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三氯乙烷

1,1,2-三氯乙烷
1,1,2-三氯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中水生生物体中发生生物蓄积。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埏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

100~200mg/kg(大鼠经口);3730mg/kg(兔经皮);

50

10.92g/m3(大鼠吸入)

LC

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和兔吸入0.82g/m3,7小时/天,每周5天,6个月,未见异常;吸入1.6g/m3,雌性大鼠有轻度的肝脂肪变性和细胞浊肿。

致癌性:小鼠喂饲390mg/kg和195mg/kg,78周,观察13周,发性肝细胞癌和嗜铬细胞瘤。

危险特性:在潮湿空气中,特别在日光照射下,释放出腐蚀性很强的氯化氢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45mg/m3(皮)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特定值)0.003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三氯乙烷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臵。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

1,1,1,-三氯乙烷简介

1,1,1-三氯乙烷 1,1,1-三氯乙烷25 ℃,100 kPa。 IUPAC名 1,1,1-trichloroethane 1,1,1-三氯乙烷 系统名 1,1,1-三氯乙烷 别名甲基氯仿 性质 化学式C2H3Cl3或CH3CCl3 摩尔质量133.4 g·mol?1 外观无色液体 密度 1.32 g/cm3 (液体) 熔点-33 °C (240 K) 沸点74 °C (347 K) 溶解度(水)水溶性 危险性 主要危害刺激上呼吸道,并可导致眼部出现严重的疼痛、发炎及肿块。 1,1,1-三氯乙烷是一种卤代烃(化学式:CH 3CCl 3 ),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工业溶剂。 生产 在工业中,乙炔在150-160℃,氯化汞条件下生成氯乙烯,以下是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CH≡CH+ HCl →CH 2 =CHCl 氯乙烯会用作生产1,1,1-三氯乙烷,一般需经两个过程所生产。第一步骤,氯乙烯会于20-50℃跟盐酸进行反应,生成1,1-二氯乙烷,催化剂有氯化铝或氯化锌。以下是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CH 2=CHCl + HCl → CH 3 CHCl 2 接着,1,1-二氯乙烷于紫外线辐射下跟氯进行反应会转化为1,1,1-三氯乙烷: CH 3CHCl 2 + Cl 2 → CH 3 CCl 3 + HCl 以上反应会生成约 80-90% 生成物及副生成物盐酸可在第一个步骤重用。最多的副产物为1,1,2-三氯乙烷,1,1,1-三氯乙烷可透过蒸馏法分离。 1,1-二氯乙烯与氯化氢反应会生成少量1,1,1-三氯乙烷,最常见的催化剂是氯化铝: CH 2=CCl 2 + HCl → CH 3 CCl 3 用途 1,1,1-三氯乙烷除了在众多有机化合物中是属于一种颇良好的溶剂,亦是一种含有最少毒素卤素碳烃化合物。它可用作清洁金属及电路板,于电子业用作照片抗蚀溶剂,可作为气雾剂推进器或切削液添加剂,也是一种除去墨水、印刷、胶黏剂及其他涂层的溶剂。它能安全有效地把在聚氯乙烯器皿中放置多年的铜及银硬币移除聚氯乙烯。 1,1,1-三氯乙烷拥有一种特性,它在清洁大部分摄影底片(电影/幻灯片等)时,不但没有软化其底片,还不会破壊清洁中的底片的感光乳剂。而其他一股的溶剂却会破坏感光乳剂,因此,它们不能用来清洁底片。 安全 虽然1,1,1-三氯乙烷的毒性不及大部分相类似的化合物,但吸入或进食1,1,1-三氯乙烷对中枢神经系统会有镇静的作用及其所产生影响会跟中毒相似,包括头昏眼花、混淆及在高浓度下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液态1,1,1-三氯乙烷与皮肤长时间接触会除去皮肤上的脂肪,使皮肤受到慢性的刺激。 在研究实验动物时,显示1,1,1-三氯乙烷不会长时间残留于体内。然而,长期接触会导致肝脏、肾脏及心脏畸形。孕妇应避免接触此等化合物,因为这样会导致婴儿畸形。

羟基异丙氧基二苯砜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羟基异丙氧基二苯砜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化合物的制造 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4,4'-二羟基二苯砜、异溴丙烷为原料,氯苯-水为反应体系,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方法,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合成研究。 关键词:4,4'-二羟基二苯砜异溴丙烷研究 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 Abtract:The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waspreparedby4,4'-dihydroxydiphenylsulfoneandIsopropylbromideinthepresenceofTetra butylammoniumbromide.Thispaperstudiedontheprocessconditionsforp reparing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 Keywords:4,4'-dihydroxydiphenylsulfoneIsopropylbromideStudied 1.前言 4,4'-二羟基二苯砜(双酚S)【1】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固色剂、镀银添加剂、皮革鞣剂、高温染色分散剂,可作为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醚砜H1、聚芳酯、聚醚醚酮、苯并嗯嗪等高分子树脂合成及改性的单体;也广泛应用于生产彩色摄影材料、照

相反差增强剂、热敏记录材料(显色剂)、日用表面活性剂和高效除臭剂等精细化工产品【2】。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3】是一种一端羟被醚化的双酚s的衍生物,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热敏记录材料中的显色剂。该衍生物作为热敏记录材料,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利用通常无色或浅色的隐色染料同酚或有机酸反应来记录颜色图像。该衍生物克服了2,2-双(4-羟苯基)丙烷(双酚A)、对-羟苄基苯甲酸酯等作为显色剂制备的热敏记录材料,当暴露于高温和/或高湿度的情况下,图像密度低下,接触增塑剂、油等后,图像经常会褪色以至于看不清楚的缺点,以次衍生物制得的热敏记录层具有高白度和高灵敏度,及所记录的图像的保存性能极佳的优点【4】。 本文以4,4'-二羟基二苯砜和异溴丙烷为原料,两相体系中以相转移催化剂为条件制的最终产品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合成路线如下: 通过实验因素和方法相结合,研究4,4'-二羟基二苯砜与异溴丙烷等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优合成条件 实验部分: 1.实验部分

(完整版)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

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 思考题2.1简述逐步聚合和缩聚、缩合和缩聚、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自缩聚和共缩聚的关系和区别。 解(1)逐步聚合和缩聚逐步聚合反应中无活性中心,通过单体中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每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缩聚是指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间连续、重复进行的缩合反应,缩聚物为主产物,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缩聚物和单体的元素组成并不相同。 逐步聚合和缩聚归属于不同的分类。按单体—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来看,聚合反应可以分为缩聚、加聚和开环三大类。按聚合机理,聚合反应可以分成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类。大部分缩聚属于逐步聚合机理,但两者不是同义词。 (2)缩合和缩聚缩合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分子,并常伴有失去小分子(如水、氯化氢、醇等)的反应。 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的简称,是指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间连续、重复进行的缩合反应,主产物为大分子,同时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 l-1、1-2、1-3等体系都有一种原料是单官能度,只能进行缩合反应,不能进行缩聚反应,缩合的结果,只能形成低分子化合物。醋酸与乙醇的酯化是典型的缩合反应,2-2、2-3等体系能进行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 (3)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根据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进行分类,可以将缩聚反应分为线形缩聚和体形缩聚。 线形缩聚是指参加反应的单体含有两个官能团,形成的大分子向两个方向增长,得到线形缩聚物的反应,如涤纶聚酯、尼龙等。线形缩聚的首要条件是需要2-2或2官能度体系作原料。 体形缩聚是指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含两个以上官能团,并且体系的平均官能度大于2,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成三维交联结构聚合物的缩聚反应。如采用2-3官能度体系(邻苯二甲酸酐和甘油)或2-4官能度体系(邻苯二甲酸酐和季戊四醇)聚合,除了按线形方向缩聚外,侧基也能缩聚,先形成支链,进一步形成体形结构。 (4)自缩聚和共缩聚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进行分类,可以将缩聚反应分为自缩聚、混缩聚和共缩聚。 自缩聚(均缩聚):通常为aAb型的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其中a和b是可以反应的官能团。如羟基酸或氨基酸的缩聚。 混缩聚:通常为aaa和bbb的单体之间进行的缩聚反应,其中a和b是可以反应的官能团。如己二酸和己二胺合成尼龙-66的反应。 共缩聚:通常将aAc型的单体(a和c是不能反应的官能团,a和c可以相同)加入到其他单体所进行的自缩聚或混缩聚反应中进行的聚合反应。共缩聚反应通常用于聚合物的改性。例如以少量丁二醇、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共缩聚,可以降低涤纶树脂的结晶度和熔点,增加柔性,改善熔纺性能。 思考题2.3己二酸与乙醇、乙二醇、甘油、苯胺、己二胺这几种化合物反应,哪些能形成聚合物? 解:己二酸(f=2)为2官能度单体,因此能与己二酸形成聚合物的化合物有:乙二醇(f=2)、甘油(f=3)、己二胺(f=2)。其中与乙二醇(f=2)、己二胺(f=2)形成线形缩聚物,与甘油(f=3)形成体形缩聚物。

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中文版-危化品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疼、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率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催吐。给服活性碳悬液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戴化学品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物和泄露物。尽可能切断泄露原。防止泄露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然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与容器中。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沙土、惰性物质或蛭石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二氯乙烷(介绍)

二氯乙烷- 简介 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有两种异构体: 1,1-二氯乙烷,两个氯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又称“偕二氯乙烷”,为不对称异构体。 1,2-二氯乙烷,两个氯分处两个碳原子上,又称“邻二氯乙烷”,为对称异构体。 两种异构体的鉴别: 首先,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使-Cl转化为-OH。那么1,1-二氯乙烷将得到CH3-CH(OH)2,同碳二醇,不稳定,脱水形成CH3CHO。而1,2-二氯乙烷则得到乙二醇。 然后用银氨溶液检验,产生银镜的就是1,1-二氯乙烷;不产生的则是1,2-二氯乙烷(乙醛能把银氨还原为Ag)。 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烷 基本信息 1,1-二氯乙烷 国标编号:32035 CAS:75-34-3 中文名称:1,1-二氯乙烷 英文名称:1,1-dichloroethane;ethylidene chloride 别名:乙叉二氯 分子式:C2H4Cl2;CH3CHCl2 分子量:98.97 熔点:-96.7℃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7; 蒸汽压:-10℃ 溶解性: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稳定 外观与性状:无色带有醚味的油状液体 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 安全性 1、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725mg/kg(大鼠经口);LC5017300ppm,2小时(小鼠吸入);16000ppm,8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1000ppm,6小时/天,5天/周,3个月,肾损害,尿素氮量增高。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未见本品引起中毒的报道。 4、.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5mg/m3 应急处置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中文版-危化品

1, 1, 1-二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疼、眩晕、步态蹒跚、 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率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漱口,催吐。给服活性碳悬液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 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 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戴化学品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物和泄露物。尽可能切断泄露原。防止泄露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然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与容器中。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沙土、惰性物质或蛭石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接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带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汽泄露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铝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

【CN109912469A】一种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7486.5 (22)申请日 2019.03.15 (71)申请人 常州杰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城中 路168号 (72)发明人 宇平 王巍 胡一鸣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代理人 朱丽莎 (51)Int.Cl. C07C 315/00(2006.01) C07C 315/06(2006.01) C07C 317/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4'-二氯二苯砜(DDS) 的制备工艺,属于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技术领域, 本发明选择了硫酸二乙酯或/和碳酸二甲酯较为 绿色环保的原料,采用硼酸或三氟甲磺酸作为反 应催化剂,与三氧化硫及氯苯进行充分反应得到 粗产品。粗产品经过沉析、过滤、洗涤、萃取、重结 晶及干燥等提纯步骤后可得到高纯度的DDS产 品。本发明反应步骤简单、操作更为安全,同时成 本较低、原料较绿色环保,非常适合目前工业化 生产及应用。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CN 109912469 A 2019.06.21 C N 109912469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912469 A 1.一种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氮气气氛下,在四口反应釜中,采用水浴箱循环冷却,先设置循环水温度为0~80℃,将n mol液体状二酯类原料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通过分液漏斗装置逐滴加入液体状m mol三氧化硫,滴加的时间控制在0.5~4h以上,待滴加完毕后,将反应液温度控制在10~80℃继续搅拌反应1~10h后,反应后再将催化剂加入反应体系中,在10~60℃下继续搅拌反应1~8h,得到反应混合液A; 步骤二:氮气气氛下,在另一个四口反应釜中,水浴温度控制在0~80℃,通过加料装置将m mol的无水氯苯加入反应釜中,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一中反应混合液A通过分液漏斗装置逐滴加入到反应釜中,控制滴加的时间在0.5~4h以上,同时保持反应混合液温度在10~80℃,滴加结束后,将反应混合液温度保持在10~80℃继续搅拌反应1~10h结束,得到反应混合液B; 步骤三:把步骤二反应混合液B加入溶剂中析出粗产物,过滤得到滤饼,去离子水清洗后加入碱性溶液去除残留催化剂,过滤,洗涤,干燥,得干燥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产品进行提纯,得到高纯度的产品4,4'-二氯二苯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二酯类原料为硫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两者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二酯类和三氧化硫物质的量比值为n:m=1:1.7~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催化剂为硼酸、三氟甲磺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的步骤具体为: 将一定量溶剂加入到大烧杯中,在机械搅拌条件下,把步骤二中得到的反应混合液B缓慢倒入该溶剂中,粗产物会逐渐沉淀析出,把烧杯内的混合物在过滤漏斗中进行过滤,得到滤饼,把滤饼放入大烧杯中,再倒入去离子水进行充分混合,接着过滤得到粗产品滤饼,将得到的滤饼粗产品放入大烧杯中,利用碱性溶液中和残留的催化剂,将碱性溶液缓慢滴加到混合液中直至溶液的PH值在7~8之间,再将混合液进行过滤,将过滤得到的滤饼粗产品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过滤,直到滤液的PH值达到中性,将得到的产品在高温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24h后得到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氨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4'-二氯二苯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纯化处理步骤为: 在带有机械搅拌、冷凝器及温度计四口反应釜中,把去离子水和氯苯加入其中进行搅拌混合,将步骤三中干燥后的产品加到去离子水和氯苯混合溶剂中搅拌,同时将混合液的温度加热到40~100℃直至其中的固体产品全部溶解后,把热的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使得有机相和水相分离开,含有产品的有机相位于混合液的底层,将含有产品的氯苯有机 2

..三氯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1,1,2-三氯乙烷按照GB/T 16483、GB/T 17519编制修订日期:2017 SDS编号: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名称:1,1,2-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1,1,2-trichloroethane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推荐用途:是电子设备、电子计算机、照相器材、机械、印刷机等的高级清洗剂,纤维织物的去污剂,有机物的萃取剂,金属切削添加剂,以及用于制取助染剂、麻醉剂和农药、医药的中间体等。 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眼睛刺激 (类别 2B) 标签要素: 象形图:GHS07

警示词:Warning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橡胶耐酸碱服。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事故响应: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如果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漱口。 ——如觉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脱掉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场所。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废弃处置: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①神经毒性。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大部分表现为感觉型,其次为混合型。可有肢端麻木、感觉减退、刺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表现;第三种为中毒性脑病,比较少见,见于二硫化碳、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的严重急、慢性中毒。 ②血液毒性。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

羟基异丙氧基二苯砜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4,4'-二羟基二苯砜、异溴丙烷为原料,氯苯-水为反应体系,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方法,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合成研究。 关键词:4,4'-二羟基二苯砜异溴丙烷研究 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 Abtract:The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waspreparedby4,4'-dihydroxydiphenyl sulfoneandIsopropylbromideinthepresenceofTetrabutylammoniumbromide.Thispaperstudiedon theprocessconditionsforpreparing4-Hydroxy-4'-isopropoxydiphenylsulfone Keywords:4,4'-dihydroxydiphenylsulfoneIsopropylbromideStudied 1.前言 4,4'-二羟基二苯砜(双酚S)【1】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固色剂、镀银添加剂、皮革鞣剂、高温染色分散剂,可作为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醚砜H1、聚芳酯、聚醚醚酮、苯并嗯嗪等高分子树脂合成及改性的单体;也广泛应用于生产彩色摄影材料、照相反差增强剂、热敏记录材料(显色剂)、日用表面活性剂和高效除臭剂等精细化工产品【2】。 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3】是一种一端羟被醚化的双酚s的衍生物,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热敏记录材料中的显色剂。该衍生物作为热敏记录材料,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利用通常无色或浅色的隐色染料同酚或有机酸反应来记录颜色图像。该衍生物克服了2,2-双(4-羟苯基)丙烷(双酚A)、对-羟苄基苯甲酸酯等作为显色剂制备的热敏记录材料,当暴露于高温和/或高湿度的情况下,图像密度低下,接触增塑剂、油等后,图像经常会褪色以至于看不清楚的缺点,以次衍生物制得的热敏记录层具有高白度和高灵敏度,及所记录的图像的保存性能极佳的优点【4】。 本文以4,4'-二羟基二苯砜和异溴丙烷为原料,两相体系中以相转移催化剂为条件制的最终产品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合成路线如下: 通过实验因素和方法相结合,研究4,4'-二羟基二苯砜与异溴丙烷等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优合成条件 实验部分:

1,1,1-三氯乙烷

1,1,1-三氯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体中发生生物蓄积。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埏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 5010300mg/kg(大鼠经口);LC 50 97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人吸入54.6~14.96g/m3,全麻醉,血压下降,心律不齐;人吸入14.196g/m3×15分钟,不能站起;人吸入2.73g/m3×180分钟,轻度嗜睡及眼刺激,头痛。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豚鼠吸入5.46g/m3,3小时/天,3个月,肝重增加,有脂肪变性,肺炎。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第6类 有毒品

目录 表- 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1) 表- 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2) 表- 氰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3) 表- 氰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4) 表- 氰化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5) 表- 氰化金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6) 表- 三氧化(二)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7) 表- 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8) 表- 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9) 表- 氢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10)

表- 环氧氯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表 (11) 表- 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表 (12) 表- 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表 (13) 表- 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14) 表- 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15) 表- 邻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 16 表- N,N-二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表 (17) 表- 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18) 表-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19) 表- 己酮肟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20) 表- 灭害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21)

22 ............... %]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0克百威[含量>- 表. 表- 自克威[含量>2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23 表- 间异丙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24) 表- 杀线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25) 表- 敌蝇威[含量>5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26 表- 涕灭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27) 表- 腈叉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28) 表- 恶虫威[含量>6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29 表- 异索威[含量>20%]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30 表- 硒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 性 (31) 表- 氧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高中化学:脂肪烃的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脂肪烃的性质知识点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状态当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烷烃和烯烃在常温下呈气态,其他的烷烃和烯烃常温下呈固态或液态(新戊烷常温下为气态) 溶解性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提高,碳原子数相同的烃,支链越多,沸点越 低 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密度逐渐增大,烷烃、烯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①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即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或相同的物质(如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 二、烷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 1.烷烃及其结构特点 (1)烷烃 分子中的碳原子间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都与氢原子结合的饱和烃叫烷烃,如甲烷、丁烷等。烷烃的通式为CnH2n+2(n≥1)。 (2)结构特点:分子中的碳原子全部饱和,除甲烷、乙烷以外,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呈锯齿状排列。 2.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烷烃很不活泼,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都不发生反应,只有在特殊条件(如光照或高温)下才能发生某些反应。 (2)特征反应——取代反应 烷烃可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卤化氢。如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 (3)氧化反应——可燃性 烷烃可在空气或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燃烧的通式为 (4)分解反应——高温裂化或裂解 烷烃受热时会分解,生成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烷烃和烯烃,如: 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一定互为同系物。但符合通式CnHm且碳原子数不同的烃不一定互为同系物。 相关链接 烷烃取代反应的特点 (1)一氯乙烷与乙烷相比较,碳链结构保持不变,只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 (2)烷烃与卤素单质发生的取代反应不会停留在第一步,如一氯乙烷会继续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故一氯乙烷一般不用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

1,1,2-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1,1,2-三氯乙烷危险货物编号:61555 英文名:1,1,2-Trichloroethane UN 编号:――― 分子式:C2H3Cl3 分子量:133.42 CAS 号:79-00-5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 熔点(℃)-35 相对密度(水=1) 1.44 沸点(℃)114 饱和蒸气压(kPa) 5.33(35.2℃)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LD50:100~200mg/kg(大鼠经口);3730mg/kg(兔经皮)。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 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 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可燃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闪点(℃) / 爆炸上限%(v%):13.3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8.4 危险特性在潮湿空气中,特别在日光照射下,释放出腐蚀性很强的氯化氢烟雾。 建规火险分级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碱、强氧化剂、铝、镁。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 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②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1,1,2-三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2-三氯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中水生生物体中发生生物蓄积。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埏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 100~200mg/kg(大鼠经口);3730mg/kg(兔经皮); 50 10.92g/m3(大鼠吸入) LC 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和兔吸入0.82g/m3,7小时/天,每周5天,6个月,未见异常;吸入1.6g/m3,雌性大鼠有轻度的肝脂肪变性和细胞浊肿。 致癌性:小鼠喂饲390mg/kg和195mg/kg,78周,观察13周,发性肝细胞癌和嗜铬细胞瘤。 危险特性:在潮湿空气中,特别在日光照射下,释放出腐蚀性很强的氯化氢烟雾。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45mg/m3(皮)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特定值)0.003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