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化学专题2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二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教案选修6

浙江专用高中化学专题2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二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教案选修6
浙江专用高中化学专题2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二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教案选修6

浙江专用高中化学专题2物质性质的探究课题二乙醇和

苯酚的性质教案选修6

课题二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学考报告】

知识条目加试要求

①观察液态有机物颜色、状态、气味的方法

②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的原理、方法和操作

③乙醇、苯酚分子中羟基的化学活性比较

④盐酸、碳酸、苯酚酸性的比较

⑤用铁离子检验酚类物质

a

b

b

b

a

一、乙醇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分子发生反应的部位及反应类型如下:

条件

断键

位置

反应

类型

化学方程式

(以乙醇为例) Na ①置换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HBr,△②取代CH

3CH2OH+HBr――→

CH3CH2Br+H2O

O2(Cu),△①③氧化2CH

3CH2OH+O2――→

Cu

△2CH3CHO+2H2O

浓硫酸,

170 ℃②④消去CH

3CH2OH――→

浓硫酸

170__℃CH2===CH2↑+H2O

浓硫酸,

140 ℃①或②取代2CH

3CH2OH――→

浓硫酸

140__℃C2H5—O—C2H5+H2O

CH3COOH

(浓硫酸) ①

取代

(酯化)

CH3CH2OH+CH3COOH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二、苯酚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比苯中的氢活泼。

(1)弱酸性

电离方程式为C6H5OHC6H5O-+H+,俗称石炭酸,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①苯酚与钠的反应:2C6H5OH+2Na―→2C6H5ONa+H2↑

②苯酚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 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苯酚的存在。

点拨、乙醇和苯酚性质实验探究 1.乙醇、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 (1)

现象:A 、B 两试管内均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结论:乙醇、苯酚均易溶于乙醚中。 (2)在A 、B 两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

现象:A 、B 两试管中均产生无色气泡,但反应速率苯酚大于乙醇。 结论:①A、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A.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②电离出H +

的能力:苯酚大于乙醇。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乙醇可被强氧化剂直接氧化: CH 3CH 2OH ――→KMnO 4(H +

,aq)或K 2Cr 2O 7(H +

,aq)

CH 3COOH 。 (2)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1 mL 2 mol·L -1

H 2SO 4溶液,再滴加3~5滴5%的K 2Cr 2O 7溶液,然后滴入乙醇,振荡,观察到K 2Cr 2O 7溶液由橙色变成绿色。 3.乙醇的消去反应

(1)如图所示,在圆底烧瓶中加入4 mL乙醇,边振荡边慢慢加入12 mL浓硫酸,再加入少量沸石。给烧瓶配一个双孔橡胶塞,其中一孔插水银温度计,水银球插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里;另一孔插导管,导管与洗气瓶连接,洗气瓶中盛有2 mol·L-1NaOH溶液。加热烧瓶,使混合液温度迅速上升到170 ℃,观察到的现象是混合液逐渐变黑色,有气体生成。

(2)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 mL溴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褪色。

(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 mL 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紫色褪去。

4.苯酚的物理性质

(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苯酚为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

(2)

5.苯酚的化学性质

(1)检验苯酚是否存在的两个反应分别是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反应。

(2)苯酚与盐酸、碳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装置:

现象:A中产生无色气泡,C中溶液变浑浊。

结论:A中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C中反应为

6.苯酚与甲醛的反应

(1)合成线型酚醛树脂:取一支试管,加入2.5 g苯酚,2.5 mL 40%甲

醛溶液,再加入2 mL浓盐酸,振荡、混匀,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胶塞,

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8 min。将试管从水浴中取出,并把生成物倒入培

养皿中,观察到生成物为白色固体,有的呈粉红色,原因是过量的苯酚

被氧化所致。

(2)合成体型酚醛树脂:取一支试管,加入2.5 g苯酚、3.5 mL 40%甲醛溶液,再加入2 mL 浓氨水,振荡、混匀,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胶塞,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8 min。将试管从水浴中取出,并把生成物倒入培养皿中,观察到生成物为白色固体,有的呈棕黄色,原因是未反应的少量苯酚被氧化所致。

(3)加入酒精,浸泡几分钟,清洗试管。

[典例剖析]

经测定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由于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推测乙醇结构可能是下列两种之一:

为确定其结构,应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定性、定量实验。现给出乙醇、钠、水及必要的仪器,甲、乙、丙三名学生直接利用如图给定的装置进行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

上图中量气装置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

度(0~200 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1)学生甲得到一组实验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推断乙醇的结构应为________(用Ⅰ、Ⅱ表示),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乙认为: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氢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填字母)。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3)学生丙不想通过称取乙醇的质量来确定乙醇的量,那么他还需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Ⅰ式中有一个H原子明显处于与其他H原子不同的位置上,Ⅱ式中则6个H原子处于完全相同的位置。与足量的钠反应,如果是Ⅰ式的话,可能性较大的有4种情况:①6个H原子全反应;②只有5个H原子反应;③只有1个H原子反应;④都不反应。如果是Ⅱ式的话,则只有两种可能:①6个H原子全反应;②都不反应。分析实验数据知,只有1个H原子被置换出来,显然乙醇的结构应为Ⅰ式。(2)在读数时,仰视和俯视都会对读数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而一定要平视;另外,假设甲、乙两管液面不相平的话,就会造成仪器内部的压强与外部大气压不同,造成误差,因而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3)如果不直接称取乙醇的质量,可以用量筒或其他仪器量出乙醇的体积,然后,用其体积乘以密度,可求算出其质量,进一步可确定其物质的量。

答案(1)Ⅰ乙醇和钠反应产生氢气,从量的关系看0.01 mol乙醇产生0.005 mol氢气,说明一个乙醇分子中有一个H原子与其他H原子不同,因此可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为Ⅰ(2)ac (3)乙醇的密度

[跟踪训练]

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 g,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 mol/L。

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0.8 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 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1 mL乙醇和1 g苯酚晶体,各注入3 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 mol/L的NaOH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C6H5OH+2Na―→2C6H5O-+2Na++H2↑

(2)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水的存在使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速率难以比较;

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乙醇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溶液保持澄清,无法比较

(3)取适量的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定两溶液的pH,pH小的对应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时间:45分钟)

1.将四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各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快慢正确的是( )

A.(1)>(2)>(4)>(3)

B.(3)>(1)>(4)>(2)

C.(3)>(4)>(1)>(2)

D.(1)>(4)>(3)>(2)

解析钠投入四种液体中的共同点是都有H2生成。反应机理均为金属钠置换出液体中的氢。

(3)中H+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4)中CuSO4水解呈酸性,

H+的浓度大于H2O中的H+的浓度,故反应速率(4)>(1)。CH3CH2OH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小

于H2O,故反应速率(2)最慢。

答案 C

2.常压下乙醇的沸点是78 ℃,乙酸的沸点是118 ℃。下列四种分离乙醇、乙酸的方案中最佳的一组是( )

a b c d

A Na2CO3饱和溶液乙酸钠硫酸蒸馏

B Na2CO3固体乙酸钠盐酸过滤

C CaO固体乙酸钙盐酸过滤

D CaO固体乙酸钙硫酸蒸馏

解析蒸馏的方法只能用于沸点相差非常大的两种物质的分离,一般不用于分离提纯由两种挥发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因为在一种物质挥发的同时另一种物质也会有一定量的挥发。方案B、C中氯化氢比乙酸更易挥发,故方案B、C不合理;方案D第一步加入了生石灰,能减少体系中的水分,且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钙便于蒸馏分离出乙醇,再加浓硫酸与乙酸钙反应生成乙酸,蒸馏得到乙酸,D最合理。

答案 D

3.下列有关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苯酚具有弱酸性,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B.在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可得到苯酚

C.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苯酚有毒,但药皂中掺有少量苯酚

解析NaOH有腐蚀性,苯酚不慎沾在皮肤上,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应用酒精洗。A项,苯酚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D项少量苯酚用来杀菌。

答案 C

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解析A选项,乙醇易溶于水,故不能分离,所以错误。B选项,乙酸乙酯和乙醇均为液态有机物,可以互溶,故不能分离,所以错误。C选项,重结晶可以分离出KNO3中混杂的NaCl,是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NaCl大,所以错误。D选项,两者沸点相差较大,因此可以利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所以正确。

答案 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而除去

B.将苯酚晶体放入少量水中,加热时全部溶解,冷却到50 ℃形成悬浊液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

D.苯酚既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又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苯是一种有机溶剂,既能溶解Br2,又能溶解三溴苯酚,因此在苯酚的苯溶液中加入溴水是不能除去苯酚的。正确的方法应是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再用分液漏斗分离,A错误。苯酚在65 ℃以上与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冷却至50 ℃将有部分苯酚析出,此时温度仍高于苯酚的熔点(40.9 ℃),且析出的苯酚还溶有部分水,这时析出的苯酚呈油珠状,形成的是一种乳浊液而不是悬浊液,B错误。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不能与NaHCO3反应,C错误。苯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变为粉红色,显然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苯酚中含有苯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生成环己醇,D正确。

答案 D

6.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生成物M的化学式为C2H4O

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

解析本题采用循环图的形式考查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答案 B

7.某有机物溶解于NaOH溶液(滴有酚酞)中,开始溶液呈红色,煮沸5分钟后,溶液褪色,加入盐酸至酸性时,沉淀出白色的结晶体,该结晶体溶于水,加入FeCl3溶液呈紫色,该有机物可能是( )

解析该结晶体溶于水,加入FeCl3溶液为紫色,说明原化合物中一定存在酚羟基;原化合物与NaOH作用,生成的物质能使NaOH消耗掉,且使溶液褪色,说明原化合物含有酯基,水

解使碱消耗。综合分析,该化合物中只有酚羟基(—OH)和酯基(),所以应选A。答案 A

8.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操作Ⅰ中苯作萃取剂

B.苯酚钠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C.通过操作Ⅱ苯可循环使用

D.三步操作均需要分液漏斗

解析苯酚钠属于盐,在苯中的溶解度应比在水中的小。

答案 B

9.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解析B项,制乙烯时温度要在170 ℃,水浴加热达不到反应温度;C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水冲洗;D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无需水浴加热,应直接加热。

答案 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7H8O且含苯环的有机化合物有4种

B.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 ℃,产生的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气体只是乙烯

解析A项,C7H8O含苯环的化合物有5种:

CH2OH、OCH3、HOCH3、CH3OH、CH3OH,错误;B项,乙醇能被酸性KMnO4溶液直接氧化为乙酸,使KMnO4溶液褪色,正确;C项,乙醇消去反应制得的乙烯中可能混有杂质气体SO2,S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错误;D项,该有机物为醇类,不能与FeCl3溶液反应,错误。答案 B

11.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图甲的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加热回流一段时间,然后换成图乙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冷凝水从________(填“a”或“b”)进,图乙中B装置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__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Ⅲ是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得到乙酸乙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甲、乙两人蒸馏产物结果如下: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3)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所以试剂a为饱和碳酸钠溶液。(4)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说明混合物中还有酸存在,所以碱的加入量不足;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说明乙酸乙酯已经水解。

答案(1)b 牛角管(尾接管) (2)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3)饱和Na2CO3溶液稀H2SO4蒸馏(4)①NaOH溶液加入量太少,未能完全中和酸②NaOH 溶液加入量太多,使乙酸乙酯水解

12.石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B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

Ⅰ.有关物质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1)足量烃B通入溴水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属于________反应(填有机反应类型)。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反应③进行探究活动,设计如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

(4)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为乙烯;A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由物质的转化关系,A与Na、乙酸、红热的铜丝都能反应,则A 为乙醇,C为乙酸乙酯,D为乙醛,E是乙醇钠。(1)乙烯通入溴水,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使溴水褪色;产生的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因此会看到

液体分层,下层为油层。(2)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乙醇,所以反应②属于加成反应。(3)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 3CH 2OH +O 2――→Cu

2CH 3CHO +2H 2O 。(4)在实验中加热浓硫酸、乙醇和乙酸混合物,发生反应:CH 3CH 2OH +CH 3COOH CH 3COOCH 2CH 3+H 2O ,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及

挥发出来的乙醇及乙酸等混合物通过导气管进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球形干燥管除去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5)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乙醇,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并能减小乙酸乙酯溶解度,有利于分层。反应结束后b 中的现象是液体分层,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并可以闻到香味。

答案 Ⅰ.(1)溴水的橙色褪去,下层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 (2)加成 (3)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Ⅱ.(4)防倒吸 (5)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并可以闻到香味 13.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①流程图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填仪器名称)进行;

②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 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 是________;

③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设备Ⅳ中,物质B 的水溶液和CaO 反应后,产物是NaOH 、H 2O 和________。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操作,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⑤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C 6H 6和CaO 。

(2)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废水中回收苯酚的方法是①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②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

酚与有机溶剂脱离;③加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试写出②、③两步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取此废水100 mL,向其中加入浓溴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得到沉淀0.331 g,求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mg·L-1)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化工实验题,主要考查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萃取、分液的操作。首先,要正确理解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再结合苯酚的性质和基本实验操作就可一一解答。本题盲点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废水处理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1)设备Ⅰ里废水和苯混合分离出水,显然是萃取操作,实验室中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设备Ⅱ中向苯酚和苯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目的是分离出苯,故A物质是苯酚钠溶液;在设备Ⅲ中通入CO2分离出苯酚,故剩下物质B是NaHCO3溶液;在设备Ⅳ中往NaHCO3溶液中加入CaO,生成NaOH、H2O、CaCO3,可用过滤操作分离出CaCO3;在设备Ⅴ中加热CaCO3可得CO2和CaO。(3)设每升废水含苯酚的质量为x,

x=0.94 g

所以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940 mg·L-1。

答案(1)①萃取、分液分液漏斗

④CaCO3过滤⑤NaO H溶液CO2

(2)向污水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

乙醇的性质

乙醇的性质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沸点78℃,易挥发,比水轻 3、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4、工业酒精:96% 无水酒精:≥99.5% 通过乙醇燃烧的实验测定,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根据我们学过的碳四价的原则,请同学们推测出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或者 确定乙醇的结构式的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乙醇和足量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定量实验关系式(2C2H5OH——H2),证明乙醇的结构式应该为前者。 二、乙醇的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根据乙醇和生成氢气的关系式,推断断键的部位为羟基中的O—H键。并适时展示乙醇的结构模型,强化学生对乙醇结构的印象。 为什么羟基中的O—H键会断裂?其他地方的键有断裂的可能吗? 强调: (1)乙醇分子从结构上看是乙烷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但其分子中的共价键种类却比乙烷分子的多,化学性质也更复杂。 (2)由于受非金属性比较强的氧原子的影响,使得①和氧直接相邻的O—H键、C—O键极性较强,容易断裂;②和氧不直接相邻的C—H键极性也相应增强,在化学反应中,上述化学键都有断裂的可能。但是①是主角,可以单独断裂,②是配角,一般和①组合在一起断裂。 三、醇的化学性质: (一)羟基的反应

1、取代反应: (1)醇与氢卤酸(HCl、HBr、HI)反应:断裂_______键,______被_______取代。 写出乙醇与HBr反应方程式:。 写出2-丙醇与HCl反应方程式:。 (2)醇在酸做催化剂及加热条件下,醇可以发生分子间的取代反应 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情况下,加热到140℃时发生的反应(分子间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 【拓展训练】 甲醇发生分子间取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丙醇发生分子间取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去反应:乙醇断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 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反应方程式:。 思考:(1)醇消去的反应条件(2)是否所有的醇都能消去? 【拓展训练】1、写出2—丙醇消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去反应的产物有__________种 【交流讨论】1、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得到的有机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得到的有机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和丙醇的混合物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得到的有机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羟基中氢的反应 1、与活泼金属(Na、K、Al等)反应——置换反应:断裂__________键 ①写出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写出乙二醇、丙三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又称取代反应):醇断裂_________键,羧酸断裂___________键 写出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苯酚 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苯酚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概述 苯酚(英文Phenol)又称石炭酸,分子式C6H5OH,常温下纯净的苯酚是无色针状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与浆糊的味道相似),酸性极弱(弱于碳酸),熔点是43℃,凝固点40.9℃,比重1.071,沸点182℃,燃点79℃。露置在空气中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在有氨、铜、铁存在时会加快变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常温时苯酚含水27%就成为均匀液体,随含水率继续增加,液体分二层,上层为苯酚在水中溶液;下层为水在苯酚中溶液。苯酚含水时其凝固点急剧下降。含水1%凝固点为37℃,含水5%凝固点为24℃。苯酚剧毒,空气中最大允许蒸汽浓度0.005mg/L,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实验室可用溴(C6H5—OH + Br2 = C6H2(Br3)—OH + 3HBr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十分灵敏)及FeCL3(6C6H5OH+FeCL3 →H3[Fe(C6H5O)6] +3HCl生成〔Fe(C6H5O)6]3-络离子呈紫色)检验. 溶解性 室温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丙三醇、冰醋酸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1℃时为4.832%;35℃时为2.360%;58℃时为7.330%;77℃时为11.830%;84℃时苯酚与水可以任意比例混溶。 水中溶解度(g/100ml) 不同温度(℃)时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 8.3g/20℃;混溶/40℃ 与浓溴水的反应 苯酚与溴水的取代反应,由于苯酚能溶解难溶于水的三溴苯酚,为了防止没有反应完的苯酚对三溴苯酚的溶解作用,实验时要使用浓溴水,最好用饱和溴水。同时,苯酚水溶液要尽量稀一些。实验时还应注意控制溴水的用量,因过量的浓溴水会跟三溴苯酚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因此,溴水的量也不要过多。当出现白色沉淀时,立即停止加溴水,如果改向溴水中滴加苯酚,生成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授课人:梁文海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是在上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在之前已经学过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以镁、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引出本课题,顺理成章,学生也比较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 四、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复习回忆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

乙醇理化特性表

乙醇32061(3.2类易燃液体) 包装:小开口钢瓶;小开口铝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物质名称:乙醇、酒精英文名称:ethyl alcohol/ ethanol CAS NO: 64-17-5 分子式:C2H6O 分子量:46.07危险货物编号:32061 沸点(℃)78.3比重 (水= 1) 0.79 饱和蒸气压(kPa) 5.33(19℃)熔点 (℃) -114.1 蒸气密度(空气=1)1.59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 醚、氯仿、甘油等多 数有机溶剂。 外观与气味无色液体,有酒香。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12爆炸极限 爆炸上限%(V/V):19.0 爆炸下 限%(V/V):3.3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险性:不聚合强氧化剂、酸类、酸燃烧(分

禁忌物酐、碱金属、胺类。解)产物二氧化碳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皮 肤 √ 急性中毒LD50:7060 mg/kg(兔经口); 7430 mg/kg(兔经皮) LC50:37620 mg/m3,10小 时(大鼠吸入) 职业接触限值未制定标准 健康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储运注意事项 存储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泄漏应急处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梅 学校尚文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乙醇_醇类-苯酚,酚类

乙醇醇类 一、乙醇的结构 (1)乙醇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2)离子化合物,大部分有机物都能溶于乙醇,乙醇是常见的有机溶剂. (3)极性键①②③④在一定条件下都易断裂,碳碳键只有在燃烧或爆炸时才断裂. (4)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 ①电子式不同 ②电性不同 —OH呈电中性,OH-呈负电性. ③存在方式不同 OH —OH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与别的“基”结合在一起,OH-能够独立存在,如溶液中的-和晶体中的OH-. ④稳定性不同 —OH不稳定,能与Na等发生反应,相比而言,OH-较稳定,即使与Fe3+等发生反应,也是整体参与的,OH-并未遭破坏.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取代反应 (1)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①本反应是取代反应,也是置换反应. ②其他活泼金属也能与CH3CH2OH反应,如 2CH3CH2OH+Mg→Mg(CH3CH2O)2+H2↑ ③Na与乙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和的多: 2HO—H+2Na2NaOH+H2↑ 说明乙醇中羟基上的H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活泼

④CH3CH2ONa(aq)水解显碱性. CH3CH2ONa+H—OH CH3CH2OH+NaOH (2)乙醇与HBr的反应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①该反应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方向相反: 但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 ②反应中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③反应物HBr是由浓H2SO4和NaBr提供的: 2NaBr+H2SO4Na2SO4+2HBr ④反应过程中,同时发生系列副反应,如: 2Br-+H2SO4(浓)Br2+SO2↑+2H2O+SO 24 (3)分子间脱水 ①该反应是实验室制乙烯过程中的主要副反应.实验室制乙烯要求“迅速升温170℃”就是为减少该反应的发生. ②该反应属取代反应,而不是消去反应,因为脱水在分子间而非分子内进行. ③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是参加反应的催化剂. 乙醚生成时,H2SO4又被释出.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苯酚及其同系物基本性质

一、甲酚车间物料一览表:

二、甲酚类物料其他物化性质 1、间(对)甲酚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氢氧化钠溶液; 外观与形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坏,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慢性影响:可以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坏和皮疹;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可造成水体污染; 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可燃。 2、邻甲酚 溶解性:溶于约40倍的水,溶于苛性碱液及几乎全部常用有机溶剂; 外观与形状:无色或略带淡红色结晶,有苯酚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合成树脂,还可用于制作农药二甲四氯除草剂、医药上的消毒剂、香料和化学试剂及抗氧剂等; 健康危害:有毒,有腐蚀性; 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坏,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慢性影响:可以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坏和皮疹;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可造成水体污染; 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可燃。 3、苯酚 溶解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外观与形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主要用途: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影响: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 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 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河初中姬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利用这一点,以次充好,贩卖假黄金(实际就是黄铜)。你用什么方法来识别真假金饰品呢?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 2 ==== Fe 3O 4 2Cu + O 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Mg + 2HCl ==== MgCl 2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三、置换反应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 分解反应 AB ……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四.导学归纳 五反馈练习 课本13页1.4. 高温 高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金属 无明显现象 铜 Fe + 2HCl ==== FeCl 2 + H 2 有少量气泡产生 铁 Zn + 2HCl ==== ZnCl 2 + H 2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锌 Mg + 2HCl ==== MgCl 2 + H 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溶解,反应剧烈 镁 (A 组)稀盐酸 (A 组)稀盐酸

乙醇的基本特性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俗称酒精、无水酒精、火酒、无水乙醇。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 乙醇的物性数据: 1.性状:无水透明、易燃易挥发液体。有酒的气体和刺激性辛辣味。 2. 密度:0.78945g/cm^3; (液) 20°C 3. 熔点:-11 4.3 °C (158.8 K) 4. 沸点:78.4 °C (351.6 K) 5. 在水中溶解时:p Ka =15.9 6. 黏度:1.200 mpa·s(cp),20.0 °C 7. 分子偶极矩:5.64 fC·fm (1.69 D) (气) 8. 折光率:1.3614 9. 相对密度(水=1): 0.79 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11.饱和蒸气压(kPa): 5.33(19℃) 12.燃烧热(kJ/mol): 1365.5 13.临界温度(℃): 243.1 14.临界压力(MPa): 6.137 15.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2 16.闪点(℃,开口): 16.0 17.闪点(℃,闭口): 14.0 18.引燃温度(℃): 363 19.爆炸上限%(V/V): 19.0 20.爆炸下限%(V/V): 3.3 21.燃点(℃):390~430 22.蒸发热:(kJ/mol,b.p):38.95 23.熔化热:(kJ/kg) :104.7 24.生成热:(kJ/mol,液体):-277.8 25.比热容:(kJ/(kg·k),20°C,定压):2.42 26.沸点上升常数:1.03~1.09 27.电导率(s/m):1.35×10-19 28.热导率(w/(m·k)):18.00 29.体膨胀系数(k-1, 20°C):0.00108 30.气相标准燃烧热(kJ/mol):1410.01 31.气相标准声称热(kJ/mol):-234.01 32.气相标准熵(J/mol·k):280.64 33.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kJ/mol):-166.7 34.气相标准热熔(J/mol·k):65.21 35. 液相标准燃烧热(kJ/mol):-1367.54 36.液相标准声称热(kJ/mol):-276.98 37. 液相标准熵(J/mol·k):161.04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完善。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物质的分类框架,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2.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本课题的学习学生有如下准备:(1)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空气、水有了初步的了解;(2)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3)对物质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4)学习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5)在前面的章节中零碎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被酸雨腐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和酸反应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五、教学过程

有机化学乙醇和苯酚修订稿

有机化学乙醇和苯酚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一.乙醇 1.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沸点78℃;易挥发;密度比水小; 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3、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①乙醇和金属钠反应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可以被一些金属性较强的金属置换出来。 ②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羟基的存在,并可以计算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因为2mol羟基与足量钠反应放出1mol氢气。 ③水和钠反应:反应剧烈 乙醚和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结论: ①金属钠可以取代羟基中的H,而不能和烃基中的H反应。 ②乙醇羟基中H的活性小于水分子中H的活性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燃烧: 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乙醇可用作内燃机的燃料,实验室里也常用它作为燃料。 [归纳]等物质的量的CH3CH2OH燃烧与CH3CH2燃烧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量的CH3CH2OH燃烧与CH2=CH2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推论]等物质的量的饱和一元醇燃烧与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燃烧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量的饱和一元醇燃烧与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②催化氧化: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生成乙醛。工业上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由乙醇制造乙醛。 I、反应现象: 将弯成螺旋状的粗铜丝先在空气中灼热,然后立即插入乙醇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由红色变为黑色,再由黑色变为亮红色,并产生刺激性气味,Cu的质量不变。 II、反应机理: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目标]: (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学会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重点]: 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 通过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过程]: [引入]: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银白色)。在实验室使用镁条时都需要将镁条打磨后再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 (教师):其实呢,这是由于镁条在常温下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镁条表面生成氧化膜,因此,使用前需要打磨。还有那些金属是如此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我们学习过金属中,常温下,镁、锌、铝都会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以铝为代表,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学生):氧化铝 (教师):化学反应方程式:4Al + 3O 2=2Al 2 O 3 (边讲边写) (教师):铁和铜在纯氧中反应的条件又是?生成物是什么? (学生):点燃、加热。分别是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 (教师):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又说明了金就算在高温下,它会反应吗? (学生):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反应。 [板书]:常温:铝 4Al + 3O 2=2Al 2 O 3 ;较高温度:Fe、Cu ;高温:Au也不反应 [讲解](教师):从条件上观察,可以观察出镁、锌、铁、铜、金五种金属的活泼程度,最活泼的为?其次是?最不活泼的是? (学生):最活泼的为镁、锌;其次是铁、铜;最不活泼的是金。 (教师):金属除了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之外,我们之前还学习过什么有关于金属化学性质? (学生):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教师):很好,由此,我们知道金属可以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将桌面上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分别取少量与4支试管中,再将桌面上的酸加入其中。观察反应现象,特别是观察他们的反应速率的对比,加录下来。开始实验。 [板书]:二、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教师):好了,停止实验。请大家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观察到镁锌铁都有气泡产生,却都有热量发出。铜与酸反应没有明显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乙醇 1. 卤代烃(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2. 乙醇: (1)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a.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 b. 溶解性:与水混溶,本身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c. 杀菌、消毒: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可作医用酒精。(3)化学性质 a. 与活泼金属反应 b. 取代反应 c. 消去反应 d. 氧化反应 或 (此反应可视为以下两步: (4)制备 a. 饮用酒:以淀粉为原料,在生物催化剂作用下转变为乙醇。【疑难解析】 例1. 如何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所需的条件 解析:

(1)碱性条件:因为反应的机理需OH-参与反应历程,也可以从碱可以和生成的HBr反应,从而推动反应进行来理解。 (2)条件差异:水解必须有水参与,醇的NaOH溶液自然不能水解,而只能消去。 例2. 如何从化学键的断裂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 解析: 从结构上看,乙醇分子中存在5种不同的化学键。其中②为非极性键。在反应中,表现为极性键断裂。 与活泼金属反应:⑤断裂 与HBr反应:④断裂 生成乙醚:一个乙醇分子断⑤,另一个乙醇分子断④ 消去反应:①、④断裂 催化氧化:③、⑤断裂 【例题分析】 例1. 是否所有的醇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催化脱氢反应试举例说明。 解析: 分析反应的实质,归纳反应对醇的结构要求。 例2. 以溴乙烷为主要原料,如何合成1,1,2,2-四溴乙烷(其它试剂可任选)写出各步化学方程式。 解析:

生成1,1,2,2-四溴乙烷有两种途径:(1)CH≡CH和Br2加成;(2)CH3CH3和Br2取代,由于取代反应不好控制,生成的是多种取代产物的混合物,故选择(1)。 要生成CH≡CH,必须采用消去的反应,如果从饱和卤代烃开始应进行两步消去,故应先生成1,2-二溴乙烷。同理不难逆推得结果: 例3. 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与浓H2SO4共热可生成的有机物最多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解析: 分类: 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生成有机物,对醇而言,反应有两种: 共4种,选C。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 A. C H 22 B. C H O 26 C. C H 46 D. C H 24 2.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 A. C H O n n 2 B. C H O n n 21 + C. C H O n n 22 - D. C H O n n 22 + 3. 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甲烷和乙烯 B. 甲醇和乙二醇 C. 甲醚和乙醇 D. 甲醇和乙醇 4. 严禁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是因为其中含有() A. 甘油 B. 乙醇 C. 乙酸 D. 甲醇

(实验化学)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实验

《实验化学》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路桥中学张红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乙醇,苯酚的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认识乙醇、苯酚因结构上的差异引起性质差异的原因,并能比较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化学活性 3.学习实验室制备酚醛树脂的方法,学会水浴加热方法 4.体验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5.初步形成一定的分析,推理与归纳能力 二、实验药品 无水乙醇、苯酚晶体、钠单质、乙醚、苯、丙酮、四氯化碳、5%K2Cr2O7溶液2mol/L的硫酸溶液、浓硫酸、2mol/LNaOH溶液、0.01mol/LKMnO4溶液、 浓溴水、FeCl3溶液、稀盐酸、大理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三、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事实上实验现象与我们推测的不符合! 以乙醚做溶剂时,乙醇与钠反应比苯酚与钠反应快! 事实上:如果用苯、丙酮、四氯化碳等溶剂来代替乙醚,也不能明显的观察到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快

为什么在乙醚中,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要慢一些呢? 原因猜测: 原因一: 乙醇钠易溶于乙醇、乙醚而苯酚钠难溶于乙醚,类似于实验室制CO2不能用块状CaCO3与稀H2SO4反应一样,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苯酚钠附着在钠块表面,使反应减慢 原因二:考虑氢键的影响 苯酚羟基氢与苯环共轭∏键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乙醇分子间的氢键要强.正是这种强的氢键约束了羟基氢,破坏这类氢键需要更高的能量 原因三:从分子结构上分析: 苯酚中羟基氢与苯环之间形成氢键,羟基氢被∏电子云所笼罩,紧扣其中, 金属钠首先接触的是∏电子云,电子传入必然受到∏电子云排斥,所以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活化能比钠与乙醇反应的活化能要高 结论:以乙醚为溶剂, 乙醇.苯酚与钠反应这个实验 可以验证: 乙醇和苯酚都能和钠反应 不能证明: 苯酚羟基氢比乙醇的羟基氢活泼 如果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乙醇和苯酚都能和钠反应, 则这个实验可以达到目的如果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苯酚羟基氢比乙醇的羟基氢活泼, 则这个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那么如何证明苯酚中的羟基比乙醇中的羟基更活泼呢?其实方法很多 如:1、.取两只试管,加入2ml的稀NaOH溶液,加入1-2滴酚酞,取0.46g乙醇和0.94g苯酚加入试管中, 加入苯酚的试管溶液颜色明显变浅,加入乙醇的试管溶液颜色变化不大 2、取适量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别滴加到NaAlO2溶液中,能产生浑浊的是苯酚溶液 C6H5OH+ NaAlO2 + H2O ===== C6H5ONa+Al(OH)3 (注:此实验也可以用酸性KMnO4代替酸性K2Cr2O7溶液)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52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典型金属和氧气、酸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2. 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金属与酸的反应。 2. 置换反应。 【教学准备】 镁带、铜丝、镁条、铝片、锌粒、铜片 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坩埚钳、试管、镊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物理性质,使得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实际运用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事实上,在利用某种金属材料时,人们往往还要考虑这种材料的化学性质。那么,我们常用的金属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是怎样为人类所利用的? 二、新课教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新的物质,表现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先来了解一下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将1根镁带、1根铜丝分别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哪根金属会在空气中燃烧?不燃烧的那根金属冷却后表面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银白色镁带很快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镁会在空气中燃烧,铜不燃烧,但表面变黑。 T :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氧化铜。 (烟炱?) 【回顾】我们还分别做过铁丝、铝片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 总结: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有些金属不能燃烧,但加热状态下也能生成氧化物。 2 Mg + O 2 === 2MgO 3Fe + 2O 2 === Fe 3O 4 2Cu+ O 2 === 2 CuO 【思考】有些金属化学性质稳定,而有些金属化学性质活泼。从上述三种金属中最活泼和最不活泼的分别是哪一种? ——镁、铜。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三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看出来。 我们知道,金属铁在潮湿空气中会被氧气所氧化而生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很多金属在潮湿空气中点燃 点燃 加热

无水乙醇理化性质

名称 中文名称: 无水乙醇 中文别名: 无水酒精,绝对酒精 英文别名: DehydratedAlcohol,Ethanoldenatured,Ethanol,Spiritofwine,Alcoholanhydrous,Ethylalcohol,Grainalcohol,Anhydrousalcohol,Dehydratedalcohol,Ethylhydrate 化学式 结构简式: C2H5OH 分子式: C2H6O 相对分子质量 46.07 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愉快的气味和灼烧味。易流动。极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能与水和氯仿、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 4.43%),共沸点78.15℃。相对密度(d204)0.789。熔点-114.1℃。沸点78.5℃。

折光率(n20D)1.361。闪点(闭杯)13℃。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3.5%~18.0%(体积) 储存 xxxx干燥保存。 用途 溶剂。分析镍、钾、镁及脂肪的酸价。萃取剂。脱水剂。清洗剂。 xx 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与酸类、胺类分储。误食,饮温水,催吐。 灭火: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灭火方法 燃烧性: xx 闪点(℃):12 爆炸下限(%):3.3 爆炸上限(%):19.0 引燃温度(℃):363 最大爆炸压力(MPa):0.735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容器冷却,至灭火结束。紧急处理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就医。 误食: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编辑本段理化常数 xx: absolute alcohol;anhydrous ethanol CAS:64-17-5 分子式: C2H6O 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 —OH(羟基)

有机化学乙醇和苯酚

一.乙醇 1.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沸点78℃;易挥发;密度比水小; 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3、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①乙醇和金属钠反应说明羟基中的氢原子可以被一些金属性较强的金属置换出来。 ②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羟基的存在,并可以计算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因为2mol羟基与足量钠反应放出1mol氢气。 ③水和钠反应:反应剧烈 乙醚和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结论: ①金属钠可以取代羟基中的H,而不能和烃基中的H反应。 ②乙醇羟基中H的活性小于水分子中H的活性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燃烧: 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乙醇可用作内燃机的燃料,实验室里也常用它作为燃料。 [归纳]等物质的量的CH3CH2OH燃烧与CH3CH2燃烧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量的CH3CH2OH燃烧与CH2=CH2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推论]等物质的量的饱和一元醇燃烧与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燃烧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量的饱和一元醇燃烧与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 ②催化氧化: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生成乙醛。工业上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由乙醇制造乙醛。 I、反应现象: 将弯成螺旋状的粗铜丝先在空气中灼热,然后立即插入乙醇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由红色变为黑色,再由黑色变为亮红色,并产生刺激性气味,Cu的质量不变。 II、反应机理:

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苯酚的基本概况 苯酚:又名石炭酸;酚;羟基苯; 英文名:Phenol;Hydroxybenzene; 分子式:C6H6O; C A S:108-95-2; 结构式: 图1.1苯酚分子结构式 苯酚(俗称石炭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丙烯的重要衍生物之一,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电解质。 苯酚用途广泛,产量大,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目前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 1.2 苯酚的物化性质 苯酚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或白色的晶体,有特殊气味(有令人作呕的甜和辣的气味)。苯酚密度比水大,常温下微溶于水,可在水中形成白色混浊。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暴露在空气中呈粉红色。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在乙醇、氯仿、乙醚、醋酸酯、甲苯、甘油中可溶解50%以上,在矿物油中的溶解度小。

苯酚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遇空气和光变红,遇碱变色更快。分子式C6H6O。分子量94.11。相对密度1.071。熔点40.85℃(超纯,含杂质熔点提高)。沸点181.9℃。闪点79.44℃(闭杯),85℃(开杯)。自燃点715℃。蒸气密度3.24。蒸气压0.13kPa(40.1℃)。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燃烧限1.7~8.6% 。1克溶于约15ml水(0.67%,25℃加热后可以任何比例溶解),12ml苯。易溶于醇、氯仿、乙醚、丙三醇、二硫化碳、凡士林、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几乎不溶于石油醚。水溶液pH值约为6.0。 表1.1 苯酚基本物理性质表 苯酚石炭酸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分子式C6H6O 分子量94.11 pH值 6.0 熔点(℃) 40.6(超纯,含杂质熔点提高) 沸点(℃) 181.9 闪点(℃) 79.44℃(闭杯) 85℃(开杯) 相对密度(水=1) 1.07 引燃温度71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4 饱和蒸气压0.13(40.1℃) (k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46 临界压力 6.13(MPa) 燃烧热(kJ/mol) 3050.6 临界温度(℃) 419.2 爆炸上限%(V/V) 1.7 爆炸下限%(V/V) 8.6 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苯酚为易燃易爆物,空气中混有3~10%的苯酚可引起爆炸,有毒。有腐蚀性。 苯酚能腐蚀橡胶和合金。与碱作用生成盐。遇热、明火、氧化剂、静电可燃。与三氯化铝+硝基苯、丁二烯、过二硫酸、过一硫酸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化学性质: 1、酸碱反应:苯酚是一种弱酸,能与碱反应: 2、显色反应: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原因是苯酚根离子与Fe3+形成了有颜色的络合物。 (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