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侦察监视技术教案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项目一 传感器误差与特性分析 任务1 检测结果的数据整理 1.1.1 测量与测量方法 1.检测 2.测量方法 (1)电测法和非电测法 (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3)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4)接触性测量和非接触性测量 (5)模拟式测量和数字式测量 1.1.2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其真值之间的差值 例:某温度计的量程范围为0-500oC ,校验时该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6oC ,试确定其精度等级? 查表1.1,精度等级应定为1.5级 任务1: 现有0.5级的0~300oC 和1.0级0~100oC 的两个温度计,欲测量80oC 的温度,试问选用哪一个温度计好?为什么?在选用仪器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实施: 0.5级的0~300oC 的温度计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用其测量80oC 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为: ?? ? ? ? ???? ?引用误差示值(标称)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x γγ%.21%100500 6 %100=?= ??= m m m A x γ5 .1)0300(%5.0111=-?==?m m m A x γ

1.0级的0~100oC 的温度计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用其测量80oC 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为: 结论:选用1.0级的0~100oC 的温度计较好。选用仪器时,不能单纯追求精度,而是要兼顾精度和量程 1.1.3 测量误差的分类及来源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疏忽误差、过失误差) 4.缓变误差 任务2 传感器特性分析与传感器选用 1.2.1 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分类 1.2.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指标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 1.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2.稳定性 1 )0100(%.01222=-?==?m m m A x γ%25.1%10080 1 %10022=?= ??= x x m x γ?? ?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

军事理论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1.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 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2.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 1)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 2)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3)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 4)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5)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3.国际战略格局: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4.新旧格局转换及其特点: 1)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通过战争手段或是由于战争的结果,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 2)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多极格局已经孕育成熟的结果 3)这次国际战略格局的转换还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影响 5.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1)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加强 3)俄罗斯发挥军事优势,力保大国地位 4)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5)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6)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生的世界力量 6.“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和英美德为代表的欧洲联盟等 7.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式的历史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1)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 2)殖民统治者为了给获得独立的国家制造麻烦而留下的领土纠纷 3)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领土争端 4)新的国际法出台前后引发的国家间领土争端 8.局部战争已成为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 9.我国陆地边界22000多千米,海岸线18000多千米,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4个,我国领土总面积1260万平方公里。 10.三大毒瘤:1)国际恐怖主义2)宗教极端主义3)民族分裂主义 11.我国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1)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强化对我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23657教学内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23657

1.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 ) A 重复性 B 线性度 C 灵敏度 D 固有频率 2 误差分类,下列不属于的是(B ) A 系统误差 B 绝对误差 C 随机误差 D粗大误差 3、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B )的程度。 A、接近真值 B、偏离拟合直线 C、正反行程不重合 D、重复性 4、传感器的组成成分中,直接感受被侧物理量的是(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放大电路 5、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表示该传感器(C) A 工作频率宽 B 线性范围宽 C 单位输入量引起的输出量大 D 允许输入量大 6 下列不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的传感器是(B) A 应变式传感器 B 化学型传感器 C 压电式传感器 D热电式传感器 7 传感器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 A 测量 B感知 C 信号调节 D 转换 8 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C)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 多次测量 B 同次测量 C 正反行程 D 不同测量 9、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C)来表示的。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引用误差 D粗大误差 二、判断 1.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改变条件时,按 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 系统误差可消除,那么随机误差也可消除。(×) 3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所以精确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 4 平均值就是真值。(×) 5 在n次等精度测量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单次测量的1/n。(×) 6.线性度就是非线性误差.(×) 7.传感器由被测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转换电路,输出电源组成.(√) 8.传感器的被测量一定就是非电量(×) 9.测量不确定度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综合。(√) 10传感器(或测试仪表)在第一次使用前和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标定工作,是为了确定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参数(√) 二、简答题:(50分) 1、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在时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视频侦查技术应用功能与方法研究

编号:20140101155 毕业论文 题目视频侦查技术应用功能与方法研究 姓名刘诗宇 专业治安学 学号 20140101155 指导教师闾刚 2016年4月17日

视频侦查技术应用功能与方法研究 摘要:视频监控侦查技术是一种将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到侦查和破案活动中的工作方法,伴随着技术的发达与时代的进步,视频技术在不断的完善,侦查工作在不断改进。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侦查活动结合视频监控技术将在侦查领域掀起一股新的潮流。视频侦查技术的发展大大推进了侦查工作的开展,为更快、更高效、更准确的破获案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文主要针对视频监控技术在侦查领域的应用现状、功能与具体方法展开研究,一方面对视频侦查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另一方面为视频侦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视频侦查;现状;应用功能;方法 Video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functions and methods Abstract:Video surveillance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 is a video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working methods of investigating this case activities, along with video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progres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nvestigative work, a combination of video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and investigative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investigation set off a newfashion, innovation and enrich the means of investigating this case.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detective work, and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faster, more efficient, more accurate cracked the case.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video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investigation, function and specific method study, on the one han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statu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ideo, on the other h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ideo investigation. Key words:Video investigation;Status quo;Application functions;Method

9检测教案,小位移检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项目教程梁森授课教案

模块九、小位移检测技术授课教案

项目一电感式小位移传感器 【项目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感式小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差动整流电路。 ?技能目标 熟悉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安装与应用。 任务一认识自感式传感器与差动变压器 一、自感式位移传感器 图9-1 铁心气隙与电感量及电流的关系实验 1-固定铁心2-气隙3-线圈4-衔铁5-弹簧6-磁力线7-绝缘外壳 2π L U U U I Z X fL =≈=(9-1) 图9-2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 a)变气隙式b)变面积式c)螺线管式 1-线圈2-铁心3-衔铁4-测杆5-导轨6-工件7-转轴 1.变气隙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提问:变气隙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必须保持 2 2 N A L μ δ ≈中的哪些函数为为常数? 图9-3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a)L-δ特性曲线b)L-A特性曲线 1-实际输出特性2-理想输出特性 提问:变气隙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是何种关系?δ越小,灵敏度就越?2.变面积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提问:变面积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是何种关系? 3.螺线管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提问:螺线管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特点有哪些? 4.差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图9-4差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a)变气隙式差动传感器b)螺线管式差动传感器 1-上差动线圈2-铁心3-衔铁4-下差动线圈5-测杆6-工件7-基座

图9-5差动线圈与单线圈变气隙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特性比较 1-上线圈特性2-下线圈特性3-L1、L2差接后的特性 提问:请分析差动变气隙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特性(线性、灵敏度、吸力、温漂等)。 5.测量转换电路 (1)交流电桥电路(略)。 (2)相敏检波电路“检波”与“整流”的含义…… 提问:相敏检波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衔铁的位移方向之间有何关系? 采用相敏检波电路,得到的输出信号既能反映______的大小,也能反映______的方向。 图9-7 不同检波方式的输出特性曲线 a)非相敏检波b)相敏检波 1-理想特性曲线2-实际特性曲线E0-零点残余电压Δx0-位移的不灵敏区 二、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 图9-8差动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俞志根主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科学出版社

xx 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xxxxxxxx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传感与检测技术 授课教师: xxxxxx 课程所属系(部):信息与工程系

课程名称: 传感与检测技术 授课班级: 10应用电子技术 实践课 总学时:52学时 学分:4 使用教材:宋雪臣主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年5月第1版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实训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俞志根主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科学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 宋雪臣主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 冯柏群祁和义主编《检测与传感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年4月第1版 赵玉刚主编《传感器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授课日期:20XX年2月15日第1、2节 标题:第1章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传感器的概念及组成,熟悉传感器的分类方法,了解传感器的命名方法,掌握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教学难点:1、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第1章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1传感器的作用与地位 PPT 、讲授法 10分钟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各种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得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 人的“五官”——眼、耳、鼻、舌、皮肤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等直接感受周围事物变化的功能,人的大脑对“五官”感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 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有时需要对某一事物的存在与否作定性了解,有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测量以确定对象的量值的确切数据,所以单靠人的自身感觉器官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于某种仪器设备来完成,这种仪器设备就是传感器。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伸,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 非电量不能直接使用一般的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因为一般的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只能测量电量,要求输入的信号为电信号。 非电量需要转化成与其有一定关系的电量,再进行测量,实现这种转换技术的器件就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获取自然或生产中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采用传感器技术的非电量电测方法,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充当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他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1-7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一章概述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1.1 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传感器 1.1.1 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大多数传感器为开环系统,也有带反馈的闭环系统。 1.1.2 传感器的分类 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 (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 (1)物性型传感器: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

(主要有: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 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 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 按工作原理分类 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光电式、磁电式、压电式、热电式、陀螺式、机械式、流体式。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 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 (1)无源型:不需外加电源,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换型; (2)有源型: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电阻式包括光敏电阻、热敏电阻、湿敏电阻等形式。 6. 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 (1)开关型(二值型):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 (2)模拟型:输出是与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 (3)数字型:①计数型: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与输入量成正比,加上计数器可对输入量进行计数;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其代码“1”为高电平,“0”为低电平。 ①开关型(二值型):包括接触型(微动开关、行程开关、接触开关)、非接触型(光电开关、接近开关); ②模拟型:包括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电压\电流型(热电偶、光电电池)、电容\电感型(电容、电感式位置传感器); ③数字型:包括计数型(脉冲或方波信号+计数器)、代码型(回转编码器、礠尺)。

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 第七课新的实验 抚顺县高中邹维平教学目标: 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具与学具: 投影仪、多媒体播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心理测试:罗夏克墨渍实验 (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第一印象觉得象什么?)在备选答案中请学生选择 罗夏克墨渍实验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性格测试实验,用墨水滴在纸上,中心对折,让被测者观察所产生的左右对成的图形,以此来测试被测者的性格。 2、出示《蒙娜丽莎》,学生准确的说出其名称 对比: 为什么对于墨渍的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蒙娜丽莎》所有人却能异口同声的有同样的认识呢?(抽象与具象给人的感受) 抽象、具象→抽象与具象之间是否毫无联系呢?(不是)来看看具象与抽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展示艺术家怎样从具象逐步抽象出物体的最简 练外形 A、公牛的体量感及质感的表现→ B、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退居其次→

C、彻底放弃对皮毛的质感的外在表现,以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 D、精简内部结构,夸张整体的外型特征,在可以识别的限度内,将细节减至最少 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引出课题——《新的试验》 二、授课 1、新的形体理解: 对比:Velazquez的《宫娥》与Picasso的变体画《宫娥》 [思考]①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记录物象? 观察Velazquez的《宫娥》中画家的形象,注意画家实怎样作画的? 手持画笔与调色板,根据对象来客观描绘,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 [思考]②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 2、新的创作方法: 欣赏:Ferce Cako的《SICAF Soule 2003》(视频) [思考] 如果早200年我们会不会看见这样的一件作品?为什么? 这件作品中用了哪些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传统的美术创作中使用过 么? 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 (这是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它采用了新的载体形式。艺术作品的传统载体多是纸张、画布等物质实体,而该作品采用了光束这种新的载体形式,通过实物投影仪和光转换投影仪设备的表现力将RGB状态下光的艺术显示展现在观众面前,配上音乐后,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形式。当然我们看到的不是“原作”,而只是原作过程的数字化记录。) 3、新的创作主题: [思考] 是否可以将照相机、印刷等现代技术能否作为艺术品的创作手段?为什么? (可以,独特手段的复制能够更好的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大众文化,比如明星、广告、速食等题材,这些可不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你是怎样认为的? (可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现代的大众文化也是艺术的手段。) 欣赏:Andy Warhol的波普艺术《Marilyn Monro》 (丝网印刷绘画实际上是绘画、摄影和印刷三种媒介的综合。沃霍尔玛丽莲、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全套教案

!知识目标:掌握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接近开关的环境特性及使用方法,掌握应用接近开 T丨关进行工业 技术检测的方法 教学■ 口h I能力目标:对不同接近开关进行敏感性检测,使用霍尔接近开关完成转动次数的测量。 目标! i素质目标: ■ ■ ■ W ■?Fr??T??* 教学 重点 .■该学…t 难点i接近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 I ---一一 ^—--十一- ——一一-一-一一--- —一-- . - — - - _-一- --- 教学]理实一体千 輕丨实物讲解手段!小组讨论、协作 接近开关的应用 教学! 学时丨10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1理论学习〗 项目一开关量检测 任务一认识接近开关 一、霍尔效应型接近开关 1.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运动电荷在磁场作用下受到洛仑兹力作用的结果。把N型半导体薄片放在磁场中,通以固定方向的电流i图1-2霍尔效应 么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电子)将沿着与电流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如图1-2所示,i || (从a点至b点),那\ I讲解霍尔效应基i本原 理,及霍尔电 I动势。 2.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的结构简单,由霍尔片、四根引线和壳体组成,如图1-3 所示。 图1-3 霍尔元件

—H ■ ——= H H H —H ■ ■ H H H H — H I 3.霍尔原件的性能参数 1)额定激励电流 2)灵敏度KH 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不等位电动势和不等位电阻 5)寄生直流电动势 6)霍尔电动势温度系数 4.霍尔开关 霍尔开关是在霍尔效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集成封装和组装工艺制作而成,可把磁输入信号转换成实际应用中的电信号,同时具备工业场合实际应用易操作和可靠性的要求。 图1-6霍尔开关 5.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1)霍尔式位移传感器 霍尔元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动态特性好和寿命长的优点,有功功率及电能 参数的测量,也在位移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1-7 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2)霍尔式转速传感器 图1-8所示的是几种不同结构的霍尔式转速传感器。 图1-8 几种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的结构 3)霍尔计数装置 图1-9所示的是对钢球进行计数的工作示意图和电路图。当钢球通过霍尔开关传感器 时,传感器可输出峰值20 mV的脉冲电压,该电压经运算放大器(卩A741)放大后,驱动半导 蒞H尤 {牛 吐n惑坳强屢曲同的传黑 器 霜晦疋件 \ -Av 骷]罰腋的怖楞传想 器 雷耳朮件 At 畑铀构柑同的拉牌传感盟 1 了解霍尔传感器 I i的应用。 它不仅用于磁感应强度、 U)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课教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课教案 精品资料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检测技术的含义,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和通过误差要求如何选择测量装置的精度等级。掌握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 ... 检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教案 学期: 2006-2007 学时: 64 系 (部):电气与电子工程技术系 教研室: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授课教师: 董春利黄安春 授课班级所授课班级 授课班级授课班级 在系所在系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年月日星期 章节: 课题一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一) 第一节测量技术概论 第二节测量数据的估算和处理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检测技术的含义,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和通过误差要求如何选择测量装 置的精度等级。掌握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和测量数据 的处理方法。

重点及难点:根据误差要求合理选择检测装置的精度等级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1、检测技术的含义、作用和地位; 2、检测系统的组成; 3、误差的基本概念和仪表的精度等级 4、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 5、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复习思考题、作业: 课后小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 年月日星期 章节: 课题一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 第三节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第四节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组成—三部分: 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检测线路以及传感器的分类方 法。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回程 误差、测量范围与量程和精度等级等的基本概念,了 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 重点及难点:灵敏度的概念、灵敏度与量程、稳定性的关系 多环节系统的灵敏度 & 传感器的组成 教学内容提要: 1、传感器的组成:敏感元件、传感元件、检 测线路及其作用 2、传感器的分类:从输出的角度分、从输入

侦察监视技术

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在其不朽名著《孙子兵法》地形篇的结尾中写道: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是说只要了解敌情和我情,就能胜利而不会有什么危险,只要了解天时地利,胜利就会接踵而来。可见从古代开始军事家就对了解敌情、掌握天时、地利等情况非常重视。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对敌情的了解就更加成为取得战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了解敌情、掌握天时地利呢?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要了解敌情无非是派人去侦察,通过人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要想看的远一点,只有在前敌修筑了望塔,在技术不发达、武器装备落后的古代,这样也就够了。在现代则远远不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进步,战争样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要了解敌情就不能只靠人眼看耳听,而是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各种装备,也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侦察监视技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侦察监视技术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单独的节来讲授,我是将各节中有关的内容摘出来并将我掌握的有关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大家作一介绍。)?一、概述 ?二、几种常见的侦察监视技术 ?三、对抗侦察监视的基本措施 ?四、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简要介绍主要内容)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侦察?其目的是什么?侦察目的实现的物理基础是什么? 我们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所研究问题的概念,从而确定我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侦察的概念。 ?侦察是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所需敌方或有关战区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我们讲的侦察是指在战争中或为战争做准备过程中所从事的获取敌方情况的工作。 ?侦察的直接目的是探测目标,具体可分为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目标、跟踪目标和对目标进行定位。 要达到探测目标的目的,一定要借助与技术手段和装备。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我们研究侦察监视技术,首先要提出的问题是,目标为什么可以被发现和识别,它的物理基础是什么,应该说:自然界中目标和背景之间总有一些差异,可以由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加以区别。这是我们进行侦察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了解常用的几种侦察监视技术,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些基础知识。 ?(二)基础知识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有关电磁波的基础知识,对电磁波谱也有一定的认识,我们知道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各种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我们采用的是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通常对应照相机、红外扫描装置和雷达。 ?1、电磁波 ?波长0.4—0.76微米为可见光波段 ?波长0.76—1000微米为红外线波 ?波长1毫米—1米为微波 我们介绍这些电磁波的特性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发射和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下面我们来介绍: 2、物体发射和反射电磁波的特性 ?(1)发射特性 ?高于绝对0度的物体都有热运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的目的及开课对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念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发展动向,技术的定义及应用。 重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现场认识教学相结合。 (二)传感器的特性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响; 重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性质。 难点:工艺计算与平面布置;微机联网控制系统。 广度:本章主要讲述传感器特性的基础知识。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特性,不涉及复杂的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重点: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了解其常用结构形式及应用。 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位器的测量原理,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测试技术教案

目录序言 第一章信号分析基础 §1-1 信号分类及描述 §1-2 周期信号的频谱 §1-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第二章测试系统的特性 §2-1 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2-2 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2-3 测试系统的不失真条件 第三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1 金属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2 半导体应变式传感器 §3-3 金属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4-1 自感式电感传感器 §4-2 互感式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 §4-3 电涡流式传感器 第五章电容式传感器 §5-1 工作原理与特性 §5-2 测量电路 §5-3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六章压电式传感器 §6-1 压电效应及压电材料 §6-2 测量电路 §6-3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七章光电式传感器 §7-1 光敏电阻 §7-2 光电二极管和三极管 §7-3 光电池 §7-4 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八章热电传感器 §8-1 概述 §8-2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8-3 热电偶 第九章记录仪器 §9-1 光线示波器 §9-2 函数记录仪 §9-3 磁带记录仪 复习

序言 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课程的性质,相关学科及其重要性。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对于学生学习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时安排:1学时 授课内容: 一目的及重要性 测试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它以物理学、电子学、材料学,自动控制和数字技术等为基础。其目的是研究材料和构件的状态(包括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诊断),检查和测量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鉴定产品质量,为新产品改进设计提供数据。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必要处理的基础技术,是获取信息和处理加工信息的手段,无法获取信息则无法运用信息。 对机械制造专业,由于机械加工精度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单机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加工中心、柔性加工,甚至无人化工厂的过度过程实际上就是测试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二系统的组成 测试系统是用来检测信息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的系统。 系统组成框图如下: 作用:1、传感器:按照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同种或别种信号显示输出给下一个单元。 2、信号调理:将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转换成更适合进一步传输和处理的形式。 3、信号处理:接受来自于信号调理单元的信号,并进行必要的运算、滤波、分析,将结果输出给显示记录或反馈、控制单元。 4、显示记录:以观察者易于识别的形式将处理后的检测信号结果显示出来,或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复习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 4.某位移传感器,在输入量变化5 mm 时,输出电压变化为300 mV ,求其灵敏度。 5. 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为: S1=0.2mV/℃、S2=2.0V/mV 、S3=5.0mm/V ,求系统的总的灵敏度。 6.什么是应变效应?什么是压阻效应?什么是横向效应? 7、试说明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8、 应变片产生温度误差的原因及减小或补偿温度误差的方法是什么? 9、钢材上粘贴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为0.1%,钢材的应力为10kg/mm 2。试求 10、如图所示为等强度梁测力系统,1R 为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灵敏度系数 05.2=k ,未受应变时Ω=1201R ,当试件受力F 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4108-?=ε,求 (1)应变片电阻变化量1R ?和电阻相对变化量11/R R ?。 (2)将电阻应变片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3V ,求电桥 输出电压是多少。

(a ) (b ) 图等强度梁测力系统 11、单臂电桥存在非线性误差,试说明解决方法。 12、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t →∞时,输出为100mV;在t=5s 时,输出为50mV,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13. 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14.涡流的形成范围和渗透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被测体对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有何影 响? 15.涡流式传感器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16.电涡流传感器除了能测量位移外,还能测量哪些非电量? 17.某电容传感器(平行极板电容器)的圆形极板半径)(4mm r =,工作初始极板间距离)(3.00mm =δ,介质为空气。问: (1)如果极板间距离变化量)(1m μδ±=?,电容的变化量C ?是多少? (2)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1001pF mV k =,读数仪表的灵敏度52=k (格/mV )在)(1m μδ±=?时,读数仪表的变化量为多少? 18.寄生电容与电容传感器相关联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它的变化为虚假信号影响传感器的精度。试阐述消除和减小寄生电容影响的几种方法和原理。 19.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 20.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21.简述正、逆压电效应。 22.压电材料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职三年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知识,并能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中的传感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检测的理论依据和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传感器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等四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本课程应在学习了?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的基础上开始学习。 三、课程的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4~80学时,包括讲课、技能训练和机动三部分。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 课时分配表

四、课程的章节、实训内容、重点、难点、广度、深度及教学方法、手段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概念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发展动向,技术的定义及应用。 重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现场认识教学相结合。 (二)传感器的特性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响应; 重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性质。 难点:工艺计算与平面布置;微机联网控制系统 广度:本章主要讲述传感器特性的基础知识 深度:主要讲述传感器的特性,不涉及复杂的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三)电阻式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2、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重点: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性能特点,了解其常用结构形式及应用。 难点:线性与非线性电位器的测量原理,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温度误差及其补偿。广度:本章主要电阻式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深度:主要讲述了电位器式传感器及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实操训练、多媒体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实训一、电阻应变片 (四)电感式传感器 1、自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等效电路与转换电路,自感式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应用。 2、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等效电路及其特性

模电实验教案实验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任课教师:何淑珍 所属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班级:自动化1301-02 教学时间: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

湖南工学院课程基本信息

实验一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研究 一、本次实验主要内容 按要求连接实验电路,调试静态工作点,测量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分析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放大器各性能指标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静态工作点调试; 2、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操作、讨论;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研究(验证性) 1. 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2. 实验设备与器材 实验所用设备与器材见表。 表实验1的设备与器材 3. 实验电路与说明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安装电路时,要注意电解电容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和信号源的极性。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例题集

例题1-3已知某传感器静态特性方程X e Y =,试分别用切线法、端基法及最小二乘法,在0<X<1范围内拟和刻度直线方程,并求出相应的线性度。 解:(1)切线法:如图1-1所示,在X=0处做 切线为拟合直线①KX a Y +=0。 当X=0,则Y=1,得0a =1;当X=1, 则Y=e,得10 === ==X X X e dX dY K 。 故切线法刻度直线方程为Y=1+X。 最大偏差m ax Y ?在X=1处,则 7182.0)1(1 max =+-=?=X X X e Y 切线法线性度 %8.41%1001 7182 .0%100.max =?-=??= e Y Y S F L δ (2)端基法:在测量两端点间连直线为拟合直线②KX a Y +=0。则0a =1, 718.10 11 =--= e K 。得端基法刻度直线方程为Y=1+1.718X。 由 0] 718.1[=-dX X e d x 解得X=0.5413处存在最大偏差 2118.0)718.11(5413 .0max =+-=?=X x X e Y 端基法线性度 %3.12%1001 2118 .0%100.max =?-=??= e Y Y S F L δ (3)最小二乘法:求拟合直线③KX a Y +=0。根据计算公式测量范围分成6等分取n=6, 分别计算∑∑∑∑====2.2,433.6,479.10, 32 X XY Y X 。 由公式得

894 .0 2.2 6 3 2.2 479 . 10 3 433 .6 )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X n X X Y X XY a 705 .1 2.2 6 3 433 .6 6 479 . 10 3 ) (2 2 2 = ? - ? - ? = - ? - ? = ∑ ∑ ∑ ∑ ∑ X n X Y X n Y X K 得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程为Y=0.849+1.705X。 由 [] ) 705 .1 849 .0( = + - dX X e d X 解出X=0.5335。故 0987 .0 ) 705 .1 894 .0( 5335 .0 max = + - = ? = X x X e Y 得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 75 .5 % 100 1 0987 .0 = ? - = e L δ 此题计算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刻度直线 L δ值最小,因而此法拟合精度最高, 在计算过程中若n取值愈大,则其拟合刻度直线 L δ值愈小。用三种方法拟合刻度直线如图1-1所示①②③。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例题分析] 例题2-1 如果将100Ω电阻应变片贴在弹性试件上,若试件受力横截面积S = 0.5×10-4 m2,弹性模量E =2×1011 N/m2 ,若有F=5×104 N的拉力引起应变电阻变化为1Ω。试求该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解:由题意得应变片电阻相对变化量 100 1 = ? R R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可知:应变 E σ ε=(σ为试件所受应力, S F = σ),故应变 005 .0 10 2 10 5.0 10 5 11 4 4 = ? ? ? ? = ? = - E S F ε 应变片灵敏度系数 2 005 .0 100 /1 / = = ? = ε R R K 例题2-2 一台用等强度梁作为弹性元件的电子秤,在梁的上、下面各贴两片相同的电阻应变片(K=2)如图2-1(a)所示。已知l=100mm、b=11mm、t=3mm,E=2×104N/mm2。现将四个应变片接入图(b)直流电桥中,电桥电压U=6V。当力F=0.5kg时,求电桥输 出电压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