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基本特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与相关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系统与设计》这一章中具有很主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了第一、二部分后,已经了解到了系统的含义并对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系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重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学生在理解了系统的这两个重要特性以后,对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等其他特性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学生在学习了系统的含义和类型之后,通常都会很想继续了解系统的特性。可以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实际的系统分析。因此,如何用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实际的问题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因此,应以系统的基本特性作为教学主线逐步展开教学过程,以案例为载体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特点区别就是:教学资源都大量包含学生身边的事物当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这些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身边的事例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感受知识亲近感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还可以安排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来学习本部分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的互动中来。

教学过程:

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学生回答系统的基本特性最重要的是哪两个?

学生在阅读后,得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和相关性。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并举出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

1、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并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例如:魔方是一个整体,单个的小彩块就不具有变换组合的功能;汽车上的零配件共同组成了汽车,使其具有了交通工具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功能,甚至会发生交通事故。讨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之和。例;1+1>2的现象;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辩论:一个系统中,每个要素性能都好,则整体性能是否一定好?案例分析:

①某足球队的成员都是各国球星,但他们都不听教练的而各自去充分展示自己的专长,甚至相互抢球。最终这个球队却打不赢一支配合良好的普通球队。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有一位教师是班主任,为了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就充分利用同学们自习、晚辅导等时间给学生补课和测验。请问,他的这种做法会给班里的同学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

2、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关的并不是独立的。

案例分析:

①某同学不喜欢学习语文,上语文课时就看其他学科的书或睡觉。他认为不学这门学科对其他课没有任何影响,请谈谈他的想法和做法是

否正确?为什么?

①搬家时的家具进出和摆放需要事先设计和考虑吗?为什么?

重点讨论整体性与相关性。拓展练习:课本74页练习,用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解释“木桶理论”。

系统及其特性-教案

《系统及其特性》 教学目标: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1.什么是系统”、“2.系统的类型”、“3.系统的基本特性”等3小节组成。 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 理解系统必须从理解系统的结构开始。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的构成;系统的基本特性。 难点:系统的特性。 教学过程: 任务一:拆分打火机并思考下列四个问题 打火机有几个主要组成部件? 各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各部件之间有没有联系? 打火机的功能是什么? (引出系统的概念) 1.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提问:请验证打火机是否符合以上三个条件? 任务二:组装打火机并分析下列情况 (引出系统的基本特性) 2.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1>2”。 不能离开整体去分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系统组织得好不好,就看它的整体功能即系统功能实现得怎样。 提问:请根据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分别解释之。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4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解析

第4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1 知识要点 4.1.1测试系统概述及其主要性质 1.什么叫线性时不变系统? 设系统的输入为x (t )、输出为y (t ),则高阶线性测量系统可用高阶、齐次、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d )(d d )(d d )(d 01111t y a t t y a t t y a t t y a n n n n n n ++++--- )(d )(d d )(d d )(d 01111t x b t t x b t t x b t t x b m m m m m m ++++=--- (4-1) 式(4-1)中,a n 、a n -1、…、a 0和b m 、b m -1、…、b 0是常数,与测量系统的结构特性、输入状况和测试点的分布等因素有关。这种系统其内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称之为时不变(或称定常)系统。既是线性的又是时不变的系统叫做线性时不变系统。 2.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哪些主要性质? (1)叠加性与比例性:系统对各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单个输入的输出之和。 (2)微分性质:系统对输入微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微分。 (3)积分性质: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 (4)频率不变性:若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将为同一频率的谐波信号。 4.1.2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1.什么叫标定和静态标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静态标定?标定有何作用?标定的步骤有哪些? 标定:用已知的标准校正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过程。 静态标定:就是将原始基准器,或比被标定系统准确度高的各级标准器或已知输入源作用于测量系统,得出测量系统的激励-响应关系的实验操作。 静态标定方法: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地取定5个或5个以上的标定点(包括零点),从零点开始,由低至高,逐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称标定的正行程),然后再倒序由高至低依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直至返回零点(称标定的反行程),并按要求将以上操作重复若干次,记录下相应的响应-激励关系。 标定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

【高中信息】系统及其特性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技术与设计2》中,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系统与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枢环节,它既是在“结构”与“流程”的基础上加以展开,又为“控制与技术”的讲述做好了铺垫,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节先通过具体实例对系统的含义进行初步分析与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学生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对系统概念的深入研究,皆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本章的重点,让学生建立系统的观点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总的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还不会有意识地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结合丰富的案例,旨在教会学生认识系统,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系统的含义。 2、体会系统的组成和层次关系 3、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4、能利用基本特性对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用系统的观点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能联系各个领域对系统分析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让学生感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分析事物,渗透事物各部分普遍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系统的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性

难点:建立系统的观点 五、教学策略 教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中,把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提升到理性分析的思维上。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以回想——分析——归纳——迁移为主线,组织教学。 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归纳,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明确技术离不开生活。要想真正的把技术这一学科掌握好,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从课堂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环境中。 六、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 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 ω,幅值= y ,相位= φ。 2、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 .1+s 和2 22 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 的总灵敏度。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和 。 3、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4、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越小。5、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1、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3)回程误差(4)阻尼系数 2、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响应的卷积。(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3、两环节的相频特性各为)(1ωQ 和)(2ωQ ,则两环节串联组成的测试系统,其相频特性 为 。 (1))()(21ωωQ Q (2))()(21ωωQ Q +(3)) ()() ()(2121ωωωωQ Q Q Q +(4)) ()(21ωωQ Q ?4、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 (1)存在,但<5%(2)存在,但<1(3)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4)不存在 5、忽略质量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是 系统。(1)零阶 (2)一阶 (3)二阶 (4)高阶 6、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 (1)固有频率 (2)线性度 (3)时间常数(4)阻尼比 7、用阶跃响应法求一阶装置的动态特性参数,可取输出值达到稳态值 倍所经过的

第三单元第一节系统及其特性

第三单元第一节系统及其特性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分析和讨论,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出发进行思考,能够理解系统的含义,了解系统的分类。 2.通过技术实验、马上行动、案例分析、讨论等活动,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教学过程: 1.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例如: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人、财、物、事等要素组成的同时也是由管理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供应部门等部分组成的。 一个班就是一个系统、一个人也是一个系统。 P64案例分析,讨论 2.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系统有大小,大系统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例如:地球生态系统由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等子系统组成。 3.系统的类型 (1)自然系统:是自然形世的系统 (2)人造系统:是人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统 (3)实体系统:是实物形态 (4)抽象系统:如哲学 (5)动态系统:学校就是一个动态系统,它不仅有建筑物还有教师、学生 (6)静态系统:例如:大桥、公路、房屋 (7)封闭系统:是与外界无明显联系的系统,如密闭罐中的化学反应 (8)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环境有信息、物质和能量交互作用,如商业系统,生产系统,生态系统 4.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所没有的。

3.1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系统及其特性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系统及其特性 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一节系统及其特性 课时:共2 课时 作者:根据陕西长安一中蒋建波教学设计改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 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特性和概念, 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能对简单系统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系统,感受系统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树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系统的构成。 2.系统的基本特性。 三、教学难点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身边的系统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分组讨论。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既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伸和一定程度上的综合,又是最后一单元的基础。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内容设计上紧紧抓住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等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行详细阐述,这些特性体现了从整体出发看待和处理问题的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思想与方法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 这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一、系统及其特性”、“二、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本节分成三个内容: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些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应从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从了解系统概念到知道系统的特性,是认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飞跃,也是给了学生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因此,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在教学中把概念含义的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再加上老师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的剖析,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这也是本节课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 六、教学准备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系统及其特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技术与设计2》中,第三章第一节内容。系统与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枢环节,它既是在“结构”与“流程”的基础上加以展开,又为“控制与技术”的讲述做好了铺垫,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节先通过具体实例对系统的含义进行初步分析与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学生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对系统概念的深入研究,皆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本章的重点,让学生建立系统的观点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总的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还不会有意识地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结合丰富的案例,旨在教会学生认识系统,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系统的含义。 2、体会系统的组成和层次关系 3、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4、能利用基本特性对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用系统的观点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能联系各个领域对系统分析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让学生感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分析事物,渗透事物各部分普遍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系统的含义,2、系统的基本特性 难点:建立系统的观点 五、教学策略

教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中,把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提升到理性分析的思维上。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以回想——分析——归纳——迁移为主线,组织教学。 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归纳,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明确技术离不开生活。要想真正的把技术这一学科掌握好,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从课堂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环境中。 六、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和设想,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内容: (一)新课引入 虽然系统给我们的印象很模糊,似乎看不清,摸不透,但它却无处不在,学生展示系统在各个领域应用的图片。 (二)新课学习 对汽车与自行车的结构分析,汽车由车身、底盘、发动机、轮胎等构成,自行车由车架、车把、鞍座、前叉、脚蹬、链轮、车闸等主要部件组成。只有这些零件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让汽车和自行车都动以来,才能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 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不难得出“系统是什么”, 什么是系统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以来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素:指构成系统的最主要的元素。 部分:相对整体而言,要素和部分可以通用 2、小组活动:拆卸圆珠笔 圆珠笔是系统,笔壳、笔芯、弹簧、等是组成要素。 3、两人一组讨论:请指出下列系统分别由哪些要素(部分)组成,并说出相互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系统的名称和组成要素(部分) 台灯:灯座、灯泡、灯罩、电线、开关等。 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物展示台、投影机、电动屏幕、展台、音响设

高二通用技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分析

高二通用技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分析 高二通用技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案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系统与设计》这一中具有很主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了第一、二部分后,已经了解到了系统的含义并对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系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重点是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学生在理解了系统的这两个重要特性以后,对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等其他特性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系统的含义和类型之后,通常都会很想继续了解系统的特性。可以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本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实际的系统分析。因此,如何用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实际的问题就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堂讨论,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有关问题。

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四、重、难点 重点:系统的基本特性,增强学生的系统意识。 难点:利用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教学策略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系统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因此,应以系统的基本特性作为教学主线逐步展开教学过程,以案例为载体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通用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特点区别就是:教学资都大量包含学生身边的事物当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这些教学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身边的事例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感受知识亲近感的同时提高堂学习效果。 有条时可安排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学习本部分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的互动中。 六、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1时 1、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并由学生回答:系统、子系统和元素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进行系统类型的划分。 2、新教学 教师提问: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关系,是通过

系统的基本特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的地位及作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广东科技出版社,《通用技术》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共分2个课时,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系统及系统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系统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且也为以后系统的优化、系统的设计等教学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实验探究,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 难点: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问题 四、教学设计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和设想,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新课引入:(2分钟) 复习:大千世界,系统无处不在。什么是系统?教师拿出自己的手机,问:老师的手机是一个系统吗?为什么? 学生:因为它满足了构成系统的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问:那么系统有什么特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系统的基本特性。(二)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教材: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认识系统的基本特性。(3分钟) 2、师生一起来探究系统的特性。(25分钟)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

(1)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飞船和运载火箭是由700多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都很普通,甚至没有一个是新研制的,为什么能实现把人送上太空的功能?(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了系统,从而实现了整体的功能。)(2)传说,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给文学家巴尔扎克雕了一座塑像。塑像雕好之后,大受人们的称赞,人们特别对雕像上巴尔扎克的一双手赞不绝口,都说这双手太逼真、太生动了。罗丹听到人们的议论后,却毫不犹豫地从塑像上砍去了这双手。罗丹这样做的目的何在,雕塑家的这一行为给你以怎样的启示?(让人们看到其它的美所在。不能离开整体去分析任何一个组分,一个系统组织的好不好,就看它的整体功能实现的怎样。罗丹砍去雕塑双手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注意雕像的整体,而不仅仅是注意这双手。) 1)整体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他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如一堆沙子、钢材、水泥和绳索散放在一起成就没有意义。如造成一座悬索桥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 学生活动2: (3)为了保护草原植被,当地政府颁布了禁止大量捕杀野狼的法令,这是什么道理?(狼捕杀羊、野兔等食草性动物,使其数量减少,从而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或整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系统的各组分或元素只要有一个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元素和组分实现其功能。 相同的道理,为了使野生动物园的羚羊更有活力、生命力更强,可以引进狼或豹子等肉食动物。 学生活动3: (4)人们为什么要发明自行车?自行车为什么要有刹车功能?自行车的作用是提高速度,使人们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而刹车的作用却是减速,两者相矛盾。为什么还要刹车呢?(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如下陡坡),行车速度和安全要求这两个具体目标产生了矛盾,就得通过刹车来减速,进行协调,从而保证自行车更好地到达目的地。) 3)目的性 系统都是以实现某种功能为目的的,这是区别这一系统与那一个系统的标志。 设计和分析一个系统时,必须先弄清其目的,否则就无法构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现实系统。系统的多个目标有时不完全一致,甚至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寻求平衡或折衷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目的。 学生活动4: (5)家用电冰箱不能紧贴墙壁放置,汽车在雪地行走轮胎要加链条,这是都为什么?(冰箱放置与墙保持距离,目的是有一个适当的散热空间,从而保持正常工作。

第二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1]

第二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概述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被测物理量,而研究测试系统特性的目的则是为了能使系统尽可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被测物理量,且为测试系统性能的评价提出一个标准。 1.测试系统能完成对某一物理量进行测取的装置,它即可以是一个单一环节组成的装置,如传感器,又可以是一个由多个功能环节组成的系统,如应变测量中的“传感器-应变仪-记录仪”。 2.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 工程测试的基本传输关系如图示,所要寻求的是 输入x(t),输出y(t),系统传输性三者的关系,即 1)由已知的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量,求系统的传递 特性。 2)由已知的输入量和系统的传递特性,推求系统的输出量。 3)由已知系统的传递特性和输出量,来推知系统的输入量。 为使上述三种问题能由已知方便的确定未知,为此提出,对于一个测试来说,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对应于每一个输入量都应只有单一的输出量与之对应,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系统一般是线性系统。 3.测试系统的特性的描述 对测试系统特性的描述通常有静态特性、动态特性、负载特性、抗干扰特性。 4.线性系统简介 二、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当系统的输入x(t)和输出y(t)之间的关系可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2-1)来描述时,则称该系统为定常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有如下性质(以x(t) y(t)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1)叠加性

表明作用于线性系统的各个输人所产生的输出互不影响,这样当分析众多输人同时加在系统上所产生的总效果时,可以先分别分析单个输入(假定其他输入不存往)的效果,然后将这些效果叠加起来以表示总的效果。 2)比例特性 若 x(t)→y(t) 则 3)微分性质 系统对输入导数的响应等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导数,即 4)积分性质 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即 5)频率保持性 若输入为某一频率的间谐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必是、也只是同频率的间谐信号。 由于 按线性系统的比例特性,对于某一已知频率ω有 又根据线性系统的微分特性,有 应用叠加原理,有 现令输人为某一单一频率的简谐信号,记作t j e X t x ω0)(=,那么其二阶导数应为 由此,得

3.1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系统及其特性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系统及其特性 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一节系统及其特性 课时:共2课时 作者:根据陕西长安一中蒋建波教学设计改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 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特性和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能对简单系统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系统,感受系统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树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系统的构成。 2.系统的基本特性。 三、教学难点 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身边的系统问题。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分组讨论。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既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伸和一定程度上的综合,又是最后一单元的基础。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内容设计上紧紧抓住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等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行详细阐述,这些特性体现了从整体出发看待和处理问题的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思想与方法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 这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一、系统及其特性”、“二、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本节分成三个内容: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些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应从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从了解系统概念到知道系统的特性,是认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飞跃,也是给了学生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因此,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在教学中把概念含义的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再加上老师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的剖析,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这也是本节课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 六、教学准备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案2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案 莘县实验高级中学李国栋 温故 8:55 幻灯1: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在进行新课之前呢,我们先通过一个实例,来回忆一下“系统的含义”和“构成系统所需的三个条件” 幻灯2: 这幅图片说的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同学们思考一下“盲人摸象”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同学:他们摸到的都不是大象的全部,而是摸到了大象的其中一个部分就下结论了。 老师:同学请看,他们有的摸到了鼻子,有的摸到了肚子,有的摸到了尾巴,鼻子,肚子,尾巴这些单一的元素能代表大象吗?当然不能。只有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系统,才是一个完整的大象。 其实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是要系统全面的看问题,了解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并不能说就了解了整个系统”。 再比如现在的汽车,我们知道它由车身、底盘、发动机、轮胎等构成的,要想汽车正常行驶,单单依靠轮胎,可不可以啊,不行,单靠发动机呢,也不行,只有这些零件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让汽车动以来,才能发挥汽车的整体功能。 幻灯3: 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不难得出“系统是什么”, 系统就是“由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我们把这个含义进行拆分,就可以得到“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 首先系统由若干元素构成的,这个若干是指几个,是不是至少要有2个或2个以上的要素啊 其次,这些元素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是不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啊。说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要有一定的结构。 最后,具有特定功能,这个特定功能是元素的,还是系统的,对,是系统的。这就说明系统的功能是组成的元素不具备的。

31市场特征

3.1市场特征 3.1.1市场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中国整体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家用电器仍然是家庭支出中的大项支出,消费者对家电的价格比较敏感,家电的价格富有弹性。 其次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主要耐用家电的认知已从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的三大件,发展到追求舒适化,健康化,个性化,信息化.总体来看,家电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对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要求多样化上. 随着家电零售市场的日渐成熟以及二三级市场成为主要的增长动力,家电零售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至目前止,市场上原有的五大国内家电零售商只剩下了两家:国美和苏宁。国外商家,如百思买也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各大商家为了争取客户,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3.1.2市场容量 目前中国家电零售企业超过3. 2万家, 而美国的家电零售企业不足1000家, 而且美国百思买等排名前4位的连锁零售企业市场占有率达91%以上, 日本的家电市场也被小岛、山田等四、五家连锁企业瓜分, 而中国排名前5位的连锁零售企业在整体消费电子市场中的占有率不足25% , 即便是排名第一的国美电器的市场份额也仅有6% 。可见, 中国家电连锁企业还有很大的市场容量。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容量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是由有某种需要的人、为满足这种需要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所组成的。我国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口数量庞大, 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前景。而购买力是销售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人们是不会考虑购买家用电器的。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家电的销售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家电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家用电器的购买欲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科技不断的发展, 一系列新家用电器的出现也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特别是在农村, 许多家庭对传统的家用电器需求依然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攀升。因此, 在最近十年里家用电器的需求还将处于稳定上升的过程中, 如何把握住这一机会, 不断地提高销售额和盈利能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最大的利润是各大家电零售商所关注的焦点。 3.1.3政策与方针 2005年11月1日, 商务部发布《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办法》共有38条, 对于争议已久的“进场费”、账期、定价权、商品质量责任等敏感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零售商应当将所收取的促销服务费登记入账, 并按照规定纳税; 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促销服务费的,应当事先征得供应商的同意; 供应商不同意的, 零售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 应当与供应商协商一致或订立合同。同时, 零售企业不得向供应商“变相收取”的费用条目, 包括: 续签合同费、店内条码费、店铺改造装修费等。很明显《办法》的实施限制了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对供应商的种种“不合理”的收费要求, 对今后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分配, 指明了比较清晰的方向。这也给零售商对供应商种种不合理的过分的做法加以限制。

第三章_第二节_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上)

第二节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点 系统的基本特性。 三、教学难点 领会系统思路。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系统的含义和分类。 提出: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必须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通过理解基本特性构成系统的基本思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思路。 2.、新课教学: 导入: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P76-83内容,回答课本p77,p83的问题。 小组讨论,同学回答,教师点评。 一、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系统具有整体性 1.以波轮式洗衣机为例。洗衣机由多个机构,上百个零件构成,他们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实现洗衣任务,任何单个部分是无法完成洗衣功能的。各个零件如果不按正常组合,同样不能正常工作。 系统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 2.播放运载火箭升空视频,讲解:飞船和运载火箭是由数百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都很普通,甚至没有一个是新研制的,为什么能实现把人送上太空的功能? 各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了系统,从而实现了整体的功能。 3.播放视频《空客A380的设计与制造》片段,请同学们思考:为了飞机的坚固,机身材料越厚越好,但从经济型考虑,机身越轻越好,设计师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系统要求他的局部服从整体,强调整体观点,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 (二)系统具有相关性 1,为了保护草原植被,当地政府颁布了禁止大量捕杀野狼的法令,这是什么道理? 狼捕杀羊、野兔等食草性动物,使其数量减少,从而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 [系统思路]系统的各个元素、组分的变化会对其他的元素、组分起影响。 2.如何理解“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不管什么棋类比赛,关键的一着下错,都很有可能输掉整盘棋。 [系统思路]要重视关键因素。在一个系统中关键部分的变化,甚至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补充:木桶理论。 有的同学某一门课学得好,可是总分不高,所谓偏科,如果不设法提高弱科的成绩,总成绩是不会有很大提高的。

第3章习题--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3章习题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选择题 1.测试装置传递函数H (s )的分母与( )有关。 A.输入量x (t ) B.输入点的位置 C.装置的结构 2.非线形度是表示定度曲线( )的程度。 A.接近真值 B.偏离其拟合直线 C.正反行程的不重合 3.测试装置的频响函数H (j ω)是装置动态特性在( )中的描述。 A .幅值域 B.时域 C.频率域 D.复数域 4.用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 )系统。 A.相似 B.物理 C.力学 D.线形 5.下列微分方程中( )是线形系统的数学模型。 A.225d y dy dx t y x dt dt dt ++= + B. 22d y dx y dt dt += C.22105d y dy y x dt dt -=+ 6.线形系统的叠加原理表明( )。 A.加于线形系统的各个输入量所产生的响应过程互不影响 B.系统的输出响应频率等于输入激励的频率 C.一定倍数的原信号作用于系统所产生的响应,等于原信号的响应乘以该倍 数 7.测试装置能检测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能力,称为( )。 A.精度 B.灵敏度 C.精密度 D.分辨率 8.一般来说,测试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范围( )。 A.越宽 B. 越窄 C.不变 9.测试过程中,量值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称为( )。 A.准静态量 B.随机变量 C.动态量 10.线形装置的灵敏度是( )。 A.随机变量 B.常数 C.时间的线形函数 11.若测试系统由两个环节串联而成,且环节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2(),()H s H s ,则该系统总的传递函数为( )。若两个环节并联时,则总的传递函数为( )。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学设计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对简单系统进行分析,能够写出简单的系统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过程,达到总结收获、提高认识;通过书写报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整个过程可以归纳为阐明问题、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三个阶段。 教学难点:运用系统的思想对简单系统进行分析。 三、教学流程: 复习引入 什么是系统? 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系统分析 1、组成与功能:是由洗涤与脱水桶、机箱体、传动机构、操作与控制面板、机 箱体、进水机构、排水机构和供电线路等部分组成。总体功能是洗净衣物;为达此目的,各组成部分各具分功能和作用,以支撑实现部功能。 2、洗衣机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析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洗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果其中一个元素发生了故障,会怎样?通过问题思考并结合示意图使学生明确:洗衣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组成部分,即各子系统之间,少了哪个都不行,哪一部分坏了,洗衣机都不能正常工作。同时充分揭示出洗衣机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并重点总结出: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3、系统的基本特性------环境适应性 分析洗衣机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a.洗衣机工作的电压太高、太低对洗衣机带来什么影响? b.给洗衣机注入温水或是很凉的冷水,会个洗涤效果带来哪些影响? c.洗衣机工作的时,放置在什么地方为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环境与系统、子系统关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结合示意图分析。 理解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4、洗衣机系统的评价与小结

3.1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3.1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系统及其特性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系统及其特性 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一节系统及其特性 课时:共2课时 作者:根据陕西长安一中蒋建波教学设计改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 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特性和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能对简单系统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系统,感受系统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树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系统的构成。 2.系统的基本特性。 三、教学难点 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身边的系统问题。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分组讨论。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既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伸和一定程度上的综合,又是最后一单元的基础。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内容设计上紧紧抓住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等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行详细阐述,这些特性体现了从整体出发看待和处理问题的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思想与方法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 这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一、系统及其特性”、“二、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本节分成三个内容: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些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应从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从了解系统概念到知道系统的特性,是认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飞跃,也是给了学生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2.学情分析

2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测试是具有实验性质的测量,是从客观事物取得有关信息的过程。 本章知识要点及要求 1、掌握线性系统及其主要特性。 2、掌握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及静态特性。 3、掌握一、二阶测试装置的频率响应特性。 4、掌握测试装置的不失真测试条件。 第一节 概述 一、 重点内容 1、测试装置的基本要求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主要讨论测试装置及其输入、输出的关系。理想的测试装置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对应于某一输入量,都只有单一的输出量与之对应 。知道其中的一个量就可以确定另一个量。 2、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线性系统的输入)(t x 与输出)(t y 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时,则称该系统为时不变线性系统,也称定常线性系统。式中t 为时间自变量,n a 、1-n a 、…、1a 、0a 和n b 、1-n b 、…、1b 、0b 均为常数。

)()()()()()()()(0111101111t x b dt t dx b dt t x d b dt t x d b t y a dt t dy a dt t y d a dt t y d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ΛΛ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 1)叠加原理特性 若()()()()t y t x t y t x 2211→→ 则 ()()[]()()[]t y t y t x t x 2121±→± 2)比例特性 若()()t y t x → 则 ()()t ay t ax → 3)系统对输入导数的响应等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导数 ()()dt t dy dt t dx → 4) 如系统的初始状态均为零,则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 ()()dt t y dt t x t t ??→0000 5)频率保持性 二、 测试和测试装置的若干术语(自学)

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哪些

并发性(Concurrence)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却仅能有一道程序执行,故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是分时地交替执行。倘若在计算机系统中有多个处理机,则这些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便可被分配到多个处理机上,实现并行执行,即利用每个处理机来处理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程序,这样,多个程序便可同时执行。 共享(Sharing) 在操作系统环境下,所谓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由于资源属性的不同,进程对资源共享的方式也不同 虚拟(Virtual) 操作系统中的所谓"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的,即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是用户感觉上的东西。相应地,用于实现虚拟的技术,称为虚拟技术。在OS中利用了多种虚拟技术,分别用来实现虚拟处理机、虚拟内存、虚拟外部设备和虚拟信道等。 异步性(Asynchronism)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但只有进程在获得所需的资源后方能执行。在单处理机环境下,由于系统中只有一个处理机,因而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执行,其余进程只能等待。当正在执行的进程提出某种资源要求时,如打印请求,而此时打印机正在为其它某进程打印,由于打印机属于临界资源,因此正在执行的进程必须等待,且放弃处理机,直到打印机空闲,并再次把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时,该进程方能继续执行。可见,由于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使进程的执行通常都不是“一气呵成”,而是以“停停走走”的方式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