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各种类型休克的特点与早期处理

(完整word版)各种类型休克的特点与早期处理
(完整word版)各种类型休克的特点与早期处理

各种类型休克的特点与早期处理

一、休克的概念:

1、休克这词由英文Shock音译而来,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休克不但在战场上,同时,也是内外妇儿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

2、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3、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4、临床表现

无论由低血压或是由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的休克症状都相似。初始症状可能有疲乏、嗜睡和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并且常常发绀和苍白;按压皮肤,皮色恢复较正常慢得多,皮下可见青蓝色的网状条纹;脉搏细弱而快速,除非休克由心跳过缓所致;呼吸急促,但临近死亡时呼吸和脉搏都可能减慢;血压下降明显,以至用袖带血压计不能测出。最终患者死亡。当休克是由血管的过度扩张引起时,症状可能有某些不同。例如,患者皮肤可以温暖和潮红,特别是在起病之初。

在休克的最早阶段,尤其是在败血性休克时,许多症状常不出

1

现或不易发现,除非特别仔细地观察。血压非常低;尿流也相当缓慢,血中代谢产物蓄积。

二、休克的临床类型:

1、心源性休克:低排高阻型、低排低阻型

2、血管源性休克(高排低阻):过敏性、神经原性、感染性

3、低容量性休克(低排高阻):失血性、失液性、烧伤性、感染性

三、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septicshock)由各种微生物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引起。因各种病原体、毒素及其有害的代谢产物作用,引起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细胞代谢障碍和坏死所引起的全身性微循环障碍综合征。

由内毒素引起的休克称内毒素性休克(endotoxic shock)

1、内毒素性休克的发生机理

2、内毒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使大量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聚集粘附在肝肺等器官的微血管内,导致血流受阻。

3、内毒素激活补体,释放组织胺和5-羟色胺,激活激肽系统,产生缓激肽而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组织胺还使肝、肺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大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内,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4、内毒素还有拟交感作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综和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内动脉血灌流减少。

2

5、内毒素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因子XⅡ、促使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再加上微循环淤血,通透性升高,血液浓缩,易导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内毒素性休克中常见,有的是先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再导致休克的发生。

6、内毒素可直接损害细胞,引起线粒体肿胀,抑制氧化过程,引起细胞代谢和功能障碍。

7、内毒素触发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导致心肌收缩性减弱。

高动力型与低动型感染性休克比较:

1、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型):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多为高动力型,与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为主,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灌流减少。血压降低、心输出量正常或偏高、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循环血量正常、中心静脉压正常或偏高、皮肤颜色潮红→发绀、皮肤温暖→湿冷、尿量减少、动静脉氧差缩小

2、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以肾上腺素能а受体兴奋为主,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微循环缺血。血压降低、循环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偏低、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升高、皮肤颜色苍白→发绀、皮肤温度湿冷→尿量少尿或无尿、动静脉氧差不定。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多为低动力型。

感染性休克临床特点

1、感染灶

2、SIRS=sepsis

3、组织低灌注

4、血压<90/60mmlg或比基础血压低30%

3

5、器官功能障碍

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处理:

1、监测生命体征

2、氧疗

3、液体复苏

4、升压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

5、纠正酸中毒

6、糖皮质激素

7、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8、手术或引流

四、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极度减退、心室射血或充盈障碍、心排血量急剧减少为特征的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肌梗塞引起,心肌炎、急性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严重心律失常、各种严重心脏病晚期也可引起。

2、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环变化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

3、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脏后负荷加重。

4、中心静脉压,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升高。

5、肺淤血和肺水肿,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和缺氧,促发心泵衰竭。

4

心源性休克的早期处理:

1、监测生命休征

2、氧疗

3、液体复苏要限制

4、升压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参附注射液

5、扩血管药:地尔硫卓、硝酸甘油、异舒吉

6、强心药:米力农、西地兰

7、纠正酸中毒

8、糖皮质激素有争议

9、镇静止痛

10、冠脉再通:溶栓、冠脉支架、冠脉旁路手术

五、低血容量性休克:

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血、血浆或体液和电解质丢失而导致循环衰竭,不能维持正常的机休组织血氧供应和基他营养物质的供给。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处理:

1、监测生命体征

2、氧疗

3、快速液体复苏

4、病因治疗:止血、包扎、手术

5、升压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

6、纠正酸中毒

7、糖皮质激素

8、应用止血药

5

9、烧伤性休克应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10、清创手术

六、过敏性休克:

药物、血液制品、疫苗、异性蛋白质等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经致敏的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的、多脏器受累的临床综合征。

过敏性休克发生机理:

1、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可见于青霉素、奴夫卡因、血清制齐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类毒素等过敏的人。

2、特应性机体受到过敏原刺激后易产生lgE抗体,lgE抗体可持久地被吸附在小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和血液的嗜硷性细胞等细胞膜上。

3、当再次遇到相应的过敏原,细胞膜上的lgE即与过敏原结合,激发细胞释放组织胺和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血管活性物质;抗原与抗体在细胞表现结合,还可激活补体系统,并通过被激活的补体激活激肽系统。

4、组织胺、缓激肽、补体C3a、C5a等可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大量毛细血管开放,通透性增加,组织胺还可选择性地使一些器官的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因而造成微循环淤血,容量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内,致静脉回流量和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

5、组织胺还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造成呼吸困难。这种休克发病非常迅速,可立即注射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解除支气

6

管平滑肌收缩,改善通气功能;使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增加外周阻力,提高血压、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

过敏性休克的早期处理:

1、去除过敏原

2、肾上腺素

3、糖皮质激素

4、抗组胺药物

5、氧疗

6、液体

7、监测

七、神经源性休克: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运动中枢不断发放冲动沿传出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到达全身小血管,使其维持着一定的紧张性。当血管运动中枢发生抑制或传出的交感缩血管纤维被阻断时,小血管就会将因紧张性的丧失而发生扩张,结果是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大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中,回心血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引起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

此类休克常发生于深度麻醉或强烈疼痛剌激后(由于血管运动中枢被抑制)或在脊髓高位麻醉或损伤时(因为交感神经传出的径路被阻断)。本类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生机制比较简单,预后也较好,有时不经治疗即可全愈,有的则在应用缩血管药物后迅速好转。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只能算是低血压状态(hypotensive state),而不能算是休克,因为从休克的概念来看,在这种患者,微循环的灌

7

流并无急剧的减少。

外伤、剧痛、脊髓损伤或麻醉意外等阻滞交感神经系统,致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发生的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的早期处理:

1、去除病因

2、吸氧

3、镇痛:吗啡、杜冷丁

4、扩容

5、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八、各种类型休克的处理:

1、镇痛: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剧痛对休克不利,剧痛本身即可导致休克,宜用吗啡、杜冷丁等止痛,同时用镇静剂以减轻病人紧张和心脏负担,以免引起迷走神经亢进,使心率减慢或抑制呼吸。

2、纠正低氧血症: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动脉氧分压,有利于微循环得到最大的氧供,防止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因换气过度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可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如气体交换不好,动脉血氧分压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仍高时,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以定容式呼吸器为佳,最好还用呼气末正压吸氧,要求动脉血氧分压达到或接近(100mmHg),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0mmHg)。

3、维持血压:如血压急剧下降,应立即开始静脉滴注间羟胺,以10~20mg稀释于100ml葡萄糖液内,亦可同时加入多巴胺20~

8

30mg。必要时在密切观察血压下,静脉内缓慢推注间羟胺3~5mg,使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Hg),保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4、纠治心律失常:伴有显著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的各种心律失常都能加重休克,需积极应用药物、电复律或人工心脏起搏等予以控制。

5、补充血容量:有少部分病人,由于呕吐、出汗、发热、使用利尿剂和进食少等原因而有血容量不足,治疗需要补充血容量。有条件应用飘浮心导管,可同时测中心静脉压、肺楔嵌压及心排血

A、中心静脉压正常为4—12cmH2o

B、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2o,提示有低血容量存在

C、中心静脉压低于10cmH2o即可输液

D、输液的内容宜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液,一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E、右旋糖酐用量:中心静脉压上升不超过2cmH2o,可每20分钟重复输入250ml,直至休克改善、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Hg、或中心静脉压升至15cm H2o以上、或输入总量达750—1000ml为止。

F、正常时肺楔嵌压为10 mm Hg,高于15—20 mm Hg说明左心排血功能不全,如高达30mmHg说明左心功能严重不全;如低于15 mm Hg说明左心排血功能尚佳。

G、静脉压增高为右心排血功能不佳所致。

9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当初次测量中心静脉压其读数即超过12cmH2O或在补充血容量过程中有明显升高而病人仍处于休克状态时,即需考虑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7、强心甙的应用:强心甙对心原性休克的作用,意见不一。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不宜常规应用。

8、胰高血糖素的应用:胰高血糖素为多肽类物质,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三磷酸腺苷转变为环磷酸腺苷,使心脏的环磷酸腺苷增加或使钙在心肌细胞内聚积,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增加心搏量和心排血量、升高血压而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适用于心原性休克。使3~5mg静脉注射半分钟内注完,待2~3分钟,如无反应可再重复注射,继而使3~5mg肌肉注射每1/2~1小时1次,或可每小时用5~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24~48小时。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低血钾等。

9、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增加心排血量和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激素有可能影响心肌梗塞后的愈合,但证据尚不充分,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原性休克病人中也可考虑应用。

10、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主要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或低钾血症。可即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00~200ml,需监测pH值、血气。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药物中,乳酸钠的缓冲能力较碳酸氢钠强,但需经肝脏转化后才起作用;在肝脏缺血的情况下,还可能分解出乳酸而加重乳酸血症。此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10

亦可应用,有作用快、不含钠和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等优点,只宜用于有水肿或缺钾而不能多用钠盐,或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每公斤体重2~3ml的0.6mol(7.28%)溶液用5%葡萄糖液稀释一倍成等渗溶液滴注,最好滴入近中心静脉处。注意测定血钾、钠、钙和氯化物,按情况予以补充或限制。低血钾时用含氯化钾浓度0.4%的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高血钾时除限制钾盐摄入外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

11、机械辅助循环:

A、左心室转流术(将左心房血引出、绕过心室再输回动脉)

B、部分心肺转流术(部分静脉血引出、经氧合器氧合后将血输回动脉)

C、副心脏(用人工小型血泵,分担心脏部分排血工作)

D、人工心脏(人工血泵完全代替心脏工作)

E、心脏机械辅助(用机械辅助心脏舒缩)

F、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和体外加压反搏术等。

其中以后两者较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原性休克。

12、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原性休克的治疗

护理措施:

休克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

11

得力。所以护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体位休克时应采取中凹卧位,病人头胸部抬高20o-30o,下肢抬高15o-20o;

(2)使用抗休克裤。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4~6L/min,严重缺氧或紫绀时应增加至6~8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给氧。

(4)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5)镇静止痛。

13、预防措施

对有可能发生休克的伤病员,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活动性大出血者要,确切止血;骨折部位要稳妥固定;软组织损伤应予包扎,防止污染;呼吸道梗阻需行气管切开;需后送者,应争取发生休克前后送,并选用快速而舒适的运输工具。运输时病人头向车尾或飞机尾,防行进中脑贫血。后送途中要持续输液,并做好急救准备。

(2)严重感染病人,采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积极清除原发病灶(如引流排脓等)。对某些可以并发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紧术前准备,2小时内行手术治疗,如坏肠段切除。

(3)必须充分做好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补足血容量;全面了解内脏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还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休克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

12

的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措施。

(4)轻度的头昏,可搀扶着走一定时间,不适的感觉就会消失。稍重的没有走动能力的,可让患者平躺,衣领松开,头部略放低,然后抬高患者下肢做轻微的抖动,患者症状马上得到缓解。

(5)必须注意的是不论患者休克程度轻重如何,在急救时不要给患者喝任何饮料或服药,要待其清醒后才让其喝些温开水,并特别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

13

外科休克题

【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3.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 10cmH2O 。二、填空题 4.护理休克病人时,应间歇给氧,流量一般(4-6L/分)。 5.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6.休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 7.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8.休克病人微循环变化分为三期(收缩期)(扩张期)(衰竭期)。 9.休克病人微循环收缩期相当于临床的(早期)又称为(代偿期)。 10.休克病人微循环扩张期相当于临床的(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相当于临床(休克晚期)。 11.休克早期最典型的改变是(血压基本不变而脉压差减少)。 12.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补液扩容)。 13.休克病人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14.休克病人急救措施有(积极处理原发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吸氧)等。 15.休克病的一般观察指标有(血压)(神志)(尿量)(皮肤粘膜颜色)(呼吸)等,其中最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是(尿量)。 16.休克病人的辅助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动脉血乳酸盐)(血电解质)等。 三、简答题 17.对休克病人如何做好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答:(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 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4.0kP a(30mmHg)],尿量正常 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 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 (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 (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20mmHg);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 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 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搜集的资料莆 【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肁 一、名词解释肁 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莇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休克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2.休克指数袃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10cmHO 3.中心静脉压(CVP)肄2 二、填空题膁 4.护理休克病人时,应间歇给氧,流量一般(4-6L/分)。螇 。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5.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薅 。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休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6低血容量性休克)(袂 )。感染性休克7.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芁 。))(衰竭期扩张期.休克病人微循环变化分为三期(8收缩期)(膈 ).休克病人微循环收缩期相当于临床的(9早期)又称为(代偿期。羃 10.休克病人微循环扩张期相当于临床的(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相当于临床(休克晚薁。期)。血压基本不变而脉压差减少11.休克早期最典型的改变是()莁 。)补液扩容.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12莅. 13.休克病人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螅 14.休克病人急救措施有(积极处理原发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中凹位)(注意莀吸氧)等。保暖)( )等,其中(呼吸(皮肤粘膜颜色))血压(神志)(尿量)15.休克病的一般观察指标有(蒀)。最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是(尿量 血(动脉血乳酸盐)(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血常规16.休克病人的辅助检查项目有()(螆)等。电解质 三、简答题膃 17.对休克病人如何做好扩充血容量的护理莃 答:(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蒀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膇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袅 (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度~30度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膂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薀 18.简述休克早期临床表现?薈 答:皮肤粘膜苍白,四肢发凉,神志清楚但精神紧张,口渴,收缩压正常或略有升高,舒莃张压

2020年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最新课件)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 理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感谢聆听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

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

外科休克护理题及答案完整版

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搜集的资料 【第三章休克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休克指数用来评估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等于脉率除以收缩压,正常为1/2 ,休克指数越大说明休克越严重。 3.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5-10cmH2O 。 二、填空题 4. 护理休克病人时,应间歇给氧,流量一般(4-6L/ 分)。 5.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6.休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7.外科常见的休克类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8.休克病人微循环变化分为三期(收缩期)(扩张期)(衰竭期)。 9.休克病人微循环收缩期相当于临床的(早期)又称为(代偿期)。 10.休克病人微循环扩张期相当于临床的(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相当于临床(休克晚期)。

11.休克早期最典型的改变是(血压基本不变而脉压差减少) 12.休克病人治疗的关键是(补液扩容) 13.休克病人补液首选(平衡盐溶液)。 14.休克病人急救措施有(积极处理原发病因)(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吸氧)等。 15.休克病的一般观察指标有(血压)(神志)(尿量)(皮肤粘膜颜色)(呼吸)等,其中最简单而有效的观察指标是(尿量)。 16.休克病人的辅助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动脉血乳酸盐)(血电解质)等。 三、简答题 17.对休克病人如何做好扩充血容量的护理 答:(1)建立两个静脉通道,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注意有无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以便随时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 (3)观察尿量与尿比重,以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补液量是否足够、休克有无好转。 (4)安置头胸及双下肢各抬高10度?30度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也有利于呼吸。 (5)认真记录出入量,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8 .简述休克早期临床表现?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休克 、概念: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 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 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 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 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 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 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 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 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 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 (v 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V 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v 4.0kP a(30mmHg)],尿量正常 或减少(25?30ml/h )。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 进入休克期。 (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 (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 (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v 20mmH);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 (>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 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 绀,虽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四、处理原则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组织灌注,增强心肌功能,恢复正常代谢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是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制止出血。感染性休克应首先进行病因治疗,原则是在抗休克的同时抗感染。 (一)急救1、处理原发伤、病,对大出血的病人,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大出血,如加压包扎、扎止血带、上血管钳等,必要时可使用抗休克裤。2、保持呼吸道通畅:为病人松解领 口等,解除气道压迫;使头部仰伸,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早期以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外科学休克复习题(精)

1. 休克的根本病因是 A. 血压下降 B. 中心静脉压下降 C. 心排出量下降 D. 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E. 微循环障碍 2. 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A .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B. 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破裂,造成细胞自溶 C. 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D. 细胞能量来源主要是糖酵解 E. 毛细血管内有微细血栓形成 3. 休克指数是指( A. 脉率 /收缩压 B. 脉率 /舒张压 C. 脉率 /脉压 D. 收缩压 /脉率 E. 舒张压 /脉率 4, 下列哪项是各类休克所共有的(

A. 血压下降 B. 前负荷下降 C. 后负荷下降 D. 心输出量下降 E. 皮肤湿度下降 A 无休克 B 休克可疑 C 已有休克 D 休克抑制期 E 休克晚期 5. 中年男子,前胸部被重物击伤,来急诊时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出冷汗,心率 80次 /分,脉压缩小( 6. 病人出现神智恍惚,面色苍白,肢端湿冷,血压 70/60mmHg( 7. 抗休克中, 补充血容量, 通常首先采用的液体是 ( A.5%葡萄糖溶液 B.5%葡萄糖盐溶液 C.10%盐糖溶液 D.5%碳酸氢钠

E. 平衡盐溶液 8. 休克病人经扩容后,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为 1.021,提示( A. 急性肾衰竭 B. 肾供血不足 C. 肾血管舒张 D. 肾重吸收障碍 E. 尿路损伤 9. 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的情况下,处理原则为( A. 强心利尿 B. 适当补液 C. 纠正酸中毒 D. 舒张血管 E. 收缩血管 10. 休克病人,皮肤湿冷,发绀,积极扩容后无改善, 血压 80/60mmHg, 中心静脉压18cmH2O , 此时选用哪项治疗最佳( ,其次是( A. 强心剂 B. 较快输血 C. 加快输液 D. 血管扩张剂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一、静脉输液常见的过敏反应有 1、热源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输液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伴頻危感,喉头水肿等。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口唇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症状:有痒感,荨麻疹等。 三、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换输液器及所输液体,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就地平卧,进行急救。同时我们一定想办法通知主治医生,必要时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如果患者突然晕倒,大汗,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判断患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想到盐酸肾上腺素(副肾)0.5ml-1ml皮下注射,小儿酌减,可每隔30min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期。

3、改善缺氧症状,吸氧。严重发生抽搐的患者,应解开衣扣,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抑制时,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注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应立即测患者生命体征(T 、P 、R 、Bp).报告医生,地塞米松5mg-10mg加滴管,氢化可的松200mg加5%-10%葡萄糖500ml静滴。根据病情给血管活性药物,例如多巴胺;给抗组胺类药,例如扑尔敏、非那根肌注等。 5、心跳骤停的处理,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施行人工呼吸。 6、记录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症状、所用药物及护理措施等。 7、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执行者应口头复述一遍,待医生确认无误方可执行。用药时,应两人核对,夜间护士一人值班,应与医生共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使用。抢救完毕,保留抢救所用的空安掊,嘱医生补开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丢弃。 四、输液室常见过敏反应的处理 1、先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通知医生。 2、立即平卧。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扶患者进抢救室。如情况不允许,放倒输液室椅子,使患者平卧。 3、过敏症状明显如全身荨麻疹,喉头水肿,应当机立断,地塞米松10mg加滴管。 4、胸闷、气短的吸氧2L/每分,测生命体征。 5、遵医嘱给药。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 压缩小[<(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及时、 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 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20mmHg);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 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 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 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四、处理原则

外科休克

外科休克 一、填空题: 1.休克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有:、、。 2.休克病人的一般临床监测指标有、、、、。 3.失血性休克时,估计失血量约占全身血容量的百分比,轻度休克为,中度休克为,重度休克为。 4.中心静脉压(CVP)低于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表示肺血阻力增高或心功能不全。 5.在失血性休克的初步治疗中,补充血容量首选为。 二,选择题: 1.DIC的诊断应不包括()。 A.血小板低于80×109/L,血涂片破碎红细胞超过2% B.PT延长3秒以上 C.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 D.3P试验阳性 E.发绀 2.下列确诊DIC的化验值,哪项是错误的()。 A.纤维蛋白原<0.125g/L B.血小板<7万/mm C.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超过2~3秒 D.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比对照超过10秒以上 E.凝血时间超过10分钟 3.循环灌流状态是否良好,取决于维持正常循环功能的三个因素()。 A.血容量、心功能、输液速度 B.功能、脉压差、血容量 C.周围血管张力、血容量、心功能 D.心功能、周围血管张力、血压 E.血容量、脉压差、周围血管张力 4.失血性休克代偿期估计失血量为:() A.400ml以下 B.600ml以下 C.800ml以下 D.1000ml以下 E.1200ml以下 5.休克最关键的治疗是()。 A.抗感染 B.补充血容量 C.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 D.纠正酸中毒 E.治疗原发病 6.下列关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早期胸部X线一般无明显异常 B.用~般的吸氧法可缓解早期的呼吸窘迫 C.动脉血氧分压多低于8.0kPa D.气道阻塞引起通气障碍可引起本病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知识讲解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 理

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 压缩小[<4.0kP a(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 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 克期。 (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 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20mmHg);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 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 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 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临床表现: (一) 休克代偿期 1、神志清楚、精神紧张或就是烦躁 2、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口唇甲床轻度发绀 3、呼吸、脉搏增快,血压正常或略高,脉压缩小 4、尿量正常或减少 (二) 休克失代偿期 1、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2、皮肤黏膜发绀、花斑,四肢冰冷 3、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4、尿量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三) 休克晚期(DIC期) 1、意识模糊或昏迷 2、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瘀斑,四肢冰冷 3、脉搏微弱,呼吸微弱不规则,血压测不出,体温不升 4、无尿 5、DIC 急救: (一) 一般紧急治疗 1、立即抢救,控制出血,保持病人安静,注意保暖。 2、取休克卧位(中凹位):头与躯干抬高20°~30°,下 肢抬高15°~20°。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就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5、留取血标本,同时查血型与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 6、留置导尿,24小时持续监测尿量。 (二) 积极治疗原发病 (三) 及时、尽早补充血容量 (四)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五)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扩容治疗 (六) 防治DIC,改善微循环 (七) 糖皮质激素与其她药物的应用 护理措施: (一)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二)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三) 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1、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道 2、合理补液 (四) 严密坚测病情变化 (五) 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护理,严密观察药效及用药后反应,防止药液外渗。 (六)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七) 预防感染 (八) 预防意外受伤 (九)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外科学题库 外科休克

第七章外科休克 1.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心静脉压为20cmH2O,血压120/80mmHg,处理原则为C A.适当补液 B.收缩血管 C.舒张血管 D.补液试验 E.充分补液 2.外科救治感染性休克时不正确的做法是C A.应用抗菌药物 B.补充血容量 C.待休克好转后处理感染灶 D.使用皮质激素 E.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3.男,50岁,车祸后6小时入院,神志淡漠,四肢冰冷,血压70/50mmHg (9.33/6.67kPa),诊断为C A.轻度低血容量性休克 B.中度低血容量性休克 C.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 D.中度感染怀休克 E.重度感染性休克 4.女,85岁,因大量呕血、黑便送来急诊。既往有冠心病、肾动脉硬化。立即给予输血、补液及相应的止血措施。指导液体入量及输入速度最有意义参考指标是A A.中心静脉压 B.肘静脉压 C.血压 D.心率 E.尿量 5.治疗外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本措施是补充血容量,一般宜首选平衡盐溶液和C A.糖皮质激素 B.10%葡萄糖溶液 C.右旋糖酐 D.5%碳酸氢钠 E.全血 6.下列关于治疗休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是扩容 B.感染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 C.失血性休克时,止血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手段 D.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使用升压药 E.感染性休克应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7.血压下降在休克中的意义为C

A.是诊断休克的唯一依据 B.是休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C.是估计休克程度的主要指标 D.是组织细胞缺氧的主要指标 E.是休克最早的指标 8.女,45岁,遭车祸时右季肋部撞伤脾破裂。血压80/60mmHg(10.6/8kPa),神志尚清楚,脉搏120次/分,表情淡漠,口渴,面色苍白。估计出血量达C A.400~500ml B.600~700ml C.800~1600ml D.1700~2400ml E.>2400ml 9.中心静脉高,动脉压正常,反映E A.右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B.胸腔内压增加 C.右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不足 D.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E.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10.休克监测中常用的项目是D A.心脏指数 B.血气分析 C.肺动脉楔压 D.中心静脉压 E.心排出量 11.一成人烧伤面积60%,7小时后入院,经注射吗啡、头孢类抗生素和生理盐水1000ml,仍有休克,应考虑为D A.神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E.中毒怀休克 12.女,22岁,腹痛伴频繁呕吐3天,以肠梗阻收入院,血Na+133mmol/L,K+3.8mmol/L,HCO3-8mmol/L,BP80/60mmHg,治疗应首先采取E A.纠正酸中毒 B.纠正低血钾 C.纠正低血钠 D.急诊手术,解除肠梗阻 E.纠正低血容量 13.为感染性休克患者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时,下列各组液体中,首选的是A A.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量血浆和全血 B.以胶体溶液为主 C.等张生理盐水加代血浆 D.葡萄糖溶液加代血浆 E.全血配合葡萄糖

外科休克习题

第五章外科休克 一、填空题 1、休克监测中,尿量能反映肾的灌注情况,如尿量<25ml/小时,比重1、030 表示。 2、休克治疗过程中,动脉压较低,中心静脉压也较低,提示;如 动脉压较低,而中心静脉压偏高,提示。 3、休克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可以帮助判定有无休克及其程度。指数为0、5,一般表示;表示存在休克;2、0以上。 二、判断改错题 1、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 2、测量胃粘膜pH 不但可反映局部组织灌注和供氧情况,也可能发现重度休克。 3、纠正休克引起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是病因诊疗。 4、在所有的情况下,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5、多巴胺具有兴奋α1β1和多巴胺受体作有,其药理作用与剂量无关。 6、α受体阻断剂和抗胆碱能药是血管收缩剂。 7、为了兼顾各重要脏器的灌注水平,常将血管收缩剂与扩张剂先后应用。 8、失血性休克首先可经静脉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全血。 9、损伤后疼痛刺激严重者禁用镇痛和镇静剂。 10、感染性休克是外科多见和诊疗较容易的一类休克。

11、感染性休克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应用抗菌药物和早期手术。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 A .5-20cmH 2O B.10-20cmH 2O C.5-10cmH 2O D .15-20cmH 2O E.5-15cmH 2O 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正常值。 A .6-15mmHg B.5-10 mmHg C.5-15 mmHg D .10-15 mmHg E.6-10 mmHg 3、休克时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A .细胞能量代谢以无氧代谢为主 B .肝乳糖代谢能力下降,引起酸中毒 C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D .细胞的功能失常 E .以上都是 4、休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A.升高血压 B.恢复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恢复心排出量 E.恢复组织的血流灌注 5、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状态

常见外科休克试题及答案

常见外科休克试题及答案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 一、选择题 1.休克的概念是 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 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 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Ⅱ 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变化不明显 D.先兴奋后抑制 E.先抑制后兴奋 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正常或略降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 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肾 D.肺 E.脾 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 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感谢聆听(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

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4.0kP a(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感谢聆听 (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800~1600m

休克的案例分析

休克的案例分析 一、抢救室外区40床,唐洪法,男,岁,因2天前呕吐岀咖啡样胃内容物伴黑便,外院给予止血,输血治疗,于2016年2月5日入观。 、入观诊断:GIB (急性上消化道岀血) 三、入观查体:T : 36.2 HR : 98 次/分,BP : 122/79mmgh ,SPO2:95%. Hb:54g/I, wbc:17*10A9/l,PT:15.1 秒,红细胞:1.58. CTNT : 0.238g/ml 腹部CT 示:肝多发性低密度灶,肝内胆管扩张,慢性肝病可能。 既往高血压5年,。痛风5年。长期饮酒史。 四、休克分: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根绝该病人病情,为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岀血、消化性溃疡岀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岀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 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 )失血 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病因:当血容量不足超越代偿功能时,就会呈现休克综合病征。表现为心排岀血量减少, 尽管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下降。组织灌注减少,促使发生无氧代谢,导致血液乳酸含量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流再分布使脑和心的血供能得到维持。血管进一步收缩会招致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致使体液和蛋白丢失,加重低血容量,最终将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常常有花斑),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外周静脉不充盈,颈静脉搏动减弱,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五,主要治疗:1,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氧饱和监护,吸氧治疗。完善各项检查。 2,禁止进食进水。 3,给予大量补液治疗休克,两路常规补液。 4,使用止血药24小时维持静滴。 5,纠正酸碱平衡。 6,输血治疗。 六,护理诊断:1,有体液不足的可能:与呕吐,黑便造成的体液丢失有关。 2,有失血性休克的可能:与上消化道岀血有关。 3,恐惧或焦虑的可能:与疾病知识不了解,疾病治愈不了解有关。 4,有知识缺乏的可能: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岀血的知识。

(外科学)外科感染、外科休克模拟题

[真题] (外科学)外科感染、外科休克 A1/A2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关于破伤风,正确的描述是 A.可出现尿潴留 B.不会发生骨折 C.严重者神志不清 D.颈部肌肉强烈收缩最早出现 E.光线不能诱发全身肌肉抽搐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2题: 男,18岁,右手背部深Ⅱ度烧伤l0天,近一天出现乏力、头痛及张口困难,不恰当的诊治措施是 A.手背部烧伤部位清创 B.白蛋白20g静脉注射 C.TAT2万U静脉注射 D.10%水合氯醛30ml保留灌肠 E.腰穿脑脊液检查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病人诊断为破伤风,A、B、C、D均为其处理措施。 第3题: 下列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手术是 A.腹外疝修补术 B.主动脉瘤切除血管移植术 C.甲状腺癌根治手术 D.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 E.结肠癌根治术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右手中指受伤,3日后到医院就诊,查中指肿胀,发热,有波动感,最恰当的处理是 A.中指侧面纵形切口引流 B.热盐水浸泡患指 C.抗菌药物静脉注射 D.患指理疗 E.肌注度冷丁25mg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考虑为指头炎,现已有波动感,处理应切开引流。 第5题: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目的是 A.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B.对可疑或确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 C.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杆)菌 D.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E.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6题: 男,25岁,一周前右足底被铁钉刺伤,未作清创处理。近日,感头痛、咬肌紧张酸胀,诊断为破伤风,其发病机制中错误的是 A.毒素也可影响交感神经 B.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 C.痉挛毒素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 D.溶血毒素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E.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内毒索引起症状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破伤风为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症状。 第7题: 气性坏疽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A.补充足够的营养 B.紧急手术处理 C.高压氧疗法 D.输血、输液 E.大剂量青霉素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病因及分类 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一)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其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如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和血浆的同时丢失。失血性休克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肾)破裂出血。 (二)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感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之为内毒素性休克。(三)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四)神经源性休克常由于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五)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三、临床表现 因休克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病程演变过程为:休克前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一)休克前期失血量低于20%(<800ml)。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病人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但脉压缩小[<(30mmHg)],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ml/h)。若处理及时、 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二)休克期失血量达20%~40%(800~1600ml)。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90~70mmHg,脉压差<20mmHg);尿量减少,浅静脉萎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的症状。 (三)休克晚期失血量超过40%(>1600ml)。病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微弱;血 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IC者,可出现 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虽给 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病人常继发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