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

————————————————————————————————作者:————————————————————————————————日期:

2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设计

——冠县清水中学庄现贺

第一种课型——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0-212页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单元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语言,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发展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把握节奏、情感基调,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适当拓展阅读,进一步积累、感悟、理解古诗文语言,初步形成语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揣摩“微言大义”的字眼,探究“言外之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的美,了解作者的细腻情思。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重点难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文的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的美,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一部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影片。

◆学生准备

(1)提前预习,初步感知本单元大致内容。

(2)搜集有关本单元的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等。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单元解读,初步感知

3.学法指导,知识迁移。

4.合作交流,补充资料。

◆学生活动

1.沉醉山水,陶冶情操。

2.体察自然,情景交融。

3.齐读学法,学以致用。

4.交流讨论,积累运用。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自然是画,自然是文学,自然是哲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赏美之心,感知风景的多姿;用爱美之心,领略风景的魅力;用审美之心,探究风景的神韵,创作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写景佳作。今天,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自然山水的优美篇

章中吧!

二、单元解读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我国古代文人学士历来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将自己的细腻情思融入本无情感可言的山水之中,使山水有了性情,自然有了生命。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我们要通过了解作者的情感来领悟景物的意蕴。

三、学法指导

教师明确:

(1)《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学生齐读课本190页的第二段)

四、合作交流

(一)文体知识

1、《三峡》:游记散文

2、《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写景小品文

(2)《记承天寺夜游》:散文

3、《观潮》:散文

4、《湖心亭看雪》:写景小品文

5、《诗四首》:诗歌

(二)文学常识

学生交流整理: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结合已学知识和每一课课下注释①,初步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等。

教师适当补充:

1、《三峡》: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2、《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是陶宏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全文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隐逸山林的高洁志趣。陶宏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492年辞官,隐居句曲山,酷爱山水。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

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元丰三年(1080),谪居黄州,自号东坡居士。苏轼一生在文学上很有成就,所作视野开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由于他在仕途上屡遭贬斥,因而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佛老思想。这篇短文即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3、《观潮》: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4、《湖心亭看雪》: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5、《诗四首》

(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

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使至塞上》: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

(3)《渡荆门送别》: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三)初步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预习情况,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课主要内容,初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教师适时补充:

《三峡》写山则山山相连,峰峰相接,写水则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或温柔宁静,凄清悲凉。《答谢中书书》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的生命愉悦。《记承天寺夜游》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月夜小景,意境清新隽永,情感纯真悠长,语言朴素活泼。《观潮》用精练的笔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潮和观潮盛况。《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似诗似画,若有若无,情韵悠悠。四首诗歌都是情景交融、诗画相生的千古佳作:《归园田居》归隐田园;《使至塞上》奇特壮美;《渡荆门送别》怀念惜别;《登岳阳楼》记游抒情。

(四)积累字词

对生字词进行圈点勾画,可统一整理并积累运用。另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如: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比如,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

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6、通假字

……

五、课堂小结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

低年级单元导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种课型低年级单元导读课基本策略 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单元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主题为教学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依托,以读通课文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读通课文、初步认识生字,大体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习欲望,为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单元导读课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 为“启发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把握。 基本流程: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聚焦重点单元回顾 整体感知疏通句段互学认读总结提升 低年级单元导读课基本流程图 1 .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并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操作要领:围绕单元主题、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营造宽松、积极的氛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了解单元阅读内容。 2 .初读课文,疏通句段 学习目标:自读课文,读通句子,圈认生字、生词。 操作要领: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基本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标记出来,多读几遍。圈画阅读过程中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式认读识记。

3. 聚焦重点,互学互认 学习目标:读通难读的句子。同桌、小组内互助认读生字。操作要领:教师采用范读、领读、合作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认读生字,增强认读效果。学生对较难认读、易读错的生字进行标记。 4.单元回顾,总结提升学习目标:回顾单元主要内容,总结本课学习成效,整理助学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操作要领:师生对单元内容做简单的回顾梳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设置问题,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收集整理助学单,了解学生识字情况,为整体识写课做好准备。 二、单元导读课应注意问题 (一)注意本课“度”的把握 有的老师在进行本课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既让学生把本单元的课文读正确、流利,又让学生认会生字,同时还要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针对这些要求,熟悉课标的老师会发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粗知文章大意”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是我们中年级段的学习要求,对于低段课标是这样要求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没有涉及到,更何况是在单元学习之前的预习课。因此,如果我们过高的设定目标,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依据《课标》要求和本学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单元导读课的目标设为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读通课文,疏通句段,初步认识生字,扫除阅读的障碍。万不可拔高要求。

单元整体教学之单元导读课

单元整体教学之单元导读课 一、导入新课:我国的世界遗产 二、阅读单元导语,找出重点文字。 三、观赏部分我国的世界遗产之图片。谈感受。 词语来概括它的特点。 五、出示单元学习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实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使用。 六、检查预习。 1、读词语,根据词语间的关系检查读文情况。 (1)屯兵打仗 (2)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3)鸟瞰端详 2、写字:殿廊 3、学习四字词,教给理解词语的方法。 (1)身材魁梧姿态不一神态自若气魄雄伟——主谓关系,注重结构 (2)神清气爽崇山峻岭南征北战 神气清爽崇峻山岭南北征战——调换位置理解意思 (3)蜿蜒盘旋金碧辉煌——观察图片,实体感知 4、学习“日积月累”对联 用图文结合法重点学习“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单元整体教学之精读课 一、视频引入 1、通过世界遗产引入,板题,读题。 2、查字典理解“俑”是什么意思。 3、播放视频了解秦兵马俑。 4、课文所描写的秦兵马俑又是怎样的呢?引入课文,快速浏览,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个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5、学习过渡句。 (1)汇报,出示,板书重点词。 (2)课文写它规模宏大是在第几自然段?(2)写它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呢?(4——8节)(3)小结:看来这句话在文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但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而且承上启下,是一个过渡段。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呢?发现最明显的方法:列数字。 2、去掉数据比较读,你觉得哪一段好?为什么? 3、单独提出数据,你能用这些数据像课文一样介绍俑坑的情况吗? 4、学习作比较的将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5、看一号坑图片。问:刚才我们看到的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的?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从高处看”的意思,是哪个?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

课题:第一单元课型:导读课课时:1 总时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另外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二、设计理念 1.整合教学资源。 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重点,整合以后,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效率更高了。 2.优化学习的过程。 语文学习虽然会有多种收获,但对语文教学本身而言,应该以感悟理解文本,获得方法为主。 3.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语言是语文课极其重要的任务,。语言积累要靠背诵和记忆,但是又不能单纯靠记忆和背诵来检验积累的情况。 三、学习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本好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组课文“我爱阅读”。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单元导读,明确本组单元要求。 2.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完成读书单。 3.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

部编版三年级第二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国昌实验学校三年级李珊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自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金秋时节”,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填写有框架的单元学习导图,规划单元学习活动,形成单元学习设想。拓展目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填写思维导图,提炼单元主题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诵读经典,激趣导入 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这节课,我们就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咱们先上一节单元导读课,好不好?上课!请看“自学导航”。 二、独立自学,整体感悟 “独立自学,整体感悟”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师:自读单元导语,说说本单元主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学习要求,用笔标出来。 什么是单元主题?——就是本单元讨论的主要话题。这一单元是讨论的是什么话题呢?我们应注意哪些学习要求?自己读一读,把有关的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师: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金秋时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注意的学习要求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指导学生说说单元主题,应注意哪些要求,用横线划出来。) 师:单元导语我们读懂了。 师:请看《自学导航》第2条: 小声朗读课文一遍,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圈出,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4课】 师:我们先来看第4课——《古诗两首》。把书平放到桌面上,一手拿着笔,一边读一边做标记。 (生自读《古诗两首》一遍) 认真读古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 【第二课】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认真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第三课】 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 出示:小组合作,说说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填写单元学习导图。 师:请大家看——这就是单元学习导图。(出示“单元学习导图”)刚才我们说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来?(填写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剪不断的乡愁 单元导读课型 【教学内容】 1、读背单元导读; 2、浏览“一主两翼”本单元文章。 3、完成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 【教学流程】 一、单元导入 “单元导读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整体读(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承接读(老师读括号里的部分,学生读其他。) (满地的月光), 无人清扫,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 像压过的相思······ 月光都带有荷叶的清香。 3.填空背诵读; 满地的 那就 包一片 回去夹在 扁扁的, ······ 月光。 4.背诵单元导读(可再用2分钟的时间将单元导读的内容背诵得更加扎实) 二、浏览本单元内容,深化单元主题 “单元内容浏览”对应的教学目标

1.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怀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怀恋和赞美故乡的。请快速默读三本书中的文章,提炼本单元的主题。 2.提炼出单元主题:“剪不断的乡愁” (1)齐读单元主题 (2)释“乡”字:主宾围绕餐桌上的食物,相向而坐,一同进餐,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2.制作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第一、二、三级) “全单元内容的思维导图制作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制作单元导读图一、二、三级 生活哲思 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泊船瓜洲诗两首祖国乡愁故乡 故乡的云月是故乡明天上的星星 杂诗 人日思归渡汉江 春夜洛城闻笛故乡之歌随园诗话闻雁 月之故乡游子谣乡愁四韵流浪的中秋种太阳的人移民列车逢入京使中秋夜夜雨寄北 语文书 主题 诵读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第四级:提炼每篇课文的主题。第一级:单元主题 第二级:课文主题 第三级:课文题目 第四级:好词佳句) 三、名言背诵环节 “速度速记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复习背诵环节: 背诵《主题读写》中的单元导读。 2.一分钟自读自背,一分钟男女生接读,齐背“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四年级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导读课 学习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主题、目标、学习方法。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宽广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呀。 二、感知单元主题: 1、读课题,猜主题 自由读课题,猜每篇课文都讲什么? 2、读导语,悟主题 默读单元导语,从导语中你获得了什么? 3.读课文,引主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喜欢的课文,说说自己初读感受。 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感知单元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本组课文中的四篇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第二课中的二、三自然段,第三课中的五、六自然段,激发朗读兴趣。 四、读片段,定学法: 1、体会本单元课文的特点。 提示学法: 1)、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等写法。 2)、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排比) 2、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游记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五、明确单元目标: 1、掌握29个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背诵文中精彩的语段。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4、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写在积累本上。 1、桂林山水、溶洞、天山的资料。 2、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 3、课外阅读:有关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文章。

第二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通过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学习方法。 3、初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初步感知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 4、搜集有关的词语、片段,激发阅读、写作的兴趣。 重难点: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一种品质是打开窗户的钥匙,耀眼而珍贵。它是美好,是欣喜,是希望,这种品质是什么呢?这节课一起去感受它。 二、感知单元主题 1、读课题,猜主题 自由读课题,猜每篇课文都讲什么? 2、读导语,悟主题 默读单元导语,概括单元主题 边读边圈画单元导语中重点句子,概括出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 3、读课文,引主题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本组课文喜欢的课文,边读边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和自己喜欢的原因。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精彩段落进行激情朗读。 (读第五课6、7、8自然段,第七课3—6自然段。) (3)、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明确单元目标。 1、掌握27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3、仔细品味语言,体会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单元训练重点:品味语言,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的品质,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明确学习方法: 1.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2、揣摩作者有条理地叙述和对人物细致的描写,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人物良好品质的方法。 3、关注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 1.收集诚信名言警句 2.仔细观察生活,收集相关资料。

张霞单元导读课堂实录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读课 主题:善待环境,呵护家园授课教师:张霞 (导师点评:在教学目标之前应该对本单元教材大体做一下简单分析,而且弄清楚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重要位置,或者是确定一下单元教学目标,会更好!) 一、教学目标: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感知四篇课文大意;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了解本单元要查找的资料有哪些,做好查找计划,提前查找。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团队作风。 4、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导言: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请同学们按要求认真阅读以下要求: 1、我知道本单元的主题: 2、本单元精读的课文(),略读的课文是。 3、这四篇课文叙述的故事我能讲出来: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补充自己每一课的内容。

因为所以。 4、我还能谈一谈读完课文的感受: 5、我发现了要查的资料有这些: 6、我知道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7、原来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 8、除了老师要求的,我还有别的收获呢! (导师点评:教师在整个单元学习前,设计了扑捉单元主题、内容和习作训练重点等的相关路径,这无疑是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捷径,这几个问题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学生依次独立阅读后基本能够达到教师的目的和要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要求学生说出每篇课文突出的主题,提问集中,便于思考,省时高效。)(二)、自由读书,自主感悟。 生:(自由读书,就老师提出的阅读要求认真读书,勾勾画画,老师巡视课堂,参与其中,随时激趣点拨。)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读完整个单元后,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收获,遇到不同的意见或出现了困难,一起交流探究,为“我是读书小能手”擂台赛做准备。) (四)、汇报学习收获。 1、学生汇报学习收获,为了激趣,老师组织举行“我是读书小能手”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必答,抢答,补充,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单元学习方法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完整版)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嵊泗菜园第一小学李群英 拜读了很多关于“单元导读课”的理论文献,观看了不同主题不同年段的单元导读课,聆听了许多来自第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得,觉得自己对“单元导读课”这种新型的课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我把自己的点滴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决定了三种课型。 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整体感知(单元导读课)——部分感悟(部分感悟课)——整体回顾(单元总结课)。单元导读课居于整组教学之首,又称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或感知课。 二、单元导读课的概念及基本模式。 1.何谓单元导读课 从刚才的录像课,还有上学期我们菜园一小展示的关于单元导读课的课例研究活动中,大家都已知道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它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1.连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2.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3.学习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4.尝试实践,规划学习策略。 刚才忻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录像课,这几个流程基本都已一一体现,说明这堂课是一堂非常典型的单元导读课,它已抓住了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那么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到底怎样呢?它如何操作呢? 2.单元导读课基本模式一般为“激趣——引学——导读——促行”,说白了,就是进行四个“导”:”导趣、导读、导学、导行。 (1)导趣:就是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单元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文本,文体中蕴含的故事、哲思、美景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让文本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继而产生“一探究竟”动力,那么阅读期待就此形成。总之,激趣应贯穿导读课课堂始终,并让这种兴趣延伸至后面两周的学习。(忻老师以图片展示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有直观感觉的图片音乐容易吸引孩子,这些直观真实的图片如果用得巧,用得精,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就可以以直观形象来缩短语文教材理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2)导读:就是全面感知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度阅读期待。 “导读”里的“读”,不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复读,而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疑惑点和兴趣点,选择定向阅读,进行阅读分享,激发深度阅读期待。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会激发出更大探究欲望,实践欲望,这种深层的学习期待,将伴随孩子经历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打下基础。单元导读中获得一种整体感受的力量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一种力量为深入感悟打下了基础,成了整个单元教学的情感主旋律。(忻锋老师的录像课中,这一环节体现得很明显,她利用质疑问难和图片展示的形式,引领学生感知了课文的内容。) (3)导学:就是引领学生读好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

单元导读.doc

单元导读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 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 身边具有执着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收到心灵启 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 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通览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从中获得启示。 4、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收集故事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组单元的重点:留心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来交流自己的理想好吗? 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在人生中 有所建树。 二、单元导语,明确目标 1、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一组有关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的课文——第八组。请大家打开第八组课文。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第八单元的预习任务。同学们,在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时,有一个提示部分至关重要,它起到了一个导航的作用,能提纲挈领地告诉我们这一 个单元要学什么和怎么学,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本单元的单元导语,(课件)请大家轻声读读,想想你是否知道本单元我们要学什么?怎么学? 2、边交流边出示: 学什么——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单元主题) 怎么学——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 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三、明确要求,五步预习, 1、围绕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主题,本组共选编了四篇课文,请大家齐读 课件出示课题:29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0 全神贯注 31 鱼游到了纸上 32 父亲的菜园 2、现在我们开始预习,首先我们来看预习要求:谁愿意来读一读? 预习五步法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读课和单元知识梳理课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读课和单元知识梳理课教学设计 迁安市第五实验小学李秀珍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动物就是动物,它是自然界中的存在。但是,动物作为一种生命体他们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最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是怎样去看待动物,也就成了一面镜子,这镜子可以照出人的心地,可以照出灵魂,可以营造出人类生活美好世界的。只要人与动物打交道,只要人会思考,那镜子就会存在。文本阅读在于引领孩子们认识到:让我们做保护动物的使者,身体力行地爱护动物并做好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成为动物的真正朋友。 《我们家的猫》是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这篇散文语言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小狮子爱尔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森。文章讲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最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作家用极其朴实平和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我”和爱尔莎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我”对爱尔莎的真诚呵护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无限依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树上的鞋》本文记叙的了“我”捉蟋蟀累了睡在一棵大槐树下,“我”在睡梦中被惊醒,发现一只雏鸟钻进鞋窝里,于是我想办法把雏鸟送回鸟妈妈身边。而“送”的办法就是“我”将一只鞋作为鸟窝,放在树杈上。 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没有丰富的想象,也没有激动人心的场面。然而却真实地写出了儿时那种即想即做、天真质朴的特点。把雏鸟送回鸟妈妈身边,在“我”的眼里是自然的、平凡的。儿童心中的这种自然和平凡,才是最珍贵的。 人和人相处需要一个过程,人和动物相处、相知也需要时间来见证。《老人和鸟》中的这位老人,来到森林中的时候,鸟们不了解他。后来,老人爱树、爱鸟的行为让老人可爱起来。最后老人走了,鸟儿们为他举行了特殊的葬礼。文章脉络清晰,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让人内心深处涌起浓浓的暖意,感悟到动物是有灵性的,人如果对它们付出爱,收获的也同样是爱。 那《自然之道》呢?也是一面镜子。人要爱动物,那没错。但是该怎样去做呢?肉吃多了会腻,糖吃多了会厌,那爱要是太多了呢?绿龟的故事在对我们提醒:人有人的活法,动物有动物的活法,也许最好的爱动物的方式就是互相留一份空间,各自留一分余地,彼此留一份自由。 单元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广泛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2、识字28个,会写并能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乖”等55个生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4.能结合学过的形旁声旁拆字、形近字对比、猜字谜、字形巧比拟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二)阅读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默读与略读的读书技巧与策略) 6、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7、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中对比描写、动作描写对于表现事物特点和人物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我们家的猫》和《小狮子爱尔莎》两篇精读课文),体会拟人、反问、比喻等修辞方法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具体强调的作用(*《我们家的猫》和《老人和鸟》两篇精读课文中,作为散文文体的《我们家的猫》的语言与句式更有鲜明特色,值得读中细细品味。) 8、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学会读文从题目质疑思考就入手,有目标的去学习与阅读;读时学会边读边想,坚持做好批注;分析文章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特点试着结合重点词句有感情的去读;重视冒号、省略号、感叹号在表情达意中的特殊作用。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学习任务,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了解状物类文章的特点,学习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景状物类文章是语文学习中一道独具韵味的风景线,或描摹山川名胜,抒写地域景致,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这类文章,一般由于具有诗意盎然的语言特色、个性鲜明的对象特点、自然率真的情感,因而深深吸引了同学们,是同学们最为喜爱的一类文体。 可以说,在所有的文章样式中,写景状物类文章最能够展现语文的语言魅力,也是最值得大家精读品味的选择对象,它对于丰富自己的人文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自己的人格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读导语,揭示主题(导趣) 1.首先,考一考大 1 / 3

家,我们每单元课文前面都有一篇什么?生: 单元导语。 教师小结: 对。 大家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 大家可不要小看单元导语,它是对这一组内容的概括,就好像我们前进路上的路标,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读懂了导语就会对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做到胸有成竹。 下面请同学们就来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它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生自由读。 3.同学们,谁来说说,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1)学生读单元导语,思考单元主题是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 本单元课文都是状物类文章。 三、了解状物类文章的主要特点。 所谓状物,简单地说,就是描绘事物;具体地说,就是将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光泽、性能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石榴》是状植物文,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果实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这一类文章虽重在介绍事物特征,但是更多的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导读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利》),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还是第一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书选来的,书选的是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小说其实展示的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书选的部分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就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插叙的巧妙,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的。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这主要是通过回忆儿时被打事件展示的。回忆当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也透露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这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丑小鸭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渴望,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他最终从一个人人歧视、人人嘲弄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令人羡慕的美丽的白天鹅。教学本文,也可以结合安徒生的生平讲一讲,因为丑小鸭其实是作者本人的一种自述。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会对文章把丑小鸭写得那么生动感人有更深刻的了解,也会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多的启发。 《诗两首》,一首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首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前一首没有通常所说的诗的意象,但多少年来却被人们广为传诵。作者的肺腑之言,殷殷劝慰,会使每一位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也会从中汲取生活的力量。后一首诗,面对两条不同的路,“我”选择了那条人迹稀少、荒草没径而更加诱人的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读者稍一思考就会明白。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加上学生自己对人生的体验或对未来的想像,看看能给自己哪些有益的启示。 《伤仲永》。作者先讲述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这段成长历程,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告诫我们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单元导读课简介(苏小英)

单元导读课简介 苏小英 阅读意义之重大早为人类所认识。信息现代化的今天儿童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不仅课外阅读数量不达标,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也不佳。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呼吁和倡议是不够的,还必须从语文课堂这个主渠道抓起。单元主题阅读就是为了改良这种弊端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在单元主题教学时,不能以“篇”为单打独斗,而是应该站在整个单元整体的高度,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好教学重点,依据教学重点统整教材,实施教学。通过我们工作室一年的研究,单元主题教学可以分为六种课型完成。分别是单元导读课型、课文解读课型、主题阅读课型、口语交际课型、习作教学课型、回顾拓展课型。今天我就重点说说如何上好单元导读课型。 一.单元导读课型的界定: 按照教材编排的意图,把从单元导语到集中识字、3-5篇课文、“语文园地”或者回顾·拓展(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我的发现、展示台、交流平台、成语故事等小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教学,以发掘主题、明确写法为切入点,在本课型要浏览3-5篇课文(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初步了解编者选材的侧重点,感知编者的写法安排。 二.单元导读课型的教学任务 1、明确主题,以主题引领3-5篇课文的阅读,感悟以主题编写单元教材的侧重点。最好凭据单元主题设计一个问题统领每篇课文,如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献出爱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说的是谁把爱心献给了谁?”《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文章中学生读完后就概括这一个问题:讲的是谁把爱心献给了谁?这样的问题既简单浅显,对学生来说没有压力,又切合单元主题。 2、领会表达方法,抓住一单元一方法的规律,浏览教材,粗略地感知写法。 3、速读课文,按教材规定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批注,初步了解3-4篇课文内容。低年级的阅读由老师控制,逐篇读逐篇反馈,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加大量,两篇合在一起读也是可以的。 三.单元导读课型教学结构与方法 ?自读、教师解读单元导语,点名本单元主题和写法; ?提出要求,学生各自轻声读或者部分重点段落轻声齐读。 方法:1.读完一篇,反馈一篇;鼓励学生分小组分课文主持反馈; 2.启发学生:本单元编者为突出主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各篇的侧重点是什么? ?梳理各篇主题的关键词句以及表达方法。 ①教师板书各篇课题,学生逐篇回答并板书关键词,形成单元框架。 ②学生以“读句子—谈体会—做互动”为方式进行矫正反馈。 ③学生总结概述单元主题形成的内涵思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内阅读训练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 阅读训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训练 第一单元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白鹭》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它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反问;写作手法有首尾呼应。《落花生》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围绕着“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桂花雨》以桂花为线索,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珍珠鸟》以细腻真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学习这四篇课文,我们要学习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进行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我们还要学习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我们也要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培养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阅读训练 一、阅读《白鹭》选段,回答问题。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叶秋英 设计理念:夸美纽斯指出: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我认为单元导读课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把握,形成知识的体系。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整体教学”,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是一种好方法。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值得老师们在实践中去尝试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 学情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但是对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语句的品味还有些难度,阅读过程中难以产生心灵的震撼。所以,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单元导读语,引领学生浏览本组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探讨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规划,为学习整个单元做铺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产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浏览本组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探讨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规划,为学习整个单元做铺垫。 [教学重点] 浏览本组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探讨学习方法,为整个单元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植入汶川地震现场的微课视频,创设特定的氛围,激情导入。(设计意图: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感人的故事”选择导入材料,声情并茂地创设情境,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讲述材料:《汶川地震中的护婴母亲》 老师要为大家讲个故事,让我们回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现场(课件,音乐起,废墟的图片,婴儿的图片慢慢地浮现)当大地剧烈地摇晃起来,房屋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有一位汶川母亲,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她跪倒在地上,后背微微隆起,身体向前匍匐着,用她的臂膀和身躯给孩子搭建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