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气功

治癌气功

一、气功治癌的物质因素
气功治癌应注意的物质因素包括:
(1)注意食疗。多吃豆制品、黑白木耳、蘑菇、青菜等清凉素淡的食品,不要吃鸡、螃蟹等发物。
(2) 注意冷暖得体,以使练功容易得气。
(3)适当配服些有效的中药。
(4)注意选择练功场地,务求空气清新。周围树木的勃勃生机,亦能帮助治病。松树治肝、桐树治心、柳树治脾胃、杨树治肺、柏树治肾。
二、气功治癌的心理基础
当然,气功治癌意念是主要的。根据心理支配生理的原理,一般应做到:
(1)练功前先用意念下一道命令,明确提出练功的目的和要求,以便于“脑垂体”编程序,使身体向这个方面转化。比如练太极理胃功,就讲(至少是想):“现在开始练功,通过练功,把胃经调理开,同时使其它阴经亦得到相应的改善。把病气、浊气从涌泉、隐白、大敦、厉兑、会阴等穴排串去,把真气发动起来,使身体健康起来。”实践证明,如此一说,效果会增加许多。
(2)对战胜癌症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在练功过程中,只有具备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才能提高练功的效果。著名气功大师严新说过:“诚则灵,信则灵,同步同振则灵。”
(3)注意意念的引导,一举一动都以明确、恰当的意念为指导,才会有显著的疗效。
三、气功治癌方法
1.动与静:即练静功,又练动功。动功发动内气快,有利于活血化淤,癌症患者应以练动功为主。甚至于初学者也可以以动功入门。待动功有一定基础后,再加练静功。如果只练动功不练静功,到了一定程度则难以再提高;当然,只练静功不练动功,也就由于发动内气慢,可能会延误了病情。所以,最好要遵循 “静极生动,动极生静”的规律练功,做到动—静—动的反复促进,方可大大提高疗效。
当然,动静并不能截然分开,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练动功时要思想集中,精神内守,尽量做到松静自然,在练静功时要守窍或转周天,而不是绝对的静。
2.补与泄:大部分练功者都十分重视补益真气,认为真气越多越好,实则不然。人的全身是个载体,载有一定量的“气体”,这气体中有真气,亦有病气和浊气。一味地贯以真气,亦会出现偏差。用气功治癌,必须以泄为主。癌之所以成为顽症,就是因为癌细胞产生的病气特别多,特别快,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就会造成气滞,气滞到一定程度,就会血淤,血淤又会促进气滞。如此恶性循环,进而导致不治之症。因此,气功治癌,必须以泄为主,令人担忧的是

,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当然,这不是说绝对泄得越多越好。在泄的同时,自然也别忘了补。
有人认为,真气多了,浊气和病气就自然会被排走。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初学气功之人,泄的方法往往拿捏不准;而癌症患者,又由于经络不通,存在着严重的气滞血淤,更无法自然而然地排泄,所以必须注重意念的引导。
也有人担心,泄多了会四肢无力,身体变得虚弱。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倒是泄得不够,体内病气太多,更使人病病秧秧。狠狠地泄一泄,再稍加补气,气感反而更充足。例如用手掌从涌泉抽出病气,抽着抽着气感就足起来,周身发热,两耳微鸣,脑后似有鸠鸣声。事实证明,泄中有补,只要在泄的时候做到松静自然和恬淡虚无,真气亦就同时产生了。
为了做到以泄为主,一般应注意三点:
(1)注意手势。练动功走步时变立掌摆动为手心向下摆动,拇指这边略高;
(2) 通过想像,让意念使病气和浊气从涌泉及各脚趾上排出去,
(3)重呼不重吸。吸无意,呼有意,吸短呼长,吸少呼多。最后补气时再与之相反。
3.快与慢:用气功走步法治癌,以动作缓慢为重要。因为慢容易入静,做到恬淡虚无;容易姿势正确,有利于松静自然;容易做到呼长吸短,有利于排浊;容易做到和体内经气运行的速度合拍,有利于周天运转。
当然,也不是越慢越好。太慢容易昏昏欲睡,立脚不稳,不利于发动真气,不利于周天运转。所以,在松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快,肯定是有益的。一般来说,是先慢后快,逐渐加码,不过份即可。
4.练与养:“练”是练功;“养”则有两层意思:一是休息,二是养功。养功,即在练功之后,松静自然地或站桩、或静坐、或散步,使发动起来的真气充分地敷布于全身,从而变成动能。
练功、养功、休息,三者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只练功不养功,好像只种地不收割一样。癌症病人特别怕疲劳,适当的休息就更加重要了。有时练得太多,反而效果不好。只要感到疲劳,就不必勉强再练了。
5,理论与实践:我国是气功的故乡,气功在我国源远流长。癌症亦有许多种,均各有其特殊性,且人的体质也各不相同,所以要从各人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功法进行锻炼。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一个癌症患者练功经不起大失误,只有善于在练功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练好气功,一步步把癌病治好。当然,如果是原先已有些功底的患者,在查出癌症后马上对症练功,则收效会更明显。
病情、人的体质、练功的效果,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亦要及时总结,及时变化。

如已具有一定的功底,则可加快练功的速度;如已练到高深的程度,则可由练动功为主转入练静功为主,如疾病已经好转,处于康复阶段,则可将以泄为主改为以补为主,等等,不一而足。总之,要视情而定,随时应变,方可见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