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走过辉煌的十年高速发展期,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入调整和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中央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辽宁要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一、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历程回顾

1949-1957年,辽宁工业基地确立;1958-1965年,辽宁经济曲折发展;1966-1978年,辽宁经济徘徊不前;1979-1997年,辽宁经济体制转轨;1998-2002年,辽宁经济调整改造;2003年至今,辽宁经济全面振兴。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因素

辽宁老工业基地受历史、政治、经济、体制、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及演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和区域特色。

从中国工业化进程看,中国工业化演进过程具有行政化而非市场化、重工化而非轻工化的突出特征。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掌控和强力推进下,中国工业化路线在地理空间上南北转换,大幅度变迁,三轮工业化推进呈现“Z”字型发展曲线,使辽宁产业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被动之中。本文由收集整理

从经济发展模式看,是依托资源建厂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辽宁重化工业基地具有资源型、重工型、内陆型和国有为主的突出特征,同时也使其走了一条自我发展道路(与其他产业缺乏协同性)。受刚性产业结构延性的影响和路径依赖的惯性使然,辽宁产业结构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困扰。

从产业更替升级成效看,辽宁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相对迟缓,“非农化”、“三产化”进程低于全国水平,尚未步入良性阶段。工业比较优势下降和产业高度化进程缓慢,高加工度的装备制造业和技术集约化的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转换“双重滞后”,直接影响了辽宁产业结构更替转移的演进速度。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直接导致产业就业结构效益较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丰富的资源成就了辽宁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基地,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初期的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辽宁多个城市和地区陷入资源枯竭,阜新、抚顺、盘锦、葫芦岛杨杖子和南票、朝阳北票、辽阳弓长岭列入国家首批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榜单,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发展出现严重失衡。

(二)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辽宁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的认识,省委、省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提出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模式由点轴经济、板块经济转向一体化经济,由内陆经济转向沿海与腹地互动经济,由区域重点发展转向区

域协调发展的三大战略,从时间空间交错的视角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重点发展点轴经济。1979年提出经济结构适应性调整,1985年提出开放辽东半岛、开发辽西地区。这一阶段,由行业为中心的调整改造转向区域为重点的开放开发,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沈大经济带,也奠定了辽宁经济走廊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重点发展板块经济。1990年提出“—抓三带”,主抓辽东半岛开发,带动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北、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三大板块发展;1995年提出辽宁真正意义上的“三大战略”,即结构优化、外向牵动、科教兴省战略;2001年提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教兴省、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驱动;2003年提出2004年提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这一阶段,辽宁经济发展由点线经济转向板块经济,“三个板块”初步形成。

21世纪初以来重点发展一体化经济。2004年将发展“辽宁中部城市群”,调整为“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2005年将环渤海“三点一线”开发、环黄渤海“五点一线”开发调整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2008年将拉长短板调整为“突破辽西北战略”,至此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双擎一轴联动的“三大战略”格局形成,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0年,提出通过实施工业五项工程,促进辽宁工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2011年辽宁“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实施海洋经济

战略,2012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3年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根据中央新一轮重大振兴举措战略调整为改革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升级。这一阶段,我省发展由内陆转向沿海,由点、线转向板块、一体化,由中心城市转向关注“短板”。

二、辽宁经济发展战略态势研判

(一)全面和客观把握经济发展态势

1.2014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政治与经济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影响: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是1929-1933年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当前美国经济稳步回升,欧盟和日本经济复苏缓慢,但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仍然暗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4年全年的增幅达到

2.4%,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欧元区:“笨猪国家PIGS”引发主权债务危机,拖累欧洲经济。欧洲各国联合救治,经济出现复苏,但复苏仍然乏力,2014年增长仅为0.8%。日本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积重难返,“安倍经济学”效应显现,但潜力有限,2014年经济增长仅为0.2%。金砖国家增速普遍低于预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下降。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2.6%,世界贸易低速增长。世界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县域强“三农”强 近几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农业“一县一业”正在形成,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2009年,全省44个农业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一番,新增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增量的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 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推动全面振兴的决策,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几年来,全省县域经济保持加速发展势头,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正如省长陈政高所言:“随着辽宁振兴的进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已经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发展热点、关注重点,在这个大气候下,辽宁的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干得更好、干得更漂亮。” 辽北不甘落后:观开原现象 地处辽北的开原市曾是个很穷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曾长期徘徊在全省44个县(市)后10名,在2001年时全市生产总值只有18.9亿元,处于全省贫困县的边缘。 如今的开原已成为辽北的明星城市,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5亿元,是2001年的13倍,从全省第32位跃升到第7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2亿元,是2001年的23倍,从全省第33位跃升到第5位;2006年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34位跃升到第5位,形成县域

经济发展的开原现象。 2010年5月25日,辽宁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亲自带领44个县(市)长,从开原市的工业区建设看到农产品加工基地,从幼儿园看到老年康乐中心,从商业广场看到开原新城。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对开原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开原是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开原的方向就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排名靠后到全省第七,开原靠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开原市委书记魏俊星说:“开原没有资源,没有优势,但我们靠扩大开放,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没有资源打造资源,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无中生有,借力腾飞。” 建设工业区是开原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破题之举,但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开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短缺和建设用地的不足。 开原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定势,他们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向关停企业要土地,盘活土地3500亩;拓宽渠道,扩大增量,向城中村和棚户区要土地,置换出工业用地3650亩;利用废弃的37个砖厂、关停的矿山企业、乡镇企业、合村、并屯、并校和复垦土地1.02万亩等,确保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的需要。 几年下来,开原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5亿元,高起点、大气魄、科学规划建设了51平方公里的开原工业区。在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打造了承载工业化、城市化的工业新城。引进工业地产商,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打造了7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突出大项目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超5亿元项目31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9户发展到402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550亿元。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是开原没有资源而打造的最大资源。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常识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发展优势 3、战略意义 4、战略定位 5、机遇挑战 6、原则目标 7、空间布局 一、基本概念 1、范围。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庄河市、普兰店市、瓦房店市、长海县、东港市、凌海市、盖州市、大石桥市、大洼县、盘山县、兴城市、绥中县)所构成。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至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605元。2009年7月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重点区域。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有5个重点区域,它们分别是处于渤海沿岸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

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以及处于黄海沿岸的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根据地理位置可以看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大体上呈现“V”字形布局,从而形成了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有力态势。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我市情况。具体到葫芦岛市,在沿海经济带建设方面,我市从2005年的“三点一线”到后来的“一线七区”再到现在的“一线八区”开发开放战略,已经全部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支持区域。“一线八区”的一线是指葫芦岛市沿海一线,八区是指打渔山园区、北港工业区、船舶配套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湾CBD中央商务区、兴城临海产业园区、绥中滨海经济区、觉华岛经济区。这八个园区起步区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石化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泵业基地、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基地、聚氨酯产业基地、数字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央商务区。截至2009年末,葫芦岛市“一线八区”起步区有60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完成投资170亿元,引进项目338个,总投资规模1082亿元。 各工业区的基本定位: 1、北港工业区定位为“石油和装备制造基地”,已引进项目91个,总投资469亿元。2009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 2、船舶修造园区定位为“船舶修造基地”,已入驻企业8家,全部建

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大连、营口、铁岭和朝阳4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10城市达到三级标准。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单位:天 1.可吸入颗粒物 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大连、朝阳、葫芦岛、营口、铁岭5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9城市超标0.1倍~0.3倍。 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排序全省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月变化 2.二氧化硫 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全省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比较全省城市二氧化硫浓度月变化 3.二氧化氮 14个城市二氧化氮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交通区二氧化氮浓度是其它功能区的1.3倍,冬季是其它季节的1.5倍。 4.一氧化碳 14个城市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1.5倍。 5.降尘 抚顺、本溪、鞍山、阜新市降尘量较大,均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为24.6吨/平方千米·月,是8月份的2.5倍。 与2004年相比,除锦州、阜新降尘量略有上升外,其它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6.降水酸度

全省城市降水pH值为4.54至7.63,酸性降水频率为7.2%。丹东、大连、铁岭、阜新、锦州、抚顺、葫芦岛、沈阳等8个城市出现酸性降水。其中,丹东、大连、铁岭、抚顺4 个城市降水酸度年均值小于5.6。丹东市酸性降水频率为64.9%,pH最低值为3.53。全省城市降水pH年均值排序部分城市酸性降水频率比较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经济发展不平均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在享有天辽地宁的美誉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 以辽宁省14个省辖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区域单元,这些地区1992-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测算的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标准差来测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用变异系数来测算相对差异,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1992年以来,辽宁省内的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但是差异增长速度已经逐渐放缓。相对差异除了在1994年有小幅下降外,其余各年都呈扩大趋势。从1996到2000年的五年里,绝对差异总的增长幅度达到46.1%,平均增长速度约为9.%%,相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8%,即绝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相对差异。对1992年和2000年辽宁各市的人均GDP 与同年全省的均值做离差,并计算比率,有关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省内经济发展的集中程度增加。辽宁省14个市中,1992年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值的有7个,恰到半数;而2000年,这一数量减少到4个,其余贝个市的人均GDP都较全省平均水平低。这种数据分布,反映了这些为数不多的城市的人均GDP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而且这些数据加大了数据整体的离散程度,即几个经济发达地区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对于全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从比率来看,1992年,全省比率最高的盘锦市(1.774)与最低的朝阳市(0.448)相差1.326;到2000年,比率最高的大连市为1.834,最低的朝阳市仅为0.228,差距增加到1.60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分析其原因,从三个地区的比较来看,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机遇,借助后发优势,经济水平与中部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地区GDP总量和地区人均GDP水平仍略低于中部地区。中部是以老工业基地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201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为56694元,沿海地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摘要: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系统中最为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支农、扶农政策的落实,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也逐步引起国家的重视。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其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本文在综合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举措,为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辽宁;县域经济;对策与思路 abstract: the county economy is china’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 of the most basic level and the most basic uni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funong, the county economy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also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gradually.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as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northeast china’s main city, to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ust be developing county economy.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four measures, for the overall

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辽宁工业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辽宁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在新世纪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仍将起到主导作用。一是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辽宁工业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涵盖工业行业40个大类、197个中类、607个小类,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省份之一,为国家工业和国防体系的缔造、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辽宁工业在全国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总产值、增加值、利税等主要指标均列全国前10位;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和军工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和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原油加工、钢材、轻型客车、造船、数控机床等产量居全国前茅。在新世纪我国推进上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辽宁工业必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工业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42.7%;工业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1年工业税收占全省不含债务收人的财政收入的52.5%;工业是对外开放的主体,2002年工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占全省的65.1%,工业出口商品额占全部出口商品总值的91.2%;工业领域还是改革主战场,是

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辽宁要完全实现工业化还要走很长的路,继续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二)辽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头十年是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虽然带来了激烈竞争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商品、服务、技术、信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生产、销售、经营形成全球网络,共享资源与市场。这有利于推动经济走向国际化、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出口、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投资者认识到辽宁有能力承接国际产业与技术转移的比较优势,必将积极扩大与辽宁合资合作。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赋予了工业化新的内容,就是知识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即以高效低耗、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来实现工业化。这对辽宁主要以典型的粗放型方式发展的工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符合辽宁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国家今后发展的政策导向将给辽宁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后5到10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

当前经济形势下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十大优势

当前经济形势下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十大优势[摘要]2014年以来,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 施,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突破口,用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活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形势,既要看总量、看增速,也要看结构、看质量,既要看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也要看物价、就业,作全面综合的研判。经过近些年的较快发展,辽宁省已经形成十大发展优势,这十大发展优势叠加在一起,能够保证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确保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完成。 [关键词]经济形势;辽宁省;经济发展;十大优势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后续效应 2003年以来,辽宁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中心,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较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要素,今后后期效应还会继续显现,并且会更加强劲,这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2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这种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商业机会多和商务成本低。外国资本、东南沿海资本纷纷看好辽宁,南资北上、外资北上的势头迅猛。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达到29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与东南沿海当年的开放相比,辽宁多了一个南方资本。2013年辽宁从省外引进资金8800多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据统计,现在有120多万南方人在辽宁投资兴业。国内外投资已经成为推动辽宁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初期效果开始显现 目前,辽宁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这就是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和突破辽西北。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这两大国家级平台,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极大地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六市即将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形成开发开放的新局面。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金普新区为契机,加大支持力度,组织编制好新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沈阳经济区八城市也将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和生产要素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辽西北三市也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现代农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形成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三大战略实施以来,三大经济板块中的工业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已经成为辽宁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镇山之宝”。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清扫保洁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总数,公共厕所,三类以上公共厕所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辽宁省市容环境卫生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指标分析 (3) 一、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清扫保洁面积现状统计 (3) 三、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占全国清扫保洁面积比重统计 (3) 四、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清扫保洁面积(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辽宁省清扫保洁面积同全国清扫保洁面积(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指标分析 (7) 一、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占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辽宁省生活垃圾清运量(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2015-2017)统计分析 (9)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的备案报告 省政府: 根据规范性文件备案要求,现将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农经[2007]384号)报给你们,请备案审查。 附件:1、《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备案说明 2、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 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发改农经 [2007]384号) 二OO七年六月十八日 主题词:县城经济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备案报告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拟文 2007年6月18日印发

附件:1 《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备案说明 为加快推进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确定:“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县域工业贴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落实常务会议精神和省领导要求,我委会同省农委、省财政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经省政府同意,5月22日,我委会同省农委、省财政厅以辽发改农经[2007]384号文联合颁发了《辽宁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共10章36条。 贴息资金支持范围为全省县(市)及城市郊区(不含大连市所辖县(市)区)内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所有企业,其在本区域内投资建设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产业项目。已列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支持的区域、两年内享受到省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支持的企业项目、两年内享受到省本级财政其他投资补贴的企业项目不在此列。

辽宁省环保产业现状

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引言 广义的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的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科学研究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梳理近十年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围绕辽宁省未来几年环保重点工作,切实将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引导、促进,对优化产业结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辽宁环保产业现状 2.1 基本情况 辽宁的环保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近10年来保持了产值年均30%的增长率。2015年全省环保产业收入,据推算,将近1000亿元。环保产业已经成为辽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总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占全省GDP比重逐年上升。企业数量增加,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扩大,环保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辽宁省环保产业已涵盖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自然生态保护等五大领域,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示范性环保产业园区和环保基地迅速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为了加快推进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辽宁省通过建立示范性的环保产业园,引导、扶持环保产业升级,培育龙头环保企业,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省共计有13

个市规划了20个环保类产业园区(5个综合类环保产业园、14个静脉环保产业园),辐射全省各区域。比较有特点的:沈阳再生资源产业园,辽宁静脉环保产业园,辽宁环保产业园(铁岭),大连市庄河再生资源产业园,葫芦岛再生资源产业园,盘锦再生资源产业园,丹东环保产业园。通过环保产业园的建设,我省环保产业已呈现如下格局:以沈阳经济区为中心,形成了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处置和环境服务环保产业集聚区。大连、丹东沿海经济带形成了环保装备(产品)制造业集聚区。辽北形成了清洁能源、节水环保产业、生态修复产业集聚区。最近的一次产业调查显示,全省环保产业产值近1 200 亿元,从业人数15 万人,从业单位1 195 家,其中专业614 家,兼业581 家。发展总体呈现几个特点。 2.1.1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占全省GDP 比重逐年上升 辽宁省的环保产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根据近十年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调查数据,年平均增长约24%,2003—2010 年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产值曲线见图1。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3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2.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397.8亿元,增长3. 2%;第三产业增加值12362.1亿元,增长5.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45元,比上年增长4.3%。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7.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2千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81.7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179.7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7.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5.7千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8.3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4.7千公顷。全年果园面积36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2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36.7万吨,比上年增加36.1万吨。其中,水稻产量498. 4万吨,玉米产量1448.9万吨。全年油料产量81.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 048.0万吨。全年水果产量809.2万吨,比上年增加6.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44.2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4.0千公顷,育苗面积27. 5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76.7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0.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20.9万吨,牛肉产量25.1万吨,羊肉产量9.5万吨,禽肉产量164.8万吨。全年禽蛋产量289. 9万吨。全年生牛奶产量140.1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627.2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308.0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520.9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淡水捕捞5.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淡水养殖99.6万吨,增长1.9%;海洋捕捞1 00.0万吨,下降7.5%;海水养殖315.9万吨,增长1.8%。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052.8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5.5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不包括渔船)2224. 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6%。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35.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3.6千公顷。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

课程论文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 和发展前景分析 1.区域特征 1.1沈阳概况简介 沈阳,清朝时称“盛京”,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中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中国特大城市,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为副省级市、省会城市,所属辽宁省,管辖9区、3县,代管1市,即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新民市。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常住人口819.3万人,市内五区户籍人口615.4万人。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0家,地区生产总值6000多亿元。 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划,沈阳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在国家城市中的地位。到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90%,同时全面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东北亚重要城市的目标。 1.2自然地理特征 沈阳位于中国满洲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35℃~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 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

2020年(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

(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7年3月15日 目录 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 二、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 (壹)基本情况 (二)主要优势 (三)战略意义 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 (壹)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 (壹)以“五点”开发为切入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以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沿海宜居地带(三)以航运中心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强化区域竞争能力(五)以开发区建设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

(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五、构筑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 (壹)加强和中部城市群良性互动 (二)加强和辽西腹地良性互动 (三)加强和东北腹地良性互动 (四)加强互动保障设施的建设 六、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壹)加强软环境建设,创造发展条件 (二)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三)用好用足政策,加快建设步伐 (四)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 (五)抓好项目建设,增强支撑能力 (六)加快人才开发,提供智力保障 (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统筹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要战略的实施,为辽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构建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沿海和腹地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按照《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 从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见,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和主流地带。因此,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关系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大局,意义重大。 从国际见,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较为宽松。壹是区域经济壹体化步伐加快,生产要素于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组合,区域经济壹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空间、增添活力、规避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经济带和均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二是全球性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于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壹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三是科技进步

辽宁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辽宁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1983年9月20日辽宁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发布 1983年10月1日实施)1总则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二十七条规定,为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逐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1.2除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四市所辖区域内的单位向环境排放水污染物按《辽宁省沿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外,本标准适用于我省辖区内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各单位。 1.3本标准分为二级: 第一级:指新建、扩建、改建单位,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立即执行的标准和现有单位的奋斗目标。 第二级:指现有单位,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立即执行的标准。 1.4一切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都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有关规定,事前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由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竣工投产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本标准。 1.5本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关系:在本标准适用区域范围内,各单位应执行本标准。本标准未做规定的其它污染物,按国家排放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本标准实施前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状况对其污染物排放有特定要求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本标准实施后,仍按当时提出的要求执行。 医院污水的排放按《医院污水排放标准》执行。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1标准的分类、分项 根据水域的功能和水质状况,将本省内陆八个市(地)的水域分为三类: 第一类:经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明确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保护范围内的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带(指取水点上游1000M,下游100M范围内);经国家水产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明确规定的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和鱼虾贝类的养殖场水域;大伙房水库及其浑河、苏子河、社河入库口以上2KM范围内的水域。 第二类:大伙房水库上游的浑河北杂木断面以上,苏子河胜利断面以上,社河温道断面以上的水域;太子河本溪段大峪断面上游水域;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以外的其它用做生活饮用水源的地面水域,除第一类所规定的渔业水域以外的经县级以上政府明确划定的其它渔业水域。 第三类:除第一、二类以外的水域。 A.不得向第一类水域排放污染物。 B.向第二、三类水域排放污染物按表1.表2执行,其中现有单位向太子河本溪段牛心台地区河段排放表2所列污染物,按表2第二级第二类水域第I项执

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辽宁瓦房店市

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辽宁瓦房店市 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西临渤海,东依千山余脉,北距沈阳290公里,南临大连102公里,是联结工业重地沈阳和港口城市大连的重要经济区。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境内沈大高速公路、长大铁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瓦房店人杰地灵,有共和国将军多达30余位,是北方有名的将军县。瓦房店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刚石储量占全国的54%,被称为“东方钻石城”;海岸线长达公里,居全国县级地区第二位,素有“黄金海岸”之美称。瓦房店农业基础较好,是全国十大优质果菜生产基地之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肉鸡生产加工基地,有辽宁省肉鸡养殖加工第一市之称,海参规模环渤海最大,质量全国一流。瓦房店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素有“轴承故乡”的美誉。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瓦房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4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46亿元,年均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年均增长%,连续3年排名辽宁省县级第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是瓦房店市历史上经济运行质量最好的时期。2004年~2006年连续3年入选全国最佳商业百强城市,连续6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排名由“十五”初期的第85位跃升到第44位,在辽宁省首届县(市)区生活质量评比中位列第一名,在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最适宜开设工厂城市评选中名列第18位。 一、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速度 瓦房店市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平台,抓重点,突难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区建设。 工业区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县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承接项目的最佳平台。加快工业区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连片,既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又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此,全市从

区域经济发展中辽宁省的发展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中辽宁省的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学》作业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统计学 班级:12级2班 姓名:穆科峰 学号:120704208

区域经济发展中辽宁省的发展方向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12级统计2班穆科峰学号:120704208 加快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主动接轨环渤海、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区域经济布局的初步设想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思路与划分原则 1.基本条件:主观条件,即制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方针政策。客观条件包括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可移动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可移动的资本、技术、人才资源。 2.发展思路:一要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经济、社会、技术发展基础。二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优势。三要制定科学、合理、正确的政策、措施。四要促进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要素资源在区域内的充分流动。五要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六要同其他区域实现双向的、全方位的、互利互惠的交换。 3. 划分原则:(1)区内经济的关联性。没有经济关联性,经济区就不存在。凡是有经济关联性的部分都要囊括进来。同一个经济区域内的各组成部分,产业关联程度总体上应比区外密切,经济的互补性要高于区外,重复建设的必要性应低于区外。

(2)区域对外的开放性。个独立的经济区应该有自己的出海通道和对外窗口。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没有出海口的经济区域,对外的开放性是难以实现的,也构建不成完整的区域经济。同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应该有广阔的腹地。 (3)区域对内的开放性。对内开放应具备两条标准:一是经济区域内要形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市场。如果区域内部市场被分割,经济区就没有意义。二是区内各部分边界是模糊的,各部分之间边界地区可以甚至应当既属于这个部分,又属于那个部分,不能划得过于清晰。 (4)内部经济发展的梯次性。经济区域内部不同部分的发展应该有梯次性,不能完全一样。从辽宁的实际出发,任何一个经济区都应有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有次发达的卫星城市,有欠发达的边远地区。 (二)区域经济布局的初步构想 根据上述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原则,辽宁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可规划布局为"两区两带",即: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沿海经济带、沈大经济带。 1.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沈阳经济区)。区位条件: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6市。国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44.1%,人口2126.7万人,占全省50.1%。2004年,区域生产总值4399.7亿元,占全省64.1%;固定资产投资1726亿元,占全省57.9%;地方财政收入220多亿元,占全省42%。集聚有1座副省级城市、6个地级市、21座县 (市)和200多个小城镇,城镇化水平达54%。

[整理]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 一、环境状况 2006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略有改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库水质基本稳定,除辽河外,其它5条主要河流水质有所好转;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铁岭和朝阳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辽阳和葫芦岛8城市达到三级标准。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在278天~346天之间,其中11个城市超过300天。 1.可吸入颗粒物 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丹东、铁岭、朝阳、大连、营口、葫芦岛和盘锦7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超标0.02倍~0.47倍。

2.二氧化硫 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采暖期二氧化硫浓度是非采暖期的3.2倍。

3.二氧化氮 全省14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4.一氧化碳 大连、丹东、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7个城市一氧化碳全年日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日均值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率为3.5%。 5.降尘 全省14个城市降尘量年均值超过省控标准。其中抚顺、阜新、鞍山、本溪市降尘量较大,年均值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最高。 6.降水酸度 全省14个地级市和17个县级市降水pH年均值为5.48,酸性降水频率为10.1%。大连、丹东、抚顺、沈阳、铁岭、阜新、葫芦岛、锦州等8个城市及凤城、开原2个县级市出现酸

辽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0年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规定,现发布辽宁省2000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 水环境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0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7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70.1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COD32.75万吨,生活污水排放COD37.39万吨。石油类排放3142.52吨。 水质状况 主要河流 2000年6条主要河流,枯水期监测结果表明,我省河流水质污染仍很严重,化学需氧量、氨氮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指标,城市河段尤为突出。 浑河抚顺段为Ⅴ类水质。沈阳段为劣Ⅴ类水质,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分别超标0.8倍、1.7倍和8.7倍。 太子河本溪、辽阳和鞍山三个河段均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三个河段分别超标0.5倍、0.4倍和3.4倍。 大辽河盘锦段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分别超标 8.1倍、0.7倍和0.2倍。营口段为劣Ⅴ类水质,高锰酸盐指数超标1.4倍,氨氮超标3.0倍。 辽河铁岭、沈阳和盘锦三个河段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倍数为0.5—1.2倍,氨氮超标倍数为0.4--4.1倍。 大凌河朝阳、锦州两河段为劣Ⅴ类水质,朝阳段化学需氧量超标0.1倍,锦州段化学需氧量超标2.5倍,生化需氧量超标1.3倍,以河段均值计,砷超标0.1倍。 鸭绿江丹东段水质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河段均值达32.2mg/L. 2000年,由于降水不足,全省河川径流量严重偏少,一些河流出现断流,枯水期河流水质与上年比较没有明显好转。 大中型水库 2000年,全省开展监测的13座大中型水库中,大伙房、观音阁、碧流河、汤河、乌金塘、宫山咀等7座水库水质为Ⅱ类。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 一、前言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辽宁中部城市群,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之一,汇集超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阳、鞍山、抚顺,大城市本溪、营口、辽阳和中等城市铁岭,土地总面积6.5 万km2,占辽宁全省近44%;2005年人口2146万,约占全省人口的51%;GDP4809.4亿元,占全省6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54.2%,区域人口密度达329人/ km2。 辽中城市群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经济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国防战略产业基地。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等因素,辽中城市群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老工业基地问题。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辽中城市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落实《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促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辽宁中部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参照《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根据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精神指导,制定本次规划。 二、现状分析 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4%,在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鞍山、本溪、抚顺、营口、辽阳、铁岭等3个特大城市、3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7个县级市、14个县,441个小城镇,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2007年末,中部城市群有人口2142.2万人,占全省的51%;地区生产总值6902.94亿元,占全省63%,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455.79亿元,占全省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