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报道

京剧进课堂报道
京剧进课堂报道

京剧进课堂报道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经过认真的

调查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21年10月开始开展京剧进课堂工作。旨在以“京剧

进课堂”为载体,了解京剧相关知识,在“唱、念、做、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京剧

艺术的兴趣、爱好,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艺术审美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好这项工作,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下发了“致家长一封信”,广泛征求家长意见。二是聘请京剧团的专业演员,面向全体师生进行了京剧知识的

专题讲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京剧兴趣、愿望。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我们组建了男团、女团,并起名小梅花京剧社。由于京剧进课堂处于实验阶段,因此我们在聘请专业教

师授课的同时,要求所有音乐教师都参与学习,并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制度,为今后京剧进课堂在我校全面铺开奠定基础。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三定”,既定地点,学校新建两个京剧专用教室;定时间,每周三、四下午2:30----4:00为活动时间;

定内容,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及内容包括京剧唱腔、身段、化妆、服饰等相关知识,确保京

剧进课堂科学合理的推进。

虽然京剧进课堂开展时间不长,但从孩子们的一招一式上已经看到变化。因此我们有

理由相信,有领导的重视,有专家的指导,有学生浓厚的兴趣,有我们不断的努力,京剧

进课堂一定能在我校结出丰硕的成果。

京剧走进课堂的内容

1.架构京剧艺术通识教育大课堂

京剧进入中小学生课堂,我认为并不是音乐课一门课的教育任务,而应该是语文、音乐、美术、历史、体育等课程共同的任务。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分

都充分发展又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的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人生故事的舞台样式。在戏曲

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局限在学唱京剧这个层面上,对儿童来讲,京剧距离

他们生活相对比较远,舞台上反映古代的事件居多,如果直接从唱腔入手,孩子们不容易

听懂,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因此,从调动学生的感官人手,关注和挖掘课程的人文性质,

注重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京剧艺术,这里离不开文学、历史、美术等学科的

渗透。在语文教学时,可以讲解戏曲中曲词、道白的文字性或戏曲的写意性,孩子们往往

会沉浸于古典戏曲优美的曲词、意境欣赏中,既辅助了教学方法,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在

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剧目辅助教学,如讲述宋金历史时,选择《抗金兵》

的京剧故事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可以结

合京剧的乐器、角色的扮相、服装、道具、脸谱、做功等等讲述,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得到充分发展,如在教唱京剧的过程中,穿插形体基本功练习、学画脸谱,这样让孩子们

不是一动不动的学习,而是动静交替,既激发他们学习京剧的兴趣,又促进体能、智能协

调发展。

除了学科间的渗透,学校还应该举办专门戏曲知识讲座和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

赏戏曲。对于戏曲的欣赏,如果不了解戏曲美在何处,学生自然不感兴趣,戏曲观众如果

和电影观众、话剧观众一样看戏,那会毫无收获,甚至对看戏产生抵触。教会学生怎样看戏,是让学生主动走近戏曲的重要因素,学生了解的知识越多,看到的、看懂的东西就越

丰富。如,给学生讲了戏曲虚拟表演的“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他们在看

戏时会格外注意戏曲舞台上场景、道具的象征意义,他们会看懂演员用手做出开门或关门

的动作就表示这里有扇门,用一根鞭子表示一匹马或一头驴。由浅变深的通识教育方式向

广大少年儿童普及讲解京剧有关方面的艺术知识,萌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引导学生从

美学的视角审视京剧艺术,挖掘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感,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戏曲的美育作用。

2.营造京剧艺术教育大环境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浮躁的艺术教育观念:学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使学

生通过艺术特长的手段考入大学。这种功利观念使学习被教育部承认的特长成为一时之风,在学校,艺术教育重视的是器乐、舞蹈、美术等有助于高考降分的科目,“艺考热”助长

了这种风气,社会上的此类兴趣班层出不穷,而戏曲等传统艺术却遭到冷遇。早在2000年,太原市少年宫、青年宫就开设过京剧课外兴趣班,但由于它不被作为特长为人重视,

只能昙花一现,很快解散,而音乐、舞蹈等在太原却有数量众多的课外培训班。所以,京

剧进课堂,必须改变功利性的艺术教育观念,它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任务,而是需要社会

共同的努力。

京剧进入中小学生课堂,也不只一项课程任务,它的教育载体并不只是在课堂,而且

在广阔的校园、社会。戏曲教育的观点不应只局限在学校教育这个圈子内,而要放开视野,把社会环境、信息环境都纳入教育的视野之内,构建一个“大”的戏曲教育观,营造京剧

艺术教育大环境,拓展学校教育的空间和时间。

首先,戏曲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剧场。选择好的剧目组织学生到剧场观摩现场的戏曲表演,让学生亲身接触戏曲,用京剧艺术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比如,当学生有一些初步的

京剧知识后,为他们选择观赏性较高的武戏,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往往一个亮相就能博

得台下观众的满堂彩,在演出过程中,翻跟头、三节棍、九节鞭的对打功夫,一系列流畅

动作的一气呵成,足以使学生对此着迷而流连忘返,从而对戏曲产生浓厚兴趣,愿意再次

走进剧场。也可以选择优秀的地方戏剧的观摩来引导学生的戏曲学习热情,如在山西,晋

剧老生谢涛表演的《范进中举》、《傅山进京》受到广泛好评,可让学生到剧场学习,学

生不仅可以看懂了这两部戏,而且还能被戏中的故事、人物深深感染。

其次,戏曲专业学校应该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走进中小学校,给学校的师生进行舞台

演出和普及辅导等。专业戏曲院校师生在这里可以有多种作用,可以帮助中小学设计课程,可以进行师资培训,帮助解决中小学戏曲老师缺乏的问题;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习京剧的

孩子与京剧艺术家同台演出,让孩子们兴奋起来,让京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一种内

在需求。

多种方法的协调配合使用可以促进“京剧进课堂”顺利开展,“京剧进课堂”将在艺术教育探索上显现重要价值。它不仅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感受到传统艺术的感染力,它更是一种素质教育的实验,它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以多种教育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转变单一的美育观念,使艺术摆脱功利主义的纠缠,营造真正的热爱艺术的文化艺术氛围。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它将为传承传统艺术寻找一条便捷之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京剧进课堂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打造我校京剧特色的艺术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营造浓厚的京剧艺术氛围,为人文实小建设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校京剧艺术进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京剧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与京剧相关的知识,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全校学生人人能够会唱规定的京剧曲目,人人知道一些与京剧相关的知识,着力打造精品京剧节目,在全校形成浓厚的京剧氛围。 三、实施原则 1.教学与娱乐相结合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寓教于演。 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普及京剧知识和能够完整试唱规定曲目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京剧艺术水平。 3.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京剧知识的普及和教学要以校内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四、具体措施

1.普及京剧艺术进课堂。从2009年秋学期起,全校所有班级全面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普及京剧艺术教育。 2.落实教学课时和内容。将教育部确定的京剧经典唱段作为教学内容,认真组织教学。京剧教学每学期安排不少于10课时,载体课程为音乐,适当利用艺术活动学唱、演练。 3.组织教师培训。重视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认真挑选教师参加京剧艺术学习培训,培养人人能够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使开展京剧艺术进课堂工作得到落实和保证。 4.成立京剧少儿表演艺术社团,以学校童星艺术团为主体,以推新育人、传递最新艺术信息、传达最新教育理念为己任,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专业的艺术教育服务,从而活跃全校学生的业余和假期生活,为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全省京剧进课堂的品牌学校,为繁荣京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5.定期进行总结交流。每学期召开一次京剧进课堂座谈会,举行1-2次京剧进课堂教研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京剧艺术文艺表演,及时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研讨京剧进课堂有关问题,不断拓宽工作面,提升工作质量。努力在学校形成京剧特色的艺术教育,使京剧艺术进课堂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活动设计 在课时设计和活动内容计划中,从我校学生特点出发,以“听听、唱唱、学学、做做”为原则,既要落实教育部指定唱段的教唱,还要适当补充曲目,以及开展其他形式的活动,与德育、美术、语文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 传统戏曲第24课京剧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京剧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京剧在中国的地位; 2、对京剧的脸谱和京剧的角色有初步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感受中华国粹--京剧的魅力,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感受中华国粹--京剧的魅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讨论法、范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空白脸谱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喜欢春节晚会吗?对哪个节目印象最深?欣赏2015春晚中羽泉演唱京剧的节目 师引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京剧,感受国粹——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师生谈话引出视频内容,并让学生跨界主持,再引本节内容跨界了解京剧,让学生感受自然而然。歌手羽泉学生是熟知的,他们演唱京剧,学生也会感到好奇和喜爱,对本节了解学习京剧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1、京剧的起源 师讲述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京为乾隆庆贺八十寿诞,随后其他徽班也进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徽班与来自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逐渐就形成了一种以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的新剧种——京剧 2、京剧的行当 生介绍自己对京剧角色的了解,师展示“生旦净丑”照片,帮助学生了解角色分类[设计意图]展示生旦净丑的图片,是帮学生形象地了解具体的分类。 3、脸谱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脸谱,也在一首歌里提到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小组合作创作脸谱,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安排了说脸谱、唱脸谱和画脸谱三个活动,由浅入深地认识脸谱。先让学生说自己熟识的脸谱,再听歌中唱到的脸谱,帮助学生有一个感观上的认知。最后让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脸谱并涂上颜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认知水平。

音乐(京剧)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以京剧念白《报灯名》为学习内容的一年级音乐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内容,我力求遵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听、说、看、模仿、表演等音乐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表演的特征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 (二)理论依据 1、“推进京剧进音乐课堂”相关文件指出: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应该面向试点学校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习一点基本的戏曲知识,听懂、学唱一些经典的唱段,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感受京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由衷的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艺术感到自豪。 2、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京剧的学习同样以此为依据,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京剧,在亲身参与聆听、模仿、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京剧艺术。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灯官报灯名》这个唱段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是京剧丑角的一段念白(京白)。讲述的是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巧施妙计教育宋仁宗认母的故事。 丑行的人物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性格开朗、乐观,从扮相到表演滑稽幽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段念白里包含了很多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典故,非常生动有趣,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很好素材。教师主要选择张继宝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道理。 京剧中的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一种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的“京白”。《报灯名》是一段经典京白,内容通俗,语音、语调接近生活,很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铿锵悦耳,比较易于一年级学生学习。所以这一内容编排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作为学习和了解京剧的起点,非常恰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最新教育文档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认可。 京剧是二百多年前汉剧与徽剧“两下锅”的产物。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至嘉庆年间汉戏来京,四大徽班与汉剧艺人“两下锅”共同演出,在相互融合中,又从昆曲、梆子腔等剧种中不断吸取营养,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1840年后京剧正式形成于北京,不仅成为京城戏曲舞台的主流,而且开始向全国传播,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京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戏曲的三百多个剧种里,京剧虽然诞生很晚,却后来居上,荣登“国剧”的宝座,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由于诸多的原因,当代京剧的发展却面临着困境。1.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2.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3.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很多剧场演不了;4.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5.电视及多元艺术的冲击。 2008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京剧进入小学课堂。将京剧纳入学校教育非常必要,这是传承京剧的重要举措和良好开端。但学生

没有基础,只靠学唱几个名家名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较完整地接受京剧知识比较困难。作为一名戏曲鉴赏课的教师,我颇感责任重大,思考怎样使京剧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和世界同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一、京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由于京剧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理解相对缺乏,很多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只是通过电视剧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学生觉得京剧距离我们越来越远。1.念白、唱腔听不懂;2.程式化的表演看不懂;3.传统剧目内容不懂;4.行头繁杂读不懂;5.角色行当搞不懂。这样学生就有陌生感、距离感。虽然在教学规定的唱段当中,有不少是现代京剧,样板戏虽然易学易唱,但也不如流行歌曲上口。而且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光从简单的学唱入手是不够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艺术的核心。 二、入门要了解京剧的行当, 京剧是程式化艺术,表演、剧本、行当、音乐、化妆、服饰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尤其是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作为戏曲中的人物,最终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若干分支,分支以下又有细目,各有其固定的程式和表演特色。行当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的。 要想看懂京剧,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分辨各个行当中的人物,

京剧进课堂是否符合地方实际

京剧进课堂是否符合地方实际 发表时间:2013-10-16T10:37:35.903Z 来源:《赤子》2013年5月下总第282期供稿作者:廖吉友[导读] 当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理所当然,但作为教育第一线的音乐教师,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困惑。廖吉友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苗族自治县黄都中学,贵州遵义 564309)摘要:京剧能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但各地方的各剧种也能起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作用,于是,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去欣赏京剧,理解京剧作品的内涵即可,而要去教唱京剧,恐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词:京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2008年2月下旬,一条名为《教育部将在十省市区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点官方的解释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当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理所当然,但作为教育第一线的音乐教师,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困惑。在我国,戏剧的种类繁多,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安徽的黄梅戏、广东的粤剧,不同的剧种都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尽管如此,我国的戏剧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国的传统剧种受到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强烈冲击。这样一来,为了响应十七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号召,并明确表示不会在不同的省份推行不同的戏种教育。既然每一种剧种都是相应民族与地方的优秀文化,那么,为什么要强行推行京剧而不让各地自行决定戏剧的剧种呢?每一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它自己的剧种,而每一种剧种都和京剧一样平等,一样重要,都有传播和弘扬的需要。地方风俗、习惯、方言等地域特征,离开了地域文化,任何剧种都难以继承,难以发展,更难以传播。这是地方剧种能够之所以能传播至今的原因。所以,只准京剧进课堂这是否符合学生规生活规律?也是否符合艺术多样性的规律?京剧进课堂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配备,在中小学,特别是一些较薄弱的中小学,有多少音乐教师是专业的,他们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连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演唱(奏)技能都还有待于提高和培训,更不要说是对京剧进行教学。就算有些老师有唱京剧的技巧,但对曲目背后的故事是否了解和理解,又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长期以来,学校招聘音乐教师最关注的是器乐、声乐,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是钢琴,声乐、合唱指挥和即兴伴奏。有了这些条件后,有多少教师懂唱京剧?有多少教师能读懂京剧的内涵?有多少教师有教京剧的资格?京剧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内涵深厚丰富,曲牌众多,即使专业京剧演员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很难让教师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京剧的唱腔和文化内涵。缺少这方面的素养,如何教学生?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而在一些中小学,素质教育被应试教育挤到了一边。小学每周两节音乐课,中学每周一节,即使每周一两节音乐课也很难保证,特别是初三年级,音乐课往往被其他学科所占用。现在的学生都满足于现实生活,满耳都是流行音乐,脑海里只有周杰伦、李宇春……,他们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京剧进课堂是否满足儿童本能的兴趣与趣味,是否尊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任何具有新鲜感的东西才能受学生喜欢和接受,而京剧的精髓并非那么容易掌握,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基本表现形式,要求样样下功夫,而作为青少年的孩子们,有这些精力和时间吗?京剧的表演需要场下观众的配合,而在教室里让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久而久之,学生们还有新鲜感吗?不能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就达不到艺术熏陶的效果。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们有欣赏戏曲的兴趣,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是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京剧进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新华网。 [2]京剧进课堂还要跨几道坎?可否改为"戏曲进课堂" 新华网等。

初中音乐_走进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媒体播放视频,李玉刚《梨花颂》 师:戏曲剧种?生:(京剧) 师:板书课题——“走进京剧” 新课学习: 1、京剧的起源: 师: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教师总结。 2、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师:通过衣着打扮来区分四大行当 3、京剧的四大功夫 唱念做打 师: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1)唱一唱 媒体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吊嗓子: 波浪音:同学们身体保持正直,伸出右手,手心朝下,跟着老师做

yi 螺旋音:伸出右手,指尖朝下,做螺旋上升的动作,跟着老师做 根据刚才吊嗓子的的感觉,让我们也来过一把唱京剧的隐。 屏幕出示歌词,学生小声的哼唱 师:总结“唱”的特点及重要性。 (2)念一念: 视频《拾玉镯》 生:体会居中两个人物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念分为(京白、韵白),各属于哪一种 让学生练一练剧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京白和韵白的特点。小组练习,展示或找两位同学来表演。 (3)做一做 视频:《卖水》 看剧中人物都做了哪些动作,你能否模仿出来? 生:小组讨论,跟老师学动作。 找学生表演,进一步体会做的动作

拓展延伸:播放视频《拾玉镯》 生:思考,他在干什么?舞台上有没有实物?有没有伴奏等 总结出做的特点:夸张 无实物,虚实结合 身段表演(手眼身法步) (4)打一打 视频两段,有什么区别? 总结出:把子功夫:兵器武打功夫 毯子功:翻跃腾扑等技艺 总结回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要多多的接触京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京剧票友,为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在京剧的音乐声中,师生用京腔京韵的调子问候下课。

京剧进课堂教学设计《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材分析: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欣赏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表现剧种人物李铁梅明朗的性格和天真的神态。本课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历史、京剧脸谱、京剧行当、京剧服饰、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等溶入其中。 教学设计: 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孩子,尤其是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小学生,更应该了解她;作为教师,更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我觉得戏曲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她当成历史文物一样来瞻仰,而是让学生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这是我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2、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戏曲欣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 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 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3.通过学唱,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 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上过美术课,谁能说说美术课上,你们用彩笔都在那里做画呀? 生:纸上、画布上。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种在脸上做画的艺术。(播放京歌《说唱脸谱》)这些脸谱漂亮吗? 生:好看。漂亮。 师:什么艺术门类里才有脸谱? 生:京剧。 师:京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她起源于安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的艺人们就来到北京进行

浅谈京剧走进幼儿课堂

浅谈京剧走进幼儿课堂 【摘要】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目前,京剧艺术已经被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对于幼儿园,教学内容是因人而异,因园而异,没有统一的课程安排。但“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精粹这一目标是不变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强调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北京少儿京昆艺术教育学会会长汪锦生女士承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国民族文化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并将京剧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运动之起点。在大力提倡京剧艺术的今天,大力提倡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孩子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京剧艺术表演,对京剧产生了好奇和想模仿的心理,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还能对京剧置若罔闻吗?于是,本篇就从京剧的三大艺术特性来简单地介绍京剧的魅力,并结合学前教育谈谈京剧的功用,最后针对幼儿的年龄及学习特点,总结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教授方法以及注意的事项。【关键词】京剧课堂兴趣激发传承游戏 一、京剧的美学特征 (一)京剧的综合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在中国最具代表性,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不但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而且还是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的综合艺术。鉴于京剧艺术的这一特点,表演者通过唱、念、做、打、舞等各种表演技巧来塑造出各种类型和各种性格的艺术形象。这样就使观众从音乐、形体和美术方面受到启发和感染,同时也感受到舞蹈和音乐的优美。也正是这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鲜明的形象化的艺术语汇,使京剧艺术能够超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找到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知音,受到欢迎。 (二)京剧的程式性

京剧进课堂教学设计《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一、教材分析: 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欣赏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唱段,表现剧种人物李铁梅明朗的性格和天真的神态。本课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历史、京剧脸谱、京剧行当、京剧服饰、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等溶入其中。 二、教学设计: 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孩子,尤其是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小学生,更应该了解她;作为教师,更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我觉得戏曲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她当成历史文物一样来瞻仰,而是让学生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这是我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2、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戏曲欣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3、通过学唱,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

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上过美术课,谁能说说美术课上,你们用彩笔都在那里做画呀?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种在脸上做画的艺术。 (播放京歌《说唱脸谱》)这些脸谱漂亮吗? 师:什么艺术门类里才有脸谱? 师:京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她起源于安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的艺人们就来到北京进行演出。在不断演出中他们吸取其他剧种的营养,进一步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逐渐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师:现在的京剧已经走出国门,许多外国人都远度重洋,来学唱京剧、学画脸谱。 师:我们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热爱我们民族文化? 二、通过欣赏了解京剧 1、初听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师: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演唱一段京剧。 (教师现场演唱京剧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好听吗?喜欢吗?

京剧进课堂

2008年,来自教育系统的第一声春雷就是京剧进课堂。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教育部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并且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各选20所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虽然,我校不是试点单位,但我们也在积极的做着这项工作。 学期初,学校就聘请了原沈阳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李麟童老师、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京剧教授、国家一级演员汤晓梅老师为音乐教师们进行了专门的京剧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以后,音乐教师们都有了一定的进步,随后,我们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了京剧进课堂的试点教学。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好,起初,学校内一种观点认为,孩子们不会喜欢,因为现在孩子喜欢流行歌曲,追星,或者少男少女们的展示活动、选秀活动。然而,京剧课开设后,学生们却表现出相当的热情和喜悦,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们认为,京剧进课堂至少有三个好处。一、京剧文化可以得到传承。京剧是中国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化的东西需要传承,一代一代人地传承。如果优秀的文化都没有了,都不能传承下去,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二、京剧自身包含了一种民族气节,它可以宣扬一种民族精神,它可以让人振奋,它可以培养孩子的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在唱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们耐挫能力。三、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普及文化,还可以发现人才,从中培养京剧事业的继承人。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挽救和推广是很有必要的。在中小学教学中,注入民族文化的元素,推崇、推广民族文化,应该说是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在教学上注重渗透民族艺术教育,有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音乐课上,孩子们学唱京剧选段。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最起码也可让学生对祖国的艺术瑰宝京剧知识有所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 我们深知,京剧进课堂,许多条件尚不具备,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教育部门

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三点思考

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三点思考 摘要: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今年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全国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本文从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会有利于京剧的传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有利于为传统文化艺术振兴探路等方面探讨了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从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曲目选择以及以往的成功先例、国家的政策支持、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建议。初步回答了京剧要不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行不行,京剧如何走进中小学课堂等三个疑问。 Abstract:Outstanding cultural heritag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year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of the Beijing Opera music curriculum, and in the 10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the election of the 20 pilot school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king Opera into the classroo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Beijing Opera, is conducive to good training students the art of cultiv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ulture Pathfind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eking Opera int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alk from the Beijing Opera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into the repertoire choice and the success of past precedent, the state's policy suppor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aspect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opera into the classroo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further strengthening teacher force, and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The feasibility proposal. Responded to the Beijing Opera needs to be walked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途径

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途径 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当代青少年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丰富的 人文和文化素养等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习京剧的出发点, 是让他们在童年阶段接触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对京剧的保护、传承与普及都是极好的机会,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扩展思维能力,引 导正确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小学生学习京剧,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京剧选段,而在于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了解 了更多关于戏曲的知识,提高国民素质,激发爱国热情。当然,京剧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的教育者、戏剧专家认为、耐心、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从培养青少年对京剧艺术 的兴趣入手,开展“好京剧进课堂”这项重要的工作。 一、提高在职音乐教师的京剧艺术水平 京剧进校园无疑是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那么在京剧 进课堂的同时,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在职音乐教师的京剧艺术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系统的戏 曲文化知识和专业的表演技能。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先有一桶水。所 以教师只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戏曲艺术培训才能做到以其专业的素质与技能去科学的、有效 的把握京剧艺术教学过程,而不是业余似的课外活动。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京剧艺术水平,才能够更好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从入门知识的传授开始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京剧有其独特的魅力,只是不为当代青少年所认知,原因是因为京剧节奏太慢,“一句 话咿呀啊半天”,听不懂不耐烦,对京剧加以贬斥。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没 有入门之前给人以乏味的感觉,一旦入了门,就知道这些唱段实在是天籁之音,必将乐此不疲!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我们要从入门的知识传授开始,从零距离接触,使其对京剧艺术 有新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愿意主动去学习它,而不是把学习京剧当成一种负担。为了能够顺利的开展京剧课程,就需要老师采取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开设京剧欣赏课程,欣赏京剧脸谱与服饰,欣赏名段和动作,通过讲解京剧文化、演唱、 表演等方面的京剧知识,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京剧唱腔,学唱京剧选段。京剧的演唱变化多段,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推荐不同节奏的京剧选段作为学生欣赏京剧的启蒙,用符合他们口 味的唱段来拉近他们与京剧的距离,从而培养中小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三、筛选优秀的京剧选段供学生们学习 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教育部已经将京剧唱段 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确定了15 首优秀的京剧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比如《报灯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等曲目唱段。这些曲目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唱的也有念的,这些比较符合中小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实际要求,也较能为中小 学生亲近、接受和掌握。 此外,新秀的精彩演唱比较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抓牢学生的视线。例如:星光大道 2006年杀出的一批黑马—男扮女装的李玉刚演唱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及由此曲而 作的原创歌曲《新贵妃醉酒》。接下来再介绍同为男儿身的中国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学生会很有兴趣地听下去。京剧童星—四岁女孩刘小源演唱的《野猪林》、《智斗》选段,七岁男孩王陶阳演唱的《空城计》、《文昭关》、《珠帘寨》等选段,让学 生在轻松的欣赏中感受京剧唱腔及表演的五彩纷呈、精彩奇特,京剧也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京剧进课堂之我见

京剧进课堂之我见 近日,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争论沸沸扬扬,除了对应该进课堂的民族戏曲是否仅仅京剧外,也对在选定剧目中包括了太多的“样板戏”提出了异议,甚至有戏曲界的代表在“两会”上向教育部的负责同志提出了质疑。 我认为这样生动活泼的争论是大好事,可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美育教育。 首先,应该肯定将京剧引进学校的提议者是出自一片好心,他们见今日社会上低俗的“西风”、“流风”泛滥,担忧今后我国的青少年们会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忘记,因此方才提出将京剧作为学校音乐教材的。可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宽广的国家,全国仅地方戏曲就有数百种,比京剧历史更悠久、艺术更精致、群众基础更深厚的剧种尚多,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部门为何仅仅垂青于京剧,难道其他剧种就不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另外,京剧以及众多的民族戏曲尽管都悠扬动听,但它们都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丰富多彩的戏剧,人民欣赏戏曲除了听其优美的唱腔之外,还要观看其生动的表演艺术,讲究的是唱、念、做、打(舞)俱佳,若真心要提倡民族戏曲,不如在校中开设比较全面的戏曲课,而不必将其仅仅附属于音乐课程之内。 其实,一个艺术品种在群众中的广泛流传往往不仅在于政府或学校的提倡推荐,例如,国家的文化教育领导部门从来没有正式提倡过流行音乐,可是为什么它竟能以“铺天盖地”之势于改革开放之初就

传遍了神州大地,甚至有专业音乐、戏曲工作者竟一度弄起了“摇滚京剧”,有的戏曲演员也试搞“戏歌”呢今天看来,上述的尝试都未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承认,只好偃旗息鼓回归传统了。 至于“样板戏”,不过是我国戏曲改革或是革命题材音乐、戏剧创作的一部分成果,被江青等“窃取钦定”并加以利用而已,它们的艺术成就有高有低,老一辈文艺家如巴金曾写过即使“文革”已经结束,一听“样板戏”还是心惊肉跳之类的话,其实,许多和巴金在“文革”有过同样遭遇的人们都有过类似的感受,这板子只能打到“四人帮”及其在文艺界的帮凶们身上,“样板戏”本身及其当年的创作和表演者们除了其中沦为“四人帮”帮凶的少数人外,是无法为这样的后果负责的。而且,当初最早参加这些现代题材京剧的创作、表演人员当中,也有人在后来的“文革”风云中还曾惨遭“四人帮”的迫害,例如阿甲和赵燕侠等等。实际上,在“文革”后的今天,人民已经对这些作品做出了选择,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京剧《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由于比较准确地反映了革命的历史和塑造了人物形象,艺术上也比较精致、完整,就能够留存至今并能以全剧或选场的形式经常演出。而当初也曾经被“四人帮”大吹大擂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却已经悄然无声,尽管它比据以改编的歌剧原著更“革命”。另一部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创作的京剧《海港》也不见了踪影……今天,我们如果将这些作品中的一些精粹和传统戏曲中的精粹同等看待,将它们作为“教材”让青少年们传唱并无过错,关键是要比例适当。

戏曲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戏曲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戏曲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文/黄琼瑶 08年3月,教育部开展“京剧进课堂”实验试点,一石激为此,我起千层浪,引起人们对整个戏曲进课堂的广泛思考。们申报了省级课题:关于戏曲音乐进入学校音乐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年多以来的课题组的实践与研究,获得了初步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江苏戏曲进课堂现状 江苏作为“京剧进课堂”试点省份,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8市的22所学校参与京剧试点,在积极进行京剧试点的同时,也进行其他戏曲品种的探江苏省音乐专业委员会在南京举办了江索研究。09年3月, 苏省中小学音乐教师戏剧表演教学培训,并编写地方戏曲进淮剧、扬剧、锡剧等一些具有代课堂教材,内容包括柳琴戏、表性的江苏地方戏曲。09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地方戏曲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地纷纷展开实践探索。在常州,各试点学校既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将京剧、昆剧作为戏曲进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将本地特有剧种锡剧引入课堂;在常熟," 京剧进课堂、唱响沙家浜" 已成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淮安,楚州区在全区各中小学推进戏曲进课堂,并引入本区特色戏曲品种淮剧。在徐州,以铜山汉王小学为实验点,通过大学与小学的共同合作形式,进行柳琴戏进农村课堂的实验研究;在镇江,着力抓办的“京剧 132 苑”,被称作“馥郁芬芳的校园奇葩”。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在教学中,戏曲学习不仅被有目的的设计到音乐教学中,在学校这块这个平台上为还为学生单独开设了戏曲实践课。

学生铸造了“成就艺术的殿堂、学生实践的舞台、梨园新秀的摇篮”;在南京,戏曲不仅进入音乐课堂,还进入体育、语文、美术等课堂。南京市莫愁湖小学便是在戏曲进校园的契机下,将戏曲特色与体育教学相互融合的成功案例。 此外,一些江苏高校如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常州大学等也均开展了戏曲进课堂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高师与中小学的戏曲音乐教学实践的探索 上述实践也有本课题成员的广泛参与,总重高师层面的探索经验如下:首先,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老艺人、老艺术家等进入高等院校与课堂开展“戏曲鉴赏讲座”,从思想上与认识上吸引高师学生对学习戏曲音乐的兴趣与地方文化的认同感。第二,利用当地文化部门及戏剧团体的资源,请他们送戏进校园,从形式上拉近了学生与戏曲音乐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第三,选择在音乐上、文化作为上以及历史作为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剧种与剧目引导师范生在戏曲作为音乐教育内容一部分的特殊性研究,使学生在音乐作品的一般性和戏曲选段的特殊性上有所认识。第四,利用研究生、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研究等进行戏曲进课堂的教学尝试与调查,使学生在了解一 线学校教学状况的同时,确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诸如以戏曲音乐为媒介,以国际上戏曲音乐的教学为借鉴,做一个既有音乐能力,又具备戏曲教学能力的双师型音乐教师。通过实践,使师范生们初步了解了文化与戏曲的关系,剧种、曲目与方言的关系,以及方言特点和韵律的关系等等,为戏曲进入中小学教学课堂在师资上做了有效地尝试。 在学校音乐教学方面,课题组选择徐州柳琴戏作为中小学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切入点,本课题试图通过以“柳琴戏进小学音乐课堂”为研究对象,以汉王小学为实验场所,运用访谈、课堂志等研究方法展开实践研究。通过对“以欣调查、 赏为中心的课型”、“以综合性教学的课型”、“以学生为中心、“以业余爱好者为中心的课型”、“以柳琴戏退休专的课型” 家为中心的课型”设计,实践和实验。力图达到以下研究目标:首先,通过实验课堂描述,全面呈现柳琴戏进课堂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以后有志于此的相关研究者提

情景剧 京剧进课堂

情景剧:京剧进课堂 话外音:京剧被称为“国粹”,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 ,它是集歌唱、舞蹈、文学等于一体的戏剧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流行音乐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流地位,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普遍受到冲击,京剧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当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冲击着中国民族节日;当麦当劳、肯德基等垃圾食品主导着孩子们的饮食;当网络文化充斥着校园文化;当韩流、日流一次次铺天盖地袭来,当“超女”“快男”等流行音乐不绝于耳时,教育部于2008年提出了京剧进课堂的举措,将京剧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一部分。这一举动在社会上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沧洲师院石家庄地区的语文老师们正在就京剧进课堂问题上演着一场精彩的情景剧! 开始 场景:爷爷和票友正在尽情的听京剧。(配音乐、动作)豆豆背着书包放学回到家中。一进门,把书包摔在沙发上。 豆豆:哎呦,烦死了。 爷爷:哟!豆豆,我的好孙子,你怎么啦 豆豆:上音乐课,老师让我们听了一节课的京剧,我们也听不懂,回家来还是这个,真是烦死人了! 爷爷:学京剧不是很好吗京剧博大精深,是国粹,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戏曲文化,要我说早就该进课堂了! 豆豆:好什么呀老师把一台录音机在讲桌上一放,就开始唱了,告诉我

们说这是京剧。伊伊呀呀的唱了半天,我们都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我们全班都趴在桌上都快睡着了! 爷爷:那可是国粹呀。 豆豆:什么国粹呀,形式老旧,内容枯燥,我们也不懂,哪比上周杰伦呀我就是不爱听,不听! 爷爷:老票友,你看现在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太不像话了! (父母和姑姑上场) 妈妈:怎么了怎么了豆豆,怎么和爷爷那样说话呢 票友:豆豆他们学校京剧进课堂了,爷俩意见不一致,这不,杠上了。 姑姑:就为这呀,咱们都先坐下,有话好好说。 爸爸:豆豆,京剧进课堂不是挺好吗。你看,(指着报纸说)有消息称,韩国要将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本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被人家当成国宝。难道要让我们的国粹也成为人家的国宝吗我看,京剧进课堂实在是当务之急呀! 妈妈:(走到豆豆身边问)哎,豆豆啊,这京剧进了课堂还考试吗 豆豆:不考!(理直气壮) 妈妈:那加分吗 豆豆:不加!(理直气壮) 妈妈:嗨!又不考试,又不加分,那还学它干什么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咱可不能为了学这个把学习耽误了!咱不学这个! 豆豆:老妈万岁! 姑姑:老爸,您先消消气,听我给你说说,京剧确实挺好的,但是要让

小学京剧校本课程讲课教案

《京剧国粹我传承》校本课程纲要 外国语学院 14级663班邓媛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京剧国粹我传承》 2、主讲教师:本校音乐老师 3、教学材料:创编 4、课程类型:综合性课程 5、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6节课(1学年) 6、授课对象:小学3-6年级 二、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们普遍接触到的都是流行音乐,而对于传统的京剧艺术并不了解。京剧是一门多样化、综合性的艺术,从“唱念做打”到“生旦净丑”,包括了众多的艺术元素。我们要让学生对这项传统文化教育接纳和肯定。此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学校的特色所在。 1、知识及能力目标 通过老师课堂上的介绍及课后的资料查询,能够对京剧的背景及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老师的带领,能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京剧体验活动,运用课上所学的音乐知识以及掌握的音乐技能,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京剧艺术的真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民族传统音乐——京剧,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一门集表演、舞蹈、歌唱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在教材上并无太多适合小学生的版本,故应结合各类资料进行创编,选取合适的音乐选段进行教学。首先从京剧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

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京剧艺术的欣赏之中。再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 第一学期 1、中国国粹—京剧的魅力 (1)京剧常识 (2)京剧行当 2、京剧名家知多少 (1)梅派艺术 (2)程派艺术 (3)荀派艺术 (4)尚派艺术 3、京剧的表演形式 (1)唱 (2)念 (3)做 (4)打 4、学唱《说唱脸谱》 5、品味京剧 (1)《苏三起解》 (2)《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囗》 (3)《驸马不必巧言讲》 6、少儿京剧表演欣赏。 7、学唱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8、戏曲大舞台 第二学期

关于让京剧走进我们的课堂

关于让京剧走进我们的课堂 关词:京剧艺术课民族文化探讨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决定在北京、天、黑龙江、上海、江、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10省市九年义务教阶段的音乐课程中引入剧,并确定了《穷人的孩子早家》、《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智斗》、《儿行里母担忧》等15首京剧经典唱作为教学内容。“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详……”10来岁的孩子,穿袖宽襟长的戏装,画上五彩缤纷的谱,在锣鼓点中唱做打——这有望在今后成中小学校园的一景。 于京剧进课堂,有人称赞,有反对。但我想,称也好,反对也好,剧作为一种综合了“唱、念、做、”的多元艺术,之所以被视国剧,被视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实在是因为它的博大深。虽然京剧进课堂只是浅尝辄,但也可视其所下功夫多寡而各自不同的收获——有的是唱腔收获,喜欢了可以时时娱自乐地哼上几段;有的是身的,有兴趣了可以做几遍用来健;有的是叙事的,记了可为茶余饭后的闲谈添上一佐料;有的是历史的,经过考证或能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论点以及据——上世纪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年轻时到北京求学,课余跑到戏园子里看戏,看来看,他一没成为票友,二没当剧作家,却从各剧目的演出,看出了戏曲是百姓对史的认识,甚至由此出了历史学者的记录,就戏曲中人物的变化,有一个“层累砌”的规律云云。所以,京剧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美育为全方位素质育的一个实验。这一点是毋置疑的。

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教育,在实践中却常常把素质育理解得比较狭隘,认为就是给孩们增加一些音、美、舞的容,带着他们跳个舞、唱歌、画幅画就是素质育了(当然,它们于素质教育,但只是其中的部分,即美育)。于是,孩子小小纪便被剥夺了自由发展和自玩耍的权利,钢琴、练功素描成了孩子每天的必课。各种艺术门类也需要有天、有训练的高端人才,如郎朗李云迪、陈丹青、杨丽萍。但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孩子从没有表现过这方面的兴和天赋,和这些孩子天,发现他们满脑子的都是“还珠格格”、超女快男。艺术是人类另一独特的掌握世界的方式,能帮助人类发现并得一个美的世界,而升华人类的精神,这是组人类的每一个人都应具备且应有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应该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平台,去发展他们审美思维的力,而不是强迫他们去成某种艺术技巧机、单调的训练,败坏他们兴致,驱赶他们就此远离艺。 京剧课堂无疑是一件好事,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学意识,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但是它一旦进入课堂,就要求我们以科学、严谨、认真态度来对待它,把它作为艺而不仅仅是娱乐。让我们的年一代能真正了解我们的民族艺,而不是趋于形式不伦不类甚至以讹传讹,不仅需要广大音乐教的努力,还需要专家、艺术家的助和指导。那么怎样才让学校有教学的兴趣、学有学习的兴趣呢?除了京剧等戏艺术要充分展现其与时俱进的命力之外,笔者认,“京剧进课堂”活动要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重点要解决好“进堂”的内容与形式问。就京剧而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派、唱腔,也积淀了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