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银元鉴定的误区

走出银元鉴定的误区
走出银元鉴定的误区

走出银元鉴定的误区

银元鉴定,历来都是争论很大的地方。有收了一辈子的银

元,到来还会收到假货。为什么?没有掌握到银元鉴定的真正方法。

银元鉴定,没有会告诉你正确方法的,为什么?我看有二个原因:一是有些有经验者,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

的说明,不能抓住要害;二是有些是根本就不肯实话实说。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古玩生意,对收银元有独钟,当然也掌握了独特的鉴定方法。我虽没有火眼金睛,但假银元若想在我眼前遛过,却也非易事。

先介绍一下传统的鉴定方法:

一、银元的鉴定

1、看泽

真银元的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量的银元,

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低的银元

或假银元,泽暗淡,含红铜的银元(整体)带微红,含黄

铜的银元带微黄,含白铜的银元带微青,含铅银元带灰

黑,含锌的银元带青灰。

2、听音韵

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元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

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

“哑版”。但也有一些真银元经过火烧,摔有裂痕或长

期受而造声音常。故听声音时必须细心、谨慎。3、用比重法测试

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次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

元或民期间袁世凯像、孙中山开纪念币等,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间,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6.31克左右,真银元的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它金属,&127;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比重,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真银元重。用天平称称,假银元比真银元轻2克至5克。

二、银元的文物鉴定

1、仿制品和后铸品

银元的文物鉴定方法是广大收好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

是关系到收者切利益的重要环节。作为收者必须不断学习文物鉴别知识,积累经验,充实自己,逐步提高。

银元的文物造伪,并不着重于在掺假,仿造品的与

真品相差不大,特别是机制仿造的基本与真品相似。在

制作,有些限于技术条件,银元仿制品的精美程度稍逊于真品。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结合来鉴定。首先要对真品有所

了解和掌握,如银质的、重量、大小,币文风格,字体形态,边齿的排列与间隔,图案细部的对称,总的要归纳出真品的整个特征,然后再去对照伪品。而伪品不管制假者制币技术多么高明,制作过程多么细致、精密,包装多么逼真,也是不可能达到真品那样图文流畅,字体优美,看起来那样赏心悦目。假币总是存在着文字笔划生硬,字体臃肿拙劣,

满文呆滞、粗壮而失调,英文字不规整、排列不齐、字边

还附有毛齿。银元齿边之间的齿隙有宽有窄,齿浮浅。“龙版”银元的龙体立体感差,龙眼无神,龙纹臃肿,龙鳞扁平,龙与龙鳞分离。

仿制品和后铸品银元,从普通型到珍稀型在钱币市场发现

几百种,并且易比较活跃。假如掌握了鉴别真伪的知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银元,鉴别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改刻品

钱商为了牟取利,把普通银币改刻罕见的、珍稀的银币。

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镶拼技汉。像湖北省光绪元宝本省一元币,存世量稀少,伪造者利用常见的普通币湖北省

光绪元宝一元来改刻造假,刮去背面的长花星,镶嵌用银

片制的“本省”两字,普通币摇一变,陡然为收家梦寐以求的珍稀品。但是,只要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看“本

省”两字及周围,就很容易发现镶嵌去的痕迹。或再用湖

北省光绪元宝一元真币同改刻币相比较,漏就露出来了。湖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这种银元是极其珍贵的试制币,现存世量极少,伪造者把湖北光绪元宝的“湖北”两字刮去,

用银片镶嵌“湖南”两字,把一枚极其普通的银元,变了稀世珍宝。

改刻的银币种类很多,有中的,也有外的,有一元的,还有半元的,还有专门改刻年份的。像江南省光绪元宝一元

币,把甲辰年改刻癸印、戊戌年。英贸易币在香港流通的俗称“站洋”的银元,1911年的是枚普通币,1921年的是当今世界仅存六枚的珍稀币,伪造者把1911年改刻1921年。

3、戏作品和臆造品

清末和民期,造币工厂的生产任务并不饱满,生产时续

时停,加厂里的管理制度不严,有些职工在停工时戏作了

一些银币,用不同的钢模正背二面合另一种异品银币。或

用同一种正面银模合异品银币,像民3年的袁世凯像,

&127;正背二面都是像,就是用正面钢模合的。影响最大的是高帽袁世凯大飞龙币,正面采用袁世凯共和纪念币,背

面采用新雕的大飞龙钢模,合后了赫赫有名而又很稀少的大飞龙银元。其它还有大清一元、北洋一元等很多戏作品银币。

看到这,你痛没有?哪一点才是要害?不得而知。

假币有哪些类型?

以前出现过的假银元形式:

1、20世纪70年代末的假银元,此币工艺粗糙,厚薄不匀,

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又画不出黑,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

2、到了20世纪80年代期的假银元,此币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

使用磨损及旧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

,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

3、面世于10年前左右的假银元,颜黑亮,在石灰墙能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

4、近期的假银元,寡白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以4种假币材料均不是真银压制,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

别,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

真,但空白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包浆。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也逼真,与真

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与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清朝及民时的假币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

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末钱币工后来制作的伪币,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

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

通,有磨损痕迹及旧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

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下功夫了。第三为民时

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常见旧时商用指尖捏着银

元,放在边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

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

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

个极端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看颜。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

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淡墨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

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现象。另外,对镀

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橡皮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观币面。在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

的是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

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

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

毕露。

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

与之仔细对比,大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看文字的

笔画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凡收银元的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就是细心观察,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俗话说:“七绿、八黑、九五白”。滴硝酸,如果发绿,则只

有七银,如果发黑,则只有八银,如果发白,恭喜你,

你手的银元是真家伙!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

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

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

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

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

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

浅灰。目前市场见到的假“袁大”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

以此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

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

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银币:是私铸造的银元。袁大币、孙中山开纪念币、

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

贩运来的,民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

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也逼真,与真

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与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6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好者无法用眼鉴别,无论敲

声或测试银币,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

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

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去冒充传世银币,

牟取利。

传统的鉴定方法:

听音韵。老银元用手指托其中心点,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

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好比高音。而一些新制的假银元,即便为全银打造,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犹如女高音。一些铜、锌量高的假银元声或音脆而响或音质呆滞而没有转音。但要注意因某种原因,一些经火烧、或受盐碱等地理环

境所影响的真银元,也会出现音质低哑或“哑版”现象。这就需要从其他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测比重。白银的比重低于黄金、白金,而高于铜、铅、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枚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一般重量都在26.5克至27克之间,库平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7.31克,真银元的误差小。只要用同等体积的真银元与假银元进行比较,真假立现。

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齿边深且有序,一定要看清楚每个细部,最好是用20倍放大镜,观察

其币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砂眼,图像细微是否缺失或被改动,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

迹。只要细心,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另外,很多假银

元都是“翻砂”制作的,如遇到文字、图案模糊,质地又偏轻的要当心。

查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自然生的磨损擦划痕迹

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

这些花里哨的真假银元及真假银元的鉴定方法,看完难免

会让发笑,这银元,到底谁的鉴定才是真正有效的啊?

我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三点:

一是银,只要是真银元,不论包浆如何,不论是老生坑还

是新坑,或是传世品,只要银对路,是机制而不是翻沙的,就是真银元!

二是银元的厚薄大小对路,不论有无使用痕迹(正常况都有痕迹的),齿边匀称,就是真银元!

三是重量对路,就是真银元。

概述一下:银正,厚薄大小正确,重量在26至27之间(库平七钱二分),恭喜你,你收到的是真银元。

龙洋、银元、老银元辨别真伪

龙洋、银元、老银元辨别真伪 (2012-06-07 17:47:00) 银元鉴定窍门 银元在我国货币流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银元的真假直接影响到历朝历代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所以人们在使用银元的时都较为重视银元的真假。现介绍几个常用的行之有效的鉴定窍门。 声音辨别法: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多的低成妥银元。声音低且嘶哑,周边不一致,肯定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假银元声音多为尖短而低闷。 外形辨别法: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 重量鉴定法: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5.6克左右。凡是重量低于25.6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就是伪造的,非真品。洗版银元鉴定法:将正常银元用硝酸或硫酸将白银蚀去一层。其特点是图案模糊不清,边缘较薄,颜色泛白(此明显不同于时间流通版)。而重量比正常银元轻1-3克。 银元鉴定的正确方法 2010-04-30 08:13 银元鉴定,历来都是争论很大的地方。有人收了一辈子的银元,到头来还会收到假货。为什么?没有掌握到银元鉴定的真正方法。 银元鉴定,没有人会告诉你正确方法的,为什么?我看有二个原因:一是有些有经验者,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说明,不能抓住要害;二是有些人是根本就不肯实话实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古玩生意,对收藏银元情有独钟,当然也掌握了独特的鉴定方法。我虽没有火眼金睛,但假银元若想在我眼前遛过,却也非易事。 先介绍一下传统的鉴定方法: 一、银元的成色鉴定 1、看色泽 真银元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量的银元,色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低的银元或假银元,色泽暗淡,含红铜的银元(整体)带微红色,含黄铜的银元带微黄色,含白铜的银元带微青色,含铅银元带灰黑色,含锌的银元带青灰色。2、听音韵 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元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但也有一些真银元经过火烧,猛摔有裂痕或长期受潮湿而造成声音反常。故听声音时必须细心、谨慎。 3、用比重法测试 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次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或民国期间袁世凯头像、孙中山开国纪念币等,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间,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6.31克左右,真银元的误差不会超过0.4克。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当然真正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定成色。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则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目前,市场上发现的批量伪造银元,主要采用铜镍等合金铸造而成,其特点各异:有的仿照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图案,其颜色为白灰带青色,无光泽,声音尖短,类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径比正常银元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质量总在20克上下。还有少数的是用铜、铅、锡等金属铸造的假银元,外表镀银,其特点为铜质铸造的假银元版图粗糙,音尖短而量轻,磨掉表面银色多呈现微黄,质量为21克左右;用锡、铝铸造的假银元,则图案模糊,质软无弹力,声音低沉。将银色磨去,锡质的为青灰色;铝质的为青黑色,质量均在20克左右。另外,由于银币在长期不断地交换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摩擦,其磨损的部分主要在钱体的突出部位表现出来,应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无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装、无磨损,钱体又无包浆的高档银币可判定为假币。

四川银元 川龙版别整理

四川银元川龙版别整理 公元1896年,四川奏请设银元局。同年底经上海与茂生洋行议定购办美国新泽西州汉立克那浦(Ferracute)公司机器,造币机器设备在1897年初完成,1897年3月22日试机,随后装船运中国。该公司只生产机器,无刻模技师,币模由附近的费城造币厂代制。有些书籍写为“向英国订购制造银元机器”,误!该公司技师強必尔(Henry Janvier)于1897年12月27日出发,1898年1月6日由旧金山搭船经日本在1898年2月12日抵上海,会同洋行的英籍译员艾文兰(Henry Everal,此人通常被误认为技师) ,在1898年4月3日到成都。机器在宜昌转运时,因江水泛滥,全部造币机器设备及模具受到浸泡六周而严重腐蚀损伤。经修整后在1898年7月12日运转试打,因币模蚀损,试制出之币全数都有麻点伤痕,但并未向国外订购新银元钢模,这可能就是四川龙银罕见好品之因。強必尔是1898年10月22日返抵家园,此后川洋皆由中国技师独立铸造。四川银元局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始建,第一套试铸币并未流通,文字光绪元宝之宝字内为“缶”,经推测,这就是被洪水侵泡六周那批费城造币厂代刻的钢模,由于铸造出来效果不理想,中国技师又仿造刻模出后来所铸“尔”宝,与之前的“缶”宝有明显差别,由于“缶”宝铸量极少(不超过10枚)故此系

列品亦为川龙极品,可知而不可得也。后于当年(1898年)正式开铸,仅铸一年,恰逢清廷整顿各地造币厂,于第二年(1899年)停铸与湖北厂搭铸,目前泉界非常认可的“楷书大点绪”应该就是这一时期所铸,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川银元局又重新开铸,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此间共铸约十年。十年间各种龙型、字面、英文、数字混配误配,竟然配出几百个版别,成为清银元铸造史上的一大趣事。四川光绪,龙型大版别主要有四角龙、阔面龙、狭面龙、尖角龙、大头龙、异面龙、剑毛龙等,每一个大版下又衍生出无数个小版版别,如“异面龙”往下又分七刺异面龙、兔龙、猴面龙、暴牙龙、狭面龙等。正面的字按大版区分主要有:标准“绪”、小点“绪”、长点绪、楷书大点“绪”、“库”字无头“车”,“钱”字大折金。龙面英文字母版别主要是:倒“A”、大H、E骑字版,数字有73错版和38错版。龙鳞主要是以:标准鳞、米粒鳞、圆鳞、方鳞、珍珠鳞、细鳞为主。飘带主要分、粗飘带、细飘带、下弯飘带、无飘带几种。内齿主要分:标准齿和珠圈齿两种。上面说的这些版相互交杂,相互混配,把川龙的版别弄得纷繁杂乱,正是因为这纷繁杂乱的版别让银圆收藏爱好者从中找到了乐趣,无数川龙迷前赴后继乐此不疲。这篇文章要把川龙所有版别说清楚,个人觉得篇幅巨大难以表白,根据这些年在川龙方面的收藏和实战交易中结合市场行情总结出来的

老寿星银元如何鉴别真假的方法最有效

老寿星银元如何鉴别真假的方法最有效 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国币以圆(元)为单位,主币每元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必须 达到96%以上,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 分和一角共三等。 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二年试制以圆 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试制 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迅 速覆亡,所铸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仅以军饷形式少量流入市面。故终清一代,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无成色、重量都符合标 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 据说老寿星银币是和珅专门为讨好皇后祝寿时所献的一盒专向用币,当时在皇后做寿的前一天就叫人挑着一担“黄豆”(一万块该币 分别放在两个桶里,上面盖着黄豆)给皇后送了去。和珅下手扒开, 翻出了一块块寿字寿星银元笑着对皇后说:“皇后您看,这里边有 一万块‘寿’字银元,那表示‘皇后万寿’这些黄豆明天一早就变 成豆浆,今天不磨成豆浆,那就是无疆(浆),整体那不就是‘皇后 万寿无疆’。”皇后笑了:“和珅你想得真全,才干,才干!” 香港造上海壹两银元清同治五年,上海工部局委托英资香港造币厂开铸银元,谁知“上海壹两”(分龙图外有芒纹和无芒纹两种)银 元的图案出现了英国皇徽和国徽,而且读序为先右后左,从上而下,与中国钱币的读序相反,竟然连主图的蟠龙也变了狮头,甚至外以 英国最高勋章围绕;背面圈外中文“上海壹两”,下书“1867年”,左上有小字“982”,表示含银成分,右上小字“566”,表示重 566格令,周围英文译为“上海壹两”、“香港”。同年十月, “上海壹两”这种外貌呈地道英国风格的银元,公然在市面上通行,

金银币鉴别三招

目前,市场上假币太多,特别是国内的早期金银币。如何用快速、简便的方法识别金银币,是钱币收藏者必须要掌握的方法。经过研究和验证,笔者总结出一种简便的鉴别方法,这种方法只适合普通的金银币,特别是世界硬币中的金银币,如果是珍稀币,那么建议您还是找有关专家或专门鉴定单位进行鉴别。 简便鉴别方法分两个步骤:一是查资料;二是实际检测。 有关金银币的书籍和资料是很多的,比如美国克劳斯出版社的《世界硬币标准目录》和我国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银币鉴定与交易》等,如果您没有这些书,那么查其他有关资料也行,但有两个数据您必须查到,就是该币的重量和直径。通过查资料,您对该币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实际检测就是“一看、二称、三量径”,且同时要必备3件工具,即放大镜、天平和游标卡尺。所谓“一看”,就是看该币的外表,拿放大镜仔细看币的表面和图案文字,看是否粗糙有砂眼等,“看”的内容:一是鉴别是金币还是银币、是铜镍币还是黄铜币;二是鉴别此币外形和图案文字是否与资料中介绍的相同。通过“一看”可以了解大概情况。经常接触金银币的人,通过“一看”,就能判断是什么币。 第二,就是称重量。金银币和铜镍币从材质密度上看是不一样的。白金(铂)的相对密度为21.48,最重;黄金的相对密度为19.26,次之;银的相对密度为10.29,再次之;铜和镍的相对密度为8.90,最轻。要避免买到镀金的银币或镀金的铜镍币,最好的办法就是称重量。我们可以通过天平称重,看它是否与资料中介绍的相同。如果你买的是金币,将币拿到街上的金店,请他们先用电子秤称一称,然后确定一下含金量也是可以的。如果称出的重量与资料上相同,或者由于磨损且略低,那就是真的金币了。 第三,您可以用游标卡尺量直径,看该币的直径是否与资料上相同,就可以进一步鉴别。如果图案、文字、材质、重量、直径都与资料上相同,这个币就应该为真币了。

缅甸玉的鉴别,缅甸翡翠鉴别

缅甸玉即缅甸翡翠,由于缅甸玉硬度高、质地好、韧性强、地子光洁明亮,且好的缅甸翡翠其颜色既鲜亮又平和,有很高的保值和收藏价值,故而称为"玉中之王"。被很多爱玉、佩玉的人所喜爱。如何选择上好的缅甸翡翠玉,以下皇朝翠玉将教你一些缅甸玉的鉴别方法。 1、天然缅甸玉。其颜色、结构、材质,均保持天然本色,是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处理的真品,俗称为A货翡翠; 2、改善缅甸玉。改善缅甸玉是通过对缅甸玉的表面、质地、颜色等进行人工改善,使其更美观,价值更高。按改善的程度和工艺分为优化缅甸玉和处理缅甸玉; 3、处理缅甸玉。是指去杂漂白、注胶处理和增色处理。漂白充填处理缅甸玉往往以破坏缅甸玉的质地、结构为代价,极大地改善缅甸玉的透明度和色感。而使缅甸玉保持短暂美丽的外观。所以这类缅甸玉习惯上称为B 货翡翠。缅甸玉的增色也是目前十分常见的处理方法,往往有染色、浸色、焗色、镀膜和辐射加色等方法。在市场所有经过着色(Color) 的缅甸玉均称为C货翡翠。B货缅甸玉和C货缅甸玉均称之为处理缅甸玉。 冰种艳翠扁条翡翠手镯(图片仅供欣赏) 缅甸玉的鉴别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别方法: 一、掂量法 一种普遍原始的方法,但十分有效实用,其原理是缅甸玉的比重较一般的仿品要大,而常见的缅甸玉仿品是硅质砾石、大理岩、水沫子(钠长石)、角闪石砾石等,这些仿品往往比重较小,手掂量时感觉很轻,这种方法在中等大小的雕刻件中非常有用,在小挂件及手镯中也有使用,但据此来判断,要格外小心。 二、刻划法 此方法是利用缅甸玉硬度大这一特点。民间常说用玉刻划玻璃鉴别,能刻划的动的就为缅甸玉,否则就不是缅甸玉,这其实也不失为缅甸玉的鉴别的一种方法,可以用小刀刻划缅甸玉雕刻件不明显处或底座的方法来鉴别。 三、敲击法 多应用于缅甸玉镯及切片缅甸玉,发出清脆声音的大多为好的缅甸玉或翡翠A货。若是鉴别缅甸玉镯,务必要将缅甸玉镯用线绳悬挂起来,用玛瑙棒轻轻敲击之,真货缅甸玉镯会发出清脆而悠扬的回声。而低档的缅甸玉或翡翠B货、翡翠C货通常发出沉闷的声音。

部分银元版本特征集合帖

##三年大头0版华的常见版别 0版华三年大头的版别细目很多,在网上曾经看到细目划分二十几种的帖子,划分的依据很多,但从华字的写法上基本可以划分三大类,即长横华、短横华、无横华,这三种版别比较常见。 一、长横华即华字横长,一般情况下与长横国、长点年相配!在长横华系列里,比较有名的版别细目是三勾芒 二、短横华即华字有横,但横很短不注意容易与无横相混,短横华一般与短横国相配,年字的点也相应较小 三、无横华即华字无横,与之相配的是小点年、无横国或者短横国,此版多有断笔和断嘉禾的情况 0版华三年以背4点处有一长弯芒暗记为常见,无弯芒或者双芒、三芒较少见,都属于0版华的版别细目。 ##船洋23年版别——六绳版的特征 六绳版的特征:两帆之间下边有几个绳子。

##三年大头版别——天津版 天津版大头的特征:宽边细齿,币面设计精致,背嘉禾的凸感不强,有的一字部分弱打 ##三年大头大S版的特征名誉品三年大头大S版的特征: 1、制造方式:机制冲压、滚边制齿。 2、币面特征:“点提华”、睁眼、双眼皮、异耳、细发、胸前不缺内齿。 3、币背特征:左花结头右侧有一明显的“S”、嘉禾图案与众不同、花结断开、干枝、贝不开口。 4、规格质量:直径39mm,币厚2.2mm,重量25.7g。 5、版式风格:图案粗放,在肩部和嘉禾处可见类似素描的刀锋,版式属于西北风格。 ##云南版23年船洋的识别云南版23年船洋又称滇版。云南版23年船洋与中央版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容易识别的特点是船头珠状锚桩,中央版都是柱状。

##大头版别——小叶版新疆大头 新疆大头主要有四大版别:小叶大耳.大叶大耳.小叶小耳.大叶小耳,小叶大耳最为少见。 主要特征:嘉禾小叶 ##大头版别——武昌版 武昌版大头的特征: “短横国”、“曲缨”、“宽缘”,胸前勋章花饰的小珠清晰可见。 最重要的是边齿一定为橄榄齿。 ##福建版大头的主要特征与识别 福建版大头,福建造币厂铸,有人认为是马尾船厂造。其正面字线条偏细,眼中有一竖线,胸前不缺内齿,面像打压偏浅。背面壹字偏宽,“圆”字内“贝”字开口,谷穗交结处谷枝深入花结中。有粗线、细线版分别,除线条粗细外其余相同。是一个较少见得地方版,是大头收集者梦求的品种之一! 福建版大头与甘肃版有不少共同的特征:睁眼,开口“贝”,嘉禾中心线等。

银元鉴别真假五大法

解放前的假银币,大体有五种: 1、铜板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有哨声,在石头上磨一下就会露出铜来。 2、铅板银币:以铅充银,也有在银币色彩皮内以铅充银,其花纹与正常银币无异,但敲击时它的声音较厚、沉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3、夹板银币:其一是内底为用原真品或图录做模型,用灌模法,以铸铁之法铸之,再镀上一层薄薄的银层就算了事,此类表面仿佛有沙眼,砂粒,尽管用真银镀之,然而还是完全掩盖不住其瘕丝,看上去好像被涂上了一层胶水,紧巴巴的罩在其上;其二在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敲击时的声音尖短、沉闷,且无转音,不像真品那样传音优美悠长。 4、哑板银币:这是一种含纹银的真银币,只是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例如被火烧过或曾埋于地下或被石灰等镪过,以及与化学方面的腐蚀液接触过等原因,因之声音发哑,不像一般银币那样声音柔和、清脆而有转音。人们误认为这类银币不可靠。 5、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币,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币主要是

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由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为琼版银币。其特点是敲击时的声音尖高,且币的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6、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银币,是将正常银币用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取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敲击时发音微慢。 7、其它: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情况,收入微薄,劳力不值钱,有些就把银币的齿边用锉平再锉出齿边,通过改小银币等手段来获取银子。这类银币,只是重量略为减轻,一般人不易察觉。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币即可鉴别。 但是,目前收藏交换市场上及街头巷尾,有大批新仿假银币出现。 它们大体有四种: 1、沙板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内,系翻沙版制作,只要将其平放于手中让其落于水泥地或石地,便会即刻碎裂,碎面呈浅黄色,这种假银币最容易识别。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币,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2、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像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几乎一模一样,由于表面镀银,从外形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这类银币可用称重量鉴别。这类银币的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作,但金属的

袁世凯流通银元基本特征及大版别介绍

袁世凯流通银元基本特征及大版别介绍(转帖) 此大头系列共分为四篇此为其一,本篇所述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就是很容易就可以一眼分辨的,或是已经有见过实 物及已确定为真品的钱币,所有钱币图片大多都为本人藏品,少数本人所缺少的版式图片会另外标注转载,文章有所 引用的内容亦会注明出处。 大头版式分类资料最早于1954年E.Kann(耿爱德)先生所著的中国币图说汇考中出现,书上侧面像的大头(含三,八,九,十年)银元版式总共计有82种,里面还不包括现在常见且数量庞大的后铸版三年三角圆,书上编号645至 651z的均为三年版,计有52种,版式差异小部份的在编号后会以英文字母作区分,如签字版的就包含有三种 ( 645,645a和645b),另如646为标准版,648为O版, 650a为私版,650k为加盖苏维埃, 651a为鹰洋边等,另八年的仅有9种,九年的也是9种,十年的有12种。 在我认识的藏家当中,分大头版式最出名的已分了超过400种以上,以前曾想帮这朋友做数据以利后人,但却因 旁人的流言婓语而作罢,想来实在对喜好大头版式的同好感到惋惜,会有这个念头是因为这朋友拿给我看的钱币在 包装上并无任何的支字词组或编号来对应钱币,而对方也说要看才知道是何版式,试想,在无任何的数据扶佐下,除 了浅显易见的大版式以外,其他的细部差异有谁可以很轻易的看出?更何况光用死记硬背的脑袋也装不了吧?改天有 机会再找这朋友谈谈吧,毕竟这对喜好版式的同好来说是一件好事,再说至目前也无此种类繁多的大头版式资料,现 所见的数据最多也仅有1百余种而已。 大头银元除了签字版的样币以外,其余各年份加起来的总版式数量至今尚无人能完全知晓,因为铸造数量高达 10亿枚以上,至民国四年二月开铸至1949-50年改朝换代停铸为止(部份见下文三角圆之解说),大头银元铸造时期 就有至少35年以上,虽说原模是在天津造币总厂由外国技师L.Giorgi所雕刻的,但却至少颁布模具给予不下于十家以上的各省造币厂铸造,数据如下: 天津厂,各年份都有铸造 南京厂,全数为三年版 武昌厂,三及九年 杭州厂,八及十年 广东厂,应全数为三年版 奉天厂,全数为三年版 安庆厂,全数为八年版 南昌厂,应全数为九年版 另福州,成都,重庆,甘肃,康定等厂都有铸造,另红军及刚解放时及军阀割据时期亦有铸造大头银元(包含怪版)。 除了成色以外,各省的造币厂或许会因机器好坏与否及个人因素而铸造出良莠不齐的银元,所以至今大头的版 式在有心人的细分之下也才集得最多只有400版左右,但有一份美国摩根(1878-1921的美国国币)银币的铸造资料 或许可以供给我们作为参考,官方铸币数据如下: 各年份及厂记共铸有570272000枚 模具使用共3549套 平均模具寿命为160,00枚 据美国的摩根银币专家统计,摩根银币包括年份及厂记(S,O,CC及无记)等,目前已被发现的版别在800种以上,也就是说数量在5亿余枚的摩根银币里每70余万枚里就可捡出其他的版别或年号,如照模具数量推理计算的话,摩 根银币约4,4套模具就可发现一种版别,那大头模具大约至少有2万套,依上推论的话就至少可以说有数千种版式, 如再加入机器及其他因素的话那版式简直就上万种了,如按照23年船洋一套模具的平均铸造数量208,000枚来计算,10亿枚的大头就至少可以有4,800种的变化,如以各版式平均1枚1千5百元来算的话,那版式集全就要花费台币7百多万,所以说呢,分版式喜欢就好,如果钱多的花不完想细分版式的话那我个人是完全没意见的(以上部份内 容转载自宣和币钞)。 各位一定会觉得奇怪,版式前面为何还加上一个大字称为大版式,其实这也是个人的主观意见,因为每一个藏家 对于藏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作法,版式要如何分别也是随性所至,如同一枚钱币依未使用的做基准,现在就有精铸版, 镜面版,平铸版等三种制作工艺,这是一种分法,那浅版和深版是否又可以分为二版?模具全新所制出的成品与将近 报废制出的是否也可以分为二版,还有模具损坏修复后与未损坏前的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种分法,还有如银胚材料有 瑕疵(欠料),成色不一,破版,又应该如何分法?所以本系列文章才会称为大版式,也可以说是各版式模具肯定是不同 而所制作出来的成品。 就如同上述,分版式个人认为完全取决在于藏家消费能力及吹毛求疵的性格而定,依个人收藏习惯,方向及见解 的不同,所分出的版式也就不一样,也因为藏家观点不一,所以这篇才会定名为三年袁世凯流通银元之基本特征及大

假银元的制造工艺和识别方法

假银元的制造工艺和识别方法 铜质银元:它是以铜为主体制造出来的,因为铜质坚硬造成图案粗糙模糊,虽然外表镀银,但一磨擦,即现出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比真银元尖亮,并伴有哨声。 铅质银元:是以铅充银、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图案与真银元基本上没有差别,但敲击出来的声音比较厚实,发闷,阴沉而带嗒音,用火烤热,随之变形,铅即流出。 夹馅银元:银层比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种夹馅银元是假银元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钢、铅、锌、锡等多种成分,敲击出来的声音厚实、短促沉闷,没有转音,重量比真银元轻,通常不足25克。 砂版银元:这种银元是运用翻砂技术制造出来的,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左右,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可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材质多为铅、锡等近白色金属,敲击出来的声音也比较尖亮。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私制银元:材质为银,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琼版银元,品种有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等,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总的来说,这种私制银元也是旧银元的一种。 改版银元:这种银元一般无法用肉眼鉴别,不论敲声或测试银的成色或重量或者包浆均是旧制,这种造假的方法很逼真,是把真银元的字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高档的珍稀品传世银元,牟取暴利.。这种改版银元唯一的辨别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有留下的刀刻痕迹。

新版银元:伪造新版银元是因为早期银元日渐稀少,它的收藏价值已远远高于银子价格的数倍数十倍,利润可观。这种新版银元虽然在图案、声音、重量等方面难以区别,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早期的银元是用几十吨的机器冲压制成,因此表面平滑如镜,银的密度较好,而新版银元因制造设备简陋,工艺简单,大多数又是翻砂版,即便是用机器冲压而成,机器的重量也比不上原先的老机器,所以细看银元表面及局部有较小的沙眼,用五倍以上的放大镜观察,其图像无立体感,尤其城墙垛口和齿边不规整。 真银元的标准重量是26.6克左右,经过流通磨擦,也不会低于25克,真银元的图案清晰,城墙垛口和齿边平整光滑,细微的笔划也有立体感,银元表面越擦越亮,亮光柔和,假银元越擦越灰暗,这些基本准则把握住了,仔细辨别,才不至于上当受骗。

银元袁大头的版别、暗记、成色

民国二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民国三年开始铸制“袁大头”银币(以下简称“大头”),直至民国十六年五月北伐胜利后停铸。当时就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各年份都有铸造)每日生产三十万元,加上南京(仅三年)、武昌(三、九年)、杭州(八、十年)、广东(仅三年)、奉天(沈阳,仅三年)、安庆(仅八年)、南昌(仅九年),以及甘肃、云南、海南、山东、康定、成都及重庆造币分厂(局)等地方的生产,可见大头的生产量史无前例,加上军阀混战私铸甚多,故大头版别极为丰富,暗记多彩纷呈。在解放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考虑部分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习惯,又铸造了一些大头。所以,大头的生产时间最长,生产量最大,流通时间最长,版式最多。因此,大头的收集与研究在银币收藏中是难度最大、研究最为深奥的币种。 下面按版别、暗记、成色三个方面浅谈。 版别 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 一、齿版别 1、边齿有直齿边、橄榄齿边、疏齿边、密齿边、粗齿边、细齿边、鹰洋边、“T”字边、无齿边(光边)、异齿边。 2、边沿有宽边、窄边,有平边、高边(私版主要特征之一)。 3、内齿有直齿、曲齿、圆齿、小齿顶珠、大齿背珠、缺齿、长城型齿、花齿、异齿。小齿顶珠又分上顶珠、下顶珠,按珠数量又分几齿珠,大齿背珠又分几齿珠。 二、属性版别 1、中央版。民国初年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因为其前后相继的统治者都出自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系统,所以又称北洋政府,天津造币局是北洋政府的中央制币机构。各地沿用了天津造币局的版模,也统称为“天津版”。在天津的版模流传、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磨损、开裂,但是版模难得,怎么办呢?就靠修改改模版。“断笔民”等应当就是这样产生的。“断笔民”断一笔、两笔、三笔的都有,凡是断一笔的,总是最下面的一横,然后依次往上,不知为何。 2、地方版 ⑴甘肃版。仅三年,甘肃版的特征就是袁像明显头大脖子粗,背面圆字“开口贝”。曲笔民的两面的内齿细长,明显与普通甘肃版的粗短不同,尤其是“民”字,最左边一竖,写法奇特;去字版是甘肃加字到普通甘肃版之间的过度版本,保留了一些甘肃加字的特征。壹字第一笔和豆字第一笔分叉,也叫剪刀口,圆字

袁大头银元真假鉴别秘籍

袁大头秘籍 前言: 袁大头假货很多,如何分辨真假呢?有人看电影中吹气鉴别法,以为找到了好方法。其实只要硬币的直径和厚度符合一定的尺寸,不论其金属成分如何,也不论是否是袁大头,都可以吹出响声。换句话说,只要直径够大,厚度不太厚,吹气后都可以听到振动声。所以这个方法纯粹是外行的谣传而已。 真正较实用的鉴别方法,不外乎观察币面图案、包浆、边齿,称量重量等。还可以借助银元互相敲击的声音来鉴别。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依靠经验来帮助,不是凭几句话就可以学会的。 我给大家攒个文档,省得大家搜来搜去了。下载后慢慢看,别被骗了。 历史 袁大头银圆是正面镌有袁世凯侧面像、背铸嘉禾图银圆的俗称。它是民国北洋政府1914年(民国三年)二月公布的《国币条例》所确定的国币,在中国银元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袁大头银圆的产生背景 清末,朝廷对外不能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外国币在中国行用,失去了货币自主权。对内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日益削弱,各省地方长官为增强各自的财力及扩充军事力量也纷纷制造和发行货币,货币金融十分紊乱。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令江南造币厂归财政部管理,主张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着手定币制。不久,袁世凯在中外反动势力扶植下,迫使孙中山于民国元年四月一日让位,故币制问题未及整顿。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有3个原因促使北洋政府实行币改:一是孙中山虽辞去临时大总统,但出于救国救民之心,于1912年8月24日应袁世凯之邀,进京与袁世凯先后谈话13次。同年12月3日孙中山发出“创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的通电。二是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熊希龄、农商总长张謇等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在市场上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而且各有各的流通范围,规格不一,折算繁琐,对收税、发饷、交换都有不便,市面恐慌,民众积怨,也主张实行币改。三是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也需要借助于货币,并趁机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来提高他的政治地位。民国元年七月十五日,北洋政府设立了币制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拟定币制改革方案。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又拟定了币制委员会章程并调整了组成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热烈争论,熊希龄内阁于1914年1月17日提出了银本位制统一

银币光绪元宝各类版别介绍

银币光绪元宝各类版别介绍 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发行,成色为91%。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库平七千二分”,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英文“库平七千二分”,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在线拍卖中>>>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版别:

1.钱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广东省造),下环“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一十字星。 钱背:中心为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右各一十字心。 背景:清德宗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钱局造币厂根据清政府钦准体制“将钱文改錾蟠龙之外,以“广东省造”“ 库平七钱二分”汉文改到正面。广为鼓铸这种第三版“光绪元宝”,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此范被各省相继採用,取代了外洋和旧的银两制,成为定制。有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等。 2.钱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圈外上环“广东省造”四字,下环“库平半两”,左右各一蝙蝠。 钱背:珠圈内篆书寿字,圈外二龙戏珠。 背景;旧说系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粤局奉到造币厂行知,铸此祝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币。近年有人引证清末王无生《述庵秘录》记载,认为应是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广东巡府刚毅为慈禧六十寿辰铸造的记念币。铸额原拟定三万枚,后实铸若干不详。或为光绪三十年(1904年)广东省试用的本位币。华书只有库平重壹两一等,无半两币。版别有阳冀纹之分。 3.钱面:珠圈中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圈外上环“广东省造”,下环“库平一钱四分四厘”。 钱背:中心为蟠龙图案,上下环英文,左右各一十字星。 背景: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钱局造币厂根据清政府钦定体制,将钱文改錾蟠龙之外,以“广东省造”和库平重量汉文改到正面,广为鼓铸第三版“光绪元宝”,至光绪三十四年,留存甚多。该制形被各省采用,成为定制。币值有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等。 4.钱面:珠圈中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圈外上环“广东省造”,下环“库平七分二厘”,左右各一十字星。 钱背:中心为蟠龙图案,上下环英文,左右各一十字星。 背景: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钱局造币厂根据清政府钦定体制,将钱文改錾蟠龙之外,以“广东省造”和库平重量汉文改到正面,广为鼓铸第三版“光绪元宝”,至光绪三十四年,留存甚多。该制形被各省采用,成为定制。币值有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等。

从边齿上识别银元的真假

从边齿上识别银元的真假 2011-01-29 14:33 边齿:银币边缘上特意切割加工的条状线和花纹。 其作用:一是装饰;这些线条和花纹可增加银币的美观感。二是保护;线条和花纹的存在,直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最大限度的防止了流通过程中的人为磕碰。三是防伪;边齿的切割加工技术及设备是国家专利,制币机器和模具不在保密范畴,可以转让,而切割技术和器具却不可转让,所以较好地防止了银币的私铸。四是防盗;银币是由贵金属制成,不法者刮皮是最好的窃取,有了细小的边齿线条就可以有效的防治不法者刮窃。 边齿既然如此重要,所以世界上凡有贵金属币参与市场流通的国家,都在币的边齿上做文章,而且人民也都把贵金属币的边齿作为鉴别真假的重要依据。 那么如何从边齿上识别银元的真假呢? 一、掌握规律: 有人把银币边齿的类型归纳为十余种,也有人归纳为二十余种,我也统计过,三十余种都不止。事实上,即便是同一种币,由于出厂先后顺序不同、铸造厂别不同,用放大镜观察其边齿就有区别,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把边齿细化成多少种,对于专门研究银币的专家有意义,对于我们普通银币爱好者,并无多少实际意义,要想杜绝购假币,首先应在掌握其规律上搞突破。其规律是; 江南银币边齿;除老江南鹰泽齿、葵卯币细条齿、甲辰币直齿、甲辰(三点)大弧橄榄齿外,其余均为大弧橄榄,齿中齿。即二齿中间尚有一小细齿。 北洋齿;无论齿条宽细,均浅而不规则,此币之齿是所有银币齿中较不美观者之一。 大头小头齿;一般干净利索,无任何拖泥带水现象,较为美观。 大清币齿;一般都是滚元边橄榄齿和直齿,不过直齿大清币据社会传说,有一种台湾铸造币,若真有的话,要注意分清。 带点宣三币齿;是所有银币齿中绝美精刻齿之一。 各类人头像纪念币齿;例如,袁世凯共和纪念币,飞龙币等等。这些币的齿均美观大方,多数收藏者一般未亲手玩过这些币,那么见到后怎么从边齿上鉴别真伪呢?我提请有意者多研究天津版九年精发齿,若掌握了此币齿的规律特征,就基本上有了识别上述币真伪的本领。 云南银币齿;大部分为滚元边橄榄齿,但云南三年大头齿,没有特殊变化。 贵州汽车币、竹枝币齿;与天津九年精发版齿接近。 四川银币齿;一般式滚元边直齿。突沿直齿,即将银元放平看,齿的上下还各有一圈小薄边,四川币多数齿的特征是薄而密等。 掌握了这些规律以后,认识真假币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起码的基础知识。 二、突破重点: 这个重点就是自己的收藏方案和收藏目标,计划收藏什么币、什么品种和版别,就在这些方面,有针对性的反复研究,重点突破,直至完全掌握为止。有人曾经问我,一,对于我所喜欢的币,我研究掌握了,但不一定能买到,同时看到一枚更喜欢的币,但没有研究这该怎么办?二,又有人说,我是长期在乡下搞收购的,今天根本没法设想会收到什么品种和版别,这该如何搞突破呢?回答是; 三、抓住要害: 边齿最大的要害是什么?它直接反映着银币金属分子的密度。真银币在压印前,经过数道工序的碾压、冲轧,将金属分子之间的气泡已基本排除,进而强

真假银元最靠谱的鉴定方法

真假银元如何鉴定?由于前段时间是中秋国庆双节,所有很多人都收到了不同的礼品。这不一位小编的老客户就在最近咨询了小编一个问题。这位客户在国庆节期间收到了一盒包装精美的银元,算是收藏礼品的一种,但不知道怎么辨别真假。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真假银元如何鉴定。 真假银元如何鉴定: 听声音 听声音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很多消费者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可能看到过以下镜头,就是电视剧中的演员会拿起银元吃一口气然后放到耳边听声音。很多人以为,这只是艺术加工,其实真实的生活也是这样的。因为凡是成色较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而成色不足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呈45度角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看外形 除了听声音以外,看真币也是辨别银元真假的一个主要方法。因为银元是通过适度的冲压,在银币的表面加工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而假银元,往往粗制滥造,纹饰深浅不一,边缘线条过于锋利粗糙等。 称重量 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银元的重量来判断银元的真假,因为同一品种、版本的银元的重量肯定是一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真银元做为古代的货币单位,在市场上流通时间长短有异,所以磨损程度也各不相同。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平均重量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定成色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观成色了。这一步比较的麻烦,不过相对来说最后的鉴定结果,也可

“袁大头”银币版别考略

“袁大头”银币版别考略 早在1999年,山东周传芳就对袁像嘉禾银币(简称“袁大头”,下同)版别进行过研究,很有见地,通俗易懂,并阐述了各版别的基本特征,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促进了“袁大头”版别的研究与收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收藏“袁大头”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版别,现予以介绍如下: 一、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 1.普通版。该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头像,上端为“中华民国三年”,背面为“壹圆”币值和嘉禾图案,周边为185道线(后铸有170道线),胸前周边设有暗记(即少一短线),边齿。多见。 2.鹰洋边。区别在于边形与墨西哥鹰洋的边形相同,俗称“鹰洋边”。该币为试铸币。罕见。 3.T字边。区别在于边形为“T”字边形,俗称“T字边”。该币为试铸币。罕见。 4.签字版。区别在于正面袁像的右侧有英文“L.Giorgt”字样。罕见。

5.开口贝。其主要特征为“圆”字贝开口,俗称“开口贝”。因袁像眼中有一极短直线,好似眼睛睁着,故也称“睁眼币”。胸前周边无暗记。其银币成色较低,嘉禾较粗糙(图1)。较多见。 6.甘肃加字版,图案与“开口贝”基本相同,主要特征是在袁像两侧镌上“甘肃”字样,俗称“甘肃加字版”(图2)。甚少见。 7.O版。主要区别在于“华”字为异书体,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俗称“O版”(图3)。少见。 8.三角版。主要区别在于银币背面“壹圆”二字笔画微肥,“圆”字中员上部像似一个三角形,俗称“三角版”(图4)。少见。 9.三角O版。图案与“三角版”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银币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俗称“三角。版”(图5)。少见。 10.断民版。主要区别在于“民”字中间一横不连笔,形成断笔,俗称“断民版”(图6)。少见。 11.勾点华。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书写的第二笔为勾点,背面嘉禾一禾叶芒带勾,俗称“勾点华”(图7)。少见。

熊氏银币鉴定法

熊氏银币鉴定法 作者:熊万晟 我从小就爱收集各种硬币,材质大多为镍、铜、铝和铁。自打读研后,腰包稍微鼓了点,便开始收集银币。由于眼力不行且经济条件不充裕,我当然不敢染指老银币,所购的均为网店销售的投资银币。 而网上的商品鱼龙混杂,一不小心,便会买到假银币,还被蒙在鼓里。但我却丝毫不用担心上当受骗,因为我有一个鉴定银币的妙招。 其方法为:首先用电子秤(精确到0.01g)测得银币质量m。然后将装有小半杯水,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置于电子秤上,并将两个一样高的玻璃杯紧贴于电子秤的左右两边,此时若塑料杯顶部高于或等于玻璃杯顶部,须用剪刀剪去塑料杯上部,使其顶部低于玻璃杯顶部。再将0.2mm左右的细铜丝的一端与方形筷子中部固定,另一端系住银币,提起筷子时银币与水平面夹角要在45度左右(避免银币将气泡压入水中)。最后将电子秤读数归零,通过筷子控制银币(像控制木偶一样),使其缓慢浸入水中,并将筷子两端架在两个玻璃杯上,用手按住筷子使其静止。当银币静止时,若其完全被水浸没,且不触碰到塑料杯,则电子秤读数即为测得的银币体积V。银币密度ρ的测定值即为m/V。由于投资银币纯度均为999,若10.44g/cm3<ρ<10.55g/cm3,则银币为真,否者为假。 某天正当我得意地用我的妙招鉴定新买来的银币时,老爸看见了,嘲笑道:“还是高材生呢,测比重就能鉴定银币的真假吗,别人若用两种比重分别比银大和小的金属按一定比例混合,使其比重刚好与银相同,你不就上当了吗?”我不服气地说:“通过观察色泽,然道还不能发现这种假币?”“那么,再在这种假币表面镀上一层银呢?”老爸笑着说。我被老爸的话说得毫无反驳的余地,确实,通过测定密度来鉴定银币的方法存在很大的漏洞。老爸见我哑口无言便趁机开始灌输他的教育经:“你现在还在读书,攒点钱不容易,别再把钱花在这些没用的东西上了,钱还是存在银行里比较保险。”我虽然表面上赞同,心里却想:“把钱存银行已经out了,我一定要找到一种精准鉴定银币的方法。” 我首先考虑化学鉴定法。其虽然很精准,但由于不能对银币造成损伤,其被我最先排除了。而生物鉴定法也只能想想,毕竟生物普遍不具备“透射”银的能力,唯一靠谱点的就是白蚁,其能吃银,但也会对银币造成损伤,稍不注意还可能使满屋的家具报销。因此我只能考虑物理鉴定法。 金属的物理性质多得如同漫天飞舞的鸟儿,我不能用“鸟枪法”去寻找,因此将其全部罗列出来,并逐一加以考虑不仅会事半功倍还会减少漏网之“鸟”。 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强度、熔点、汽化热、熔化热、沸点、硬度、延展性、溶解性、表面自由能、颜色、气味、逸出功、密度、电负性、热导率、比热容、晶面间距、热胀系数、磁导率、声速、弹性模量、音色和电导率。 对前八个物理性质的测定,因会损伤银币而被排除。测定银币的表面自由能、颜色、气味和逸出功无法探测其内部,因此也不再考虑了。接下来,密度鉴定法因存在漏洞而被舍弃。电负性、热导率、比热容、晶面间距、热胀系数、磁导率、声速和弹性模量的测定需用到专业设备,而学校的这些设备不能随便使用,去检测机构检测不仅麻烦,费用还很高,得不偿失。关于音色,其不仅与材质(金属成分和加工条件)有关,还与形状即硬币的直径和厚度有关。并且该通过辨别敲击银币发出的声音进行鉴定的方法仅仅是凭感觉,没有明确的计量指标,没有很

关于钱币的评级

关于钱币的评级~~~评级币 评级主要是第三方机构对于钱币的品相的评定,大家可以看到差一个等级的币,价格上相差很多倍。 评级币是一个趋势,尤其对于金银币来说,评级对于币也是有保护作用的,评级后被装入的密封盒子里充的是惰性气体,不会和币产生化学反应,密封盒子也是专业制造,也不会释放出对币有害的气体。而现在我们国家发行的钱币,虽然有原封的,但是还是对币会产生损害,原封里面的气体,还有原封以及塑料圆盒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并且原封并不能防潮。 硬币类的主要是NGC和PCGS两个机构,都是美国的评级机构。美国NGC 机构采用70级谢尔登评级,将钱币的品级分为:差(Poor)、一般(Fair)、较好(AbouT Good)、良好(Good)、非常好(Very Good)、精美(Fine)、非常精美(Very Fine)、极其精美(Extremely Fine)、介于流通与流通间(About Uncirculated)、未流通(Uncirculated),10个等级。并且将10个等级再划分为1至70个不同的数字等级。纸币也有评级机构评级,以后再说。 是指经鉴定评级后的钱币若被认定为赝品,该机构将按钱币的市场价格进行全额回购的一种担保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钱币机构及个人可能出现的钱币投资和收藏的风险;有效防止了赝品、假冒品的传播。 对于评级的严格程度PCGS>NGC.就是说PCGS评级69的东西可能在NGC会被评为70。 NGC的币相对来说却有很大的优势,NGC评过等级的币在它的官方网站上都有相对应的照片。这个对于鉴别真假评级币来说很重要。 大家可能见到的PCGS评级币比较多,但很多都是假的,不是币假,不是盒子假,而是评级的分数是假的,币商为了赚钱,将好的评级币送去评级,拿回来后,将币取出,盒子里放入差的币,卖出好币的价钱。NGC独有的照片存档在这个时候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银元这样的基本特征很明显的钱币,假币上的锈的方位和颜色是完全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的,现代钱币仔细分辨也是可以鉴别的。 但是送去评级也是有风险的:来回路上钱币的丢失;钱币评级时对于钱币的损伤,尤其是对于现代银币的损伤,这个是很致命的。镜面的擦伤、被污染空气损伤等等。所以我推荐大家买NGC的评级币的时候尽量买老评的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