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第三单元 联系观主观题专练

哲学   第三单元   联系观主观题专练
哲学   第三单元   联系观主观题专练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主观题专练

1、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9分)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扩大了我国就业总量,提升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日显紧迫。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6分)

3、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2016年4月17日,J省省委书记在全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现场会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求非常高。推进改革过程中,部门之间要协调好平行关系,上下之间要协调好纵向关系,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系统思维,强化战略谋划、联合攻关、协调推进,努力实现各项改革的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说明J省实现各项改革的同频共振是如何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的(8分)

4、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6年7月23日,N市出现了极端暴雨天气,但却没有出现“城市看海”的现象,这得益于该市有序“海绵城市”建设的做法。为建好海绵城市,N市确立了多功能、多目标建设体系;编制并贯彻“N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着力建设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重点项目,统筹天然海绵体(河湖、湿地、坑塘等)的维护与人工海绵体(广场、公园、道路、绿化带等)的构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N市海绵城市建设,通过这些措施,如今N市的“海绵效应”逐步显现,改善了民生,更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N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取得成效的原因。(8分)

5、为顺利完成“十三五”奋斗目标,某市政府认真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利条件,结合本地区实际,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做好以下工作: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坚持区域联动,不断提升整体效能;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持续办好民生工程,打造美丽城市;继续深化简政放权,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联系观主观题专练参考答案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9分)

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把握了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3分)

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3分)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不断调整事物具体联系的体现。(3分)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9分)

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分)

②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有利条件,如加入世贸组织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扩大了我国的就业总量等;同时也要重视事物发展的不利条件,如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等。(3分)

③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既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也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从外部条件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对外贸易困难增大,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经济急需调整和转型。(3分)

3、结合材料,说明J省实现各项改革的同频共振是如何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的

①强化大局观念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以实现整体的最佳目标。(2分)

②强化系统思维,是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符合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2分)

③强化联合攻关、协调推进,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促进J省全面深改革向前发展。(2分)

④强化战略谋划,是用综合思维方式,做到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对全面深化改革完整准确的认识。(2分)

4、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N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取得成效的原因。

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N市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全局出发,确立建设体系,统筹安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使“海绵效应”显现。(4分)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N市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有计划有具体措施.有天然海绵体的修护和人工海绵体的构建的有效行动,有海绵城市建设的机制体制和资金保障。每一个环节的有效实施都促进了N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4分)5、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说明该市政府工作的理论依据。

①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区域联动,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2分)

②联系是客观的,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培育新产业,形成新模式。(2分)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认真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利条件,变压力为动力。(2分)

④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打造美丽城市。(2分)

文化生活主观题题型

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分类整理 一、原因依据类 1、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东盟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仅在2009年,中国—东盟青年营、泰国风情节、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摄影大赛、中国—东盟电视论坛等系列活动成功在举办。目前,中国已在东盟国家建立18所孔子学院和14个孔子课堂,参加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人数达15万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加强与东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依据。(8分)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各个领域的合作。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国在东盟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断加强与东盟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双方开展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8分) 2、作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省在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需、增加就业等各项措施时,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规划了“三区、三园、三带” (三区:以为龙头,打造东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为中心,打造中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为支点,打造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三园即鲁文化产业园区、齐文化产业园区和红色文化产业园区。三带:黄河文化产业带、运河文化产业带、滨海文化产业带)的文化发展产业布局。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省把发展文化事业放到重要位置的理由。(7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发展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省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扩大需、增加就业。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能够激发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规划“三区、三园、三带”产业布局,有助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7分)

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56分) 1、2020年11月29日,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10+1)在老挝万象举行,会议发表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这表明随着国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无论是在贸易形式,还是在贸易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也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文化联系,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之中变化和发展 C、事物是不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的十六大代表中,我们可喜地看到有许多民营企业家,也被选为党代表。把民营企业家吸收进党内来,体现了() ①我们的党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④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2020年12月1日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这表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③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把握了事物的原因,也就把握了事物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一位干部总结出一套“雁阵法则”:大雁飞在天上,要有一只领头雁。领头雁不能飞得太快,不能脱离雁阵,否则就起不到领头雁的作用。领头雁飞得太慢,混在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 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有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看得见、摸得着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 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很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5.36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点,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 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意识决定存有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 有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有决定意识 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自居易的这—理解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动作用 D.从主观出发 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因为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的发展都具有防碍作用 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主观背离客观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 D只有准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1. 2013年6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六阶段工作方案》,据《方案》通报,因为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尚未建成,而机动车数量和出行量持续上涨,北京仍面临严峻拥堵压力,今年底前,北京将扩大错时上下班范围,研究调整北京各级党政机

哲学第三单元主观题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主观题精练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二品牌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2、2011年11月1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是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的全国大协作工程,是体现现代化科学管理要求的要求的大型复杂系统工程。工程接口协调复杂,涉及领域广,参研参试单位多,有数百个单位、上万人参加。国防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科学应用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保障工程圆满成功的。 3.2010年7月16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幕。环青海湖赛以其地域的独特性、风俗的神秘性和运动的挑战性而著称。自2002年开始举办以来,青海省委、政府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环湖赛作为青海品牌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不断提高赛事水平和级别,现已发展为亚洲顶级赛事,成为青海亮丽的“金色名片”。青海省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以环湖赛为平台、契机和动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迎来了较大发展。环湖赛的突出效应表现在促进作为第三产业龙头和支柱的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上,拉动了旅游,吸引了投资,带动了消费,展示了青海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丰富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以环湖赛为平台,各行各业共同唱戏的局面已经形成,开创了青海省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青海人在开创青海省科学发展新局面过程中是怎样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14分)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咼考哲学主观题训练 1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经浩劫而没有中断,汉字功不可没,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未曾终止。一种跳出了“非此即彼”形而上学思维观的主张一一“用简识繁”,体现了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认同。该主张倡导各地的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与而不同”的包容思想;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倡导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繁体字。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用简识繁”这一主张为什么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12分) ①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就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简体字与繁体字各有存在的理由,繁体字体现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简体字书写方便,符合社会生活需要。③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简体宇与繁体字相互包容,共同发展。④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用简识繁”的主张体现了简体字与繁体字在现实生活中共同存在,与谐共生。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与发展。“用简识繁”倡导共同存在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繁荣。(每点3分) 2、中国的慈善事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目前’我国各种慈善力量积极开展 慈善活动,在灾害救助、扶老救-孤、扶贫济困等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但就是,慈善事业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慈善组织程序不公开、不透明,善款使用不善;普通民众对慈善文化与活动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12分) ①全面把握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既要瞧到慈善事业的长足进步,也要瞧到还存在的问题,做到实事求就是。(4分)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探索我 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调动民众参与慈善事业活动的积极性。(4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分)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与物 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就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与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就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10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姓名: 材料: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因乘客刘某错过站与司机发上争吵,进而互殴致使车辆失控坠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有学者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但法治意识还没跟上,因此法律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材料一: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国战略竞争重回国际关系议程的中心位置、大国竞争背后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没有强大的科技创新的实力,在高度全球化分工的格局中,我们只能占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排徊一一这就是新时代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特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向科枝强国迈进必须跨过的门槛。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提升新时代科技创新实力的意义。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近日,天门市举办“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来自全市各地各单位的25位参赛选手围绕家风家训主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朴实而感人的故事,时而言简意赅、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饱含深情,精彩的演讲赢得一阵阵热烈掌声,让大家感同身受、受益匪浅。本次比赛是本市推进清廉家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进一步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家风建设,以好家风促好作风,为建设美好“五城”、营造天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推进廉政建设、培养务实作风的强大助力,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多植入好的元素,当好反腐倡廉家庭“监督员”和“守门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天门市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的依据。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姓名: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工作部署。 材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 材料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古诗词里对乡村的咏叹,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田园梦。某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评选、宣传行业能手和劳模,积极培养各类民间艺人,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书屋”,推广发家致富知识;借村委会换届选举,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素养,打造和谐村庄;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节,让人民群众自创自乐。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5、从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启动,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再次亮相北京,18年的时间见证了中非投资的一路“风云”,也积淀了中非贸易的合作经验。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9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3)(共19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

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及答题技巧

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及答题技巧 一、文化的作用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或“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的发展不同。不同 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 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相互交融: A:与经济的交融:在经济发展中,a.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提高 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与政治的交融: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b.随着世界多极化, 世界范围内的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A、为什么: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 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如何提高文化竞争力: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其他:大力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个人: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①作用的双重性:优秀文化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文化阻碍,把人们引向歧途。 ②对人的影响: 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在:a.交往方式和 交往行为,b.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影响人的作用——(优秀)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 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 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 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 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 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 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 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 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 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 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 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 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 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 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 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 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 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 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 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吴玉仙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中国古语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多头管理,个别部门为了眼前利益,竭泽而渔,非法捕捞,当地群众在实地过度放牧,造成了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急剧减少,湿地濒危。上述事实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人类的活动是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每逢羊年,我国婴儿出生率都明显下降,这主要源于“羊年不宜生育”的说法。“羊年不宜生育”的说法 A.体现了一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B.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即使你每天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不问世事,金融危机浪潮到来之时,你也无法置身事外。因为 ①社会存在是客观的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④个人感觉都是不可靠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

《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考点1.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3.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1:《战狼2》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最热门话题。片尾一幕“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常常使影院掌声雷动。它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下面是有代表性的网友评价: “龙的传人”: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它唤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理念! “北方的狼”:《金刚狼3》国内公映时,制片方特别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战狼2》则没有做到,而是过于直接的血腥暴力、刀刺屠杀等场面,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精神影响。这启发中国电影人追求票房时,也要在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的细节上更加精细用心。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角度,分析影片《战狼2》上映的意义。(6分) ①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战狼2》上映有利于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②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上映不断刷新票房纪录,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它的的上映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综合国力。(三个角度各2分)

2017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全)

哲学生活类主观题答题技巧(附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宏观角度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 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微观角度: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 三、唯物辩证法 1、宏观角度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中观角度 “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 3、微观角度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宏观角度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中观角度 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3、微观角度: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哲学主观题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同步导学与训练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前言生活与哲学 三、简答题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请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己有什么积极作用? (1)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会更加自觉,取得更大成效。 (2)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确回答有关学习目的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 四、分析说明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当然也不例外。请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马哲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说明:一方面,马哲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生活,马哲内容来源于时代,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当然,马哲也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马哲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马哲总是倾听实践的呼声,紧紧抓住时代的重大问题,把握社会的脉搏,探求历史进步的动力,对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引领的作用。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三、简答题 21、两千多年来,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请回答: (1)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提高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 (1)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全面地、彻底地贯彻和应用于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因而它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22、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指出: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温家宝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请简要回答:温总理的讲话体现出唯物论的哪些知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必备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必备 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如要求从哲学角度回答,组织答案时一般要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哲学主观题模板要求: 一、审题 1.审范围:——答题范围 (1)唯物论(探索世界):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认识真理 (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导向;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审设问方式: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1)哲学依据=哲学道理=哲学观点=哲学原理。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 (2)哲学启示=措施=建议=如何做=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材料分析 (3)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原因意义)有几个写几个,做到条理清楚 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要在材料中找原理(学会抓关键句,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万一不行,利用板块记忆的方式进行罗列,最接近的用上。 三、学会抓关键词 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 四、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 (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 (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 (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五、注意抓住范围:(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这些发现表 明() 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四单元)

2017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专练(第四单元) 1.材料:2016年6月21日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昆明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 -2020年)》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每年推进20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A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积极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活动:通过播放红色经典电影,弘扬精忠报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开展传承诚信为本活动,建设诚实待人村风;宣传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建设和谐乡村。A村重视乡村文明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大大提升了村民文明素养,同时促进了本村改革和农业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A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意义及其依据。(12分) (2)某校高二(5)班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主题班会。请为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两条建议。(4分) 2.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会议强调,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会议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 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诸多充满社会正能量的网络文艺作品进入到网民视听,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网络文艺发展良莠不齐,夹杂着许多负能量的网络文艺作品,给人们思想造成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污浊了社会风气,妨碍了社会和谐。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承担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神圣使命。(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