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百寅简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RM-系统

杨百寅简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RM-系统
杨百寅简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RM-系统

杨百寅简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RM-系统

通讯地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

中国北京清华园100084

电话:86-10-62796314

传真:86-10-62772021

电子信箱:yangby@https://www.360docs.net/doc/ee4576762.html,

1990-1992:(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继续教育专业硕士

1992-1996:(美国)佐治亚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专业博士

工程师(管理)

1996-1998:(美国)奥本大学助理教授

1998-2001:(美国)爱达荷大学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

2001-2006:(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终身)教授

2006-至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

?2010年:美国管理学会年会,最佳论文提名奖【Academy of Management, Carolyn Dexter Award Nominee】

?2010年:中国管理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如何提高战略决策效果?TMT社会资本与冲突的作用》

?2009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9年:中国管理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家长式领导,冲突与决策效果》

?2008年:杰出人力资源开发学者奖,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学会【Outstanding HRD Scholar Award,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HRD), 2008】。

?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7年:友好全球人力资源最佳教授奖,(印度)友好大学【Amity Best Global HR Faculty Award, Amity University, India】。

?2004年:2003年度最佳论文奖,人力资源开发评论【Outstanding Article for 2003,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2004】。

?2000年:早期职业奖,美国成人教育教授协会【Early Career Award, Commission of Professors of Adult Education (CPAE), 2000】。

?2012、2009、2008、2005、2000、1999年:十佳论文,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学会【Top Te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HRD)】。?1997,1998年: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 1997, 1998】。

?1997,1998年:美国名人录【Who’s Who in America, 1997, 1998】。

?1996,1997年:美国教育名人录【Who’s Who in American Education, 1996-1997】。?1990年: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科学院。

2004年至今;绩效评估专家,2007年至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2007年至今;

?Edit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SSCI], 2009-2012.

?Editorial Board Member,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0- ?Representative-at-Large for the Chinese Mainland,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IACMR), 2008-2010.

?Associate Edit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5-2009.

?Associate Editor for China and the Far Eas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2004-2007.

?Reviewer, Learning Organization, 2004-present.

?Program Associate Chair, Asian Conference of the Academy of HRD, 2003-present. ?Editorial Board Member and Consulting Editor,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since 2000 ?Quantitative Method Edit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0-2005 ?Advisory Board Membe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2000-2004 ?Member, Research Strategy Committee, Academy of Human Research Development (AHRD), since 2000.

?Guest Consulting Editor, Canadian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Adult Education, since 1999 ?Editorial Board Member, MPAEA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1998-2001

?Manuscript Reviewe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since 2005

?Manuscript Reviewer,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since 1997

?Manuscript Reviewe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since 2001

?Manuscript Reviewe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since 1997-2005

Yang, B., Xiao, M. (eds.) (2008). Globa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practic e.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ISBN:978-7-04-024692-6

Yang, B. (ed.) (2004). Contributions of adult learning theory to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Book Chapters:

1.Ellinger, A. D., & Yang, B. (2011). Creating a whole from the parts: Qualities of good

writing. In T. S. Rocco &T. Hatcher (Eds.), The Handbook of Scholarly Writing and Publishing (pp. 115-124).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Yang, B. (2008). Conceptualization and evolution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s. In T.

Torres-Coronas & M. Arias-Oliva (Eds.), Encyclopedia of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s: Challenges in e-HRM(pp. 172-177). Hershey, PA: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3.Yang, B. (2006).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J. Greenhaus & G. Callanan (Eds.),

Encyclopedia of Career Development(pp. 461-464).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4.Yang, B. (2005). Factor analysis. In R. A. Swanson & E. F. Holton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s: Foundations and methods of inquiry (pp. 181-199).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5.Yang, B. (2005). Meta-analysis. In R. A. Swanson & E. F. Holton (ed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s: Foundations and methods of inquiry (pp. 201-217).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Refereed Journal Articles:

1.Yang, B., (2012). Confucianism,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A Comparison of cultural

ideologies and implied managerial philosoph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P. R. China,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2(3), 165-178. [SSCI]

2.Hung, R. Y., Lien, B. Y., Yang, B., Wu, C. M., &, Kuo, Y. M. (2011). Impact of TQM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2), 213-225. [SSCI]

3.Chen, X., & Yang, B. (2010). Copying from others or developing locally?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of MBA education in China (1990-2010).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2), 128 – 145.

4.Zheng, W., Yang, B., & McLean, G. (2010). Link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tructure,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3(7), 763-771. [SSCI].

5.Hung, R. Y., Yang, B., Lien, B. Y., McLean, G. N. (2010). Dynamic capability: Impact of

process align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5(3), 285-294. [SSCI]

6.Yang, B., Wang, Y., & Drewry, A. W. (2009). Does it matter where to conduct training?

Accounting for cultural factor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4), 324–333.

[SSCI]

7.Yang, B., Zheng, W., & Viere, C. (2009). Holistic view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s.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11(3), 273-289.

8.Zheng, W., Qu, Q., & Yang, B. (2009).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al

evoluti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8(2), 151-173.

9.Yang, B., & Wang, X. (2009). Success and lessons of developing human capital in the P. R.

China.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12(1), 3-14.

10.Wang, X., Yang, B., & McLean, G. N. (2007). Influence of demographic factors and

ownership type up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in Chines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11(3), 154-165.

11.van der Merwe, L., Chermack, T. J., Kulikowich, J. M., & Yang, B. (2007). Strategic

conversation quality and engagement: Assessment of new mea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11(3), 214-221.

12.Wang, X., & Yang, B. (2007).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s in Chinese

state-owned and privately-owned enterprises: An empirical study.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1(2), 275-299.

13.Yang, B., Zheng, W., & Li., M. (2006). Confucian view of learn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8(3), 346-354. 14.Lien, B. Y., Hung, R. Y., Yang, B., & Li, M. (2006). Is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valid

concept in Taiwanese contex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7(2), 189-203. [SSCI] 15.McLean, G., Yang, B., Kuo, C., Tolbert, A., & Larkin, C. (2005).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measuring coaching behavior.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6(2), 157-178.

16.Zhang, D., Zhang Z., & Yang, B. (2004).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it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8(4), 258-273.

17.Yang, B., Zhang, D., & Zhang, M. (2004). Nationa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 c of China.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6(3), 297-306. 18.Egan, T. M., Yang, B., & Bartlett, K. (2004).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culture and job

satisfaction on motivation to transfer learning and intention to turnove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5(3), 279-301.

19.Yang, B. (2004). Can adult learning theory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6(2), 129-145.

20.Yang, B. (2004). Holistic learning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6(2), 241-262.

21.Yang, B., Watkins, K. E., & Marsick, V. J. (2004). The construct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5(1), 31-55.

22.Yang, B., & Zhang, D. (2003). How to develop human resources: Technical rationality or

social moral responsibility?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Chinese human resource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18(3), 66-73. (Chinese)

23.Yang, B. (2003). Political factors in decision-mak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HRD.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5(4), 458-479.

24.Yang, B., & Zhang, D. (2003). A theoretical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impacts on human resource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3(4), 338-358.

25.Yang, B. (2003). Toward a holistic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adult learning.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2(2), 106-129.

26.Yang, B. (2003). Identifying valid and reliable measures for dimensions of a learning

culture.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5(2), 152-162.

27.Ellinger, A. D., Ellinger, A. E., Yang, B., & Howton, S. W. (2003). Making the business

case for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concept.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5(2), 163-172.

28.Yang, B. (2002). Meta-analysis and theory building.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4(3), 296-316.

29.Blunt, A., & Yang, B. (2002).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adult attitudes toward continuing

education scale (AACES) and its capacity to predict participation behavior: Evidence for adoption of a revised scale.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52(3), 299-314.

30.Ellinger, A. D., Ellinger, A. E., Yang, B., & Howton, S. W. (20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concept and firm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3(1), 5-21.

31.Yang, B., & Lu, X. R. (2001).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MBA succes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77(1), 15-20.

32.Yang, B., & Cervero, R. M. (2001). Power and influence styles in programme planning:

Relationship with organizational political contex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20(4), 289-296.

33.Umble, K., Cervero, R. M., Yang, B., & Atkinson, W. L. (2000).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distance continuing education: A theory-driven evaluation of a vaccine-preventable disease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0(8), 1218-1224.

34.Yang, B. (1998).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A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17(4), 247-259.

35.Yang, B., Cervero, R., Valentine, T., & Benson, J. (199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adult educators’ power and influence tactics in program planning practice.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8(4), 227-244.

36.Roth, A., & Yang, B. (1997). Theorising intelligence: Western and Eastern educational

paradigms.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ory, 19(1), 27-35.

37.Rojewski, J. W., & Yang, B. (1997).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selected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1(6), 375-410.

38.Merriam, S., & Yang, B. (1996).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ult life experience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6(2), 62-81.

39.Yang, B. (1995). A factor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s’ attitude towards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articipation. Canadian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Adult Education, 9(2), 41-54.

40.Cervero, R. M., & Yang, B. (1994). Can Houle’s typology of professionals predict

participation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 42(3), 2-9.

41.Yang, B., Blunt, A., & Butler, R. (1994). Prediction of participation in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 test of two behavioral intention models.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4(2), 83-96.

42.Ralph, E., & Yang, B. (1993). Beginning teachers’ utilization of instructional media: A

Canadian case. Educational and Training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34(4), 299-310.

学术论文

1.陈璐、高昂、杨百寅、井润田. 家长式领导能激发创造力吗?心理授权与价值观的作用[J].

《管理学报》已录用

2.陈璐、杨百寅,井润田. 家长式领导对高管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团队凝聚力为

中介变量[J]. 《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第26卷第1期,13-19,34。

3.韩翼、杨百寅. 真实型领导、心理资本与员工创新行为:领导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J]. 《管

理世界》,2011,12:78-86.

4.屠兴勇杨百寅. “知识整体理论”及其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26卷),125-135.

5.屠兴勇、杨百寅. 组织自然状态中的窘境及其出路-一种基于知识的分析框架《管理学

家·学术版》2011年第5期,3-20.

6.韩翼、杨百寅、张鹏程. 组织承诺会导致创新: 目标定向的调节作用. 《科学学研究》,

2011年第1期,29(1):127-137.

7.张勉、李海、魏钧、杨百寅交叉影响还是直接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机制《心理

学报》2011年第5期,43(5), 573-588。

8.陈璐、杨百寅、井润田、王国锋家长式领导、冲突与高管团队战略决策效果的关系研

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13卷,第5期,4-11。

9.陈璐、井润田、杨百寅家长式领导、人际信任与高管团队有效性:一个本土化研究《战

略管理》2010年第2卷第2期,10-16。

10.李海、张勉、杨百寅绩效评价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管理工程

学报》2010年第24卷第1期,146-151。

11.陈璐、杨百寅、井润田、刘璞高层管理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团队冲突和决策效果的关

系——研究综述与理论分析框架《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12卷,第6期,42-50。

12.张勉、魏钧、杨百寅社会资本的来源:工作咨询网络中心性的前因变量《管理世界》

2009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5期,133-136。转载】

13.张勉、魏钧、杨百寅工作和家庭冲突的前因和后果变量:中国情景因素形成的差异《管

理工程学报》2009年第23卷第4期,79-84。

14.曾宪聚、席酉民、杨百寅组织协作秩序的扩展及其知识逻辑――和谐管理理论的视角

《管理学家·学术版》2009,207-226。

15.韩翼、杨百寅. 真实型领导:理论、测量与最新研究进展.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2:170-175.

16.魏钧、张勉、杨百寅组织认同受传统文化影响吗——中国员工认同感知途径分析《中

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118-126 。

17.吴永荣、杨百寅应用模糊数学评价研究所的一个方法《科学.经济.社会》1983年03期,

229-233。

刊物论文

1.杨百寅谋略领导《清华管理评论》2012年第1期,50-63。

2.杨百寅以理服人还是以术制人?——领导者的权力与影响策略《北大商业评论》2008

年第3期, 14-19。

的理论模型及有效性”(2013-2017),240万元(项目批准号:71232002)

2.项目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型领导力:理论模型,结构维度,影响因素以

及有效性研究”(2012-2015),45万元(项目批准号:71172009)。

3.项目主要参与者,创新群体项目“复杂变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管理整体系统及其学习变革

研究”(2012-2015),420万元(项目批准号:71121001)。

4.项目主持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力的多层次形成机制研究”

(2008-2011),140万元(项目批准号:70725005)。

5.项目主要参与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兴电子商务重大基础问题及关键技术

研究”,课题一“新兴电子商务参与者行为规律研究”(2009-2012),375万元(项目批准号:70890081)。

6.项目主持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中煤集团有限公司培训管理体系优化”

(2009-2010),68万元。

1.Ginny Boyum, Interim Dean of Academic Affairs, Rochester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College (USA). Dissertation title: “A Model of Servant 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d in January 2012,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Cynthia Digby, instructor, Department o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Policy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SA). Dissertation title: “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on Adul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Graduated in October 2009,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3.Sung Jun Jo, assistant professor (tenure-track),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Utica College in New York (USA). Dissertation title: “The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evelopmental Network: Emotional Attachment and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Graduated in May 2009,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4.Misato Sakai. Dissertation title: “Towards a Holistic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xcellence: An Examination of the Attributes and Rol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Learning, and Stakeholder Engagement”. Graduated in August 200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5.Thomas Buchner, senior lecturer, 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Dissertation title: “How Do Employees React t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Graduated in May 200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6.Russell Korte,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enure-track),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ion. Dissertation title: “A Case Study of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Engineers: How New Engineers Learn The Social Norms of Organizations”. Graduated in August 2007,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7.Cecelia Westby, Faculty, Ellis College of 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ssertation

title: “How Early Childhood and K-12 Teachers Experience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in a Dynamic Urban Sett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 Facets”. Graduated in August 2007,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8.Sohee Park,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uman resource (tenure-track),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Inje University, Pusan (Korea). Dissertation title: “Relationships among Managerial Coaching & Outcomes of Pers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Gradua ted in August 2007,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9.Susan Wiebenga, Training Specialist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Consultant: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Dissertation title: “A Study of the Work Outcomes of Training and Self-Confidence: Evidences from NLSY79 Dataset”. Graduated in April 2007,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0.Baek-Kyoo (Brian) Jo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uman resource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nure-track), Winona State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title: “The Impact of Contextual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n Employee Creativity in Korean Firms”.

Graduated in April 2007,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Finalist for Malcolm Knowles Dissertation of the Year Award,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11.Claudia Yueh-Ysen Li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tenure-track), Yuan Ze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title: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Structure, Innovat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 Evidence from Taiwanese Organizations”. Graduated in September 200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2.Xiaohui Wang,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title: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Chinese State-owned and Privately-owned Enterprises”.

Graduated in December 2005 (co-advisor, Gary McLean).

13.Wei Zhe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enure-track),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Titl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tructure, and Strategy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Graduated in May 2005,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o-advisor, Gary McLean). [Finalist for Malcolm Knowles Dissertation of the Year Award,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14.Mark Emerso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tenure track), George Fox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Title: “An Examination of Selected Explanatory Factors for Successful Behavioral Maintenance.” Graduated in May 2002, University of Idaho.

15.Di ane Ludgate, president of Innovative Training Concepts, Inc. Dissertation Title: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managerial behavior as measured by power and influence tactics.” Graduated in May 2001, University of Idaho.

[Finalist for Malcolm Knowles Dissertation of the Year Award,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16.钱晓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论文题目:“人力资本、心理资本与区域创新:

中国省市的实证研究”。201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

在读博士生(清华大学)

1.陈雪芬

2.高昂

3.洪基硕(韩国)

4.江静

5.连欣

6.林声洙(韩国)

7.马琳

8.梅哲群

9.容琰

10.杨浩

清华大学会计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姓名:xxx 毕业院校:财经大学 专业:会计学 手机:1234567890

◆ 2012.09-2016.07 财经大学 会计 本科 主修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法,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特殊事项会计,中级财务管理,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英语,审计等。 ? 2014.09~2015.06 xxx 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 在实习期间,在网站发表新闻总计300余篇。 ? 2013.09~2014.09 xxx 记者 在校期间,担任记者,报道发表近100篇校内校外新闻。 ● 英语专业四级 ● 会计从业资格证 ● 二等奖学金 ● 2016年 在邮储银行培训中心获“优秀新员工奖” ● 本人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良好,适应能力强。为人诚信守时,谦虚好学,能快速接受新知识,具有良 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 在银行的工作经历使我具有较强的保密意识,积极主动的完成 本职工作,乐于接受新挑战。 个人简历 PERSONAL RESUME 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1990/06/20 籍 贯:北京 性 别:女 学 历:本科 毕业院校:财经大学 专 业:会计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健康状况:健康 身 高:173cm 体 重:60kg 联系方式 手机:1234567890 邮箱:1232421@https://www.360docs.net/doc/ee4576762.html, xxx 求职意向:会计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获奖经历 自我评价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出生并成长于北京市,在2016年如愿北京大学,目前就读大四,在接受着国际关系方面系统教育和计算机、英语口语语音等方面培训的同时,有大三修经济双学位的强烈意愿,并于2006年获光华鼎立奖学金。 在05-08连续三年担任班团组织委员;同时是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组副部长的我参加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热心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包括学校各大型活动、院庆、社会公益活动,如国际关系学院十周年院庆、二里庄少儿英语项目,并报名参与奥运志愿者项目;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种参观活动及讲座,如纪念长征70周年时参观国家博物馆、基辛格博士访北大及演讲、入选参加Junior Achievement全球商业道德课程等等;活跃于多个感兴趣的社团机构中,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团委综合办公室、街舞风雷、青年外交协会、红十字爱心协会、手语社等等。在这些社团机构中既体会到与大家齐心协作完成任务的乐趣,结交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也锻炼了自己组织、领导的才干,受益匪浅。 在努力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的同时,也充分寻找着接触社会、增加社会经验的机会:大一时先后做过两份家教;大二上学期参加TCL青苹果计划做过阶段性校园销售;06-07年寒假在广西日报社都市新闻部实习,口才得到极大加强的同时,采访-写稿-排版的三位一体增强了自己工作的独立性、主动性;从以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信息的发掘、传递者的身份的转变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也加深对我的家乡社会的真正了解。 在必备技能方面,熟练使用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英语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并仍在学习Tofel、Ielts 等课程。爱好排球、旅游、画漫画——均有多年基础,还时常演奏些口琴、竖笛等小乐器。 只有20岁的我也许太过于年轻,但却有着不输于任何人的才智。期望领导您在仔细地评判、全面地考虑后给我这个机会,我会用我投入的演出证明你们的选择没有错。谢谢!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贵公司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17年10月1日

清华大学经管金融硕士导师简介-刘淳

清华大学经管金融硕士导师简介-刘 淳 刘淳 金融系副教授 凯程教育是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黄埔军校,在2014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8人,清华经管11人,五道口状元武xy出自凯程, 在2013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清华经管5人,状元李少h出在凯程,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凯程学员成功经验视频,大家随时可以去查看. 2016年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保录班开始报名! 办公室伟伦楼416C 个人简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刘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于1999年获得清华大学金融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计量、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讲授课程包括资产定价、金融计量学、风险管理,衍生产品等。 他发表的期刊论文为“ForecastingRealizedV olatility:ABayesianModelAveragingApproach”(JournalofAppliedEconometrics)、“AreThereStructuralBreaksinRealizedVolatility?”(JournalofFinancialEconometrics)、“是谁获得了更高的基金投资收益?”(金融研究)、“使用边际似然函数识别变结构模型”(统计研究)、“机构投资者是股市暴涨暴跌的助推器吗?”(金融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行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财贸经济)、“中国股票市场的日间波动率和交易时间的联合分析”(中国软科学)、“嵌入性视角下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权益资本成本”(中国工业经济)、“使用贝叶斯方法识别股市变结构模型”(清华大学学报);工作论文为“IntradayDynamicsofV olatilityandDuration:EvidencefromtheChineseStockMarket”、“OntheEconomicIntegrationandFinancialContagion”。 现持有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和金融分析师(CFA)证书。 自2007年至今,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期刊论文(国际) ChunLiu,JohnMaheu,“IntradayDynamicsofV olatilityandDuration:EvidencefromtheChineseStockMarket”,

清华大学标准简历模版 中英文模板

个人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比写年龄更准确) 政治面貌:(视应聘单位情况而定) 籍贯:(如果与应聘单位地址一致可写,本科生如不一致则不写) 婚姻状况:(如是女同学且已婚,建议不写) 联系方式 手机:(提供一个能随时联系上的联系方式)电话:010- E-mail:(建议同学使用清华的邮箱,这也是一个标明身份的技巧) 住址:清华大学xx邮政编码:100084(如简历的内容已经很多了,可不写) 求职目标 致力于各行业中与法律和咨询相关的工作 (如果没有单位的具体职位信息时,可以职业、行业为出发点,写出其范围即可。如果已经定了应聘某个单位的某个职位,则要有针对性地写明。如果参加大型招聘会,尚未看到具体招聘职位时,可以空出来,临时手填一下,如果笔迹不太好,就不要手写了) 教育背景 (采用倒序的方式:起止时间-学校-院系-专业-学位-学习成绩) xx年xx月-xx年xx月xx大学xx学院/系xx专业xx硕士学位 xx年xx月-xx年xx月xx大学xx学院/系xx专业xx学士学位 2002年9月-2005年7月清华大学法学院xx专业法学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5年7月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2001年9月-2005年7月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 总平均分:95/100,专业平均分:96/100,排名:(如果排名不是很好,不用写)主修的专业课程不用写,特别能体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可以简短的写一下。 研究生可以写自己的论文题目;本科生可以写一点重要的课程。 科研经历 (选择与求职目标相一致的经历写,内容、写法与工作经历大体相似) 工作/实习/实践经历 (依据重要性排列顺序,重要的放在前面:起止时间-单位/学校社团-职务/职责-工作内容-工作业绩) xx年xx月-xx年xx月xx单位xx职务 说明:在工作经历方面要做好总结归纳工作。以往的工作内容和成绩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不同的工作阶段也不能等同对待,要着重写与求职目标相关的、最近和当前的工作,不要重复。这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你的综合素质,例如综合分析能力、团队精神、领导能力、主动性、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它构成了招聘者对应聘人员的基本判断依据。应针对雇主希望聘请人员的条件,列出雇主感兴趣的资料如资历和技能等,以说服他给予一个面试机会。 职务/职责:如团长、承担某一项目的负责人; 工作内容:建议写成以动词开头的短语,如主持xx、参与xx、承担xx; 工作业绩:要量化,用数字与成果来说明,如获几等奖。

宿涵 清华大学简历 清华大学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宿涵清华大学简历清华大学学习后的心 得体会 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最高学府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领导干部培训班,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行前,我曾跟领导说:"出门旅游我可以放弃,但到清华学习我不愿放弃,因为这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接触最高学府的唯一机会"。更令人难忘的是,在清华学习期间,我接到通知,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我将调到办公厅工作,由此我对清华的感情自然又深了一层。清华大学的短暂学习,受益非浅、体会颇多,是我一生中难得的财富,也对我在新单位新岗位、开展新工作注入新能量。 清华大学果然与众不同,名不虚传。在这里,没有枯燥、呆板的教学,更多地感受到清华的人文氛围、深厚的道德底蕴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报国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特别是崔国文教授激情澎湃的开学典礼讲话,使我深入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做人与做官、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专家学者的上课,或谆谆教导,或启发引导,都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脚步、知识的乐趣;古色古香的建筑、单纯的校园生活、学生们的笑声,又使我寻找到青春和活力。清华大学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清华20天,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的感受体会。我的感受比较零散,但自认为很真切,下面就以几个片段的简单描述充当本次学习培训的作业吧。 (一)对住宿的感受:

满窗风景关不住 我住的房间东北朝向,单人间,客厅与隔壁共用。拉开窗帘,正面铁轨。每隔几分钟,或一分钟,有时甚至是几秒钟,都可见轻轨列车驶过,或两列相对快速驶过。和谐号通体白色,除俩火车头外,或七节,或五节车厢,连成一条纯白的灵巧长蛇,蜿蜒逶迤,游弋而去。其余的大多为橘红色与铁灰色相间的地铁,一般以四节车厢的短列车为主,轰隆轰隆地穿梭。声音不如原汽笛声来得响亮、威武,比较平和、稳当,但感觉塌实。每当声音响起,我必定会奔赴窗前,拉开窗帘,踮起脚尖,看列车通过,直至望不见为止。那种欢欣与喜悦,宛若一个十岁孩童看到心目中的神奇之物,心向往之,留恋忘返,执著、虔诚地守望,且不时地期盼再一次的出现。很是奇怪,可能缘于儿子从小对火车的格外钟爱和青睐,才有这份特殊的感觉。仿佛儿子就在身边,一起在孜孜不倦地等待着与火车的约会。所以特别喜欢这间房间,即使在暖气尚未开启之时,也丝毫不觉得冷。来来往往的列车,成了窗外看不够的风景,带给了我一份意外的喜悦。 (二)对气候的感受: 满园秋色入心田 (说明:此为刚到清华、冷空气来临前的感受,当时气温3-16度) 中秋的北京,气候比较干燥,昼夜温差较大,但空气非常清爽,阳光灿烂,20天日日晴朗。早上六、七点钟光景,从窗口向外望,远远近近、层层叠叠的树林间笼罩着一层薄雾,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而慢慢地升腾,直至消失。有点象山里的雾岚,不同在于黛青色的山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简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简介一、项目简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金融学理论基础和前沿知识,拥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并能适应金融市场的迅速变化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本项目为全日制学习,学习基本年限为2-3年。此外,金融硕士项目与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和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开展双学位教育,金融硕士在读学生将有机会经过竞争申请进入合作学校攻读双学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10年设立金融硕士项目,是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的院校之一。金融硕士项目实行双导师培养,为每位学生安排学术导师和行业导师,目前项目已有约130名行业导师,均为金融领域的业界精英,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资源。 二、招生计划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具体招生方向如下:1.国际班:培养目标为国际化、全球视野的顶尖金融人才。教学地点为北京清华大学。2.金融工程班:培养目标为国内顶尖的资产管理,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开发的金融行业精英人才。教学地点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创业和企业金融班:培养目标为金融机构的未来领袖、私募和风投的优质人才,同时实业公司的投资岗位也是方向之一。教学地点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4.保险专业班:培养目标为国内保险行业的顶尖人才。教学地点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5年度招生计划为150人。其中国际班不超过40人,金融工程班、创业和企业金融班、保险专业班总数不超过110人。 2014年3月11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舜德楼举行金融硕士项目改革媒体见面会,介绍金融硕士项目及招生的改革和方向。 首先,为了精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金融硕士项目建立4个培养方向,并在课程体系中拓展金融实务课堂系列,进一步加强金融硕士课程学术与行业实操并重的特点,优化对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巨大需求。这4个方向分别为国际班、金融工程班、创业和企业金融班、保险班,其中国际班的教学地点为北京清华大学,其它3个班的教学地点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各个方向的金融硕士项目,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统一招生,统一课程管理,统一颁发清华大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其次,伴随项目培养的优化,清华经管学院对金融硕士的招生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将夏令营招生改为“滚动录取制”招生。新的招生方式体现了对申请者更多的个人化关注,给予了每一个申请者更多展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学生申请时间为2014年3月5日—9月中下旬。其中,第一批申请截止日期为3月31日,第二批为5月31日,第三批为9月中下旬。2015年度招生计划(推免+全国研究生统考)为150人,其中国际班不超过40人,金融工程班、创业和企业金融班、保险专业班总数不超过110人。2014年学费减免奖学金总额将达到至少150万元,以院长奖学金和卓越奖学金为主要形式。

(完整word版)个人简历样本

个人简历样本 个人简历 姓名:林源籍贯:广东省###市出生年月:###年##月 攻读:硕士专业:历史地理性别:男身高:166CM 政治面貌:党员培养方式:统招研究方向:城市历史地理 学历经历: 在河南淅川县第一高中读高中 在清华大学历史系读本科 1997至今在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历史地理所读研 通讯地址: 清华大学人文科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生信箱 邮编:100081 电话:8765#### 传呼:191-###### 192-###### 爱好与特长:

新闻写作和编辑策划: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知音》、《爱情婚姻家庭》、《年轻人》等报刊杂志发表消息、评论、通讯、纪实、散文、诗歌等体裁文章一百多篇20余万字。在《自然科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5篇,参编《现代家庭知识》七万余字,《北京趣闻》三万余字,《共铸的丰碑-北京军民共建五十年纪实》十余万字。 任职及社会活动: 清华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秘书长兼学生综合学术刊物《北大论坛》副主编任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副秘书长兼《清华大学研究生报》主编 至今任北京研究生记者团团长兼《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副主编、《北大经纬》报副主编 任职期间参与组织各项社团活动。尤其读研以来,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和《清华大学经纬》副主编,积

极采、组、改、编、审稿,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同时,在担任校研究生会副秘书长和《研究生简报》主编时,经常写、贴海报,积极向校内外媒体投稿,负责对内对外宣传,参与组织北大每年一度的研究生红枫杯辩论赛、各类晚会、讲座等研究生文体活动。本人以热情、勤奋、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受到清华大学师生的好评。 获奖情况: 97-98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研究干部”称号 97-98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97-98年度清华大学学术成果甲等奖 98-99年度《清华大学》优秀通讯员 98-99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专项奖 98-99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优秀编辑

清华经管朱世武副教授介绍

清华经管朱世武副教授介绍 朱世武 金融系副教授 办公室伟伦楼321 个人简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朱世武,自2001至今,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1983年,他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武汉大学获得统计学专业的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赴上海财经大学学习,并获得该校数量经济学专业的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博士后研究。他教授的主要课程包括:金融数据库、金融统计学、实证金融学、数据模型与决策、统计分析软件。 朱世武教授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固定收益、风险管理、金融计算与建模、金融数据库。在从事的所有科研项目里,朱世武教授主要担任项目负责人。他重点研究的项目包括:“随机边缘模型的统计分析”,“国家债务管理和利率研究”,“金融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违约相关性度量与信用衍生工具定价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股票市场的证券模型”,“中国股票市场结构性指数设计”—中国证监会;“中信实业银行的私人金融模型”—中信实业银行;“基于微网格的网格计算研究,基础研究”,“度量违约相关性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股权风险溢价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风险溢价研究”—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金融研究数据库”—清华211项目;“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期限结构最优化模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实验室金融数据项目”—浙江财经学院;“浙江万里学院金融实验室金融数据项”—浙江万里学院;“人民币市场化利率中长期预测模型”—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香港汇丰银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他发表的期刊论文包括:《金融研究》—“Copula函数度量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中国科技论坛》—“中国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及治学理念”;《中国软科学》—“中国PC市场可持续竞争战略研究”;《经济学动态》—“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国股市2006牛市形成的经济因素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基于Copula 的VsR度量与事后检验”;《金融理论与实践》—“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模式探讨”,“基于预测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积极债券投资策略”,“利率互换定价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办法”;《数据分析》—“中国大陆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价差成本构成实证研究”;《统计研究》—“积极债券投资策略实证研究”。朱教授著有的专著有:《SAS编程技术教程》和《金融计算与建模》。他的译著包括:《基于Excel和VBA的高级金融建模》和《高级金融风险管理》。 朱世武教授现任中国交叉科学研究会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现场统计学会理事,中国教育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王茵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王茵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 究生导师简介 金融系副教授 办公室伟伦楼416B 凯程教育是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黄埔军校,在2014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8人,清华经管11人,五道口状元武xy出自凯程, 在2013年,凯程学员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清华经管5人,状元李少h出在凯程,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凯程学员成功经验视频,大家随时可以去查看. 2016年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经管考研保录班开始报名! 个人简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王茵田,自2007年,加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1994年至199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会计专业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赴加拿大女皇大学学习,并获得该校经济学硕士。2001年至2006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金融学博士,并在此期间担任该校研究助理职务。王茵田教授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投资学、衍生品、金融经济学。王茵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期权定价,信用衍生产品,数量经济建模,风险管理。她的论文曾在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JournalofBusinessandEconomicStatistics,以及《金融研究》等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过。她的论文也经常发布在大型国际会议上,这些会议包括:FinancialManagementAssociationInternationalMeeting,NorthernFinanceAssociationMeeting,Econ ometricSocietyWorldCongress,FinancialManagementAssociationEuropeanMeeting,theFirstSympo siumonEconometricTheoryandApplications,EuropeanFinancialManagementAssociation,Conferen ceofInstitutionofRiskManagement等等。在2006年,王茵田教授获得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欧洲金融管理协会会议上的股票风险管理研究奖的金奖。并于2008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王茵田教授是EconometricSociety(世界计量经济学会),FMA(财务管理协会),AFA(美国金融协会)的成员。她也是国内外杂志JournalofFutureMarket,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以及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的匿名评审人。自2005年至今,王茵田教授任经济学会和财务管理协会成员。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她担任美国纽约惠誉评级高级金融分析师,她的研究成果和数学模型为评级公司所借鉴采用。 期刊论文(国际) YintianWANG,Optionvaluationwithlong-runandshort-runvolatilitycomponents,JournalofFinancial Economics,V ol.90No.2008-12p272-297,2008-12-01 工作论文 YintianWANG,VolatilityLongMemoryonOptionValuation,2009-12-23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英文简历模板

姓名 联系方式: 1111@https://www.360docs.net/doc/ee4576762.html,; (86) 139******* 地址: 职业目标: 希望从事金融领域行业研究分析类的工作 核心竞争力: ?4年快销行业品牌财务分析经验。 ?拥有丰富的市场、销售、财务等跨部门项目的实战经验,担任多个跨部门项目负责人。 ?流利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独立撰写多份分析报告并用英语进行多次演讲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带领10人团队完成新渠道拓展项目的策划、市场试点及实施。 教育背景: 2008.9-2010.7清华大学国际MBA 硕士北京·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MBA校友导师计划总体负责人 ·入选2008级清华大学-斯坦福海外交换项目,并负责沟通和协调事宜 1998.9-2002.7南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士天津·曾担任国际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国际企业管理系班长 ·分别两次获南开大学校奖学金及优秀干部证书 工作经历: 2003.5-2009.8 三星中国北京 品牌销售分析经理财务部 2006.6-2009.8 ?担任品牌渠道拓展项目(预计贡献品牌年增长额的20%)的项目负责人,带领10人团队在全国四个城市进行市场调研并完成项目可行性分析,并在随后4个月内完成包括新柜台设计、财务流程设计、柜台销售员招聘方案制定、促销方案制定、分销商及店铺买进等的内外多部门协作的工作,于6月成功开始项目市场试点。团队因渠道拓展项目的实施而获年度项目金奖。 ?新柜台设计方案成功实施,因新柜台成本减至原有的1/3亦获公司成本控制奖 ?负责品牌柜台及销售费用的内审控制,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制定的标准管理流程获内审高分。 ?负责销售费用的预算制定、检查及控制,对每项促销活动进行投资回报分析,预算准确率99%以上。 品牌财务分析经理财务部2003.5-2006.6 ?担任竞争对手全面分析的项目负责人,与市场、销售、采购等多部门协作完成项目。此项目成为高层重要决策依据,团队获品牌年度特别贡献奖。 ?负责品牌年度财务预算规划,编写、每月更新全年利润预测及年底总结。因工作出色,2005年被晋升为二级经理。 ?负责新品上市的可行性分析(包括财务建模、NPV分析等),与市场部一同为产品定价及制定营销方案。 ?负责市营费用的预算制定及控制,对广告及促销进行投资回报分析,与市场和、销售部商定费用最优使用方案 2002.7-2003.5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北京 助理经理审计部 ?负责审计项目和萨班斯法案内控项目,项目涉及制造业、能源行业和消费品行业。 ?参与的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年审项目的负责人 北京默克代表处,年审项目负责人 三角轮胎上市审计项目成员 其它信息: 大学辩论赛团体亚军,个人最佳辩手;院篮球、足球赛冠军。

清华金融硕士生导师陈涛涛简介

清华金融硕士生导师陈涛涛简介 陈涛涛 金融系教授 办公室舜德楼128 个人简介 陈涛涛博士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于1988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 陈涛涛博士的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新兴市场国家对外投资,国际化与企业战略、国际经济与管理、公司财务、企业估价与无形资产评估。陈涛涛博士讲授的课程面向本科生、研究生、MBA、以及高层经理培训项目。讲授的课程主要包括:为本科生开设的核心课《公司金融》:为工商管理硕士(MBA)开设的核心课《全球企业管理》;为MBA开设的选修课《国际经济学》、《全球化与战略》以及《公司金融案例》等课程。陈涛涛博士还多次为学院高层经理培训项目讲授《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2001、2002年陈涛涛教授参与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共同开设的高层经理培训项目,并与哈佛教授联合为该项目授课。此外,2004年,陈涛涛博士还受邀赴意大利博克尼大学讲授《中国贸易和投资:机会和挑战》的课程。近几年中,陈涛涛博士也多次受邀为商务部援外项目授课。陈涛涛教授的讲课因其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格和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方式,曾经多次获得多种奖励,如2010、2006、2005、2004年曾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国际化高层经理培训创新模式探索)、教育部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荣誉。 陈涛涛博士所从事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领域的研究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5-2007年,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产生行业内溢出效应的行业要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2002-200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小林实基金(2001-2003年,FDI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以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1-2003年,开放条件下中国行业簇群竞争优势的培育;2000-2002年,关于中国全球化潜力和来自跨国并购挑战的研究)等资金的支持;陈涛涛博士所从事的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对外投资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家商务部《2011:中国对美投资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清华大学《2009-2011:中国经济与大国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子课题:新型开放战略》等资金的支持。在上述研究领域,陈涛涛博士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软科学》《国际经济合作》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学术界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其所发表的论文被该领域的学者广泛引用。在这方面,陈涛涛博士还著有《深度开放、体制变迁与企业发展》及《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内溢出效应》专著及著作。 陈涛涛博士的上述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与国际上的广泛学术交流。1998年以来,陈涛涛博士曾多次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欧洲INEAD商学院、法国HEC商学院、意大利博克尼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日本KEIO商学院、横

清华大学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姓名:### 籍贯:河南省###市出生年月:###年##月 攻读:硕士专业:历史地理性别:男身高:166CM 政治面貌:党员培养方式:统招研究方向:城市历史地理 学历经历: 1991.9-1993.7 在河南淅川县第一高中读高中 1993.9-1997.7 在清华大学历史系读本科 1997至今在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历史地理所读研 通讯地址: 清华大学人文科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生信箱 邮编:100081 电话:(010)8765#### 传呼:191-###### 192-###### 爱好与特长: 新闻写作和编辑策划: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知音》(海外版)、《爱情婚姻家庭》、《年轻人》等报刊杂志发表消息、评论、通讯、纪实、散文、诗歌等体裁文章一百多篇20余万字。在《自然科学》(国家权威期刊待发)、《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5篇,参编《现代家庭知识》七万余字,《北京趣闻》三万余字,《共铸的丰碑-北京军民共建五十年纪实》十余万字。 任职及社会活动: 1994.7-1997.4 清华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秘书长兼学生综合学术刊物《北大论坛》副主编 1997.9-1998.9 任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副秘书长兼《清华大学研究生报》主编 1997.9至今任北京研究生记者团团长兼《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副主编(北大研究生院办)、《北大经纬》报副主编(北大团委办) 任职期间参与组织各项社团活动。尤其读研以来,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和《清华大学经纬》副主编,积极采、组、改、编、审稿,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同时,在担任校研究生会副秘书长和《研究生简报》主编时,经常写、贴海报,积极向校内外媒体投稿,负责对内对外宣传,参与组织北大每年一度的研究生红枫杯辩论赛、各类晚会、讲座等研究生文体活动。本人以热情、勤奋、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受到清华大学师生的好评。 获奖情况:

个性清华大学政治经济-个人简历模板

简 历 云飞 个人资料 PERSONAL INFO 生 日: 毕业学·校: 学· 历: 199*/9/9 清华大学· 博士 党员 国际法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 手 机: 邮 箱: 地 址: 15**6***6** 10000@https://www.360docs.net/doc/ee4576762.html, 北京市清华大学· 职业技能 Vocational skills 组织管理: 合作谈判: 沟通技巧: 英语水平: 网络销售: OFFICE : 组织管理 合作谈判 沟通技巧 英语水平网络销售OFFICE 工作经历· 2015.0*-0* 辅导员 2014.0*-0* 文员助理 2015.0*-0* 行政助理 清华大学·大学·夏令营 1.合理安排同学·之间交流,沟通,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彼此之间相互帮助。 2.完成夏令营的组织的一切活动和比赛,争取拿这些活动中掌握社会技能 北京科比贸易有限公司 1.合理安排同学·之间交流,沟通,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彼此之间相互帮助。 2.完成夏令营的组织的一切活动和比赛,争取拿这些活动中掌握社会技能 北京的圣斗士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合理安排同学·之间交流,沟通,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彼此之间相互帮助。 2.完成夏令营的组织的一切活动和比赛,争取拿这些活动中掌握社会技能 教育层次· 2011 - 2015 国际法 2011 - 2015 荣誉&证书 清华大学· 本科 主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初级会计证 全国计算机二级 初级营养师 专业英语八级 班级三好学·生 学·院优秀党员 优秀社团干部 清华先进个人 自我鉴赏· 在生活中,我尊敬他人,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我擅长快速学·习新知识,希望您给我这个机会,我有充足的信心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谢谢。 我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拥有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做事有责任心,条理性强;易与人相处,对工作充满热情,勤奋好学·,敢挑重担,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 在为人方面,我诚实善良、开朗自信,能够吃苦。

个人简历样板

个人简历样板 导读:本文是关于个人简历样板,希望能帮助到您! 1991.9-1993.7 在河南淅川县第一高中读高中 1193.9-1997.7 在清华大学历史系读本科 1997至今在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历史地理所读研 通讯地址: 清华大学人文科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生信箱 邮编:100081 电话:(010)8765#### 传呼:191-###### 192-###### 爱好与特长: 新闻写作和编辑策划: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知音》(海外版)、《爱情婚姻家庭》、《年轻人》等报刊杂志发表消息、评论、通讯、纪实、散文、诗歌等体裁文章一百多篇20余万字。在《自然科学》(国家权威期刊待发)、《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5篇,参编《现代家庭知识》七万余字,《北京趣闻》三万余字,《共铸的丰碑-北京军民共建五十年纪实》十余万字。 任职及社会活动: 1994.7-1997.4 清华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秘书长兼学生综合学术刊物《北大论坛》副主编

1997.9-1998.9 任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副秘书长兼《清华大学研究生报》主编 1997.9至今任北京研究生记者团团长兼《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副主编(北大研究生院办)、《北大经纬》报副主编(北大团委办) 任职期间参与组织各项社团活动。尤其读研以来,作为《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和《清华大学经纬》副主编,积极采、组、改、编、审稿,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同时,在担任校研究生会副秘书长和《研究生简报》主编时,经常写、贴海报,积极向校内外媒体投稿,负责对内对外宣传,参与组织北大每年一度的研究生红枫杯辩论赛、各类晚会、讲座等研究生文体活动。本人以热情、勤奋、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受到清华大学师生的好评。 获奖情况: 97-98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研究干部”称号 97-98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97-98年度清华大学学术成果甲等奖 98-99年度《清华大学》优秀通讯员 98-99年度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专项奖 98-99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报》优秀编辑 98-99年度清华大学优秀干部奖学金第四届“新星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等奖(95.8) 97、98年第二学期清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

应聘简历模板

在生活中,我尊敬他人,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我擅长快速学习新知识,希望您给我 这个机会,我有充足的信心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谢谢。 我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拥有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做事有责任心,条理性强;易与人相处,对工作充满热情,勤奋好学,敢挑重担,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 2013.09-09 辅导员 清华大学大学夏令营 1.合理安排同学之间交流,沟通,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彼此之间相互帮助。 2.完成夏令营的组织的一切活动和比赛,争取拿这些活动中掌握社会技能 2014.09-09 文员助理 北京的圣斗士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合理安排同学之间交流,沟通,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彼此之间相互帮助。 2.完成夏令营的组织的一切活动和比赛,争取拿这些活动中掌握社会技能 2015.09-09 行政助理 北京科比贸易有限公司 1.合理安排同学之间交流,沟通,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彼此之间相互帮助。 2.完成夏令营的组织的一切活动和比赛,争取拿这些活动中掌握社会技能 2011 – 2015 国际法 清华大学 本科 主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2011 – 2015 荣誉&证书 初级会计证 全国计算机二级 初级营养师 专业英语八级 班级三好学生 学院优秀党员 优秀社团干部 清华先进个人 姓 名:亮亮 性别:女 生日:1998/9/9 毕业学校:清华大学 学历:博士 专业:国际法 政治面貌:党员 手 机: 邮箱: 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 个人资料 教育层次 工作经历 自我鉴赏

清华大学经管金融硕士导师履历介绍

清华大学经管金融硕士导师履历介 绍 李稻葵 金融系弗里曼讲席教授 CV下载 办公室舜德楼128 个人简介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MansfieldFreemanChairProfessor),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委员。1985年作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讲授课程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等。 他负责的学术研究项目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子课题——“经济学”部分;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清华大学科研院的中国经济与大国发展战略研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系列);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战略:跨国经济计量比较研究。目前他正在从事的项目包括“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研究”。 他发表的著作有《逼出来的大国崛起》、《国外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进展报告2009》、《国外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进展报告2008》、《大国发展战略》、《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中国经济学2005》。期刊论文有《欧洲债务危机:预判与对策》、《“二次房改”的财政基础分析》、《明代GDP及结构试探》、《我国现阶段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下降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V型反弹,资产泡沫与新宏观分析框架——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宽财政,紧货币——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分析》、《美元M2紧缩诱发世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内外因论及其检验》、《货币政策须对冲市场情绪:理论模型和政策模拟》、《人民币国际化: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最新金融学理论前沿-2006-2007国外金融学研究文献综述》、《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新格局的政策分析》、《双轨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为何偏好FDI?》、《Thesoftbudgetconstraintofbanks》、《FDI与自主研发能力》、《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TheSoftBudgetConstraintofBanks》、《中国非国有企业研究文献综述》、《InstitutionalEntrepreneurs》、《PoliticalConditionsforReform:ChinaVS.EasternEuropeRevisited》。 李稻葵1989年5月担任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项目顾问;1992年8月1999

简历-清华大学-简历模板-可直接下载使用(word版)27号作品

教育背景 2018.9-2022.7 清华大学 建筑学(硕士) 艺术设计理论、建筑工程学、结构力学、建筑与美学、建筑节能、室内设计学、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岩土力学、建筑绘图 2014.9-2018.7 清华大学建筑学(本科) 艺术设计理论、建筑工程学、结构力学、建筑与美学、建筑节能、室内设计学、高等 数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岩土力学、建筑绘图。 工作经验 2009.3一2011.6 XXXX 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 负责社团组织建设,社团机构的管理,协调各部门工作; ● 组织策划社团的成立大会、竞选会、团队培训、招新等运维活动; 2010.7一2010.9 XXXX 建筑集团 工程师 ● 负责南京某火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工作,完成施工图纸的绘制,技术方案的交底; ● 协助完某南京某住宅的绿色建筑方案的评审工作;完成某住宅项目的招标工作 ● 负责某工厂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工作;完成相关设备的保修工作; 奖项荣誉 2009.10获国家奖学金 2010.11获“三好学生称号” 2010.12华南大学生创意营销大赛一等奖 2011.4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省级铜奖 CET-6,优秀的听说写能力 计算机二级,熟悉计算机各项操作 高级营销员,国家资格证四级 自我评价 ● 有丰富的建筑设计和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做基础;对于建筑设计方面的前沿和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善于分析和吸取经验;熟悉工程管理,尤其是在团队管理和施工质量安全,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个性开朗,容易相处,团队荣誉感强。 求职意向:建筑学 24岁 姓 名 江苏省南京市 18000000 12345@https://www.360docs.net/doc/ee4576762.html, Photoshop AI Word Excel 兴趣爱好 影音 互联网 户外 阅读 电子 篮球

杨百寅简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RM-系统

杨百寅 通讯地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 中国北京清华园 100084 电话:86-10-62796314 传真:86-10-62772021 电子信箱: 1990-1992:(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继续教育专业硕士 1992-1996:(美国)佐治亚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专业博士 工程师(管理) 1996-1998:(美国)奥本大学助理教授 1998-2001:(美国)爱达荷大学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 2001-2006:(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终身)教授 2006-至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 ?2010年:美国管理学会年会,最佳论文提名奖【Academy of Management, Carolyn Dexter Award Nominee】 ?2010年:中国管理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如何提高战略决策效果?TMT社会资本与冲突的作用》 ?2009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9年:中国管理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家长式领导,冲突与决策效果》 ?2008年:杰出人力资源开发学者奖,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学会【Outstanding HRD Scholar Award,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HRD), 2008】。 ?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7年:友好全球人力资源最佳教授奖,(印度)友好大学【Amity Best Global HR Faculty Award, Amity University, India】。 ?2004年:2003年度最佳论文奖,人力资源开发评论【Outstanding Article for 2003,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2004】。 ?2000年:早期职业奖,美国成人教育教授协会【Early Career Award, Commission of Professors of Adult Education (CPAE),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