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3 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3 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探讨

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2007级曹林英

指导教师王梅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Abstract:Yunyang County has a long history,lost of tourism resources, However, some quality resources within the county did not receive du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county have a problem and propose solutions.

Keywords:Yunyang County;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Problem;Measure

云阳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县域内一些优质的资源没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云阳县现有旅游景区景点除张飞庙之外,人们对大多数景区景点了解甚少,随着云阳交通与旅游设施设备的完善,云阳旅游的发展前景美好。

一、云阳县概况

(一)自然和经济人文概况

云阳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西距重庆主城区约300公里,东距湖北宜昌约260公里,相距万州五桥机场、万州火车站约50公里,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县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向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长江、汤溪河、澎溪河、磨刀溪、长滩河将县境分成六大块,呈现“一江四河六大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境内海拔最高1809米(农坝镇云峰山野猪槽包),最低139米(长

江出境处),海拔高低悬殊1670米。云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十分明显[1]。

云阳是全国油桐之乡和山羊基地县,正着力打造“柑橘大县”和“牛羊大县”。农副土特产品丰富,桐油、山羊板皮、蚕桑、猪鬃、小茴、茶叶、柑橘、中药材量大质优,其中,“相思茶”基地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红肉脐橙、纽荷尔脐橙分别获重庆名优柑橘金奖、银奖,凤凰牌大米被评为第八届中国稻博会优质产品;柑橘、草食牲畜、蚕桑、中药材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云阳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喜迎天下游客,云阳县三峡文物园竣工开园,南三峡、长滩河曲、奇、险、美,是探险旅游的最佳去处;张桓侯庙、彭氏宗祠、盘石城、龙脊岭文化长廊、滨江公园、登云梯集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旅游的新亮点。

(二) 历史沿革

云阳有2300余年建县历史,在2300多年前,云阳开始设置县级建制,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云阳、开县、万州、梁平等地。云阳的盐业延续了2000多年,成为历史上推动全县经

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百业的发展,孕育了千年古镇—云安镇。东周赧王○1元年(公

元前314年),秦灭巴国在原巴国置巴郡,在云阳地域建县名“朐忍○2”,是为本县建县之始

[1]。至元二十年省县入军,军改为州,名“云阳州”。明洪武六年,州降为县,始为“云阳县”。此后历朝历代,云阳均保持县级建制。

1949年12月初,云阳县城和平解放。同月中旬,成立云阳县人民政府,隶属万县地区专员公署。1997年重庆直辖后,云阳改由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1999年,县城从云阳镇迁至新县城双江镇。2000年起改由重庆直辖市管辖。

二、云阳县旅游资源分析

①东周赧王:东周第25位国王,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姓姬,名延,为周慎靓王姬定之子,在位59年,是两周在位最长的君主。

2朐忍:因“其地下湿,多朐忍虫”,“古人质直,地以物称”,故地称朐忍,即蚯蚓,当地俗名“蛐鳝”。

云阳旅游资源及产品十分丰富。境内各类景区景点星罗棋布、数量众多,遍布全县,有

(一)人文旅游资源

1. 张飞庙

张飞庙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处旅游热点,也是云阳县最具代表性的景区。张飞庙本名张桓侯庙,原址位于云阳老县城隔江相望的飞凤山麓,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张飞庙历史遗存丰富,素有“巴蜀胜景”、“文藻胜地”之美誉,景区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历史科研价值,1980年张飞庙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原址位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175水位线之下,是三峡库区内重庆市唯一全淹全迁的重点风景名胜古迹,被列为三峡库区重点文物异地搬迁项目。新迁地址与老地址地形风物相近,仍然位于云阳县县城(新县

城)的长江南岸,原物原样搬迁,搬迁后景区风采依旧。同时景区旁与新县城相联的长江大桥建成后,更便于游览。

该景区以张飞庙搬迁新地址后的古建筑、园林搬迁部分为主体景点,包括切割或复制搬迁的“飞凤山题刻”;新辟的“桃花园”、“杜鹃园”和“梅花园”三园,“古墓群陈列”,巨型张飞头像,还包括配套建设的与古建、园林相协调的新景点,从而形成一个综合旅游景区。

2. 磐石城

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址在今云阳双江镇爱国村,新县城至高处,形如巨大磨盘,故名。《华阳国志》中所谓朐忍有大小石城即指此。始扩建于宋,完备于明清两代,为兵家用武之地。清乾隆《云阳县志》云:“盘石城者,夔门之砥柱,东川之保障也”。

磐石城四面绝壁,垂直高30-50米,上面平夷,总面积约3.5公顷。有前后两寨门。前寨门在偏东方向,稍缓。门前左方绝壁上镌有“盘石城”3个斗大楷书大字;右方石壁上镌有清许缵曾的《盘石城记》,已斑驳不能辨认。寨门全用巨型石砌成,非常坚固,上设有警楼,暗置炮位。

3. 下岩寺

原下岩寺地处一四○水位边缘,二期蓄水将水漫家门。2003年9月中旬启动搬迁复建。新下岩寺原位于双江镇唐坊村的长江边,即现在的新县城前方,面积二百余平方米。据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汉代,初为民间佛教胜地。后经盛唐、宋的发展,特别是云游禅师圆寂及王维、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数十位历朝名人诗文称颂,寺中摹刻、字画、雕塑日益增多,琳琅满目,逐渐从川东地区长江沿岸最著名的禅院,演变成旅游文荟之地,后历有别名“云崖滴翠”、“古书屋”等,为云阳县境内继张飞庙、磐石城、彭氏宗祠之后的又一重要景点。

4. 栖霞宫

原名云升宫,位于云阳县城西北五千米处。始建于汉代,南北朝以来屡加修建,规模宏伟,是道教全真派的著名宫寺之一。整个宫寺建于山巅,四周青松环

绕。建筑翘檐飞角,画栋雕梁。楹柱高大,基石均由虎豹装饰,栩栩如生。宫内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道家鼻祖坐像。正殿内有一巨型炼丹炉。寺内遍挂名家楹联诗刻。传说汉扶嘉曾避秦乱隐居于此,离开时种下一棵罗汉松。松至今仍傲然挺立,四季常青。栖霞宫除正殿外,有有虎石、金盘池、萝龙井、舍身岩、狐狸洞、听松壁等多处古迹名胜。整个宫寺建于山巅,四周青松环绕,建筑翘檐飞角,画栋雕梁,楹柱高大,基石均由虎豹装饰,栩栩如生。宫内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道家鼻祖坐像,正殿内有一巨型炼丹炉,寺内遍挂名家楹联诗刻。

5. 彭氏宗祠

它位于云阳县南边里市乡,历经20余年修成,周围同时期民居群尚存三处,属于西南片区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目前还未开发。

6. 大地坪遗址

大地坪遗址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长江南岸的盘石镇龙安村与九龙乡活龙村,发掘证实这里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的遗址,距今大约4500-5000年,这是目前三峡库区上至重庆、下至巫山,300多公里狭长河道岸边找到的唯一一处远古人类遗迹,具有研究古代文化“桥头堡”的意义。揭开了三峡库区早期人类活动新的一页,对研究长江人类文明发源有重要纽带作用。

这一遗址呈三级地阶状,范围约3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已起获相关文物600余件,出土了打制石器、骨器,陶、窑以及墓葬等大量有代表性的上古文化遗存。

(二)自然旅游资源

1. 长滩河风景区

云阳长滩河位于荔浦修仁镇以南8公里处,距县城 25公里,河长70公里。河两旁竹木葱茏,怪石嶙峋,山中有千年古树,珍奇百兽。云阳长滩河坐船游览区14公里,流经数十座奇岭,穿过无数深山狭谷,阅览美景无数。以长滩河为中心的云阳县南部自然风景区,东起长滩河,西至泥溪、票草乡,北至耀灵乡,南至故陵镇,面积300余平方公里。境内地貌奇特,景致幽美,建筑古朴,物产

丰富。主要景点有火山峡、龙缸、龙洞、大安洞、石笋河、老鸦峡、黄陵峡等几十处。

2、巴阳峡

它北依云阳县巴阳镇,南傍万州的黄柏乡。流域从下岩纤背至鸭蛋窝有十余公里,最险处调羹石至老鹰岩也有8.2公里。它冬季枯水时节,江面狭窄处只有80余米,最宽处有150米,峡中最深处44.2米,最浅处21米。舟子○1常曰:“长江之水深不过巴阳峡,浅不过洛渍。”巴阳峡西上22公里便是万州城,东下2公里便是彭溪河口云阳新城,巴阳峡中,下渡口临江悬石上有“三官庙”,并有壁记、石刻。“巴阳水府”题字保存完好,清晰可见。石壁记载:“安乡城七十里名巴阳峡,峡之口有壁焉。巴阳峡全段石壁上留有人类各个时期活动的痕迹。

3. 龙窟峡

龙窟峡自然风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云阳龙缸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位于云阳县南部的泥溪乡协会村,东挽云峰乡、南界万州地宝乡、西与万州著名的潭獐峡自然风景区接攘,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195~850,距云阳新县城52公里,距万州主城区50公里,是集森林、峡谷、深潭、瀑布、溶洞、溪流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三)特色旅游资源

1. 万步梯

云阳县城中心的“登云梯”始建于1999年, 2008年底全部完工,整个梯道好似一个巨大的“人”字,起于长江边的滨江大道,顺坡而上,纵贯城市中央,止于县城制高点磐石城下,梯道长1400余米、宽30米、1750级,垂直高差达200多米,以其独特造型、宏大规模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梯”,行成了难得一见的“层叠分区、云梯万步”的壮观美景。

2. 9.28移民节

1999年9月28日,云阳县级机关从千年古城迁往新城,三年后的2002年9 ①舟:操舟,划船的意思,名词活用为动词子:....的人,划船的人经常这样说。

月28日,县委、县府在旧城召开“三峡移民工程云阳县二期清库告捷庆典”大会,宣布云阳在三峡库区率先提前2个月完成清库任务。“9.28”是云阳移民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标志,“9.28”是云阳人民难以忘怀和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县委、县府为弘扬、讴歌广大共产党员和移民群众舍家为国、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移民精神,将“9.28”与文化艺术结缘,决定从200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三峡移民文化节”,将具体时间定在了每年的9月28日。每年9月28日举行云阳移民文化节登梯比赛,来自全国的登梯爱好者都会在此一展身手。

云阳三峡移民文化节开库区移民文化之先河,是云阳精心打造的移民文化的品牌。它不仅高扬移民精神的主旋律,丰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而且更加紧密地与经济联姻,使“文化”这个人们长期习惯于禁锢在所谓“高雅”天地的东西,更赋予时代性及蓬勃的生命力。因此,举办移民文化节本身,就是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移民精神的体现,是文化对精神的全新演绎,是对三峡库区移民文化的创新。

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部分旅游资源保护不力

在过去的发展中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不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万步梯因“陆虎”越野车致使登云梯约71步梯道被磨损,其中最长的裂痕达20厘米,致使386步梯道需要重新修护。在登云梯举行赛车时未考虑到对梯道的保护。磐石城上有个龙脊石的观赏区,因不注重资源保护在龙脊石观看区有许多的刻画及游客的留名。

(二)现有旅游景区知名度低

县城现所开发的旅游资源知名度很低,谈到云阳旅游除了张飞庙对其他景区了解甚少,旅游业发展缓慢。(如表1-2)云阳县旅游发展的起点低,旅游业欠

账多,长期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业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缺乏政府主导,促销不力;管理不规范,各自为政;旅游产品项目单一,缺乏吸引力;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缺乏竞争力;对游客需求把握不准,经营粗放;旅游产品开发数量不多,深度不够,基础配套实施落后,交通不畅,环境综合治理亟待加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云阳旅游品牌不响,既无知名度,更无美誉度,游客难以回头[2]。虽有一定数量的游客,但旅游收入低,地方财政并没有从旅游业的发展中分享到应有的利益。旅游业发展的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三)旅游资源未充分开发景区价值未充分体现

云阳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的文物有14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在三峡库区名列前茅。但云阳县旅游资源除喀斯特地质奇观龙缸和张飞庙外,资源普遍品位不高,总体优势不明显。除张飞庙因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的组成部分而得到一定的开发外,其他众多的旅游资源尚待开发,云阳县的旅游资源,与市内知名的区县(市)相比,总的来看,开发程度也较低。但是正因为如此,开发性破坏也较小,同时对求新、求奇的旅游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三峡工程成库后,境内四条长江支流的水位升高,回流达50公里以上,通行条件得以改善,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形成库区各县中独一无二的水上优势。据初步测算,将形成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一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4处,小岛和半岛27处。随着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通道旅游功能的增强和境内出现的“高峡平湖”的新旅游格局,将为云阳县带来极大的发展机会,如高阳地区将会形成的“千岛湖”般的美景,长滩河下游回水带来通航能力增强,云利路、云开路的修建,使龙缸资源区交通条件将会大为改观。只要科学开发,综合利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同时利用好因交通的改善优势,以其不可替代

的人文、自然资源,以深厚的移民文化为人文内涵,以张飞庙等人文景观历史寻踪为背景,以三峡库区形成后云阳县将出现新的自然景观为拓展优势,使云阳县成为全市乃至西南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其潜力和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四、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加强资源管理保护力度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的质量是开发潜力的保证,不能因为开发旅游资源而破坏旅游环境,不能为追求现代、新潮而毁掉古建筑。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注意旅游环境的保护,以确保云阳县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点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给目的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产生积极的消极的影响[5]。在旅游业发展初期,人们只注意到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过渡甚至掠夺式开发,对景点施行粗放式管理,这必将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威胁着旅游业发展的长期利益。因此,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峡工程的修建,既会在云阳县形成一些新的景观,也会对云阳县的现有旅游资源有巨大的破坏,必须抓紧被淹没文物(特别是价值高的文物、景观)的搬迁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环境保护,是云阳县旅游业发展的生命所在。必须保护、营造好云阳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民俗文化环境;运用法律、法规、行政、经济等手段,制止在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经营中对环境形成新的破坏,实现环境保护与旅游业良性互动、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加大景区宣传力度

1. 广告宣传。一方面借助有影响的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大规模使用自办旅游宣传品。广告宣传既要重视单项旅游产品主题,又要注重反映云阳县的旅游整体形象[6]。

2. 到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促销;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各旅游代理商来参观,举办“旅游新闻发布会”。

3. 在主要客源市场或客源集散地设立旅游办事处,择派促销团。与其他省市或地区联合起来进行宣传,向旅游者推销联合旅游线路;加强与国内相关省市旅行社,旅游代理商的联系和协作。

4. 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如借助重庆市“一会一节”集中展示云阳旅游产品,同时招徕客源),大力开展各种宣传和推销活动。

5. 节庆促销。开展地方节庆活动既是一种旅游产品,也是一种集商贸、文化交流和大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对旅游宣传促销有独特的功效[7]。

(1)张飞庙庙会

利用张飞庙建成重新开门的机会,并定于每年8月28日(张飞生日),隆重举办张飞庙庙会,可邀请张飞后裔和研究《三国志》的有关人士参加。

(2)移民文化节

利用云阳深厚的移民文化,在云阳移民文化村定期(每年一届)举办移民文化节,欢迎移民走亲访友,邀请在他乡有突出贡献的移民免费回云阳观光;进行以移民文化为内容的文艺表演等。

(3)歧曜山草场冰雪节、土家女儿会、歧曜山草场土家族踏山会

在每年的元月,利用元旦的4~5天长假和歧曜山积雪的时间相吻合的好时机,推出歧曜山草场冰雪节、土家女儿会、歧曜山草场土家族踏山会,并可增加当地民族风情表演。

6.间接促销。设计发行或赠送画册、旅游地图、旅游指南、明信片、邮票、挂历、台历;拍摄以云阳县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为主的CD、电视片等;派遣文化、艺术团体到市外参加演出、交流活动[8]。

(三)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1.加强在三峡水库成库的动态过程中旅游格局变化后的景观培育和资源区的完善

张飞庙是三峡库区重庆市域内唯一全淹全迁的重点风景名胜古迹,为三峡库区重点文物异地搬迁项目。新迁地址位于新县城对面之长江南岸,原物原样搬迁。长期以来张飞庙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阳县知名度最高的资源区。云阳县应凭借张飞庙在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地位,加快搬迁后的张飞庙的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合理规划、突出主题、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利用张飞庙具有的独特性、垄断性和轰动性,利用“最大的移民-张飞”来把新张飞庙牌子做响,并将资源区建成为云阳县旅游的标志性景区。

2. 注重生态和旅游文化建设,把新县城建设成为山水园林新城

云阳县新县城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进一步抓好云阳移民文化村、磐石城龙脊岭文化长廊等特色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档次、民俗文化特色的项目。如:移民文化及众多的考古发掘成果,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大打文化牌。为了增加游客在云阳的停留时间,新县城应加强城区现代都市场风貌,灯光、夜景、中心购物广场、游乐园、近郊休闲度假会议旅游中心的建设。还要加强绿化和城区管理,精心设计、提高品位、创造浓厚独特的山水园林氛围,增强视觉上的观赏性,让游客回味无穷。使云阳成为既留得住人,又让人回头的好地方,促进云阳县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腾飞。

3.切实抓好以龙缸为重点的喀斯特地貌的生态开发

云阳县江南一带,石灰岩广布,山险水奇,极佳的山水组合形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以险绝奇观龙缸和长滩河沿线的喀斯特地质地貌为代表的的自然景观集奇峰、危岩、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风光特异、险绝、种类齐、震撼力强,极具观赏价值[9]。在开发时应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旅游建设,发挥资源区在地质、地貌、山水组合上的优势,把龙缸资源区开发成为特色明显的喀斯特地貌大观园景区[10]。同时,从旅游资源的组合上寻求突破口,把资源区建设成为包括观光、探险、休闲度假的功能多样的景区,使景区成为云阳县旅游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4.从优化旅游产品着手,加快旅游资源战略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最终要体现在旅游产品上。在规划期内,要在加快传统观光产品优化升级的同时,大力开发市场急需的度假、休闲、文化、娱乐等专项产品,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参与性与趣味性,提高资源开发的市场适应性[3]。今后十五年要加快战略开发,集中力量建设“长江三峡游”、“喀斯特地貌观光﹢度假”、“高阳湖度假”和以满足万州、云阳县居民的城郊旅游等几个名牌旅游产品,这样,就必须从优化旅游产品着手,加快旅游资源战略开发。

参考文献:

[1] 云阳之家网.

[2] 鄢志武,旅游资源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6

[3] 马勇、李玺,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

[4] 中国旅游报.[N]2010.3

[5] 李肇荣、曹华盛,旅游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6] 尹隽,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7] 崔风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8

[8] 陆素洁,如何开发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8

[9] 陈国生、王勇,中国旅游资源学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10] 刘代泉、汪瑞军,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6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3027729.html,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作者:刘晨付秋峰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8期 洛阳是一座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古城。历史上曾经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同时也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但总的来说,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很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洛阳旅游业的实际考察,对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希望对洛阳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4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洛阳接 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 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玩出名堂来 研学旅行课程项目设计修改

玩出名堂来 ——研学旅行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沈旎 2014年在商小屏梁彤秀编著《法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实例评价》一书中读到由法国各市政府教育经费支持的法国学生户外活动,每学年一次,由学校各班级的老师自行组织,市政府会派二到三名实习的大学生协助,书中用实例说明法国学生的户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历程中,难见对“行万里路”关注,只能徒生羡慕。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求建设研学基地,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我国学生研学旅行提上了议事日程,“行万里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终于有了政策保障“在社会和大自然的课堂里学习”(顾明远语)成为可能。 一时间,研学旅行的经费、安全等问题成了热议的话题,各地研学旅行的营地建设也如火如荼,这些因素确实是落实研学旅行的重要保障。但笔者认为,“旅行”真正起到“研学”的作用,最为关键的可能是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收集到一些类似研学课程(方案)设计,有的类似于旅行社提供的日程安排,主要呈现旅行的时间、行程、注意事项和主要的景点;有的方案除列举了行程和景点,还附有景点的介绍,以及围绕景点提出的几个简单的问题;部分研学活动为学生设计了研学手册,由旅行行程以及大量研学日记白页组成,这无形给轻松的研学带来了繁重的纸笔作业压力。 如果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当前的研学设计要么课程要素的缺失,或是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浅表体验层面,或仅以景点的了解为主要学习内容,难以达成研学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或者简单地重复学校的知识学习方式,只不过将学科知识换成了景点知识而已,不顾及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研学旅行“玩出名堂来”?如何优化当前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呢?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回答了研学旅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即“玩什么”“怎么玩”“玩得怎么样”,它使得研学旅行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旅行,更具“研学”的意味,它是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的重点,也是各部门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研学旅行的重要纽带。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与目标——从单一到多元 一说到旅行,人们往往会想到远处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在研学旅行设计中,也多关注景点和风景名胜区相关知识,常常以自然风景、乡土乡情以及文化特色的了解为研学旅行的目标,毋庸置疑这些是研学旅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一部分,但倘仅有这样单一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往往会忽略旅行过程中的意义,消解了学生的深度参与与体验。 “风景在路上”研学不仅只在到达景点和基地才开展,研学旅行过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学习机会。比如,行前,统筹行程安排,预先做好行前攻略,做知识及行装的准备过程,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规划能力;在行程中,观察自然植被、人居建筑,结识旅行同伴,与不同的人接触相处,是促进学生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提升,唤醒学生检审生活意识的契机。 浙江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有到日本手拉手学校进行毕业研学旅行的机会,这所学校为孩子们设计了丰富而有趣的研学旅行过程学习项目: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1)

————————————————————————————————作者:————————————————————————————————日期: 2

关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鼓浪屿是厦门的"瑰宝",其先天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加上后天人工建设和文化艺术底蕴的植入和铺垫,使其成为了得天独厚、天人合一的玲珑宝岛。属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的鼓浪屿,目前正为成为世界历史遗产而努力。对于鼓浪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建立在对其内涵的准备把握和科学认识上,更重要的是针对现状,进行统筹管理。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鼓浪屿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类和分析,从而为鼓浪屿旅游资源更为有效地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鼓浪屿概况及其调查方法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侧与之相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鼓浪屿面积1.78平凡公里,岛上居民2万多人。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鼓浪屿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对于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中,本文采用了以下的调查方法: (一)实地调查:通过一场到鼓浪屿实地观察、直接观察的历程,对鼓浪屿的旅游资源进行观察研究,我们对鼓浪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 (二)文献调查: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调查,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通过互联网,我们很方便地搜索到了有关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信息,收集了鼓浪屿鼓浪资源开发的各种现有数据和情报资料,然后通过集中收集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信息,按照我们所需要的要求进行甄别、修改、完善,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内容。 三、鼓浪屿旅游资源分类 我们小组对鼓浪屿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并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滨海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 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550013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04km的大陆海岸线,×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 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认为:近年来,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增长较快,国际旅游逐步恢复。2013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85 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4年以来,滨海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邮轮、游艇、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规模迅速扩大,滨海旅游业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

〈word版本〉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共3篇

学校研学旅行二日半课程实施方案 注:除下列基本研学课程外,各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特点,对实施方案提出要求,我们可定向设计研学课程方案。 第一天 ◆“青春起航” 中午12:00在指定地点集合,愉快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始了,下午16:00到达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我的营地我做主——整理自己的舒心小窝(时间:16:10—16:50) 熟悉住宿环境,按照已经安排好的床铺入住非遗园学生营地,按照辅导员的要求,自己动手整理被褥,打扫床铺。按照部队的军被要求折叠成规定的样子,并给与打分。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和自理自立能力。 ◆雏燕展翅,入营仪式(时间:17:00—17:20) 开营典礼,辅导员分组对接营队队员,大家一起为营队起个响亮的名字,升营旗,选旗手,选班长,安全培训等,宣读成长励志誓言。 ◆多彩研学(中华巨型砖雕长廊)(时间:17:30—17:50) 世界之最,高3米、长400米巨型砖雕《西游记》,让学生感受徽州砖雕的无穷魅力。 ◆晚餐(时间:17:50—18:30) 在欢声笑语中,营员之间加强了解与沟通,与辅导老师沟通策划第二天晚上篝火晚会的节目。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 ◆徽梦水舞——文化与科学的完美融合(时间:18:30—19:00) 观赏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视觉完美体验式大型演出—徽梦水舞,通过声、光、电、火、音乐、喷泉、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具有震撼力地展现盛世花篮、世纪跑泉、海鸥飞翔、孔雀开屏、喷火、气泡泉、和冷雾等表演,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现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魅力和震撼,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力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科技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郑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郑州、少林寺、发展战略、双心两翼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其中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明确我市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推出旅游强市的战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郑州市包括新密、新郑、荥阳、中牟、巩义、登封六个县级市,其中以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最为著名,其次黄河风景名胜区、巩义风景名胜区也各有其特色。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90多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7个。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继少林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后,黄河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7公里处,它北边临近母亲河黄河,南面依附岳山,历史悠久、生态保护良好,不仅是黄河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地区,而且还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富集地区。目前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三大景区,有大禹塑像、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黄河碑林等景观。 除此之外,沿黄地区还有黄河大观(其中有黄河大观苑、果岭山水、高尔夫球场等)、黄河花园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点包括黄河公路大桥、扒口处遗址黄河沙滩游泳场等)、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由黄河大堤风景线、休闲娱乐园、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 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 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 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 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 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 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 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 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 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二)临沂旅游业存在的劣势分析(weakness分析) 1、产品单一、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临沂旅游产品紧紧围绕着蒙山来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如蒙山游览区分布于四个县的范围内,虽然 资源各具特色,但是主峰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内,其他三县(费县、沂水、蒙阴)的 游览轴线较难与极顶相互沟通,难以满足游人“登峰造极”的心理需求和旅游欲望。 而且临沂现拥有星级宾馆数偏少,高档次接待设施不足,妨碍了临沂开拓高质量的客 源市场。而低档次结构,导致部分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的流失。 2、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城市旅游相对薄弱。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 城市旅游相对薄弱。城市旅游落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上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 一、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 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首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的文物大市。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目前保留已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有948余处,其中济渎庙、奉仙观、延庆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渎庙是历代帝王供奉祭祀济渎水神的场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渎古建筑群,庙内碑碣石刻,是研究济源历史文化、皇家祭祀、名人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庙内的小北海是济水东源。延庆寺,济水西源龙潭旁边,“龙潭夜月”被誉为济源九景之一。寺院里的舍利塔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风格,是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寺内环境优美,人文故事丰富。奉仙观主殿三清大殿大胆豪放的建筑手法,非常罕见。立于院内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记述了五帝、三代、秦汉至南北朝君王的功勋,更是称颂大唐盛世的功业。 本课程通过设计听旨、拓片、搭建、观柏、看阁、寻源、学艺、访塔、探绝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资料初学、实地观察验证、动手体验深化、互动交流探讨、成果展示评比等学习

方式,探秘济水成因、济水水系,了解古建筑特色、碑刻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了解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研学线路 西关学校---济渎庙---珍珠泉---延庆寺---龙潭泉----奉仙观---西关学校 三、适用学段 小学四五六年级 四、课程主题 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 五、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研学旅行之安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济源九景之济渎晨雾》《济源九景之龙潭月夜》,增加学生对济渎庙内景色和龙潭泉月夜景色的了解和喜爱。 3.通过查阅有关济水之源的资料、实地察看济水东源--济渎小北海、珍珠泉、济水西源—龙潭泉,听导游和学校教师讲述等形式了解济水水系及济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4.通过现场拓片制作,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拓片的制作过程,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ef13027729.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 打造大众避暑胜地 ——对虹口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 (制药工程徐丹) 摘要:虹口乡位于都江堰市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山水风景,是夏季避暑的首选地.目前,这里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开发工作,但旅游品牌尚未很好地树立起来.因此,突出本地特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旅游秩序便成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同时,开发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字:大众避暑胜地,虹口,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宣传,旅游秩序,环境保护,虹口漂流,旅游品牌 早就听说虹口乡近几年也在大搞旅游资源开发,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去住了两天.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沿途的风景对于天天遭受酷热的城里人来说确实是非常地清爽宜人.公路的右边是按着厚厚实实的绿色外衣的小山,左边是一条小峡谷,峡谷的底部是白沙河,那清澈见底的流水,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正是大自然灵气的闪现吗这里真是一个享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

处,我开始感到轻松起来.然而在这住了两天之后,我有一些失望了,不是对这儿的景色的失望,而是对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失望.首先这儿提供吃住的都是一些农家乐,而且规模很小,沿途所 见的都是一户人家围起来一个院子,挂一个招牌便是了.据这里的"农家乐"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靠关系,靠拉熟人来维持生意. 因此,对于地段较为偏僻,社会关系较少的人家来说要维持就比 较困难了.其次,娱乐活动单调,倒是有一个颇吸引人的"虹口漂流",但价位偏高(140元/人),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乐意消费的. 其它的活动就只有打麻将了.另外就是秩序不够规范,比如生溪 沟一带的路边小摊就显得很杂乱,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现在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各样的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并且保持长久不衰呢我觉得因地 制宜,突显自己的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 虹口应该塑造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主要依据有下列几点: 首先,这儿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距离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而都江堰又以成灌高速公路与成都这 样的特大城市相通,周围城市人口密集.对于城区的上班族来说, 忙了一个星期,周末去一些大景点如九寨沟之类的不太现实,一 是花费较高,二是路程遥远.因此像虹口这样又近便又舒适的场 所便成了度周末的理想场所. 其次,这儿的自然风光很纯,很美.小巧而秀气的青山,温柔 又调皮的绿水,清新湿润的空气,还有阵阵凉爽山风扑面而来.这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论文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周桐 班级 Z旅游133 学号 1361102323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徐州旅游资源的种类、条件、评价以及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据,分析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阐述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徐州特有的情况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发展状况,借鉴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区成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为徐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徐州;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徐州地处我国东部温带、亚热带交接地带,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徐州历史悠久,古称“彭城”已有6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拥有 2574 年的建城史,具有大量古文化遗迹。同时,徐州也是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和彭祖文化各具特色,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独具韵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很单一与低层次,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来增强徐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徐州旅游资源分类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 徐州拥有云龙山、九里山、香山等多个大小不同的山体资源以及云龙湖、微 山湖等多个水体资源。还包括徐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泉山森林公园等。 (二)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徐州历史悠久,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所以徐州的两汉文化发展独具特色是汉文化的龙兴之地。徐州市内有汉兵马俑、楚王陵、龟山汉 墓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三)军事文化类旅游资源 徐州是我国东部南北要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素有“五省通衢”与“兵家必争之地”著名。历史上在徐州一带发生的战争多达 400 余起,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 200 多起,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晋楚彭城之战、秦末的楚汉相争以及现代的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等。 二、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徐州市拥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为 6 类 42 种, 属于丰富级。在 23处一、 二级景区中, 有 15 处为人文景观,8 处为自然景观。 (二)文化特色鲜明 形成了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要内容的“两汉文化”;以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为代表的“战争文化”同时,以彭祖园、淮海食品城 饮食文化村为代表的“彭祖文化”。 (三)地域组合良好 徐州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两汉文化游览区、战争文化游览区、彭祖文化游览区及休闲度假观光区大多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地域组合良好便于游客游览。 三、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临黄海,西靠中原是东部沿海地带与中部结合地带,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航空业发达,京沪线、陇海线在此交汇,大运河穿城而过,观音机场成为淮海经济区内唯一起降大型飞机的国家一级机场,已形成高速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突出。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11处、市级文物5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单位区1

青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07-05-24 17:25阅读(1771)评论(2)一、青岛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成为加快对外对内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内需、实现第三产业繁荣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青岛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98年青岛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013万人,海外游客19.95万人,旅游总收入69.08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7.85%。1999年上半年,国内游客546万人,同比增长17.2%;国内旅游收入 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海外游客10.74万人,同比增长28.8%;外汇收入5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比同期GDP的增长分别高出10至2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兄弟城市同属环渤海经圈,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同仁川、釜山、蔚山、北九州、下关城市间的直线距离最近。历史上从青岛到韩国和日本就有比较通畅的海路交往,山东人在韩国和日本的华侨中都占相当大的比例。改革开放以来,交往日益加强。目前,韩国在青岛设有领事馆。在青岛的韩国企业达千家之多,人员逾2万多人。在青岛的日本企业有400多家,人员近500人。韩、日两国不论是经贸方面还是旅游方面,都在青岛地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韩、日两国来青岛人员占海外游客总数的43%也可以体现出来。 青岛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经过努力,青岛已经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2000年以前,将集中力量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工程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在内的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随着国际机场的扩建、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主要交通干道的整治,青岛旅游的硬环境将更加完善。据预测,2000年至2005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10%,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15%。到2005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40万人次,创汇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8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19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0%,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5%。2005-2010年,接待国外游客年均增长8%,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0年,实现接待境外游客达到56万人次,创汇5亿元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07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5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1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0%。 二、青岛市的旅游优势和旅游开发规划 1.旅游资源丰富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摘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国的旅游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洛阳的牡丹和龙门石窟更是驰名中外。本文把洛阳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比较重要的景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接着对洛阳的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1 行政区划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另设正厅级新区:洛阳新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 1.1地理环境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东经1l1。08~112。59,北纬33。35~35。05之阆。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东连省会郑州,南接南阳、平顶山,西邻三门峡,北跨黄河而与济源、焦作相连。辖区东西长179kin,南北宽168km,全市总面积l5208.60kin。2 1.2气候条件 洛阳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年均气温13.4~15.0℃,年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一0.2~0.3℃和26.2~27.5℃。年均降水量531.9~853.6rim1,主要集中在7~9月。洛阳非常适宜牡丹的生长,该区牡丹特别是中原品种群的生长表现在全国最为良好。1.3交通条件 两大铁路干线陇海、焦技在洛阳交汇,郑西高铁(郑州一西安)已通车。洛阳也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连云港一鹿特丹)的重要一站,可直接发货运往中亚、东欧、中欧等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区域内公路网健全,横贯东西的3l0道和纵贯南北的207国道交汇于此,连霍、南洛、二广、郑少洛、西南环高速公路也通过此地。洛阳机场距市中心10kin,与北京、成都、重庆、广州、青岛、上海、深圳等市的航班已开通。 一.旅游资源 洛阳自建成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历经13个朝代,共l500余年建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市域内文化古迹众多,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湖朝游、铜驼幕雨并称为洛阳八景。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点1个,4A级景区l4个,3A级景区l0个,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在全国各省辖市中名列前茅。2006年开放的27个景点中,有国家5A级景区龙门石窟,国家4A级景区并有佛教界“释源”和“祖庭”之称的白马寺,国家4A级景区、我国唯一拥有“冢、庙、林” 1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ef13027729.html,/view/373622.htm 2《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发展优势及对策》中国园艺文摘20l0年第8期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 济源市太行路学校 2017年4月

太行路学校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一、课程背景 为贯彻党得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研学旅行工作得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济源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得有关要求与学科教学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探究河洛文化,寻访华夏文明”得研学旅行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与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紧紧围绕我校“为师生得终身发展奠基”得办学理念,践行“德艺同厚,知行合一”得办学目标,本课程坚持以培养学生得爱家乡、爱祖国得家国情怀与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得课程设计思路: 1、充分利用“洛阳”河洛文化资源得多元性,内容得广泛性,开展多种选题得研究。 2、以“洛阳”河洛文化有关资源及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得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调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课程主题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四、课程目标 1、通过对洛阳博物馆得参观,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得历史文化,体会河洛文化得博大精深。

2、通过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得发展变化。增强学生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得信心与决心。 3、参观白园,在山石中追寻白公得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得诗魂,体会中国历史得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唐代诗词文化得繁荣。 4、让学生学会通过收集整理、研讨交流,走访等形式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安全自护、团队合作、健康环保、探究合作、文明公德、自我超越”等意识。 五、实施学段:八年级 六、研学路线 太行路学校--二广高速--开元大道一洛阳市博物馆—宾馆用餐--龙门石窟—白园—观景台主题活动--返回学校 七、研学内容 1、参观洛阳市博物馆,了解夏商周得青铜文化及其代表--鼎在历史长河中得作用,河洛文明、古代石刻、书画、汉唐陶俑、唐三彩、宋代瓷器、宫廷文物、石刻艺术与书画艺术成就,玉器得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等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得知识。 2、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探究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得石刻、碑文、书法,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得发展变化。 3、参观白园,了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后半生留恋并安息得地方,山石中追寻白公得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得诗魂。同时体会白居易得诗歌特点,感受白居易得忧民情怀。 4、在龙门石窟观景台开展主题活动。背白居易得诗词,讲白居易得故事,唱《中国志气歌》,向游人宣讲“历史无法复制,经典无法还原,爱我文物资源,传承中华文明”并邀请游人签字。 5、了解济源得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有关知识。 6、了解洛阳得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局 旅游业做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因其自身的集成性和“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喻为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西峰区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拓展开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西峰区旅游局基本情况 西峰区旅游局成立于1999年8月,为科级事业单位,区政府组成部门,现有职工9名,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一般干部4名,司机1名。下设有二级部门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建设办公室,现有职工11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 二、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资源概况 辖区区现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15个,其中人文类10个,自然风景类5个。在人文资源中,有石窟寺1个,古塔1个,古文化遗址3处,博物馆、文化馆和民俗活动点5个。重点景

观有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北石窟寺、东湖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南小河沟、巴家咀水库、老洞仙山等。其中北石窟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然资源独特。西峰位于甘肃东部,总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境内的董志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不抵董志原边”之说。黄土风情浓厚。 2、史前文化世界瞩目。发掘于西峰南佐仰韶文化新石器遗址,及出土的红砂尖地瓶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掘。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峰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区内可上溯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南佐、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多达84处,馆藏文物愈万件。在这块土地上,黄帝、岐伯、不窋、公刘、西汉付介子、东汉王符、魏晋傅玄、北魏胡太后、唐代狄仁杰、宋代范仲淹、明代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留下了青史可据的人文史话。 4、民间文化积存丰富。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堪称“四绝”,郭沫若誉其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出现了何占鳌、祁秀梅、史呈林、王光普等民间艺术大师。民俗专家靳之林对庆阳民间艺术的传承,现在仍呈现广泛的群众性,十分惊讶并赞誉。至今仍有40多个皮影演出戏班常年活跃在民间,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全区目前从事香包、刺绣、剪纸生产的人数以千计,有20多家专业公司,从事香包等民间工艺品的生产经

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地理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杨印书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承德市是河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2009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承德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城市。这个决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考虑到承德市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宣传承德市,提高承德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深层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承德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本文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程序,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资料收集法、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集中探讨了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承德市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t cities. Chengde City in 2009 that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goal, and strive to 2020, playing in Chengde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ttractio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visibility of the tourist city. This decision tim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engde, Chengde City in favor of propaganda, raise Chengde Cit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o, how to 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e city, need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focused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hengd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blems, explore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health tourism Chengde City orderly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e City; tourism resource; influence factor

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姓名:房淑月班级:新闻103班学号:1020200303 摘要: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旅游颇具特色。随着临沂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颇有成果,但今后的开发与创新也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临沂旅游;红色精神;古文化;生态环境 1.调研背景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热土。自建国起至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经济大发展,临沂不单是外人眼中的老区。从一个贫困的山区到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化都市,临沂的旅游资源日益增多。而今,临沂已是较有名气的批发性都市,全城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批发城,以此带动了临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急剧扩大了临沂地区人口的流动性,为临沂地区带来了流动性资金及人才。综上这些条件,于有形无形间促进了临沂旅游的发展。全市形成了以《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个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70余个项目开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规划体系,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和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2.调研目的 更好的更深入地了解临沂市旅游现状,对旅游资源进行统计概

括,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好奠基。从而促进临沂地区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为临沂吸纳更多的资金。 3.调研内容 3.1.术语和定义 3.1.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1.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1.3旅游资源分类 3.1.3.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3.1.3.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1.3.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3.2.临沂地区,旅游资源粗略统计与介绍。 3.2.1.以革命政权建设纪念地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游即红色旅游。 3.2.1.1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