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县东湾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庞绪成

河南嵩县东湾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庞绪成
河南嵩县东湾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_庞绪成

河南嵩县东湾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庞绪成,辛志刚,侯广顺等,《地质与勘探》2011.5)

第47卷 第5期2011年9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 Vol.47 No.5 September ,2011 [投稿日期]2010-12-29;[修改日期]2011-03-25;[责任编辑]郝情情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003015)二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编号648510)二洛阳矿业集团科研基金(编号120284)资助三[第一作者]庞绪成(1963年 ),男,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矿床学研究三E-mail:jpxc@https://www.360docs.net/doc/ef15457904.html,三 河南嵩县东湾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庞绪成1, 辛志刚2,3, 侯广顺1, 杨剧文2, 梅秀杰4, 宗 静1, 马凌燕3 (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2.洛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3.洛阳市矿业发展中心,河南洛阳 471000; 4.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河南焦作 454002) [摘 要]东湾金矿田受区域性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构造联合控制,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好,已发现多处金矿床及金矿点三主要金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东湾断裂蚀变带及其两侧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内,构造带宽2~20m 不等,最大宽度超过30m 三矿体倾角50°~65°,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延伸,膨大收缩二分枝复合现象普遍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二黄铁矿(褐铁矿)化二方铅矿化二黄铁绢英岩化二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三区域成矿学及物化探研究表明,东湾断裂南段的近5km 空白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验证钻孔证实该段构造带内有工业矿段存在三 [关键词]金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远景 东湾 嵩县 河南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11)05-765-07 Pang Xu-cheng ,Xin Zhi-gang ,Hou Guang-shun ,Yang Ju-wen ,Mei Xiu-jie ,Zong Jing ,Ma Ling -yan.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ngwan gold ore field in Songxi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and its ore-search prospect [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11,47(5):765-771 0 引言 河南嵩县是我国重要的金二钼矿产地,黄金产量居河南省第二位三本区先后有地矿及有色系统的多支地质队二高校及研究院所的许多学者在此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成果资料三已有研究对区域成矿背景二秦岭造山带二岩浆岩二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比较深入(刘红樱等,2000;张国伟等,2004;闫全人等, 2009;陈衍景等,2009;杨明慧等,2009;时毓等,2009;卢欣祥等,2004,2007;裴玉华等,2007;庞振山等2004;燕建设等,2000)三找矿方面,以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为首的地质队伍,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区及外围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钼二金二铅锌和萤石矿床,如鱼池岭斑岩型钼矿二祁雨沟和店房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二前河蚀变岩型金矿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三不同研究者对有关矿床的成因二地质特征二成矿规律二地球化学行为等有侧重地进行了探讨(王义天等,2001;巴安民等,2006;梅秀杰等,2008;要梅娟等,2008;邓小华等,2008;李诺等,2009;白凤军等,2009;温森坡,2009;辛志刚,2010),促进了本区成矿理论的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进步三 金矿成矿研究方面,前人多偏重于爆破角砾岩及东西向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对南北向的控矿构造研究较少三南北向控矿构造中发现的首个矿床是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现的庙岭金矿,20世纪90年代以后河南地矿局第二地质队及河南有色地勘局第五地质队又先后在东湾断裂带内发现了九仗沟二槐树坪二下蒿坪等一系列小型金矿床三但由于勘查投入不足,工作一直停留在浅部找矿,地质研究停留在单个矿床上三2007年,河南省第二地质队利用 两权价款”资金钻探证实东湾断裂深部有较厚的工业矿体三2008年,河 南省地矿局将东湾及其外围的槐树坪等8个矿权列入 整装勘查”项目,推动了区域找矿与勘探的步伐三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南北向构造是本区最有前景的控矿构造,东湾及其附近地区的矿床具有沿东湾断裂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特征三基于此,本文提出将东湾金矿作为一个矿田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本区下步勘查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三 5 67

石墨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2013年1月,石墨烯入选欧盟两项“未来和新兴技术旗舰项目”之一(另一项为“人类大脑工程”),欧盟委员会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10亿欧元开展石墨烯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再一次激起了各界对这一革命性材料的关注。 关键字:石墨烯;态势;趋势;技术转移;石墨烯;态势;趋势;技术转移;石墨烯;技术转化;产业化 石墨烯(Graphene)又称单层墨,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也是目前发现的硬度最高、韧性最强的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纳米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石墨烯在电子学、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未来材料”和“革命性材料”。英国两位科学家因发现从石墨中有效分离石墨烯的方法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引起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石墨烯相关专利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353件,2012年达1829件)。世界各国纷纷将石墨烯及其应用技术研发作为长期战略予以重点关注,美国、欧盟各国和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展了大量石墨烯研发计划和项目。总体看来,石墨烯技术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并迅速向技术成熟期跨越。全球石墨烯技术研发布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步形成,但总体竞争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具体发展态势如下: 态势一:制备与改性的突破为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方面,石墨烯制备技术取得突破。石墨烯制备技术与设备是石墨烯生产的基础。一直以来,石墨烯大规模制备技术是阻碍其产业化的最重要因素。近来,石墨烯制备技术取得了若干突破,目前已形成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两种途径,开发出了从简易低成本制造到大面积量产工艺的多种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氧化还原法、化学气象沉积(CVD)、外延生长、有机合成、液相剥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表1)。其中,氧化还原法因成本低且易实现,有望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制备方法之一。同时,各种方法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目录 前言............................................. III 摘要.............................................. IV 第一章绪言.. (1) 1.1勘查区位置、交通及矿权信息 (1) 1.2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2) 1.3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 (3) 1.3.1 本勘查区涉及的地质工作 (3) 1.3.2 勘查区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3) 1.4取得主要成果 (5) 第二章矿区地质特征 (5) 2.1地层 (5) 2.1.1 下奥陶统南津关组(O1n) (5) 2.1.2 下奥陶统分乡组(O1f) (6) 2.1.3 下奥陶统红花园组(O1hn) (6) 2.1.4 下泥盆统翠峰山组(D1c) (6) 2.1.5第四系(Qh) (7) 2.2构造 (7) 2.3岩浆岩 (9) 2.4围岩蚀变(变质作用) (9) 2.5地球物理特征 (10) 2.6地球化学特征 (11) 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13) 3.1矿体特征 (13) 3.2矿石质量 (13) 3.3矿石类型和品质 (14) 3.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4)

3.5矿床成因 (14) 第四章成矿远景分析 (15) 4.1矿床地质特征 (15) 4.1.1 曼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15) 4.1.2鸡街南问金矿化带 (16) 4.1.3 龙歪、下海子金矿点 (17) 4.2控矿因素分析 (18) 4.3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 (18) 4.3.1、找矿标志 (18) 4.3.2、找矿模型 (19) 4.4找潜力结论 (19) 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石墨烯的发展概况

2015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复合材料专题报告学生所在院(系):航天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工程力学 学生姓名:刘猛雄 学号:15S018001 学生类别:学术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1 石墨烯的制备 (3) 1.1 试剂 (3) 1.2 仪器设备 (3) 1.3 样品制备 (4) 2 石墨烯表征 (4) 2.1 石墨烯表征手段 (4) 2.2 石墨烯热学性能及表征 (6) 2.2.1 石墨烯导热机制 (6) 2.2.2石墨烯热导率的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 (6) 2.2.3 石墨烯导热性能的实验测定 (7) 3 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 (9) 3.1石墨烯的不平整性和稳定性 (10) 3.2 石墨烯的杨氏模量、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参数的预测 (11) 3.3石墨烯力学性能的温度相关性和应变率相关性 (12) 3.4 原子尺度缺陷和掺杂等对石墨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石墨烯的材料与力学性能分析石墨烯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独特的二维结构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热点,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碳质新材料。2004年Geim等用微机械剥离的方法成功地将石墨层片剥离, 观察到单层石墨层片, 这种单独存在的二维有序碳被科学家们称为石墨烯。2004 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制备出了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的单原子层构成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石墨烯,其厚度只有0.3354 n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和新奇的物理性质:强度达130GPa、热导率约5000 J/(m2K2s)、禁带宽度乎为零、载流子迁移率达到23105 cm2/(V2s)、高透明度(约97.7%)、比表面积理论计算值为2630 m2/g,石墨烯的杨氏模量(1100GPa)和断裂强度(125GPa)与碳纳米管相当,它还具有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铁磁性和零载流子浓度极限下的最小量子电导率等一系列性质。在过去几年中,石墨烯已经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利用石墨烯的这些特性,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制备石墨烯。随着低成本可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出现,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其特性制备出不同功能的石墨烯复合材料。 1 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的制备从最早的机械剥离法开始逐渐发展出多种制备方法,如:晶体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直接剥离法以及高温脱氧和化学还原法等。我国科研工作者较早开展了石墨烯制备的研究工作。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制备大面积石墨烯的常用方法。目前大多使用烃类气体(如CH4、C2H2、C2H4等)作为前驱体提供碳源,也可以利用固体碳聚体提供碳源,如Sun等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将聚合物薄膜沉积在金属催化剂基体上,制备出高质量层数可控的石墨烯。与化学气相沉积法相比,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可在更低的沉积温度和更短的反应时间内制备出单层石墨烯。此外晶体外延生长法通过加热单晶6H-SiC 脱除Si,从而得到在SiC表面外延生长的石墨烯。但是SiC晶体表面在高温过程中会发生重构而使得表面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很难获得大面积、厚度均一的石墨烯。而溶剂热法因高温高压封闭体系下可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特点也越来越受研究人员的关注。相比于其他方法,通过有机合成法可以制备无缺陷且具有确定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带。 1.1 试剂 细鳞片石墨(青岛申墅石墨制品厂,含碳量90%-99.9%,过200 目筛),高锰酸钾(KMnO4,纯度≥99.5%),浓硫酸(H2SO4, 纯度95.0%-98.0%),过氧化氢(H2O2, 纯度≥30%), 浓盐酸(HCl, 纯度36.0%-38.0%)均购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氢氧化钠(NaOH, 纯度≥96%)购自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合肼(N2H42H2O, 纯度≥80%)购自成都联合化工试剂研究所. 实验用水为超纯水(>10 MΩ2cm). 1.2 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锅(DF-101型,河南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JT2003型,余姚市金诺天平仪器有限公司),真空泵(SHZ-D(Ⅲ)型,巩义市瑞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器(KQ5200DE型,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CF16RX型, 日本日立公司),数字式pH计(PHS-2C型,上海日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超纯水系统(UPT-II-10T型,成都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作者简介 :刘争(1986-),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辽宁五龙金矿周边找矿方向浅析 刘争1,张德会1,2,王杰亭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本文主要对辽宁五龙金矿控矿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强调了构造与岩体控矿的主导作用,分析了该区成矿有利部位,并通过分析其周边成矿要素信息,认为其外围找矿方向应在田家堡子-石岱、三级台-杨家堡子、油盘岭区、谢家-韩家堡子一带。 关键词:五龙金矿、控矿因素、找矿方向 辽宁省最具悠久开发史的五龙金矿已面临着极度资源危机状态,本文通过分析五龙金矿成矿特点,及总结分析其周边成矿要素信息,对其外围找矿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对后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1 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全球性金矿带中的中西太平洋金环外二环东亚段;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东部地段;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地段。东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著名的平北金矿集区隔江相望,该区与其有着极其相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成矿地质背景,具有形成大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图1)。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岩性有云母片岩、大理岩、黑云母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侏罗系出露零星,为一套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石。矿区内主要分布辽河群变质岩,多呈透镜状残留体分布于印支期花岗岩中。 2控矿构造 本区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其具体特征描述如下:2.1 地层及其含矿性 区内仅零星出露下元古界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多为残块,呈捕虏体残留在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中,自下而上主要有于家堡子组、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主要由各类大理岩、片岩、变粒岩组成。这套岩系金丰度值较高,片岩、变粒岩金丰度值5.36-21.0×10-9,大理岩金丰度值3.88-11.0×10-9,为金的初始矿源层,它们奠定了区内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 从晚元古宙开始至显生宙古生代末,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五龙地区先降后生,以升为主,在坳陷区只接受震旦纪沉积岩系,分布于工作区东南部,呈零星残块出露,岩石发生过轻微的变质作用,岩石组成为石英岩、石英砂岩、泥灰岩、页岩等。 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壳运动以升为主,局部地段出现凹陷盆地接受晚侏罗纪火山喷发沉积,盆地多呈南北向和北东向延长,其主要岩性为紫色砂岩、页岩、泥灰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东南部,鸭绿江深大断裂两侧。 新生代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的河流相、冲积相的砂砾石及砂质粘土。 2.2构造与成矿 区域构造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 次之。 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压性断裂, 为中生代晚期构造运动产物,断裂间距分别为 2-4Km和4-6Km,延伸均在10Km以上,该两组断 裂形成菱形格子状构造,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部 位。 鸭绿江断裂是区域上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开 合带),位于区域边缘,呈北东50°~60°方向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金矿地质勘查

金矿地质勘查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在金矿普查中,运用化探扫面和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普查工作中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应用最广的是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微尘测量和气体测量主要应用在航空化探中,是一种快速、高效很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我国化探找金应用领域还不广,利用化探配合重砂法研究矿源层、成矿构造及岩体成矿专属性还不够,特别是从综合角度评价,组合异常等工作开展较少。 物探法也是一种直接找金方法,主要用来圈定可能与金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岩体接触带等,缩小找矿靶区。运用物探方法找金要在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在经过方法、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一般选用适合的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同时使用,而且还要与化探、遥感等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物探技术发达的一些国家,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要比应用于找重金属矿少得多。但物探方法找金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迪图尔湖金矿就是1974年应用物探方法普查重金属矿时发现的。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物探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矿金呈浸染状产于含黄铁矿片岩中,片岩中黄铁矿含量约8%,金品位与黄铁矿的富集无关,但黄铁矿化带与金矿化带是一致的,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有效地圈出了金的矿化带。近几年,各国在寻找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床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激发极化法。其他物探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应用。如,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航空物探法、地面电阻率法起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正在受到重视,虽然应用还不普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论文简要地分析了河南省魏家庄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体、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地质概况,以及区内矿(化)体的规模、产状、分布及矿石质量特征,通过对调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寻找可能发现的矿产,研究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及找矿方向。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0前言 魏家莊矿区位于西峡县二郎坪乡北西约15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6′00″—111°37′00″,北纬33°33′00″-33°34′04″。工作区地处伏牛山南麓、西峡县北部,属中低山地形。该区属季风型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板栗、花生、油桐、香姑、木耳、山茱萸等。 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区域构造变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金、铜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极为有利。以朱阳关-夏馆断裂为界向北,区域地层从老到新为:下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第四系。其中秦岭群和北部的二郎坪群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区域内构造发育,自北而南发育一系列规模巨大的NWW向韧性剪切带,这些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点、异常的空间分布。其中以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最为重要。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少量固体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黏稠的熔融体[1]。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普遍,而且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燕山期都很剧烈。岩石种类齐全,从超基性到酸性以至于碱性岩皆有分布,面积广泛。主要特点是在时间演化上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常和本区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从时代上由老到新,演化特点表现为岩性由基性到酸性,强度由强变弱。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2]。 2.1矿化带(矿体)形态与规模 2.1.1矿化带形态与规模

石墨烯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石墨烯应用领域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和高比表面积,近年来受到化学、物理、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极大重视,应用前景广阔,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未来材料”和“革命性材料”。具体在五个应用领域:一是储能领域。石墨烯可用于制造超级电容器、超级锂电池等。二是光电器件领域。石墨烯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晶体管、电脑芯片、触摸屏、电子纸等。三是材料领域。石墨烯可作为新的添加剂,用于制造新型涂料以及制作防静电材料。四是生物医药领域。石墨烯良好的阻隔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药物载体、生物诊断、荧光成像、生物监测等。五是散热领域。石墨烯散热薄膜可广泛应用于超薄大功耗电子产品,比如当前全球热销的智能手机、IPAD 电脑、半导体照明和液晶电视等。 中国科学院预计,到2024年前后,石墨烯器件有望替代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在纳米电子器件、光电化学电池、超轻型飞机材料等研究领域得到应用。目前,全球范围内仅电子行业每年需消耗大约2500吨半导体晶硅,纯石墨烯的市场价格约为人民币1000元/g ,其若能替代晶硅市场份额的10%,就可以获得5000亿元以上的经济利益;全球每年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在2.5万吨以上,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石墨烯若能作为负极材料获得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的10%,就可以获得2500吨的市场规模。可见,石墨烯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国内外对石墨烯技术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具体应用如下: 2.1 石墨烯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性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首选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主流电池。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是锂电池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正极材料中添加导电剂是一种有效改善锂电性能的途径,可大大增加正负极的导电性能、提高电池体积能量密度、降低电阻,增加锂离子脱嵌及嵌入速度,显著提升电池的倍率充放电等性能,提高电动车的快充性能。 所谓石墨烯电池并非整个电池都用石墨烯材料制作,而是在电池的电

阐述我国金矿资源与地质勘查形势的初步研究

阐述我国金矿资源与地质勘查形势的初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9T17:16:59.6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张露舰1 段智勇2 孙永联2 [导读] 摘要:当下我国的金矿开采前景并不乐观,很多原有的金矿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现象,也有的礦山也处于危机状态。 山东黄金金创集团有限公司 265600 摘要:当下我国的金矿开采前景并不乐观,很多原有的金矿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现象,也有的礦山也处于危机状态。但是我国仍然存在着很多未探明的金矿资源,找矿潜力巨大。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探矿技术,增加探矿的深度,优化金矿勘探的作战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新环境下找到更多的金矿。解决我国黄金储备量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金矿开采的效率,更好地保证金矿资源的可供性。 关键词:金矿资源;地质勘探;发展策略 一、我国金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国内金矿资源分布广泛,除却个别的省(区、市),各省均有金矿资源产出。我国金矿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基本呈现东部金矿储存面积广、种类多样。我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决定了岩金矿的分布形势,其中,伴(共)生金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区域。大致分布形势表现为,东部金矿储量/资源量占到31.6%,中部金矿储量/资源量大致是3O.7%,西部金矿储量/资源量为37.7%。 (一)资源分布广泛 除上海外,各省(区、市)均探明存在金矿,储量一般都比较集中。我国有1000多个县(旗)已经探明有金矿资源,且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金矿储量较多,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的储量就占到了岩金储量的46%以上。 (二)以岩金矿为主,伴生金较多 岩金(占到探明金矿的63.2%),山东储量/资源量最多,储量达593.61t,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接着依次是甘肃、河南、云南、陕西、贵州、河北、江西;砂金(占探明金矿的11.8%),黑龙江最为丰富,占27.7%,紧接的就是四川、陕西、甘肃。伴生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山中的伴生金所占比重约为25%。 许多伴生金矿床规模相当大,例如江西德兴239t,城门山70t,银山59t,甘肃金川75t,黑龙江多宝山73t等等。其中大部分与铜矿床相伴生,占伴生金储量的78%。 (三)大规模金矿床少,中小型较多 岩金超大规模矿床只占到总数的2%、大规模矿床占到10%、中型占17%、小型高达71%。就矿床品位来看,富矿比例少,中等品位居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以643个岩金矿床数据为例,平均品位为4.95 ×10-6,60%的小于6×10-6,23.3%为6×10-6到12×10-6之间,只有16.7%大于12×10-6。 (四)开采条件差,能露采的矿床少 国内已勘查出可开采的金矿主要是脉状矿床,矿体厚度不大,变化悬殊,品位变化大,只能进行地下开采。跟产金国相比,能露天开采的矿床微乎其微。 二、新时期地质勘查形势 (一)探矿深度浅 探矿深度浅是我国金矿开采的一大瓶颈,而国外金矿规模大的重要原因就是探矿深度大,如南非金矿勘探的深度达4600m,而我国一般没有超过600m,多数是在200~300m左右而以。 (二)综合研究工作滞后 虽然我国金矿勘查应用了一系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给金矿勘查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改变了传统的找矿方法,利用了理论一信息一新技术综合方法来为勘查服务,使得我国金矿勘查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因为教育一科研一生产脱节比较严重,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能真正有效地运用到实际中,并且还有较多的地勘单位还是用传统地质方法找矿,这些都使找矿效果大大的降低了。 (三)金矿地勘工作没有整体的统一部署 一些贮藏金矿丰富的地段只是被圈却没有堪探,或因投入不足严重阻碍勘查进度,使得重大藏金地段无法不致勘探,影响金矿找矿突破性进展。 (四)金矿勘查滞后,保证程度低 我国金矿产量位列世界第4,探明储量位列第7,黄金地质资源的静态保证程度不足6年。因为金价上涨,而资源/储量消耗猛增,导致资源/储量净增呈负态。 金矿储量表现为“三少三多”: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未定义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掌握资源/储量多。当前,金矿储量、经济的基础储量逐年下降,从1998的29.3% 下降到了1999的29.1%,2000年的 28.4%。受观念、资金方面的影响,当下资源量升级缓慢,金矿生产增产慢,稳定率低。 三、金矿地质勘查程度低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矿产地质勘查市场未成熟,有关矿业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地质队伍人才断层、素质不够格和技术装备不过关。 再者,地勘投入资金的欠缺以及急功近利的浮夸意识的误导,而资金投入少影响重大。因为投入不足,许多该做的工作就无法实施到位。由于没有资金创造条件,找到大矿就变得更加困难,而我国金矿的分布分散,必然对人力和物力的需求量大。另外,地质勘查资金不足使得技术设备无法更新,地勘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引入也无法实施。结果导致金矿产业越来越衰弱,恶性循环,使得深层次的地质勘查工作成为空谈。 四、我国金矿地质勘查新机遇 (一)矿山深处探矿潜力大 过去的勘查深度一般低于500m,就是到现在我国的勘查深度也只是500~1000m,而许多金矿发达国家在我们还在500m时他们的勘查深度就超过了1000m,因此我国应努力找寻深部的第二空间,尽管个别的矿区勘查深度已经较大,如辽宁红透山铜矿开采深度已达1100m,东北个别矿山已约1400m。近几年,我国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其中胶东成矿带中的台上、阜山,华北地台北缘中断的峪

石墨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石墨烯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崔志强 (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近几年来, 石墨烯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轰动。本文引用大量最新的参考文献,阐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加热 SiC 法、爆炸法、石墨插层法、热膨胀剥离法、电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还原法、球磨法等,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论述了石墨烯材料在透明电极、传感器、超级电容器、能源储存、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简要分析了石墨烯材料研究的现实意义,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材料;制备方法;现实意义;发展现状;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TQ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graphene materials Cui Zhiqiang (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raphene has caused a sensation in chemical, physical and material science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roperties. Cited in this paper a large number of the latest references, expounds the graphene preparation methods such as layer method, thermal mechanical stripping method, orientation epiphytic method, heating SiC method, explosion, graphite intercalation expansion stripping metho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chemical vapor phase deposition method, graphite oxide reduction method, ball milling method, and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prepar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materials in transparent electrodes, sensors, super capacitors, energy storage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graphene materials, and gives a prospect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graphene materials; preparation method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prospect 0 引言 1985 年英美科学家发现富勒烯[1]和1991 年日本物理学家Iijima 发现碳纳米管[2],加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于2004 年成功制备石墨烯[3]之后,金刚石(三维)、石墨(三维)、石墨烯(二维)、碳纳米管(一维)和富勒烯(零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碳系材料“家族”。从理论上说,石墨烯是除金刚石外所有碳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果从石墨烯上“剪”出不同形状的薄片,进一步就可以包覆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堆叠成三维的石墨,如图1 所示[4]。由于石墨烯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性能,近年来各国科研人员对其的研究日益增长,已经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5-6]之后,人们对石墨烯的研究和关注越来越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在不断深入研究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过程中,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由于石墨烯缺乏带隙以及在室温下的超高电子迁移率、低于银铜的电阻率、高热导率[7]等,在光电晶体管、生化传感器、电池电极材料和复合材料方面有着很高

地质矿产的勘查找矿方法运用分析

地质矿产的勘查找矿方法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07T14:15:13.0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作者:侯立 [导读] 金矿地质勘查必须基于对地质特征的全面观察和了解。根据勘探任务,勘探作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获得了重要的地质调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 541199 摘要:地质矿产符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从岩石结构,土地,恶劣环境,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由于地质勘探工作种类繁多,勘探过程有着不同的分工。地质调查包括许多工作内容,如海洋地质勘探,地热勘查和地热田勘查,地质调查等。只有基于年龄测量环境的适当选择年龄测试技术和探索方法才能取得更大的收益。本文主要分析了金矿矿产地质勘查的方法。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找矿;应用 一、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技术的原则 金矿地质勘查必须基于对地质特征的全面观察和了解。根据勘探任务,勘探作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获得了重要的地质调查结果。探索的原则是保证各项探索工作进展的基础。它可以确保金矿地质勘探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原则:一是总体规划适度发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地质和非营利地质学,协调环境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实现中央和地方勘查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国外地质勘查和地方勘探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勘查的主导作用,其次,突出关键问题,拓宽领域。在满足中国地质勘查条件,环境和资源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重点矿区带和重大地质调查,提高勘探深度和准确性,确保地质勘探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当地地方地方开展地质勘探服务发展特点、区域,提高地质勘探的影响力。三是合理布局,遵循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地质资源和环境特点,实现城镇化模式与国家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优化地质勘查区域布局,促进地质调查工作。持续进步,第四,加强创新,提高能力,为实现地质调查的现代化,必须转变观念观念,不断运用创新技术进行地质调查,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现代科技力量。五是建立健全机制,扩大合作。完善政府重视地质调查工作,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建立现代化机制,实现资本引导,满足经济全球化对资源开发的需求,提供矿产资源。 二、当下我国社会金矿地质的勘查找矿技术 2.1低频电磁探测技术 在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结合矿区地质研究规律,收集射电无线电台发射的电磁信号,对矿体整体空间进行测试,并引入新的遥感勘探技术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2.2遥感勘探技术 遥感矿产勘查技术以遥感物理模型为支撑,辅以多源多尺度遥感数据,以区域成矿地质特征为基础,以计算机硬件系统为支撑,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地质解释,成矿与蚀变提取,筛选和分级信息,获得有关区域成矿/控制成矿效果的岩石,地层,构造,矿物等信息,为后续勘探提供一组成矿前景和找矿区域。矿产资源以及后续的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3传统物探方法与现代勘查方法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找矿技术主要是利用重力勘探,电气勘探和diazepa勘探方法,从地表扩大勘探范围。但这些方法已不能满足金矿勘探领域的快速发展,而成矿作为一种指导理论,技术与先进的勘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 2.4地球化学法 随着地质工作的进步,表面越来越难以依赖宏观直接观察标志。其次,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对地质矿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探索。对于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在不同的介质中,化学样品按照地质学采集的相应比例尺进行测试,并获得数据以确定化学样品中是否存在异常过程。随着化学样本的变化,矿山勘探的线索和基础尽可能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分析,以找到有价值的矿藏。在法国矿物勘探中使用地球化学勘探需要注意失明。矿产勘查,隐藏矿产,隐藏矿产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合理,规范这种方法,以确保获得的找矿线索的准确性。总之,地球化学勘查法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地质矿产勘查方法,对提高地质矿产勘查成果有一定的作用。 地球化学方法类似于重砂找矿方法。重砂找矿方法以重砂为线索,地化方法基于地层中的有关元素。根据对地层要素的搜索,搜索区域相对较大,元素的迁移,敌人的分离和积累将会有更好的规律性。因此,地球化学方法可用于发现更多隐藏和埋藏的矿床。该方法的取样目标更为普遍,包括岩石,土壤,河流沉积物,微生物,气体等。 三、勘查技术在金矿地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3.1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的应用 就矿物资源的发生而言,主要是由于持续的灾难。因此,在进行地质调查的过程中,测量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地壳的演化过程,充分掌握金矿床。在实际的地质环境中,与此同时,勘探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地形特点创建地质时间表,根据地质热时差和矿化时间做记录工作,在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中,调查人员需要建立材料,化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的综合知识,以便更好地确定深部地质与成矿特征之间的关系。 3.2在矿产资源储存区域搜寻中的应用 在矿区存在的过程中,测量人员首先需要确定成矿区域,尽可能缩短寻找矿产资源的具体范围,以确保各种金矿地质前景的找矿前景可以快速进行,测量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特定地层结构和部分区域深部骨折位置的掌握。 3.3应用于勘探信息分析 对于金矿地质勘查工作,为确保其施工顺利进行,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勘探信息。找矿信息的存在可以帮助测量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到矿产资源的位置。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有效节省勘探工作的施工成本。因此勘探人员需要充分研究勘探信息,并借助勘探技术,根据相关资料完成勘查工作。在收集勘探信息的过程中,验船师不仅需要联系他所在地区的地理信息。还有必要增加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有效收集信息。在完成收集找矿信息后,相关公司需要派专业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找出哪些可用于勘探。提供方便的信息数据。 3.4在矿产资源基础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在调查区域黄金资源勘查过程中,测量人员可以用大比例尺进行勘探预测。在完成大规模的地质勘察后,验船师需要选择更大的规模来完成地质填图。同时,工作还需要开展新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完成相关科研工作,并有效利用矿产开发的作用。这将丰富矿产勘查和勘查工作的信息资料,此外,勘探人员还需要使用最新的黄金地质信息来完成矿产资源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