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指导书(定版)

心理实验指导书(定版)
心理实验指导书(定版)

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人文学院心理实验室

二〇一五年八月

前言

在心理学科的百花园中,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尤为突出。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不仅促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也推动着心理学各领域的迅猛发展。

心理实验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利于把理论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可感性、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让书本中的理论在实验中得到检验。同时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严密的实验程序安排,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科研意识。

一、实验内容设臵

序号实验项目名

实验内容教学要求

实验

要求

1 感受性测试测定感觉

阈限大小

实际操作 3

6

人必做

2 反应时测试测定反应

敏捷程度

实际操作 3

6

人必做

3 双手协调、手

指灵活性测

测定双手协

调、手指灵活

程度

实际操作 3

6

人必做

4 注意力集中

能力测试

测定注意

稳定程度

实际操作 3

6

人必做

5 场依存性实

测定认知风

实际操作 3

6

人必做

6 投射测验测定需要及

动机

实际操作 3

6

人必做

二、考核方式及要求

1、考试方式:现场实际操作成绩、实验报告的撰写成绩、口试成绩分别为总成绩的50%、30%、20%。

2、考核要求: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要求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严格要求;既考核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又考核学生操作心理仪器的动手能力,更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实验教材:自编

教学参考书:

1、杨治良主编. 实验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2、郭秀艳、杨治良主编. 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孟庆茂、常建华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年版

4、张厚粲主编.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目录

一、感受性测试------------------------------------------5

二、反应时测试------------------------------------------8

三、双手协调、手指灵活性测试----------------------------9

四、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11

五、场依存性实验----------------------------------------14

六、投射测验--------------------------------------------16

感受性测定

一、实验仪器:

长度面积估计器

二、实验目的:

通过长度面积估计器的操作,测定长度差别阈限,学习平均差误法。

三、实验简介:

平均差误法(The method of average error)是采用物理原理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常用方法。先呈现一个标准剌激,再令被试再造或复制它的大小,或要求被试调节变异剌激与标准剌激相等。该法的主要特点是;

1,在测定差别阈限时所呈现的变异剌激是连续变化的。

2,变异剌激的调整由被试自行操作,所以也称为调整法(The method of adjustment)。

3,被试调整得到的是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剌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平均误差),即是所求的阈限值。

4,变异剌激的调整允许反复操作,直到认为满意为止。

该法易产生误差的类型包括;

1,空间误差:是由于标准剌激或左或右的空间位臵对被试的判断产生影响引起。

2,移动误差:由于变异剌激内移或外移的调整过程,而造成对被试的判断倾向引起。

3,常定偏向误差:是随常定的实验情景而产生的误差,如被试的错觉。

克服误差心理实验中常用方法是;

1,为控制空间误差,可变化标准剌激的方向,使其左右位臵各占有一半的操作次数。分别记录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比较两者差异,确定其意义。

2,为控制移动误差,在操作中有意安排内移或外移的次数各占一半。

3,用统计学的方法,采用分布的标准差或其他离中量来表示。

平均差误法的差别阈限确定;

AE=∑∣X-S∣/N 式中,X——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标准刺激;

n——测定总次数。

四、实验程序:

实验一利用平均差误法测长度估计阈限

1,实验顺序安排:

(1)为消除动作误差,全部实验中呈现的变异剌激应有半数长于标准剌激,另一半数短于标准剌激。

(2)为消除空间误差,全部实验中呈现的标准剌激应有半数在中心的左侧,另一半的次数呈现的标准剌激在中心的右侧。

(3)为了消除系列顺序的影响,实验中如每种方式各作8次测定,则每种方式可分为2次进行。

2,按“使用方法”1,2,3准备好实验仪器,实验图片选用长条的一种。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对长度估计的实验。仪器的左边(或右边)的一条黑色条子是标准剌激。请你移动右边(或左边)的面板,使左右两段条子一样长。移到你感觉一样长后,报告好,以便记录结果。

4,被试理解指导语后,主试按实验顺序的安排,逐次呈现剌激。被试根据指导语要求进行操作,主试每次记录结果。

实验二估计面积比例的测量

1、参照“实验一”1。

2、按“使用方法”1,2,3准备好实验仪器,实验图片选用两三角形的一种。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对面积比例估计的实验。仪器的左边(或右边)的一个黑色三角形是标准剌激。请你移动右边(或左边)的面板,使左右两三角形的面积一样大。移到你感觉一样大后,报告好,以便记录结果。

4、被试理解指导语后,主试按实验顺序的安排,逐次呈现剌激。被试根据指导语要求进行操作,主试每次记录结果。

实验三视错觉的测量

1、参照“实验一”1。

2、按“使用方法”1,2,3准备好实验仪器,实验图片选用带有箭头直条的一种。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对具有双箭头线段的长度估计的实验。仪器的左边(或右边)的一个箭头的线段是标准剌激。请你移动右边(或左边)的面板,使左右两带箭头线段一样长。移到你感觉一样长后,报告好,以便记录结果。

4、被试理解指导语后,主试按实验顺序的安排,逐次呈现剌激。被试根据指导语要求进行操作,主试每次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计算被试长度和面积估计的平均误差。

调出的与标准剌激等长的线段长度(mm)

(一) 右外(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2

调出的与标准剌激等面积的高的长度(mm)

(一) 右外(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2

2,差别阈限确定: AE=∑∣X-S∣/N

六、实验讨论:

1,根据实验一分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与恒定剌激法和最小变化法的差异。

2,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有何实践意义?

反应时、运动时测试

一、实验仪器:

反应时测定仪。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反应时与运动时的测定程序,加深对反应时、运动时的认识和理解,测定自己的简单反应时和运动时。

三、实验简介:

反应时是指从机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回答所需要的时间,即S-R的时间间隔,也叫反应的潜伏期。运动时是指开始反应到运动结束的时间。

四、实验程序:

1、,将十五芯线缆另一端接反应时运动时测定仪后侧插座。打开记时器电源开关,显示SEL。

2、按记时器前面板数码键“7”,测试前准备结束。

3、被试坐在反应时运动时测试仪前,利手指能舒服而方便的按上面的两个按键。

4、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测量反应时运动时的实验。你面前有黄、红两个指示灯。你的任务是以尽快的速度,准确地对发光的指示灯作出反应。开始实验前利手指按住左边的那个键,当发现黄灯亮时,手指迅速离开按键,并再返回到左边的那个键上。当发现红灯亮时手指迅速离开按键,并按右边的那个键,然后手指再返回到左边的那个键。直至四十次反应结束。

5、被试理介指导语后,即可操作实验。

6、当被试40次反应结束即显示:

五、实验结果:

“P 7”(反应时运动时测定)、

“XXXXXXXX”(反应时的平均时间)、

“N1 XX”(反应时正确次数)、

“E1 X”(反应时等级水平)。

“XXXXXXXX”(运动时的平均时间)、

“N2 XX”(运动时的正确次数)、

“E2 X”(运动时的等级水平)

E=1 很好 E=2 好 E=3 一般 E=4 差 E=5 很差

六、实验讨论:

1、选择反应时与简单反应时有何异同?

双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测试

一、实验仪器:

双手协调测定仪、手指灵活测定仪

二、实验目的:

掌握双手协调、手指灵活性测定程序,测定自己的双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

三、实验简介:

鉴别被试所具有能顺利完成一般职业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可以得知被选择者对某种职业具有适应的可能性如何。就如手指灵活性高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当好需手指灵活的装配工人,但是,他们却存在着可能性。至少他们知道如果努力学习这项技能,就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装配工人。反之手指灵活性差者,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难以当好一名装配工。

四、实验程序:

实验一双手协调性测试

1、将十五芯线缆另一端接双手协调能力测定仪后侧插座。打开记时器电源开关,显示SEL。

2、按记时器前面板数码键“8”,测试前准备结束。

3、被试坐在双手协调能力测试仪前,双手旋转旋钮将其中的亮点调到起始端。

4、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测量双手协调能力的实验。请注意你左手旋转左旋钮时亮点将会左右移动、你右手旋转右旋钮时亮点将会上下移动。你的任务是以尽快的速度、准确地,操作双手使亮点沿着表面划着的园轨迹运动。如亮点走出两园线间的范围一次,就会记出错一次。直至走完整个园轨迹才结束。

5、被试理介指导语后,即可操作实验。

实验二、手指灵活性测试

1、按使用方法1联接。

2、将十五芯线缆另一端接手指灵活测试仪尾部插座。打开记时器电源开关,显示SEL。

3、按记时器前面板数码键“1”,测试前准备结束。

4、打开手指灵活测试仪上方插板,内装有二十五根插针。被试坐在手

指灵活测试仪前,利手握着夹子。

5、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测量手指灵活性的实验。你面前的手指灵活测试仪上面有五排,每排各有五孔,共有二十五个小孔的插针板。你的任务是将盒中的二十五根插针,用镊子夹着插入二十五个小孔中,插的顺序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即第一根插在第一排的最左边的一个孔,第二根插在第一排的从左数第二个孔,以此类推,第二十五根插在第五排的最右边的一个孔。要求你插得快并要插得到位,即插到底。”

6,被试理介指导语后,即可操作实验。

五、实验结果:

“P 8”(双手协调能力测定)、

“XXXXXXXX”(完成任务所用时间)、

“N XXXX”(出错次数)、

E1=×代表速度等级,,(快、慢)

E2=×代表准确等级(准确、不准确)

“E X”(等级水平)。

“P 1”(手指灵活性测定)、

“XXXXXXXX”(所用时间)、

“E X”(等级水平)。

E=1 很好 E=2 好 E=3 一般 E=4 差 E=5 很差

六、实验讨论:

双手协调性、手指灵活性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

一、实验仪器:

注意集中能力测定仪

二、实验目的:

通过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的操作,验证注意的集中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并评定注意集中的能力。

三、实验简介:

注意的集中,指的是注意能较长时间集中于一定的对象而没有松弛或分散的现象。注意的集中与对象的数量、性质等因素有关,更与个体的心理或生理因素及职业特征相关。

在动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都伴随有眼的控制行为,这种行为称为追踪运动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飞行员、汽车驾驶员等,都要学会和运用在视觉控制下对连续运动目标的追踪反应。追踪反应能力的检测,常用追踪难度一目标移动速度、目标移动图形的难易而定。追踪的好坏一离靶次数、在靶时间而定。追踪运动反应在心理学中常被作为个体长期注意集中的一种手段。

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就是根据以上思想及方法,用可调节追踪目标速度、可选择追踪时间的追踪运动反应为操作手段、用可调频率的声音为附加刺激,测定个体的注意集中的能力。

四、实验程序:

1、硬件联接:将L形光笔插头插入主机背面“光笔输入插座”处。如需干扰,则将耳机插头插入主机背面“耳机输出”处。最后插上电源插头。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动进入上电复位状态(也可在任意时刻按红色“复位”键进行复位)。仪器面板上的转速显示“50”,定时“0030”,在靶时间显示“0000.00”,转速显示在不停闪烁。

3、转速设臵;在转速显示不停闪烁时,根据实验所需转速,可直接按定速定时键组中的某键。如需转速为60转/分,可按左上方标有60的键即可。此时转速显示停止闪烁,而定时显示随之不停闪烁。

4、定时设臵;在定时显示不停闪烁时,根据实验所需操作时间,可直接按定速定时键组中的键。如需定时为360秒,可按右下方标有数字的“3”、“6”、“0”的键即可。

5、干扰强度调节;可根据实验要求,调音量调节旋钮。

6、设臵完毕,按“开始”键,即完成实验前准备。

7、当操作者将L形笔跟上红色接收靶,主机会发出“嘀嘀”二声,同时开始计时计数工作。当完成定时时间,主机会发出“嘀嘀”二声,以示实验结束。

8、主机显示结果。

实验一追踪运动反应(无扰)

1、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追踪的实验。实验时红色的靶位在不停的转动着,你的任务是拿着L型笔追踪靶子,要求你尽可能不要让弯头离开靶子,接触靶子的时间越长越好。

2、被试分别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实验:

S1:用园形轨迹的图形板,每遍操作60秒。

S2:用三角形轨迹图形板,每遍操作60秒。

S3:用六边形轨迹图形板每遍操作60秒。

3、被试理解指导语后,主试按使用方法设臵转速分别为20转/分、40转/分,定时为60秒,按“开始”键。可开始实验。

4、实验结束,主试记录操作结果。

实验二追踪运动反应(有扰)

让被试在噪音干扰下进行实验,实验程序同上。

五、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一、二的结果,统计追踪运动反应的正确率。分析追踪运动反应中常发生的错误动作:超前与延迟反应的现象。

附加刺激变轨转速在靶时

出错次数

无扰园形

20转/分钟

40转/分钟三角

20转/分钟

40转/分钟六边

20转/分钟

40转/分钟

有扰园形

20转/分钟

40转/分钟三角20转/分钟

40转/分钟

六边20转/分钟40转/分钟

六、实验讨论:

注意集中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场独立性测定

一、实验仪器:

棒框仪

二、实验目的:

掌握棒框仪的使用方法,测定场依存性,认识棒框测验在认知方式研究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三、实验简介:

棒框仪是以“框”或“自己身体”"为参照点,测量被试者调整“棒”的垂直程度的仪器。它起始于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在研究垂直知觉时所采用的。

近几年国内外热衷于棒框仪的研究,是因为其测试结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以对标准职业兴趣为例;独立于场的人对数学、物理、医学、艺术等较有兴趣,喜欢选择机械、建筑、航空等偏向与工程技术的职业;而依存于场的人对社会工作、服务行业、公益事业等感兴趣,喜欢选择教育、写作、人事、商业广告、护理、临床心理等偏向社会科学的职业。亦就是说场独立性者偏爱需要认知改组技能的非社会性学科与工作,场依存性者偏爱不重视认知改组技能,而重视人间关系的学科及工作。又如个体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为例;场依存性小者,其辨别重量、颜色等的误差都小,反之场依存性大者,其辨别重量、颜色等的误差都大。

四、实验程序:

1,完成实验前准备工作。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

(1),主试在调节框倾斜度时,不让被试看到。

(2),棒、框的亮度在实验中须保持一致,因光强度变化,是会影响垂直调节度的效果。

(3),主试预臵棒的倾斜度,应根据使用方法不同而异。极限法一般从+ -28度至0度,每3度变化,为一个梯度。平均差误法须从明显的倾斜角度(15---20度)开始,然后再由被试自行调节。

2,被试坐在仪器的正面,面对有框棒图形面,伸出右手能操纵棒调节旋钮。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调整棒的实验,在你面前呈现的是一个方框,框里有一根棒。你伸出右手,旋转棒调整旋钮,棒会转动。你的任务是调

整此旋钮使棒垂直于地平面。调整好后手离旋钮。闭目养神等待下一次实验。每次实验都会喊"开始",听到后再睁开眼睛观察框和棒。注意按逆时针方向,调整棒的垂直度。共30次。

4,主试在正式实验前,先让被试练习1--2次,让其掌握方法。

5,主试调节框分别按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度,调节框的倾斜度,且随机呈现。棒倾斜度调10度左右(或随机出现),让被试逆时针调节棒的垂直度,共30次(即每一角度各二次)。

6,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调整棒的实验,你的任务是调整旋钮使棒垂直于地平面。调整好杏手离旋钮。闭目养神等待下一次实验。每次实验都会喊"开始",听到后再睁开眼晴观察框和棒。注意按顺时针方向,调整棒的垂直。共30次。

7,主试调节框分别按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45度,调节框的倾斜度,且随机呈现。棒倾斜度调10度左右(或随机出现),让被试顺时针调节棒的垂直度,共30次(即每一角度各二次)

五、实验结果:

1,分别整理框的各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

测试记录表

3 6 9 12 15 18 21 2

4 27 30 33 36 39 42 45

2,以框的倾斜度为横坐标,以测得被试所对应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为纵坐标,绘制测验结果曲线图。

六、实验讨论;

1,比较框的各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看那个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最大。

2,根据本人的实验结果、及熟识学友的实验结果,从认知方式特点上进行分析自己和熟悉的学友,是属于场依存性还是属于场独立性认知方式?

投射测验

一、实验仪器:

“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手册

二、实验目的:

本测验所要测评的就是此类社会性的需要,有权力的需要、爱情的需要、承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独立的需要等,这些需要都是影响学生日常的行为、乃至于人格发展的重要的内部动机。

三、实验简介:

本测验“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简称“G-TAT,”是“Group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for Students”的英文略称。主要用来测评被试的一些主要的社会性需要存在的状况及其强度。

人的行为是由他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动机共同决定的,了解和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人所处的环境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来讲比较容易观察和了解,而人的动机则是主观内在的东西,他不说出来,别人很难知道,况且有的动机他自己也未必很清楚,别人就更不知道了。

在人的动机中,最主要的是需要,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与动机往往可以作为同义词来使用。人的需要极其丰富,一般,我们可以将需要分为生理性的需要和社会性的需要两大类。前者与人的生存有直接的关系,如对食物、水、避险等的需要。后者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人类所特有的需要,如对友谊、爱情、承认、归属等的需要。在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的比较安定的社会中,生理性的需要比较容易得到满足,其对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暂时性或一过性的,而社会性的需要相对来讲则比较复杂,不太容易很快就得到满足,其对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持续性的。

本测验由刺激图片和问卷两个部分构成。刺激图片共10张,其中有5张只有一个主人公,另5张有两个主人公。图中人物的表情是中性的(不带有任何表情),并且没有背景或背景极为简单。图中的情境没有特定的含义,符合投射测验的基本要求。

问卷分为10个部分,各与每张刺激图片一一对应。每个部分的问卷按照所测内容又进一步分为三个部分,

I有5个题目,属于需要分量表,Ⅱ有3个题目,属于反应分量表,Ⅲ有3个题目,属于结果分量表。

四、实验程序

1,测前准备

①准备好环境明亮、安静、宽舒的测验场所。

②检查所需的全部测验材料(图册与问卷)、各用笔等等。

③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确定测验时间、指导方法等。

④再一次熟悉测验程序。

2,测验程序

①正式测验前,首先要求被试在问卷封面上填好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年级、班级、学号等个人基本资料。

②宣读指导语: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一个看图想象的测验,请你在看图以后想象图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首先请打开图册的第一页看第一幅图画,然后再打开问卷的第一页看与第1幅图画相对应第一部分问卷,这些题目都是图画中的人物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感到哪一题与你的想法一致,就在该题目之前的题号上打一个勾,如冫。问卷共分为I、Ⅱ、Ⅲ二个部分。在第I部分里,如果你感到有好几种情况都与你的想法一致,可以都选出来,但是在第Ⅱ和Ⅲ部分里,只能选择一项与你的想法相符合的题目。如果你感到这些题目与你的想法都不大相符合,那么你也必须选一个你认为比较符合你的想法的题日。

这个测验是有时间限制的,可以做35—40分钟,因此你在选择题目时不要过多地考虑,也不要考虑哪一道题目好,哪一道题目不好,只要是符合你的想法就选。整个测验共有10幅画及与其对应的问卷,请你在做完第一部分测验以后,马上将图册和问卷翻到第2页,看第2幅图画,做第二部分的选择题。然后依次往下做,直至完成全部测验。”

③宣布测验开始

主试在宣读完指导语后,可以向全体被试询问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在对被试的提问进行进一步简短解释以后,宣布测验开始。

五、记分方法

I、G - T A T 记分表简介

G—TAT记分表共分15行I5列。2-6行为需要分量表 (问卷I部分)记分处,7-9为行反应分量表(问卷Ⅱ部分)记分处,10-12行为结果分量表(问卷Ⅲ部分)记分处,13-15行域记分处。每一行中的小写英文字母为问卷中选择题目的题号,需要栏中有两个字母,前一个为问卷中所选题目

的题号,后一个为该选项的所属领域。2-11列为第1张图片至第10张图片各选题记分处,第12列为各分量表各项内容的粗分记分处,第13列为它们的T分数记分处,第14列为各需要所属领域记分处,第154例(最后一列)为等级分记分处。

2,粗分统计

①首先按照测验顺序依次将测验的结果标记在记分表相应的栏目中(2-15×2行—11列),卷问中所选题目的题号与记分表中相应栏目中的英文字母相同的,就在该字母上打一个√,如在第1幅图画问卷I部分选择的是e√,就在记分表第2行1栏的字母上打√,即eˇhˇ,其他如都未选就不作记号。Ⅱ、Ⅲ部分依此类推。

②在全部测验结果都标记完以后,再依次将各分量表各项的选择数(每一行打√的字母数)合计,写在第12列粗分栏中,并将所选需要的所属领域数(合计)分别填在相应的栏目中 (13—15行)。

3.换算标准分

①首先查相应的“常模”表(本手册14~17)页,各将分量表的粗分转换为T分数,记录在记分表相应的栏目中(13列)。

②然后再查“T分一等级分转换表” (本手册17页),将T分数转换为等级分,记录在记分表相应的栏目中(15列)。

③最后统计每种需要的所属领域数(合计),记录在记分表相应的栏目中(14列)。

五、实验结果

1,评定

本测验量表的分数为T分数、及根据T分数转换而成的等级分。等级分从低分至高分共分为7个等级。依次为一3、-2、-1、0、1、2、3、,分负数为低分,正分数为高分,分数越大表明得分越高。得分高,表明被试内心的心理能量集中于某一方面,如某种愿望强烈,该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行为受其影响较大。得分低,表明被试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现暂无此欲望。

本测验主要以高分为评定和解释的依据。

2,解释

将各分量表的得分综合起来,分析被试的各种需要(包括属于什么领域)是否得到满足,在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将会采取什么行动,以及被试在此种情况下对人生的态度如何,从而考察被试内心需要

(包括潜意识)的状况,分析被试近期行为与人格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

六、实验讨论

1、分析自己在何种领域存在强烈愿望?自己又是如何对待的?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实验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迷宫测试 人类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研究迷宫(迷津)学习了。它是研究一个人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在空间中定向。迷宫种类很多,结构方式也不一样(本迷宫难度中等),但有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有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盲巷。被试的任务是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途径。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 一般的方位辨认,2.掌握迷宫的首段、尾段和中间的一、二部分,3.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4.形成机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迷宫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它涉及到被试的空间定向能力、思维、记忆等诸多方面。 迷宫学习量度是以达到一定标准所需尝试的次数、时间和错误数为指标的。本实验以学习遍数为自变量,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为因变量,让被试在排除视觉条件下,用小棒从迷宫起点沿凹槽移动到达终点,其间小棒每次进入盲巷并与巷末端金属片接触算一次错(机器鸣响)。学会的操作定义为连续三遍不出错。须注意的是,测试前不能让被试看到迷宫的结构,测试中主试不能给予暗示和指导。被试要运用动觉、思维、记忆等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独立完成。测试中若被试感到疲劳,可稍事休息再进行实验,以控制疲劳带来的误差。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迷宫实验,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 2.通过迷宫的学习行走过程,观察被测者的空间定向能力和记忆思维能力。 二、仪器与材料 迷宫测试仪 上海心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三、实验方法 1.首先将迷宫测试仪与计算机连接好,调节好挡板角度,使被试不能直接看到 图形。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仪器实验” 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迷宫测试”,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实验者单击“开始实验”按钮进行实验。屏幕呈现“请按指导语要求操作仪器”提示语。 2.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迷宫实验,你要在排除视觉条件下(闭上眼睛或戴遮眼罩),尽快学会走迷宫,中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期间若触棒进入盲巷并到达盲巷终点,仪器会发出蜂鸣声,并计错一次。到达终点后仪器会长鸣一秒。当你连续三次无错走完迷宫,实验结束。弹出“实验已结束” 提示。 当你明白了操作要求后,可以让主试拿着你的手并将触棒放在开始处的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6.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教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主要探讨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通常也称信息加工;研究和应用提高动机水平、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降低焦虑程度和矫正不良思维内容等的方法。教育运动心理学与运动教育学和动作技能学习等学科有很大关联。

细胞生物学常用研究方法

Southern杂交: 是体外分析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操作时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核DNA或线粒体DNA切成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再用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即可辨认出与探针互补的特殊核苷序列。 将RNA转移到薄膜上,用探针杂交,则称为Northern杂交。 RNAi技术: 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可以利用siRNA或siRNA表达载体快速、经济、简便的以序列特异方式剔除目的基因表达,所以现在已经成为探索基因功能的重要研究手段。 Southern杂交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扫描电镜技术: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用来描述薄膜、涂层厚度超过1微米的物件的光学性能的显微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超薄切片是为电镜观察提供极薄的切片样品的专门技术。用当代较好的超薄切片机,大多数生物材料,如果固定、包埋处理得合适,可以切成50-100微米的超薄切片。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标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 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 DNA序列分析:在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后,需要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尽量发掘信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的心理学仪器, 也可测定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BD-Ⅱ-601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一、主要技术指标: 1.实验板圆孔: 直径1.6mm, 100 个, 各孔中心距20mm; 2.金属插棒: 直径1.5mm, 长度20mm, 110个; 3.记时: 1ms--9999 S, 4位数字显示, 内藏式整体结构(见下图); 4.记时开始与结束可以用按键, 也可以由棒插入左上角第1个孔与右上角最后1个孔自 动进行; 5.实验用镊子: 1 把; 6.专用箱子:1 个,尺寸370×300×90 mm; 7.电源: 220V, 50HZ、 实验方法: 1.金属插棒放入左侧槽中;优势手拿起右侧槽中的镊子; 2.被试用镊子将左侧槽中的金属棒插入实验板的圆孔中。先插开始位,从上至下,再从 下至上,......依次逐列插入,最后插终止位,记时会自动开始与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 3.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深度知觉测试实验 实验目的: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本仪器可测量人视觉深度知觉的能力,并且在这种测试条件下,除了双眼视差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觉的线索。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飞行员、炮手、运动员、汽车驾驶员以及其他与深度知觉有关的工作人员的测试和选拨。 实验仪器:BD—Ⅱ—104A型深度知觉仪 组成部分 1、七根垂直的竖棒,位于两侧的固定的六 根的标准刺激,位于中间可前后移动的 一根为变异刺激。 2、一台可驱动中间竖棒的电机。 3、一个操作竖棒移动的手键,手键上有“前 进”、“后退”两个按键。 4、仪器各部分均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内。箱子顶部有一支荧光灯照明,在箱子前端有一 个供被试用的观察窗。 5、箱子的左侧有一个标尺,与可移动的竖棒相连接的指针随着竖棒的移动在标尺上做同步 运动。 主要技术指标: 1、变异刺激的移动速度:25mm/sec、50mm/sec 快速、慢速二档。 2、移动范围:±200mm,准确度为1mm。 3、标准刺激标尺位置:0、前100mm、后100mm。 4、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45mm。 5、观察窗尺寸:110×20mm。 6、荧光灯:1支,12W。 7、电源:200V,50Hz 8、外形尺寸:605×200×220mm 9、仪器重量:10K g。 使用方法: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目录 一.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参观电子显微镜及生物超薄切片标本制备 二.细胞形态结构 实验三、细胞大小的形态观察——测微尺的使用 实验四、细胞活体染色技术 实验五、植物细胞骨架光学显微观察 实验六、胞间连丝观察 三.细胞化学 实验七、鉴定RNA的细胞化学方法——Branchet反应 实验八、DNA显色的观察——Feulgen反应 实验九、固绿染色法鉴定细胞内酸性蛋白与碱性蛋白 实验十、多糖及过氧化酶的显示 实验十一、核仁组成区的银染显示与观察 四.细胞生理 实验十二、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十三、细胞电泳 五.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十四、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融合 实验十五、植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实验十六、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十七、动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六.细胞化学成分的分离 实验十八、细胞器的分离、纯化——细胞分级分离 实验十九、荧光的细胞化学测定 实验二十、细胞活力的鉴别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几种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普通显微镜提高分辨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一般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都是由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光阑组成,普通显微镜它们的放大原理及光路图如下: AB物体.A1B l第一次成像,A2B2第二次成像,O l目镜.O2物镜, F1为O l的前焦点,F2为O2的前焦点 各种光学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基本相同,各种特殊用途的光镜不过只是在光源、物镜、聚光器等方面作了改动,或在其它方面增设了某些特殊的设备。 (二)几种光学显微镜 l、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也叫复式显微镜,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显微镜。它适于观察一般固定的,有色的透明度较高的标本。其最大分辨力一般为0.2微米,从构造上可分光学、机械和电子三大系统。 2、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是以丁达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即光的微粒散射现象)为基础设计的,它使用了特殊的聚光器进行斜射照明,因光源中心束不直入物镜,所以视野黑暗,而被检细胞器因斜射照明发生衍射和反射,所以发亮可见。暗视野显微镜可用增加光照方法增加物体与背景的反差,因而可观察到0.2—0.004微米直径的微小粒子,但它分不清被检物的细微构造,它常用于观察物体的存在与运动。而暗视野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区别,主要在于聚光器的不同,致使照明方法有别。确切地说,称暗视野显微镜为暗视野照明更为贴切。它是照明光线仅照亮被检样品而不进入物镜。使视野背景暗黑,样品明亮的照明方法。 3、相差显微镜: 相差是指同一光线经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其相位发生变化并产生的差异。相位是指在某一时间上,光的波动所达到的位置。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指导操作手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分院(系、部):教育学院 教研室:特殊教育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授课班级: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主讲教师:唐健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实验心理学》 邯郸学院制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心理实验导论 教学时间:1学时。 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 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 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 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 (1)复习或预习 (2)安排和指导 (3)规则 (4)实验记录 (5)实验仪器 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对待被试 (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 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 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 5、心理测验的功用 6、心理测验的实施 (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 (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 (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 (1)题目 (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 (3)参考文献 (4)附录 实验一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目的: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阀测量计。 步骤: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

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2秒钟,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每两系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的绝对感觉阙限,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讨论: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阙限对吗?为什么? 参考文献: 1.赫葆源、张厚粲、陈舒永等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44—248 2.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214---215; 3.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3-26 4.《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天津师大教育系 实验二恒定刺激法 目的:通过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学习恒定刺激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各一个。 步骤: 1.依随机原则排出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呈现的顺序:然后变异刺激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为了消除顺序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 2.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主试用粉笔在测试面上放刺激物处标出位置,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 3.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操作: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提,使它离开测试桌面约2cm,2秒后放下(这时胳臂肘不要离开桌面)每对中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秒,以免被试的第一个质量感觉消退,当被试防下第一个重量后,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二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主试呈现刺激时,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 4.指导语:“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就用刚才示范的方法轻轻地把它提起,注意这时地重量感觉,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就用你对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些就说“轻”;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如果分不清轻重就说“相等”,这样一共要比较几十次,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一致。请注意要你判断,第二个比第一个是轻、重、还是相等”。 5.按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每次被试做出轻,重,或是相等的判断,要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记下“一”“+”或“二,,,每比较10次后休息2分钟。

2017年第一学期运动心理学教案

教师备课本(20 17 ~20 18 学年第一学期) 院部体育学院 教研室社会体育教研室 课程名称运动心理学 授课班级16级社会体育 授课教师王炎超 职称助教 20 17 年9 月 2 日

注意事项和要求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训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教案按每堂课(2-3节)为一单元设计编写。 一、教师备课本编写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本组成部分:封面、课程概况、教学进度表、课程教案。 2、课程概况: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码、课程模块、考试方式、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教学目的要求、能力培养及教学重难点等。以上课程信息内容必须同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保持一致。 3、教学进度表: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具体计划表,教师在编写教学进度表时应明确规定周次、时间、授课主题、学时分配等信息。 4、课程教案:是教师备课本的主体部分,其基本要素包括授课题目、相应章节、授课时间、课时、教学方式、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仪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备注、课后小结。 5、理论课和实践课统一用此备课本。无论是手写还是打印稿,统一用此备课本模板,打印稿除课程概况外,其余统一双面打印。 二、课程教案编写注意事项: 1、授课主题:是所讲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为便于开展模块化教学,其内容名称可以异于章节名称。 2、教学重点、难点:指该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实践教学还包括实践操作训练的主要指导要点;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指导方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法等。 4、教具仪器:指课堂教学中用到的所有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包括备课本、教材、模型、图表、直尺、电脑、多媒体课件等,实践教学包括所用到的实践仪器设备。 5、教学设计:又称教学安排(流程),是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安排,可供参考(但不限于)教学设计选项有:考勤点名、作业反馈、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内容、课后小结、知识拓展、延伸阅读、布置作业等,具体可视实际教学内容安排以上某些选项组成该堂课的教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设计还可补充实践步骤或实践流程。不同专业,其课堂教学设计也可有不同特色。 6、教学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各项内容的具体化,教学设计的各项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依次写出。 7、教学备注:用于批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思维的实际案例,或实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 8、教学后记:是教师完成本堂课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教学后记必须手写。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09年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3.油镜的使用原理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器材 1.永久切片 2. 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1)显微镜的安置,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源 2.显微镜观察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用擦镜纸和二甲苯清洗镜头,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五、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实验二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加深对胞间连丝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有许多原生质的细丝,称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胞间连丝相互联接,在细胞间的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中起桥粱作用,并使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协调一致,使植物体成为统一的有机体。用合适的植物细胞为材料,经简单处理,即能方便地看到胞间连丝。 三、实验材料 红辣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柿胚乳细胞间胞间连丝切片 四、实验步骤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内容简介 基于目前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和国家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本书作者在近六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本书编写过程中,在保证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学习内容的易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增加了大量关于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并将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操作的学习,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实验的基本要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实验实施过程中的变量控制、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与基本要求等,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心理实验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哲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二、1800—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科学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初期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五、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六、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实验法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四、测验法 五、实验法 六、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第四节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作用:(一)体育实践工作者的需要;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第三章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初级水平)、乐趣(比较高 级水平)和志趣(高级水平)。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 2. 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运动兴趣的方法:1.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项目;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 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6.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实验目的] (一)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件性能。 (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实验原理] 虽然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很复杂,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和光路图如图1所示,被检物体AB放在物镜(O1)下方的1—2倍焦距之间,则在物镜(O1)后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A1B1,这个实像正好位于目镜(O2)的下焦点之内,通过目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A2B2,这个虚像通过调焦装置使其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即25cm,使所看到的物体最清晰,也就是说虚像A2B2是在眼球晶状体的两倍焦距之外,通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形成一个倒立的A2B2缩小像A3B3。 [实验器材]擦镜纸字母装片羊毛交叉擦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内容与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Microscope)的外形和结构因类型不同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和功能是相似的。(图2) (一)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构成。1.机械部分: (1)镜座:位于底部的金属座。一般为马蹄形,用以支持和稳定整个镜体。 (2)镜柱:镜座与镜臂相连的短柱。 (3)镜臂:镜柱上方弯曲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 (4)镜筒:在镜臂的上方倾斜的金属园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转折处装有棱镜,使光线转折450。其上有一固定螺钉将镜筒连接于镜臂上方。 (5)调节器:在镜柱两侧有大小两个螺旋,大螺旋为粗调节器,转动时能使载物台快速升降。调节范围较大,适于低倍镜调焦用。小螺旋为细调节器,转动是载物台仅缓慢升降,调节范围较小,适于调节物象的清晰度。此外,在右侧粗调节器内侧有一窄环,称粗调松紧调节轮,用以调节粗调节器的松紧度。向外转时偏紧,向内转时偏松。左侧粗调节器内侧有一粗调限位调节环凸柄,向上推紧时,镜台上的最高点被固定(这两个环一般不需调节)。(6)旋转盘:又称物镜转换器,安装在镜筒下端,为一可旋转的圆盘,上有4个圆孔,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