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考求词语古义的方法)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考求词语古义的方法)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考求词语古义的方法)

通论八考求词语古义的方法

8.1 复习笔记

掌握古汉语常用词的常用义要求大量阅读古代文献,增强语感,遇到意思模糊或难以理解的地方,要勤于查检工具书,另外还应掌握一些推求词语古义的方法,自觉的推测,求索和发现词语古义。

常用的推求词语古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古义

在造字之初,汉字的形体跟它所表示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正确的字形分析,探求造字之初汉字所反映的古义;例如:“诛”从言而不从刀,可知它本义是以言语批评谴责,而不是杀戮。

二、通观上下文意推求古义

词义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以显现,因此,在推求词语古义时,一定要细揣词语出现的上下文,注意事理联系和言语背景;例如:“从容”的古今义不同,今形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情态;古义却是“随便、不经意”义。

三、从并列式复合词的语素义推求词语古义

1.现代汉语中有不少复合词是由古代的“同义连用”凝固而成;

2.古代连用的两个同义词,其中可能有一个保留着原来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的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存在;

3.通过并列式复合词中一个已知语素的意义去发现另一个语素(在古代是词)的意义。

四、利用对文分析古义

古人行文讲求整齐对称,常常使用结构相同的对句;在对句相应的位置上,多出现成对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这种表达方式也给我们提供了考求古义的便利条件;例如:“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偏”指偏向、偏袒;“党”和“偏”有同义关系,可知“党”也为此义。

五、通过成语和谚语推求古义

大多数成语形成年代久远,有的谚语也经历了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这些成语和谚语中保留了不少古词和古义,使我们有条件通过成语和谚语分析探求某些词语的古义。

六、通过词语的同族关系推求古义

源自辐射式分化的一组同族词,多有相同的基因型义素,这种基因型义素常可为推求词语古义提供线索。

8.2 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填空题

選詞填空,並辨析下列各組近義詞[中国传媒大学2012研]

1.言、語

(1)吾________女至道。(《莊子?在宥》)

(2)豈敢________病?吾子忍之。(《左傳?成公二年》)

【答案】语;言

【解析】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的跟别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谈论一件事情。

2.恭、敬

君子______而無失,與人______而有禮。(《論語?顏淵》)

【答案】敬;恭

【解析】“恭”与“敬”是同义词。分开来说,“恭”着重在外貌方面,“敬”着重在内心方面。“敬”的意义比“恭”的意义广泛,往往指一种内心的修养,严肃对待自己。如《论语?公孙治长》:“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

3.伐、侵、襲、征

(1)五侯九伯,女實______之。(《左傳?僖公四年》)

(2)繕甲兵,具卒乘,将______鄭。(《左傳?隱西元年》)

(3)齊侯以諸侯之師______蔡,蔡潰,遂______楚。(《左傳?僖公四年》)

【答案】征;袭;侵;伐

【解析】《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伐”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有钟鼓,而进攻的国家总要找一些“声讨”的理由。“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战”。“袭”则更富于秘密性质,只是偷偷地进攻。“征”常用于上伐下,有道伐无道,《尚书?胤征》:“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讨”是宣布罪行后加以攻击,着重于舆论方面,故从“言”。《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攻”是军事进攻的泛称。《说文》:“攻,击也。”《广韵》:“攻,攻击。”

二、词语分析题(近义词辨析)

1.都、国、鄙、邑[中国传媒大学2010研]

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大叔又收贰为己邑。(《左传·隐公元年》)

答:都、国、鄙、邑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都、国、鄙、邑”四个词在上古汉语中表示不同的概念:

“都”本义是大城邑;而“国”是“国都;国家”。后代“都”有了“国都”的意思,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帝王之都也。”,“国”在西汉时期也指诸侯王的封地。

“鄙”在古汉中是指“边邑”,“邑”在古汉中是指“城镇”。

(2)联系

“都、国、鄙、邑”四个词都是用来表示上古城市的。在后来的演变中,有的根据意义的相似而合并,有的则根据意义的重叠而只取其一。如后来所说的“国都”等,“鄙”在现代汉语中就很少有边邑的意义。

2.病、疾[中国传媒大学2010研]

郄克伤于矢,……曰:“余病矣。”(《左传·成公二年》)

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左传·宣公十五年》)答: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例如“武子疾”是说武子生了病,但不至于会死,“疾病”则是表示病入膏肓,难以救治了。

“疾”和“病”单用时,并无分别。病重既可以说“病笃”,又可以说“疾革(革,通“亟”)”。但是“疾”还有“恨,痛恨”以及“快,速”之义,而“病”可以引申为“有病;毛病在于;以为憾事”,在这些意义上,“疾”和“病”差别很大。

解释词语的方法图文稿

解释词语的方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解释词语的方法 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对词的意义和用法含含糊糊、解释不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 要准确、鲜明、生动的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扩充解释法 扩充解释法就是将需要解释的词进行适当扩充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其中组词法是常用方法,如: 欢乐——欢喜、快乐宽阔——宽敞、辽阔 幽香——清幽的香味电灯——用电发光的灯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二、近义解释法

近义解释法是用需解释词语的近义或同义的词或词组短语等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 增添——增加关怀——关心美丽——漂亮 三、反义解释法 反义解释法是用需解释词的反义词或相反意思的词组短语等前面加否定副词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 紧张——不镇定懦弱——不勇敢缓慢——不快速 四、归类解释法 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性质,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可以采用把需解释的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如: 苹果——一种水果机枪——一种现代兵器 玫瑰——一种花朵火车——一种交通工具 五、比喻解释法 比喻解释法是将需要解释的词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 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六、功能解释法

功能解释法就是用需解释词的使用功能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其中“形容***”是一种常见形式,如: 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传统方法不能都否定,任何新的教学方法都是传统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以上方法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见解,肯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词语解释问题,但愿能抛砖引玉,为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的教学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在语文学习中,词意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在中国的语言中,有很多精炼简洁却含义丰富的词语,成语就是最好的例子,往往四个字就能表达深刻、多层次的意义。要掌握这些词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巧记。现在,给大家介绍几种巧记词义的方法。 一、串字成句法 有些词语,只要将组成这一次的几个字中间再加入几个字,串字成句,就是他的词义。如“争先恐后”便可解释成“争着抢先唯恐落后”;“舍己为人”便可解释成“舍弃自己为了别人”。 二、突破难字法 有些词义中,有一两个字较难理解,只要突破这一两个难字,其次一边一目了然。如“心急如焚”,期中“焚”字较难理解,通过查字典得知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古代汉语笔记(汇编)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小方 绪论 一、拱手礼 二、姓名联 三、师德规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一、拱手礼 拱手礼即肃拜 源于上古周礼 古时推手为揖 引手为肃 《现代汉语词典》: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分吉凶,吉礼又分男女,男左手抱着右手,女右手抱着左手。凶礼,男女手势相反着抱。 二、姓名联 要求:上下联每个音步尾字平仄相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依据姓、名的内涵写上下联;嵌字式。 补充:用到入声的三种文体:近体诗、词、对联。 仁者/所乐/,嫦娥/所居/。山月同现。 (yue,读如字,基本通常的读音;le,快乐、乐趣;yao,破读,喜爱,四声);luo,乐拓乐托,连绵词) ——(日月同现,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月同现的时候,就是高和小。)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正人/为邻/,矩矱/为法/。知行合修。 (矱yue,现代普通话第一声;古时是入声。古代汉语四声圈法字法;《论语先进》: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人,里面就包含一个方字。)

三、师德规范 尊重同学、热爱同学、要求同学、帮助同学、为同学示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三个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近代汉语? 什么是现代汉语? 口语:现代汉语 | 书面语:白话:|近代汉语||文言:||||三||唐代宋代元明清|| 代秦|||| :汉||变文话本小说、剧曲|| 夏魏|骈文|唐代四六为主|| 商晋|南唐|古文运动|| 周|北以||五四解放| |朝后||运动以后|狭义|||| 历朝历代的书面语材料有: 一、商 商代甲骨(前1300-1046) 商代金文(出现少量,周代出现大量金文), 例如:司母戊鼎,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商代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汤王的洗澡盆上面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羊字头,下面一个包,会意字,读ji,与急、亟同源,就是赶快,天天新。日,恐怕是曰,文言词爰,就是的意思。翻译为:赶快日新,就要日新,又要日新。 今文《尚书》28篇,其中的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商代重要的语料。 二、周 西周: 1、西周金文: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西周懿王或孝王时期由名为曶者所作的铜鼎的铭文。相当于公元899年,上面有404字,现存380个字。

小学语文理解词语的18种方法

小学语文理解词语的18种方法 一、近义词解释法: 用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增添:增加 陌生:生疏。 恬静:安静、宁静 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慷慨:大方。 遨游:漫游,游历。 纯熟:(很)熟练。 眷恋:(深切地)留恋。 渺小:(非常)微小。 二、反义词解释法: 用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或“没有”)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紧张: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 缓慢:不快速。 崎岖:不平坦。 陌生:不熟悉。 慷慨:不吝啬。 朦胧:不清楚。 隐藏:不暴露。 三、归类解释法: 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采用把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的方法。如:苹果——一种水果 机枪——一种现代兵器 芬芳:一种香气。玫瑰——一种花朵 火车——一种交通工具 喜鹊:一种飞鸟。 四、比喻解释法: 将词语和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解释的方法。如: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杀人。 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五、功能解释法: 对词语的使用功能进行解释的方法。“形容……”是常见形式,如: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 六、扩词解释法: 将词语所组成的字进行逐个扩词(组词)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如:恳求:诚恳地请求。 疾驰:飞快地奔跑。 教导:教育指导。 幽香:清幽的香味。 幽静:幽雅寂静。 圣洁:神圣而纯洁。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重(大)。 轻捷:轻快敏捷。 七、串字解释法: 有些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字)的意思的总和。例如:肆虐:肆,任意地干;虐,残暴。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 肃立:肃,恭敬地,庄严地;立,站着。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不毛之地:毛,草木;之,的;地,地方。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致敬:致以敬意(表达敬意)。 遥望:遥,远处;望:看。遥望:向远处看。 暴毙荒野:暴,突然;毙,死;荒野,荒郊野外。暴毙荒野:突然死在荒郊野外。 八、以旧带新法: 有些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可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 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的。宝,宝贝。合起来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九、重新组合法: 对互文词进行重新组合理解的方法。如: 心满意足:心意满足。 翻山越岭:翻越山岭。 风平浪静:风浪平静。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 古书注解 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 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 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 笔划多少为序。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 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 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 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 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 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 押韵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17、《诗经》押韵 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 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 代。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 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 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迁:逐渐。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7 、即时诛灭:立刻。8 、羝乳乃得归:才。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11、具自陈道:全部。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13、已矣:算了吧。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8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12、马畜弥山:满。13、即时诛灭:杀。14、白单于:报告。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16、

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辇下除:台阶。19、宦骑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21、法令亡常:无。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四、词类活用: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2 、舆归营:名→状,用车。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1 、何以复加?(疑代)2 、何谓相坐?(同上)3 、何以女为见(同上)。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 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 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 豁口、空隙读que ,——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 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 其他动物的

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

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转) 1.分析综合法。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3课《燕子》“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愧疚”——愧,惭愧;疚,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魅力”——魅,传说中的鬼怪;鬼怪惹上了,是无法摆脱的,即“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横切面”——横着切留下的面。“果然”——然,样子;果真这样子。悠然——悠闲的样子;“安然”——平安的样子;“盎然”——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当然——应当这样;骇然——惊讶的样子……“新闻”——新听来的事;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声色俱厉”——声音脸色都十分严厉。还有如:心悦诚服——悦,高兴;服,服气、佩服。真心实意地表示服气、佩服。别致——特别的情趣。兴国安邦——先解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家。整个词是,国家兴盛安定。酷爱——酷,极,程度深;爱,爱好。合起来是非常爱好。 2.同义换词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2课《第一朵杏花》“顷刻间”——一刹那、一瞬间、一霎时、转眼间等,形容时间极短;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清晰”——非常清楚;第9课《祁黄羊》“举荐”——推荐。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疲惫”,近义词是疲乏,词义就是非常疲乏。“沉寂”,近义词是“寂静”或“静寂”,词义则为十

分寂静。立刻-马上;眩目-耀眼等。 3.反义否定法。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不生疏”——熟悉,“隐藏”——不暴露、不败露;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娴熟”——不生疏;“冷落”,反义词是热闹,词义是不够热闹。“镇定”是不慌乱。“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清醒”就是没有昏睡,“干燥”就是不潮湿。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 4.拆拼法。即把表示简称或数字缩语的词语拆开来组词,再合起来。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焦躁”——焦虑、烦躁;6课《最佳路径》“优雅”——优美雅致;9课《祁黄羊》“辞职”——辞掉职务;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难免”——难以避免;“恳求”,恳,诚恳;求,请求。合起来是诚恳地请求。幽雅,幽静文雅。“漫游”一词,漫,随意,不受拘束;游,游玩。合起来就是随意游玩。“疾驰”,疾,飞快地;驰,奔跑。合起来是飞快地奔跑。屏息凝视,抑制呼吸聚神地看。勘测-勘探和测量。 5.重新组合法。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循规蹈矩”——循蹈规矩;7课《人类的老师》“轻而易举”——轻易而举(做事容易,不费力气);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心满意足”——心意满足;13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词语理解的十八种方法

词语理解的方法 一、近义词解释法:用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增添:增加陌生:生疏。恬静:安静、宁静 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慷慨:大方。遨游:漫游,游历。 纯熟:(很)熟练。眷恋:(深切地)留恋。渺小:(非常)微小。 二、反义词解释法:用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紧张:不镇定。懦弱:不勇敢。缓慢:不快速。崎岖:不平坦。 陌生:不熟悉。慷慨:不吝啬。朦胧:不清楚。隐藏:不暴露。 三、归类解释法: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采用把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苹果——一种水果机枪——一种现代兵器芬芳:一种香气。 玫瑰——一种花朵火车——一种交通工具喜鹊:一种飞鸟。 四、比喻解释法:将词语和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杀人。 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五、功能解释法:对词语的使用功能进行解释的方法。“形容……”是常见形式,如: 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都快把耳朵震聋了)。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 六、扩词解释法:将词语所组成的字进行逐个扩词(组词)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如: 恳求:诚恳地请求。疾驰:飞快地奔跑。教导:教育指导。 幽香:清幽的香味。幽静:幽雅寂静。圣洁:神圣而纯洁。 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重(大)。轻捷:轻快敏捷。 七、串字解释法:有些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字)的意思的总和。例如: 肆虐:肆,任意地干;虐,残暴。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肃立:肃,恭敬地,庄严地;立,站着。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不毛之地:毛,草木;之,的;地,地方。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致敬:致以敬意(表达敬意)。 遥望:遥,远处;望:看。遥望:向远处看。暴毙荒野:暴,突然;毙,死;荒野,荒郊野外。暴毙荒野:突然死在荒郊野外。 八、以旧带新法:有些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可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 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的。宝,宝贝。合起来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九、重新组合法:对互文词进行重新组合理解的方法。如: 心满意足:心意满足。翻山越岭:翻越山岭。风平浪静:风浪平静。 调兵遣将:调遣兵将。无忧无虑:无忧虑。没昼没夜:没昼夜。震天动地:震动天地。 十、描写法:对词语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常用“……的样子”的形式。如: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十一、下定义法:用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如: 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十二、找词眼法。有些词从表面上看深奥难懂,但词中有的语素(字)是常见的,因此只需借助字典找出不易理解又是这个词里比较重要的语素的含义就行了。如: 和蔼:此词的重点在“蔼”字,它就是这个词的词眼,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和气、态度好”。因此,“和蔼”的含义就是“和气,态度好”。十三、联系上下文解释法:认真阅读文章,推断词语在文段中要表达的的意思。常用“文中指……”的形式。如: 真挚:本义指(感情)真诚恳切。文中指作者对自己的两位母亲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真诚的爱意。(6课)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十四、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法。 恍然大悟:做一道数学题,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可就是做不出来。忽然想到了以前老师讲过的一种办法,试一试,一下子会做了这道题。十五、造句理解法。如: 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 十六、表演理解法。 十七、搭配词语理解法。 十八、查字词典法。

古代汉语笔记16993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何意义 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2、查检词语和典故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1)《助字辨略》 清人刘淇着 (2)《经传释词》 清人王引之着 (3)《词诠》 近人杨树达着, (4)《古书虚词集释》 (5)《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着。 第一章文字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 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六书说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象形 甲骨文“鱼”金文“鱼” 甲骨文“马”甲骨文“虎” (2)象形字的特点 甲骨文“鹿”甲骨文“象”金文“象” 2、指事 3、会意

[甲“逐”] [篆“戒”] [篆“寒”] (2)会意字的特点 4、形声 (1)许慎对“形声”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叙》: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形声字的特点 (3)形声字常见的结构形式 见教材P77 (4)形声字比较特殊的一些结构 颖、栽、腾、胜、谷、赖、疆、荆、佞 旌、旗、徒、听、归 游、随 归、星[]、屦 豪、雷、夜 5、转注 6、假借 (1)许慎对“假借”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六书”的“假借”与通常所谓“通假”有别 第三节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四节古书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如上古时代,一个“共”字就兼表“共同”的“共”、“拱手”的“拱”、“供应”的“供”等词,如: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商君书·修权》)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荀子·赋》)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左传·僖公四年》) 3、古今字的特点 然—燃孰—熟队—坠县—悬其—箕要—腰反—返 辟—避属—嘱章—彰竟—境贾—价昏—婚取—娶 解—懈 敛—殓赴—讣说—悦陈—阵 身—娠 《诗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2.异体字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三、通假字 1.什么是通假 2.用字通假的几种类型 四、繁简字 松—松 干—乾—干—干 斗—斗(鬭、閗) 谷—谷 里—裏(里) 余—余 后—後 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之嬉游,聊登台以娱情。” 钟—锺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发—发 获—获

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 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 题目:结合你所知道的例子说说下列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说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人民解放的,是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答:(1)“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不要再邮寄拐杖了,因为父亲身边有我。 说明作者愿作父亲的拐杖,时时刻刻陪在父亲身边。 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⒊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笔记(免费下载)

中山大学汉语史与古文字专业03及04年博士生入学古汉语试题(部分) 古汉语试题(汉语史、古文字专业通用) 03年 翻译《汉书-师丹传》 04年 一、据《左传》一段文字,分析“于”、“以”用法。 二、标点并翻译《左传》中一段文字。 三、简述下列出土材料的大意及语言学价值。(碑刻) 四、失记。 前两个题是《国语》中的材料,一段是曹刿问何以战,第二段是标点并翻译”庄公观社“。第三题是段墓志材料。问题一:隶定并标点。问题二:概述大意,并指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清华大学200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简牍2、汗青3、帙4、付梓5、句读6、衍文7、文、字8、《马氏文通》9、押韵10、破读二、请简答并举例(每题4分,共20分。)1、连绵字2、三十六字母3、反切4、今体诗及其特点5、十三经注疏三、填空。每空0.5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研究语言的学问称作(),包括()、()、()三个部门。2、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3、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年前的(),是()世纪末在()出土的。4、说文解字是()时期的()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书中把所受的万余字分成()部首,以()为正体,兼收()、()。5、“六书”始见于(),一般指()()()()()()。6、汉字记录汉语的基本特点是()。汉字基本上属于()文字,严格讲现代汉字是()文字。7、清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芾女娲皋陶单于?食其8、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 |声|韵|调|9、填补空缺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价值———————————————————————————————————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中原音韵——————————————————————————————————— 四、请回答。每字0.5分,共10分,第二题酬情加5—10分 1、指出下面词语的本义写、书、题、临、陵、天、鄙、即、既、因 2、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试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帝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 五、分析句子结构。共10个单句,每句1分。共10分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大哉尧之为君! 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老臣窃以为媼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六、请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现象。每题1分。共5分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人不能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 5、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七、标点并翻译。15分 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2、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者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日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固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

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上传: 陈小娟更新时间:2014-12-31 12:50:10 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是许多老师在课堂尽力回避或“滑”过的一个环节。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让他们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为此,新课标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的要求。许多专家也呼吁: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词义,淡化脱离语言环境的解释词义。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融句段、字音、体验、情景、课文内容于一体,让词语理解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让词语教学涌动智慧和灵性。 那么,如何让词语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因词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可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得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后,遇到词语理解就能很好地结合多种方法,再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体会和感悟了。我们研究的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在这里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是我参与课题实验以来对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教学这一块的实践和研究。 一、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1、看图理解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葡萄沟》中的“梯田”等,均可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2、比较辨析理解法: 教学中常常遇到字形、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一般可借助字形辨析来理解词语。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后出现了“漂流”“飘荡”两个词语,教师可手拿两张词卡,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张词卡应该贴在空中的风筝旁,哪一张又该贴在水中的纸船旁?借助部首比较,可轻松地突破难点。 3、生活体验法: 所谓生活体验法,是指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是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如,《蓝树叶》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话的经历。学生提到自己做了错事时,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还提到在不情愿做什么事时,也会这样说。最终明白,林园园这样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4、分解字义理解法: 有些词语的意思就是单字字意的组合,可采用分解字义的办法来理解。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勤俭”就是勤劳节俭,“疲劳”就是疲乏劳累“,川流不息”就是河水流动不停等。 5、联系上下文理解法: 这是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中去揣摩,这样的词语教学是一种感性的体会,胜于字词典中理性的解释。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种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如,《爱迪生救妈妈》文中“恍然大悟”一词,就需要联系前文领悟:爸爸是看到爱迪生和小伙伴用镜子聚光,才一下子明白过来;还需要联系课文结尾,感悟爱迪生救妈妈的智慧。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总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顾炎武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5 D30A 2、段玉裁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B 3、黄侃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C 4、下列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 A溪 B船 C从 D晓A 5、下列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 A见 B章 C非 D并C D 6、下列字母中属于舌音的是…………………………………………………………() A端 B昌 C书 D精ABC 7、下列字母中属于齿音的是…………………………………………………………() A心 B崇 C清 D日ABC 8、下列字母中属于喉音的是…………………………………………………………() A端 B帮 C影 D邪C 9、下列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 A群 B精 C来 D匣C 10、下列字母中属于半齿音的是………………………………………………………() A定 B晓 C来 D日D 11、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帮滂并明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非敷奉微 D精清从心C 12、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娘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帮滂并明 D精清从心B 13、“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说这句话的是() A王念孙 B王引之 C顾炎武 D王力B 14、东汉时期为三礼作注解的学者是………………………………………………() A毛亨 B马融 C郑玄 D孔安国C 15、唐代出现的新的注解形式是……………………………………………………() A笺 B疏 C正义 D集解BC 16、郑玄《毛诗笺》的主要内容是…………………………………………………() A补充毛传 B订正毛传 C阐明毛传隐晦的地方 D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ABCD 17、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 A曰 B之言 C谓 D谓之AD 18、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 A曰 B为 C谓之 D谓D 19、用来声训的术语是………………………………………………………………() A之言 B之为言 C如字 D衍文AB 20、为《史记》作注解的学者有……………………………………………………() A李善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松之BC 21、唐代李善与五臣所注解的作品是………………………………………………() A《诗经》 B《楚辞》 C《玉台新咏》 D《文选》D 22、南朝裴松之所注解的史书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后汉书》C 23、以注明典故的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作品是…………………………………() A萧统《文选注》 B李善《文选注》 C裴松之《三国志注》 D郑玄《毛诗笺》B 24、侧重阐明哲学思想的注解作品是……………………………………………()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通论(九) 1、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2、上古汉语里,“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最正常的结构,不是“倒装”。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不能将代词宾语前置的否定句: A、“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 B、宾语不是代词的。“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也大多不用此结构。如“若不许君”、“吾不能早用子”。 4、“不”“弗”:词汇意义相同,都表示一般的否定。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a、“不”后的动词可以是及物也可以是不及物;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如:勇者不惧。老妇不闻也。 b、“弗”后的动词一般是及物,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带宾语的非常少见)。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都不能否定名词。因此: 1)“不”后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 2)“弗”后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 5、“毋”“勿”:词汇意义相同,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古书上“毋”常写作“無”。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a、“毋”和“不”相当,“毋”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 b、“勿”和“弗”相当,“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少见)。 c、“毋”“勿”后面的名词都用如动词。如:毋友不如己者。王無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有时候,“勿”字用于陈述句,意义和“不”差不多。如:齐侯欲勿许。 6、“未”: “未”和“未尝”的区别: a、“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 b、“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 c、“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 d、“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 e、“未”有时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意义和“不”差不多。如:是未可知也。 7、“否”: a、“否”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是对立的。常用于单词句,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 b、“否”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否定的一面。如: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8、“非”: a、“非”用于判断句里,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注意:这种“非”虽可译为“不是”,但语法意义完全不同。“不是”是系词“是”前面加否定词“不”;“非”在上古汉语里不是系词,而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否定的是整个谓语。如:是非君子之言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