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噪声及其控制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1.3  噪声及其控制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1.3  噪声及其控制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噪声及其控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噪音的两种不同分类标准,知道噪音,乐音的界限不是绝对的。

2、了解生活中噪音的来源,及其分类

3、知道控制噪音的方法,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及特点

5、了解超声波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控制噪声的方法,超声的应用

难点:控制噪声的方法应用,超声的应用

考点解析:

1、乐音和噪音

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物理学乐音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我们周围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2、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

超声的特点:(1)方向性好、易于获得集中的能量(2)穿透能力强

超声的应用:声呐探测、B超、超声测速仪、超声加湿器、超声清洗手表眼镜、超声杀菌等

次声:(1)传得很远;(2)很容易绕过阻碍物;(3)而且无孔不入。

次声应用: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它特性。监测:地震,台风,核爆炸等。

考点精炼

一、单选题

1.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B.戴上防噪声耳塞

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图丁中扬声器播放声音时,它面前的蜡烛的火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在市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

4.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将公路和住宅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B.尽量使用低噪声机器

C.在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笛D.戴耳罩

5.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学生上课期间经常受到噪声的影响,物理老师发动同学们寻找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可操作性最强的是()

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机,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小伟认为可以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小睿认为可以在校门口植树造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如图所示,东台市区某处环境噪声检测装置显示当时环境噪声为71.7dB,该装置所测量的是噪声的()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7.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和声现象有关的设备,其中不能减弱噪声危害的是()A.隔音走廊B.分贝仪

C.摩托车消声器D.防噪声耳罩

8.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叙述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B.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C.只要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

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10.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住宅区禁鸣喇叭B.摩托车装消声器

C.公路旁植树造林D.在人耳处戴耳塞

拓展提升

11.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B.关闭房间的门窗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2.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属于噪声

B.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它不可能是噪声

C.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3.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B.超声波清洗眼镜

C.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D.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14.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栽种树木B.学校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5.“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都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太大

B.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最大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最小频率

16.如图所示,下列应用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

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超声波清洗机

17.王瑞家购买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

B.具有清洗功能是因为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C.具有清洗功能是因为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D.具有清洗功能是因为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8.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时,大家都把手机设置成静音,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配乐里嘹亮的唢呐声比低沉的鼓声______高,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耳朵的。

19.(1)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都能产生______波,它的能量很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2)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______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______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

方法叫做______。

(3)乙图中,医生利用“B超”可以获得病人内部脏器的图象信息,说明:______;丙图中,放置于“清洗机”里面的眼镜,在清洗液的激烈振动的作用下,使得眼镜上的污垢被“敲击”下来,说明:______。

20.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_Hz,人类_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时产生频率___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20Hz的____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

21.2016年11月25日22时24分,在新疆阿克陶发生6.7级地震,给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的声音被及时获救,这属于声音传递______。22.阅读《超声3D指纹识别技术》回答问题。

超声3D指纹识别技术当前,触摸式手机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电容式技术,其利用指纹与导电的皮下电解液形成电场,指纹的高低起伏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压差出现不同的变化,借此可实现准确的指纹测定;另一种则是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透过高频超声波来产生一个3D指纹模型。该技术基于超声波,通过传感器先向手指表面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馈,如图所示。再利用指纹表面皮肤和空气之间密度不同,构建出一个3D图像,进而与已经存在于终端上的信息进行对比,以此达到识别指纹的目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手段是当下最被看好的屏下指纹技术,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屏下指纹解锁,不需要背部指纹感应凹口,也不需要前置指纹感应装置,甚至在水下也能实现指纹解锁。另外,由于超声波可以穿透金属、玻璃等常用手机材质,因此对手机外观方面也不会有太多限制。基于这一点,行业普遍认为超声波指纹识别将成为未来指纹识别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技术尚未成熟,目前普及超声波指纹技术最大的缺点就是成本高。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屏下指纹技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

(2)超声波______(选填“超过”或“低于”)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

(3)请写出一条超声波指纹技术的优点: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3.D4.A5.D6.C7.B8.D9.10.C11.A12.B13.A14.A15.B16.D17.D

18声源音调空气19 次声超声反射回声定位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20 .5 不能低于次声波21 次声波信息22信息超过

能量集中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11

课题一、声音是什么自主空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可以传播,但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声音在各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和探究问题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声现象的关注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蕴涵的物理原理。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难点:实验分析说明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准备纸、音叉(锤)、烧杯、水、扬声器、粉笔头、蜡烛、钢尺、钟罩实

验、抽气机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知道上课了该进教室安静下来呢? ——听上课铃声。这是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举例:你还知道哪些应用声音获得信息的例子? 可以看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有哪些特性?它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奇特的声的世界。 [新课学习] 一、声音的产生 学生活动:如何使手中的纸发出声音?——各组分别活动,最后请2~3组同学上台交流方法。(对方法独特的同学加以表扬) 猜想:在用不同的方法使纸发出声音时,发声的纸有何特点? ——纸在振动 出示一音叉、锤,请学生设法使其发出声音。

思考:如何证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水被溅出;而音叉不发声时放入水中,则水不溅出。 演示1:将粉笔头放在扬声器纸盆上,粉笔会随音乐起舞。 演示2:用钢尺压在桌子一端,使之振动听到声音,用手指止住振动则声音消失。 师生小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学生体会:将手指按在喉的两侧先后发声—不发声,你发现了什么?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请学生判断前面实验中的声源各是什么?——振动的声带、振动的钢尺、振动的音叉。 思考:液体、气体可以作为声源吗?请各举一例 师生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老师站在讲台上说话,声音能够传到教室后面的同学那儿,这时是什么把声音传过去的呢?——空气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它能不能在其它物质中传播呢? 学生活动:手击桌面,坐直了听与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导学案[工作范文]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导学案 【课前预习】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至之间,我们把它叫做。 人耳不能听到的声波的是高于Hz的,和低于Hz的。 动物与人的听觉是不一样的比如蝙蝠、海豚、猫可以听到部分,大象可以听到部分。狗既可以听到部分次声波又可以听到部分超声波。 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 等特点。超声波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我们的周围充满次声波,次声波的特点是,很容易障碍 物,而且无孔不入,所以它被科学家用来, 【同步导学】 一、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讨论:手在空中来回摆动几下,你听到手振动发出的声音了吗?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呢?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占其中:八、I ? 声呐的回声定位测距离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B超成像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利用了超声波的效应。 超声波清洗器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超声波焊接器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三、次声波。 驯犬员吹的犬笛,能发出20HZ以下的声音,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至U,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 问:①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 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 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人耳能不能听见? 【当堂巩固】 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 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好,可以穿任何物体 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因此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但一些小动物对地震的预警却比人类要好的多,其原因是小动物 A、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较高 B、能听到地震中的次声波 c、能听到地震中的超声波D、能听到响度很小的声音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公式汇总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公式汇总 归纳一: 序号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1机械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及物体的速度有关势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0,但内能不可能为02功 W=FS=Pt 1J=1N·m=1W·s 做功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3功率 P=W/t=Fυ 1KW=103W, 1MW=103KW υ为平均速度4有用功 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平移动)=W总-W额=ηW总5额外功 W额=W总-W有=G动滑轮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6总功 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W额/(1-η)7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100%定义式η=G/(nF)×100% =G物/(G物+G动)×100%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8电流 I=Q/t(定义式)I=U/R(欧姆定律)9电功 W=UIt=UQ=Pt =I2Rt=U2t/R 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P=W/t=UI =I2R=U2R 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0热量 Q=Cm△t(发生热传递时)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不计热损Q吸=Q放; C水=4.2×103J/(Kg.℃) 表示:1Kg的水上升(或下降)1℃,需吸收(或放出)4.2×103J 的热Q=qm(固态或液态燃料) =qV(气态燃料) q:燃料的热值 定义:完全燃烧1Kg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电热 Q=I2Rt

=UIt=U2t/R=Pt=uQ/(Q/:为电量)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1炉效 η=Q有/Q总×100%定义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 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 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 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美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让学生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 实验验证: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4.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 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 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 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6.在哪些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无法直接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 () A.在行驶的地铁车厢内 B.在漆黑的房间里 C.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下 D.一个人在空中静止,一个人在飞行的超音速飞机上 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8.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及它们在科学、社会、技术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超声波的应用。 难点是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的探索活动。 三.教学资源: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让学生复习有关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声音的三要素,由声音的频率引入本节内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活动,分别测出5—6位男女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让学生看书再进行讨论,得出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 让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比较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大小,同时知道即使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变化,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 2、超声波 (1)超声波的特点 让学生把超声波与可听声比较,得出超声波有哪些特点。 答: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2)超声波的应用 让学生知道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超声清洗及超声焊接,这些都是超声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涉及到声呐、回声、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多普勒效应方面的知识。 在本章后面的“信息库”中有专门介绍。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看书了解这部分知识的时间,对难于理解的部分,教师要进行帮助、点拨。 3、次声波 让学生自学讨论,知道次声波来源于哪些地方?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严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基础演练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大地震、大海啸、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灾害发生后救护伤员时,医生、护士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听诊器诊断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是利用固体能够传声的道理 B.用B超检查伤员内脏是否受到损伤,是利用了次声波穿透能力强的特点C.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 D.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 2.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3.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国际救援队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 A.利用声传递能量B.将周围物体砸开 C.消除寂寞D.利用声传递信息 4.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有()

A.用声纳测海底的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用仪器监听海啸 5.“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声音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C.声音太小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 6.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以下是关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切实可行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7.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8.通过声音能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以下行为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word教案9

声音是什么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声波具有能量. 3.通过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向开放性和独特性方向发展. 4.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感受 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阐述声音产生原因、传播的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声音作用. 教学重点、难 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体验探究方法,通过类比认识声波,知道声速.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1.1探究声音的产生 试一试:怎样使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它们发出声音? 学生活动. 想一想:上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比较发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如何认识并感知物体的振动? 做一做: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感觉.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会弹开小球. 方法:触摸发声体或观察发声体弹轻小物体.(转化法) 使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会如何? 小结归纳: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练习:分析声现象的声源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口琴声、笛子声广播声蝉鸣、鸟语 (二)声音的传播 活动1.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吗 议一议:你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靠传播的. 演示如图1所示的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 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呢? ①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 耳贴桌面与不贴桌面,轻敲桌面比较有什么不同? 实验表明:固体可以传声.了解土电话、伏地听声等. ②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声音吗? 实验表明:液体可以传声.了解液体传声的其它事例. 思考:为什么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 ③演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如课本图,声音有何变化?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_教案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 (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 (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 (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暴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后的片断。 猜一猜: (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回答: ①有特殊的感觉,有奇特的声音…… ②动物比人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 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师: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象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寻找 师点评引导: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师: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屏幕显示下列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表。 (教材P20 表格内容,再添上蜜蜂和蝴蝶的声音频率范围) 过渡: 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动脑思考: (1)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共同讨论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总评总结。 设问:(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 教师:点评回答情况。 (三)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

》 八年级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1--7 小题单选、8--10小题多选) 1.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2. 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 服。正确的说法是( )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3. 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4. 图2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5. 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 】 A .碳-14测定 B .声波探测 C .电磁波探测 D .红外线探测 20km 宿 迁 # 20t A B C D … A B 图2 C D

- 6. “……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 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B.锣鼓声响度很小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7.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 罗”11 号太空船宇航员阿姆斯特 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名叫“鹰”的 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完成 了人类首次到达地球以外天体的 壮举,图3所示为宇航员到达月球 图3 及在舱外工作的照片。下列关于登月舱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登月舱在月球上的质量大于它在地球上的质量 B.登月舱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C.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太空中噪声太大{ 8.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0.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 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学复习专题沪科版

声现象知识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音的发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体的共同特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并没有停止 (二)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15℃)340m/s。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实质:声音实质是一种波,叫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介质本身并不随着声波一起传播。 4、人能听到声音的途径:(1)人耳听声;(2)骨传导。 5、双耳效应:声源到人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步调也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 (三)回声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s= 2 1 vt 二、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粗),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蝙蝠),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生波(如大象)(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 3.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三)音色 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发声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音色也发生变化,如好碗与有裂缝的碗。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和波形是不同的,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四)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及过程: 1、条件:(1)声源振动;(2)介质传播;(3)传播到耳;(4)人耳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4)声的响度达到一定数量;(5)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 2、过程:声音??→?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1.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二)噪声等级 1、分贝(dB ),声音强弱的单位。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 ;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比较安静的环境为30—50dB 。 (三)怎样减弱噪声 1、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介质中传播 鼓膜振动引起听觉 2、控制噪音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四、阶梯式训练题 A 、基础概念题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5.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人耳朵听不见的声音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4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 2.让学生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 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理解,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阅读自学、讲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 二、目标定学: 超声波、次声波及其应用与防护 三、预习探学: 如图可知: 可听声是指的声波; 超声波是指的声波; 次声波是指的声波。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什么是可听声、超声波、次声波 1. 交流“预习探学” 2.活动:将我们的手在空中来回摆动。我们能听到声音吗? 想一想:手在振动,它发声了吗?为什么听不到声音呢? 3. 阅读课本P20“生活·物理·社会” (1)想一想:上面的活动中为什么听不到手在空中摆动的声音? (2)找一找: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3)填一填:人的听觉范围会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有些年轻人可以听见低于20Hz的声音。一般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可听频率范 围。 (二)超声波 1.超声波具有以下特点:性好、力强、易于。2.超声波的应用(利用哪个特点) (1)声呐的应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2)B超的应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3)超声波清洗器以及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三)次声波 1.次声波的产生:人耳虽然听不到次声波,但它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类活动 或自然现象会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频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成语“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很高 C.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解: A、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物体的振动频率超出这个范围,人耳就听不 到声音,故A错误;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的,故C正确; D、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噪声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此类问题要会根据乐音的特征、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发声的物体不一定都在振动 解:A、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错误;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正确; C、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是无法听到声音的,故错误; D、一切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会随之停止,故错误; 故选:B。

总结: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只要我们能听到声音,一定有物体振动,但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要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要小;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 体。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速的不同、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4.下列有关声音知识,正确的说法是() A.正常人的耳朵听到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Hz之间 B.声呐可用来探测海底深度 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 D.道路旁植树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来有效减小噪声的 解: A、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故A错误; 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 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故B正确; 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的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C错误; D、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多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注意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声音的特征word教案

声音的特征课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 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 力。 过程与 方法 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 识的规律 情感与 态度 ⑴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 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 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 一.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二.讲授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 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1.音色 学生活动:①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 ②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

选择设计中的最佳实验方案,带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验。 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分好小组(4人一组),安排组长, 第一人敲锣、第二人看见动作按秒表,第三人听见锣声喊“停”,同时第二人停表。第四人处理数据。试验完成,回到教室。 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评估,指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 3、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水中约1500m/s 钢铁中约5200m/s 猜测并证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快慢的规律。 4、回声 (1).定义: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 障碍物会绕过继续传播,当遇到较大的 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 形成回声.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 开,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使原声加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知识与技能部分 知识网络结构 概念规律方法 一.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实验探究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当蜜蜂和蝴蝶由远飞近时,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为什么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呢?当我们向别人挥手时,我们的手明明在振动,为什么也听不到声音呢?是不是有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存在呢?下面我们就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探究用一台音频发声器连接音箱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甲同学闭上眼睛,当他刚听到声音举手直到听不到声音手放下.让乙同学根据甲同学的动作,记录相应声音频 结论:确实存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当声音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时,我们能 听到,超出这个范围,我们就听不到了. 概念规律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20 Hz到20 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 可听声.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说明每个人的听觉范围并不相同,有些年轻人可感觉到低于20 Hz的声音.一般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越听不见频率较低或较高的声音。 二、超声波 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它在医学,工、农业生产,军事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 (1)声呐——探测海洋深度、鱼群、礁石等. (2)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观察到胎儿和内脏器官,帮助医生作出诊断. (3)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探测出金属零件内部的裂纹等隐患. (4)超声波测速仪——测定运动物体的速度. 三、次声波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其频率低于20 Hz.虽然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处不在.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科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因此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鸟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3圈,全长十多万千米,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35圈. 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次声波会干扰人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更强的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随着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次声波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可听声波和超声波来讲,次声波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次声波的应用主要有:

八年级物理下册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苏科版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探究“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右手在空中快速来回摆动,我们能观察到手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出声音,但你不能不能听到你手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还有没有?。 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生物去寻找 师点评引导: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多媒体播放:蜜蜂、蝴蝶在花上飞舞。 问题:(1)人能听见蜜蜂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能不能听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2)为什么在夜晚狗和猫能够觉察人类所不能觉察的声音? 学生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生活物理社会”)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_______________;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 (3)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 学生阅读“超声波”:与耳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能_______________,易于获得____________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看一看: 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思考讨论:1、教材P21中四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 (三)次声波。 播放《犬笛》片段: 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

苏教版初二物理声音习题

苏教版初二物理声音习 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声现象练习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越高,_____越高.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 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 6、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7、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8、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3、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振幅不同 4、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5、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