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金融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金融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金融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摘要: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了世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使金融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凸显。文章探讨了金融业跨国投资的理论依据,并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美国的实践为主验证了金融业跨国投资也符合邓宁的这一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同时,分析总结了金融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

关键词:金融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效应

197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银行的迅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以银行、证券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了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为它们在母国扩展国际业务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且为它们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机会。金融机构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体系稳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随着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银行、保险和证券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逐渐明显,考虑到金融业在一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因此,有必要将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等领域的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纳入研究视野。

一、金融业跨国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金融机构的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跨国公司的一种特殊形态,适应于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的需要、其母国和潜在东道国政策、制度的变化,为实现其整体战略而从事跨国投资经营。

金融业跨国投资一般也是出于节约成本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追逐更多的利润;同时还有为客户跨国经营服务、减少市场不完全的影响和对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寡占反应等动机。

对外投资最具说服力的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1981)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Paradigm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认为一国企业能跨国投资经营的关键,在于所有权优势(OwnershipAdvantages)、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Advantages)和区位优势(LocationAdvantages)三种优势的综合作用。这一理论现已成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并被誉为一个广泛接受的国际生产模式(裴长洪,1995)。其中所有权优势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拥有的某些无形资产,特别是专利、专有技术和其他知识产权。内部化优势主要是指拥有无形资产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使用内部化的能力。区位优势是指潜在的东道国存在着阻碍出口而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使用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前者如关税和非贸易壁垒,后者如劳动成本、吸引外资的政策等)。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内部化优势是动力,而区位优势则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

金融机构也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其跨国投资经营也符合这一理论。跨国金融机构的所有权优势与不完全的市场相联系,包括商标或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企业组织优势、管理与创新优势等产权或无形资产优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归纳而言:经济全球化是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的管制,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趋同。经济全球化以全球作为整体。 全球化、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 ?经济自由化:政府放松或取消对要素及产品流动的管制,实现要素和产品配置的市 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全球化又进一步促进经济自由化。 ?一体化Integration:一定区域或世界范围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协议等形式将各 国经济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和依赖。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尤为突出。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资源配置以本国为主,同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国际化的概念常针对微观企业。 ?跨国化: ?经济全球化:最能反映当今世界经济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六个主要表现: 生产活动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演变为世界性的分工。 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变化: 1.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 a)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 分工; b)从沿着产品界限进行的分工发展到沿着生产要素界限进行的分工; c)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部门分工发展。 2.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在变化,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由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 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经济集团成员内部的分工发展,出现“协议性分工”。 3.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GA TT/WTO)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大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1990-1995年,世界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率为1%。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上升。 ●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多样化。 ●发达国家同类货物相互交换增加,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一般既是某类商品的主要出口 国,也是该类产品的主要进口国。 ●国际贸易趋同化:普遍使用电子化贸易手段;共同认可ISO系列标准;贸易合同标准 化。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正式确立了多边贸易体制。 ●各国金融日益融合: ?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银行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进 行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FDI增长迅速。 ?地区性经济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欧盟统一大市场建立后,银行、证券公司和 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可在欧盟内经营不受国界限制的保险和投资业务。 ?金融市场扩大。90年代末,外汇交易量已是世界贸易额的60倍以上,全球外汇日 交易额超过1.2万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各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综合反映。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动力和物资基础。 ●新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新市场和新的商业机会。为了争夺新市场,各国的企业必须突破 国界,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调整战略,以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如同19世纪末的铁路,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 和交易成本,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全球性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 国际金融深化和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制度环境日益宽松; ●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

浅析国际融资风险

跨国公司国际融资风险简析

跨国公司国际融资风险简析 摘要: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国际资本流动的迅速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近些年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最为重要的力量。若要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就要进行对外扩张,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由于跨国公司的融资活动很多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会遇到较国内融资更为复杂的环境存在更高的风险。因此,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的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字:跨国公司国际融资融资风险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risk of affairs Abstract The 20th century the 1990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rpor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To further develop and to go before the external, will need sufficient fund to suppor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activities are very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

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2.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化经营网络和价值增链条之中 跨国公司新增的投资主要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等。跨国公司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对产业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以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中国海外成功案例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直接环境的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中国在今后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在经济危机中海外投资的直接环境华为海外收购失败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2007年上半年,以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的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的股市动荡,楼市走低,大批的投资银行、保险等公司倒闭,随即波及到全球,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等,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 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加深,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影响。中国在近三年中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2010年1月6日,兖州煤业出资32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Felix)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2月24日,鞍钢集团投资亿澳元(约合亿美元)从澳大利亚金必达(Gindalbie)矿业公司手中拿到了卡拉拉(Karara)磁铁矿的终生开采权。 2010年2月26日,武钢集团出资约4亿美元认购巴西MMX公司约的股份并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3月12日斥资6846万美元收购利比里亚一处铁矿石项目60%的股权。 2010年3月13日,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BEH)50%的股份;当月,中海油还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买入澳大利亚昆士兰LNG项目;前一个月,中海油以25亿美元收购英国塔洛石油乌干达油田股份。 2010年3月22日,中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宣布以3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生产商箭牌(Arrow)能源公司。 2010年3月25日,华东有色以亿美元收购伯迈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朱庇特(Jupiter)项目100%的产权。中铝集团2007年收购印度同业公司,获得储量达到1200万吨铜的世界级大铜矿;2008年,收购力拓英国公司52%的股权,成为力拓英国公司单一最大股东;2010年3月,以亿美元和力拓再次合作,联合开发几内亚世界级的铁矿山。 2010年3月26日,完美时空斥资约2100万美元收购日本网络游戏运营商C&CMedia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2010年4月22日,国内最大的民营软件外包企业博彦科技集团全资收购了

跨国公司与投资投资复习大纲201012

《跨国公司与投资》复习大纲2010-12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架构: 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 基本要求:本部分要求掌握国际投资的定义、分类等基本知识点 要点: 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区别。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基本概念: 三优势范式 (即OIL 理论) 要点: 1.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内、国际 市场的不完全性 是垄断优势的根源。 (2)企业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根本原因。 (3)正是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企业才能在海外生产中拥有和维持垄断优势。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必须为占领国外市场而而到国外投资。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即产生(创新)、成熟、标准化的一个必然结果。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在产品的成熟阶段(在其他较发达国家)和标准化阶段(在发展中国家)。 3.比较优势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转移到别的国家,而这些产业正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产的部门。这是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核心。 边际产业也是东道国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4.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若将厂商所拥有的“中间产品”,包括技术、信息、管理和行销知识等,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于是将这种“中间产品”置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下,由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只要内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就会进行内部化。 当内部化过程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便产生了。因此,出于内部化的动机,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与其他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属于一般理论,较好地揭示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5.能够运用国际生产折衷论(OIL理论)来分析实际案例或实际问题。 OIL理论基本观点: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由所有权优势(O )、内部化优势(I )、区位优势(L )这三个因素综合决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其中,内部化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或所有权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也就是将先进技术等通过建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都是FDI)途径保留在企业内部而带来的优势。能否形成内部化优势取决于内部化的动力和意愿以及实现条件(参见斯尼公司投资上海案例答案以及孟国投资环境案例答案) 6.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其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第一,经济发展阶段;第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邓宁区分了4个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 400美元以下。人均GDP在400-2500 美元之间;人均GDP在2500-4750美元之间;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上,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GDP 成正比关系。 7.理解小规模技术理论的主要内容。 8.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在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

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差异分析

摘要: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历来是研究的热点,经验证明:企业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具有內在的逻辑联系,二者之间存在共生和互动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各个国家的融资模式,从公司治理的多个角度分析国际间不同融资模式下公司治理状况,并提出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关键词:融资结构公司治理 一、企业融资模式和公司治理的相互作用 企业融资不仅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而且反映了公司相关利益者的相互作用。通过融资结构一公司治理这个链条,使得资金形成、运营、分配中形成循环过程,形成合理的所有权权安排。 (一)企业融资方式对公司治理的基础性影响 此方式对公司治理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融资模式对公司治理产权配置的影响。公司治理本质是一个合同,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制度安排。而融资结构不仅是融资契约的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某种制衡机制的配置问题。作为融资契约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具有不同的企业所有权的配置特征,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股本和债券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是控制和治理(Williamnson,1988),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融资结构决定公司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不同时期的治理机制,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当企业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债务时,债务人可以通过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再建的方式介入企业经营,取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并将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转移到自己手中。企业不同融资契约的选择就是企业不同治理机制的选择,融资决策就是通过确定企业最合适的融资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约束代理人行为。正如哈特(Hart,1995)所指出的给予与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的问题是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债权人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只求自己目标的能力。 (2)企业融资方式决定控制权的转移。企业在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时,就决定了其控制权在出资人之间转移的顺序和时间。在公司持续经营过程中,股权出资者可以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股东的控制和干预方式会因为股权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股权比较集中且投资一方是大股东,则可以通过“用手投票”进行控制;另一方则通过“用脚投票”来反映对企业经营者行为和重大决策的控制。当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无力支付本息时,债权出资者或贷款银行才能行使对企业的控制权,即企业控制权只有在破产时才由股东向债权人转移。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通常是通过法律规范的破产程序来进行。因此,企业对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就决定了其破产的概率。而对于对企业破产清算的控制方式选择,一般股票投资者愿意选择重组,而债权人喜欢选择清算。 (二)融资结构对治理方式的影响 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机制不仅体现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本身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上,更重要的是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之间的结构比例,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的转移,进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更重大的改变。 (1)股权融资在公司治理的作用。股权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是股权在企业治理作用中的两种机制,分别通过董事会控制和股票市场发挥作用。董事会控制是公司的财产所有者通过拥有股权在股东大会上行使选举权和表决权的一种直接约束。股东选举董事会作为其利益代表,由董事会来监督高层经理人员,批准重大决定,发挥对经营者的监控作用。股票市场控制是指股票所有者通过股票市场买卖股票来评价企业内部人表现,是对企业经理人员行为的一种间接约束。当公司股票在市场上被大量抛售,不仅给公司经营者带来极大的市场压力,同时也为敌意收购创造条件,这种兼并和收购方式成为发达资本市场外部治理的重要机制。以上董事会监管,退出和接管机制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治理体系。但必须指出的是,股权融资的分布状况(集中还是分散)对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股权融资中若股权集中多采用内部控制机制,采取用手投票的方式进行监督。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股权相对集中,就可以提高股东的监控能力,因而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长(Shleifer,1997)。然而大股东的监督会损害其他利害关系者的利益,产生(创业经营者)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当企业拥有较多的现金流量时这种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就更加严重(Jensen,1976)。若股权相对分散,部分理性的股东会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新趋势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同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随之取得了长足发展。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在短短的几年内,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对华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为我国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我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战略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拟对跨国公司的投资新趋势、对华投资战略的演变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趋势 从1868年第一家跨国公司诞生至今,跨国公司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步发展(19世纪中叶~1913年)、低谷(1914~1938年)、英、美两强并存(1939年至七十年代末)、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群雄并起(九十年代初至今)这五个时期。经过战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大发展,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一)跨国公司的并购浪潮盛行不衰。并购一直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方式,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并购取代创建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跨国公司热衷于采用并购方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有以下三点: 1、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推波助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相互之间依存程度也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广泛和深入发展、许多国家对自由贸易大开绿灯、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有力地促进了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需要通过并购来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扩大生产和经济规模,大公司向巨型公司方向发展,巨型公司向超巨型公司方向发展。 3、政府积极推动。政府意识到扩大企业规模对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增强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性,因而制定了加紧扶持垄断企业、逐步放宽对企业兼并的限制政策,为企业规模的扩大铺平了道路。 (二)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加强。战略联盟是一种非资本参与型国际经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1投资努力加强 根据对外经贸合作部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月到12月,中国外资总额为692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0.43%;实际利用外国资本46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14.90%。2002年1月到12月,外资总额为439.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31.47%;实际利用外资245.7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8.69%。到2002年6月末,外资总额为789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 1.2投资项目系统化 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服务”趋势加强。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强在制造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研发,售后服务,把一般制造业,制造业装配线转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变成了跨国公司制造业发展的首选地。 1.2.1继续投资制造业 在中国加入WTO后,给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跨国公司已经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他们已经作出调整,和投资计划一致。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并建立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制造公司。中国制造公司已经在许多消费型生产领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关于这些领域,跨国公司没有再投资和建立新的工厂,而只是向某些制造产业项目进行采购。 1.2.2投资产品服务产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逐渐进入中国服务业领域。包括银行金融产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包括批发、零售、外贸、分销的物流产业还包括法律咨询产业、会计、管理、公共关系等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跨国公司正在促进它在中国的公司投资到当地的总部。一些公司把中国的总部作为亚太总部。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操作中心。在当地总部之下,也经常有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媒介中心等等。 1.3投资区域集中化 自从2005年,跨国公司已经增加投资到渤海经济圈,把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扬子江经济圈,把上海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把香港作为中心。到2005年,85.96%外资分布在东部地区,8.78%分布在中部地区,5.26%分布在西部地区。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增加中西地区的投资,而是依然把东部地区作为投资的关键地点,并且有扩大在东部投资的趋势。 1.4投资方式多元化 1.4.1根据UNCTAD’S的统计数据,跨国并购在中国可能10亿到20亿美元。中国每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大约300到400亿美元,将近5%是跨国并购,其他大部分是新建项目投资。同时,在中国出现一些非典型并购。当建立合资,许多持有现金和技术的外国商人被估计为股本,获得中国企业的已经存在的股本。对于中国方面,这也是合并和收购的一种形式。例如:美国福特电机公司用4千万美元采购中国江陵汽车公司80%B股,因此导致江陵汽车20%的资本股变为江陵汽车重要股份。 1.4.2从合资到独资 独资趋势不是跨国公司最近的新趋势。自从1997年以来,中国的外资企业数多于合资企业数量,从2000年开始,外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合资企业。,从发展趋势可见,独资企业越来越超过合资企业。例如,中国外资额为1 5643,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的外商合资8894,合同外资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数是合资企业项目数的2倍。 1.4.3从单个投资单个项目到投资产业链 大型跨国投资不是单独在中国,而是完整的产业链投资。跨国公司能驾驭完整的产业链投资到一起,或者在中国建立必要完整的系统,它能获得在中国竞争的主动权。Nokia是一个在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2009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FDI以其强大的资本存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外部效应,这种资本存在由于其规模巨大,对东道国的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外在的影响,因此,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有其必要性。 FDI外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又加剧了国民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FDI带来了总就业量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的就业的挤出。FDI对其他方面,如环境、对外经济关系的负面影响,更是日益严重。因此,目前我国已为利用FDI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并且FDI已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用外资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新形势,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跨国公司及其FDI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把促进中国本土企业、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实现中国的自立发展作为引进外资的战略目标。为此,从对外的引资政策和国内的配套政策做出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国外直接投资,产业安全,外部效应,引资政策

The Status Atation, Impact of Factors and Trend Analysis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FDI-induced externalitie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ies and takes China as a case study.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studying the impact of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mere capital existence of magnitude can also cause immense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macro economy, which make it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FDI externalities on domestic macro economy. Consider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DI trends, the article conclude that the role and status of FDI in China’s economy should be reexamined and China should set up new FDI strategy focusing on fostering local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the associated polic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article. 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Industry safe, Externalities, FDI strategy

第九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九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主要是指发达国家私人垄断企业,以本国(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东道国)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不是法人)和子公司(法人),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应具有的三要素: 1、跨国公司须是一个工商企业。 2、企业需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有共同的政策。 3、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同时分担责任。 英荷壳牌石油。 (二)、特征 1、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2、实行全球战略。 3、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4、经营多样化。 垂直一体化:发展水平不相同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水平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同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混合一体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输出是跨国公司形成的物资基础

跨国公司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战后,美国在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商均居世界首位. 聯合國貿發會議公布世界跨國公司百強排名 新華社日內瓦10月3日電(記者嚴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3日在這里發表《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公布了以海 外資產計算的1998年世界跨國公司百強排名,美國通用電 氣公司名列第一,海外資產1286億美元。 排名第二至第十位的依次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英荷皇家殼牌公司、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日本丰 田汽車公司、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英國石油-阿莫科公司、 德國奔馳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 報告說,這100家全球最大的非金融性跨國公司擁有的海外資產超過2萬億美元,海外員工600萬人,已經成為全球 生產的的重要動力,其中90家公司總部設在歐盟、美國和日 本等三地,其經營活動主要分布在汽車、石油、電器等領域, 公用事業和電信領域的大型跨國公司數目也在逐漸增加。 據貿發會議統計,全球目前有近63000家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70萬家,它們的經營活動已經擴展到世界所有國家

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方案

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上升,跨国公司作为直接投资的载体也开始活跃起来。投资者谋取利润,运作地国家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均衡,带来了新一轮的投资方向——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跨国经营也就成为了各国企业常用的投资经营方式。如何面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冲突是影响跨国企业管理效果和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文化冲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即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主要由所在国当地人员担任。近一二十年间,虽然各国在跨国经营的人事战略上各有特点,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跨国公司可供选择的诸如人才母国化、人才国际化等人事战略中,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学者的调查表明,44家美国跨国公司中有43家都雇用了当地人员作为高级管理者。 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200家来华投资。为了适应中国的独特的经营环境,跨国公司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本土化经营战略,而人才本土化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人才本土化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受聘管理生产经营业务,他们深谙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很好的与下属沟通和合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这些中方人员往往受过较多的西方教育,对西方的行为方式、管理方法等有深刻的了解,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外方上司的管理思想。因此,管理人员本土化对于化解文化冲突、促进有效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的总经理指出,“外资企业中,管理人员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它越来越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当然,本土化经营也有明显的弱点。在管理沟通方面,怎样理解总部的策略并能在本地实施,刚开始时从国外派来的经理在这方面更有优势,更能理解总部的意图。这也是最初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起用外国经理的原因。东方人和西方人在管理文化上确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对事不对人,无论什么事先问事情对不对,然后才论及人。事情不对,无论你是什么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而中国人则相反,面对问题时潜意识上会先看这件事是谁干的,如果是某些特定的人干的,即使事情有问题,也会因情面在前,而影响了对事情的处理。中国人就人论事的方法无法适应跨国公司的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的管理非常重视文件化、数

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我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 ——奇瑞成功案例分析 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一片黯然。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汽车12.1万辆,价值17.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60.4%和54.7%。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下降了73%。几大主要的汽车出口市场非洲、东盟、俄罗斯、乌克兰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下降幅度更是高达96.2%和95.3%。汽车出口市场的这个节点被诸多中国汽车企业家称为“危”“机”并存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出口急剧减少。但海外投资却日渐增加。中国车企海外扩张举动表明:自主品牌已经从对外贸易进入到资本输出的阶段。在众多中国车企中,奇瑞的海外扩张举动无疑是最成功的,而奇瑞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坚持技术创新。奇瑞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开展深度化、广泛化的国际合作。大幅度降低了整车制造和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一、奇瑞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 奇瑞汽车是国内少数在创业生产周期进入国际创业阶段的企业之一,在短短几年内,奇瑞完成了它的国际化创业过程,从出口开始,然后海外建厂,此后开始走国际化路线。奇瑞开始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东地区。2001年10月意外接到了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定单,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轿车零出口的记录。之后奇瑞汽车开始出口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埃及,孟加拉,古巴,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2003年,在伊朗合作建立了一个CKD整车厂。2004年初,古巴购买了奇瑞汽车作为古巴的国务院用车,随后,古巴的政府企业副总裁又带来了1100台轿车的订单。2004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的方式将10000辆QQ运抵东盟市场,扩大了奇瑞在当地的影响力。在2005年奇瑞还进入了马来西亚的市场。同年它实现了出口西方的梦想,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秘密签约,向美国市场出口汽车,但在合资厂商仍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而且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坚固的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奇瑞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对外不断加大了在海外建厂的力度。

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来自2008年9月2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 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8000亿美元,存量15万亿美元,跨国公司海外机构达到79万家,吸纳就业人数8200万,销售额31万亿美元。 一、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跨国公司的历史悠久,如果把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看作跨国公司的先驱的话,那么从1600年起,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关于跨国公司的概念,最早是在1960年4月由里恩索尔在卡奈基工业学院创立10周年纪念会上第一次提出的。随后,在西方国家的报刊上经常出现多国公司、宇宙公司、国际公司等,直到1974年,由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作出决定,统一使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关于它的含义,各个国家分别从结构标准、营业实绩标准、行为标准等标准和尺度出发,给跨国公司下了多个定义,互不统一。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United Nations Code of Conduct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对跨国公司做了如下定义:“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是指发达国家的私营垄断企业,它们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2.要素。 (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经营领域如何。 (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的对策和共同的战略。 (3)各构成实体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形成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二)跨国公司的特征 跨国公司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从事国际化经营。如通用汽车、福特、富士宝洁等大型综合性跨国公司 2.重视研究与开发。 3.实行全球战略和集中管理 (跨国经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 4.公司部实现“一体化” 5.生产专业化和产品多样化并行 6.股权关系复杂 (三)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 析报告

2004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各不相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较大。我国在此期间,积极跟随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稳步推进改革。以下就2004年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特点 1、我国的“双顺差” 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 ①、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幅度较大。 2、储备资产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趋于平缓。

3、2004—2013年的10年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差额从贷方向借方转移,并于2009年由贷方变成了借方,达到-414亿美元,此后还不断变化,但一直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优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从而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因此,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 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可能。 1985年9月“广场会议”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上升,由此造成除美国以外各国净出口的下降或增长势头减弱。为了抵消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广场会议”后各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国内需求。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低利率以及美元资产的贬值使得逐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 (3)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4)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4)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7) 参考文献 (9)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跨国公司融资方式探析

跨国公司融资方式探析 一、境内融资方式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信贷须通过银行内部审批,优点是融资简便,缺点是受国家金融调控和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融资成本较其他融资方式较高。 2.发行公司债券: 发行公司债券需中国证监会审批,涉及项目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审批,涉及国有企业担保的还需国资委审批。投资方多为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进行评级、审计、法律方面的工作,程序较复杂,监管较严格,受公司净资产40%的限制。但融资金额高,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为公司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避股权分散与摊薄收益风险。 3.发行股票: 发行或增发股票需要中国证监会审批,受政策影响较大。跨国公司进行股票融资与本国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投资多样化可以很好的分散投资的风险,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内资本市场就是融资多样化的重要途径,能够通过不同市场间较低的收益系数降低投资风险。跨国公司的存在可以使得投资者方便的进行国际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4.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 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必须依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的条件与程序,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和交易,是公司进行短期和长期资金筹措的简便融资方式。该融资方

式较为灵活,审批也较为简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注册额度累计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80%,分项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公司融资额度需求。 二、境外融资途径 跨国公司的经营是着眼于全球的,这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筹集和配置,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活动,开拓市场,以实现筹资成本最低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所以跨国公司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会涉及众多国家和多种货币。因此,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国际融资活动是跨国公司融资的主要和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国际融资活动泛指在国际金融。 1.境外融资应考虑的问题 我国跨国公司在境外融资,按照国家外汇局的有关规定,不论融资资金是人民币还是外币,都是不能未经批准调入境内使用的。在境外融资时,必须慎重选择中介机构以及发行国家,货币的选择和外汇汇率的变动也是必须考虑的。当境外子公司某种外币收入较为稳定且可预见时,可以依照这种外币的收入规模以及外汇风险程度进行该币种融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收入币种与债务币种不匹配而产生的汇率风险。虽然也可以通过锁定远期外汇汇率来规避外汇变动出现的风险,但会增加融资成本。 2.具体境外融资方式 境外资金市场上,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有着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主要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