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

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

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

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

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

与价

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

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

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

理想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读课本,引导学生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提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总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知识点^M练习

知识点 教材分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我会写: 思sī(思想)(心思)(秋思)(三思) 床chuáng(木床)(床头)(大床)(双人床) 前qián(前后)(以前)(从前)(前天) 光guāng(月光)(阳光)(光头)(光明) 低dī(低头)(低音)(高低)(低三下四) 故gù(故乡)(故国)(故人)(故土) 乡xiāng(乡音)(同乡)(思乡)(水乡) 我会认: 夜yè(夜晚)思sī(思乡) 床chuáng(起床)光guāng(阳光) 疑yí(怀疑)举jǔ(举手)

望wàng(看望)低dī(低头) 故gù(故乡) 易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多音字: 思sī思乡sāi于思 地dì地上de轻轻地 近义词: 望--看思--想 举头--抬头 反义词: 举头--低头 课后习题: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古诗时,首先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而且读出古诗的韵律。如朗读节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次,读出诗歌的节奏。朗读时还可以配乐朗诵、或配上简单的动作。最后,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受诗的画面和韵律之美。 提升练习 一、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3.诗中“疑”的意思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北师大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理财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法提示:实践法、观察法,问题分析法。 一、导入示标 你见过品种繁多的购物票据吗?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相比有多大变化吗?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社会,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质疑 (一)预习检测: 一、农村的改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取得突破性进展。2.1978年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强调准中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和支持农民经营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肯定了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中央的肯定下,以、为主要形式的在农村迅速推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 3各地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坚持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度龙井经济成分,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2.决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3.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多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质疑问难: 三、探究交流: 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 探究一:农村的改革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1.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2.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展示:

部编版课文第8课古诗《静夜思》教学反思

部编版课文第8课古诗《静夜思》教学反思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有的同学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

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接下来,我就针对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自由地读《静夜思》,并配上音乐,看着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着诗句,听着学生琅琅地朗读,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那么有韵味的读出诗词的感情。但由于第一课时把本课生字全部讲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上,写字的这部分留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今后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之前有些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并会背诵,通过引导,对这首诗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古诗有了初步具体的认识,再通过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的乐趣。

2020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 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 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 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 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 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自如,所以一上课当我刚揭示课题时,学生就在下面说开了,有的甚至就背诵起了《静夜思》,看到这种情况,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学安排,而是话题一转,问学生:“你能站起来背背你所知道的古诗吗?”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纷纷举手,都想站起来一背方休,但请了几个同学后,我发现他们背的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古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又微笑着问学生:“你能背诵一些老师没有介绍过,你也没有从课文中学过的古诗吗?”这下举起的小手减少了一些,但不一会,就有学生蠢蠢欲动了,先后有学生站起来了背诵、讲解了《春晓》、《锄禾》、《静夜思》等,但仍局限与书本中学过的诗句,其中沈思言同学站起来了背诵了一首同学们都没有听过的诗经上的诗篇,但解释不出来,只能照着所有的课外书念,因为有些字不认识,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释的让人一头雾水,连我都听着累,何况学生呢!针对这样的情况,联系到平时不主动去看课外书的情况,我问学生:“这个时候,你最想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表示“以后回家都看点书本以外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那么下次就可以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了。”我想此时的教育可能比平时空洞的说教,空洞的要他们看半小时课外书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接下来,我就针对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自由地读〈静夜思〉,看着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着诗句,听着学生琅琅地朗读,我想诗句的意思学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备好的课讲解呢?最后我决定摒弃教案上的东西,

让学生在找朋友说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己找朋友,准备表演《静夜思》,事先我作了说明怎么表演,一组三人,一人背诵古诗,一人在旁边讲解,还有一人表演诗人李白的情况。如在一生摇头晃脑的诵读中,负责解释诗句意思的同学在边上开始合着节拍一句一句的解释,而此时李白也在台上表演开了,一会举头望明月,一会低头思故乡等等。学生准备时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人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2017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8课教学设计雨点儿

《雨点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学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注意听,看谁听得认真、猜得准确: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二)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同学们平时观察得真仔细,知道那么多雨呢!那么你观察过大雨是什么样的吗?(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倒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春天、秋天。) (三)揭示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出示课文题目)

大家注意看“儿”这个字,单独时读二声,在这里和“点”连起来读儿化音,跟老师读。(出示雨点儿图)多可爱的雨点儿啊!你要把它读得可爱一点儿。(范读、指读、全班读。) 指导读题,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一)过渡: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想知道吗?快打开书翻到这一课吧! (二)提出自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组长领着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宝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2、运用学过的方法记忆生字。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3、齐读词语。 4、反复游戏,巩固认字。 (1)生字与音节找朋友,“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让花更红。 师:小朋友,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使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小朋友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三、再读课文。 1、教师引语:将生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出示课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壮举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 1

2 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教师导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改革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从哪里入手呢?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改革理所当然应该从农村开始。 【课件展示】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到得田地间,男子打扑克,女子纳鞋忙。”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教师提问】 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知识点+图文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我会写: 思sī(思想)(心思)(秋思)(三思) 床chuáng(木床)(床头)(大床)(双人床) 前qián(前后)(以前)(从前)(前天) 光guāng(月光)(阳光)(光头)(光明) 低dī(低头)(低音)(高低)(低三下四) 故gù(故乡)(故国)(故人)(故土) 乡xiāng(乡音)(同乡)(思乡)(水乡) 我会认: 夜yè(夜晚)思sī(思乡) 床chuáng(起床)光guāng(阳光)

疑yí(怀疑)举jǔ(举手) 望wàng(看望)低dī(低头) 故gù(故乡) 易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多音字: 思sī思乡sāi于思 地dì地上de轻轻地 近义词: 望--看思--想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8课《雨点儿》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第8课《雨点儿》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读一读,连一连。 cǎi méi gèng lǜ dào 更彩没到绿 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长 zhǎng cháng 1.猴子的尾巴长.()。 2.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数 shù shǔ 3.数.()不清的雨点儿落了下来。 4.今天第二节课是数.()学课。 三、拼一拼,写一写。 wèn bàn nǐ cóng 下雪了,我()在()空中飞舞的小雪花:“()们() yǒu yǒu 哪里来?你们()没()妈妈?” 四、数一数,填一填。 1.“问”字共有画,第一笔是。 2.“有”字共有画,第三笔是。 3.“半”字共有画,第五笔是。

4.“从”字共有画,第二笔是。 5.“你”字共有画,第五笔是。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1.雨点儿从。 2. 从对面走来。 3. 从。 六、读儿歌,完成练习。 小雨点儿,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儿,沙沙沙,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儿,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往上拔。 1.这首儿歌一共有句话。 2.根据儿歌内容连线。 花园里苗儿乐得往上拔 小雨点儿鱼池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田野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3.我也会写。 小雨点儿,沙沙沙,落在,。 参考答案 二、1.cháng 2.zhǎng 3.shǔ 4.shù 三、问半你从有有 四、1.6 、 2.6 丨

3.5 丨 4.4 、 5.7 亅 五、1.云彩里飘落下来 2.老师 3.妈妈家里走到公司 六、1.3 3.草地里小草乐得发新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 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

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 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的背景 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 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预习及重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预习及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 一、我会写 问wèn(学问、问答、不问) 有yǒu(没有、有力、有关) 半bàn(半空、一半、半天) 从cónɡ(从前、从来、从军) 你nǐ(你好、你们、你的) 二、我会认 数shǔ(数数、数一数、数不清) 彩cǎi(彩色、彩虹、云彩) 空kōng(天空、空间、空军) 到dào(到了、到家、迟到) 方fāng(方向、前方、东方) 没méi(没有、没来、没空) 更gèng(更加、更好、更多) 绿lǜ(绿色、绿草、绿叶) 出chū(出来、长出、出去) 长zhǎng(长高、长大、成长)

三、认识新偏旁 彡:三撇儿,上面的两撇稍短,下面的一撇稍长。穴:穴宝盖,下面是短撇和点, 刂:立刀旁,短竖要轻,偏上,竖钩劲挺,稍长。 四、多音字 空kōng(空中)kòng(有空) 数shù(数目)shǔ(数数) 长cháng(长度)zhǎng(长大) 五、近义词 里——内回答——回复飘落——降落 六、反义词 里——外有——无下来——上去 七、理解词语 数不清:很多。文中形容雨点儿非常多。 飘落:飘着降下来。 回答: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

八、句子解析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写雨点儿落到的地方的变化,突出了雨点儿的作用。 九、问题归纳 1.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你觉得谁的选择好?为什么? 都好。因为他们虽说去的地方不同,但他们都滋润了花草,给大地带来了变化,他们的选择都很好。 2.如果你也是雨点儿,你会去哪里?为什么? 我会去干旱的地方。因为那里的禾苗、小草需要我。 十、课文主题 本课是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我们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说明了雨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8课《雨点儿》教案

8 雨点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彩、半”等10 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 5 个字和横钩1 个笔画。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学难点: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下面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shǔbùqīnɡyún cǎi bàn kònɡwèn dádào nǎr dìfɑnɡ 数不清云彩半空问答到哪儿地方 méi yǒu ɡènɡhǎo lǜsèzhǎnɡchū 没有更好绿色长出 2.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数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长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朗读第1 自然段,学习生字“数”“彩”,认识新偏旁“彡”。 2.朗读第2~4 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3.学习第5 自然段,认识生字“更、绿、出、长”。 四、快乐游戏,巩固生字 游戏:找朋友。课件出示:“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五、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字:问、半、你、有、从。 2.指导书写“你”“问、半、有、从”的书写,先同桌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再独立练习书写。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和今天一样多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主动认识生字朋友,这些朋友会帮助你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会让你们变得更加聪明。 第二课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部编版课文第8课古诗《静夜思》教学反思】静夜思的意思

【部编版课文第8课古诗《静夜思》教学反思】静夜思的意思 部编版课文第8课古诗《静夜思》教学反思 增产道小学王欣 部编版课文第8课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有的同学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接下来,我就针对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自由地读《静夜思》,并配上音乐,看着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着诗句,听着学生琅琅地朗读,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那么有韵味的读出诗词的感情。 但由于第一课时把本课生字全部讲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上,写字的这部分留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今后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之前有些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并会背诵,通过引导,对这首诗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古诗有了初步具体的认识,再通过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的乐趣。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后精练含答案 【单项选择】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哪里的农民 A.安徽凤阳 B.贵州遵义 C.河北廊坊 D.安徽合肥 3.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A.生产自主权 B.土地所有权 C.乡镇企业创办权 D.政社合一 4.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B.激发农民劳动热情 C.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D.提高农村生产力 5.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提高社会生产力 D.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6.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的特点的是 A.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B.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C.分配制度“大锅饭” D.企业经济利益、职工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 7. 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大会中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第十二次全国大表大会 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8.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大锅饭”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化 C.改革开放 D.国有企业改革 9.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按劳分配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 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 16.5%.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解析】 1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材料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8 静夜思

8静夜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上课伊始的猜谜导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图画浓郁的意境引入对诗人的介绍,并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 教材分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我会写: 思sī(思想)(心思)(秋思)(三思) 床chuáng(木床)(床头)(大床)(双人床) 前qián(前后)(以前)(从前)(前天) 光guāng(月光)(阳光)(光头)(光明) 低dī(低头)(低音)(高低)(低三下四) 故gù(故乡)(故国)(故人)(故土) 乡xiāng(乡音)(同乡)(思乡)(水乡) 我会认: 夜yè(夜晚)思sī(思乡) 床chuáng(起床)光guāng(阳光)

疑yí(怀疑)举jǔ(举手) 望wàng(看望)低dī(低头) 故gù(故乡) 易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多音字: 思sī思乡sāi于思 地dì地上de轻轻地 近义词: 望--看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