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求

浅谈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求
浅谈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求

浅谈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求

众所周知,诗词与对联,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并驾齐驱的两件瑰宝,特别是对联,无论是?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殿堂,还是?下里巴人?茶余饭后、节假庆典、婚丧嫁娶等日常的普通生活,均离不开它。人们之所以喜闻乐见并接受这种文学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获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而且对广大爱好者的思想又是一种熏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打破常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致使这种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粹,受到极大地冲击,从而导致随心所对、随心所联之现象泛滥成灾。针对此种现象,中国楹联学会通过长期的深入总结研究,特地颁布了《联律通则》(修订稿),为广大楹联爱好者的创作指明了方向,规范了对联的创作要求。在此,为了积极贯彻《联律通则》,和为我区广大诗朋联友的创作提高质量及创作水平,在此就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要求作以下阐述:

一、对联的基本形式

对联的基本形式包括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基本特征,对联的门类等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叫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

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对联就表现形式来说,有长联、短联之分;长联的字数可达到几百字以上,短联的字数可缩小到一个字。一般以五言、七言为主,这可以根据所书联语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

(二)、对联的基本特征

对联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同。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语言顺畅、意味深长,犹如喝了陈年老酒一样,很有余味。

(三)、对联的门类,主要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三大类别。

1、正对的含义:正对,是指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它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物及数字都要两两相对,正对力求工整。

正对,既称真对,的对,同时又是合掌对的别称。在对联中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是对联及律诗里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对仗形式。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我们现在所称的?合掌对?叫做?正对?,这一种对仗是一种

拙劣的对仗。例如:他在《文心雕龙〃丽辞》所指出的?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又如:宋〃蔡梦弼在《草堂诗话》也指出:?‘貔虎闲金甲,麒麟受玉鞭’,以‘貔虎’对‘麒麟’为正对矣。?例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又如:江山添秀色;天地沐春晖。

2、反对的含义:反对,是指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所指出的?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舃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周振甫注:?钟仪被拘,庄舃显达,处境相反,同样怀念故乡,所以是反对。?同样以上述句子为例: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粮要粮无钱要钱。二、江山添秀色;风雨送阳春。

3、串对的含义:串对,是指对联的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也以上述句子为例: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捕鸟得鸟捕鱼得鱼。二、江山添秀色;人民庆常春。

(四)、对联的对仗主要有四种形式:工对,宽对,流水对和借对。

1、工对的含义:工对是指对仗工稳妥帖,完全符合标

准的对句。不仅句法结构、词类要相同,遇到名词还要顾及小类。例如:一、千朵红莲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二、瑞雪飘飘,漫舞梨花铺大地;祥云袅袅,轻舒彩笔绘长天。

工对的句意不能重复,否则就称为?合掌?,乃联家之大忌。例如:?革命功臣垂万载/汉奸贼子臭千年?一联中的?万载与千年?,就是合掌。

工对是对联的一种基本对法,又叫严对。就是选用标准韵律,按照二十七小类对联词进行对仗的一种艺术。这二十七小类对联词是:

动词类、形容词类、地理类、天文类、颜色类、方位类、数字类、植物类、动物类、人伦类、文学类、感情类、人事类、文史类、形体类、宫室类、器物类,饮食类、时令类、文具类、衣饰类、副词类、连词介词类、虚词助词叹词类、象声词类、联绵词类、特有名词类。

工对的对仗要求尽量在二十七小类对联词内进行对仗,实在不能在二十七小类对联词内进行对仗的,就借用相邻小类。天文对地理、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衣饰、器物对文具、衣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人伦对代名、疑问代词对副词、方位对数目、数目对颜色、人名对地名、同义词对反义连用词。同义词对连绵词、副词对连介词、连介词对助词。我们在实际对联中运用的相邻小类还有:人名对地名,专有名词对专

有名词。

工对的原则就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例如:?长空携丽日/大地落祥云?;又如鲁迅先生在《自嘲》一诗中的一联:?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以此类推,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2、宽对的含义:宽对是指要求不甚严格的对仗,只要词类相同、句法结构大致一样即可,并不要求小类一定相同。例如:?雨润江南春意美;风吹戈壁怨气寒?。

宽对有如下五种情况:

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

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如北京古藤书屋一联:?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这里的?芳?为形容词,?藤?则为名词。但同是修饰后面的名词,则无问题。

三是上下联语法结构有异。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长征老战士;文革病诗人。?上联为偏正结构,下联则为动宾结构(使诗人病),但字面对仗还是工整,并无失对之嫌。

四是同字对仗。工对忌重字,宽对则不避。最典型的莫过于岳阳楼一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天下?二字完全重复,但用在这里似乎并不使人感觉重复。而且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势。

五是局部不对。如集毛泽东、周恩来诗(词)句一联:?不到长城非好汉;难酬蹈海亦英雄。?全联仅有?长?与?蹈?不对,但作为一副集句联,可算是一副很好的对联了。

3、流水对的含义: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意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伏形式。这主要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对。它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一般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但流水对却是一意相承,两句可以当作一句来读。由此可见,流水对就是上句的意思没说完,下句紧接着叙述,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流水对的上下两句,虽然一般表现的内容不同或者相反。但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如诗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下句描述的是紧接上句的行程。又如《秋兴》其二中的尾联:?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流水对主要体现在律诗的创作之中,即律诗的尾联。假如一首律诗的尾联,用流水对收住全诗的话,那将会是一首上乘之作。

4、借对的含义:借对是指用于对仗的词语,字面能对而词义不能对,或者字的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

仗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借用出句中的某个字,进行歪曲形成?假对?。例如:抗美;减肥。

借对分为如下几种:

(1)、借义对:?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其中?日?本义为?日本?,这里借其时间之义对?年?。

(2)、借音对:?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其中?沧?借其同音?苍?对?黄?。

(3)、借形对:昆明五华书院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景行行止?原本节奏应为?景行——行止?,这里借其?景行行——止?外形与?糺缦缦兮?对仗。

(4)、借声对:某地孔庙联:?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中?冠?应读仄声,此处借其平声(guān)对仄声?配?。

(5)、借通假字对。方尔谦贺女儿婚联:?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泉?通?钱?。这里不用?钱?而用?泉?,无疑是借其通假字与?酒?对仗。

上述四种形式,是对联的主要表现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合掌对、无情对、拆字对、回文对、玻璃对等多种形式。合掌对即当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或者相近。例如:日本对东瀛;华夏对神州等。无情对即字面上字字可对,但对出的内容,却相差万里。如:?武松打虎;文竹摇头。?大家知

道,这里的?武松?即水浒传里的一个重要人物,而?文竹?却为盆景植物名,?武松?对?文竹?,虽然是名词对名词,但二者的意义却是?风马牛不相及?。拆穿对即把某一个字先拆后合或先合后拆,如:?此木为柴山山出;火因成烟夕夕多?之类。回文对即顺读倒读的意思均一样,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机关不关机?等。玻璃对即对联上的字贴在玻璃上两面都能认的一些字组成的对联,如:?日出天山天出日?、?白水园丁?等。一般情况下,除的?合掌对?而外,其余几种对联多属文字游戏,当然,其中也不乏包含深刻内容的佳作。如讽李鸿章联:?杨三已死无京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对于对联初学创作者来说,应该知道,以工对为好,宽对为不错,借队为假对,流水对为诗词专用,无情对为特殊情况,合掌对当为禁忌!其余为文字游戏。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是:顺其自然,能工则工,难工则宽。不能刻意求工,不能因词害意,切忌步入形式主义。

二、对联的创作要求

创作对联,要求上下两句的字数必须相等,字词相对,平仄协调,左右对称,而意义相似、相联或相反。在此,我们必须掌握以下简单易懂的几个基本要点,不能随意为之。否则,我们不但作不出好联,即使作出,甚至于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对联。

1、创作对联要注意形式美观。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字词相对;并作到形、声、义左右相对,这样才会使对联整齐、协调、优美。

2、按汉字平仄声,上下联的字词,要求平仄相对。而对联中的每一个字的平仄安排,亦要遵循一定之规律;上乘之对联,一般都是按照《马蹄韵》形式来进行创作,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当中亦可以根据律诗中的要求,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来放宽处理。但孤平或孤仄以及三平尾或三仄尾必须避免。这样平仄交替使用创作出来的对联,读起来才会给人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韵律节奏才会出现一种铿锵有致的艺术美。

3、除左右联平仄相对外,还要必须注意词性相对。如我在前面有关?工对?一节所述的一样。

4、句子结构和句型,上下联应互为相对,无论长短联都必须应该这样。

5、无论短联或长联,上联最後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後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6、对联用字造句,要求鲜明恰当,文雅清新;造句修辞,尽量运用简易富含深意的语言文字,切忌使用生冷孤僻之字以及泛滥用典;对联用语要求必须对人、对事、对物、对义,针对性要强。

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对联创

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我认为语言最重要,也最难把握。为了使大家能够快速的成长和提高,建议分为三步来走。第一步,最初由于不适应格律的约束,要努力地写出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第二步,在渐渐掌握和熟练了格律的情况下,就要要求自己写出顺畅准确的句子,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凝练、含蓄地表达出来。第三步,在对联句子基本没有问题之后再进一层,把握和熟悉技巧,使自己的句子更加生动、精警。语言的含蓄、凝炼是比格律更难的问题。这与作者自身的古文功底和读书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有的人语感好,进步可以很快。有的人悟性高,语言天生出彩。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学习和努力,相信大家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完全符合对联创作要求的对联来。

2010.8.20.初稿

2010.8.21.修改

附:

联律通则

(修订稿)

中国楹联学会

引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

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基本规则

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臵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一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

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传统对格

第七条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对联讲义教案之第二讲对联的基本规则(第二课时)【带答案】

第二讲对联的基本规则 第二课时结构对应与节律对拍 教学目标: 掌握结构对应与节律对拍两个基本原则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对联中字句对等和词性对品两个原则,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结构对应和节律对拍,首先看结构对应: 一、结构对应 “结构对应”是指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及虚词的使用、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角度讲,也就是说,相应的句式结构或词语结构要尽可能一致,那么,词语结构包括哪些种类呢? 词语结构指词语之间的关系,对联中常用的词语结构关系包括: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等。 主谓短语如:花开、叶落、蝶舞、鹰飞、日照、风吹、君来、墨洒、酒浓等。 偏正短语如:红花、绿草、疾走、狂书、闲情、逸致、烈酒、征帆、长河等。 动宾短语如:凭栏、举樽、观山、濯足、开卷、问情、抒怀、倾杯、寻幽等。 动补短语如:寻遍、写尽、推开、看罢、携来、带去、留下、理清、醉倒等。 并列短语如:探寻、早晚、开合、风花、雪月、意气、咏叹、胸怀、来去等。 介宾短语如:自……、从……、于……、在……、将……、把……、向……等。 创作对联时应该做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或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句式结构指的是对联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常见句式结构关系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和相互解释等。 并列关系如:柳绿桃红、莺歌燕舞、舞伴歌随、烹茶煮酒、戴月披星等。 因果关系如:花开惊宿鸟、水落石出、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成由勤俭破由奢等。 递进关系如:得陇望蜀、斩草除根、得寸进尺、雨润花更艳等。 转折关系如:夜静意难平、 承接关系如:凭栏遥望、举樽邀月、踏径寻芳、春来燕子飞等。 我们来看几个对联实例: 桃羞雨后添佳韵 喜上梅梢唱颂歌 桃羞/喜上为主谓结构;梅梢/雨后为偏正结构;添佳韵/唱颂歌为动宾结构,其中佳韵/颂歌为偏正结构。 青天抒远志 绿径探幽情 青天/绿径为偏正结构;抒远志/探幽情为动宾结构,其中远志/幽情为偏正结构。 灯映寒窗方博览 心怀远志可长行 灯映/心怀为主谓结构;寒窗/远志为偏正结构;方/可做状语;长行/博览为偏正结构。 在结构对应方面,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一下,那就是词语结构与句式结构的对应问题。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谈到“对仗上的语法问题”时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梧桐树群与月之故乡群的朋友们都正在习作对联,为提高大家的写作技巧与兴趣受梧桐树管理员丽丽与冰心的委托,找简凡老师为我们进行一次基础知识辅导讲课。简凡(村落草民)老师在百忙中为我们查找有关资料,并从对联的基本知识入手深入浅出地编写了这份教材。望有兴趣的朋友转载并学习,在今后的对联写作中能有所帮助。老牛已代大家对简凡老师的辛苦及对我们的支持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了!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简凡) 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合,音调与谐:传统习惯就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就是名

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广泛来分类 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 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 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 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 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 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 修身处世。例: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三、对联的形式: 1、正对:就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就是并列关

2021年对联的形式特点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 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 (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 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如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又如柳绿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仄仄平 平仄仄平) 1

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从语法上来要求的,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3、节奏相应,平仄和谐 一副对联中,上联一共有几个音节的停顿读法,下联也必须对应。上下联还要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二、内容上的要求 语意相关应该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两美合一,是环肥燕瘦般地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中。我们看下面的两副“对联”。 ①反对侵略/学习下棋②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 从对联的形式要求来看,词性、句式似乎都无可挑剔,平仄亦合,可是上下联意思毫无关联。这样的“对联”,只能算是“对句”。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要求彼此相关,不能毫无联系。通常有三种类型: 1、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如上文中的对联。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2、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上联的“横眉冷对”,下联的“俯首甘为”,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3、流水对:也叫串对,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 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对联的高标准。但作为初学者,只要能做到上、下联的字数相等,结构大体相同,词性基本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内容彼此相关,也就可以了。 三、对联的写作方法指导 1、对联的内容都相关,在解答对联题时,就可以借助联想,利用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先把一句拆成几个词组,利用联想的方法,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例如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出的上联“扫千年旧习”可拆成“扫--千年——旧习”,与“扫”相关的词有“除、革、去、改、破、树、立、乘、展”

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 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 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 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 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 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 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 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 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 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 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 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 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

对联的几种形式

对联的几种形式 联绵对 读心心已死,问月月独明。 本句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上句如此,下句亦然。句首句尾重字不在此列。 联绵又作连绵。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连绵词有很多,比如: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谈到双拟对,下面简单说下。双拟对。 雨骤雨添色,风来风裹声 双拟对,就是一句之中所论。假设第一字是雨,第三字

亦是雨,二雨拟第二字,下句亦然。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例: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拟”的意思是似,比。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交络对我们的习惯叫法是交股对,股俗指腚股。其实古人定义名称时候,都很生动形象,嵌字格可见一斑。 举例: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少”应对“多”,“密”应对“疏”,现以“密”对“多”,以“少”对“疏”,故是参差成对。此例中上联第四字对应下联第七字,上联第七字对偶下联第四字,谓正交股。 又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 “六幅”应对“一段”,“湘江”应对“巫山”,现在作交络状成对,平仄谐调,意义不损。此谓搓对,这两个例子,可以较清楚的说明交络对(磋对,参差对)的含义了。再举一例:“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按理是“舳舻”对“风潮”,“利涉”对“来往”,倘不通变,调换过来,平仄不谐;参差一下,平仄既谐,意义不损。由于通变,故增此一格。由此也足见古人十分讲究对仗,但更要做到决不以辞害意。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当然也有很多偏例,例如下面这个:

对联的写作

对联的写作 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 1、工对: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这才是工对。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天文(日月风云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 宫室(楼台门户等) 器物(刀剑杯盘等) 衣饰(衣冠巾带等) 饮食(茶酒餐饭等) 文具(笔墨纸砚等) 文艺(诗词书画等) 草木(花草桃杏等) 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 形体(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情才等) 人伦(父子兄弟等)。只有这些门类在对联中对上后,才能称得上工对。请看下面歌诀: 学校名称:哈萨克斯坦神户市外国语大学神戸市外国語大学所在位置:日本,学校设置类型:创建时间:1946年学历:本科研究生学校性质:学生人数:2312人院校地址:天文: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

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瓶装和罐装啤酒销量大增,但散装啤酒仍然深受群众的喜爱。过去,我公司用塑料桶装运啤酒,冬天经常冻结,夏天又易变质,去年由此造成的损失高达万元。为此,我公司拟购买一辆XH型啤酒恒温罐车。该车价格为45万元,此笔款项拟从公司的更新改造资金中予以解决。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 那么究竟留学推荐信中个人缺点应该如何处理呢?推荐信写作过程中,有两点特别提醒。第推荐信的基调。推荐信通常是由老师评价学生,所以这样的评价要内敛,不要张扬;要客观,不要激进。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鱼,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例1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和“云”既是名词,又是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 例2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和“夜”同是名词,又是时令类词对时令类词。这两联均为漂亮的工

对联的正确写法

对联的正确写法 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 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 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 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 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 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 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 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 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 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学者之参考。

一、实字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潜逐杜鹃飞;诗中对仗以鸟兽”为主轴。 七、数目对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八、巧变对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氏所谓之拱璧对”者)九、隔句对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对联专项练习题

对联专项练习题 写对联:一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二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三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四前后语序,符合事理.这是作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一、根据对联知识选择上、下联: 1、2014年北京高考题,上联为“冬尽梅花点点”,下联为() A万户春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2、2014年江苏高考题,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数峰无语立斜阳 B水面风回聚落花 C蝉曳残声过别枝 D楼上春容带雨来 3、2009年湖南,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二、根据对联知识及要求组合对联 4、2014年山东,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 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春节: 端午节: 5、2009年安徽,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 千里绿春绣锦万山金座凝香 新春联上联:下联: 教师办公室上联:下联: 三、根据对象确定对联归属 6、2010天津.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 7、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②班固③屈原④苏轼 B.①韩愈②司马迁③屈原④李清照 C.①欧阳修②司马迁③贾谊④苏轼 D.①欧阳修②班固③贾谊④李清照 8、2009年浙江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2007-09-08 07:57:44) 转载 分类: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就必须掌握平 仄,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对联也无从谈起;不讲平仄,决不是对联.说到掌握平仄,还是有规律,有方法的. 一,要了解平仄,就要先学习基本功.主要掌 握<声律启蒙>,这是很有必要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训蒙骈文>中,"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小日蒙蒙.野桥霜正 滑,江路雪初融......"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特别是<训蒙骈句>词语平仄,对仗工整,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可能有的文友认为,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就可以了.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 诗,而又区别于律诗,因为律诗只有五言,七言,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律诗成为格式化 了,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的基本要求 关于对联的基本要求,能够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应,平仄相谐。 具体来说: 1.字数相等:上联是几个字,下联也必须是几个字。例如:“文革”期间, 有人集毛泽东诗词中是两句“独有英雄驱虎豹,敢教日月换新天”帖出来,上下联都得七个字,便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另外有人帖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上句七个字,下句九个字,便不是联。 2.意义相关:对联要求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要互相关联,不能风马牛 不相及。例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下联说的都是相关过年的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上下联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揭示出学业有成必须刻苦努力的道理;西湖岳飞庙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说的都是相关岳庙内外景物的事。如果上下联互不关联,便不符合对联的要求。 3.词性相对:一幅对联,上下联各由很多组合而成,这些词必须两两相对, 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名词要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例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中,“年”对“节”,“庆”对“春”都是名词对名词,“新”对“嘉”,“余”对“长”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纳”和“号”是动词与动词相对。再如,有人家娶媳妇帖的楹联“幸有彩车迎淑女,愧无美酒宴嘉宾”其上下联中同位置的词性也都是两两相对的。 4.结构相对应:对联的上下句不但要词性相对,而且要结构相对应。一 般来说,上下联如果词性都相对,结构也必然相对应。仍以上面所举的婚联为例,“幸有”与“愧无”,“彩车”与“美酒”,“淑女”与“嘉宾”都是偏正结构,而“迎淑女”与“宴嘉宾”都是动宾结构。孟昶桃符一联上下句的词性、结构也与上述婚联相同。 5.平仄相谐:就是要求上下联中的字要平对仄,仄对平,音调和谐。以西 湖岳飞庙联为例: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的音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白铁无辜铸佞臣”的音调恰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两两相对,读起来非常上口悦耳。当然,不能要求每幅对联上下联中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但音步的节奏点上的字却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的要求配置。例如:

对联格式的要求

对联格式的要求 对联格式的要求对联的形式和要求(之一)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一)词性相同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下面先看一副对联: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以“万”对“四”属于数词对数词,“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与“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而下面这副对联在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春艳百花开满地 时祥万事喜盈门 问题主要出在后三字上,单看“开”、“喜”两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此处转化为名词,“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从整个结构看,“开满地”是动宾结构,“喜盈门”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其实,作对联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牢记同类词相对,结构相同这一要领就不会出毛病了。在古代,词性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致,作对联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所谓“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下面看一个简单的词性名称对照表就会明白。 实字(名词)天、地、人、树、鱼、花…… 活虚字(动词)打、吹、腾、升、进、出…… 死虚字(形容词)高、矮、长、短、大、美…… 助字(动词)乎、耶、哉、也、焉、兮……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一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于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之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植物类”、“人事类”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对联的形式与要求(二) 第二讲:对联的形式与要求(之二) 主讲:王永川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 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也没什么难的。 1、汉语的平仄和节奏 汉语平仄,说穿了就是按照汉字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声不同的字交替使用,以达到音

对联的格式.

对联的格式 2019-01-01 一、款式、布局、称谓 如写春联、婚嫁联等即兴之作,只需讲究字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 。联字是给人看的,且不可不负责任、任意去写。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行草、草书则不宜使用。另外,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更不要上联写正楷,下联写行书。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但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1.上款 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对联中贺、挽联等的称谓与书信同。如赠男友的对联,可称“先生”、“仁兄”,如是同学,可称“学兄”,也可称“学友”,如给女友,则称“女士”。 现将一般关系称谓和常用亲属称谓列之如下: 一般关系称谓 是何种关系称呼对方自称 朋友的父亲 朋友的母亲 朋友的子女

朋友的亲戚 师生 老师或师傅之妻 老师的父亲 父亲的祖父毋 父亲的父母 母亲的父母 祖父的兄嫂 妻子的父母 母亲的姐夫、妹妹 哥哥的妻子 姐姐的丈夫 伯父、叔父的儿子姑、舅、姨的女婿 妻子的哥哥 妻子的姐夫 父亲的表兄弟 母亲的表兄弟 母亲的表姐妹 妻子的祖父毋 妻子的姨父母 子的.岳父 女的家翁令尊(世伯) 令堂(世伯母)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

对联须掌握的90个问题

对联应掌握的90个知识点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11、【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12、【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13、【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

[VIP专享]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 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如: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 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5)【对比法】:…… 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

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 水以长流方及远, 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 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 长沙岳麓山联: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