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整合营销战略与CSR当代全球营销战略发展的新方向

(发展战略)整合营销战略与CSR当代全球营销战略发展的新方向
(发展战略)整合营销战略与CSR当代全球营销战略发展的新方向

整合营销战略与CSR—当代全球营销战略发展的新趋势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全球营销战略的新发展、新变化,着重探讨了两种最新的营销战略发展趋势—整合营销战略与公司社会责任,同时说明其各自在国内外的不同运用。

[关键词]:整合营销战略;公司社会责任;个性化营销;非市场营销战略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转入了高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在同一卖场上销售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都像是如出一辙。消费者难分优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良好的营销战略成为企业战胜对手,立足市场的有效保障。在这一残酷形势下,全球营销战略相应发展出了许多新气象,首先引人注意的是整合营销战略(Integrating Marketing Strategy),有人称之为现代企业新战略,21 世纪的营销革命。而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即公司社会责任,是近年来西方国家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的一项营销功能。根据埃文斯和伯格曼的观点,市场营销的最后一项功能是决定如何才能最好地承担公司的社会责任。现在,这一观点在发达国家企业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且研究人员开始将整合营销战略与公司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本文即是着重研究这两个最新最前沿的话题,从而为新世纪企业营销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一、整合营销战略:21 世纪的营销革命

20 世纪50 年代的杰罗姆·麦卡锡(Jerome McCarthy)提出的营销组合理论奠定了如今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直到近年来,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刺激企业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拓展了传统营销的内涵。尤其是20世纪90 年代以来,先进的营销战略不断在发达国家取得新的突破。而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该属整合营销战略。

整合营销理论是在1997 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的,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对中国企业经营界、企业咨询界、广告界影响都极为深刻。美国广告协会和美国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教授舒尔茨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为:“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这一定义的关键在于使用各种促销形式使传播的影响力最大化的过程。也有专家认为,整合营销传播需要有“大构想”去制定营销促销计划,协调各种传播机构,要求企业在了解包括促销的所有营销活动及如何与顾客沟通的基础上,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而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目的就是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这种消费者细分建立相对稳定、统一的印象的过程,就是塑造品牌,即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提高品牌忠诚度的过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定制化营销”的观念。目前有种说法认为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企业的营销观念已由“大众化营销”转变为“个性化营销”,并由此产生了“1:1”的“定制化营

销”。实际上,针对每一位顾客的特定需要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才可能实现对顾客需求的最优满足,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道理。但是在规模成本和支付能力的限制下,真正的“定制化”很难做到。“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策略实际上是对完全的“大众化营销”和真正的“定制化营销”的一种折衷。而90 年代以后,生产技术和沟通技术的提高,“柔性生产”技术的产生,“网络销售”方式的出现,以及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高,使得“1:1”的“定制化营销”成为可能。于是,能否对顾客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个性化满足,成为企业能否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经营思想也由此产生了质的变化。正如佩铂和罗杰斯在《1∶1 的未来》一文中指出的,“在1:1的未来,你自己将会发现在一个时间内是对一个顾客在开展商业竞争……你并不企图把一种产品尽可能销售给更多的顾客,取而代之,你将会向一个顾客出售尽可能多的产品—它们是长期的和跨越不同产品线的。”因此有人认为,企业经营思想的变化,经历了“以关注生产为特征的生产观念阶段”到“以关注销售为特征的推销观念阶段”,又到“以关注市场需求的一般满足为特征的大众化营销阶段”,直至“以关注个性化需求满足为特征的定制化营销阶段”的发展过程。而整合营销战略就是抓住了这种“定制化营销”的趋势。

整合营销思想的发展还有其他的三大动力。首先要归因于信息技术的推动。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大大提高了营销信息的容量与利用效率,信息的筛选、集成与数据库的建设使营销的知识不断积累并成为企业知识体系中最能体现竞争能力的部分。企业之间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迅速推广运用,使营销信息与知识的获取与传递跨越了时空限制,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对营销资源与策略在全球市场的重新布局与优化配置,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在实

践中这一可能也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其次,美国企业探索摆脱市场萧条与竞争加剧困境的努力直接推动了营销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企业营销功能的整合,在倡导营销哲学上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在营销策略与技术上寻求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领先反应,由此不断尝试对传统框架的突破。第三,当代营销思想的发展蕴含于跨管理领域各学科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之中。20 世纪80 年代,波特(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启发了企业对抗外部竞争的战略性思维。随后,维纳费尔(Wernerfelt)和鲁梅尔特(Rumelt)提出了企业战略必须以企业资源为依托,培养核心竞争能力以取得竞争优势。这一全新战略理论直接纠正了企业过度关注外部力量的竞争导向偏向,使企业在营销战略的重新设计上更加关注对内部营销资源的整合,以挖掘与跟踪需求动态来创造市场机会,以主动因应变化的策略来寻求竞争优势。此外,20 世纪90 年代初兴起的公司再造理论(ERP)其出发点与归结点即是企业要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来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寻求快速反应于市场的竞争优势。

正是上述种种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使得整合营销的出现成为必然。而且其核心思想也在于真正重视消费者行为反应,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通过双向沟通,双方建立长久的“一对一”的营销关系,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高水平的营销策略,协调不同的传播手段,选择不同的传播工具,树立品牌竞争优势,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的目的。整合营销是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重心而重组的企业行为。可以说,它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消费者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例如雇员、立法者、商家、传媒和公关公

司、金融团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企业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同样存在着产品、技术、制造、营销手段同质化的问题,而且比西方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模仿现象严重。制造差异化,特别是创造营销和传播的差异化,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对企业来说就更显得重要和迫切。所以可以说,整合营销及其理论能够在中国企业界里较快地得到应用。

二、CSR:一种良好的非营销战略

在欧美发达国家,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一个公司的业绩不仅依赖于市场营销战略,而且也与其非市场营销战略(Non-market Strategies)密切相关。这种非市场营销战略试图去影响某些共同事业团体的政策与策略,如政府或者各种利益集团,而不是直接以竞争者、客户或供应商为作用目标。它通过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及限制政府和利益集团行为的破坏性后果,或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以达到改善公司营销态势和市场位势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或代替。因此,如果将其与市场营销战略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无疑会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Baron D.P. 在其获奖文章(1995,"Integrated Strategy: Market and Non-market Components")里首先形成了这种将市场营销战略与非市场营销战略结合作用的认识,并强调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现在,在发达国家,这种结合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清楚,可以参见Daniel Spulber1994 年的考察,在那次考察里他要求将营销战略、组织战略与公众政策结合在一个共同的机构里。在美国,许多公司已着手进行这一战略。而且毫不奇怪,第一流的商业模型专利会颁发给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见"Merges",1999)。企业与行政机构、企业与立法机构、企业与特殊利益

集团,及企业与其所在的总的制度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运作。企业所进行的对非营销机构的影响活动,必须适应和协调其所处的市场类型与其试图影响的非营销机构的特征之间的关系。由于在营销领域里的竞争者在非营销环境里可能是对手或盟友,所以市场的类型可以影响非市场营销环境里的竞争。

随着企业非市场营销战略理论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发展了CSR 理论。CSR,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经营战略的一项内容。根据埃文斯和伯格曼的观点,它应属于市场营销的一项功能。但是承担公司社会责任是与企业的非市场营销战略密切相关的。它作为企业与社会间的社会契约的标准成分而受到提倡。如果到了因CSR 而把成本强加于企业之上这种程度,那么企业的竞争态势相对于其对手而言就会受到损害。因此,CSR 与企业公共政策一起,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通过改变企业在本行业中的竞争态势,从而具有战略性的影响作用。

到目前为止,CSR 还是一个尚未恰当和完整定义了的概念。从一个观点来看,它是承担和履行市场所支配的义务之外的责任。Wood D.J说过:“CSR的基本观点是企业和社会是紧密结合的,而不是彼此独立无关的实体;因此,社会对企业的恰当行为和成果有某种期望”。Fred R. David 在其著作《战略管理》里指出:公司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是以合理的价格向社会提供安全的产品。而David P. Baron在其文章“Private Politic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Integrated St r ategy”(2000)里将CSR 定位成企业的一种利益再分配。他认为,企业由于受利润最大化与利他主义原则的驱动,以及受到来自社会行动主义分子的威胁的影响而会重新分配公司收益,从而承担一定的公司社会责任。在与CSR 有关的标准文献里,对于企业利益再分配问题的探讨有很长的历史。CSR 理论的支持

者们认为标准主义要求公司的再分配,而且如果企业不满足社会出于对其社会业绩的考虑而提出的期望,他们将会面临政府的诉讼。前一种观点是出于一种道义上的促动,而后一种观点是有关于对威胁的反应或预期。还有一种想法,那些以CSR 名义自动采取行动的企业将会在市场上得到报偿,例如增加了的对其产品的需要。因此企业可以各种理由采取标名为CSR 的策略。当然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企业也可以利他主义为理由同样这么做。剩下的别的企业出于防御性考虑也会这么做,以避免受到特殊利益集团和行动主义分子施加的外部压力,因为这种压力会影响到企业的营销业绩。

评价一个公司是否满足了社会的期望,Wood认为这要考虑“社会责任原则激发代表企业利益行为的程度”,她还指出“公司经理们是道义性行为者”,他们行使其处理权以满足社会的期望。然而,如果CSR 理论是为了有助于研究营销及非营销战略,其内涵则远远超出了仅仅是特殊利益集团及研究者们所希望的企业行为的标志。即,要理解为什么企业会采取一些可能被称为CSR 的做法,就需要考察行为的动机。一个利益驱动型企业可能会采用一些被称之为社会责任的做法是因为它们可以提高对其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这种策略性的CSR 仅仅是一种利益最大化战略,受企业自我利益的驱使,而不是产生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观念。

相似的,根据社会责任的原则,两家企业可以采取同样的行为,然而一家可能是为了满足社会期望,另一家则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某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威胁。从多元论的观点来看,社会期望是指个人的及个人利益的期望。从这个观点出发,对利益做出反应是社会责任的关键。然而,通常利益都是与以牺牲其它为代价所

追求的某些再分配相矛盾的。

因此,与其说为了满足社会期望,不如说是代表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所以,多元论基于一种对利益的竞争而设定了对企业的需求,这又是通过公共机构和私人行为所实现的。具有公共利益的个体在向企业指出其利益时,除了可以通过他们所购买的产品而单独地作用外,还面临一个集体行动困难的问题。集体行动困难问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Olson(1965)提出的“free-rider”问题,他认为集体利益不一定导致集体行为。其二是不完全信息问题,如对企业行为信息掌握不全。“Free-rider”问题由于利益集团,如能直接对企业采取集体行动的工会和环保组织的形成而得到缓和。而信息不全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监察员和社会行动主义者组织,及政府、各种协会和大学里的所有研究者的工作。

整合营销战略和CSR 作为两个最前沿的课题已经引起了全球企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如果企业能将二者结合运用,肯定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也会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任何企业应该向他们抓住每一个营销机会提高利润一样的重视抓住任何战略性CSR 行动的机会。如果把握住了这两个全新的概念进行企业经营,积极效果会是很明显的。这一点在发达国家企业已经得到了验证。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而随着我们加入WTO,这种竞争趋势只会越演越烈。因此,如何推动企业市场营销已成为十分紧急的问题。如果我们国内的企业家们能借鉴国外在这两方面进行实践操作经验,进行自己的运作,对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和与之抗衡都是很有帮助的。而如果国内的理论界对二者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找出适应新世纪最佳的营销战略,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020年(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品牌的不同发展时期及其策略

(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品牌的不同发展时期及其策略

品牌的不同发展时期 以当下的竞争态势来见,没有人再能怀疑品牌的竞争力量。更令笔者注意的是,竞争的主角似乎从技术层面逐渐向品牌层面转移,尤其是难以突破同质化的产品类别表现更甚,如大众消费品领域。其实,这已经明确地向企业传递壹个信息:技术突破无望之时,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也是壹条康庄大道;而如能和技术且驾齐驱,那么企业将会无往不胜。 可是,那些尚未于市场中建立品牌的企业不可认为这是壹件简单的事,因为构建企业品牌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打造企业的强势品牌更需要企业战略、营销战略的支持,以及具备高超的推广能力。没错,攫取超额利润和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市场利益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和品牌力量。然而,企业如单纯模仿现有知名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方式,将必然使企业事倍功半,甚至因短期行为使品牌弱不禁风而随时可能半途夭折。至少现有知名品牌所处的品牌时期和企业刚建立品牌时期是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差异促使企业的传播和推广方式及其着力点趋于不同。 毫无疑问,将品牌从诞生到永续或消亡的过程划分出不同的阶段,既有利于企业于建立品牌初期的定位、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那些已经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为进壹步提升品牌竞争力提供传播和推广的现实依据,同时更是企业降低传播和推广成本的有效途径。根据动态的品牌发展特征,笔者将品牌的先后不同时期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全盛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 首先,导入期就是企业的品牌第壹次面对顾客或第壹次参和竞争的阶段。 企业的品牌发展史必定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盛的过程。导入期就是企业刚刚引入品牌运营理念,是壹个全新的起点。而掌握导入期的特点是为了企业制订适合的推广计划和媒体投放策略,且能找准时机使之拥有壹个较高的市场起点。导入

(发展战略)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的发展道路

1、成思危,第1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讲话,2006年11月4-6日。 2、马振奎,《创新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中国商贸》2009年19卷 3、王学平,《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产经前沿》2007年第12期 4、刘瑞霞,《加入WTO与我国企业发展对策思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4 期。 5、潘占杰,冯伟,《中国企业发展八大战略》,《新经济导刊》2006年第2卷 6、臧永革,《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冶金自动化》2008年S1。 7、可卫,《跨国企业发展的新格局与新趋势》,《中外企业家》2004年12卷。 第一、中国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中国的国情,也离不开行业的特色,更离不开企业原有的文化和几个方面的基础。所以,照搬外国的东西是不大可能搞好中国的企业的,中国的企业需要认真的吸收和学习国外的经验,同时更应该很好的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把实践经验上升成为理论,指导我们自己的管理实践。 第二、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的进行案例研究,把它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这个工作有一些企业家做了,但是总体来说没有这样做。从国外来看,国外的一些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也都是从大量的实践里面提炼出来的,比如说公司再造,或者是业务流程再造,这些就是美国的教授调查了大量的企业,通过思考然后得出来的。 第三、经济全球化在21世纪主要的特点有四个,第一个是以金融为核心,第二个是以知识为基础,第三个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第四个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首先应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制定我们企业发展的战略,就是说以金融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为了迎接这个大趋势我们去否定他、忽视他都是不对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也要看到消极方面的影响,尽可能趋利避害,使我们企业更好的发展。 ——成思危,第1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 的讲话,2006年11月4-6日。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我国确立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搞创新,实施创新工程。现实社会中竞争如此激烈,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不搞创新是没有出路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不搞创新就没有竞争优势,就会被不可阻挠的快速发展的社会所丢弃。很多大中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关键性问题。都在大量投入资金来搞研发,投入大量资金来挖掘各种科技人才。国家要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凸显在企业的面前,已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命运所在。面对迅猛发展与瞬息万变的国际和国内市场,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利益格局,才能巍然屹立在世界之林,民族之麟。 企业创新的意义 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承担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完成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靠的是创新。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上看,创新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以谋求最佳的系统综合效应给企业经济带来最佳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要全方位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去进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与路径

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路径 杨树弘 内容摘要:新媒体可以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忽略新媒体就是忽略未来;新媒体的重点发展战略及主要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战略;路径。 忽略新媒体就是忽略未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古诗,正好体现了当今新媒体的发展态势。 层出不穷的数字化新媒体应运而生,从“鹅黄”到“翠绿”,分明昭示着这个市场的繁荣。而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关键词组是:媒体的未来。 看好数字新媒体,已经有若干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研究者、决策者的首肯和信心——新媒体,给人们以无尽美好的遐想。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是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特点在于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①。 学界和业界对新媒体归纳为: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和播客。 事实上,新媒体正在瓜分着属于传统媒体的营销预算。美国Outsell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网络媒体上的营销花费占美国整体市场的比例从2005年16.2%上升到18.2%,而在包括电视、报纸在内的其他媒体上的营销花费所占整体市场比例却均有下降。在中国,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表明,网络广告在中国广告总支出中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1%上升至2005年的约3%,年复合增长率为41%。 忽视新媒体,就是忽视未来。 中国拥有4.2亿的互联网用户和3.15亿的手机用户,新媒体使用的绝对数量是惊人的。有人预言,数字新媒体到2009年会成为第三大媒体。 在一项中国政府的规划中,有关于新媒体的内容:2008年,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向数字媒体的转换。 新媒体,正似一道答案初显的“哥德巴赫猜想”。 影响性与冲击力:新媒体趋势 2007年春天,国家广电总局负责人在“新媒体战略”中首提新媒体为重点战略,并提出了广电的两个重要目标发展对象:数字化转换和新媒体开发。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向现代新媒体转变,这似乎是一个急切而崭新的课题。 据《世界媒体实验室》发布的《2007新媒体产业发展五大趋势》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加强,替代趋势加速”,表现在,2006年互联网用户达到1.23亿,2007年初网

零售企业营销策略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零售企业营销策略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零售企业的营销策略 Philip Kotlor 今天的零售商为了招徕和挽留顾客,急欲寻找新的营销策略。过去,他们挽留顾客的方法是销售特别的或独特的花色品种,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好的服务提供商店信用卡是顾客能赊购商品。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已变得面目全非了。现在,诸如卡尔文·克连,依佐和李维等全国性品牌,不仅在大多数百货公司及其专营店可以看到,并且也可以在大型综合商场和折扣商店可以买到。全国性品牌的生产商为全力扩大销售量,它们将贴有品牌的商品到处销售。结果是零售商店的面貌越来越相似。 在服务项目上的分工差异在逐渐缩小。许多百货公司削减了服务项目,而许多折扣商店却增加了服务项目。顾客变成了精明的采购员,对价格更加敏感。他们看不出有什么道理要为相同的品牌付出更多的钱,特别是当服务的差别不大或微不足道时。由于银行信用卡越来越被所有的商家接受,他们觉得不必从每个商店赊购商品。 百货商店面对着日益增加的价格的折扣店和专业商店的竞争,准备东山再起。历史上居于市中心的许多商店在郊区购物中心开设分店,那里有宽敞的停车场,购买者来自人口增长较快并且有较高收入的地区。其他一些则对其商店形式进行改变,有些则试用邮购盒电话订货的方法。超级市场面对的是超级商店的竞争,它们开始扩大店面,经营大量的品种繁多的商品和提高设备等级,超级市场还增加了它们的促销预算,大量转向私人品牌,从而增加盈利。 现在,我们讨论零售商在目标市场、产品品种和采办、服务以及商店气氛、定价、促销和销售地点等方面的营销策略。 一、目标市场 零售商最重要的决策时确定目标市场。当确定目标市场并且勾勒出轮廓时,零售商才能对产品分配、商店装饰、广告词和广告媒体、价格水平等作出一致的决定。如沃尔玛的目标市场相当明确:

市场营销发展简史

市场营销发展简史 中文概要:主要讲述得就是世界市场营销得发展历史,涉及一些重要时期得一些时代特征与一些主要历史事件,最后还包括一些中国市场营销得发展历史。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市场研究、调查、营销信息系统、管理 市场营销就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转交到消费者手中得一种过程,就是企业或其她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得一系列营销活动,市场营销学就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得一门科学。市场营销可以帮助消费者在购买某种产品或劳务时使双方利益都得到满足;它能帮助企业认识目前未满足得需要与欲望,估量与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与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得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得产品,劳务与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初期产生于美国。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及市场经济得发展,市场营销学发生了根本性得变化,从传统市场营销学演变为现代市场营销学,其应用从赢利组织扩展到非赢利组织,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当今,市场营销学已成为同企业管理相结合,并同经济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得应用边缘管理学科。市场营销学得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市场经济得发展与企业经营理念得不断演进有着紧密得联系。市场营销学自诞生以来,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 市场营销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创立,其形成源于工业得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加之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得指导,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快速得提高,生产迅速发展,经济增长加快,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了需求得增长速度,于就是加剧了企业之间得竞争。在现实实践中,企业开始寻求促进销量大增得方法。但这时得市场营销所研究得范围还很窄,只就是研究广告与商业网点得设置。1923年美国人尼尔逊开始创建专业得市场调查公司,市场研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得工作就成为营销活动不可分得有机体。 这时市场营销学得研究特点就是:①着重推销术与广告术,至于现代市场营销得理论、概念、原则还没有出现;②研究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大学得课堂与教授得书房,还没有得到社会与企业界得重视,也未应用于企业实际活动。 2、形成阶段 20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市场营销学得形成阶段,此时初具规模。美国国内企业开始大规模运用市场营销学来指导营销工作,打开海外市场,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在这一时期,市场营销得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它对社会得影响也逐渐扩大。1937年全美市场营销协会(AMA)得成立成为市场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得里程碑,它标志着市场营销学已经跨出了大学讲坛,引起了整个

(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史

专题六世界经济发展史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的经济;1929 一1933 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及经济格局的演变。 要从宏观上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和繁荣的若干因素,如①前提:新制度确立体现了其先进性。 ②环境:相对和平时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活动。③利俄:推动了生产力进步。④掠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和对别国的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 发展与腐朽,垄断与竞争,经济发展与改革调整,失衡发展与相互依存,社会经济现代化与部分居民贫困,这些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两重趋势,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问题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1 .工场手土业时期 ( l )时间:16 ? 18 世纪下半期。 ( 2 )特征:①14 一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直接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欧洲封建经济开始衰落。②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在英、法、美诸国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新统治秩序虽历经曲折却最终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趋向上看,资本主义己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 2 .蒸汽时代 ( l )时间:19 世纪初一19 世纪70 年代。 ( 2 )特征:①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考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业洲的日本确立,这一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就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通过这些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的自然经济,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 ②18 世纪60 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 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 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俄、日步其后尘。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 3 .电气时代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扩展和深化时期,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 l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初一20 世纪初。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2 )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人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出现飞跃式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到19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德国超越了英、法;英、法由于技术设备的落后,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俄、日也开始崛起。 第二阶段: ( l )时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 ——1945 年)。

(最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了解公司目前战略及管理定位、组织技能、关键管理流程 ?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可选择改善方案 主要任务 ?了解公司目前战略定位 ?分析公司现有组织结构 ?规划公司未来三年的竞争优势于核心竞争资源、技能 ?根据公司发展模式提出构建公司组织结构,优化公司运营机制于管理流程的初步建议 本分析报告的基础和分析平台

报告结构 ?公司战略目标总结 ?公司业务战略建议 ?多元化投资业务战略建议 ?公司管理体系战略改善建议 报告具体内容 (1)公司战略目标研究 ?战略目标汇总 (2)公司业务现状分析 ?业务战略规划 ?公司业务战略诊断?公司业务战略建议 (3)公司多元化投资业务分析 ?多元化投资业务现状分析?多元化投资业务战略建议(4)公司管理战略分析 ?公司管理现状及问题?集团化管理改善方案?集团化管理改善实施建议 战略发展研究报告总体结构

正文:北京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第一章 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规划 一、 公司发展意愿 以“资本为纽带”、“科技为先导”,把公司建设成为行业领先的,为客户提供最大增值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集团化公司。 二、 公司的战略改革发展阶段目标 表现形式: 表现特征 :? 公司业务单元之间相互独立,无互动连接 ? 钕铁硼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为公司提供的利润支持不足 总体目标: 开始改革 表现形式:

表现特征:?通过公司业务初步重组,实现业务互动 ?主营业务钕铁硼新材料的业务扩大在国际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总体目标:?加强并扩大钕铁硼的出口业务单元 ?对外投资进行多元化组合,剥离不良资产和项目部分进 行资源整合 表现形式 表现特征:?公司最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钕铁硼高档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生产成长成为最具竞争 力的主营业务之一,巩固并扩大进出口业务 ?发现并培育新的业务方向 总体目标:?公司已发现并投资于多个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业务方向 ?扩大高科技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与开发的收入,使之成 为公司另一个稳定收入的来源

市场营销策略论文中英文资料对照外文翻译

市场营销策略 1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策略 具有需求,具有购买能力并愿意花销的个体或组织构成了市场。然而,在大多数市场中,购买者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对整个市场采用单一的营销计划可能不会成功。一个合理的营销计划应以区分市场中存在的差异为起点,这一过程被称为市场细分,它还包括将何种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市场细分使公司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其营销资源。而且,也使得小公司可以通过集中在一两个细分上场上有效地参与竞争。市场细分的明显缺点是,其导致了比单一产品、单一大市场策略更高的生产和营销成本。但是,如果市场细分得当的话,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际上将生产更高的效率。 确定目标市场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它们是统一市场、单一细分市场和多重细分市场。统一市场策略即采取一种营销组合用到一个整体的、无差异的市场中去。采取单一细分市场策略,公司仍然仅有一种营销组合,但它只用在整个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中。多重细分市场策略需要选择两个或更多的细分市场,并且每个细分市场分别采用一种单独的营销组合。 2 产品定位 管理者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种品牌,并以恰当的方式将其与类似的品牌相区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品牌就一定能够最后赢利。因此,管理者需要进行定位,即塑造与竞争品牌和竞争对手的其他品牌相关的自我品牌形象。 市场营销人员可以从各种定位策略中加以选择。有时,他们决定对某一特定产品采用一种以上的策略。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定位策略: 2.1与竞争者相关的定位 对一些产品来说,最佳的定位是直接针对竞争对手。该策略特别适用于已经具有固定的差别优势或试图强化这种优势的厂商。为排挤微处理器的竞争对手,Intel公司开展了一项活动使用户确信它的产品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公司甚至为电脑制造商出钱,让它们在自己的广告中带上“Intel Inside”标志。作为市场领导者,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新产品并实施其市场营销策略。同时,它密切注视百事可乐公司,以确保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任何一次巧妙、有效的营销举措采取相应的对策。 2.2 与产品类别和属性相关的定位 有时候,公司的定位策略有必要将自己的产品与其类别和属性相联系(或相区别)。一些公司尽力将其产品定位在期望的类别中,如“美国制造”。用一句某顾问的话来说,“当你说‘美国制造’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因素在吸引着你”。因此,一家名为Boston Preparatory的规模不大的运动服制造商正在运用这种定位策略,以期胜过那些并非所有产品都在美国制造的势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如Calvin Kiein和Tommy Hilfiger。 2.3 通过价格和质量定位 某些生产者和零售商因其高质量和高价格而闻名。在零售行业,Saks Fifth Avenue和Neiman Marcus公司正是定位于该价格—质量策略的。折扣店Target Kmart则是定位于该策略的反面。我们不是说折扣商店忽视质量,而是说它们更加强调低廉的价格。Penny's公司努力—并且大多获得了成功—通过升级高级服装线和强调设计者的名字将其商店定位于价格—质量策略上。 “品牌”一词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含其他更狭义的理解。品牌即一个名称和(或)标志,用以识别一个销售者或销售集团的产品,并将之与竞争产品相区别。 品牌名称由能够发音的单词、字母和(或)数字组成。品牌标志是品牌的一部分,它以符号、图案或醒目的颜色、字体的形式出现。品牌标志通过视觉识别,但当人们仅仅读出品牌名称的时候,品牌标志并不能够被表达出来。Crest、Coors、Gillette都是品牌名称。AT&T由醒目的线条构成的地球以及Ralph Lauren's Polo的马和骑手是品牌标志,而Green Giant(罐装冷冻菜蔬产品)和Arm&Hammer(面包苏打)既是品牌名称又是品牌标志。 商标是销售者已经采用并且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商标不仅包括品牌标志,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也包括品牌名称。1946年的The Lanham Art法案允许厂商向联邦政府注册商标,以保护它们免受其他厂商的使用或误

诺基亚的发展历程与其营销策略分析

诺基亚的发展历程与其营销策略分析 诺基亚(Nokia)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是移动通信的全球领先者,是全球第三大手机生产商。其生产的一系列手机配备了许多服务和软件,使用户能够体验音乐、游戏、商务等功能。此外,诺基亚还通过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为通信网络提供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过去的几年中,诺基亚股票已经陆续从伦敦、巴黎以及斯德哥尔摩证券市场摘牌退市,并于2011年11月24日宣布申请从法兰克福证交所摘牌退市。2011年11月,诺基亚宣布全球裁员17000人。本文将分析诺基亚从兴盛到衰落的历程以及在此历程中他的营销策略。 一、诺基亚的兴盛 (一)诺基亚的兴盛历史 1865年诺基亚作为一家木匠工厂一炮打响,1982年诺基亚(当时叫Mobira)第一台NMT450移动电话Senator生产出来。随后开发的MobiraTalkman,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1990年的诺基亚,因产业领域过宽而濒于破产。后来诺基亚决定只认准一点——手机,将其他产业全部舍弃(包括卖掉一个年利润800万美元的制药厂),5年后它便东山再起了。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连续15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2009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4.318亿部,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领先三星和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20.6%、8.6%;201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诺基亚以44.3%的份额仍居首位;09年8月份我国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排行中,诺基亚以33.3%位居第一。此外,它在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主要是GSM和WCDMA网络)及移动多媒体应用开发等领域的实力也处于世界前列,并可为企业级的用户提供无线连通解决方案。 (二)诺基亚的营销战略 诺基亚在过去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连续15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成为世界手机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他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一系列的优秀营销策略。 1.诺基亚的灵魂营销战略: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将自己对消费者的了解和体贴集中体现在它的品牌之中。“科技,以人为本”是诺基亚的品牌核心价值。它是诺基亚在品牌传播中始终如一的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诺基亚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的精神——使用户充分享受人性化科技所带来的种种乐趣与方便,获得成就、时尚、个性等难忘的体验。 “科技,以人为本”有三层含义:⒈人是科技的创造者;⒉科技的发展要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即始于人而终于人,为人服务;⒊人是主体,科技是客体。从深层次看,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科技,以人为本”既是企业文化的精炼与升华,也充分涵盖了诺基亚的整体企业规划,体现了诺基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那就是诺基亚不但崇尚科技领先,而且还要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将冷冰冰的科技变为暖融融的科技。正是由于诺基亚的这种战略,给诺基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有利之处:1.它改变了人们对高科技企业的思维定势;2.体现出了高科技为人所用的人文关怀;3.建立起了品牌的差异性;4.扩大了产品的使用领域和使用范围。 2.市场细分 首先,细分消费人群开发相应系列的手机,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以3、5打头的型号手机目标受众定位在追求流行和娱乐,但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人;以6开头的手机强调商务功能;以8打头的手机则针对重视品味,追求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目标群体。诺

(发展战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状态与方向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崔成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环境与 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 二0一0年一月 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主要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哥本哈根会议背后的利益博弈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 对我国的主要启示 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关于"低碳经济" 的统一定义,世界各国提出的与"低碳"相关的概念存之间有差异,这也充分反映各国基于本国国情和需要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低碳经济的决心. 总体上看,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以更加清洁的能源供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消费和低碳需求,使整个社会经济向低碳化模式转变的经济过程. 低碳经济的主要内涵和要素: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低碳技术标准体系;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低碳经济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 从国际发展动向整体上来看: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全球行动,相当数量的发达国家设定了减排目标并进行实质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调整,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行动起来,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其对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则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英国: 2003年英国政府通过《能源白皮书》,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并建立相应的原则和行动框架. 原则: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是国际性问题;独立的,有法规环境的竞争市场是落实目标的最有效方式;政府可以通过碳交易的方式来解决市场问题; 行动框架: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将CO2减排目标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通过竞争和透明的国际市场取得更大进展;节约更多的能源;更多地支持低碳技术和提供合适的投资环境; 2007年5月,英国政府发布了新版《能源白皮书》,提出了为实现能源安全和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需采取的一系列国内外行动; 行动包括:节约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在竞争市场定价的基础上,确保能源可靠供应;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及强化执行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计划;积极减少排放,为整个英国经济设定一个法定的捆绑式碳排放目标;设定一个为期五年的碳预算,确定CO2总排放量;在实现完全竞争和透明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进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激励和管制,估算节能量;为低碳技术提供更多的支持,确保良好的能源投资环境; 2007年6月,英国在世界上领先制定了《气候变化法(草案)》,明确承诺到2020年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削减60%; 同时,还出台了《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提出了全球低碳经济的远景设想; 英国的低碳经济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激励的方式来实施的,包括碳预算,碳信托,碳交易,碳税,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

2020年(发展战略)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发展战略)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成就 壹、回首见历史 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连年战争留下满目疮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失业现象严重,广大劳动人民于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1949年,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当时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维持于最低的生存水平上。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了壹系列措施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排就业,以安定人民生活。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这于发展生产稳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对自己当家做主充满了自豪和热情。“壹五”时期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壹个“黄金时代”。可是,由于已知的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中去,人民生活几起几落,于温饱线上徘徊20年之久。生活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人民生活虽有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供应匮乏,消费品供应不足,绝大多数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正是于这个时期,整个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35倍 如今,以党的十壹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已30年,我省也同全国壹样,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主体分配向个人倾斜,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到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9.45元,

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和1981年相比,增长了35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断增加的,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壹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非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仍占60%之上,是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达到8677.27元,比1981年增加了8313.56元,增长了23倍。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36.2%。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增长及比例变化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非工资性收入发展时期。1981年至1985年,由于经济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减少,收入仍以工资为主,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壹直保持于90%—94%之间,变化甚微。随着其他收入渠道的拓展,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渐渐表现出来,非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非工资性收入全面增长时期。1986年至199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城镇职工从事个体运营、第二职业、停薪留职的人数逐渐增多,是非工资性收入增加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的重要因素,这壹时期非工资性收入仍存于壹定的不稳定性。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由15.27%,上升到1998年的26.46%,增加了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到1998年为4223.88元,比1986年的764.76元增加了3459.12元,增长了4.5倍。家庭总收入增加带动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同步上升,由1986年的648.01元,116.75元,上升到1998年的3106.32元和1117.56元,分别增长了3.8倍和8.6倍。 非工资性收入高速增长时期。1999年至2008年,非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占家

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加多宝狂砸几十亿换头换身,是怎么做到的? 一家企业花费百亿、辛苦耕耘10多年的品牌和包装被别人夺走,这家企业是否还能活下去?这在一般人眼中只能是天方夜谭,然而这 一天大的难题却被加多宝实现了。不仅活下来,加多宝还在短时间 内重新夺回了凉茶行业销量冠军的头衔。 第一个节点:从药到饮料 原来加多宝是一个药,和可口可乐出身是一样的,都是药房里的,在2002年加多宝把它变成了一个饮料,预防上火的饮料,这是加多 宝战略第一个重点。 作为一个药北方人是很难接受的,但是作为预防上火的饮料,顾客头脑里面对于上火,几千年都有这个传统,都知道有很多场合上火,作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大家接受度就高。 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走出了药房,加多宝把整个凉茶品类从药饮带向饮料。 当时加多宝有红茶、绿茶和其他业务,甚至还可以做可乐,当时可乐很红,做可乐是可以赚钱,有现成的网络很容易就可以做。但 是加多宝没有去做可乐、红茶、绿茶、乌龙茶和其他业务,选择了 做凉茶。 凉茶当时是很小的,而且你去做市场调研的话,所有市场调研公司走一圈下来会告诉你,对不起,凉茶市场等于零,没人要喝凉茶。 我们当时去调研过,问你喝不喝凉茶,人家说我们北方人不喝隔夜茶,他们把凉茶等同于隔夜茶,真让他试饮,一喝眉头就皱起来:那么苦的东西这怎么咽得下去?感觉是不是有毒,逢药就有三分毒, 大家觉得跟喝药一样。

要做这一步就很了不起。现在我们国家供给侧改革,大多数供给都是无效供给。真正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追随需求转向创造需求。 找到一个市场上我能做第一的领域,然后代表这个品类,我去把这 个定位做大。 2002年加多宝做过一次供给侧改革,就把这些业务全部放弃掉,把整个公司资源全部集中在凉茶,而且在凉茶里面只集中在一个红 罐凉茶,这一步相当了不起。 当然还对它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重新定位就是把它从一个地方药饮变成了一个主流饮料,这样使得凉茶就从传统凉茶铺走向无处 不在、无所不在、非常方便现代人饮用、预防上火的饮料或者怕上 火的饮料,这第一步很了不起,值得很多企业学习。 第二个节点:千里跃进大北京 加多宝在2006、2007年左右,集中相当多的资源,把北京市场 给做起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作为一个南方人喝的饮料,从药房走向了饮料,但是毕竟还是南方人在喝。2006年底在北京做市场调研的时候,我们跑了很久。发 现在北京卖出去的凉茶,消费者全是在北京工作的南方人,尤其那 些广东村、福建村卖得很好,北京人、北方人说这个还是难以接受,感觉是南方人喝的东西。 我们专业上又有一个问题,大家把当时凉茶定位为是南方人喝的饮料,北方人不喝。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北方高势能市场做火做透。北京是全国势能最高的市场,尤其对于北方市场,北京的影响非常重大。任何 一个品牌要成功的话,如果能够把一些有很高势能的市场拿下来, 这个品牌后劲就相当可观。 2008年北京奥运,全世界的焦点都在北京,2006年、2007年、2008年,集中公司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资源放在北京,人力、物力、

营销战略的发展史

里维尔特·利盎(Leverett S.Lyon)首先对营销战略进行了讨论,他在1926年从企业于环境的关系出发,讨论了营销活动所具有的战略性质,明确了营销活动同市场的动态适应性。他指出:“营销管理,……就是一个企业营销为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对自身的市场活动不断重新计划和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 冯·纽曼(V on Neumann)明确提出战略的概念并对营销战略思想产生重要影响。1947年他将战略定义为企业为了处理在必须参与竞争的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才去的一系列行动。在纽曼的分析中,市场自然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最重要的环境。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求而组织实施的营销活动,从此也就被作为具有“战略”性质的行动提出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对营销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战争结束后在企业经营中系统工程、预算方法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财务与会计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 (3)战争结束后市场需求旺盛。 (4)一些企业尝试制定总体战略。 此时的企业已经有了营销战略的雏形了。 20世纪60年代,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1)年度预算计划在运行过程中延伸出长期预算计划。 (2)预算演化出其他计划 (3)企业长期经营目的和目标出现。 (4)计算机开始被使用于经营预测中。 由此营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对未来长期市场环境进行预测;根据公司长期经营目标和目的编制长期营销计划;对未来若干年准备开展的市场活动作出实现安排,根据计划安排开展营销活动。显然,营销活动开始具有较强的战略性质。 20世纪70年代,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再次发生剧烈的变化: (1)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出现。 (2)环境多变且经营风险加大。 (3)多元化经营与资源配置严重冲突。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长期计划在企业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其原因主要是:(1)长期计划的准确性遭到质疑。(2)长期计划给出太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3)资源配置成为比计划更受关注的经营管理问题。 在这一时期,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贡献就是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提出的波士顿矩阵。在该矩阵中,企业的所有产品或者业务被区分为四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如何见待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如何见待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即将过去的2005年,世界经济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展望能够预见的未来,不少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仍将突出,而且普遍认为2006年全球经济失衡且不能得到纠正。这给今天高度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把第13届国际论坛主题定为“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我们今天的论坛,将具体讨论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和调整的方向;全球经济失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从壹定意义上讲,这些于理论和政策上均是富有挑战性的题目。重视和抓紧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从壹定意义上讲,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工作。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已达80%左右。重视和抓紧这方面的研究,壹是有助于正确处理和世界的经贸关系,正确应对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趋利避害,于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和国际竞争和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有助于弄清世界各大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项政策的实质和走向,正确认识正于发展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妥善处理中国和美国等各大国的关系,积极绸缪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所以说,对此跟踪研究,再难也应该做;而且,迫于眉睫。 近年来,世界经济壹波三折,起伏跌宕,甚至如白云苍狗,瞬息万变。于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各种力量和因素互动、博弈,更使世界

经济波诡云谲,变数丛生。正因如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见法分歧很大,甚至迥然相异。尽管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前景的见法异彩纷呈,各种见法差别很大,但从整体上说,能够分为“乐观”、“悲观”俩派。 乐观派认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无异存于,但且不十分严重,无须“杞人忧天”。中美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因此世界经济不仅“失衡且增长着”,而且会逐渐走向更好的平衡。失衡是常态、动态,是有活力的表现;均衡是相对的短期现象。世界经济于历史上面临过几次大的失衡,经常和大的技术革命或者壹个大国的经济崛起有关。这类革命或者经济崛起要求利益重新分配。纺织机的发明及美国的经济崛起曾经引起棉花、纺织品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但世界经济继续甚至得到显著发展,人类社会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仍有学者认为,经济相对失衡帮助了全球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走向新的更好的相对均衡的必要条件。 悲观派认为,尽管当下世界经济处于壹种不平衡中的平衡状态,可是这种于刀刃上的平衡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出现房地产泡沫破灭、石油危机,世界经济可能无法维持,美元可能会大幅度贬值。壹旦美元大幅度贬值,中国等高度依赖外需的这样壹些东亚国家,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有着巨大的外汇储备的国家就会面临着外汇资产严重缩水等等问题,随之而来的事情可能是出口速度暴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等。当然这仅仅是壹种概率不高的可能性,可是这种可能性决不能排除。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这种危险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如果上述具有破坏性的“纠正”不会出现,如果不平衡中的平衡于表象上能够继续维持,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新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天开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 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杭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

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计划委托该院为我公司编制公司20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园林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借着公司园林绿化资质升一级的机遇,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桐庐园艺场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做技术指导,与上述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上述单位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种苗实验基地,发展鲜切花、无性繁殖、湿地植物、无土栽培等新科技、新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对周围环境越来越注重,因此业务向住宅小区、单位场地绿化、道路绿化等方面延伸,不怕小,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绿化设计和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园林绿化形成为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

外文文献(市场营销策略)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arget Strategy A market consists of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with wants,money to spend,and the willingness to spend it.However,within most markets the buyer' needs are not identical.Therefore,a single marketing program starts with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ces that exist within a market,a process called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deciding which segments will be pursued ads target markets. Marketing segmentation enables a company to make more efficient use of its marketing resources.Also,it allows a small company to compete effectively by concentrating on one or two segments.The apparent drawback of market segmentation is that it will result in higher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costs than a one-product,mass-market strategy.However, if the market is correctly segmented,the better fit with customers' needs will actually result in greater efficiency. The thre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selecting a target market are market aggregation,single segment,and multiple segment.Market-aggregation strategy involves using one marketing mix to reach a mass,undifferentiated market.With a single-segment strategy, a company still uses only one marketing mix,but it is directed at only one segment of the total market.A multiple-segment strategy entails selecting two or more segments and developing a separate marketing mix to reach segment. Positioning the Product Management's ability to bring attention to a product and to differentiate it in a favorable way from similar products goes a long way toward determining that product's revenues.Thus management needs to engage in positioning,which means developing the image that a product projects in relation to competitive products and to the firm's other products. Marketing executives can choose from a variety of positioning strategies.Sometimes they decide to use more than one for a particular product.Here are several major positioning strateg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