称为工作。在不同的组织中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一种职务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职位。例如,处长这一,在不同的部门都设有这个职位。职务具有职务地位和职务位置的双重含义。即在同一职位,职务可以不同,如同是副厂级干部,却分为第一副厂长、第二副厂长等。虽然都是副厂级,但其职务地位却不同。一个职务也可以有

工作分析的流程、作用与意义

职等职级体系干部序列 、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1、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即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理解这一概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作分析的主体是:工作分析者; (2)工作分析的客体是:工作岗位; (3)工作分析的对象是:岗位中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技能、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心理以及岗位在组织中的运作关系。 (4)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职务说明书。 (5)工作的具体形式或是职业、职务、职位(岗位)、任务与要素。 (6)分析的具体行为形式是调查、研究、分解、比较、综合、分类、排序、评价、记录、说明与描述。 (7)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的调查入手, 顺次找出工作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内容范围、属性关系、繁简难易与所需的资格条件。 2、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便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如从工具箱中取出工 具、将夹具与加工件安装在机床上,开启机床,加工工件等均是工作要素。 3、任务: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工 作要素组成。如工人加工件、打字员打字都是一项任务。 4、职责:个体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与大部分任务。它可以有一 个或多个组成。如打字员的职责包括打字、校对、机器维修等任务。 5、职位:也称岗位,指某一工作班制时间内某个人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的集合,职位与个人是一一匹配的,也就是有多少个职位就有多少人,二者的数量相等,例如,为了达到组织的生产目标,必须搞好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统计、生产调度等,为此设置生产计划员、生产统计员、生产高度员和生产科长等职位。其中,生产计划员主要完成生产任务的编制和监督执行任务,对生产计划的质量负责;生产统计员完成生产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等任务,对生产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生产调度员完成为实现生产计划而所需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任务,对高度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负责;生产科长完成生产管理各方面的协调、指导、监督和指挥任务,对整个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负责。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经典作品)知识交流

1.采购部查询库存信息及用户需求,若商品的库存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则编制相应的采购订货单,并交送给供应商提出订货请求。供应商按订单要求发货给该公司采购部,并附上采购收货单。公司检验人员在验货后,发现货物不合格,将货物退回供应商,如果合格则送交库房。库房管理员再进一步审核货物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则登记流水帐和库存帐目,如果不合格则交由主管审核后退回供应商。 画出物资订货的业务流程图。 2.在盘点管理流程中,库管员首先编制盘存报表并提交给仓库主管,仓库主管查询库存清单和盘点流水账,然后根据盘点规定进行审核,如果合格则提交合格盘存报表递交给库管员,由库管员更新库存清单和盘点流水账。如果不合格则由仓库主观返回不合格盘存报表给库管员重新查询数据进行盘点。 根据以上情况画出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3.“进书”主要指新书的验收、分类编号、填写、审核、入库。主要过程:书商将采购单和新书送采购员;采购员验收,如果不合格就退回,合格就送编目员;编目员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分类编号,填写包括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的入库单;库管员验收入库单和新书,如果合格就入库,并更新入库台帐;如果不合格就退回。“售书”的流程:顾客选定书籍后,收银员进行收费和开收费单,并更新销售台帐。顾客凭收费单可以将图书带离书店,书店保安审核合格后,放行,否则将让顾客到收银员处缴费。 画出“进书”和“售书”的数据流程图。 进书业务流程: 进书数据流程: F3.2不合格采购单 售书业务流程:

售书数据流程: 4.背景:若库房里的货品由于自然或其他原因而破损,且不可用的,需进行报损处理,即这些货品清除出库房。具体报损流程如下: 由库房相关人员定期按库存计划编制需要对货物进行报损处理的报损清单,交给主管确认、审核。主管审核后确定清单上的货品必须报损,则进行报损处理,并根据报损清单登记流水帐,同时修改库存台帐;若报损单上的货品不符合报损要求,则将报损单退回库房。 试根据上述背景提供的信息,绘制出“报损”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 报损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分析 (2)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说明书 (S-I)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说明书

1 信息安全管理 1.1目的 本流程目的在于规范服务管理和提供人员在提供服务流程中应遵循和执行的相关活动,保证信息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满足SLA中的信息安全性需求以及合同、法律和外部政策等的要求。 1) 在所有的服务活动中有效地管理信息安全; 2) 使用标准的方法和步骤有效而迅速的处理各种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问题, 识别并跟踪组织内任何信息安全授权访问; 3) 满足服务级别协议、合同、相关法规所记录的各项外部信息安全需求; 4) 执行操作级别协议和基础合同范围内的信息安全需求。 1.2范围 本安全管理流程的规定主要是针对由公司承担完全维护和管理职责的IT系统、技术、资源所面临的风险的安全管理。 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在服务提供流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则依据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所设定的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客户自身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公司内部信息、信息系统等信息资产相关的安全管理也应遵循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所设定的安全管理规定。 2术语和定义

2.1相关ISO20000的术语和定义 1) 资产(Asset):任何对组织有价值的事物。 2) 可用性(Availability):需要时,授权实体可以访问和使用的特性。 3)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信息不可用或不被泄漏给未授权的个人、实 体和流程的特性。 4) 完整性(Integrity):保护资产的正确和完整的特性。 5)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及其他属性,如:真实性、可核查性、可靠性、防抵赖性。 6)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 整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基于业务风险方法以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 7) 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策略、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 流程和资源。 8)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系统地使用信息以识别来源和估计风险。 9) 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将估计的风险与既定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 以确定重要风险的流程。 10)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流程。 11) 风险处置(Risk treatment):选择和实施措施以改变风险的流程。 12)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的风险的协调的活

工作分析基础知识测试题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资料请访问.(.....)

第六章工作分析 1.下列关于工作分析作用陈述不正确的是( )。(P94) A、工作分析即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职责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B、工作分析作用主要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上 C、工作分析通过实现组织结构优化与职位体系的再设计,有效地支持企业战略 D、从优化组织结构角度讲工作分析有助于企业战略的稳定 E、工作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在流程中的角色与权限,理顺与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关系,提效率 2.下列关于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陈述不正确的是( )。(P94-95) A、当战略转移时,工作分析在明确职位设置、确定职位职责与任职者要求等方面给人力资源规划以支持 B、工作分析形成的工作规范规定了具体职位的工作性质、内容和要求,可以为员工职位培训提供信息支持和指导 C、工作分析直接支持薪酬体系的设计,优化企业内部的薪酬结构 D、工作分析形成的职位说明书与任职资格体系可成为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书面依据 E、工作分析确立科学且具激励性的职业上升路线,有利于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3. 下列关于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不包括( )方面。(P94-95) A、优化工作流程 B、绩效管理 C、工作评价 D、薪酬管理 4. 下列关于工作分析流程顺序陈述正确的是( )。(P95) A、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确定工作分析目的→运用工作分析技术收集工作相关信息→整理和分析工作相关信息→形成工作分析结果→核对与应用工作分析结果 B、确定工作分析目的→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运用工作分析技术收集工作相关信息→整理和分析工作相关信息→形成工作分析结果→核对与应用工作分析结果 C、确定工作分析目的→运用工作分析技术收集工作相关信息→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整理和分析工作相关信息→形成工作分析结果→核对与应用工作分析结果 D、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运用工作分析技术收集工作相关信息→确定工作分析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相关信息→形成工作分析结果→核对与应用工作分析结果 5.下列关于工作分析流程陈述不正确的是( )。(P95) A、工作分析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 B、应根据企业、职位性质选择适当的工作分析方法 C、工作分析结果是职位说明书 D、工作分析过程中调查工作相关的背景信息是基础性工作 E、要动态应用工作分析结果

物流信息互联网模式及业务流程图

56信息物流配载网项目 (一)、项目的简要介绍: 56信息网是为广大的货主和具有集装箱运输资质的企业、个人提供货源、车源等信息发布和搜索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运输双方能进行信息及时有效的互换和对接,能够让彼此双方在便捷、高效、低成本和安全的物流服务中得到互利。 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最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具有“安全、迅速、简便、价廉”的特点,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可以通过综合利用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多式联运,实现“门到门”运输。在集装箱运输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问题:港区后方陆域规划滞后,运输企业负担重,行业利润低,企业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行业信息不对称、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完善等等。因此开发和推广使用《56信息网信息平台》成为当前集装箱运输行业最为迫切的需要,以做到集装箱运输企业对货、人、车的及时有效的高效能管理,为整个集装箱运输行业的有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项目意义、项目的内容及目标 1、项目意义

56信息网的建立旨在推动帮助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为物流企业、各个车队企业和个人车主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其能够通过平台得到物流信息的交换并从其中能够得到利益最大化。项目本身本着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和安全在企业、个人货主与物流企业、个人车队以及配货站之间传递。让广大的客户对56信息网平台的使用能够简单易懂的操作、发布、搜索自己想要得到信息源以达到增加他们的利润。信息平台的搭建也能够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带动相关物流的产业加快前进的步伐,为各个货主、运输企业和个人带来方便和利益。 56信息网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如下) 1.1 针对企业货主和个人货主:提供了全面的物流服务信息,包括车辆资源、货物拼箱、集装箱的找车疏港等货运信息,方便货主通过快速查询,找到适当的物流服务;货主也可以通过发布及时的货运信息或发布企业货运计划,供物流服务企业查询;习惯于网上操作的货主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到所有的相关信息。 1.2 小型货物运输企业:通过发布车辆信息、空箱配货、线路信息等,为货主提供方便的联系渠道,也为同行之间的合作提供方便。 1.3 货主及配货部:即可以发布货源信息,也可以发布优势线路及临时车辆和货物信息,有效的调度运力资源和货物资源。 1.4 大型货运企业:实现基于统一平台的信息共享和跨区域合作,既节约成本又方便快捷的完成货运运输。 1.5 大型货物集散地:提前为拟到车辆提供返程货源,提前为拟发货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分类法 ?排列法 ?点数法 ?配对比较法 ?点数加权法 ?工资市场调查 分类法 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革,又称归级法。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企业全部(或规范范围内)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 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确定等级标准。各等级标准应明确反映出实际上各种工作在技能、责任上存在的不同水平。在确定不同等级要求之前,要选择出构成工作基本内容的基础因素,但如何选择因素或选取多少则依据工作性质来决定。在实际测评时,应注意不能把岗位分解成各构成要素,而是要作为整体进行评定。岗位分类同企业单位以外的职业分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各类职业分类标准是以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岗位分类为基础制定的。一旦这类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单位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便可依据、参照或执行这类标准。 (一)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岗位分析。和其他方法一样,岗位分析是基础的准备工作。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的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岗位分类。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首先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然后在划分大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中类。最后,再根据每一种类中反映岗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小类。 3、建立等级结构和等级标准。由于等级数量、结构与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和复杂。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等级数量。等级的数量取决于工作性质、组织规模、功能的不同和有关人事政策。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等级数量,并没有同一的规定和要求。但无论是对单个的职务还是对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量。 (2)确定基本因素。通过这些基本因素测评每一职位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当然,不同的机构选择的因素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确定等级标准。因为等级标准为恰当的区分工作重要性的不同水平以及确定工作评价的结果提供了依据,所以它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从确定最低和最高的等级标准开始的。 4、岗位测平和列等。等级标准确定后,对岗位的测评和列等就根据这些标准,将工作说明书与等级标准逐个进行比较,并将工作岗位列入相应等级,从而也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对小企业来说分类法的实施相当简单,若应用到由大量工作人员的大企业,则会变

职务分析的基本步骤

职务分析的基本步骤 走进一个大型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通常我们可以见到招聘组、培训组、考核组、薪酬组、福利组、员工关系组等专业的工作小组专业的工作人员。可是我们招聘人员的依据是什么?培训的前提是什么?考核的关键在哪里?薪酬的设定原理是什么……无数的问题似乎没有人提起过,可做好这些工作都有得做好一个前提工作就是对工作岗位的分析与研究了解,也是人力资源的最基本工作——职务分析。 那我们如何做好这样基础工作呢?为了顺利做好这项工作,建议分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1 、收集、整理公司现有的工作情况,权责情况。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与对照,公司现行的情况与理论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区别的合理性如何? 2 、整理好以上情况后,召集相关管理者开会说明目前公司在职务权责存在的问题,并说明进行职务分析的原因与作用,原则是站在各位管理者的立场上进行的,是为了方便各位管理者在工作上权责分明清晰。便于与相关管理者在工作上达成共识。 3 、成立职务分析小组,并对进行职务分析表格的设计。由职务分析小组先试编写几份职务分析情况,并进行修改与讨论,确定在职务分析小组内达成一致。 4 、职务分析小组进行具体的职务分析实施方案,编写在教案,再次如集相关管理者进行职务分析技巧与要点培训。 5 、职务分析小组进行现场收资料收集,并对职务信息进行分析,编写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并依据这些原始资料作出初稿。 6 、对初稿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反馈到相关主管及工作岗位人员,进行再次现场确认与修改。 7 、对初稿反馈情况在职务小组内进行讨论后,再与相关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改。

8 、召集相关管理者坐谈,对两次讨论过的职务分析书进行讨论,对职务描述和职务权责进行定稿。 写到这里,职务分析的流程基本完成了,但不同公司的具体操作流程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公司的权责区分亦有差异。职务分析书的内容没有标准,适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到权责清晰就是最好的职务分析说明书。

质量信息分析和处理控制流程

1目的 通过规范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程序,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质量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管理工作。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信息处理的组织领导工作,并确保信息处理的必要资源,对机床质量信息档案的完整性负总责。 3.2销售公司: 321 按《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规定收集和处理顾客的满意度、投诉或建议等反馈资料,同时建立顾客合同档案,保存与顾客沟通的有关资料。 3.2.2外出服务人员安装调试或维修结束后,须填写《用户服务单》进行反馈 3.2.3负责收集涉及本公司产品的有关行业的市场信息和潜在的客户信息。 3.3质管部: 3.3.1负责对本部门有关质量目标考核所必需的有关数据统计; 3.3.2负责收集内、外部质量损失及机床故障质量信息; 3.3.3归口负责质量管理体系信息的分析、处理工作; 3.3.4负责收集和处理质检和商检部门对本企业产品的抽检结果; 3.3.5负责收集和统计A、B类合格供方的供货质量情况; 3.3.6负责生产过程中A、B类信息(事故)的传递和上报工作。 3.4生产部:负责收集与生产有关的不合格情况,并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5供应部/主管:按《采购控制流程》收集和处理好供方供货质量情况、及时率及价格等资料。 3.6研究所: 3.6.1负责收集国内外本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做到消化吸收、为我所用;3.6.2负责公司有关新品设计及改进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处理。 4定义

4.1信息是反映客观事实的定性或定量资料。 4.2数据是定量化的信息。 4.3信息(含数据)的分类及其媒体。 4.3.1外部信息 a)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b)外部信息 1)安装调试、维修人员提供的机床质量信息。有《用户服务单》、《机床调试验收交接单》、《质量索赔表》等。 2)服务主管接到的用户的传真、信函等服务需求或投诉。 3)销售员直接书面反映的机床质量问题。 c)市场(含产品开发、潜在顾客和同行)信息。 d)相关方外购及外协信息. 4.3.2内部信息 a)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不合格品单、报废单、返工工票、机床可 靠性运行记录表、内部信息反馈单、合理化建议表、质量汇报 b)紧急信息(如突发性事件等)。 c)内部交流和沟通的信息 4.3.3信息媒体可以为独立保持的纸张、磁盘、光盘、录像、录音或照片等,也可以是保持于计算机内存/信息系统中的纸张、磁盘、光盘、录像、录音或照片等各种电子形式的信息。 5运作流程 5.1与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收集和处理。 5.1.1有关职能部门应与本市标准管理部门(情报所或标准所)、质监局、工商局等政府部门保持联系,并及时索取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的最新版本。 5.1.2各部门应识别和确认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确认原则如下: A类:对增强顾客满意度十分重要的法律法规。企业应采取相关措施,贯彻执行A类法律法规。 B类:有助于增强顾客满意度的法律法规。 C类:合法企业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 5.1.3对于A、B类与质量类的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标准,由质管部汇总编制《与 次完整性和适用性。 5.1.4对于A B类法律法规应纳入内审、管理评审和日常监督检查的内容,如有不合格

工作分析方法的六个步骤

在做工作分析时,应当按照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一、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用途 首先,在一开始要明确工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将用于何种目的。其理由是:工作分析所获得信息的用途直接决定了需要搜集何种类型的信息,以及使用何种技术来搜集这些信息。 有些技术对于编写工作说明书和为空缺的工作岗位甄选员工是极为有用的,例如,同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进行面谈,让他们自己说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所负有的责任有哪些。而另一些工作分析技术,则不能提供上面所需要的那种描述性信息,因而无法满足编写工作描述这一任务的需要。但它所提供的信息却有助于对每一种工作进行量化排序,可以使得我们对各种工作进行对比,因此,在确定工作报酬时,这种工作分析技术就十分有用了。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你在工作分析开始的第一步,就必须首先确定工作分析所得出的信息将被用于何种目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采用何种相关技术去搜集这些信息。 二、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 接下来,可以先看看那些可得到的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如组织图、工作流程图和工作说明书等。组织图显示出了当前工作与组织中的其他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它在整个组织中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组织图不仅确定了每一职位的名称,而且用相互联结的直线明确表明了谁应当向谁汇报工作,以及工作的承担者将同谁进行信息交流等等。 在组织图中只能简单地获知工作流动的方向,而工作流程图则提供了与工作有关的更为详细的信息。图16-2所示的是一种最简单的工作流程图,它只显示了当前工作的投入流及其产出流。在该图中,库存控制员的工作流程包括:从供给者处接收到存货;从两位工厂管理者那里接到对存货的要求;向这些管理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存货;就库存半成品的状况向两位管理者提供信息。最后,需要提到的是,如果有现成的工作说明书的话,它将是你审查并重新编写工作说明书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三、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析 当需要分析的工作有很多但它们彼此又比较相似的时候,例如,对流水线上的工人所做的工作进行分析,如果我们对他们所做的工作一个一个地进行分析,必然非常耗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典型工作进行分析显然是十分必要同时也是比较合适的。 四、搜集工作分析的信息 在这一步,就是要通过搜集有关工作活动、工作对员工行为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对人员自身条件(如个人特点与执行工作的能力等)的要求等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实际的工作分析。 五、同承担工作的人共同审查所搜集到的工作信息 工作分析提供了与工作的性质和功能有关的信息。而通过工作分析所得到的这些信息只有与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以及他们的直接主管人员进行核对才有可能不出现偏差。这一核对工作有助于确定工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是否正确、完整,同时也有助于确定这些信息能否

信息分析复习重点

信息分析与预测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作用、和特点? 答: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反馈四项基本功能。整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价,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预测功能——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反馈功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消费效果对预测结论进行审议、评价、修改和补充。信息整理和评价是信息分析与预测两项基础性功能,是为预测和反馈功能做准备的;预测和反馈是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两项特征性功能,是信息整理和评价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1、发现规律性东西,为科学决策服务;2、寻找和把握科技发展机会,为R&D服务;3、为市场开拓服务。如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有利的市场地位。(企业/供应链)。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1、针对性,2、系统性,3、科学性,4、近似性,5、局限性6、研究成果的智能性。 2、我国信息分析预测工作的经历的变化? 答:我国的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也首先从科技领域发端,是与国家科技信息工作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它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1956~1966年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1976~1992年的恢复和重新发展时期;1992年以后的发展新时期。 3、信息分析与预测所经历的主要环节? 答:1.课题选择2.信息搜集3.信息整理、评价和分析4.产品制作、评价和作用。 4、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 答:信息分析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信息预测就是“鉴往知来”,即以事物过去已知信息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参照当前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各种情况,运用情报学的、现代管理的、数学的和统计的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事物的未知和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5、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趋势 答:从国际大视野来看,当今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主要出在以下发展趋势: (1)信息分析与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日趋完善。 (2)信息分析与预测技术手段日趋现代化,主要是研究开发智能化信息分析与预 测的软件系统,建立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数据库,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 (3)信息分析与预测产业步伐不断加快。 (4)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数据 信息 分析

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 数据分析概念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过程都需要适当运用数据分析过程,以提升有效性。例如J.开普勒通过分析行星角位置的观测数据,找出了行星运动规律。又如,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要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所得数据以判定市场动向,从而制定合适的生产及销售计划。因此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 数据分析步骤 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数据分析过程实施 数据分析过程的主要活动由识别信息需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并改进数据分析的有效性组成。 一、识别信息需求 识别信息需求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可以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清晰的目标。识别信息需求是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应根据决策和过程控制的需求,提出对信息的需求。就过程控制而言,管理者应识别需求要利用那些信息支持评审过程输入、过程输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过程活动的优化方案和过程异常变异的发现。 二、收集数据 有目的的收集数据,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的基础。组织需要对收集数据的内容、渠道、方法进行策划。策划时应考虑: ①将识别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如评价供方时,需要收集的数据可能包括其过程能力、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等相关数据; ②明确由谁在何时何处,通过何种渠道和方法收集数据; ③记录表应便于使用; 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丢失和虚假数据对系统的干扰。 三、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是将收集的数据通过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其转化为信息,通常用方法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