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都开封历史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关于古都开封历史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关于古都开封历史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关于古都开封历史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开封定格在“七朝古都”的框架概念之中。开封的最早建城时间基本上是从公元前8世纪20年代,即郑庄公在其新开拓的疆土上修筑的新城——启封(开封)算起,距今只有27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近年来,有志于开封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文化遗存的探讨,认为早在4000多年以前,开封地区就是人文始祖活动的重要地区,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长期将都城设在开封(老丘)。如此一来,开封的最早建城时间至少应从公元前20世纪算起,就是说开封的最初建城时间距今在4000年以前。10月17日至19日,中国古都学会2013年(开封)年会举行,对开封古都学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讨和确认,并发布宣言,正式认定老丘为开封的第一代都城,确认了开封“八朝古都”的地位。须知,重新确认开封的历史地位,绝不是增加一朝和历史向前推1300多年的简单问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到的。

一、开封是先夏时期人文始祖活动的重要地区,是早期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传承地之一。

根据可靠文献记载和文化层遗迹分析,早在4000多年以前,开封一带就长期是先夏时期人文始祖带领部族人民开展活动的重要地区,黄帝、炎帝、颛顼、虞舜等,均与开封有着不解之缘。

黄帝曾在开封筑城并有过重大活动。今开封北郊黄河大堤北侧,古有轩辕城,后演变成一个村庄,名轩辕楼村(简称轩楼)。村中至今尚有轩辕姓(轩姓)二三百人,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后裔,是明代为避黄河水患从不远的北边迁来的。村中尚存清代乾隆年间碑刻一通,记有上述情况。从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相传得知,轩辕黄帝曾在开封一带成婚并筑城,唐代史学家王《轩辕本纪》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上世纪30年代版《辞源》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后世祀为先蚕。”当代程广兴编著的《龙的传人》也有类似记载。今开封馆驿街原有嫘祖庙,即是祭祀养蚕鼻祖嫘祖的。

开封所属杞县空桑村,曾是末代炎帝榆罔的都城。史学家袁玉骝著《中国姓名学》记载:“神农氏末代炎帝榆罔即位后,自山东省曲阜将都城西迁河南省杞县的今空桑村。”类似的记载还有,可相互印证,足见空桑之地人文的厚重。此外,杞县还是轩辕黄帝元妃嫘祖的生长之地。

五帝之一的颛顼,曾居杞县高阳。据新修《杞县志》载,轩辕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20岁即位,于颛顼高阳氏元年(公元前2514年)居高阳(今杞县高阳镇)。颛顼曾在这里处理部族政务,有过一系列重大活动。后迁至帝丘(今濮阳一带),死后并葬于帝丘。

开封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地。宋《太平寰宇记》载:“仓皇(颉)城在县北时和保,世传仓颉所筑……东京开封府开封县有仓颉师旷城,城上有列仙吹台。”清《祥符县志》卷十四载:“仓垣(颉)城在县东北二十里。”仓颉城在今开封黄河大堤北侧的刘庄村北。仓颉城和轩辕城东西相对,相距六里。刘庄村北古有造字台、仓颉庙及仓颉墓,现仅存墓冢,并有宋代至今的碑刻四通。唐代史学家岑参曾于造字台作诗:“野寺荒台晚,天寒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字时。”

炎帝榆罔之后雷公,据武则天通天元年《奉敕修方氏宗谱序》载“居空桑村”。晋代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雷公之女,方雷氏,名女节,轩辕黄帝

次妃,生子名青阳。” 《中国姓名学》记雷、方原是一家。今开封一带以雷、方二姓为名的村庄,如雷砦、雷集、方店、方庄等,均与雷公有关。今兰考县翟庄村有清代续刻石碑《七圣祠记》,记有雷公子等人事迹,即雷公助黄帝打败蚩尤,因功被黄帝封于方山(今禹州方山镇)。而黄帝与次妃雷公之女所生儿子青阳,在同蚩尤部族的战斗中牺牲,因兰考是黄帝率部落联盟讨伐蚩尤的聚集地,故葬青阳于此(今兰考青陵岗)。此事在新修《兰考县志》中不仅有载,且今兰考县红庙乡人民尚有口碑相传。

另据相关资料记载,虞舜死于今开封东北不远的古地鸣条。鸣条之地在今封丘县黄陵乡平街村一带,上世纪50年代前属开封县刘店乡,距开封城仅30余公里。另外,商汤征伐夏桀,决定夏朝命运的关键战役——鸣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由此可见鸣条地理位置的重要。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先夏时期,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大规模由山地移往平原地区居住成为可能。那时候,开封一带已是平原,但尚存不少土丘岗梁以及薮泽。相对于山区来讲,这里适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充足的水源以供生活之需,城邑建在土丘岗梁上,能躲避水患。此外,这里西距山地不远,既适宜向外(东)扩张,又适宜收缩战线依山退守。这就是人文始祖带领部族人民在这一带活动较多的原因。

先夏时期人文始祖及先民们在开封地区的活动,为开封乃至中原地区的开发贡献着力量,他们是孕育中原文明的先驱,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创造者。由此可知,开封地区是早期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经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二、夏朝长期将老丘(开封)设为政治中心——国都,对当朝社会的发展和中原地区的开发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古文献记载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表明,自公元前2070年起,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夏朝先后相传14世、17王,至公元前1600年为商所灭,先后存在了471年。

夏朝的各种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铸造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进步,应该主要在夏朝中后期。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它的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束,它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夏朝的政治中心,也即都城,曾10次迁徙。第七任王杼在其即位五年时,把国都由“原”(今济源)迁至老丘。夏以老丘为都历经杼、槐、芒、泄、不降、扃等六王,长达216年,成为夏朝定都时间最长的都城。这一段时间,恰恰是夏朝由稳定发展到兴盛繁荣的重要阶段。

夏朝是我国进入上古文明的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夏朝统治者对都城老丘的长期经营,定会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近年来,开封史志专家和考古工作者根据可靠文献记载,研究确认老丘遗址大体在今开封县杜良乡国都里村一带。这里西距开封城(曹门)20公里,距市区不足5公里。这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位置大体相同。

作为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的重要都城,夏都老丘存在的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其时间之早、规模之巨、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超过了夏代任何一个都城。在当今我国的八大古都中,只有开封早在夏朝就曾经有过如此辉煌的建都历史。仅从这

一点来讲,开封确实抢占了古都文明的先机。

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是开封较早崛起的决定因素。夏朝中后期,随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与建筑技术的提高,人们大规模地由山地迁徙至平原地区居住。为了防止水患,城邑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土丘和岗梁上,顾名思义,“老丘”之称同样是因为城邑建在高地上而来。夏朝初期都城多次迁徙,进入夏朝中期以后政权相对稳定下来,应该与上述条件的改善有着密切关系。老丘在众多城邑中之所以能鹤立而起,成为夏朝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巨、发挥作用最大的国都,是与它所处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的。

在夏朝以开封为都的200余年间,政权从巩固发展到稳定,进而走向兴盛繁荣,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统治范围也大规模扩大,向东达“东海之滨”,东南则达江淮地区。这一阶段不仅对中原地区的开发至关重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夏代对后世的影响。而那位在“少康中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又慧眼择地定都老丘的第七代夏王杼,成为可与大禹、少康比肩的一代英君。

三、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对开发中原和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功不可没。

夏、商、周三朝,开封一带曾有有莘、逢、锡、戴、杞等国存在,这些方国后来或迁徙,或被兼并。进入春秋时期,开封地区大体属于卫国、齐国、郑国的地盘,后来楚国也把触角伸了进来。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通过较早的变法使魏国迅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魏武侯时,继续向南发展,取得了郑、宋、楚三国的大片土地,并占据了大梁,从此魏国在黄河以南占有了广大的土地。为巩固霸业,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4年),魏国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魏惠王引浚水、挖鸿沟、修长城、联诸侯,使国力达到极盛,皆因大梁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魏惠王率先实现了称霸诸侯之梦。但是,魏惠王自恃国力强大,不断向外用兵,而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大败后,魏国逐渐走向了衰落。虽然一度有魏公子信陵君联合诸侯抗秦之举,但也没能挽救魏国覆亡的命运。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围攻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城,魏国灭亡。魏国立国前后共220年,历8位君主,其中6位君主都大梁,时间139年。

魏都大梁是开封建都史上的第二个都城。据考证,大梁城东西长达10里,人口曾达30万,是与秦都咸阳、楚都郢城、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齐名的大都城。大梁的城市建设对后世的影响、对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以大梁为中心所产生的思想文化,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魏国在“战国七雄”中实行社会改革较早,最早成为强国之一。在当时的都城大梁,产生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精英人物。如庞涓,三军主将,战功卓著,后因骄傲轻敌败于孙膑;孙膑,后投靠齐国,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名垂青史的军事家;商鞅,秦国变法图强的关键人物;范雎,在魏国结仇投靠了秦国,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削弱了魏国;张仪,著名纵横家,后投靠秦国破坏合纵,对魏国产生极为不利的后果;吴起,后投靠楚国,为楚国名将,著有《吴起兵法》;信陵君,战国四大公子里最有才华者,曾指挥著名的邯郸战役,击败秦军;朱亥,信陵君手下猛士,曾手持铜锤击杀不愿交兵符的魏王亲信将领;侯嬴,信陵君的谋士,曾指导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国的一大批志士仁人各自发挥作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发展,有利于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国家走向融合统一产生了影响。

四、从隋唐重镇到五代东都,汴州作为新的政治中心的崛起,对促进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西汉时设立梁国,开封曾做过梁都。西汉中期以后开封基本保留县治、郡治地位。南北朝时升为州治(梁州、汴州),隋朝修筑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也把位于大运河中枢的汴州推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唐建中二年(781年)永平军节度使李勉重筑汴州城,兴元元年(784年)年初,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入汴州,自立为楚帝,不久败亡。翌年,宣武军节度使治所从宋州移至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管辖汴、宋、颍、陈、濮等六州军政,位居中原腹地,成为最强有力的藩镇,标志着当时的汴州已经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重镇。

这一时期传统的都城长安和洛阳,在“安史之乱”及其以后的藩镇割据中遭到严重破坏,城市趋于衰败。相形之下,汴州则蒸蒸日上,其城市规模和影响逐渐超越了长安与洛阳,具备了建为国都的条件。

五代时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唐外皆都开封,契丹正式建为辽国也建都在开封。此时的长安降为雍州,洛阳在战乱中不复前规,中国封建社会新的政治中心地位在汴州形成。五代后期,汴州开封“控引汴河,南通淮泗,北接滑魏,舟车之辐辏”;后周东京“华夷凑集,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殖盛”;“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僦凭之资,增添不定”,以致周世宗柴荣继位不久,便“发畿内及滑郑之丁十余万,筑新罗城”。后周时的东京,规模已十分宏大。周世宗柴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他北攻契丹,南下南唐,占据南唐江淮十四州,使后周的国力大为增强,为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北宋王朝,将我国封建社会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它所孕育的大宋文化影响深远。

赵匡胤以兵变形式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结束了五代时期的军阀割据、战乱不休的局面,使社会逐步走向了安定。

北宋王朝仍以东京开封为国都,历经九帝168年。东京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及文化最为发达的世界大都市。

北宋东京城与隋唐的长安、洛阳不同,它是在旧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来。城市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人口的众多对东京城的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东京城有三重城垣围护,皇(宫)城居中,外为内城,再外为外城,外城、内城均为商业区和居民区。这种由外城、内城、皇(宫)城三重城构成的都城布局为元、明、清都城所仿效,对后世的城市建筑影响很大。东京城的主要街道通向各个城门,宽窄不一。宣德门前的御街宽二百余步,其他街道宽二十五步至五十步。北宋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坊市制度开始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坊市合一的城市布局。

北宋定都东京开封是和汴河等河流便利的漕运以及黄河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分不开的。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河流横贯东京城,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一带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从而使东京处于“天下之枢”、“万国咸通”的有利地位。东京城的人口最多时达150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北宋东京的手工业和商业相当发达。官营手工业机构庞大,有院、司、所、场、坊等大型手工工场,下设有许多小型生产单位,人员众多,分工细密,生产各色产品,除供应官府外,也销售市场。私营手工业较为分散,但行业俱全,从业人数众多,以生产加工生活日用品为主。手工业以军器制造、冶炼铸造、丝织绣作、刻书印刷、文房四宝制作、陶瓷制作、工艺品加工等行业较为发达。宋代的商业较之前代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旧的坊市分离制度

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坊市合一,商店遍布全城的大街小巷,夜市、瓦肆和定期市场贸易的形成成为商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商贩将工商业的经营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各类店铺鳞次栉比,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根据研究,北宋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亿美元,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60%,显示北宋是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据世界比重的最高峰。北宋时中国人均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同时西欧人口人均生产总值仅为427美元。数百年以后,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生产总值也只有1250美元。

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北宋王朝及其创造的大宋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包括开明的政治文化、活跃的思想文化、繁荣的商业经济文化、创新发展的科技文化、百花齐放的诗词书画文化以及先进的建筑文化、通俗普及的民俗文化等。大宋文化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的。而东京城对后世京城影响也极大,金朝的中都(今北京)就是仿照了北宋东京城的建设规制,并为元朝大都(今北京)所吸取。站在中华文明的大厦上审视大宋文化,它完全可以与汉唐文化和后来的明清文化相比肩,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支柱和精髓。

六、由金朝都城到元朝省治——开封城市地位的重大转折。

公元1126年12月,金军攻占东京,次年三月掳徽、钦二帝北返,北宋灭亡。公元1130年,金扶植刘豫建傀儡政权大齐,1132年刘齐由大名迁都汴京。1138年金废除刘齐政权,将汴京改为陪都,并置汴京路。

金天德五年(1153年)又改汴京为南京,改汴京路为南京路,并将南京作为进攻南宋的跳板。金主完颜亮曾于正隆六年(1161年)七月迁都南京开封。3个月后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金又把国都迁回燕京(今北京市)。公元1214年,金朝为避蒙古军队进攻,再次迁都开封,并重新修筑了早已毁废的北宋皇宫。金南京城一度有过短暂的复苏与繁荣,人口曾有100多万。1224年金宣宗去世,由次子完颜守绪继位,即金哀宗。1230年蒙古军队三路伐金,1232年包围南京,1233年守将崔立投降,南京城被蒙军占领,金国灭亡。由于汴京的正统地位和巨大影响,使得它始终是宋金争夺的核心要地。金朝在取得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后,就设想将其政治中心南移至汴京,不断加强对汴京的管理和经营,有金一朝,汴京始终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

元朝攻占金南京后,改设南京路为汴梁路,又在此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河南省),还把汴梁作为进攻南宋的基地。此时开封虽降为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地位依然十分重要。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起义军首领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亳县)拥戴韩林儿为帝,国号“宋”,改用“龙凤”年号。1358年5月,韩宋农民起义军攻占汴梁,定汴梁为首都。韩宋农民政权在汴梁修筑宫阙,任命官吏,铸发钱币(龙凤通宝),发号施令,指挥全国反元战争,影响极大。汴梁作为红巾军“龙凤”政权的首都存在了一年零三个月,正是全国起义的高潮阶段,对推翻元朝统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七、明清中原首府开封——在全国位居前列的地区中心城市。

(一)建陪都与封重藩——宋都东京的回光返照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当时他还没有下决心把应天作为首都,觉得过去在此定都的朝廷都是气数短暂,想寻找一个

既有经济保障又地形险要之地作为首都。是年三月,朱元璋攻取汴梁(开封)后,许多人劝朱元璋定都汴梁,认为只有在中原定都才能长久地控制天下,而汴梁是中原名城,是建都的首选之地。朱元璋很重视这种建议,试图把汴梁(开封)作为首都。是年四月,朱元璋来汴梁实地考察后,觉得此地虽然位居中原,但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不如应天,因此放弃了在汴梁建都的想法。是年八月,朱元璋正式下诏将应天改为“南京”,把汴梁改为“北京”,定为陪都。朱元璋认为,北方的元朝势力尚未平定,而汴梁地处黄河流域,是宋朝旧都,将其定为“北京”,对北上征讨元朝、唤起北方民众的民族情感很有号召力,同时也需要把汴梁作为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基地。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正式下旨,以南京为明朝都城,撤销了汴梁的“北京”称号。

撤销陪都的同时,朱元璋封其第五子朱为周王,并在开封原宋金皇宫旧基上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周王府。周王府周回九里十三步,壮丽辉煌,其规模之大超过了北宋皇宫,这足以说明朱元璋对开封、对其第五子朱的重视。但重视之余,又对“王气太重”的汴梁放心不下,因而发生了后来的“铲王气”和打压朱之举。

(二)重修城池与城市复兴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北宋里城的基础上重新修筑了开封城,并改修为砖城。明开封城的规模仅次于南京城,如今在全国仍数第二。明代开封人口最多时有40万,虽然不能与北宋东京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全国13个省会城市中仍名列前茅。《如梦录》的作者形容开封是“八省通衢,势若两京”,并非过誉之词。

明代开封聚集了大量的消费人口,又是封建王族、官僚、地主等高消费阶层的聚居之地。《中州杂俎》中说:“明季河南诸藩最横。汴梁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在消费人口的刺激之下,开封的商业、手工业经济较元代有了很大发展,各色专业市场、集市、庙会遍布全城。为官宦贵族和市井服务的文化活动也相当兴盛。

元朝修筑的贾鲁河于明代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位于贾鲁河畔、距开封城仅40余里的朱仙镇,成为南北货物交流的集散地,发展成当时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的繁荣促进了开封城市的较快复兴。

明朝末年一场人为的黄河水患导致开封城几近毁灭。清朝建立之初,开封城十分萧条。清康熙初年重新修筑了开封城池,外迁人口逐渐回流,城市生机初现,手工业和商业渐趋恢复。此后,开封依然是中原八方货物贸易的集散地。清代中后期,各地以商人为主纷纷在开封设立同乡会馆,有山陕甘、两湖、两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最多时有数十家,可以看出开封商业的兴盛。

八、找准古都开封城市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开封在我国古都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开封曾被列为首都候选城市之一,说明直到建国时开封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地位。

开封城市地位的大幅度下降,一次发生在1954年的省会迁郑,一次发生在1983年的地区调整。在政治中心依然起决定因素的环境下,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就意味着失去中心城市的地位。面对如此冷酷的现实,古城人民只能强忍心痛,默默地看着省府机关以及大批企事业单位一个个地搬走,看着大批精英人才流往他处。

改革开放以来,当全国各地城市展开争先恐后的发展之际,开封却由于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只能步履艰难地缓慢前行。近十多年来,开封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填补的。不过,唯物史观对历

史的认识,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将历史和现实混为一谈,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历史上的开封曾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制高点,给予开封应有的合理的历史地位。而对历史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需要历史学家、古都学界的专家们进行深入研究。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在我国的学术界就出现了“五大古都”之说,把开封列为“五大古都”之一,即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30年代,又将杭州加入,始有“六大古都”之说。1983年,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出版他主编的《中国六大古都》一书,正式将杭州列入古都之列,“六大古都”之说渐被学术界接受。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古都,后安阳被认定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2004年,中国古都学会又认定郑州为第八大古都,因此就有了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八大古都”之说。

在此之前,学术界对开封地位的评判,显然是没有把开封的第一代都城——老丘考虑进去,因为那时夏朝的存在尚存疑问,夏朝都城当然不会被接纳进古都城市之中。当2000年国家公布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之后,夏朝的存在得到确认,它的都城理所当然地应被计算进去。而在夏代471年的历史中,在开封建都时间有200余年之久。这样,不仅将开封的建城史前推1300多年,而且将开封的建都总时间增加到584年,加上后唐、金朝和明初作为陪都的百余年,开封的为都时间合计有700余年。由此提出重新确认古都开封历史地位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根据上述开封历史的情况,我们将其与其他古都城市加以比较,总结出它的四大特点:

一是从人文始祖带领部族在开封一带的活动情况来看,这里开发之早、文化产生之早、对早期华夏文明贡献之大,超过了其他古都城市。

二是作为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建都时间最久的国都(老丘),无论建都时间还是城市规模,无疑大大超过了同样做过夏朝国都的其他地方。老丘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无与伦比。

三是以开封为都城的夏、宋两朝,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文明朝代,有开拓之功;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期,有继往开来、承上启下之功。

四是开封建城历史久远,发挥作用持久独特。特别是进入后都城时代以后,作为国家的二级政治中心,也即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700多年,这在全国古都城市中并不多见。

将开封历史的这些特点与其他古都城市相比较,确实存在着一个重新认识和评估其历史地位的问题。

开封4000年城市发展的道路是曲折多变的,辉煌发展和沉默蓄势相互交替。但总体来看,历史上的开封先后出现过三次大的崛起,而每次崛起都和建都密不可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当今开封尚处于曲折发展、蓄势待发的阶段,中原经济区、郑汴一体化成为开封难得的发展机遇。相信八朝古都开封再度崛起的曙光终将出现,开封终将会以崭新的形象屹立在中原大地上!

我的家乡是七朝古都开封

我的家乡是七朝古都开封,开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座文化名城,当然也有许多著名的公园比如;龙庭,铁塔,大相国寺等,龙庭在开封城西北偶。 一走进龙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潘杨二湖,潘杨湖平静的像一面明镜,阳光一照,湖面闪烁着无数耀眼的光斑。这湖水,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轻盈盈,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蓝蓝的。 在潘杨湖边满是婀娜多姿的柳树,柳树的颜色是褐色的,树皮很粗糙,但柳条顺下垂,翠绿的叶子像伏的扁舟在荡漾。 沿着通道前行,不久就来到玉带桥前,玉带桥长40米,东西宽18米,高7米,下砌拱形含五个孔,又叫五孔桥。从远处看玉带桥像一个长长的白色的丝带。 跨过玉带桥,穿过嵩呼门,便来到龙亭大殿的脚下,抬头一看数不清的阶梯顶上有一个用巨大青砖建造的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站在龙亭大殿门前极目遥望,整个开封尽收眼底。 我爱龙亭,更爱我的家乡开封。 开封铁塔 我的家乡在七朝古都开封,它是黄河边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美丽的开封有壮观的龙亭,有庄严的相国寺,有美丽的汴京公园,有……最令开封人自豪的是高大雄伟铁塔。 铁塔坐落在城内东北角,是一座大型琉璃砖塔,远望似铁铸,故称“铁塔”。它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铁塔以卓绝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八角十三层,层层开窗。塔身挺拔,装饰华丽,飞檐凌空,悬铃叮当。铁塔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上雕精美的图案,有佛像、飞天、降龙、麒麟、花卉等,一个个造型优美,活泼生动。铁塔高55.88米,是我国最高的琉璃塔。塔内有登道,人们在塔里行动,犹如在田螺壳里一样十分有趣。登到塔顶,极目远望,可见大地似茵,黄河如带。游人飘然如在天外。 铁塔,一部精美绝伦的杰作! 我为自己是开封人自豪,我相信家乡人民会用智慧和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开封历史文化

开封城市介绍 开封市,是位于河南省豫东大平原的地级市,历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东京”、“汴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城市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5平方公里。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市区分布着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诸多湖泊,水域面积达145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盛誉。 开封古称东京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546平方公里辖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开封新区金明区五区。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开封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历史上开封凭借河湖纵横、灌溉发达、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其城垣宏大文化灿烂古人曾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其建设规划思想独特宏大的城垣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郭三条护城河。城内交通水陆兼容畅通无阻。在布局上、打破了封闭性的坊里制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扩大市民阶层使其人口达到150余万。 2地理位置 开封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东部地处河南省中东部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东与商丘市相连距黄海500公里西与省会郑州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河相望。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3自然气候 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4.52℃,年均无霜期为221天,年均降水量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

古都开封旅游景点

日志 上一篇:2010, 这么说话 ... 下一篇:五十句最凄美的宋... |返回日志列表 [转] 古都开封旅游景点 ?分享 ?复制地址 ?转播到微博 ?..赞赞取消赞 转载自明月几时有 2010年09月17日 23:50 阅读(3)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1.龙亭公园 位于开封城内西北隅,占地1300多亩。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

筑群体,还有潘杨二湖、春园、盆景园、号称中原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 国家 AAAA 级旅游风景区龙亭,位于开封城内南北交通中枢干线中山路北端。公元 780 年,唐德宗李适在开封(现在龙亭所在地)建永平军节度使治所,即藩镇衙署。随着时间的推进,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为皇宫。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也把这里作为皇宫。金后期同样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明王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为龙亭公园。 1927 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更名中山公园。1953 年正式命名为龙亭公园。 2.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清明上河园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占地面积510亩,为国家黄河旅游专线重点配套工程.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园区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荟集民间游艺、

关于古都开封历史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关于古都开封历史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开封定格在“七朝古都”的框架概念之中。开封的最早建城时间基本上是从公元前8世纪20年代,即郑庄公在其新开拓的疆土上修筑的新城——启封(开封)算起,距今只有27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近年来,有志于开封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文化遗存的探讨,认为早在4000多年以前,开封地区就是人文始祖活动的重要地区,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长期将都城设在开封(老丘)。如此一来,开封的最早建城时间至少应从公元前20世纪算起,就是说开封的最初建城时间距今在4000年以前。10月17日至19日,中国古都学会2013年(开封)年会举行,对开封古都学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讨和确认,并发布宣言,正式认定老丘为开封的第一代都城,确认了开封“八朝古都”的地位。须知,重新确认开封的历史地位,绝不是增加一朝和历史向前推1300多年的简单问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到的。 一、开封是先夏时期人文始祖活动的重要地区,是早期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传承地之一。 根据可靠文献记载和文化层遗迹分析,早在4000多年以前,开封一带就长期是先夏时期人文始祖带领部族人民开展活动的重要地区,黄帝、炎帝、颛顼、虞舜等,均与开封有着不解之缘。 黄帝曾在开封筑城并有过重大活动。今开封北郊黄河大堤北侧,古有轩辕城,后演变成一个村庄,名轩辕楼村(简称轩楼)。村中至今尚有轩辕姓(轩姓)二三百人,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后裔,是明代为避黄河水患从不远的北边迁来的。村中尚存清代乾隆年间碑刻一通,记有上述情况。从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相传得知,轩辕黄帝曾在开封一带成婚并筑城,唐代史学家王《轩辕本纪》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上世纪30年代版《辞源》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后世祀为先蚕。”当代程广兴编著的《龙的传人》也有类似记载。今开封馆驿街原有嫘祖庙,即是祭祀养蚕鼻祖嫘祖的。 开封所属杞县空桑村,曾是末代炎帝榆罔的都城。史学家袁玉骝著《中国姓名学》记载:“神农氏末代炎帝榆罔即位后,自山东省曲阜将都城西迁河南省杞县的今空桑村。”类似的记载还有,可相互印证,足见空桑之地人文的厚重。此外,杞县还是轩辕黄帝元妃嫘祖的生长之地。 五帝之一的颛顼,曾居杞县高阳。据新修《杞县志》载,轩辕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20岁即位,于颛顼高阳氏元年(公元前2514年)居高阳(今杞县高阳镇)。颛顼曾在这里处理部族政务,有过一系列重大活动。后迁至帝丘(今濮阳一带),死后并葬于帝丘。 开封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地。宋《太平寰宇记》载:“仓皇(颉)城在县北时和保,世传仓颉所筑……东京开封府开封县有仓颉师旷城,城上有列仙吹台。”清《祥符县志》卷十四载:“仓垣(颉)城在县东北二十里。”仓颉城在今开封黄河大堤北侧的刘庄村北。仓颉城和轩辕城东西相对,相距六里。刘庄村北古有造字台、仓颉庙及仓颉墓,现仅存墓冢,并有宋代至今的碑刻四通。唐代史学家岑参曾于造字台作诗:“野寺荒台晚,天寒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字时。” 炎帝榆罔之后雷公,据武则天通天元年《奉敕修方氏宗谱序》载“居空桑村”。晋代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雷公之女,方雷氏,名女节,轩辕黄帝

开封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

开封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七朝建都之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千年神韵。直至解放初期,仍是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涌现出诸多风云人物,迄今所存名人故居的数量及影响力居河南之首。这些名人故居作为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着开封城市的历史变迁,深化着历史名城的文化内涵,无愧是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富含重要价值。但是由于经济、历史等原因,特别是近年来伴随旧城更新力度不断加大,开封既存的大量名人故居现状堪忧: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故居保护状况基本较好,但由于缺乏针对故居保护利用的专门管理、研究,大部分利用还不够充分、合理;而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故居大多散落街巷胡同,少人问津,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损坏的状况,面临着随时会被拆迁的命运,甚至有些已化为废墟了。这不仅使名人故居这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载体、不易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古城的历史风貌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使这座城市丧失很多珍贵的记忆以致削弱开封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因此,如何以“中原经济区崛起推动文化建设,郑汴城市一体化发展及宋都古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促进文化资源整合”为契机,紧抓机遇、切实保护与利用好开封的名人故居,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保护与利用政策与具体保护利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古城的现实情况,对开封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这一专题进行策略层面的研究并提出一些较为新颖的见解,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参考价值,以求能为开封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些许有益借鉴。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整理、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对开封名人故居的一系列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出开封名人故居所具有的历史及史料、文化情感、艺术、科学、更新利用等价值以及名人故居对于开封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区的意义与作用。在对故居现状作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后,得出故居的空间分布特点、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足、缺乏管理和资金不足等主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名人故居等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制度、管理模式、相关的配套环节进行分析与借鉴,得出故居保护与利用中应有的价值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在结合开封名人故居的自身特点及保护利用的现状后,总结出开封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环节中在制度、法规、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应着重强化的部分;在当前国际及中国文物分级保护的原则下,提出可根据故居的价值评价结果将暂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故居进行分类保护的设想;针对性的工程技术干预措施研究为故居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上的保障,而故居利用中新旧空间的对比与类比性、原真性、解释性关联模式研究及国内相应的成功案例分析则拓展了开封名人故居利用环节上的思路。综合理论内容及现状分析研究后,论文提出开封名人故居整体利用构想。及提出将“双龙巷—双井街—朝阳胡同”名人故居聚集区规划为“古城名人文化街”;探索以适当的方式、方法重建冯汝骙故居(冯家大院)暨冯纪忠故里纪念馆,塑造故居特有的“情景境”,以恢复其应有的价值,籍以服务、带动开封名人史迹及街巷胡同旅游;将在现有环境中不易保存的故居,通过易地整合、集锦保护的方式,搬迁到位于汴西新区新老城过渡地带的文化公园内,以延续古都文脉、集中展示开封的名人文化;对各名人故居汇总、整理逐一作出详细的图文注述及保护利用建议等。

八朝古都——开封

八朝古都—开封 秦为胜 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东京、 汴京、汴梁等,简称汴,是河南省地级市, 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八朝古都,国务院首批 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 河南省东部、黄河下游南岸之滨,西与省会 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 和周口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为河南 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 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处陇海—兰新工 业地带。 开封市地处河南省东部,位于黄河下游南岸,华北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13°52′15"—115°15′42",北纬34°11′45"—35°01′20"之间,东与商丘市相连,距黄海500公里,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总面积6247平方公里,其中开封市区面积1849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华北大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多为粘土、壤土和沙土,适宜农作物种植,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及落叶乔木等,是全国著名的小麦、玉米、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生产和出口基地。开封居黄河下游,因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开封地下则因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城池深深埋于地面之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都城、2座省城及1座州城,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开封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般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多年平均气温为14.52℃,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21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的7、8月份。 开封境内河流众多,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黄河大堤以北地区为黄河水系,流域面积281平方公里;黄河大堤以南地区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惠济河、马家河、黄汴河、贾鲁河、涡河等,流域面积5985平方公里。开封市内五湖四河分布市区,水域面积170公顷,占中心城区面积的1/10,素有“北方水城”之称。 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我国的夏朝,曾经在位居中原腹地的老丘( 开封) 设立国都。在长达216 年的时间里,夏朝度过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对当朝乃至中国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夏都老丘于今之开封,既有地理上的地脉继承关系,又有文化上的文脉传承关系。随着夏都老丘这一历史事实被学术界确认,开封的建城、建都时间得以重新改写,开封的古都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东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61年,魏国君主魏惠王迁都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迁都大梁之后,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圃田一带)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他还修魏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乃得称霸于诸国,使大梁开封城成为当时繁华的名都大邑之一。 开封位居中原,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隋朝开通大运河,运河经汴梁入江淮,使这里成为了锁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重地。到了唐中后期,北方藩镇割据,战乱频频,经济中心移至南方地区。作为南粮北运必经之地,汴梁迅速崛起。赵匡胤建立大宋之际,汴梁城“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荆湖之运漕”,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分析

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 李利乔恩凤 七朝古都开封,拥有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开封市地旅游业呈现着不断增长地形势.如何对古都开封地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和科学地利用,推进开封旅游业地进一步发展,是当前开封旅游业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地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古都开封地学术研究进行分类探讨地基础上,对开封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旅游业开发中注重突出古都地“宋文化”形象、树立良好地旅游整体形象、培养高素质地旅游服务团队、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等建议,希冀为古都开封旅游业地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旅游地逐渐普及,旅游活动地形式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逐渐从过去地单纯地游山玩水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古都,以其丰富地历史内涵、典雅庄重地东方古建筑群即雄伟秀丽地自然风光吸引了万千中外游人,成为海内外旅游者地主要集散地和消费中心.开封,作为九大古都之一,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地文明名城,迄今为止已有2700 多年地历史.战国时地魏,五代时期地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来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同时,开封城下还叠压着6 座城池,包括3 座古都、2 座省城及1 座中原重镇,其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我国及世界都城史上是独一无二地.作为中原地区黄河 沿线重要地旅游城市,目前开封共拥有名胜古迹景点213 处.其中,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等,作为宋文化地集中代表,拥有着

极大地开发价值. 、古都旅游研究概况 在对古都开封旅游展开研究之前,笔者访问了中国知网地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将九大古都“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大同”、“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分别与“旅游”搭配,作为检索主题,检索到相关文献地排列顺序如下(如表1,截止到2014 年6 月18 日). 可以看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北京是研究地重点,杭州、西安、南京等旅游发达地域地古都关注度次之,处于中原地域地其他五大古都研究相对欠缺.关于开封旅游地文献仅432 篇,2000 年后地文献比例超过80%. 这说明,古都开封地旅游业发展正在受到学术界地重视.回顾有关开封旅游地相关文献,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地开发与利用研究杜明乾和林富瑞等早在旅游业发展之初就对包括开封在内地中原旅游区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地介绍,充分揭示了中原旅游区资源丰富、客源充足、交通便利及地理位置优越地特征,初步提出了区域整合发展、加强旅游宣传、注重旅游资源地保护和修复,发挥优势,搞好诸如寻根游、考古游、宗教游等特色旅游开发模式.此后,朱连奇和靳古文在对开封旅游资源进行细分地基础上,分析其存在地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建议.进入21 世纪,李永文、史本林等对开封市地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提出了大统一、大旅游等区域整合建议开发策略.在对开封旅游资源进

我的家乡开封作文三篇

我的家乡开封作文三篇 开封是七朝古都,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XX收集的相关作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的家乡开封作文一我的家乡开封,有许多美丽的湖,包公湖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三个湖组成,被包裹在城墙里,镶嵌在开封市中心。绕着包公湖走一圈,需要用很长时间呢。 包公湖的湖水和龙亭湖的湖水连在了一起,一年四季水都满满的,碧绿碧绿的,绿的象一块儿翡翠。湖的周围,是用白色的大理石砌成的围栏,人们走累了,可以坐着休息。湖边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树成荫,最漂亮的要数柳树,千万条长长的辫子垂向湖中,随风舞动,美丽极了! 每天早晨,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包公湖边锻炼身体,有的跑步,有的练剑,还有的打太极拳。湖上还有几条小船正在捕鱼呢。一网撒下去,就能捞上来几十条大鱼。还有一些人在湖边钓鱼,他们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浮,不一会儿,就能钓着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呢!小鸟好象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开会,然后就一下子冲上了天空。包公湖的早晨可真美丽啊! 中午,湖面显得很安静,象一面大镜子。一阵微风吹过,一层层波纹向湖边涌来。太阳照到湖面上,湖面银光点点。有一些老人在树荫下乘凉,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报纸,还有的在聊天。中午的包公湖真凉爽啊!

到了晚上,西司桥上的霓虹灯亮了起来,湖边的古式建筑倒映在湖中,仿佛又多了一个水下城市,让湖面变得五彩缤纷。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湖边散步,显得悠闲自在。瞧,包公湖的夜景多迷人啊! 包公湖真是开封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爱包公湖。我的家乡开封作文二 我的家乡是七朝古都开封,开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座文化名城,当然也有许多著名的公园比如;龙庭,铁塔,大相国寺等,龙庭在开封城西北偶。 一走进龙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潘杨二湖,潘杨湖平静的像一面明镜,阳光一照,湖面闪烁着无数耀眼的光斑。这湖水,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轻盈盈,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蓝蓝的。 在潘杨湖边满是婀娜多姿的柳树,柳树的颜色是褐色的,树皮很粗糙,但柳条顺下垂,翠绿的叶子像伏的扁舟在荡漾。 沿着通道前行,不久就来到玉带桥前,玉带桥长40米,东西宽18米,高7米,下砌拱形含五个孔,又叫五孔桥。从远处看玉带桥像一个长长的白色的丝带。 跨过玉带桥,穿过嵩呼门,便来到龙亭大殿的脚下,抬头一看数不清的阶梯顶上有一个用巨大青砖建造的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站在龙亭大殿门前极目遥望,整个开封尽收眼底。 我爱龙亭,更爱我的家乡开封。我的家乡开封作文三

2015优秀作文:美丽的开封(5篇)

2015优秀作文:美丽的开封(5篇) 本文是关于开封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游开封清明上河园星期天,风和日丽,老师带领我们焦作晚报小记者去开封清明上河园游览,我们高高兴兴的坐上了车出发了。 到了清明上河园,首先我看到一座大型石像,宋代画家张择端手里拿着《清明上河图》,石像后面是《清明上河图》的浮雕,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宋代开封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境。我们在观赏的途中看到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们都穿着宋朝的古装,这边吆喝着卖古玩字画,那边吆喝着卖酒卖肉,把我看得眼花缭乱,仿佛自己走进了画中,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感觉。 我们来到了民俗表演区,我看到了踩高跷,喷火表演,看得我心惊胆寒,真替他们担心,也为他们的表演叫绝。到了体育游乐区,我还玩了爬绳、钻圈、荡秋千、溜滑梯等古代娱乐项目,切身体验宋代游戏的乐趣。最让我留恋不舍的是开封的名吃小笼包子,我自己一下子就吃了一笼,好吃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傍晚,我们恋恋不舍踏上了回家的途中。通过游览使我深刻感受到学过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800年前清明上河图中古都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繁荣景象。 篇二:美丽的开封 我的家乡在开封一个并不是特别繁华的都市,可它却拥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史遗存众多,是一座中外文明的历史古城。 开封境内河流密布,黄河穿境而过,市区湖光水色,犹如颗颗明珠,是著名的北方水城。 悠久的历史留给开封众多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加之近年来对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使开封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旅游城。 开封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风味小吃文明遐迩,是中原著名的美食城。 每年秋天大街小巷菊花盛开,开封是一座令中外游人向往的美丽菊城。 我爱开封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的楚楚动人。 篇三:我爱家乡开封 我的家乡在开封,那里是一座美丽的古城,负有“十朝古都”的美名,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开封。 20世纪至21世纪社会科技飞速发展,谁又会去关心历史悠久具有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呢? 说起这个古建筑人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我们河南省最具文化特色房屋所建最早的一个旅游景点——开封市。说起开封市的房子那可是大有来头,那的房子不说百分之百是古建筑,至少百分之五十迄今已有进百年了。那些房子屹立在繁华的街道上就好像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毯子上面绣五颜六色的花一样美丽富饶。 如果到了开封,吃小吃那你可得听我的首先到“第一楼”去品尝一下地地道道的开封小笼包,那香的让人垂涎三尺。要是你认为这还

开封导游词

篇一:开封导游词 欢迎大家到我们开封来,我是大家次此开封行的导游。 我们开封古城汴梁、汴京、东京,简称忭,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先后有战国时候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定都于此,所以开封素有七朝都会之城,下面我就用七个一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封: 一个名臣的归宿: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我想许多人都听过这首歌。大家到开封旅游,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曾担任过我们开封开封知府,,在人们的心中他就是中国古代清官的象征。我们在参观完清明上河圆后将去参观包公祠。 一个王朝的辉煌: 在开封历史上建都的七个朝代中,以北宋建都时间最长,从公元960年到1127年,长达168年,也最繁荣。汉唐时间的长安不过四五十万人,唐代洛阳也不过一百多万人,而开封却达到150万人。而当时伦敦、巴黎也就十几万人,被欧洲人称为世界最大城市的大马士革也只有50万,经济的繁荣,人口增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各国商人、使节、宗教人士不绝于途,中国的各种文明,包裹火药、印刷术、造纸等由此传向世界各地。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柳永、李清照、张择端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各领风骚。 一条大河的历史: 开封的发展与黄河密切相关,开封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黄河的泛滥史,黄河稳则开封盛,黄河泛则开封衰。现在我们的脚下有五大都城遗址叠压在一起,,然后我们开封人重新在废墟上建就是黄河泛滥一次就淹没开封一次。五大古都遗址在二十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只有我们开封的五城叠压和洛 阳的五都荟洛。现在开封和黄河之间还有一个世界奇观,那就是黄河悬河奇观,黄河的河床要高出开封地面七米。 一池湖水的灵气: 北宋的杨家岭大家都知道,是忠臣良将的代表。那么在开封有两个湖,一个是杨家湖,一个是潘家湖,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杨湖清潘湖浊奸臣忠臣清浊分。说的是北宋一门英烈的扬家将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但皇帝却善恶不分,杨业被害后,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状,但皇帝却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仁美的三个虚职。佘老太君一怒之下,带领全家罢官归隐搬走后天降大雨将潘杨二府淹成一片汪洋。潘家所在地湖水浑浊恶臭,杨家湖水清澈,老百姓就认为这是潘杨两家对国忠奸写照。所以一池湖水的灵气, 一次艰难的复兴: 自北宋末年黄河淹没开封以来,开封在也没有昔日的繁荣,民国时期还是省会的开封,现在已被郑州洛阳远远抛在了身后。开封现辖五县五区,人口460万,市区人口78万。现在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省政府提出了发展中原城市群,实现郑汴一体化。去年郑汴大道的通车标志着开封在郑州的拉动下,已经踏上了重视昔日辉煌的快车。 一幅历史的巨画: 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清明上河园,请大家带好随身携带物品随我下车,一起领略这幅历史的巨画。 篇二:开封府导游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