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细菌讲解

显微镜下的细菌讲解
显微镜下的细菌讲解

显微镜下的细菌讲解

对于细菌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是有很多的,但是细菌却又是我们肉眼所难以看见的,因此我们想要看到细菌一般都是在显微镜下看,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显微镜下我们怎么样可以看到细菌呢?现在大家就和一起来看看吧。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其中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

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

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病毒很小。多数单个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左右,也就是说,把10万个左右的病毒粒子排列起来才可能用肉眼勉强看得到。病毒如此细小,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

观察,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光学显微镜的1000倍。不同病毒

间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如植物的联体病毒(Geminiviruses)

直径仅18-20nm,最大的动物痘病毒(Poxviruses)大小达

300-450nm×170-260nm,最长的如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病毒粒子大小为80nm×790-14000nm。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距离

为d=0.61λ/NA 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λ——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也就是200nm,大于病毒的直径,因此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病毒的。细菌就

比病毒大得多,单个球菌的直径约在0.8~1.2μm左右,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μm,宽0.3~1μm,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观

测范围内。

细菌是很小的,小到我们的肉眼已经不能够识别了,但是我们聪明的人类发明了显微镜使我们可以看到细菌了。其实我们生活中是存在很多细菌的,但是很多常见的细菌对我们的身体是没有危害的因此我们是不需要担心的。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第二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自主基础回顾 1.微生物主要包括无细胞结构的---------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等原核生物和包括 ---------、- --------------、-------------在的真菌以及包括------------、-------------------黏菌在的原生生物等真核生物。其中细菌又包括常见的----------细菌和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其中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生物属于---------------(细菌或真菌)。 2.细菌在显微镜下一般呈-----状、------状或者---------状等形态,其细胞壁成分一般为--------------,对青霉素---------,细菌一般通过分裂方式增殖,属于--------生殖方式。决定其性状的基因主要位于----------上,质粒往往存在控制其-----------等性状的基因。其营养方式除少数自养型细菌外,一般营腐生或者寄生。 3.真菌包括单细胞的----------和多细胞的--------------。真菌生殖方式包括 ------------和------------ 。其中酵母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出芽生殖属于-------------------生殖。真菌大都营-------- 生活。 4、微生物包括的类群很多,但是它们一般具有-----------------、 -------------------------、 -----------------------------------、-------------------------------、 ----------------------------等五个共同特征。 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除细胞膜外几乎不含磷脂分子的有()多选 A乳酸菌 B 变形虫 C 肺炎双球菌 D酵母菌 2.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芽孢可以度过不良环境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 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3.下列生物中,具有细胞核膜结构的是() A.噬菌体 B.肺炎双球菌 C.乳酸菌 D。蕈 4.下列关于古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活在极端环境下 B.青霉素抑制古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极端嗜热菌的蛋白质耐高温 D对利福平不敏感 5.下列各项中,代类型相同的生物是() ①乳酸菌②青霉菌③蝗虫④鸭跖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②④ 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显微镜油镜的...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目的和要求】 1.熟悉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并自觉遵守。 2.掌握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方法。 3.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荧光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试剂与器材】 1.示教片:各种球菌、杆菌、弧菌、荚膜、鞭毛、芽胞的示教片。 2.器材及其他: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香柏油、脱油剂等。 【实验内容】 一、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 1.细菌的基本形态(各种球菌、杆菌、弧菌等) 观察要点:注意细菌的染色性、相对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 2.特殊结构的观察(荚膜、芽胞、鞭毛) 观察要点:注意这些特殊结构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菌体中的位置,均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二、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是观察细菌形态最常用的一种仪器,其构造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镜头转换器、调焦装置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物镜、接目镜、反光镜、聚光器、光圈等(见图1-1)。 图1-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接物镜有低倍镜、高倍镜、油镜三种,放大倍数依次增高,其识别

方法为: (1)低倍镜:镜头标志为10×或10/0.25,镜头最短,其上常刻有黄色环圈。(2)高倍镜:镜头标志为40×或40/0.65,镜头较长,其上常刻有蓝色环圈。(3)油镜:镜头标志为100×或 100/1.30,镜头最长,其上常刻有白色环圈,或“oil”字样。 2.油镜的使用原理 图1-2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高而透镜很小,自标本片透过的光线,因玻片和空气的折光率不同(玻璃n=1.52,空气n=1.0),部分光线经载玻片进入空气后发生折射,不能进入接物镜,致使射入光线较少,物象不清晰。在油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光率相近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光亮度增强,物象清晰(见图1-2)。 3.使用方法 (1)采光:使用显微镜时必须端坐,将显微镜放在胸前适当位置。将低倍镜转到中央并对准下面的聚光器,打开光圈,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集中于聚光器(以灯光为光源时,使用凹面反光镜,以自然光为光源时用平面反光镜)。根据所观察的标本,通过升降聚光器和缩放光圈以获得最佳光度。当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时,应适当缩小光圈,下降聚光器;当用油镜观察时,光线宜强,应把光圈完全打开,并将聚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 (2)低倍镜调焦:将欲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和推进器固定,将待检部位移至视野正中央,上升载物台至不能升高为止。用左眼观察接目镜,缓慢调节粗调节器,使载物台下降,待看到模糊的图像时,再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看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3)油镜的使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并调至清晰之后,转开物镜头,在玻片的标本上滴加1滴香柏油,将油镜头转换至中央,缓慢调节粗调节器,使镜头浸

实验一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一细菌形态观察(一) (基础实验,4学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验证三种类型细菌的形态,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物镜的性能直接影响显微镜的分辨率。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使用油镜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主要有如下原因: 1.增加照明亮度; 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细菌的形态微小(以μm计),个体基本形态为球形、杆状和螺旋形,其中以杆状细菌最为常见。 三、实验用具 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细菌标本、滤纸、液体石蜡; 枯草杆菌、四联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细菌三型、八叠球菌等细菌的永久染色装片 四、实验步骤 (一)调试显微镜 显微镜左前方,镜罩叠放在右上方,插电源。聚光器上提至最上方,打开光圈;开电源,调光源。 (二)观察 1、放置标本于载物台上,用粗调节器上升载物台至最高位置。 2、低倍镜下,用粗调节器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 3、换高倍镜,用细调节器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 4、移开高倍镜,滴液体石蜡,从侧方注视,将油镜缓慢转至正下方,调至物像清晰,绘图 5、提起镜筒,换染色装片,观察,绘图。 (三)用后显微镜清理 1、观察后下降载物台,取下载玻片,将油镜转出,擦镜头3~5次。 2、将光线调至最小,关闭电源和光圈,下降聚光器。将显微镜各部分还原。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的程序操作。 2、转换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六、作业 绘出观察到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视野图,注明总放大倍数。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为什么一般都需要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 为什么一般都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制作细菌染色标本片时,为什么必须先对涂在载玻片上的细菌样品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由于细菌细胞小且无色透明, 直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 菌体和背景反差很小,难 以看清细菌的形态, 更不易识别某些细胞结构, 因此,一般都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 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 以提高观察样品不同部位的反差, 能更清楚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此外,某些染色法还可用于鉴别不同类群的细菌, 故细菌的染色是工业微生物学实验中重要的基 本技术。 染色前必须先对涂在载玻片上的细菌样品进行固定,固定的作用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 粘附于玻片上, 一是增加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一般常用酒精灯火焰加热固定的方法,但 应注意防止细胞膨胀和收缩,尽量保持细胞原形。 2. 革兰氏染色法包括哪几个基本步骤?你认为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性的关键环 节是什么? 答: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步骤是: 先用初染剂草酸铵结晶紫进行初染, 再用媒染剂碘液媒染,然后用脱色剂乙醇处理, 最后用复染剂石炭酸复红或番红进行复染。经此法染色后, 若细菌不被酒精脱色,能保持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而呈现蓝紫色,则该菌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反之,若细菌能被酒精脱色,而被复红或番红复染成红色, 则称之为革兰氏阴性细菌(G-)。被普遍采用的经Hucker氏改良的革兰氏染色法, 其操作步骤为:制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干燥→观察。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性的关键环节是用脱色剂乙醇处理, 为了保证革兰氏染色结 果的正确性, 必须控制乙醇脱色时间, 尽量采用规范的染色方法。 3.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显微标本片的制作分别可采用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放线菌与细菌的单染色一样,可用石炭酸复红或吕氏美兰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但为了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可应用各种培养、制片和 观察方法, 其中印片法、插片法和玻璃纸法是三种常用的方法。 观察酵母菌形态可制备水浸片,若加入一滴美兰染色液,还可区别死活细胞(呈兰色的为死细胞,无色的为活细胞), 这是因为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无毒性的美蓝从 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 霉菌具有复杂分枝的菌丝体, 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由气生菌丝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再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较粗大,制片时容易收缩变形,孢子也容易分散。为了得 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标本片,常用载片培养法和玻璃纸培养法进行制片观察。 1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 生科15.2 周罡201500181104 【实验目的】 1.复习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微生物的基本技能,了解球菌、杆菌、放线菌、酵母、真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基本形态特征。 4.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要求。 5.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6.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7.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一)普通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 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 两组透镜系统来昂达 成像,故又称为复式显 微镜。它们包括机械部

分和光学部分两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标本夹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目镜、接物镜、反光镜、光圈(虹采)、聚光镜(集光器)等。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2.油镜微生物学使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 常有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油镜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最短,油镜与其他物镜不同的是载玻片与

实验三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的原理和步骤; 3.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巩固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 简单染色 普通染色抗酸染色 正染色法复杂染色 细菌的染色革兰氏染色 特殊染色(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细胞壁染色法)负染色法 简单染色法就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染色。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固定细胞结构;二是使菌体牢固地粘附于玻片上;三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因为死的细胞膜选择透性被破坏,死的原生质更易于着色)。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吸水纸擦镜纸接种环镊子 70%酒精酒精棉球洗瓶废液桶水结晶紫染液液体石蜡(香柏油) 菌种:枯草杆菌固体斜面培养物葡萄球菌固体斜面培养物 液体石蜡取代香柏油:香柏油的聚光性好,但附着能力极强,用完后不易擦掉,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活菌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活菌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学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维护。 3、学习活细菌形态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说明 显微镜是微生物研究的工具,显微镜种类繁多,有光学显微镜、相差、暗视野、荧光及电子显微镜等。但它们的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下面以普通光学显微镜为例简要介绍其原理及结构。 (一)原理 一般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图1-1) (1)成像系统由目镜(a)、棱镜(b)、物镜(c)组成。物镜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然后目镜再将第一次放大的实像作第二次放大。棱镜是专为改变光路用的,物镜光束经棱镜后转向与垂直方向成45°角。 (2)照明系统由聚光镜(d)、可变光栏(e)、集光镜(f)和光源(g)组成。光源可选用自然或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由钨卤素灯发出,经集光镜平行光,然后聚光镜将外来光线聚在标本上,从而照明了标本,便于观察。 (二)结构 由光学部分(反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镜)和机械部分(镜座、镜筒、镜臂、转换器、镜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和微动螺旋)组成(图1-2),主要部分件有:

(1)目镜通常备有5×、10×、16×,一般选用10×。 (2)物镜它对分辩力有着决定性影响。一般有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通常按顺序安装在转换器上。 (3)聚光镜具有使样品明亮的集光作用,同时还影响物像的分辩力和反差,若将聚光镜的光圈开放到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时,便产生光斑,若收扰光圈,分辩力下降但反差增大。常用聚光镜为二透镜,N.A=1.2,并带有可变光栏和滤光片架。 (4)载物台又称镜台,载放样品用。一般都装有一个推进器,可由移动手轮作横向或纵向移动载玻片。 (5)粗调旋转是调节载物台或镜筒上下移动的装置。细调旋扭转动一圈的升降值为0.2mm,刻值为0.002 mm。 (二)显微镜性能 1、数值孔径显微镜分辩力的高低决定于光学系统的各种条件,但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物镜。物镜的性能可用数值孔径(N.A来表示)。数值孔径又叫开口率,它与显微镜的分辩力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与镜像亮度平方根成正比。 N.A=n.sin a 2

实验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及活菌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光学部分: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造成物象。(2)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μ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实验材料 1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等。 2 细菌三种形态的玻片染色标本。 3 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染色细菌玻片的油镜观查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8)、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油镜头上的香柏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活菌制片观察 取一张干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上一滴干净的蒸馏水,取培养12-18h的枯草芽孢杆菌一小环,在水滴上反复涂抹至菌体充分分散,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按照油镜的使用步骤,观察草芽孢杆菌形态,边观察边绘图。 五、实验报告 油镜使用的原理 六、思考题 1 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2 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3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 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 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 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 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方法及革兰氏染色。 2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1 简单染色的原理

最新版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二、问答题: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 做酸奶 一、填空题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而有的细菌会(致病)。 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4、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二、问答题 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 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题 1、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2、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二、问答题 1、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2、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填空题: 1、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显微镜下霉菌

显微镜下霉菌 霉菌菌落的特征: A、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形状。 B、菌落和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 C、霉菌的菌丝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而气生菌丝没有毛细管水,故它们的菌落必然与细菌或酵母菌的不同,较接近放线菌。 霉菌的菌丝: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无隔膜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有隔膜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霉菌菌丝可分为三部分: ①营养菌丝:深入的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物质的菌丝; ②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丝; ③繁殖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吸器:由专性寄生霉菌如锈菌、霜霉菌和白粉菌等产生的菌丝变态,它们是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根状、指状、球状和佛手状等,用以吸收寄主细胞内的养料。假根:根霉属霉菌的菌丝与营养基质接触处分化出的根状结构,有固着和吸收养料的功能。菌网和菌环:某些捕食性霉菌的菌丝变态成环状或网状,用于捕捉其它小生物如线虫、草履虫等。 菌核:大量菌丝集聚成的紧密组织,是一种休眠体,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件。其外层组织坚硬,颜色较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如药用的茯苓、麦角都是菌核。

显微镜下的细菌讲解

显微镜下的细菌讲解 对于细菌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是有很多的,但是细菌却又是我们肉眼所难以看见的,因此我们想要看到细菌一般都是在显微镜下看,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显微镜下我们怎么样可以看到细菌呢?现在大家就和一起来看看吧。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其中对显微镜研制,微生物学有巨大贡献的人为列文虎克,荷兰籍。 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

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病毒很小。多数单个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左右,也就是说,把10万个左右的病毒粒子排列起来才可能用肉眼勉强看得到。病毒如此细小,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 观察,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光学显微镜的1000倍。不同病毒 间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如植物的联体病毒(Geminiviruses) 直径仅18-20nm,最大的动物痘病毒(Poxviruses)大小达 300-450nm×170-260nm,最长的如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病毒粒子大小为80nm×790-14000nm。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距离 为d=0.61λ/NA 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λ——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也就是200nm,大于病毒的直径,因此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病毒的。细菌就 比病毒大得多,单个球菌的直径约在0.8~1.2μm左右,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μm,宽0.3~1μm,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观 测范围内。

显微镜的使用和海洋细菌的观察 实验报告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海洋细菌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学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维护。 3、观察不同细菌形成菌落特征。 4、学习活细菌形态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说明 显微镜是微生物研究的工具,显微镜种类繁多,有光学显微镜、相差、暗视野、荧光及电子显微镜等。但它们的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下面以普通光学显微镜为例简要介绍其原理及结构。 (一)原理 一般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成像系统由目镜、物镜组成。物镜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然后目镜再将第一次放大的实像作第二次放大。 2、照明系统由光源、光圈调节器和聚光镜组成。光源可选用人工光源,人工光源由钨卤素灯发出,经光圈调节器调解后,然后聚光镜将外来光线聚在标本上,从而照明了标本,便于观察。 (二)结构 由光学部分(光圈调节器、聚光器、物镜和目镜)和机械部分(镜座、镜筒、镜臂、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和微动螺旋)

组成(图1-2),主要部分件有: 1、目镜通常备有5×、10×、16×,一般选用10×。 2、物镜它对分辩力有着决定性影响。一般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通常按顺序安装在转换器上。 3、聚光镜具有使样品明亮的集光作用,同时还影响物像的分辩力和反差,若将聚光镜的光圈开放到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时,便产生光斑,若收扰光圈,分辩力下降但反差增大。 4、载物台又称镜台,载放样品用。一般都装有一个推进器,

可由移动手轮作横向或纵向移动载玻片。 5、粗、细调旋转是调节载物台或镜筒上下移动的装置。细调旋扭转动一圈的升降值为0.2mm,刻值为0.002 mm。 (三)显微镜性能 1、数值孔径显微镜分辩力的高低决定于光学系统的各种条件,但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物镜。物镜的性能可用数值孔径(N.A来表示)。数值孔径又叫开口率,它与显微镜的分辩力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与镜像亮度平方根成正比。 2、分辨力分辨力系指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D值愈小,分辨力愈高,物像愈清晰。 3、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V)等于物镜放大率(V1)和目镜放大率(V2)的乘积V=V2×V2。 4、焦深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标本时,焦点对在某一像面时,物像最清晰,这像面为目的面。在视野内除目的面外,还能在目的面的上面和下面看见物像,这两个面之间的距离称为焦深。物镜的焦深和开口率及放大率成反比,即开口率和放大率愈大,焦深愈小。因此调节高倍镜比调节低倍镜要仔细,否则容易使物像滑过而找不到。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 以改良Zobell 2216E培养基采用涂布法分离的海洋细菌,海水样品采自唐山附近海域。 四、实验方法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