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八班级上册《踏雪寻梅》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欢快的心情,用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节奏入手,学唱《踏雪寻梅》单声部歌曲。

2、用先听、后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曲黄自,词刘雪庵。

2、精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延音线的时值,,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精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精确演唱弱起节奏.O**和带有延音线的时值

2、完成歌曲A段二声部的和声演唱。

【教学过程】

一、热身练习

1、唱音阶,提出歌颂状态的要求。

2、师指字母谱,同学唱唱名,练习旋律音程。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用熟识的自然大调音阶进入歌颂状态,体会音与音之间级进的关系。之后,老师用指字母谱、同学唱唱名的方式,带领同学练习跳进音程。同学唱不准的音程,用级进或个别音搭桥的方法解决。

二、授新课

1、初听歌曲《踏雪寻梅》,感受歌曲心情,思索歌曲拍号。

2、节奏练习:

〔1〕师生共同脚踏稳定拍,师拍节奏,同学倾听并仿照。

〔2〕看节奏谱,手拍节拍,口读节奏。

〔3〕将节奏1改变,练习弱起:

〔4〕将节奏2改变,练习延音线:

设计意图:歌曲中涌现的两个节奏难点,在此环节一一练习,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有助于同学的理解与接受。

3、出示《踏雪寻梅》前八小节的节奏谱:

〔1〕同学手拍节拍,口读节奏。师提示弱起前的呼吸。

〔2〕在节奏谱下方加上字母谱,不加节奏视唱此段旋律。

〔3〕加上节奏,慢速视唱,提示弱起前的快速吸气。

〔4〕听midi默唱,跟midi视唱A段旋律。

〔5〕出示A段简谱,再次视唱,速度稍加快。留意旋律的记忆。

〔6〕试着背唱A段旋律。

〔7〕出示歌词,想象画面。

〔8〕加词演唱A段。

设计意图:经过了节奏与音高的单独练习,再将其二者融合,以“看节奏谱与字母谱慢速视唱一跟mid唱一看简谱唱一试看背唱一加词演唱”的步骤做有改变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同学对旋律的熟识与记忆,而不至于枯燥乏味

4、出示《踏雪寻梅》B段谱例

〔1〕找到延音线,单独练唱。

〔2〕完整慢速视唱B段旋律。

〔3〕听midi默唱,跟midi视唱B段旋律。

〔4〕加歌词演唱B段。

〔5〕跟琴唱B段。

〔6〕找到B段第一乐句每小节节奏和歌词的特点,思索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7〕用恰当的力度,加词演唱B段。

设计意图:难点“延音线”在此段落先单独练习,再完整视唱B

段旋律;之后,引导同学思索如何用力度表现情景:最末,用歌声表达音愿意境

5、完整演唱单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6、介绍词曲:黄自、刘雪庵。

三、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1〕倾听A段的二声部和声,找出低声部的音。

〔2〕生跟琴唱A段低声部旋律。

〔3〕出示二声部原谱,引导同学找到节奏与一声部节奏相同这一特点后,视唱原谱的低声部旋律。

〔4〕生跟琴唱A段低声部旋律。

〔5〕生跟琴加词唱A段低声部。

〔6〕生跟琴齐唱A段低声部,同时师唱高声部。

〔7〕师生不跟琴同时演唱两个声部。

〔8〕生分两组唱A段的两个声部。

2、B段

〔1〕出示B段二声部〔有缺失音符〕的谱子。

〔2〕听midi,找出梅花盖住的缺失音。

〔3〕视唱B段的低声部旋律。

〔4〕生唱一声部,师唱另一声部,先唱谱,后唱词,体验和声美。

3、师生〔生生〕协作完整演唱合唱版《踏雪寻梅》。

四、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一“踏”一“寻”表达了主人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期望同学们也能够像歌曲中的主人公一样,学习、生活得有意义、有情趣。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 《踏雪寻梅》是黄自先生于30年代写作的一首青少年歌曲,那么音乐的教案是如何设计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踏雪寻梅》音乐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踏雪寻梅》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相关背景。 教学重点: 1、弱起拍处的演唱。 2、调音记号的演唱。 3、大调音程的演唱。 4、歌曲中力度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要考验一下同学们的耳朵。老师播放一段大家熟悉的音乐,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曲子的名字?(学生聆听《铃儿响叮当》伴奏音乐,举手抢答。) 学生:《铃儿响叮当》(学生回答时暂停音乐) 教师:这位同学反应真快。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没关系,让我们继续听听看。(继续播放,教师带领学生和着音乐哼唱。)音乐中叮叮当当的铃声是那么欢快、活泼。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段很短的音乐,我想考考同学们的音乐模仿能力,看看哪位能用嘴巴模仿这段声音?(播放《踏雪寻梅》的铃声,学生模仿。) 教师:这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而且学得很快,让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播放,出示曲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曲谱。(用稍慢的速度跟琴声视唱曲谱,引导学生注意曲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最后一小节的音准。)

2/4 3 5 5 0 ︱ 2 5 5 0 ︱ 响叮当响叮当 2/4 3 5 5 0 ︱ 1 1 1 0 ︱ 响叮当响叮当 教师:铃声清脆、悦耳,应该唱得跳跃、有弹性。老师给它加上记号“﹥”,这是什么记号? 学生:跳音记号。 教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学生跟琴演唱) 教师:这叮叮当当的铃声来自哪里呢?学了今天的歌曲大家就明白了。 二、歌词欣赏 教师: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歌词。(教师配乐朗读歌词,并解释“雪霁”、“坝桥”。) 教师: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吧!铃声是从驴脖子上传出来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中骑驴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愉悦、悠闲、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出示梅花的图片,视听结合配乐朗诵,营造意境)很多人都喜爱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一支支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它、赞美它。瞧!那骑驴的老者看着雪中的梅花仿佛在想些什么。咦!这位小朋友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来读这首《踏雪寻梅》。(学生齐读) 教师:“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多么美好、令人向往的生活呀!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刘雪庵(介绍词作者刘雪庵)。后来,这首词由刘雪庵的老师黄自谱曲,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曲作者黄自(介绍曲作者黄自)。 教师:接下来老师就为大家演唱这首由刘雪庵作词、黄自谱曲的《踏雪寻梅》。(教师范唱,学生感受。) 三、听音练习

踏雪寻梅合唱教案

篇一:歌曲《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 五年级执教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的演唱《踏雪寻梅》 2、技能目标:理解歌曲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提问法、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歌曲、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欣赏歌词。 同学们,老师真羡慕你们,能在这么美的校园学习,你们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愉快吗?我国著名音乐家刘雪庵先生和你们一样,有着快乐的学生时代生活。他用一首小诗把自己快乐的学生时代生活描绘了出来。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2、师伴乐朗诵。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4、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同学们,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刘雪庵先生的老师——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也很喜欢这首小诗,于是他为这首小诗配上了好听的音乐,我们来欣赏一下。 5、再听歌曲,随乐律动,感受歌曲愉悦的情绪。同学们,刘雪庵先生骑着自己的小毛驴踏雪寻梅,多开心呀!现在,让我们也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到雪地 里走走,欣赏美丽的雪景和梅花。小毛驴在哪呢?就在我们的脚下。(带领学生用脚踏着节拍××︱××︱模拟骑驴踏雪寻梅的情景) 6、带领学生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同学们,刚才大家骑着小毛驴去看雪景、赏梅花,心情怎样呀?(开心、愉快)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美好愉快的心情用我们的身体语言再次感受歌曲。 二、学习歌曲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掌声送给自己。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1、跟琴学唱歌谱。 2、用“lu”哼唱(引导学生用集中、圆润的声音哼唱歌谱,让声音美起来) 3、跟琴学唱歌词: 4、师范唱,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力度记号和顿音记号。 5、把力度记号和顿音记号加入到演唱中。 6、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编小音乐剧,表现歌曲 1、分组演练; 2、合作展示。 四、教学拓展 1、介绍词作者和曲作者。 2、欣赏合唱版《踏雪寻梅》,感受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八班级上册《踏雪寻梅》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欢快的心情,用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节奏入手,学唱《踏雪寻梅》单声部歌曲。 2、用先听、后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曲黄自,词刘雪庵。 2、精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和延音线的时值,,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精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精确演唱弱起节奏.O**和带有延音线的时值 2、完成歌曲A段二声部的和声演唱。 【教学过程】 一、热身练习 1、唱音阶,提出歌颂状态的要求。 2、师指字母谱,同学唱唱名,练习旋律音程。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用熟识的自然大调音阶进入歌颂状态,体会音与音之间级进的关系。之后,老师用指字母谱、同学唱唱名的方式,带领同学练习跳进音程。同学唱不准的音程,用级进或个别音搭桥的方法解决。 二、授新课 1、初听歌曲《踏雪寻梅》,感受歌曲心情,思索歌曲拍号。 2、节奏练习: 〔1〕师生共同脚踏稳定拍,师拍节奏,同学倾听并仿照。

〔2〕看节奏谱,手拍节拍,口读节奏。 〔3〕将节奏1改变,练习弱起: 〔4〕将节奏2改变,练习延音线: 设计意图:歌曲中涌现的两个节奏难点,在此环节一一练习,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有助于同学的理解与接受。 3、出示《踏雪寻梅》前八小节的节奏谱: 〔1〕同学手拍节拍,口读节奏。师提示弱起前的呼吸。 〔2〕在节奏谱下方加上字母谱,不加节奏视唱此段旋律。 〔3〕加上节奏,慢速视唱,提示弱起前的快速吸气。 〔4〕听midi默唱,跟midi视唱A段旋律。 〔5〕出示A段简谱,再次视唱,速度稍加快。留意旋律的记忆。 〔6〕试着背唱A段旋律。 〔7〕出示歌词,想象画面。 〔8〕加词演唱A段。 设计意图:经过了节奏与音高的单独练习,再将其二者融合,以“看节奏谱与字母谱慢速视唱一跟mid唱一看简谱唱一试看背唱一加词演唱”的步骤做有改变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同学对旋律的熟识与记忆,而不至于枯燥乏味 4、出示《踏雪寻梅》B段谱例 〔1〕找到延音线,单独练唱。 〔2〕完整慢速视唱B段旋律。 〔3〕听midi默唱,跟midi视唱B段旋律。 〔4〕加歌词演唱B段。 〔5〕跟琴唱B段。 〔6〕找到B段第一乐句每小节节奏和歌词的特点,思索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7〕用恰当的力度,加词演唱B段。 设计意图:难点“延音线”在此段落先单独练习,再完整视唱B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梅花文化,培养学生对梅花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亲身接触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踏雪寻梅的活动介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通过观察和描绘梅花来 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实地感受大自然中的美,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 意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梅花图片或幻灯片。 2.打印或复制实验指导书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梅花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形态特点和颜色,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步: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15分钟) 教师介绍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包括梅花的形态特点、花朵的颜色和芬芳气息,以及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步:观察梅花(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或周围的公园等地方,让学生亲身观察梅花,用触摸、闻味、听声等方式感受梅花的美。 第四步:描绘梅花(30分钟) 教师让学生回到教室,用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等绘画工具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梅花,鼓励学生尽量表现出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第五步:分享和展示(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梅花画作,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交流,让学生相互借鉴,提高技巧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踏雪寻梅的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接触大自然中的美,提高了对梅花的了解和欣赏。同时,通过观察、描绘和分享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此外,这个教案还注重了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中的美,能够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最后,这个教案在组织活动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学生在户外进行观察活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滑倒和摔伤的事故发生。

《踏雪寻梅》教案:课文分析与语言表达

《踏雪寻梅》教案:课文分析与语言表达踏雪寻梅教案:课文分析与语言表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踏雪寻梅》这首诗的朗读,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诗歌分析的技巧,特别是对于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3.学生能够通过这篇课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技巧。 二、教学重点 1.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语言表达技巧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否理解和应用所学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味并在写作表达中有效地运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唱一首与踏雪寻梅情感相似的歌曲,或者播放一段营造出冬天的寒冷氛围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到这篇课文的世界中。 2.课文分析 诗歌要领: (1)苏轼 (2)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严寒的冬季中,踏雪寻梅的情景。 (3)在诗歌中,苏轼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让读者通过诗歌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于生命的理解。 内容分析: 第一段:

诗人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描述了在严寒的冬天中,万物凋零,只有梅花独自开放的情景,并借此表达了对于冬天的厌恶和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求。在表达时,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比作了“瑶台”、“玉露”,以此凸显出梅花的美好和珍贵。 第二段: 在这一段中,诗人开始描绘自己在雪中寻找梅花的过程,并借此表达了对于生命中短暂美好的追逐。在表达时,诗人运用了插句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嵌入到行动当中。同时,他还通过对于雪和梅花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于美好的向往和对于生命的理解。 第三段: 在这一段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梅花的芳香和妖娆,这不仅仅是对于梅花的形象描绘,更是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的向往。在描绘时,诗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到梅花的高贵和美丽。 第四段: 在这一段中,诗人通过对于章鱼和猿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中拼搏和追逐的美好。在表达时,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学科性: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教育性: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创新性: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演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美丽的雪景图,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1、课件播放出示雪景图。 师: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冰天雪地里惟有那梅花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

跟着这个小朋友一起去踏雪寻梅吧。 2、课件播放《踏雪寻梅》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歌,它的名字叫做《踏雪寻梅》(课件演示),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 3、简介黄自(课件演示) 二、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1、复听音乐,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1)“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2)“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 、有感情的读歌词 3、跟随录音小声的唱歌曲(课件出示歌谱) (1)、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记号,你找到了吗? A、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后面有三个渐渐强渐渐弱记号,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来。 B、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 (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而近的清脆的铃声。)可以在“四个响叮当”处男女声接口唱。 (2) 唱会歌曲后全体视唱歌谱。 三、歌曲的演唱处理 1、“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在驴处做一个骑的动作,提示学生挺起胸、自信骄傲的演唱。 2、“好花踩得供瓶养”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八单元 踏雪寻梅 |苏少版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踏雪寻梅》 【教材简解】 《踏雪寻梅》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全曲为2/4拍,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本单元的主题是“冬之韵”,根据本单元所表现的内容,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把这节课放在特定环境中——冬天,这样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起来,更能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这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音乐情感体验这一要求。 【目标预设】 1、情感目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根据力度记号对歌曲进行力度的处理,正确掌握跳音的演唱方法。 3、方法目标: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力。 【重点、难点】 1、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歌曲中弱起小节和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3、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4、在聆听、比较、表现、创编等音乐活动中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通过简单的歌曲及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创编,小组合作。主要通过引领学生欣赏音乐、图片并发挥想象,自主分析音乐各要素,并运用于演唱。歌曲的演唱中使用对比的方法,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体验速度、力度及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通过说、听、议、唱、创……层层递进,多角度感受音乐,实现教学目的。

【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让其自学、互动、交流的教学新模式。我以冬天的画面为主线,从冬之乐——冬之景——冬之韵——冬之旅——冬之情中,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升华,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感受,在“铃之声,梅之艳”中开展教师引导,在“雪之画,乐之妙”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的学唱和创作,增加学唱歌曲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表现,最后在“心之语”中冬画落幕,提高学生的品格和培养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听唱法,对比法,自主学习法,创作法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小打击乐器 一、冬之乐,铃之声(律动) 1、播放《铃儿叮当响》 乐曲的第一段: 教师带领学生双手做骑乘动作,随音乐跑跳步进教室 乐曲的第二段: 教师手持铃铛跟着音乐节奏:X X X 0︱X X X 0︱ 学生跳到自己的座位前,拍手模仿节奏。 2、师: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快乐的舞蹈,你们肯定和老师一样我心里暖洋洋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手里的这只小铃铛应戴在谁的身上呢? 生:小马,驯鹿,驴儿······ 师:那我们骑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去外面转一转、看一看吧! (播放冬景图片,背景音乐播放踏雪寻梅的伴奏) 师:你眼里的冬天是怎样的呢?服装有什么变化呢?景象有哪些不一样呢? 又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 二、冬之景,梅之艳(导入) 1、师:你们个个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啊!虽是严寒,但仍有一些植物傲 然挺立呢!它们是谁呢? (师出示图片)

歌曲《踏雪寻梅》-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踏雪寻梅》- 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歌曲介绍 《踏雪寻梅》是一首经典的民间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又富有感情,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中的佳品之一。此外,《踏雪寻梅》也是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教材内容,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教学笔记。 二、歌曲分析 1.歌曲结构 作曲者将《踏雪寻梅》分为了A、B、C、D、E等几个部分。 A部分 A部分分为两段,都是由平稳悠扬的旋律组成,采用中音区的声部演唱,结构清晰,属于引子。 B部分 B部分旋律流畅动听,高音区的声部和低音区的声部相互呼应,风格各异。 C部分 C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声音高昂、慷慨激昂,音乐节奏明快,旋律跌宕起伏。 D、E部分 D、E部分为歌曲回旋部分,D部分采用了C部分的旋律,E部分则由A部分的旋律结尾。 2.歌曲情感 歌曲《踏雪寻梅》表达了一个青年男子夜里踏着雪去找寻梅花的痴情故事。由此可以得出歌曲的情感主题是“思念与追求”。

三、教学步骤 1.启发学生情感 启发学生想象,当作文化素材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可以让学生看到精选的图片或视频,调起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情。 2.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在学习歌曲之前,最好先了解歌曲的情节。接下来,让学生听歌曲,跟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熟悉歌曲的歌词。 3.学生自主欣赏 让学生自己欣赏这首歌曲,可以包括学生独自欣赏或与其他学生组成小组合唱。 4.声部分配 在学生熟悉了歌曲后,为各个声部分配音,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合唱声部,然后让每个声部分别进行练习。 5.合唱训练 为了更好地练习,可以在教室里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适时听众进行合唱练习。 6.合唱演出 当学生充分掌握了合唱的歌曲之后,安排学生在班级演出或其他有机会表演的地方进行演出,展示他们的成果。 四、总结 通过学唱《踏雪寻梅》这首经典的民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声部组合方式,学习旋律和歌词,了解民歌的情感主题,并且锻炼学生欣赏、合作和表演能力。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演唱这首歌曲,而且还能够拓展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踏雪寻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音乐教育应该以审美为核心,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运用活泼有趣的“明线”与渗透着音乐要素的“暗线”相融的双线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喜爱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美的音乐,优美地表现音乐,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在踩踏“脚印”、梅花绽放、闻花香等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弱起节奏、休止符、拖长音、附点节奏,提高了技能技巧。在如何唱美歌曲的环节,用速度、力度的变化、合唱、打击乐伴奏等艺术形式提高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了冬天的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诗情画意的大调式抒情歌曲。全曲由主导动机“3 5 ”两音发展而成,共21小节,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八小节,采用跳进、级进交替的旋律进行方式,描绘雪过天晴,腊梅怒放,歌者坐着毛驴悠然自得的经过小桥的情景;第二乐段轻快跳跃的节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最后将第一乐段第二句与第一句的素材加以紧缩,作为结束句,展现了一副色彩鲜明的水彩画氛围,表达了快乐幸福好时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地唱会歌曲《踏雪寻梅》,掌握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休止符、拖长音、主三和弦跳进。 2、技能技巧:能够用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打击乐伴奏表现歌曲的意境。 3、审美情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踏雪寻梅》,唱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短促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休止符、弱起节奏、八度大跳后的拖拍 教具准备:电子琴、《踏雪寻梅》课件、打击乐器(双向筒、碰铃、摇铃)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漫天飞舞的雪花、银装素裹的世界,有一抹红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春天,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学们,

踏雪寻梅教案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注册发布 《踏雪寻梅》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下面为大家了关于踏雪寻梅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歌。本单元的主题是“冬之韵”,根据本单元所表现的内容,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把此单元放在特定环境中——冬天(且最好是下雪),这样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起来,更易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这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关注学生音乐情感体验这一要求。 本单元共有三首歌曲,有演唱的《踏雪寻梅》,还有欣赏的《溜冰圆舞曲》及《我爱你塞北的雪》。《踏雪寻梅》教学是我在此单元中设计的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全曲为2/4拍,降E或F大调,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一、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对不同事物会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不重视音乐,抵触传统音乐,热衷于流行音乐,学生音乐知识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孩子音乐知识薄弱,大多数学生上课容易怯场,往往回避课堂交流。同时他们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同,又想表现自己。

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调动学生全身感官,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把学生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并在这种有规律有情感的“动”中感悟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是否获得新知识去展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创设情境法、启发联想法、示范引领法、参与体验法、学科综合法等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在感悟体验中学习音乐。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歌曲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会演唱《踏雪寻梅》,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高雅意境。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欣赏、歌唱、表演、比较、创编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并在音乐中感受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是学生能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六.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二、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短小精炼、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恰到好处,唱起来十分流畅、亲切。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弱起乐句的正确进入,休止符、断音记号的准确表现。 2.体会歌曲词曲的完美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冬天的雪景图片,随即引出雪中的梅花图。提问学生知道那些有关于梅花的诗句。(生回答)

2.出示一两首关于梅花的古诗,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并回答 (1)听到这首歌曲,感受情绪。 师:大家有没有想象过这样的情景?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冰天雪地里唯有那梅花傲雪怒放、幽香袭人。骑着毛驴,踏着皑皑白雪,寻着幽幽花香深处,去找寻那一支悄然绽放的梅!是不是别有一番情趣! (出示歌谱播放《踏雪寻梅》) (2)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学生说感受(舒展、典雅、优美地表现骑驴赏梅怡然自得的情绪) 2.复听歌曲 (1)师:一头挂着铃铛的小毛驴走上了石板桥,使得这一静谧的画面生动了起来。你听到小毛驴脖子里的铃铛声了吗?(四个响叮当) (2)跟琴填词 (3)表现铃铛清脆的声音,唱好休止符,断音记号。 (4)表现毛驴由远到近,用渐强的力度表现。 (5)讲解延长记号。 (6)跟琴一起唱歌曲,指导唱好这一句“骑”字唱的轻巧,一带而过,重音在“驴”字上。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3篇)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3篇) 《踏雪寻梅》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 (1)用听唱法重点练*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唱法反复演唱)

教案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在实践中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强与弱、连音与断音、四二拍与四三拍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充分感受歌曲《踏雪寻梅》的意境,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欣赏《冬天的故事》,感受四二拍与四三拍的不同,体验不同拍号在同一作品不同段落中表达的不同情绪。 3.情感目标:在愉快的歌声中,陶醉在冰雪世界带来的乐趣里。对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怒放”的高雅品格产生敬仰,从而更加热爱冬天,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难点:在歌曲中正确表现强与弱、连音和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教师弹奏《我爱你,塞北的雪》前奏部分,学生在优美的钢琴声中律动走进教室,每组按设计好的“雪花形”座位坐好。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画面出示雪景、梅花图片,让学生静静欣赏,细细体会,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视听结合,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心境) 三、新歌学习 1、教师小结,引出歌词

(看了这么美的图片,老师想到一首小诗)。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为提起学生听赏的兴趣,请学生找一找诗中描绘的景致,逐句贴图。 2、教师范唱,激发兴趣 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歌曲,用串铃作伴奏,并加上简单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师引入,巧化难点。 在唱“骑驴坝桥过”这一句时,用模仿法请学生做一个“骑”的动作,提示学生挺起胸,自信骄傲的演唱。为使学生掌握好前半拍的休止符,在“好花采得供瓶养”这句前半拍休止符的位置上加一个“闻花”的动作,深呼吸一下。为使学生做好正确处理渐强渐弱记号,我采用旋律划线法,让学生跟着旋律的音高,自然处理强弱。至此,难点解决。 4、动静结合,表现歌曲 在学生能完整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体验不同的速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请学生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来演唱,说说分别表现怎样的情绪。快速,表现了孩子们寻梅的急切心情;慢速,歌曲显得文雅抒情,表现一种静态的美。最后请同学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表现出活泼,充满童真的动感画面。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如男女生接口唱、加打击乐伴奏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从而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四、听赏歌曲 1、感受情境,初听歌曲。 请学生在座位是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同时听一听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听完后,学生回答。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初中音乐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以积极的态度体验音乐家用何种音乐手段描绘冬,以及冬季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知识目标: 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 3.过程目标: 为歌曲创编伴奏陪衬声部,主动参与合作音乐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为歌曲即兴创作伴奏,陪衬声部。 三、教学准备: 钢琴、课堂乐器(双响筒、三角铁、碰铃等)及自制打击乐器。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梅花引》片段。 提问:这首歌曲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雪梅图。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播放录音,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3、出示歌谱,师朗诵(按节奏朗诵)。 让学生按歌曲节奏读歌词。 4、再听歌曲,出示整首曲谱。分析歌曲。 师:这首歌曲有几个乐段?(两个) 第一个乐段到哪一小节结束?描写了什么? (A段生动的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 景。) 师:B段一开始用什么声音具体生动的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哪一乐句与A 段的曲调有相似之处?(第二乐句则以变化再现A段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5、学唱歌曲。 师范唱; 师弹琴,学生跟琴用母音“la”唱旋律。 跟琴唱词。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6、歌曲的演唱处理: 师提问:歌曲的力度与旋律线的起伏有联系吗?这首歌曲的力度应该怎样处理?请同学们给这首歌曲标上力度标记。生讨论后,师可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供学生参考。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 力度怎样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欣赏两种版本(不同速度)的《踏雪寻梅》。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拓展:

湘艺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十课(演唱) 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少年儿童歌曲,全歌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歌曲第一、二乐句构成了一个上下句的段落,描绘了雪霁天晴,腊梅飘香,主人公骑驴过坝桥,铃铛响叮当的情景,一下子点到了主题;第三句模仿毛驴的铃铛声,旋律轻松跳跃;第四句是结束句,表现了主人公采得腊梅瓶供养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这首儿歌,能跟伴奏演唱全曲。 2、正确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音乐符号处理歌曲。 教学重、难点: 歌曲情绪的处理和弱起小节的把握。 教具准备: 音乐播放机、电子琴 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同学们快坐好我们坐好To 二、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1):天变冷了,很多花都凋谢了,可是在严寒的冬天却有一种花对抗 着西北风,与皑皑白雪为伴,这是什么花? 2)出示梅花图片,让生观看并回答

生:梅花 师:那谁能说说有关于梅花的诗句吗? 生:自由发表 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首王安石的《梅花》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多么漂亮的梅花和雪啊,想不想把它变成一首歌呢?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踏雪寻梅》 一、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1、播放CD让学生听赏第一遍歌曲,在听的时候要思考两个问题: 这首歌曲的情景是怎样的?他的节奏是怎样的? 听赏完学生讨论回答: 1)、歌曲讲述的诗主人公骑驴过桥,踏雪寻梅的情景。 2)、节奏是活泼欢快的。 2、为了奖励你们,邀请全班和我一起骑驴过桥踏雪寻梅,驴在

哪里?就在我们的脚下。拿脚打出24拍的节奏型。认识八分休止。 3、生总结的情境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第二遍欣赏歌曲边听边打节奏 3、 (二)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1、读歌词。让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 霁:ji,雪后天晴的意思。 坝桥:有扶手的桥。 3、跟旋律唱歌词。 (≡)精讲点拨,掌握新知 1、词曲作者:词作者,刘雪庵,曲作者,黄自,作曲家,创作了 大量的爱国歌曲。 2、出示歌谱:师合琴范唱旋律 3、生合琴练习音阶学唱旋律 4、旋律和歌词合琴练唱 (四)艺术实践,体验新知 师:同学们,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有感情有节奏的 1.、全班同学一起演唱。 2、个别同学演唱。 3、表演唱 4、歌伴舞演唱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聆听、学唱《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梅花精神。 2、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唱《踏雪寻梅》,并能用清新、明快、和谐的声音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3、能用各种方式探索音响效果为歌曲配伴奏,创设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踏雪寻梅》的二声部演唱和用探索的音响为歌曲作表演唱。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自制课件 学生座位:U字型 教学程序: ★(课前播放殷秀梅的《我爱你,塞北的雪》,感受一个“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意境。上课铃响音乐即停。) 一、观看音像――感悟冬趣 1、师:好一个北国风光,万里雪飘,这样的冬景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感受冬天的独特魅力。 ★打出字幕“冬之韵”(有下雪、飘洒的感觉) 2、欣赏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师:请欣赏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说说在歌曲中,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老师可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引发学生的小小参与)生自由发言,快乐的圣诞、雪橇、铃铛声…… 3、引入下一环节: 师:一串欢快的、叮当响的铃儿把我们带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在座的你们,会找到哪些乐趣呢? 学生回忆、诉说自己在冬天的乐趣如:堆雪人、打雪仗、溜冰等。 设计意图:《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描写冬天意境的歌曲,大家都能哼唱,而

且较欢快,给他们创设“美丽的冬天”的意境,感受到冬天的气息,初步体验到冬之韵的意境。 二、诗词诵读――感悟冬韵 1、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传统的诗是怎样表达对冬日雪景的感受? ★(老师打出踏雪寻梅图和诗) 2、老师有感情诵读诗词,简单解说:“雪霁”的“霁”是雪后放晴;“灞桥”是指有扶手的石板桥。它把你带入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3、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读这首诗?(请一、二位学生朗读) 4、分析题目“踏雪寻梅” 师:诗人是怎样踏雪寻梅的? (骑着毛驴,寻着花香去找梅花) 三、赏学歌曲――感悟冬韵 1、初听歌曲 师:作曲家黄自看到了这首诗以后,把它谱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说说音乐给我们的带来什么感觉?(听磁带上的音乐) 可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歌曲,也可随音乐晃动身体。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音乐情绪。 2、复听歌曲★(打开有画面的整首曲谱) 师:这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生动地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景。再次欣赏时可注意两声部的谐和。 3、朗诵歌词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各种方法朗诵这首诗,现在用用两个声部按歌曲节奏的方法来试试。(引起学生的好奇和配合,也为歌曲的二部合唱作铺垫。)先由老师与一位学生先试一次,再分两小组进行配合。 4、学唱歌曲。 A.先学第二声部★(只有第二声部的旋律和歌词) 师:在此声部要注意什么问题?(、 p等)此声部是为烘托、陪衬的作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优秀8篇

音乐教案《踏雪寻梅》优秀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作者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音乐教案《踏雪寻梅》优秀8篇,欢迎阅读。 踏雪寻梅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中一节中国画单元课,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通过对大量优秀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同时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本阶段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墨的表现方法,并通过笔墨来抒发情怀,展现有个性的笔墨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梅花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人格精神,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 2.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韵味。 3.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国画技法外,还需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梅花”这一绘画题材的观点,然后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绘画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关注中国传统绘画,增强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梅花,了解结构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谁被誉为“花中君子”,在凌寒中怒放,傲然挺立。 生:梅花。 2.师:谁能回忆起关于梅花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梅花品格的理解。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梅花给人一种坚强的精神。 生:梅花品格高尚。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3.分发知识表,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 教师总结: ①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彩斑、淡黄、淡墨、纯白等。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如何让学生通过《踏雪寻梅》的学习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踏雪寻梅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踏雪寻梅教案一:教学目标: 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 教学设计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设问导入、探究、实践、拓展等几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境,用“读”的方式初步表现歌词的情感,体味歌词的意境美,为歌曲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大胆的将歌曲活泼的小快板风格表现为优雅的骑驴赏花的行板,在歌曲表现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歌词时的情感积累,教师通过引导、示范、欣赏等方式,

帮助学生完整恰当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是整体感知,分散解决,完整表现。最后通过对歌曲尾声的处理和简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为这节课作了一丝点缀,在轻松氛围中结束教学。教学重点: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来表现作品。 教学难点: 后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㈠设问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它吗?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课件) 1.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从力度、速度上说) 2.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 ㈡初步感受 1.聆听歌曲(播放《踏雪寻梅》音乐) 2.学生即兴回答问题。(歌曲表现活泼、欢快情绪……) 3.教师即兴点评。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寻梅》(板书课题),那么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境呢? 二、探究

湘教版音乐教案五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 踏雪寻梅

第十六课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 教学教具:钢琴课堂乐器音响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欢快高兴活泼的情绪)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霁"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 “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 运用什么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要怎么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1.师示范演唱 2.请同学们用‘LA ’跟随琴唱一遍(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 3.请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断音记号) 4.放开声音,完整的唱一唱(要求唱出愉快欢乐的情绪)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师:其实呀,歌曲和节拍、旋律有关系以外还和演唱时的强弱力度处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5、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力度小游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