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

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

沈锡臣,陈怀楚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100084)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如何规范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

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了高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体系结构,分别论述了基础设

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等

方面的指标,并重点分析了管理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的组成及编制原则。研究

表明,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已经具备自身的体系结构,它的建立和实施对于高等

学校(或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具有高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应不断地丰富和完

善这些标准规范。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 391

中国高校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为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整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原有的信息标准都不能适应今天的需求。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学校各部门迫切需要进行信息的共享与交换,面对众多的应用系统及成千上万的信息,如何统一、科学、规范地分类和描述信息,使信息能有序流通、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和制订的目的在于满足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建立信息化标准的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1 体系结构

信息化标准覆盖面很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认识到,信息标准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结构化的。考查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和URP(大学资源计划)的建设状况,提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含信息的应用规范)、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等几个大的方面,其结构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结构

收稿日期:2002-06-20

作者简介:沈锡臣(1945-),男(汉),山东。E-mail: ccsxc@https://www.360docs.net/doc/f319218803.html,

2 基础设施规范

高校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其它设备等)、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应用平台等)和网络基础设施与服务。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也是日新月异。目前,硬件、软件管理规范不可能定出具体、详细的条目。但规划、选购硬软件决不可掉以轻心,不仅要看同类设备的性能价格比,还要看该产品是否可满足大学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否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是否有发展前途。在一个学校(企业)中,从硬件(如服务器、网络设备)到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均应有一种(或两种)主流产品作为推荐标准,不宜成为万国产品博览会。如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市场上产品现在有大大小小十几种,在一个学校中应该选用一种能够满足分布式计算需要的数据库系统作为主要平台。如果不加控制地引进势必造成混乱,使数据交换、共享更为困难,自找麻烦。

制订基础设施规范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其功能指标能是否满足校园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否适合网络计算、稳

定性、安全性等);

2)其基本性能否满足今后若干年的需求(速度、容量等);

3)是否符合ISO 标准;是否是主流产品或者与其他主流产品兼容;产品的技术

支持和服务质量;

4)是否代表新的发展方向。

3 应用系统规范

应用系统软件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效益、效率的提高。无论是购买还是自行研制,应用软件应具有以下性能指标:

1) 适应科学的管理体制,代表先进的发展方向;

2) 数据设计符合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

3) 功能齐全,满足需求;

4)与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接口;提供应用访问接口;符合一定的应用管理规

范,能够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

5) 通用性、扩展性,易操作;

6)信息安全性能;

7) 技术文档齐全规范(源程序、技术文件)。

这里不能忽视的是要适应科学的管理体制,尤其是管理软件首先要能满足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教学管理软件为例,学分制、集中式教学管理显然能较好地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教学设施)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采用了不科学的管理体制,投入巨额资金购买或开发的系统就可能无法使用或寿命短暂。

4 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

4.1 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有新的拓展。

图2所示是高校信息标准中一种模式的结构图。按学校的特点可分多个信息标准集。信息标准集下分信息子集(如本科生教学管理信息标准集下分基本子集和教务子集),信息子集下分信息类,信息类是相关信息项的集合(如基本子集中的学籍类)。信

息标准集中最基本描述的是信息项(数据字段)的属性(字段名,类型,宽度等)。这里明确指明信息项名称和增加“关键信息项”等的说明,为数据关联提供必要条件,这对使用者来说十分必要的。

图2 管理信息标准的结构

信息标准集的层次如图3所示。由图3中可以看出,这里增加了应用规范和用户角色表。

图3 信息标准的层次结构

4.2 应用规范

目前各类信息系统几乎都在校园网环境下运行,规范它们的数据应用属性才能促进资源共享,使信息能有序流通。应用规范指明信息类的如下条目的要求:

●信息来源——信息的提供者也就是信息的维护者,划定保证数据准确性的责任;

●更新周期——没有一成不变的信息,只有定期更新的数据才是准确、实用的,

因此信息必须有更新周期,按信息类的特点可将更新周期定位:实时、日、周、月、季度、半年(学期)、年(学年)等;

●有效期——从信息档案的角度来看,很多信息是长久有效的。这里的有效期是

指校园网上当前运行系统的信息;

●访问角色——校园网上应用系统的用户成千上万,从校长到学生用户,他们因

访问权限各异而赋予角色不同。因此,必须规范信息的访问权限、使用范围。

为此制定全校用户角色表是十分必要的,访问角色从用户角色表中选取。

●数据关联——指明相关信息类之间的关系,如通过某关键字与某信息类关联;

●应用说明——指明该信息类的应用注意事项。

应用规范为系统开发、运行提供了数据使用规范。

4.3 用户角色表

应用规范中访问角色选自用户角色表,用户角色表是将校长到教师、学生的各类用户进行规范定义。用户角色表不仅适用于应用规范中的访问角色,而且在建立学校门户网站进行统一身份认证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制定好用户角色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如下是信息标准及其应用规范的示例。—————————————————————————————————————B 本科生教学管理信息集

BJ 基本子集

BJ01 本科生招生类

-------------------------------------------------------------------------------------------------------

编号信息项名中文含义类型宽度说明

-------------------------------------------------------------------------------------------------------

BJ0101 BH 编号字符型 5 学校内部编号,关键信息项

BJ0102 KSH 考生号字符型30

BJ0103 XM 姓名字符型20

……………

--------------------------------------------------------------------------------------------------------

[应用规范]

数据来源:招生办公室

更新周期:年

有效期:4年

访问角色:教学副校长,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学籍科科长

(院)系教学副主任(本系数据)

(院)系业务办主任(本系数据)

学生(本人数据)

数据关联:供给“BJ02 本科生学籍类”做基本信息,通过关键字段“BJ0101,BH,编号”与其关联应用说明:

4.4 代码表

代码表是规范信息项的填写内容,为应用系统便于数据录入和查询统计而设计的。

代码制订原则:

1)应优先使用国家标准代码;

2)首先制订好学校管理的重点代码,如系所号、教工号、学号、课程号、专业号等;

3)统一制订其它方面的通用代码表。

5 用户规范

以上所说的是系统建设方面的规范,而系统的用户素质是影响应用水平和效益的最终制约因素。因此,用户素质的提高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这里对用户提出以下规

范要求。

1)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学校要对教职工定期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才能上岗;

2)积极参加新系统的培训学习,熟练掌握应用系统的功能操作;

3)建立全校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及时维护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交换的可靠性,确保信息资源共享;

4)加强规章制度教育与学习,提高系统安全、信息保密意识。

6 信息化管理规程

信息化管理规程是指学校在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应遵守的管理规范,使信息化建设和运行进入统一管理的新局面。制订学校信息化管理规程,要重点反映学校在建设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中的政策、指导方针。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新建应用系统要有报批制度,只有符合标准规范的系统才能开发实施;对已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系统要有计划地改造为符合标准规范的系统;

2)对于未报批的新建系统学校将不予支持(资金、技术),今后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造成的问题自己负责;

3)新系统验收或鉴定要有学校有关部门参加,对不符合标准规范的系统不能通过。

4)应用系统的运行后台需要建立严格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操作制度,并建立具备一定资质的技术保障和管理队伍;

5)应用系统的运行前台需要建立培训、考核及使用规范,保证用户能够有效、准确的使用信息系统。

7 小结

如果把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用户分别比作“路、车、货、人”的话,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路、车、货、人”的标准与规范,而信息化管理规程则是适用于“路、车、货、人”的基本“交通规则”。这些标准和规范所描述的对象都是信息系统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而且这些标准和规范已经具备自身的体系结构,它的建立和实施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企业的整体化信息化建设具有高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时,这些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学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这些标准规范会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ZHANG Haifan.Software Engineering Guide [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8.(in Chinese)

[2]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XUE Huache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4.(in Chinese)

[3] 樊晨晨.高等学校管理基本信息集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FAN Chenchen. Management Basic Information for College [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95. (in Chinese)

[4] 王忠烈,沈培华,郭新立.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管理基本信息集 [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1996.

WANG Zhonglie, SHEN Peihua, GUO Xinli,et al.Graduate S tudent’s Management Basic

Information for College and Academe [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6.(in Chinese)

[5] 陈怀楚,王映雪,沈培华,等.大学资源计划(URP)建设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增1:21-26.

CHEN Huaichu, WANG Yingxue,SHEN Peihua,et al. Reserch of 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 construct[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 management,2002,A1:21-26.(in Chinese)

[6] 蒋东兴,陈怀楚,沈培华,等.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发展与规划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增1:14-20.

JIANG Dongxing, CHEN Huaichu, SHEN Peihua,et al. Devolpment and programing of digitize campus in Tsinghua University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 management,2002,A1:14-20.(in Chinese)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如何规范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了高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体系结构,分别论述了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等方面的指标,并重点分析了管理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的组成及编制原则。研究表明,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已经具备自身的体系结构,它的建立和实施对于高等学校(或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具有高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应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些标准规范。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结构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 and specification in university

SHEN Xichen, CHEN Huaichu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building of universitys’information system is a large systems engineering, how to standardize it is a key task.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s’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 discusses the infrastructure specification, the application system specification, the information standard and the user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and analyzing emphatically the composition and compiling rules of the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 and the user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 has come into being, its implementation will have highly promoting function to th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building, and so it should be enriched and developed all the while.

Keywords: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pecification; architecture

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6.信息标准规范建设 6.1信息标准建设目的 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建立全校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阶段,目标是实现整个学校的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及工作协同。因此,如何将众多应用系统中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定义和分类,使信息有序流通、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及权威性、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此外,高等学校间共建共享应用系统、共同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使制定统一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成为必要和可能。 信息标准是整个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确保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6.2信息标准的编制原则 数据共享中心的建设就是要规范全校信息的管理,并建立《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管理文件,该信息标准管理文件应符合如下的编制思路: ?涉及到国际、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要采用已颁布的标准。 ?涉及到已颁布的高等学校部分管理信息标准,《学校信息标准

及规范》在相关内容上尽量及已颁布的标准保持一致。 ?涉及到关于学校信息管理已经颁布执行的标准,要采用学校已颁布的执行标准。 ?《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是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行业、学校的需要进行不断维护。 ?在《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颁布执行后,后上的信息化系统需要符合该标准;已存在的信息化系统则可以根据映射功能和信息标准做对应,条件允许的话向《学校信息标准及规范》靠拢。 图:学校信息化标准构成 6.3代码设计原则 ?唯一性 代码是描述对象基本属性的标识。有的编码对象可能有多个不同名称(例如校内单位可有单位名称、单位号、单位简称、英文缩写等),可以按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分类描述,但在一个分类编码中,每一个对象应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唯一标识一个编码对象。 ?稳定性 代码的编制要有稳定性,应避免含有易变元素的干扰,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实践正文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标是推进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标准与实践是重要的保证,本文将围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实践展开探讨。 二、教育信息化的标准 1. 标准体系 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它是由标准、规范、指南和技术文件等构成的一套体系,包括硬件标准、软件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 2. 标准制定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制定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标准制定需要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采取高效、合理、公正、科学的方法,由专业人员参与制定和审查,确保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 标准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应用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在 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标准进行落实和监督,确保标准的贯彻,推 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教育信息化的实践 1. 教育信息化与课程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实践需要与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教师要结合教 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和质量。课程建设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多方面考虑,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2. 教育信息化与学生管理 教育信息化的实践需要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学生管理需要提高 效率和科学性,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学生信息化管理可以从学生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应用等方 面进行,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目标。 3. 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实践需要与师资培养相结合。教师是教育信息化 的重要推动者,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教育能力。教师的培训和发展需要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

高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 沈锡臣,陈怀楚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100084)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如何规范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 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了高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体系结构,分别论述了基础设 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等 方面的指标,并重点分析了管理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的组成及编制原则。研究 表明,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已经具备自身的体系结构,它的建立和实施对于高等 学校(或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具有高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应不断地丰富和完 善这些标准规范。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 391 中国高校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为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整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原有的信息标准都不能适应今天的需求。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学校各部门迫切需要进行信息的共享与交换,面对众多的应用系统及成千上万的信息,如何统一、科学、规范地分类和描述信息,使信息能有序流通、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和制订的目的在于满足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建立信息化标准的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1 体系结构 信息化标准覆盖面很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认识到,信息标准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结构化的。考查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和URP(大学资源计划)的建设状况,提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含信息的应用规范)、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等几个大的方面,其结构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结构 收稿日期:2002-06-20

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及建设标准。

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及建设标准 一、建设目标与规划 1. 建设目标 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信息化校园环境,提升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促进高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2. 建设规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全面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设施、数据中心、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推广在线课程,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3)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评估:构建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

信息化管理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信息化科研创新支持:建立科研协作平台,支持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和创新,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5)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满足师生的需求。 (6)信息化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7)信息化培训与人才培养: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和培养,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 网络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全校的高速网络,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 2. 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器托管、虚拟化等服务,支持全校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和应用。 3. 多媒体教室建设: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建设多媒体教室,支持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

4. 电子图书馆建设:建立电子图书馆系统,提供数字化文献资源和服务,方便师生查阅资料和学术交流。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 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实现全校范围内的共享和应用。 2. 在线课程建设:推广在线课程,鼓励教师制作优质在线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和教学辅助功能。 3. 课程管理系统:建立课程管理系统,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和交流。 四、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评估 1. 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建立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评估,包括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安排、学生选课等功能。 2. 教学评估系统:建立教学评估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学生管理系统:建立学生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管理、监控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五、信息化科研创新支持

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

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逐渐开始采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 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应运而生。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机构以及各级教育管 理部门开始大规模引入和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指导,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 一些问题,如标准不一、数据安全性不足、资源共享不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应运而生。该标准规 范旨在统一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 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统一的指导和标准, 确保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采取一致的方法和标准。其次,它可以提高教育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确保系统数据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还可以促进教育资 源的共享和利用,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

1. 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包括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规划、项目管理、资源配置、维护服务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信息化建设符合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实际需求。 2. 教育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运维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教育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包括教育资源的获取、存储、管理和共享等方面的要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 4. 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管理规范: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使用水平。 5. 教育信息化评估与监督规范:包括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评估和效果监控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的应用与展望 目前,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已经开始在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专业人士来参与,标准的实施需要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积极配合。 展望未来,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将逐渐完善和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指导。同时,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标准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标准意识。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规范

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规范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了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讨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设目标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与智能化。这包括实现信息技 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高效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等。通过信息化建设,学校能够为教师提供便捷高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途径。 二、教学平台的搭建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全面的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够涵盖各 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以及在线互动,学生则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学习资料、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同时,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平台的使用也需要进行规范,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网络设备的建设 学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稳定高效的网络设备。建设信息化的校园需要具备宽带 网络覆盖,保证各个教学区域的网络连接畅通无阻。此外,学校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和更新网络设备,确保网络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四、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 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教学设计和资源分享,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校信息化建设不仅关乎教师,也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校应该通过开设信 息技术课程和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并且,学校还应积极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使信息化教育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如学生个人信息、成绩等。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确保学生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防止恶意攻击或数据丢失等问题的发生。 七、教学管理的智能化 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规范的目标之一是智能化的教学管理。通过教育管理系 统的建立和运用,学校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教师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学校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汇总进行科学决策等。这样的教学管理方式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八、资源共享与协作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协作。学校可以通过教学 平台建立资源库,教师可以在资源库中自由获取和分享教学资料。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教学协作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九、参与社会资源 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规范需要学校与社会资源的紧密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高校等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共同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信息化教育平台。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十、投入与效益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职业院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发展是国家教育事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职业院校面临着建设数字校园的新任务。现在,针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特制定本规范,旨在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协同发展。 一、坚持数字化建设的理念 1.深化理论研究,强化基础理论建设,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体系。引入先进国家发达地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理念,凝聚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共识,推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2.强化基础建设,深化数据资源收集与整合。按照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强化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网络平台,收集和整合各类数据信息,形成深度和广度相结合的数据库,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数字校园服务 1.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数字化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数字校园政策,构建一个完善的数字校园管理体系。 2.加强信息化教学,优化教学环境。加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信息化教学,推动无纸化办公,实施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实时检测,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

三、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1.强化管理信息化,实施精细化管理。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实施校园网络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组织管理,推进管理数字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数字化统计,加强信息化监督。推进数字化统计,通过运用相关数据分析工具,及时、准确地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改善教育服务,强化教育监督。 四、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数字校园的安全运行 1.系统安全,保障校园安全。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强化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安全保障,根据校园各类信息系统特点,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测,提高系统安全性能,保障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安全运行。 2.加强安全教育,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在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防止网络犯罪,保护师生的网络安全。 总之,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继续完善职业院校教学环境的必修课程。实施数字校园建设,需要坚持数字化思维,建立系统安全体系,加强管理完善度,提高教学服务管理效率,增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性,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

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展开,探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规范。 一、基础建设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是进行基础建设。这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网络的布 局以及机房的规划等。学校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设备,确保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同时,学校需要建立稳定的网络和完善的机房环境,保障信息技术的正常运行。 二、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确 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首先,学校需要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其次,学校应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防范泄密和网络诈骗等事件的发生。最后,学校需要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规范,确保数据不会因为设备故障或人为原因丢失。 三、软件应用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软件应用。学校应选择适合教学和管理的软件,提高 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学校可以采用教学管理系统,方便老师备课和布置作业,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电子图书馆、在线课程等应用,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 四、教师培训

教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能力。学校可以举办定期的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为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 五、学生教育 学生是信息化时代的主要受益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学校应加强学生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教授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学习习惯。 六、管理与监督 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学校可以设立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信息化建设规划,监督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信息化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师生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七、资源共享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学校带来资源的共享和协作的机会。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或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共享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设备。通过资源的共享,学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学习机会。 八、教育研究 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也需要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学校可以成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团队,开展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九、服务支持

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doc

陕师校发[2 0 06 ] 1 0号 关于印发?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标准 及信息编码标准?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为了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标准信息化工程管理中各应用系统开发及购置应遵循的技术标准,实现全校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系统集成,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数字校园工程建设规划?,我校制定了?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标准及信息编码标准?,现予以印发. 另外,学校决走对已下发的?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审批方法?〔陕师校发[200 4 ]48号〕文件局部内容进行修订,具 体将第三条内容修改如下:〃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工程技术方案的审批,必须按程序进行,凡网络工程及网络信息硬件设备〔包括交换机、

效劳器、存储及网络平安设备等〕购置、面向全校应用的软件系统购置或开发工程,在报资产管理处审批、立项、实施前,须报送学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设在网络信息中心〕,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要按照?陕西师范大学数字校园工程建设规划?和?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标准与信息编码标准?的总体要求进行审核。其中,购置预算较大、涉及面广的建设工程,须经过学校信息化建设专家组评审通过。" 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师范大学自编信息项编码标准 陕西师范大学 二。。六年三月十

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标准与信息编 码标准 为促进我校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根据我校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特制走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标准及信息编码标准。 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标准包括六个局部,数字校园设计标准.根底设施标准、应用系统标准、信息标准标准、应用标准、用户管理标准。 一、数字校园总体设计标准1亠・软件系统主流技术 J2架构技术 使用技术亠主流门户开发平台必数据库系统9i以上及其同构数据库系统 2•性能指标虑页访问并发用户支持1000人以上并发访问必系统平安、稳走,保证每周7x24小时运行" 存储系统:满足需求,运行稳走,易于扩充; 平均延时:小于3秒,最大延时不超过3

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为推进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依据《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 》,特制定《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从师生能力、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等四方面对数字校园建设内容的具体指标进行规定,供各示范校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参考。 表 1 师生能力参考指标 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初步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技术的优缺点。 能识别、解决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如中毒、系统文件缺失、硬盘空间不足等。 能熟练使用不少于 3 种的网络交流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在线论坛、电子邮件等)与同学、教师、专家 交流。 能比较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等)参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 习、协作学习与探索学习。 能熟练使用不少于 2 种的搜索引擎,采集资料、获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 能熟练使用不少于 2 种的浏览器,选修学习校本课程、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 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应用不少于 3 种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 成果。 能使用日程和任务管理软件进行自我学习管理,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程等。 能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数字图书馆、开放资源网站等)获取学习资源,并能初步评价资源的准确性、 合用性和倾向性。

能独立开设博客和微博,与同伴、教师、专家及其他人沟通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持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开展挪移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学习空间。学生能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并能根据需要对学习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功能配置、页面布局与样式设置等)。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每节课有电子教案。 知道并时常使用的学科资源网站不少于 5 个。 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资源网站、资源库系统等,检索、下载和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 掌握不少于 3 种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与技术,能自主制作课件或者改造课件。 每年参加不少于 2 次的有关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方法与技术的培训。 能使用信息技术参预网络教研,每年参预网络教研的总时长不少于 24 个小时。 每年讲授不少于 2 次的校级以上(含校级)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开研讨课。 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者发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开设网络选修课。 能灵便应用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技术工具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每年不少于 2 次的交流。 开设教学专用博客,每月至少发表 2 篇博文,理性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和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教学空间。教师能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能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注:学生能力指标的制定主要针对初中生。小学生和高中生可以参考初中生发展指标适当调整。 2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试行) 教育部 2021年3月

目次 前言 (3) 引言 (4)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5)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总体要求 (5) 3.1建设目标 (6) 3.2建设原则 (6) 3.3建设流程 (6) 4主要组成 (7) 5基础设施 (8) 5.1 概述 (8) 5.2 校园网络 (8) 5.3 数据中心 (9) 5.4 校园卡系统 (11) 5.5 信息化教学环境 (12) 5.6 信息化育人环境 (12) 6信息资源 (12) 6.1 概述 (12) 6.2 基础数据 (12) 6.3 业务数据 (13) 6.4 数字化教学资源 (13) 6.5 数字化科研资源 (14) 6.6 数字化文化资源 (15) 6.7 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15) 7信息素养 (15) 7.1 概述 (15) 7.2 信息素养组成要素 (16) 7.3 信息素养培养方式 (17) 8应用服务 (17) 8.1 概述 (17) 8.2 基础应用服务 (18) 8.3 业务应用 (18) 8.4 人机交互界面 (19) 8.5 决策支持 (19) 9网络安全 (20) 9.1 概述 (20) 9.2 基础设施安全 (20) 9.3 信息系统安全 (21) 9.4 信息终端安全 (21) 9.5 数据安全 (22) 9.6 内容安全 (22)

9.7 安全管理 (22) 10保障体系 (23) 10.1 概述 (23) 10.2组织机构 (24) 10.3人员队伍 (24) 10.4规章制度 (24) 10.5标准规范 (24) 10.6经费保障 (25) 10.7运维服务 (25) 10.8评价体系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