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

1. 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符号是m .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符号是s .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3 - 1 - 2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

-9m.

2.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时

间的工具是秒表.

3.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在

读取测量值时, 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

一位.

4. 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 应包括数据和单位.

5.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

别, 这就是误差.

6. 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 误差只可以减

小, 不可以避免.

7.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 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2) 改进测量方法;

(3)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考点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

2. 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任

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

介质,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

形式传播, 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 通常情况下,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液体中次之, 在气体中最慢.15 ℃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3. 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叫回声. 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 以上, 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 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 会加强原声.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 人靠耳朵听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

使人听见声音.

2.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 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

3.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a. 声源振动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 之间,b. 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 有正常的人耳.

4.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 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是判断发声体位置的重要基础.

三、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由频率

决定.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

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振动越慢, 频率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简称赫, 符号为Hz . 如果物体在 1 s 的时间里振动100次, 频率就是100 Hz.

2.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或强弱).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振幅越小, 响度越小. 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距离越

远. 听到的声音越弱. 响度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 声音越集中, 响度就越大.

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拉近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控制声音的分散.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

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 音色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

(也叫音质或音品).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就是根据音色不同.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 音色也将变化.例如:有经验的工作师傅, 可以通过听声音而得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4.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 Hz到20 000 Hz,高于20 000 Hz 的声音

叫超声波, 低于20 Hz 的声音叫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 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的来源噪声与乐音的分类:从物理学(客观)的角度看,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主观)的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而凡是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都是乐音.

2. 减弱噪声的途径噪声的控制:噪声的减弱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如给内燃机加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加隔音设备, 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在人耳处减弱, 如戴耳塞. 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消声(消除或削弱噪声源)、隔声(设置噪声的传播屏障)、吸声(吸收声音, 减少反射).

3.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符号dB ), 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重者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考点梳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萤火虫是自然光源,篝火、蜡烛、油灯、电灯等是人造光源.

2. 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引导掘进机开挖隧道等.

同种均匀介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同一种介质, 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 如果介质不均匀, 光在其中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影子:在灯光、阳光或月光下会出现影子, 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果光能拐弯, 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背后去, 物体背光的地方就会亮起来, 就不会有影子了.

日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 如果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 使地球上位于月亮影子区域的人看不到完整的太阳, 就发生了日食.

月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 如果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 使月亮全部或部分位于地球的影子区域里, 人看不到完整的月亮, 就发生了月食.

3. 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 光在真空中速度 c =3×108m/s .

二、光的反射

1.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2. 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 其反射表面是光滑的, 如黑板“反光”这一类现象;另一类是漫反射, 其反射表面是粗糙的,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两类反射都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 )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

2. 平面镜的应用:既可用来成像, 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3. 球面镜:一类是凸面镜, 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 这种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可以扩大视野;另一

类是凹面镜, 如太阳灶, 它对光有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3. 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 会发生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 如池水看起来比实

际的浅,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4. 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 那么反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射出, 这就是反射光路的光路可逆性;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射到两物质的界面上, 那么折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射出, 这就是折射光路的可逆性.

五、透镜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它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又叫发散透镜.

3. 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一般用字母“ f”表示.

4. 凹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发散, 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的交点, 叫凹透镜的焦点. 由于凹透镜的焦点不是真实光线的会聚, 所以叫虚焦点.

六、生活中的透镜

老花眼镜是凸透镜,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照相时, 被照物体必须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使用放大镜时, 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

七、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

1. 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 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

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

2.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在光屏都得不到像, 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 烛

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成像在极远处, 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聚在视网膜上, 形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

2.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太凸,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长, 将

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要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填“正”或“负” ).

3.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太扁平,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短,将光会聚在视网膜后面;需要在眼睛

前放一个凸透镜来矫正.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填“正”或

“负” ).

九、显微镜和望远镜

1. 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 被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 其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 相当于一个幻灯

机, 其目镜使物体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镜.

2. 望远镜:被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有增大视角的作用. 其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当于一个照相

机, 其目镜使物体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镜. 十、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 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 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的光带, 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 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红、绿、

蓝三种色光中, 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光合成. 但红、绿、蓝三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 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 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 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

3.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允许透过的色光

的颜色决定, 也就是说, 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 其他色光全部被吸收. 例如: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 成放大的像, 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物近像远大(物体离焦点越近, 像离焦点越远, 像也越大), 物远像近小(物体离焦点越远, 像离焦点越近, 像也越小), 虚像同侧正(成虚像时, 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像是正立的), 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 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 像是倒立

的)。

八、眼睛和眼镜

1. 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来自物体的光会

①红色玻璃只允许透过红光, 其他色光被

红色玻璃吸收②蓝色玻璃只允许透过蓝光其他色光被蓝色玻璃吸收③ 无色透明玻璃允许透过各种色光;因此, 在烈日下, 常常戴上墨镜来保护眼睛, 比如是红色墨镜, 只有红光能透过镜片射到眼睛上, 其他的色

光均被镜片吸收, 从而减弱射到眼睛上的

光的强度.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也就是说, 只反射与自身相同颜色的光其他色光全部被吸收. 例如:①红色物体吸收非红色光,而反射红光, 反射的红光进入人眼后, 人眼看到了红色的物体, ②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即反射白光, 使物体呈白色, ③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即不反射任何光, 物体呈黑色. 因此夏天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 是因为白色衣服能反射各种色光, 而黑色衣服能吸收各种色光, 另外大型煤气罐、石油罐的表面漆成银白色, 是为了提高它们反射阳光的能力,使罐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 以免发生事故.

十一、看不见的光

1. 红外线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具有

热效应;红外线的热效应最强, 太阳的

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

上的;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

线,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物体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同时, 也在吸收红外线, 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会升高. 红外线的应用很多, 如红外线快速测温仪、红外线夜视仪等. 红外线与红光不是同一回事, 红光是人眼能够看到的光, 在光谱上;

红外线是人眼所不能看到的光, 是没有颜

色的, 在光谱的红光之外.

红外线具有三个特征:

(1) 热作用强(2) 穿透能力强(3) 可用来

遥控

2. 紫外线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可用来灭菌. 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的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紫外线与紫光不是同一回事, 紫光是人眼能够看到的光, 在光谱上;紫外线是在光谱的紫光以外的一种不可见光.

紫外线也具有三个特征:

(1) 化学作用强(2) 生理作用强(3) 荧光

效应

★考点梳理★

一、温度和温度计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其常

用单位是摄氏度,用℃ 表示.

2.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两者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

1 ℃ .

4. 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63℃左右, 读作六十三摄氏度;水银的凝固点是-39℃, 读作负三十九摄氏度.

5. 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

①观察它的量程和零刻度线

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在

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

壁;

③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 ℃至42 ℃,

分度值是0.1 ℃.

二、熔化与凝固

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

化,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凝固.

2.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

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我们称

为晶体, 如海波、冰、

各类金属等等.

3.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 只要不断

吸热,温度就不断的升高, 这类固体我们称为非晶体, 如松香、石

蜡、玻璃等等.

4.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

点,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

同.

三、汽化和液化

l.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

沸腾. 都要

吸热.

2.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 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使自身及周围的温度都降低,故有制冷作用.

3.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这个温度叫沸点.

4.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2) 液体温度的高低;

(3) 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5.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

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和降温.

四、升华和凝华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

象叫凝华.

2.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 过一段时间就变小甚至消失, 这是一种升华现

象.

3. 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 窗玻璃上出现冰花等现象,这些是凝华现象.

4.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有制冷作用, 而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五、物态变化相互关系

如图所示:

! 错误

三个制冷作用:

①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例如, 夏天室

内洒水可以降温.

②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 例如, 用干冰

人工降雨.

③熔化吸热制冷. 例如超市中用冰熔

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

六、水循环与水资源

1. 水循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有的液化成小水滴, 有的凝华成小冰晶, 形成云. 云中的小水滴降落到地面, 是雨, 汇入江河, 而江河中的水又可通过汽化变为水蒸气, 升入天空;云中的小冰晶降落到高山、地面, 就是雪,高山上的雪可以升华直接变为水蒸气, 升入天空;地面上的雪可以熔化后变成水, 汇入江河.

2. 自然界中的水, 总是通过物态变化不停地运动、变化、循环着, 而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 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就是说, 物态变化过程总

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一、质量

1. 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叫做质量.

2.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它不

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或

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 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kg) , 常用

单位有克(g) 、毫克(mg) 、吨(t).

33

换算关系为:1t =103kg,1kg =

103g,1g

3

=10 mg.

4. 测量

(1) 测量工具:实验室用天平, 包括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生活中有杆秤、台秤、磅秤等.

(2) 天平的结构:横梁、平衡螺母、标

尺、游码、分度盘、指针等.

(3)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a. “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

游码所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 “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这时横梁平衡.

d.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 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4) 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b. 要用镊子加减砝码, 并且要轻拿轻放; c.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盘中.

二、密度

1.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m

2. 公式:ρ=V

3. 单位:kg/m3、g/cm3 换算关

系:1g/cm 3=1×103 kg/m 3 33

4. 水的密度是 1.0 ×103kg/m3 , 读作 1.0 ×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的物

理意义体积是1m3水的质量是 1.0 ×103kg. 5. 正确理解密度:①密度是物质的一

种特性, 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 不

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②密度与物

体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跟物质的种

类有关;③同种物质的密度跟状态

有关.

6. 物体密度的图象如图所示:ρ甲>

(2)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m、V

(3) 测量工具:质量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由量筒测出,形状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用刻

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

(4) 量筒的使用

①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利用排水法也可以间接测出固体的体积.

②使用前要先认清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5) 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①测固体的密度时, 测量固体的质量

应放在测体积之前, 因为固体放入量筒内会变湿, 再测量质量便会增大误差.

②测液体的密度时, 先将液体盛入烧

杯中, 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待倒入量筒内一部分液体并测体积后, 再测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被测液体的质量m=m1-m2,按照这样的步骤做, 误差要小

一些.

8. 密度知识的应用

(1) 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 有些物体

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 用公式m =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已完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物理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的。观察和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英国科学家牛顿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出生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新的认识。 ◆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算值,还要注明单位。 ◆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巧记方法:km→m→m m→u m→nm m→d m→c m→mm 每下一级扩大103 倍每下一级扩大10倍

◆科学探究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④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相同温度下三者关系如下: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在各种物质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三要素: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⑴噪声的两种定义: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成为乐音。)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其他声音都属于噪音。 (保证人们正常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保证人们听觉器官不受损,声音不能超过90dB。)⑵如何控制噪音: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出减弱。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吸音﹑消音﹑隔音。 ⑶声音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声呐、B超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清洗钟表、出去 人体内结石等。 第三章光和眼睛 ◆生活经验和观察实验告诉我们,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转播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光的现象可以解释,如影子的形成和日食、月食等。 ◆物理学中,常用字母C表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取C=3.0×108 m/s光在水、玻璃、空气和真空中的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真空、空气、水、玻璃。 ◆牛顿在1666年做过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色彩之谜。太阳通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识记知识之概念篇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 6、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μm=0.000001m=10-6m; 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 ④1μ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 (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10-2m2;③1cm2= 0.0001 m2 =10-4m2;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 (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3)读。读数时,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8、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 ....,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利用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 .......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3)误差不可避免 ......,只能尽量减小,错误 .....。 ..是可以避免的 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 14、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观察液面 到达的刻度,即为液体的体积。读数 ...相平。 ..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处 16、科学探究的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7、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 ..。摆长越长,摆动一 ..,只与摆长有关 次所需的时间越长。 18、在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如果你家 的摆钟老是走得比实际的要快 ..,你可以将摆锤下面的螺丝向下调节,增长它的摆长。 19、正确估读三法: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估读呢?分下面三种情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附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在读取测量值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应包括和。 5、值和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6、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不可以。 7、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1)选用的测量工具; (2)改进; (3)多次测量求.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传播途径 声音靠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 中最慢。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 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振动频率在Hz到Hz之间, b.要有传播声音的, c.有正常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配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识记知识之概念篇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 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 )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光年(l ·y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和纳米(nm )。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有小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和纳秒(ns ) 6、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 1km=1000m=103m ;③1dm=0.1m=10-1m ;④1cm=0.01m=10-2m ;⑤ 1mm=0.001m=10-3m ;⑥1μm=0.000001m=10-6m ;⑦ 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 ;②1min=60s ;③1ms=0.001s=10-3s ; ④1μs=0.000001s=10-6s ;⑤1ns=0.000000001s=10-9s (3)面积单位: ①1km 2=1000000m 2=106m 2;②1dm 2=0.01 m 2 =10-2m 2;③ 1cm 2= 0.0001 m 2 =10-4m 2 ;④1 mm 2=0.000001 m 2 =10-6 m 2 (4)体积单位:①1dm 3=1L=10-3m 3; ②1cm 3=1mL=10-6m 3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 明单位。 8、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利用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 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 (3)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 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 6、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 ⑥1μ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 ④1μ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 (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 =10-2m2;③1cm2= 0.0001 m2 =10-4m2; 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 (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③1L=1000ml ④1m3=1000L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读数时,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8、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 ..........,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利用多次测量取平 均值 ..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3)误差不可避免 .....。 ..是可以避免的 ......,只能尽量减小,错误 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 10、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11、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1)方法一:①用一细线沿硬币边缘一圈后做好记号,②把细线拉直后放在刻度尺上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 1m=10 um=10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新课标第一网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三、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5.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或杠杆平衡时,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1 221L L F F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 、G 、M ;属省力杠杆的是A 、 B 、 C 、 D 、 E 、H 、I 、L ;属等臂杠杆的是J 、K 。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省距离。 【提供的杠杆是:A 、撬棒。B 、抽水机手柄。C 、独轮车。D 、钢丝钳。E 、汽水瓶盖起子。F 、摄子。G 、理发剪刀。H 、羊角锤。I 、道钉撬。J 、定滑轮。K 、天平。L 、动滑轮。M 、钓鱼杆。】 1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用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 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5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5 1。 第七章运动和力 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

八年级物理下册 知识点归纳 粤沪版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 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8.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19.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0.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1.三种杠杆: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八下)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更粗糙。 2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杠杆: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4、力臂(L):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25、杠杆上有二个力,分别是动力(F1)和阻力(F2) 二个力臂,分别是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26、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转动叫杠杆的平衡。 2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公式中:F的单位是N,L的单位是m)。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2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要保持水平静止。 钩码的重作为作为动力(F1)或者阻力(F2) 29、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如:撬杠,起子,铡刀,手动抽水机) 特点: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长度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如:钓鱼竿,筷子,手前臂) 特点: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如:天平) 特点为: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30、滑轮分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31、定滑轮: (1)使用时滑轮轴位置固定 (2)特点:不省力,拉力F=G物,可改变拉力方向 (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32、动滑轮: (1)使用时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 (2)特点:省一半的力,拉力F=(G物+G动)/2 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时,拉力要匀速竖直向上。 (4)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33、滑轮组 (1)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2)滑轮组省力判断: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 1m=10 um=10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新课标第一网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三、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著名科学家及其事迹 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论》 伽利略——实验物理学先驱——发明望远镜——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 牛顿——经典物理学奠基人——牛顿三定律——发现万有引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爱因斯坦——相对论 玻尔——量子力学奠基人 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奖——镭的发现者 2、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3、科学探究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快与慢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 m)、分米(d 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 ),毫秒(ms),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1mi n=60s ,μs 10ms 101s 6 3 ==。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A4

八年级物理识记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 6、单位换算关系: (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 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μ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 (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 ④1μ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 (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 =10-2m2; ③1cm2= 0.0001 m2 =10-4m2;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 (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读数时,要估读 ...,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8、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 ........的方....,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3)误差不可避免 .....。 ..是可以避免的 ......,只能尽量减小,错误 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 10、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11、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1)方法一:①用一细线沿硬币边缘一圈后做好记号,②把细线拉直后放在刻度尺上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 (2)方法二:①把硬币放在刻度尺上滚一圈后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②硬币直径为d=L/π;(3)方法三:①用刻度尺在纸上画一直线,把硬币沿直线滚一圈并作好记号,②用刻度尺测量出硬币滚过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③硬币直径为d=L/π。 (4)方法四: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如图1-1所示)。 (图1-1)(图1-2) 12、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的方法:(1)方法一:①把圆规打开一个小角度,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L0,②用此圆规在曲线上量出总段数为n,③曲线长度为L= L0/n。 (2)方法二:①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为n,②测出硬币的圆周长为L0,③曲线的长度为L=n L0。 13、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 , ③细铜丝的直径为d=L/N(如图1-2所示)。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考点梳理★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 秒,符号是s.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 分度值,在读取测量值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应包括 数据和单位. 5.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 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6.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减小,不可以避免. 7.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 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考点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介质 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比 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靠耳朵听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骨传导的传声 性能比空气好.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振动频率在20Hz到20 000Hz 之间,b.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有正常的人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发声体位置的重要基础.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 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物体在1 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 2.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 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响度与 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就越大. 学习资料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 5.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 1×L 1=F 2×L 2;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1 221L L F F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