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

第1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

生与发展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

展趋势

城乡规划体制城市与城市规划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

系统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乡规划体制概述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

系统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

体制城市规划的任务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政

系统

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发展城镇化城市与城镇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

的变革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

的基本价值观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

发展的理想目标居民点城镇形成城镇界定

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

城镇化内涵城镇化特征诺瑟姆曲线中国城镇化

中国“天人合一”西方“民主神权”城市问题与空想社会田园城市光明城市卫星城有机疏散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新马克思主义理性主义全球化城镇邻里单位城市设计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单向的封闭转向复合开放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指令性转向引导性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规划运作系统主干法从属法规与专项法规相关法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职权法定规划体系规划依据开发控制制度(城市;乡村庄)开发控制的依据(法律法规,城乡规划,技术规范、标准,政策)规划城市规划(职业的起源;规划的任务)规划的目标价值观影响城市规划目标的形成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永续发展的概念与思想形成永续住区与永续城市城市规划与永续城市发展“和谐城市”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和谐城市的价值观(人地、人人、当代与未来)

图 1 城市与城市规划总纲

【摘要】

要求(理论素养):

1.把握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2.把握规划思想渊源和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标(核心价值观):

“和谐城市”柱锥模型——城乡规划的纲领

1.城乡规划的底线纲领——通过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全面协调理性的发

展,实现“永续城市”

2. 城乡规划的髙线纲领一一通过城乡区域的环境和谐、社会和谐和历史文化与未来创新间的发展和谐,追求“和谐城市”,作为专业工作的理想目标。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

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耕业)

2.城市的形成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

3.城镇与城市的界定

1)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2)定义

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设镇和设市的标准

设镇: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限数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办法

设市: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限数量、职业构成和地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三个要素相结合的办法

【建制镇】1:(designated town)是农村地区与乡并列的基层政府行政单位。;在中国,“镇”的名称最初出现于公元4世纪北魏时代,是小型军事据点。到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镇成为商业和手工业较集中、县以下的市镇地方行政建制。建镇的条件在不同国家各有不同规定;在同一国家,对不同地区和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相应规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设镇标准变动过3次。1984年起新规定的建镇基

本条件是:县级政府所在地和非农业人口占全乡总人口10%以上、其绝对数超过2000人的乡政府驻地,并允许各省(自治区)根据实际状况对建镇条件作适当调整,中国学术界认为,设镇(建制镇)的具体标准为:聚居常住人口在25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不低于70%。

【建制市】2:(designated city)按照有关规定设有市权力机构和政府、具有法定边界的行政区。我国的建制市是行政区划概念,与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并不完全一致。在2003年底我国的660座建制市中,既有市辖区总人口(按国家统计局最新分组(非国家标准)定义,市辖区总人口为户籍人口加一个月以上暂住人口,县级市人口指城关镇人口。)1000 万以上的巨型城市,500~1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200~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100~200万人口的大城市,也有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更有数万人甚至不足万人的微型城市,其实这些微型城市只能称之为小城镇。对差别如此之大的660座建制市简单进行总体评价,可比性较小。按国家统计局原规定,中小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下的建制市,中小城市的主体是县级建制市。而县级建制市多从县级建制而来。一些有条件的县不久将来也有可能撤县建市,成为新的小城市。考虑到统计资料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评价对象界定为县级市、县以及市辖县级区,简称为中小城市。

第2节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1.1 城市与防御要求

1)防御:野兽→人

2)选址:山顶,湖边,河边

3)建设:

表1城市与防御

建设重

案例注释

沟陕西半坡、姜寨等

土壕夯土,护城河

城古罗马-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

(Timgad)

P6图1-2-2提姆加得城平面图

多套城

古巴比伦-西亚巴比伦城(Babylon)P5图1-2-1巴比伦城平面图

城市内部布局中世纪-文琴佐?斯卡莫奇(Vincenzo·Scamozzi)设计的新帕尔

马城(Palmanova)

P6图1-2-3新帕尔马城

城墙加

宋-火药防御需要

1.2 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形态(阶级分化与对立):财富→空间分配

建设:

表2 社会形态与城市

时期特点地点

古中国宫城建设与皇权殷商、邺城、长安

古埃及人居环境(气候、稀疏)与贫

卡洪城

古罗马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与奴隶主庞贝(Pompeii)城

中世纪市政厅与民主斗争波兰的格但斯克(Gdansk)和德国的汉

1.3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政治体制:权术→建设体制

表3 政治体制与城市

体制案例特点

自上而下隋唐-长安城、元清-北

京、英(17世纪以后)

-伦敦、法(17世纪以后)

-巴黎

规模大、布局整、

基本为都城

自下

而上

大部分城镇规模小、布局乱

1.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经济制度:政治中心3(防御与管理)与经济中心(商贸与交通)的区位选择

(产业集聚、河流(含运河)交汇、海岸港口)

表4 经济发展与城市

类型案例特点

产业集聚苏州、扬州、成都、广州丝绸、瓷器等优势手工业

河流交汇开封、泗州、扬州、苏州、杭州(隋唐-

元)

天津、沧州、德州、济宁(元-清)

汉口、九江、芜湖、安庆、南京、镇江北方向南方;黄河到长江;运河到海港

海岸港口泉州、广州、明州(宁波)、(意大利)

威尼斯、那不勒斯,(法国)马赛,(德

国)汉堡、莱比锡

靠近贸易地

商品经济:商品→城市内部(商业用地比重增大;商业用地在城市扩展)2.近代城市的发展

2.1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聚集:人工能源→资本→产业→人口

3

2.2 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

用地类型变化:工业→住宅→仓储→商务贸易→交通

2.3 城市与环境

人文景观:城市生产→三废一噪→生活环境

2.4 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促进生产:工业门类→聚集效益→规模效益,

改善生活: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公共设施(文教娱)

面对挑战:城市问题(土地、住房、交通、环境污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1)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地球开始进入城市时代

2)城市集中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也使城市居民面对带来大量

的生态环境问题

3)城市对外交通中航空、汽车取代了火车及轮船的远程或市际客运的地位。同

时,海上货运技术的发展也使港口城市的结构布局发生变化

4)私人汽车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中心居住环境的恶化是城市经济与社会空

间结构发生变化

5)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平衡,在城市的发展上也出现较大差异。(发达国家已高

度城镇化,城市的空间扩展逐渐为城市内部的更新改造所代替;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进程还要加快,城市的外延扩展已成为主要的发展形式,并呈现不同的发展形态)

6)第二、第三产业在城市中的集中,产业门类的增加与分工协作,使城市具有

强大的聚集效应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城镇群,或城镇密集地区出现。

7)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跨国公司企业集团的发展,使一些发达的城镇密集

地区的影响更大。(美国的东北部、芝加哥地区、西海岸城市带,曰本的阪神地区,英国的东南部地区,欧洲中部地区)

8)经济与环境,科技进步与文化传统,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今后城市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第3节城镇化

——(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

1.城镇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1)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

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2)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

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

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2.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

化的结果。

3.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

诺瑟姆曲线(欧美历史发展;城镇化速率、城市人口比重、产业结构调整)1979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Northam)发现并提出了该曲线,因此又称为"诺瑟姆曲线"。诺瑟姆在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

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

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

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4.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路与国家发展前途的关系(未来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应当是立足于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走向理性、健康、永续、和谐))

1)特征:

A.城镇化水平总体发展迅速,但受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东、中、西部差异明显。

B.当前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在世界范围内而言,

中国正在经历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城镇化浪潮。

2)政策反思

A.1989年的《城市规划法》的城镇化政策4限制了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规模,

导致了工业化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不同步以及城市规模“越控制越发展”的问题。

B.中国幅员辽阔,区际在经济和环境方面差异显著。试图用一项统一的标准来

衡量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C.城镇化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实现城市及其区域的永续与和谐发

展,使人们能够充分享受人居环境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成果是政策制定者所关心的目标。

思考题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

将达到多少?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4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2007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七章_城市与城市化2-7-2含解析

2-7-2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广东广州模拟)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0~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A.东南B.东北 C.西南D.西北 2.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新区开发B.旧城改造 C.工业区迁移D.保护文化古迹 3.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城东、城南、城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第2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方向区域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边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 正确。第3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答案】1. C 2.A 3.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是() 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各类功能区之间界线分明 B.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工业区多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D.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高级住宅区存在分化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丙地土地租金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位于市中心 B.处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 C.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4.据图判断,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历史悠久,知名度高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D.处在人口密集区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某商品批发市场从城区迁往郊区前后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20世纪80年代,影响该批发市场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市场 C.劳动力 D.政策 8.2010年后,该批发市场迁出主城区是因为主城区 A.土地利用方式调整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电子商务的发展 D.工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10.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睡城”主要指的是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虽大量入住,但也就是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车或乘车往市中心上班。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最新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要点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Array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 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 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 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 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 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 山地 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 昌 重庆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 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 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 (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 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 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提升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提升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环境(农业、工业、交通等)的影响。城市化会对地理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要采取措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相应问题。 1.城市化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为: 某城市图表资料―→城市化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其答题思路为: 城市景观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衡量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2)说明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 (2)加速增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效应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城市多酸雨)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4)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上课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 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是()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1.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故选④点。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解析:3.观察柱状图分析,30年间乡村人口由1000万增加到2000万,人口增加了1000万,A错;总人口由1500万增加到3000万,城市人口由500万增加到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500万,B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一倍,C、D错。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203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2040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5.2030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A错。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2040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B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武汉都市圈处于全国的中心位置,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读武汉都市圈城市分布图(下图),完成题。 1.图中服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 A.黄冈市B.武汉市 C.麻城市D.红安县 2.有关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冶市的服务范围小于咸宁市 B.县级市的数量比县的数量多 C.麻城市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比孝感市多 D.黄石市与大冶市的服务范围不会重叠 解析:第1题,图中武汉是省会,服务等级最高。第2题,从图中看大冶市是县级市,咸宁市是省辖市,大冶市的服务范围小于咸宁市;县级市的级别比县高,数量比县的数量少;麻城市是县级市,孝感市是省辖市,麻城市级别低,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比孝感市少;黄石市与大冶市的服务范围可能会重叠。 答案:1.B2.A 3.县城与集镇相比较( ) ①县城的服务范围比集镇小②县城的职能比集镇复杂 ③县城等级较高,不具有等级较低的集镇的一些职能④集镇等级较低,不具有较高级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答案】D 【解析】县城与集镇相比,县城的职能比集镇复杂,集镇等级较低,不具有较高级的职能。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4.【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④地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7.6%,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4.5%,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7.9%,故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37.6∶24.5∶37.9,故答案选D项。 5.读“某地区发展变化数据表”,完成下题。 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答案】B

(完整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下表为某城市多年平均气温一降水统计数据。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1—12月 月均温(℃) 13.3 18.0 25.7 22.7 19.9 月降水量(mm) 190.9 46.3 0.3 60.2 825.5 1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该市最适宜种植的水果有 A.荔枝 B.椰子 C.香蕉 D.葡萄 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 B.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 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 D.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分布 图2-2-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5.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源D.土壤 6.唐人街的形成( )。 A.是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B.是收人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是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D.是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7.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B.发展历史不同 C.政府作用不同D.发展程度不同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 B.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 C.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 D.小城市数量最少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习题

1 2.3 城市化 一、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 是郊区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 大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 C.中小城镇数量减少 D.人口分布趋向分散 2. 2008 年5 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 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3-4 题。 3. 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A. 逆城市化现象 B. 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4. 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A. 先减弱后增强 B. 逐渐减弱 C. 先增强后减弱 D. 逐渐增强 5.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 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 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 1 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6-7 题。 6.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7.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8.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 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9. 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 禁止车辆进入城市 B. 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 改善能源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替代化石燃料 D. 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0-11 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功能 分区 形态特征位置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 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 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 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 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 两侧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40% -60%),是城市主要 功能分区,工业化后 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 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 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 展 高 级 城市外缘与高 坡、文化区联系 低 级 内城与低地、工 业区联系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 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 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 [理解记忆]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 4、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2019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2019·全国Ⅱ卷)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 海港规模大 B. 沿长江分布 C. 集聚长江口 D. 行政等级较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 均衡性 B. 边缘性 C. 集中性 D. 对称性 3. 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 空间位置邻近 B. 发展模式相同 C. 城市性质相似 D. 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 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的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 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题详解】 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题详解】 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9·北京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问题。

城市与城市化精品练习题

城市与城市化精品练习题 一、选择题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 。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 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 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据图回答2~3题。 2.关于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3.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4~5题。 4.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 A.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B.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C.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D.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5.据图可知,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2014·吉林二模)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 6. 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7. 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 8. 甲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 (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二模)右图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A.E市 B.F市 C.x市 D.Y市 10.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A. X M B.X F C.X H D.X N (2014·安徽合肥第二次质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11 -12题。 11.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 12.“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 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 C.商业区,方面居民购物 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 (2014·湖南六校4月联考)城市市民出行时间首先受到往返行程目的的影响;其次,途中的驻停,如下车购物等活动也对出行时间有很大的影响。读我国某大城市市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市民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商业区C.旅游区D.工业区 14.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加 B.道路系统落后C.出行距离增加 D.出行方式改变 (2014·山东日照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5~16 15.该图显示 A.人口密度越大,地租水平越高 B.地租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前言 一、相关信息 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2.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考试题型分布如下: ①单项选择题:共70题。 ②多项选择题:共30题。 注意: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本门讲课中,考P13 代表教材13页, 二、答题注意事项 (一)考前准备。首先是精神准备,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考试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次是物质准备,应该准备两只以上的2B铅笔和准许带入考场的计算器、橡皮等。铅笔要事先削好,铅笔头呈扁片状,以便于涂抹答题卡,计算器用于客观题中的计算题。 (二)答题原则。单项选择中,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指的是最正确最全面的选项,例如,若A、B两项都是正确的,但是B项的内容覆盖了A项的内容,则B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最正确答案。 (三)掌握速度。每科的考试时间是2.5个小时,应根据题量,事先有大体的答卷速度安排。如果遇到一时答不上来的题,可以暂时跳过,先答其他题目,等卷子基本上答完再回过头来重新考虑。切勿在个别题目上耽误过多的时间,影响整个考试。 (四)减免差错。一是每题都要注意审题,弄清题意;二是注意填涂答题卡时不要错行,最好每隔五道题就核对一次题号;三是要注意在考卷发下来时首先填写姓名、考号等项,并且在交卷时再核对一次;四是在答题完毕后浏览全卷,检查是否有漏题未答。 (五)答题技巧。考试中合理运用排除法,首先去掉与题目无关或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在剩下的选项中分析作答。考题选项中有时存在两个矛盾选项,尤其在多选中,矛盾选项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另外合理的猜测也是答题的技巧,因为答总比不答强,所以每个考题都应该作答,一定不要漏答或不答。还要会用单选的唯一性。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三个与另一个属性不一样,那这一个就很可能是答案。 三、复习注意事项 1.复习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书,理清全书知识框架和脉络; 第二步,抽取知识点重点记忆; 第三步,查漏补缺。 2. 复习技巧。复习时要“避轻就重”,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把握;对于方便出题的内容要重点突破;对于前后矛盾的内容,一般考题不会涉及。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命题人:李雪云审核人:地理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读“甲城的地理位置图”(左图)和“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回答1~2题。 1.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A.商业用地B.公园绿地C.居住用地D.行政用地 2.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A.远离河流可防止水污染 B.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可减轻大气污染 C.远离居住区可减弱噪声污染 D.远离农田可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3~5题。3.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B.山区 C.高原D.丘陵 4.图中信息显示,该城市的服务功能()。 A.沿铁路线较强B.沿干道较强 C.沿环路较强D.在各区域内一样强 5.10年后,规划部门为快捷准确地获得规划的落实状况,可借助()。 A.GPS技术B.GPS及GIS技术 C.RS及GIS技术D.GIS技术 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7.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下图是我省某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的通达度高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D.工人素质高 9.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④ 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11.图示服务范围发生在理想均质平原上,其最初的服务范围圆形被图示正六边形取代,这是因为()。 A.可以使商品的供应达到饱和 B.区域内居民选择同级服务时,只受距离的影响,且能最大程度满足居民需要 C.阻止外区商品进入 D.城市发展更快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A.城市内涝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风D.城市空气污染 13.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B.破墙透绿 C.完善排水系统D.多建高楼 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回答14~15题。

专题十 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十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试题 考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2013年广东文综,11)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解析:C 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大致呈扇形,只有一个中心,A项错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南部,B项错误;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南部,且靠近科研文教区,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C项正确;外来人口生活区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D项错误。 (2013年山东文综,7~8)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3.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析:2.D 3.C 第2题,由“东欧”可知,该城市处在西风带;由图中河流及流向可知,③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同时又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区,故为工业区。②处大致在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应为绿化区。①区交通便利,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环境优美,应为别墅区。第3题,老城区基础设施较落后,交通拥堵,环境质量较差,故地租应较低。由图中老城区集中在河流以西及其他地物分布、交通线的延伸可以判断城市中心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城市及城市化 第一讲城市区位与城市地域形态 一、城市 (1)含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二、城市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地理事物的位置,二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 位置优越;××气候优越(恶劣);××水热适中(不足);××地形平坦(崎岖);河流为××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缺乏)。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政策、宗教、科技、旅游 ××经济发达,有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经济欠发达不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优惠政策的促进;××宗教圣址。 3、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具体方法 ①、分析ー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 ②、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区位因素也有所不同。相对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而言,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大。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则可称为动态因素。自然因素中,地形、气候可看作宏观因素,河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三、城市的地域形态 1、城市的地域形态 第二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1、一般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类型的土地利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城市与城市化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19·南昌调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 )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B.地铁 C.高铁D.高架道路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高峰时段,甲线路单位距离用时最长,说明交通最为拥堵,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故A项正确。第2题,市区快速公交系统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客运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受地面交通、建筑物影响小,运量大,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高铁一般承接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交通影响不大;高架道路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也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答案:1.A 2.C (2019·湖北七市州协作体联考)面对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回答3~5题。 3.“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 ) A.人口密度B.城市等级 C.城市面积D.服务范围 4.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 ——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6、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记忆]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 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 4、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5、城市等级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